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讀水滸傳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水滸傳》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開創了中國白話文長篇小說的先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被合稱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全書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開創了中國白話文長篇小說的先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被合稱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全書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目錄
楔 子 洪太尉誤放妖魔/012
第一回 高俅發跡/019
第二回 史進無家可歸/024
第三回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029
第四回 大鬧五台山/037
第五回 小霸王逼婚/043
第六回 火燒瓦罐寺/048
第七回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053
第八回 林沖遭暗算/057
第九回 智深救林沖/063
第十回 豹子頭獻藝/068
第十一回 風雪山神廟/073
第十二回 雪夜上梁山/080
第十三回 楊志賣刀/085
第十四回 七星聚義/091
第十五回 智取生辰綱/098
第十六回 義救晁蓋/107
第十七回 晁蓋入主梁山/112
第十八回 宋江殺妾/117
第十九回 武松打虎/124
第二十回 王婆說風情/131
第二十一回 潘金蓮毒殺親夫/136
第二十二回 威震孟州/143
第二十三回 血洗鴛鴦樓/150
第二十四回 醉打孔亮/156
第二十五回 清風山聚義/160
第二十六回 秦明被騙入夥/165
第二十七回 宋江發配江州/169
第二十八回 囚途遇險/174
第二十九回 李逵撒潑/182
第三十回 潯陽樓題反詩/187
第三十一回 九天玄女授天書/194
第三十二回 沂嶺殺四虎/200
第三十三回 楊雄殺妻/206
第三十四回 敗走祝家莊/213
第三十五回 大破祝家莊/219
第三十六回 誤失小衙內/225
第三十七回 柴進歷難/230
第三十八回 大破連環馬/237
第三十九回 群雄共聚梁山泊/244
第四十回 智救雙傑/248
第四十一回 晁蓋陣亡/253
第四十二回 盧俊義上當/258
第四十三回 攻克大名府/263
第四十四回 活捉史文恭/271
第四十五回 一戰定寨主/275
第四十六回 眾英雄排座次/281
第四十七回 元夜鬧東京/289
第四十八回 李逵鋤惡/295
第四十九回 扯詔罵欽差/302
第五十回 兩贏童貫/307
第五十一回 大勝高俅/312
第五十二回 招安梁山泊/318
第五十三回 遠征遼國/324
第五十四回 兵不厭詐/329
第五十五回 遼國求和/335
第五十六回 北上平內亂/341
第五十七回 夢鬧天池嶺/347
第五十八回 瓊英雪恨/354
第五十九回 王慶吃官司/359
第六十回 活捉王慶/366
第六十一回 南下平內亂/371
第六十二回 太湖結義/379
第六十三回 魂捉方天定/384
第六十四回 慘勝/389
第六十五回 宋江衣錦還鄉/396
第六十六回 徽宗夢遊梁山泊/402
第一回 高俅發跡/019
第二回 史進無家可歸/024
第三回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029
第四回 大鬧五台山/037
第五回 小霸王逼婚/043
第六回 火燒瓦罐寺/048
第七回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053
第八回 林沖遭暗算/057
第九回 智深救林沖/063
第十回 豹子頭獻藝/068
第十一回 風雪山神廟/073
第十二回 雪夜上梁山/080
第十三回 楊志賣刀/085
第十四回 七星聚義/091
第十五回 智取生辰綱/098
第十六回 義救晁蓋/107
第十七回 晁蓋入主梁山/112
第十八回 宋江殺妾/117
第十九回 武松打虎/124
第二十回 王婆說風情/131
第二十一回 潘金蓮毒殺親夫/136
第二十二回 威震孟州/143
第二十三回 血洗鴛鴦樓/150
第二十四回 醉打孔亮/156
第二十五回 清風山聚義/160
第二十六回 秦明被騙入夥/165
第二十七回 宋江發配江州/169
第二十八回 囚途遇險/174
第二十九回 李逵撒潑/182
第三十回 潯陽樓題反詩/187
第三十一回 九天玄女授天書/194
第三十二回 沂嶺殺四虎/200
第三十三回 楊雄殺妻/206
第三十四回 敗走祝家莊/213
第三十五回 大破祝家莊/219
第三十六回 誤失小衙內/225
第三十七回 柴進歷難/230
第三十八回 大破連環馬/237
第三十九回 群雄共聚梁山泊/244
第四十回 智救雙傑/248
第四十一回 晁蓋陣亡/253
第四十二回 盧俊義上當/258
第四十三回 攻克大名府/263
第四十四回 活捉史文恭/271
第四十五回 一戰定寨主/275
第四十六回 眾英雄排座次/281
第四十七回 元夜鬧東京/289
第四十八回 李逵鋤惡/295
第四十九回 扯詔罵欽差/302
第五十回 兩贏童貫/307
第五十一回 大勝高俅/312
第五十二回 招安梁山泊/318
第五十三回 遠征遼國/324
第五十四回 兵不厭詐/329
第五十五回 遼國求和/335
第五十六回 北上平內亂/341
第五十七回 夢鬧天池嶺/347
第五十八回 瓊英雪恨/354
第五十九回 王慶吃官司/359
第六十回 活捉王慶/366
第六十一回 南下平內亂/371
第六十二回 太湖結義/379
第六十三回 魂捉方天定/384
第六十四回 慘勝/389
第六十五回 宋江衣錦還鄉/396
第六十六回 徽宗夢遊梁山泊/402
序/導讀
經典 梅子涵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鑑》,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种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導讀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浙江錢塘知縣施耐庵(一二九六--一三七一年)替窮人申冤,遭朝廷訓斥,於是辭官回鄉。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鹽民張士誠率眾起義,他敬重施耐庵的才華,再三邀請施耐庵當他的謀士。施耐庵抱著建設美好家園的願望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上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張士誠居功自傲,親小人,遠忠臣,獨斷專行。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施耐庵又氣又惱,離開了張士誠,靠教書為生。
在教書之餘,施耐庵與學生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並打算以此為題材寫一部《江湖豪客傳》。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年),朱元璋滅掉張士誠,到處搜捕張士誠的舊部。施耐庵為了避難,隱居田園,專心創作《江湖豪客傳》。
《江湖豪客傳》寫成之後,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和編排。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羅貫中建議把書名改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地說:「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於是,施耐庵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講述了一個官逼民反的故事:不學無術的無賴高俅因為球踢得好,被皇帝封為高官,他倚仗權勢壓榨和迫害民眾,激起了民眾的反抗。《水滸傳》最為精彩之處在於對人物的塑造。全書重點描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然側重不同,但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脾氣性情各不相同,連大評論家金聖歎都讚美道:「《水滸傳》真是一百零八人,一百零八樣。」在情節的編排上,《水滸傳》也十分曲折動人,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通過一個個場面展開,用一個個細節描寫,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讓人讀來心潮起伏,大呼過癮。
《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東亞各國的敘事文學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由《水滸傳》改編的影視劇仍舊不斷在螢幕上演出,且每次都能受到極大的關注。《水滸傳》原著篇幅過長,後半部分略顯冗長。本次新版的白話版《水滸傳》選取並改寫原著最精彩、最好看的內容,希望讀者們能夠通過輕鬆的閱讀,一起領略這部傳世名著的不朽魅力。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鑑》,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种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導讀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浙江錢塘知縣施耐庵(一二九六--一三七一年)替窮人申冤,遭朝廷訓斥,於是辭官回鄉。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鹽民張士誠率眾起義,他敬重施耐庵的才華,再三邀請施耐庵當他的謀士。施耐庵抱著建設美好家園的願望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上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張士誠居功自傲,親小人,遠忠臣,獨斷專行。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施耐庵又氣又惱,離開了張士誠,靠教書為生。
在教書之餘,施耐庵與學生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並打算以此為題材寫一部《江湖豪客傳》。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年),朱元璋滅掉張士誠,到處搜捕張士誠的舊部。施耐庵為了避難,隱居田園,專心創作《江湖豪客傳》。
《江湖豪客傳》寫成之後,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和編排。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羅貫中建議把書名改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地說:「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於是,施耐庵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講述了一個官逼民反的故事:不學無術的無賴高俅因為球踢得好,被皇帝封為高官,他倚仗權勢壓榨和迫害民眾,激起了民眾的反抗。《水滸傳》最為精彩之處在於對人物的塑造。全書重點描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然側重不同,但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脾氣性情各不相同,連大評論家金聖歎都讚美道:「《水滸傳》真是一百零八人,一百零八樣。」在情節的編排上,《水滸傳》也十分曲折動人,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通過一個個場面展開,用一個個細節描寫,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讓人讀來心潮起伏,大呼過癮。
《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東亞各國的敘事文學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由《水滸傳》改編的影視劇仍舊不斷在螢幕上演出,且每次都能受到極大的關注。《水滸傳》原著篇幅過長,後半部分略顯冗長。本次新版的白話版《水滸傳》選取並改寫原著最精彩、最好看的內容,希望讀者們能夠通過輕鬆的閱讀,一起領略這部傳世名著的不朽魅力。
試閱
楔子 洪太尉誤放妖魔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紛自立為王,開始了五代十國時代。經過五十多年的戰亂,殿前都點檢1出身的趙匡胤()統一了天下,定國號為大宋。一○二二年,宋朝第四任皇帝趙禎即位,史稱宋仁宗(一○二二--一○六三年在位)。據說,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腳大仙轉世,他在任期間,注意任用賢臣,使宋朝出現了五穀豐登、夜不閉戶的繁榮景象。沒想到樂極生悲,嘉祐三年(一○五八年)春,天下瘟疫橫行,百姓死傷無數。全國各州各府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了龍案上。
三月三日五更時分,仁宗坐鎮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拜。殿頭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話音剛落,宰相趙哲和參政文彥()博上奏:「如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夠減免賦稅,以救萬民於水火。」仁宗聽了,立刻命令翰林院草擬詔書:「赦免罪犯,減免賦稅,舉行法事祛除災禍。」可是,瘟疫不僅沒有被祛除,反而更加嚴重。仁宗聽說此事之後,深感不安,再次召集百官商量對策。
參知政事范仲淹上奏說:「臣以為要想祛除此次瘟疫,必須立刻宣張天師入宮,讓他設壇祈福。」仁宗聽了,急忙命令太尉2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天師張真人星夜趕來祛除瘟疫。
洪信不敢遲延,領了聖旨就直奔龍虎山,幾天之後到了信州。信州官員全都出來迎接洪信,並派人向龍虎山上清宮通報消息。第二天,洪太尉在眾官員的護送下來到龍虎山。道士們恭恭敬敬地把洪太尉迎進三清殿,將詔書供奉在大殿中央。
洪太尉問監宮真人:「天師現在在哪兒?」
真人回答:「天師生性清高,喜歡修身養性,不喜歡交際,所以住在山頂。」
太尉說:「如今有詔書在此,何不請他下山聽宣?」
真人回答:「天師雖然住在山頂,可是喜歡遊歷,蹤跡不定,無法請他下山。」
太尉焦急地說:「如今瘟疫氾濫成災,百姓死傷無數,找不到天師可如何是好!」
真人回答:「如果是這樣,太尉可以齋戒沐浴,然後背著詔書走上山頂,誠心叩請天師。」
第二天五更時分,洪信沐浴更衣,帶著聖旨和銀爐出發了。
監宮真人帶領眾道士送洪太尉來到後山,對他說:「太尉如果要拯救萬民,就一定不要輕易放棄。」
山路很崎嶇,要抓住葛藤或岩角才能行走。洪信大約走了兩三里路,就累得氣喘吁吁、腳酸腿軟。他心想:「我是朝廷命官,一向錦衣玉食,如今卻為了尋找天師遭這份罪。」
勉強又走了三五十步,一陣怪風吹來,隨後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洪信驚叫一聲:「啊!」然後一頭栽倒在地。那隻虎圍著洪信轉了幾圈,咆哮著跳下山去了。洪信嚇得渾身發抖,連聲叫苦,大約過了一盞茶時間才平靜下來,心想一定要見到天師,於是帶上銀爐繼續前進。
大約又走了三五十步,洪信不禁又埋怨起來:「皇上命我來這裡,著實害苦我了。」話還沒說完,旁邊的竹林裡忽然颳起一陣旋風,從草叢裡衝出一條吊桶粗的毒蛇。洪信見了,不由得扔掉銀爐,驚叫:「這回我死定了!」隨後跌倒在地,瞇眼偷看那條毒蛇。毒蛇慢慢地爬到洪信面前,盤成一團,兩眼閃著金光,口吐長舌,對著洪信噴毒氣,把洪信嚇得半死。過了一會兒,那條毒蛇一溜煙不見了。過了很長時間,洪信才從地上爬起來,說:「嚇死我了,真是慚愧!這個臭道士,竟然如此戲弄本官。等我找到天師之後,一定找他算帳。」說完就提起銀爐,準備繼續前進。
就在這時,松林裡隱隱傳來一陣悅耳的笛聲。洪信循聲望去,看見一個道童。這個道童倒騎一頭老黃牛,吹著鐵笛慢悠悠地轉出山坳()。
洪信見那個道童明眸()皓齒、超凡脫俗,走上前問:「你從哪兒來?認識我嗎?」道童沒有理睬洪信。洪信一連叫了好幾聲,道童才「呵呵」笑了起來,用鐵笛指著洪信說:「你是不是要找天師?」洪信驚訝地回答:「你怎麼知道?」道童笑著說:「天師今早說過:『皇帝將會派洪太尉來山上,讓我去京城祛除瘟疫。我現在就駕雲而去。』天師這時可能已經到京城了,所以你就不必上山了。再說了,山上有很多毒蟲猛獸,萬一傷了你,可如何是好。」洪信說:「此話當真?」道童笑而不答,吹著鐵笛離開了。洪信心想:「這道童居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他說的沒錯,不如就此下山,免得白白丟了性命。」於是提著銀爐原路返回。
洪信回到山下,監宮真人問他:「見到天師了嗎?」
洪信回答:「我可是朝廷命官,根本走不了山路,路上又遇到了猛虎和毒蛇,如果不是我福大命大,恐怕命都沒了。你們這些道士真膽大,竟敢戲弄本官。」
真人回答:「太尉言重了,我們並非有意戲弄朝廷命官,此乃天師在試探太尉的誠心呢。山上雖然有猛虎和毒蛇,但它們並不傷人。」
洪太尉又說:「我還見到一個道童,他倒騎在牛背上,吹著一支鐵笛。他居然認識我,還說天師早上已經駕鶴飛到東京3去了,我這才下了山。」
真人說:「唉呀,這個道童正是天師。他雖然年紀很小,卻有很深的道行,善於祛除瘟疫,世人都叫他『道通祖師』。」
洪太尉聽了大吃一驚:「我真是無知啊,竟然與天師錯過了。」
真人安慰他說:「太尉不必擔心。既然天師已經說過要去京城,那麼等太尉還朝時,說不定天師已經祛除瘟疫了。」洪太尉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吃過早飯,真人帶領眾道士陪太尉遊覽龍虎山。太尉遊覽了山前山後的景致,發現三清殿真是富貴不可盡言。三清殿右廊後有一座廟宇,四面牆和兩扇大門都塗有紅漆,門被一把胳膊粗的鐵鎖鎖著,門上交叉著貼了好幾道蓋有朱印的封條,簷前的匾額上寫著四個金字:「伏魔之殿」。
太尉指著這座廟宇的門問:「這是什麼地方?」
真人回答:「這是歷代祖師鎮鎖妖魔的地方。每傳一代就添一道封條,以免後代妄自打開。如今已經歷經了八九代,所以上面才有許多封條。據說,如果讓妖魔逃脫,後果會很嚴重。」
洪太尉聽了十分好奇,對真人說:「你把門打開,我看看妖魔長什麼樣兒。」
真人回答:「這可使不得!祖師爺曾經告誡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得擅開此門。」
洪太尉笑著說:「胡說!這世上哪有什麼妖魔,分明是你們為了炫耀法術故意安排的。快點兒把門打開。」
真人再三解釋說:「真的使不得,萬一讓妖魔逃走了,可能會天下大亂的。」
太尉怒氣沖沖地說:「你們要是再囉嗦,我就上報朝廷,說你們妖言惑眾,讓你們都去充軍。」
真人畏懼強權,命人揭了封條、打開大鎖。
眾人推開門,只見裡面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太尉命人點起火把,只見大殿中央矗立著一座高約五尺的石碑。石碑正面寫著許多字,可是大家都不認識;背面只寫了四個大字:「遇洪而開」。
洪太尉高興地對真人說:「我的姓幾百年前就已經在這裡了,這分明是讓我來掘開它,你們卻非要阻攔我。快,多叫幾個人過來,幫我把石碑放倒。」
真人再三說明不可以掘動石碑,否則會出大事,可洪太尉哪裡肯聽。大約掘了三四尺深時,露出一塊青石板,洪太尉命令眾人把青石板也掘開。真人苦苦勸諫說:「千萬不能掘啊!」可是依然無濟於事。
眾人掘開青石板,只見下面是一個深約萬丈的地穴,隨後只聽一聲巨響,一道黑氣從地穴中飛滾而出,沖倒半個殿角,在空中化作一百零八道金光飛向四面八方。眾人嚇得大驚失色,扔下鋤頭或鐵鍬(),爭先恐後地逃走了。洪太尉也嚇得目瞪口呆,面如死灰地問真人:「飛走的是什麼妖魔?」
真人叫苦連天,回答:「它們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如今被你放走,將來肯定會禍害人間的!」
洪太尉自知有錯,不敢多問,帶著手下星夜趕回京城,叮囑眾人千萬不要洩露此事。
洪太尉回到京城時,天師已經作法祛除瘟疫並離開了。仁宗不知道洪太尉誤放妖魔,重賞了他。
此後的幾十年,天下都很太平。
註釋
楔子
1【殿前都點檢】都城禁衛軍的最高指揮官。
2【太尉】軍事方面的最高級官員,正二品。
3【東京】又叫汴()京、大梁、汴梁,是今河南開封的舊稱,有「十朝古都」之稱。
第一回 高俅發跡
宋哲宗趙煦(一○八五--一一○○年在位)時期,京城有個無賴名叫高二,他整天不務正業,只會吹拉彈唱、舞刀弄槍,尤其擅長踢球,所以大家都叫他高球,他給自己改名為「高俅()」。
由於沒有真本事,所以高俅只能靠幫閒1為生。他人品很差,經常被人掃地出門。
有一次,高俅慫恿王員外的兒子去喝花酒,被王員外告上了官府。官府打了高俅二十棍,把他趕出了京城。高俅只好來到淮州,聽說開賭坊的柳世權喜歡招納三教九流,就投奔了柳世權。
三年之後,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被柳世權引薦給了在京城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董將仕心想高俅並非善類,怕他帶壞自己的孩子,決定打發他走,可又礙於柳世權的面子,只好先收留了他。大約過了半個月,董將仕以怕耽誤高俅的前程為由,把高俅轉薦給了小蘇學士。小蘇學士得知高俅是不務正業之人,也不願意收留他,把他轉薦給了哲宗皇帝的妹夫都太尉王晉卿。
王晉卿恰好喜歡高俅這樣的人,所以高俅到了都太尉府之後,備受重視。沒過多久,王晉卿過生日,專門宴請了自己的小舅子端王。端王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雖然沒有濟世之才,卻精通琴棋書畫,喜歡踢球打彈,字也寫得很好。酒過三巡,端王去上廁所,路過書房時看到一對獅子形的白玉鎮紙,非常喜歡。第二天,王晉卿就把這個鎮紙和一個白玉筆架裝在一起,吩咐高俅送給端王。
高俅來到端王府時,端王正在跟幾個小太監踢球。碰巧有個小太監把球踢到了高俅腳下,高俅就使出「鴛鴦拐」這個花哨的腳法,把球踢給了端王。端王收下玉器,叫高俅陪他踢球。高俅不敢,再三推辭,最終不得不上場,並把平生的本事都使了出來,只希望能討端王歡心。端王見高俅球技高超,便收高俅為貼身隨從。兩個月後,哲宗皇帝駕崩,端王(趙佶)繼位,史稱徽宗(一一○○--一一二六年在位)。之後不到半年,高俅就被提拔為殿帥府太尉。
高俅挑了一個好日子走馬上任。殿帥府裡的官吏大多都來祝賀,只有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沒到。高俅問:「王進為何不來見我?」有人回答:「王教頭半個月之前就生了病,正在家裡休養。」高俅根本不信,只當王進看不起他,於是派人召來王進。
王進無奈,跟著士兵來到殿帥府,叩拜高太尉。高俅問:「你就是禁軍教頭王進?」王進回答:「正是小人。」高俅呵斥王進:「你既然生病了,怎麼還能來?分明是看不起本官。」王進回答:「小人不敢,確實是有病在身。如今太尉叫我,我怎敢不來?」高俅大怒,命令手下:「給我狠狠地打!」眾將大多和王進交情不錯,紛紛為王進求情:「太尉,今天是您上任的大好日子,您就網開一面吧。」高俅說:「好,看在眾將的面子上,我暫且饒了你,日後再跟你算帳。」王進謝過高俅,抬頭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心想:「原來是他!看來我的小命不保了。」原來,高俅以前在街上欺負人時,曾經被王進打成重傷,在家休養了四個月才痊癒,如今他成了王進的上司,自然不會放過報仇的機會。
王進回到家之後,跟母親商量了一番,決定逃往延安府,投奔父親的世交--延安府老种經略相公,於是趕緊收拾行李,當夜就匆匆上路了。母子二人曉行夜宿,走了一個多月。這一天,天色已晚,母子二人借宿在一座莊院裡。王母因為勞累,犯了心痛病。莊主聽說此事以後,留他們母子住下,用偏方治好了王母的心痛病,王進自然非常感激莊主。
這一天,王進看見一個大約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在練武。那小伙子光著上身,身上紋著幾條青龍。王進看了一會兒,脫口說:「這棒使得馬馬虎虎。」小伙子聽了大怒:「你說我不行,那你敢跟我比試比試嗎?」莊主趕來喝止了他,得知王進會使槍弄棒,就叫他拜王進為師。小伙子不肯拜:「爹,你不要聽這傢伙胡說!如果他能打贏我,我就拜他為師。」王進笑著對莊主說:「我怕誤傷了令郎。」莊主回答:「不要緊,就算打斷了手腳,也是他自作自受。」
王進聽了,從槍架上拿了一根哨棒,走到空地上擺開陣勢。小伙子舉起哨棒奔向王進。誰知王進卻拖起哨棒,轉身走了。小伙子掄棒趕上,王進一轉身,舉棒向小伙子劈來。小伙子見了,急忙舉起哨棒招架。王進卻收了手,轉而直刺小伙子的前胸。小伙子沒有防備,被刺倒在地。王進連忙扔下哨棒,上前扶他。小伙子輸得心服口服,當下就跪在地上要拜王進為師。
王進為了報答莊主的恩情,答應了小伙子的請求,並說出了自己的遭遇。莊主回答:「老漢世代居住在這華陰縣界,前面就是少華山。這個村子名叫史家村,村裡三四百戶人家都姓史。老漢的兒子名叫史進,他從小就不務正業,只喜歡使槍弄棒,身上紋有九條龍,所以大家都叫他九紋龍。如果教頭能好好教他,老漢必有重謝。」
王進盡心教導史進,只用了半年就把自己的本事都傳給了他。王進擔心高俅早晚會找來,到時連累史進一家不說,自己也難以逃脫,所以決定離開史家村。史進父子苦苦相留也無濟於事,只好設宴為王進母子餞行。
註釋
1【幫閒】專門陪貴族、富豪等人玩樂的人。
圖說:端王見高俅球技高超,便收高俅為貼身隨從。
第二回 史進無家可歸
王進離開之後,史進每天都忙著練武。半年之後,史太公染病去世。
轉眼又過了三四個月。六月中旬的一天,史進在柳樹下乘涼,發現本村的獵戶李吉正探頭探腦地望著他。史進問:「你往日裡經常來我莊上賣野味,我也沒有虧待過你,如今你怎麼不來了?是不是怕我沒錢?」李吉回答:「小人怎敢,只是近來沒有野味了。」史進說:「胡說!少華山這麼大,難道連獐子、野兔都沒有嗎?」李吉回答:「大郎有所不知,最近少華山上來了一夥強人,老大是『神機軍師』朱武,老二是『跳澗虎』陳達,老三是『白花蛇』楊春,另外還有六七百個小嘍囉1、百十來匹好馬。他們佔山為王,不許我們到山上打獵。」
史進尋思了一陣,叫莊客2擺下酒宴,宴請村民,並對村民說:「聽說少華山上有一夥強人,我猜測他們早晚會騷擾我們,所以把大家請來商量對策。我建議,大家一有情況就打起梆子,通知其他人前來救援。」村民們知道史進武藝高強,都願意聽他指揮。史進整頓兵馬,以防禦山賊。
與此同時,少華山上的三個頭領也在商議生存大計。老大朱武以雙刀為武器,精通陣法,很有智慧,他說:「聽說華陰縣要出三千賞錢捉拿我們,恐怕廝殺是在所難免了,我們應該提早囤積一些糧草,以備不時之需。」陳達建議去華陰縣裡借糧。楊春說,如果要打華陰縣,必須經過史家村,而史家村的九紋龍史進並不好惹,不會放他們過去。朱武也這麼認為,可陳達堅決不聽,帶了一百多個小嘍囉就向史家村進發了。
史進一得到消息就敲起梆子,隨後帶領村民直奔村口,擋住了陳達的去路。陳達向史進行了行禮。史進大聲說:「你們這幫歹徒,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陳達回答:「俺們山寨缺少糧食,打算經由此地去華陰縣借糧,還請各位放行。等我們回來了,一定好好答謝各位。」史進回答:「胡說!俺正要捉拿你們這夥山賊,怎會放你們過去?除非你贏了我手裡這把刀。」說完就揮刀來戰陳達。陳達挺槍來迎史進。鬥了一會兒,史進賣了一個破綻,誘使陳達去刺他心窩,他卻把腰一閃,陳達連人帶槍都撞進他懷裡。史進把陳達從馬鞍上提起來,丟到地上。眾人上前綁了陳達,趕走了小嘍囉。
史進把陳達綁在莊院裡,準備捉了另外兩個賊首再向官府請賞。
楊春得報,建議出動全部人馬去跟史進拼命。朱武卻認為這麼做不妥,他想出了一條苦肉計。楊春聽了朱武的計策,非常贊同,隨後和朱武一起下山去見史進。
史進正愁怎麼抓住另外兩個賊首,聽莊客報告說他們一起來訪,高興地說:「這兩個傢伙真是自尋死路。」說完就打起梆子,然後騎馬向莊外走去。
朱、楊二人走到莊門口,哭著跪在地上。史進立刻下馬,問:「你們這是做什麼?」朱武回答:「小人等三人因為吃了官司才被迫落草為寇,當初發誓要死在一起,如今小弟陳達不聽勸告,誤犯了英雄虎威,我們不求英雄原諒,只求英雄能讓我們兄弟一起死。即便英雄把我們交給官府,我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史進見他們兄弟三人如此講義氣,心想如果拿他們請賞,只怕會讓人恥笑,就放了陳達,並勸慰他們三人不要向無辜百姓動手。
朱武兄弟三人回去之後,非常感激史進,就準備了三十兩黃金,派小嘍囉連夜給史進送去。史進推辭不過,只好接受了,還打賞了小嘍囉。過了半個多月,朱武兄弟三人又派小嘍囉連夜下山,給史進送了一些大珍珠。史進覺得自己應該回敬,就命莊客送了一些布料和肥羊上山。
時光飛逝,中秋節即將來臨。史進派莊客王四上山,請朱武兄弟三人於中秋節那天來莊上賞月。三人答應了,並設宴招待王四,還賞了王四五兩銀子。王四喝得醉醺醺地下了山,走不到十里路就暈倒在地,不省人事。
獵戶李吉碰巧經過,他認識王四,就過來扶王四,不小心看到王四褡褳裡的銀子,頓時起了貪心,想偷偷地拿走一些,於是解開褡褳往地上抖了抖,把銀子和信都抖了出來。李吉拆開書信,得知史進和少華山的三個賊首有來往,就拿走了信,準備交給官府請賞。
王四睡到二更天才醒來,發現銀子和信都不見了,擔心史進怪罪,便對史進謊稱沒有回信,史進信以為真。
中秋之夜,史進與朱武兄弟三人一起在莊院裡飲酒賞月,正在興頭上時,只聽牆外一陣大喊,一眼看去,院外火把通明。原來是華陰縣縣尉3帶兵包圍了莊院。史進得知實情,一刀殺了王四,叫莊客收拾一些行李,和眾人一起殺了出去。官兵哪裡是他們的對手,連縣尉都嚇得策馬而逃。
史進無家可歸,就上了少華山。朱武兄弟三人勸他留下來做寨主,他怎麼也不肯落草為寇,堅持要去投奔師父王進,希望可以討得一官半職。朱武兄弟三人留不住他,只好送他下山。
註釋
1【嘍囉】舊稱盜匪部下。
2【莊客】對舊時田莊中的佃農和雇農的通稱,他們不僅要耕作土地,還要服其他勞役,並負有保衛田莊的責任。
3【縣尉】官名,官位在知縣或縣長之下,主管治安。
圖說:史進整頓兵馬,以防禦山賊。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紛自立為王,開始了五代十國時代。經過五十多年的戰亂,殿前都點檢1出身的趙匡胤()統一了天下,定國號為大宋。一○二二年,宋朝第四任皇帝趙禎即位,史稱宋仁宗(一○二二--一○六三年在位)。據說,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腳大仙轉世,他在任期間,注意任用賢臣,使宋朝出現了五穀豐登、夜不閉戶的繁榮景象。沒想到樂極生悲,嘉祐三年(一○五八年)春,天下瘟疫橫行,百姓死傷無數。全國各州各府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了龍案上。
三月三日五更時分,仁宗坐鎮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拜。殿頭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話音剛落,宰相趙哲和參政文彥()博上奏:「如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夠減免賦稅,以救萬民於水火。」仁宗聽了,立刻命令翰林院草擬詔書:「赦免罪犯,減免賦稅,舉行法事祛除災禍。」可是,瘟疫不僅沒有被祛除,反而更加嚴重。仁宗聽說此事之後,深感不安,再次召集百官商量對策。
參知政事范仲淹上奏說:「臣以為要想祛除此次瘟疫,必須立刻宣張天師入宮,讓他設壇祈福。」仁宗聽了,急忙命令太尉2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天師張真人星夜趕來祛除瘟疫。
洪信不敢遲延,領了聖旨就直奔龍虎山,幾天之後到了信州。信州官員全都出來迎接洪信,並派人向龍虎山上清宮通報消息。第二天,洪太尉在眾官員的護送下來到龍虎山。道士們恭恭敬敬地把洪太尉迎進三清殿,將詔書供奉在大殿中央。
洪太尉問監宮真人:「天師現在在哪兒?」
真人回答:「天師生性清高,喜歡修身養性,不喜歡交際,所以住在山頂。」
太尉說:「如今有詔書在此,何不請他下山聽宣?」
真人回答:「天師雖然住在山頂,可是喜歡遊歷,蹤跡不定,無法請他下山。」
太尉焦急地說:「如今瘟疫氾濫成災,百姓死傷無數,找不到天師可如何是好!」
真人回答:「如果是這樣,太尉可以齋戒沐浴,然後背著詔書走上山頂,誠心叩請天師。」
第二天五更時分,洪信沐浴更衣,帶著聖旨和銀爐出發了。
監宮真人帶領眾道士送洪太尉來到後山,對他說:「太尉如果要拯救萬民,就一定不要輕易放棄。」
山路很崎嶇,要抓住葛藤或岩角才能行走。洪信大約走了兩三里路,就累得氣喘吁吁、腳酸腿軟。他心想:「我是朝廷命官,一向錦衣玉食,如今卻為了尋找天師遭這份罪。」
勉強又走了三五十步,一陣怪風吹來,隨後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洪信驚叫一聲:「啊!」然後一頭栽倒在地。那隻虎圍著洪信轉了幾圈,咆哮著跳下山去了。洪信嚇得渾身發抖,連聲叫苦,大約過了一盞茶時間才平靜下來,心想一定要見到天師,於是帶上銀爐繼續前進。
大約又走了三五十步,洪信不禁又埋怨起來:「皇上命我來這裡,著實害苦我了。」話還沒說完,旁邊的竹林裡忽然颳起一陣旋風,從草叢裡衝出一條吊桶粗的毒蛇。洪信見了,不由得扔掉銀爐,驚叫:「這回我死定了!」隨後跌倒在地,瞇眼偷看那條毒蛇。毒蛇慢慢地爬到洪信面前,盤成一團,兩眼閃著金光,口吐長舌,對著洪信噴毒氣,把洪信嚇得半死。過了一會兒,那條毒蛇一溜煙不見了。過了很長時間,洪信才從地上爬起來,說:「嚇死我了,真是慚愧!這個臭道士,竟然如此戲弄本官。等我找到天師之後,一定找他算帳。」說完就提起銀爐,準備繼續前進。
就在這時,松林裡隱隱傳來一陣悅耳的笛聲。洪信循聲望去,看見一個道童。這個道童倒騎一頭老黃牛,吹著鐵笛慢悠悠地轉出山坳()。
洪信見那個道童明眸()皓齒、超凡脫俗,走上前問:「你從哪兒來?認識我嗎?」道童沒有理睬洪信。洪信一連叫了好幾聲,道童才「呵呵」笑了起來,用鐵笛指著洪信說:「你是不是要找天師?」洪信驚訝地回答:「你怎麼知道?」道童笑著說:「天師今早說過:『皇帝將會派洪太尉來山上,讓我去京城祛除瘟疫。我現在就駕雲而去。』天師這時可能已經到京城了,所以你就不必上山了。再說了,山上有很多毒蟲猛獸,萬一傷了你,可如何是好。」洪信說:「此話當真?」道童笑而不答,吹著鐵笛離開了。洪信心想:「這道童居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他說的沒錯,不如就此下山,免得白白丟了性命。」於是提著銀爐原路返回。
洪信回到山下,監宮真人問他:「見到天師了嗎?」
洪信回答:「我可是朝廷命官,根本走不了山路,路上又遇到了猛虎和毒蛇,如果不是我福大命大,恐怕命都沒了。你們這些道士真膽大,竟敢戲弄本官。」
真人回答:「太尉言重了,我們並非有意戲弄朝廷命官,此乃天師在試探太尉的誠心呢。山上雖然有猛虎和毒蛇,但它們並不傷人。」
洪太尉又說:「我還見到一個道童,他倒騎在牛背上,吹著一支鐵笛。他居然認識我,還說天師早上已經駕鶴飛到東京3去了,我這才下了山。」
真人說:「唉呀,這個道童正是天師。他雖然年紀很小,卻有很深的道行,善於祛除瘟疫,世人都叫他『道通祖師』。」
洪太尉聽了大吃一驚:「我真是無知啊,竟然與天師錯過了。」
真人安慰他說:「太尉不必擔心。既然天師已經說過要去京城,那麼等太尉還朝時,說不定天師已經祛除瘟疫了。」洪太尉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吃過早飯,真人帶領眾道士陪太尉遊覽龍虎山。太尉遊覽了山前山後的景致,發現三清殿真是富貴不可盡言。三清殿右廊後有一座廟宇,四面牆和兩扇大門都塗有紅漆,門被一把胳膊粗的鐵鎖鎖著,門上交叉著貼了好幾道蓋有朱印的封條,簷前的匾額上寫著四個金字:「伏魔之殿」。
太尉指著這座廟宇的門問:「這是什麼地方?」
真人回答:「這是歷代祖師鎮鎖妖魔的地方。每傳一代就添一道封條,以免後代妄自打開。如今已經歷經了八九代,所以上面才有許多封條。據說,如果讓妖魔逃脫,後果會很嚴重。」
洪太尉聽了十分好奇,對真人說:「你把門打開,我看看妖魔長什麼樣兒。」
真人回答:「這可使不得!祖師爺曾經告誡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得擅開此門。」
洪太尉笑著說:「胡說!這世上哪有什麼妖魔,分明是你們為了炫耀法術故意安排的。快點兒把門打開。」
真人再三解釋說:「真的使不得,萬一讓妖魔逃走了,可能會天下大亂的。」
太尉怒氣沖沖地說:「你們要是再囉嗦,我就上報朝廷,說你們妖言惑眾,讓你們都去充軍。」
真人畏懼強權,命人揭了封條、打開大鎖。
眾人推開門,只見裡面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太尉命人點起火把,只見大殿中央矗立著一座高約五尺的石碑。石碑正面寫著許多字,可是大家都不認識;背面只寫了四個大字:「遇洪而開」。
洪太尉高興地對真人說:「我的姓幾百年前就已經在這裡了,這分明是讓我來掘開它,你們卻非要阻攔我。快,多叫幾個人過來,幫我把石碑放倒。」
真人再三說明不可以掘動石碑,否則會出大事,可洪太尉哪裡肯聽。大約掘了三四尺深時,露出一塊青石板,洪太尉命令眾人把青石板也掘開。真人苦苦勸諫說:「千萬不能掘啊!」可是依然無濟於事。
眾人掘開青石板,只見下面是一個深約萬丈的地穴,隨後只聽一聲巨響,一道黑氣從地穴中飛滾而出,沖倒半個殿角,在空中化作一百零八道金光飛向四面八方。眾人嚇得大驚失色,扔下鋤頭或鐵鍬(),爭先恐後地逃走了。洪太尉也嚇得目瞪口呆,面如死灰地問真人:「飛走的是什麼妖魔?」
真人叫苦連天,回答:「它們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如今被你放走,將來肯定會禍害人間的!」
洪太尉自知有錯,不敢多問,帶著手下星夜趕回京城,叮囑眾人千萬不要洩露此事。
洪太尉回到京城時,天師已經作法祛除瘟疫並離開了。仁宗不知道洪太尉誤放妖魔,重賞了他。
此後的幾十年,天下都很太平。
註釋
楔子
1【殿前都點檢】都城禁衛軍的最高指揮官。
2【太尉】軍事方面的最高級官員,正二品。
3【東京】又叫汴()京、大梁、汴梁,是今河南開封的舊稱,有「十朝古都」之稱。
第一回 高俅發跡
宋哲宗趙煦(一○八五--一一○○年在位)時期,京城有個無賴名叫高二,他整天不務正業,只會吹拉彈唱、舞刀弄槍,尤其擅長踢球,所以大家都叫他高球,他給自己改名為「高俅()」。
由於沒有真本事,所以高俅只能靠幫閒1為生。他人品很差,經常被人掃地出門。
有一次,高俅慫恿王員外的兒子去喝花酒,被王員外告上了官府。官府打了高俅二十棍,把他趕出了京城。高俅只好來到淮州,聽說開賭坊的柳世權喜歡招納三教九流,就投奔了柳世權。
三年之後,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被柳世權引薦給了在京城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董將仕心想高俅並非善類,怕他帶壞自己的孩子,決定打發他走,可又礙於柳世權的面子,只好先收留了他。大約過了半個月,董將仕以怕耽誤高俅的前程為由,把高俅轉薦給了小蘇學士。小蘇學士得知高俅是不務正業之人,也不願意收留他,把他轉薦給了哲宗皇帝的妹夫都太尉王晉卿。
王晉卿恰好喜歡高俅這樣的人,所以高俅到了都太尉府之後,備受重視。沒過多久,王晉卿過生日,專門宴請了自己的小舅子端王。端王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雖然沒有濟世之才,卻精通琴棋書畫,喜歡踢球打彈,字也寫得很好。酒過三巡,端王去上廁所,路過書房時看到一對獅子形的白玉鎮紙,非常喜歡。第二天,王晉卿就把這個鎮紙和一個白玉筆架裝在一起,吩咐高俅送給端王。
高俅來到端王府時,端王正在跟幾個小太監踢球。碰巧有個小太監把球踢到了高俅腳下,高俅就使出「鴛鴦拐」這個花哨的腳法,把球踢給了端王。端王收下玉器,叫高俅陪他踢球。高俅不敢,再三推辭,最終不得不上場,並把平生的本事都使了出來,只希望能討端王歡心。端王見高俅球技高超,便收高俅為貼身隨從。兩個月後,哲宗皇帝駕崩,端王(趙佶)繼位,史稱徽宗(一一○○--一一二六年在位)。之後不到半年,高俅就被提拔為殿帥府太尉。
高俅挑了一個好日子走馬上任。殿帥府裡的官吏大多都來祝賀,只有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沒到。高俅問:「王進為何不來見我?」有人回答:「王教頭半個月之前就生了病,正在家裡休養。」高俅根本不信,只當王進看不起他,於是派人召來王進。
王進無奈,跟著士兵來到殿帥府,叩拜高太尉。高俅問:「你就是禁軍教頭王進?」王進回答:「正是小人。」高俅呵斥王進:「你既然生病了,怎麼還能來?分明是看不起本官。」王進回答:「小人不敢,確實是有病在身。如今太尉叫我,我怎敢不來?」高俅大怒,命令手下:「給我狠狠地打!」眾將大多和王進交情不錯,紛紛為王進求情:「太尉,今天是您上任的大好日子,您就網開一面吧。」高俅說:「好,看在眾將的面子上,我暫且饒了你,日後再跟你算帳。」王進謝過高俅,抬頭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心想:「原來是他!看來我的小命不保了。」原來,高俅以前在街上欺負人時,曾經被王進打成重傷,在家休養了四個月才痊癒,如今他成了王進的上司,自然不會放過報仇的機會。
王進回到家之後,跟母親商量了一番,決定逃往延安府,投奔父親的世交--延安府老种經略相公,於是趕緊收拾行李,當夜就匆匆上路了。母子二人曉行夜宿,走了一個多月。這一天,天色已晚,母子二人借宿在一座莊院裡。王母因為勞累,犯了心痛病。莊主聽說此事以後,留他們母子住下,用偏方治好了王母的心痛病,王進自然非常感激莊主。
這一天,王進看見一個大約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在練武。那小伙子光著上身,身上紋著幾條青龍。王進看了一會兒,脫口說:「這棒使得馬馬虎虎。」小伙子聽了大怒:「你說我不行,那你敢跟我比試比試嗎?」莊主趕來喝止了他,得知王進會使槍弄棒,就叫他拜王進為師。小伙子不肯拜:「爹,你不要聽這傢伙胡說!如果他能打贏我,我就拜他為師。」王進笑著對莊主說:「我怕誤傷了令郎。」莊主回答:「不要緊,就算打斷了手腳,也是他自作自受。」
王進聽了,從槍架上拿了一根哨棒,走到空地上擺開陣勢。小伙子舉起哨棒奔向王進。誰知王進卻拖起哨棒,轉身走了。小伙子掄棒趕上,王進一轉身,舉棒向小伙子劈來。小伙子見了,急忙舉起哨棒招架。王進卻收了手,轉而直刺小伙子的前胸。小伙子沒有防備,被刺倒在地。王進連忙扔下哨棒,上前扶他。小伙子輸得心服口服,當下就跪在地上要拜王進為師。
王進為了報答莊主的恩情,答應了小伙子的請求,並說出了自己的遭遇。莊主回答:「老漢世代居住在這華陰縣界,前面就是少華山。這個村子名叫史家村,村裡三四百戶人家都姓史。老漢的兒子名叫史進,他從小就不務正業,只喜歡使槍弄棒,身上紋有九條龍,所以大家都叫他九紋龍。如果教頭能好好教他,老漢必有重謝。」
王進盡心教導史進,只用了半年就把自己的本事都傳給了他。王進擔心高俅早晚會找來,到時連累史進一家不說,自己也難以逃脫,所以決定離開史家村。史進父子苦苦相留也無濟於事,只好設宴為王進母子餞行。
註釋
1【幫閒】專門陪貴族、富豪等人玩樂的人。
圖說:端王見高俅球技高超,便收高俅為貼身隨從。
第二回 史進無家可歸
王進離開之後,史進每天都忙著練武。半年之後,史太公染病去世。
轉眼又過了三四個月。六月中旬的一天,史進在柳樹下乘涼,發現本村的獵戶李吉正探頭探腦地望著他。史進問:「你往日裡經常來我莊上賣野味,我也沒有虧待過你,如今你怎麼不來了?是不是怕我沒錢?」李吉回答:「小人怎敢,只是近來沒有野味了。」史進說:「胡說!少華山這麼大,難道連獐子、野兔都沒有嗎?」李吉回答:「大郎有所不知,最近少華山上來了一夥強人,老大是『神機軍師』朱武,老二是『跳澗虎』陳達,老三是『白花蛇』楊春,另外還有六七百個小嘍囉1、百十來匹好馬。他們佔山為王,不許我們到山上打獵。」
史進尋思了一陣,叫莊客2擺下酒宴,宴請村民,並對村民說:「聽說少華山上有一夥強人,我猜測他們早晚會騷擾我們,所以把大家請來商量對策。我建議,大家一有情況就打起梆子,通知其他人前來救援。」村民們知道史進武藝高強,都願意聽他指揮。史進整頓兵馬,以防禦山賊。
與此同時,少華山上的三個頭領也在商議生存大計。老大朱武以雙刀為武器,精通陣法,很有智慧,他說:「聽說華陰縣要出三千賞錢捉拿我們,恐怕廝殺是在所難免了,我們應該提早囤積一些糧草,以備不時之需。」陳達建議去華陰縣裡借糧。楊春說,如果要打華陰縣,必須經過史家村,而史家村的九紋龍史進並不好惹,不會放他們過去。朱武也這麼認為,可陳達堅決不聽,帶了一百多個小嘍囉就向史家村進發了。
史進一得到消息就敲起梆子,隨後帶領村民直奔村口,擋住了陳達的去路。陳達向史進行了行禮。史進大聲說:「你們這幫歹徒,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陳達回答:「俺們山寨缺少糧食,打算經由此地去華陰縣借糧,還請各位放行。等我們回來了,一定好好答謝各位。」史進回答:「胡說!俺正要捉拿你們這夥山賊,怎會放你們過去?除非你贏了我手裡這把刀。」說完就揮刀來戰陳達。陳達挺槍來迎史進。鬥了一會兒,史進賣了一個破綻,誘使陳達去刺他心窩,他卻把腰一閃,陳達連人帶槍都撞進他懷裡。史進把陳達從馬鞍上提起來,丟到地上。眾人上前綁了陳達,趕走了小嘍囉。
史進把陳達綁在莊院裡,準備捉了另外兩個賊首再向官府請賞。
楊春得報,建議出動全部人馬去跟史進拼命。朱武卻認為這麼做不妥,他想出了一條苦肉計。楊春聽了朱武的計策,非常贊同,隨後和朱武一起下山去見史進。
史進正愁怎麼抓住另外兩個賊首,聽莊客報告說他們一起來訪,高興地說:「這兩個傢伙真是自尋死路。」說完就打起梆子,然後騎馬向莊外走去。
朱、楊二人走到莊門口,哭著跪在地上。史進立刻下馬,問:「你們這是做什麼?」朱武回答:「小人等三人因為吃了官司才被迫落草為寇,當初發誓要死在一起,如今小弟陳達不聽勸告,誤犯了英雄虎威,我們不求英雄原諒,只求英雄能讓我們兄弟一起死。即便英雄把我們交給官府,我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史進見他們兄弟三人如此講義氣,心想如果拿他們請賞,只怕會讓人恥笑,就放了陳達,並勸慰他們三人不要向無辜百姓動手。
朱武兄弟三人回去之後,非常感激史進,就準備了三十兩黃金,派小嘍囉連夜給史進送去。史進推辭不過,只好接受了,還打賞了小嘍囉。過了半個多月,朱武兄弟三人又派小嘍囉連夜下山,給史進送了一些大珍珠。史進覺得自己應該回敬,就命莊客送了一些布料和肥羊上山。
時光飛逝,中秋節即將來臨。史進派莊客王四上山,請朱武兄弟三人於中秋節那天來莊上賞月。三人答應了,並設宴招待王四,還賞了王四五兩銀子。王四喝得醉醺醺地下了山,走不到十里路就暈倒在地,不省人事。
獵戶李吉碰巧經過,他認識王四,就過來扶王四,不小心看到王四褡褳裡的銀子,頓時起了貪心,想偷偷地拿走一些,於是解開褡褳往地上抖了抖,把銀子和信都抖了出來。李吉拆開書信,得知史進和少華山的三個賊首有來往,就拿走了信,準備交給官府請賞。
王四睡到二更天才醒來,發現銀子和信都不見了,擔心史進怪罪,便對史進謊稱沒有回信,史進信以為真。
中秋之夜,史進與朱武兄弟三人一起在莊院裡飲酒賞月,正在興頭上時,只聽牆外一陣大喊,一眼看去,院外火把通明。原來是華陰縣縣尉3帶兵包圍了莊院。史進得知實情,一刀殺了王四,叫莊客收拾一些行李,和眾人一起殺了出去。官兵哪裡是他們的對手,連縣尉都嚇得策馬而逃。
史進無家可歸,就上了少華山。朱武兄弟三人勸他留下來做寨主,他怎麼也不肯落草為寇,堅持要去投奔師父王進,希望可以討得一官半職。朱武兄弟三人留不住他,只好送他下山。
註釋
1【嘍囉】舊稱盜匪部下。
2【莊客】對舊時田莊中的佃農和雇農的通稱,他們不僅要耕作土地,還要服其他勞役,並負有保衛田莊的責任。
3【縣尉】官名,官位在知縣或縣長之下,主管治安。
圖說:史進整頓兵馬,以防禦山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