元儒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元儒」的撰寫初衷,有意寫出大家都看得懂的白話文章,但先師論及經書文字,筆者顯然力猶未逮,有些文章未說清楚,還是「文言文」;筆者已出版的前幾本書,寫作態度較嚴謹,「元儒」則放鬆行文,隨想隨記,篇章有長有短,類似劄記隨筆。
西元二○○八年至二○一一年初的三個年頭,筆者單獨請益先師約四十次,有如上了四十堂課,「元儒」因而以上課堂數分章,但非實際上課筆錄。其中有些文章是請益先師後的追憶,有些文章則是先師薨之後的所悟心得。
先師薨,筆者出版的幾本書書名,是遵奉先師之意而定的:先師說,「論語是結論之語,依經解經,每一章都可以寫一本書」,筆者寫就的第一本書即是「論語一章」;先師說「孔子的膽子小,連書也不敢作,才有那麼多的『子曰』,都是學生寫的。釋迦當年也不敢寫書,弟子叫他說,他是『如是我聞』。將來我也不寫書,也由弟子來『子曰』」,筆者第二本書因而名「子曰論語」;先師曾在課堂上講「奉元」,並說「奉元」要先「禮元」,將來他的第一本語錄就叫「禮元錄」,筆者編寫的第三本恭述先師語錄著作,即名「禮元錄」;這本書定名「元儒」,希望能綜述先師的些許「元儒」風采和毓門傳承。
筆者五年來得以安心著書,要特別感謝吳榮彬學長的情義相挺。
「元儒」撰寫非一氣呵成,其間,還撰寫「孔子易‧總論篇」。「元儒」的某些字句重複,但思緒力求一貫。追懷文章,難免添加了自己一些後來的體悟,這要向讀友說明。
西元二○○八年至二○一一年初的三個年頭,筆者單獨請益先師約四十次,有如上了四十堂課,「元儒」因而以上課堂數分章,但非實際上課筆錄。其中有些文章是請益先師後的追憶,有些文章則是先師薨之後的所悟心得。
先師薨,筆者出版的幾本書書名,是遵奉先師之意而定的:先師說,「論語是結論之語,依經解經,每一章都可以寫一本書」,筆者寫就的第一本書即是「論語一章」;先師說「孔子的膽子小,連書也不敢作,才有那麼多的『子曰』,都是學生寫的。釋迦當年也不敢寫書,弟子叫他說,他是『如是我聞』。將來我也不寫書,也由弟子來『子曰』」,筆者第二本書因而名「子曰論語」;先師曾在課堂上講「奉元」,並說「奉元」要先「禮元」,將來他的第一本語錄就叫「禮元錄」,筆者編寫的第三本恭述先師語錄著作,即名「禮元錄」;這本書定名「元儒」,希望能綜述先師的些許「元儒」風采和毓門傳承。
筆者五年來得以安心著書,要特別感謝吳榮彬學長的情義相挺。
「元儒」撰寫非一氣呵成,其間,還撰寫「孔子易‧總論篇」。「元儒」的某些字句重複,但思緒力求一貫。追懷文章,難免添加了自己一些後來的體悟,這要向讀友說明。
目錄
自序/我們都是元儒
《第一堂課》不知道
《第二堂課》華夏遠近大小若一,夏華正命保太一平
《第三堂課》體道大通,學由不遷怒不貳過
《第四堂課》言有宗學有宗
《第五堂課》奉元書院,數十年一考題
《第六堂課》強德未濟,復奉元統
《第七堂課》體即用,元即一;日月新懸,天地重開
《第八堂課》「易」之體為元,「易」為元之用
《第九堂課》一體一用,體用不二,體用相為表裏
《第十堂課》學宗素王,先師述孔子講夏學
《第十一堂課》熊夫子講「原儒」,先師祖元講「元儒」
《第十二堂課》孔子重開「易」的新天地
《第十三堂課》人之元在天地之先
《第十四堂課》點上生命起跑那一點,研究讓百姓生活好一點
《第十五堂課》孔子好學,先師好「易」
《第十六堂課》講「易」要讓老百姓講得明白
《第十七堂課》人謀鬼謀代代相謀,我們是神鬼傳人
《第十八堂課》講學要為老百姓服務
《第十九堂課》講學要承學,接著往下講
《第二十堂課》學,校欽定之枉;道,正率性之元
《第二十一堂課》問學有得才有學問,見聞受持唯審問 《第二十二堂課》默而識之,曠懷孤往
《第二十三堂課》有扈氏為義而亡,中夏政權自禹而德衰
《第二十四堂課》湯武得天下,老間諜伊尹、呂尚立功
《第二十五堂課》「論語」是論道之語,論道要活用思想
《第二十六堂課》堯舜以仁政平治天下,「論語」是論仁的結論之語
《第二十七堂課》先師會通,旁通「論語」,通人且通神
《第二十八堂課》「易」可以貫通「論語」
《第二十九堂課》不覺悟不知苦,大澈大悟才自得
《第三十堂課》講學要把死人講活
《第三十一堂課》講學要把活人氣死
《第三十二堂課》今天的字都有生命,都活了幾千年
《第三十三堂課》兩岸和平,學管子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第三十四堂課》中庸二問
《第三十五堂課》生活即文化,一字不同分境界高下
《第三十六堂課》脩鍊確知時代的智慧,引導群生走上正軌
《第三十七堂課》實學是先師另闢天之學
《第三十八堂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人性沒有新舊
《第三十九堂課》「學而時習之」可以寫一本書
《最後一堂課》夫婦最高境界,連聖人都比不上
《第一堂課》不知道
《第二堂課》華夏遠近大小若一,夏華正命保太一平
《第三堂課》體道大通,學由不遷怒不貳過
《第四堂課》言有宗學有宗
《第五堂課》奉元書院,數十年一考題
《第六堂課》強德未濟,復奉元統
《第七堂課》體即用,元即一;日月新懸,天地重開
《第八堂課》「易」之體為元,「易」為元之用
《第九堂課》一體一用,體用不二,體用相為表裏
《第十堂課》學宗素王,先師述孔子講夏學
《第十一堂課》熊夫子講「原儒」,先師祖元講「元儒」
《第十二堂課》孔子重開「易」的新天地
《第十三堂課》人之元在天地之先
《第十四堂課》點上生命起跑那一點,研究讓百姓生活好一點
《第十五堂課》孔子好學,先師好「易」
《第十六堂課》講「易」要讓老百姓講得明白
《第十七堂課》人謀鬼謀代代相謀,我們是神鬼傳人
《第十八堂課》講學要為老百姓服務
《第十九堂課》講學要承學,接著往下講
《第二十堂課》學,校欽定之枉;道,正率性之元
《第二十一堂課》問學有得才有學問,見聞受持唯審問 《第二十二堂課》默而識之,曠懷孤往
《第二十三堂課》有扈氏為義而亡,中夏政權自禹而德衰
《第二十四堂課》湯武得天下,老間諜伊尹、呂尚立功
《第二十五堂課》「論語」是論道之語,論道要活用思想
《第二十六堂課》堯舜以仁政平治天下,「論語」是論仁的結論之語
《第二十七堂課》先師會通,旁通「論語」,通人且通神
《第二十八堂課》「易」可以貫通「論語」
《第二十九堂課》不覺悟不知苦,大澈大悟才自得
《第三十堂課》講學要把死人講活
《第三十一堂課》講學要把活人氣死
《第三十二堂課》今天的字都有生命,都活了幾千年
《第三十三堂課》兩岸和平,學管子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第三十四堂課》中庸二問
《第三十五堂課》生活即文化,一字不同分境界高下
《第三十六堂課》脩鍊確知時代的智慧,引導群生走上正軌
《第三十七堂課》實學是先師另闢天之學
《第三十八堂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人性沒有新舊
《第三十九堂課》「學而時習之」可以寫一本書
《最後一堂課》夫婦最高境界,連聖人都比不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