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燃大地(二戰中美珍珠三部曲之二:簡體中文版)
Blood Fire Burning The Earth (Part Two)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聞尖兵廖兆暄的採訪史實,分為上下二部,上部:成長篇、出征篇、血淚篇、秘密篇、復仇篇、壯志篇、松山篇、凱旋篇;下部:袍澤篇、悲喜篇、尋史篇、珍珠篇等紀實。內容生動寫實,對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場有詳細深刻的紀錄。
目錄
序一: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序二:写书历史的,也在书写历史
▲血与火上半部▲
成长篇
南岳虎气睿少年
先入湘军图报国
虎犊怀志见校长
金陵血战遇贵人
出征篇
智多星推荐良才
铁军首战昆仑关
田汉赠诗庆大捷
太平洋上烽火起
轴心国玩火全球
中国战场形势急
英军溃逃虎色变
史蒋不合误战机
戴安澜突围牺牲
日寇先占密支那
呜呼我军大撤退
血泪篇
老蒋一令闯大祸
五女兵和老营长
同仇敌忾故乡人
妈呀,饿死参谋长
瘴气杀人不眨眼
一根火柴救众人
饥饿无奈杀战马
死亡路上有真爱
老营长舍命救女兵
何珊坠落救命树
巨熊夜袭刘桂英
老兵举牌祭弟兄
巾帼亡命野人谷
廖耀湘惊见头人
九死一生出险境
秘密篇
走出魔窟别有天
野女人救了男排长
战友死别又相见
夫人泪抱女英雄
大师飞来画女兵
廖耀湘巧平风波
史帅妙请宋子文
官兵齐赞史大叔
千辛万苦强训练
复仇篇
同盟联手灭顽敌
秘密修路晝夜战
团长妙计实在高
史迪威庆贺胜利
猛追日寇瓦鲁班
战孟洪血宰恶狼
索卡烽火通天烧
克八莫会师芒友
密支那胜利在望
史公挥泪离战地
血火青史永铭记
壮志篇
孙立人战地奇事
中美工兵是英雄
奇迹二十四道拐
大吵大闹孙立人
松山篇
血火松山展画卷
史公妙语世人评
凯旋篇
金陵受降喜事多
泰山七言十首赞将军
▲千秋记下半部▲
袍泽篇
龙英回忆廖耀湘
学生兵忆廖军长
上校团长忆廖公
九十老翁忆将军
文强早识廖耀湘
史公篇
史叔喜欢王楚英
世纪将军史迪威
史迪威公路留青史
老兵篇
飞虎老兵洒泪见
九十爷爷怎么样
可敬老兵楊劍達
老兵找老兵
忠魂等了七十年
世纪亡魂要回家
云南騰冲國觴墓園
美軍將士犧牲此
凡人不凡是何人?
老兵不知家在哪?
遠征亡魂要回来
他是一位大写的人
孫春龍給馬英九的一封信
留缅老兵我一个
我是远征老家伙
命运与祖国的悲劇
悲喜篇
七十年后娃娃兵
他是远征西域兵
师长也是远征军
他又当了工程师
巾帼英雄刘桂英
遗恨篇
數万忠魂在他鄉
守卫师长五十年
青烟孤灯伴亡魂
寻史篇
老戈寻史三十年
滇西老兵哭战友
松山遗址千秋記
松山故事万古传
珍珠篇
歷史珍珠永閃光遠征大業萬古傳
後記─泪祭歷史春秋
序二:写书历史的,也在书写历史
▲血与火上半部▲
成长篇
南岳虎气睿少年
先入湘军图报国
虎犊怀志见校长
金陵血战遇贵人
出征篇
智多星推荐良才
铁军首战昆仑关
田汉赠诗庆大捷
太平洋上烽火起
轴心国玩火全球
中国战场形势急
英军溃逃虎色变
史蒋不合误战机
戴安澜突围牺牲
日寇先占密支那
呜呼我军大撤退
血泪篇
老蒋一令闯大祸
五女兵和老营长
同仇敌忾故乡人
妈呀,饿死参谋长
瘴气杀人不眨眼
一根火柴救众人
饥饿无奈杀战马
死亡路上有真爱
老营长舍命救女兵
何珊坠落救命树
巨熊夜袭刘桂英
老兵举牌祭弟兄
巾帼亡命野人谷
廖耀湘惊见头人
九死一生出险境
秘密篇
走出魔窟别有天
野女人救了男排长
战友死别又相见
夫人泪抱女英雄
大师飞来画女兵
廖耀湘巧平风波
史帅妙请宋子文
官兵齐赞史大叔
千辛万苦强训练
复仇篇
同盟联手灭顽敌
秘密修路晝夜战
团长妙计实在高
史迪威庆贺胜利
猛追日寇瓦鲁班
战孟洪血宰恶狼
索卡烽火通天烧
克八莫会师芒友
密支那胜利在望
史公挥泪离战地
血火青史永铭记
壮志篇
孙立人战地奇事
中美工兵是英雄
奇迹二十四道拐
大吵大闹孙立人
松山篇
血火松山展画卷
史公妙语世人评
凯旋篇
金陵受降喜事多
泰山七言十首赞将军
▲千秋记下半部▲
袍泽篇
龙英回忆廖耀湘
学生兵忆廖军长
上校团长忆廖公
九十老翁忆将军
文强早识廖耀湘
史公篇
史叔喜欢王楚英
世纪将军史迪威
史迪威公路留青史
老兵篇
飞虎老兵洒泪见
九十爷爷怎么样
可敬老兵楊劍達
老兵找老兵
忠魂等了七十年
世纪亡魂要回家
云南騰冲國觴墓園
美軍將士犧牲此
凡人不凡是何人?
老兵不知家在哪?
遠征亡魂要回来
他是一位大写的人
孫春龍給馬英九的一封信
留缅老兵我一个
我是远征老家伙
命运与祖国的悲劇
悲喜篇
七十年后娃娃兵
他是远征西域兵
师长也是远征军
他又当了工程师
巾帼英雄刘桂英
遗恨篇
數万忠魂在他鄉
守卫师长五十年
青烟孤灯伴亡魂
寻史篇
老戈寻史三十年
滇西老兵哭战友
松山遗址千秋記
松山故事万古传
珍珠篇
歷史珍珠永閃光遠征大業萬古傳
後記─泪祭歷史春秋
序/導讀
序一: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陳殿興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裡也說:“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我想讀者拿起這本書來,一定也想知道,作者廖兆暄是個什麼人,因此,我想先介紹一下。
廖兆暄,1932年生於古都南京。八年抗戰中,他目睹日寇在中華國土上的暴行,終身不忘。日寇投降後,隨姐姐去臺灣考入臺大預科。1949年囘大陸,參軍去新疆,屯墾戍邊四十多年。曾任新疆軍區文工團,新疆軍區文化部,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部創作員,《綠洲》文學雜誌編輯,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陶峙岳上將的秘書。
他擔任《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新疆卷編委、石河子卷總編輯,曾獲國務院文科組授予的“全國民間文學先進工作者”證書,文化部二等獎。他上世紀五十年代和田歌共同創作的歌曲《啊,親愛的伊黎河》,和石夫共同創作的歌曲《蘋果花開的時候》獲國家獎。後者六十年代改編為民族交響樂,中央廣播民族交響樂團等國家樂團演奏已半個多世紀。
1992年,廖兆暄第一次到美國探親,美利堅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寫了一部遊記《遠方白蘭花》(作家出版社,1999年)。他觀察準確,文筆優美,我的妻子劉廣琦曾寫了一篇書評《白蘭花香飄萬里》向讀者推薦。
新世紀之初,廖兆暄來美定居洛杉磯。縱看歷史,橫觀全球,大大拓寬了他的視野。他說:“我要用自己自由的世界觀,用人類的大愛去觀察歷史,研究現實,展望未來。”近十年來,多次跨越太平洋兩岸,歷經多少困難,采訪二戰歷史人物,終於寫出了《情灑太平洋》和這部《血火燃大地》。
《血火燃大地》,2017年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出版過一次。2018年,廖兆暄又去了中緬甸邊境昔日二戰戰場采訪,收穫特大。這次再版,作者又做了認真的修改和大量補充,增加了許多章節和照片。他說:“這次新版本我花了一年多精力,淌了多少眼淚,也是我一生從沒有過的。一定要寫好它。”
這部書寫的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同美英盟軍聯合作戰、以傷亡十多萬將士的代價打敗日寇精銳天皇部隊的歷史。
我們的先輩人用血和火寫的這段抗日悲壯歷史,在中國近代史的教科書中是一片空白。廖兆暄認為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決心加以發掘以啟示後人。跟寫《情灑太平洋》一樣,他走訪了分佈在中國大陸、臺灣和美國的當事人或其後代人,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部書,重點是寫廖耀湘及其率領的22師(入緬後,由遠征軍軍長杜聿明統轄)。青年遠征軍入緬後,首戰由於英軍臨陣脫逃和中美高層指揮不一致而慘遭失敗。首先,戴安瀾所率的200師被圍,史迪威命令固守待援,蔣介石命令突圍回國。戴安瀾是蔣介石的嫡系,當然聽蔣介石的,結果損失慘重,戴本人犧牲。初戰失利,蔣介石命令其他部隊撤回中國,史迪威命令就近撤到印度。孫立人所率的新38師聽了史迪威的指揮,撤到印度,未受到大的損失。軍長杜聿明軍部和廖耀湘所率的22師服從蔣介石的命令撤回中國。不幸回中國的路被日寇切斷以後,全軍人馬被迫進入野人山,歷盡千辛萬苦,遭受了慘重損失(僅22師就死了四千多),轉退到印度藍姆加休整訓練半年之後,同美英盟軍一起重返緬甸,殲滅日寇,打通滇緬公路。
這本書重點中的重點是過野人山、在印度藍姆加整訓和重返緬甸殲滅日寇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既寫了最高統帥和將領,也寫了軍官和士兵。將領中寫的最多的是廖耀湘,從開頭到結尾,貫穿全書,不僅寫了他在緬甸的作戰,也寫了他的童年、成長、法國留學和在國內抗日戰場的各種活動。其次著墨最多的是印緬戰區最高司令官史迪威將軍。這次再版,作者又增加了很多篇幅專寫孫立人將軍。
這裡讓我們看看書裡對史迪威描寫。
先看看對他的總體介紹。
給史迪威當過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的王楚英回憶說:“史迪威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的左眼受過傷,接近失明,右眼也不好。在緬甸深山老林、越大河爬高山,不見天日,千辛萬苦,還染上了黃疸病。就這樣,史迪威從來不表現出來。他任勞任怨,戴著巴拿馬草帽,銜著煙斗,所到之處對士兵特別好,對軍官有時候發脾氣。
再看看書裡對他撤退到印度時的描寫: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日,印度的英國軍隊指揮部恩帕爾迎來了一群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軍人,為首的是一位高個子十分蒼老的戴眼鏡的將軍。他就是印緬戰區最高司令官史迪威。他走在人群的前面,戴著巴拿馬帽,含著雪茄煙,不停地咒駡著什麼。
最後再看看書裡講述的史迪威對自己錯誤的態度──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為人。
事情是這樣的。遠征軍從印度重返緬甸的途中,孫立人的新38師掩護築路部隊時發生危險:112團3營突然被日軍包圍。史迪威命令廖耀湘的65團團長傅宗良從正面去解圍,傅宗良認為史迪威的方案很難取勝,而且十分危險,他決定採取迂迴戰術,這樣可以出奇制勝。史迪威聽到他不執行自己的作戰方案以後,大發雷霆,發電報給蔣介石,要求撤掉這個團長。廖耀湘知道以後支持傅團長的作戰方案,自己承擔全部責任,並寫信安慰傅團長,支持他按自己的作戰方案行動。結果取得輝煌的戰果:以我敵1比12的傷亡率殲滅日軍近八百人。史迪威親自檢查戰果後,給蔣介石去電,決定為65團請功,電文中說“傅宗良團長居功至偉,應予勳獎。前電請處分一案請予撤銷”,並按中國習慣特意制了一面錦旗送給傅宗良。
我想,可能正是因為大公無私,實事求是,賞罰嚴明,愛護部下,史迪威才受到遠征軍官兵的愛戴:廖耀湘在戰鬥空隙率師部官兵給他過生日。他升為四星上將以後,遠征軍12工兵團給他發賀信,祝他榮升。
士兵裡寫的最多的是劉桂英,她是遠征軍野戰醫院的護士,許多章節都提到她。她是22師醫院過野人山的女兵中唯一倖存者。她親眼看見野人山途中的四位女護士和護送她們的老營長犧牲的慘狀。她的回憶生動逼真,感人至深。
這部書的寫法也跟寫《情灑太平洋》一樣,既有宏觀概述,又有生動描寫。
這部書也有一種求全的傾向:凡是跟遠征軍有關的史實,它細大不捐,都收錄了。它不僅講述了遠征軍和廖耀湘部在緬甸作戰以及廖耀湘部回國作戰和受降,而且也講述了衆多遠征軍官兵後來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和得到的遲來的榮譽,寫了遠征軍在印度、緬甸的陵墓,還有中國文革浩劫中遭到破壞的慘狀,甚至還講了一個雲南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青年——戈叔亞為了發掘遠征軍歷史而到處採訪遠征軍官兵三十年的感人事蹟。這部書跟《情灑太平洋》一樣,也收錄了作者蒐集到的大量鮮為人知的文獻和照片。因此,我認為這部書跟《情灑太平洋》一樣,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我過去對於中國遠征軍只有極其模糊的印象。讀過這本書以後,中國遠征軍英勇作戰的形象,歷歷在目,如身臨其境。從將領到士兵,他們的英雄行爲都栩栩如生,令人難以忘懷。這是一部“壯麗的歷史,血肉的歷史,千百萬人生命的歷史”,不能忘記,不應忘記!中國遠征軍從慘敗到勝利的歷程使我想到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古老傳說。
廖兆暄要寫完中美聯合抗日的歷史珍珠三部曲。最後一部是《淚祭喜馬拉雅》。這部書要寫的是二戰時期歷時三年的“駝峰航線”的故事。“駝峰航線”是由於遠征軍初戰失利,滇緬公路被日寇切斷,美國為援助中國抗戰,不得已開闢的一條空中運輸線。這是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駝峰航線”途徑喜馬拉雅山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佔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以支援中國和緬甸的抗日戰場。 而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和工作人員近3000人。
廖兆暄為寫這三本新著採訪了中美兩國年近百歲的老飛行員,翻閱了美國有關部門保存檔案。他通過採訪當事人,搜集資料而在寫作過程中既寫事件又寫人物的三部曲的方法,使我想起了漢代太史公司馬遷來。司馬遷寫《史記》以前,年輕時曾漫遊過祖國各地,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出仕以後還隨漢武帝去過很多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這些對他能寫出《史記》偉大作品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見宋代馬存《贈蓋邦式序》和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而在《史記》裡,他既寫事件又寫人物,開啟了歷史與文學有機結合的先河。我在廖兆暄這三部曲的寫作過程裡仿佛看到了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遺風。
廖兆暄老先生,一個八十多嵗的老人,還這樣東奔西跑地採訪,日以繼夜地寫作。他的膽略、勇氣、毅力,他的勤奮精神值得所有志存高遠的作家學習!
後記─淚祭歷史春秋
《血火燃大地》2017年出版後,老夫又奔赴雲南中緬邊境昔日戰場採訪,又使我沉浸在無限的歷史悲傷之中。75年以前,在亞洲大地上,在中國和緬甸的戰場上,竟然有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戰役。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40萬中國遠征軍,加上美軍、英軍,以及雲南數十萬人民,付出了無以巨大的犧牲,打敗了日本皇軍最強大的師團,取得二戰亞洲戰場上偉大的勝利。老夫從文半個世紀,沒有流過這樣多的眼淚啊。老夫一次又一次回顧這些丟失了的故事,熱淚一次又一次地流淌。為什麼?。縱觀人類的歷史,二次世界大戰犧牲了七千萬人,中國人民首當其衝。中華民族空前的浩劫,我們承前什麼?啓後什麼?俱往矣!今天的中國人,文人,歷史學家,都應該像孫春龍、戈叔亞他們那樣,尋找二戰中這一串串千萬士兵和百姓用生命換來的珍珠。否則,我們的文明歷史將如何繼續?
老夫奔走太平洋兩岸,尋找,尋找,再尋找。我們不能愧對犧牲的千萬先輩,更要幫助青年的一代人瞭解這段歷史。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老一代英雄,美國的有關部門,所幸保存了這些珍珠。中國雲南省,以及地方政府許許多的人,也在做這一件追回歷史真相的事情。老夫要把挖掘到的又一批歷史珍珠放進《血火燃大地》新版中,讓世人共知。我在美國、在臺灣、在中國雲南等地方又采訪了一次。當然,有的資料、網上也登了不少。但是,許多是沒有署名的歷史資料,所以無法一一注名。他們比我做得早,比我做得多。在此感謝他們。在采寫過程中,中國和美國的許多朋友和臺灣同胞給我的幫助十分寶貴。他們有臺灣的許劍虹,陳惠興,還有雲南騰衝的明景朝,龍陵的許慶陵和趙維榮。他們熱心相助,使我受到深刻的歷史教育。我的助理兼攝像師張鈴女士日夜辛勞,還要操心老夫的健康,終於邦助老夫完成采訪任務。
由於諸多的原因,新版本還有不少毛病和缺點,請熱心的朋友和讀者賜教。
今年是2020年,偉大、悲壯的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5周年,我們永遠不能夠忘記千萬萬二戰的先輩英雄,世世代代都不能夠忘記他們。如有人忘記他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陳殿興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裡也說:“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我想讀者拿起這本書來,一定也想知道,作者廖兆暄是個什麼人,因此,我想先介紹一下。
廖兆暄,1932年生於古都南京。八年抗戰中,他目睹日寇在中華國土上的暴行,終身不忘。日寇投降後,隨姐姐去臺灣考入臺大預科。1949年囘大陸,參軍去新疆,屯墾戍邊四十多年。曾任新疆軍區文工團,新疆軍區文化部,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部創作員,《綠洲》文學雜誌編輯,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陶峙岳上將的秘書。
他擔任《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新疆卷編委、石河子卷總編輯,曾獲國務院文科組授予的“全國民間文學先進工作者”證書,文化部二等獎。他上世紀五十年代和田歌共同創作的歌曲《啊,親愛的伊黎河》,和石夫共同創作的歌曲《蘋果花開的時候》獲國家獎。後者六十年代改編為民族交響樂,中央廣播民族交響樂團等國家樂團演奏已半個多世紀。
1992年,廖兆暄第一次到美國探親,美利堅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寫了一部遊記《遠方白蘭花》(作家出版社,1999年)。他觀察準確,文筆優美,我的妻子劉廣琦曾寫了一篇書評《白蘭花香飄萬里》向讀者推薦。
新世紀之初,廖兆暄來美定居洛杉磯。縱看歷史,橫觀全球,大大拓寬了他的視野。他說:“我要用自己自由的世界觀,用人類的大愛去觀察歷史,研究現實,展望未來。”近十年來,多次跨越太平洋兩岸,歷經多少困難,采訪二戰歷史人物,終於寫出了《情灑太平洋》和這部《血火燃大地》。
《血火燃大地》,2017年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出版過一次。2018年,廖兆暄又去了中緬甸邊境昔日二戰戰場采訪,收穫特大。這次再版,作者又做了認真的修改和大量補充,增加了許多章節和照片。他說:“這次新版本我花了一年多精力,淌了多少眼淚,也是我一生從沒有過的。一定要寫好它。”
這部書寫的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同美英盟軍聯合作戰、以傷亡十多萬將士的代價打敗日寇精銳天皇部隊的歷史。
我們的先輩人用血和火寫的這段抗日悲壯歷史,在中國近代史的教科書中是一片空白。廖兆暄認為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決心加以發掘以啟示後人。跟寫《情灑太平洋》一樣,他走訪了分佈在中國大陸、臺灣和美國的當事人或其後代人,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部書,重點是寫廖耀湘及其率領的22師(入緬後,由遠征軍軍長杜聿明統轄)。青年遠征軍入緬後,首戰由於英軍臨陣脫逃和中美高層指揮不一致而慘遭失敗。首先,戴安瀾所率的200師被圍,史迪威命令固守待援,蔣介石命令突圍回國。戴安瀾是蔣介石的嫡系,當然聽蔣介石的,結果損失慘重,戴本人犧牲。初戰失利,蔣介石命令其他部隊撤回中國,史迪威命令就近撤到印度。孫立人所率的新38師聽了史迪威的指揮,撤到印度,未受到大的損失。軍長杜聿明軍部和廖耀湘所率的22師服從蔣介石的命令撤回中國。不幸回中國的路被日寇切斷以後,全軍人馬被迫進入野人山,歷盡千辛萬苦,遭受了慘重損失(僅22師就死了四千多),轉退到印度藍姆加休整訓練半年之後,同美英盟軍一起重返緬甸,殲滅日寇,打通滇緬公路。
這本書重點中的重點是過野人山、在印度藍姆加整訓和重返緬甸殲滅日寇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既寫了最高統帥和將領,也寫了軍官和士兵。將領中寫的最多的是廖耀湘,從開頭到結尾,貫穿全書,不僅寫了他在緬甸的作戰,也寫了他的童年、成長、法國留學和在國內抗日戰場的各種活動。其次著墨最多的是印緬戰區最高司令官史迪威將軍。這次再版,作者又增加了很多篇幅專寫孫立人將軍。
這裡讓我們看看書裡對史迪威描寫。
先看看對他的總體介紹。
給史迪威當過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的王楚英回憶說:“史迪威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的左眼受過傷,接近失明,右眼也不好。在緬甸深山老林、越大河爬高山,不見天日,千辛萬苦,還染上了黃疸病。就這樣,史迪威從來不表現出來。他任勞任怨,戴著巴拿馬草帽,銜著煙斗,所到之處對士兵特別好,對軍官有時候發脾氣。
再看看書裡對他撤退到印度時的描寫: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日,印度的英國軍隊指揮部恩帕爾迎來了一群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軍人,為首的是一位高個子十分蒼老的戴眼鏡的將軍。他就是印緬戰區最高司令官史迪威。他走在人群的前面,戴著巴拿馬帽,含著雪茄煙,不停地咒駡著什麼。
最後再看看書裡講述的史迪威對自己錯誤的態度──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為人。
事情是這樣的。遠征軍從印度重返緬甸的途中,孫立人的新38師掩護築路部隊時發生危險:112團3營突然被日軍包圍。史迪威命令廖耀湘的65團團長傅宗良從正面去解圍,傅宗良認為史迪威的方案很難取勝,而且十分危險,他決定採取迂迴戰術,這樣可以出奇制勝。史迪威聽到他不執行自己的作戰方案以後,大發雷霆,發電報給蔣介石,要求撤掉這個團長。廖耀湘知道以後支持傅團長的作戰方案,自己承擔全部責任,並寫信安慰傅團長,支持他按自己的作戰方案行動。結果取得輝煌的戰果:以我敵1比12的傷亡率殲滅日軍近八百人。史迪威親自檢查戰果後,給蔣介石去電,決定為65團請功,電文中說“傅宗良團長居功至偉,應予勳獎。前電請處分一案請予撤銷”,並按中國習慣特意制了一面錦旗送給傅宗良。
我想,可能正是因為大公無私,實事求是,賞罰嚴明,愛護部下,史迪威才受到遠征軍官兵的愛戴:廖耀湘在戰鬥空隙率師部官兵給他過生日。他升為四星上將以後,遠征軍12工兵團給他發賀信,祝他榮升。
士兵裡寫的最多的是劉桂英,她是遠征軍野戰醫院的護士,許多章節都提到她。她是22師醫院過野人山的女兵中唯一倖存者。她親眼看見野人山途中的四位女護士和護送她們的老營長犧牲的慘狀。她的回憶生動逼真,感人至深。
這部書的寫法也跟寫《情灑太平洋》一樣,既有宏觀概述,又有生動描寫。
這部書也有一種求全的傾向:凡是跟遠征軍有關的史實,它細大不捐,都收錄了。它不僅講述了遠征軍和廖耀湘部在緬甸作戰以及廖耀湘部回國作戰和受降,而且也講述了衆多遠征軍官兵後來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和得到的遲來的榮譽,寫了遠征軍在印度、緬甸的陵墓,還有中國文革浩劫中遭到破壞的慘狀,甚至還講了一個雲南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青年——戈叔亞為了發掘遠征軍歷史而到處採訪遠征軍官兵三十年的感人事蹟。這部書跟《情灑太平洋》一樣,也收錄了作者蒐集到的大量鮮為人知的文獻和照片。因此,我認為這部書跟《情灑太平洋》一樣,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我過去對於中國遠征軍只有極其模糊的印象。讀過這本書以後,中國遠征軍英勇作戰的形象,歷歷在目,如身臨其境。從將領到士兵,他們的英雄行爲都栩栩如生,令人難以忘懷。這是一部“壯麗的歷史,血肉的歷史,千百萬人生命的歷史”,不能忘記,不應忘記!中國遠征軍從慘敗到勝利的歷程使我想到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古老傳說。
廖兆暄要寫完中美聯合抗日的歷史珍珠三部曲。最後一部是《淚祭喜馬拉雅》。這部書要寫的是二戰時期歷時三年的“駝峰航線”的故事。“駝峰航線”是由於遠征軍初戰失利,滇緬公路被日寇切斷,美國為援助中國抗戰,不得已開闢的一條空中運輸線。這是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駝峰航線”途徑喜馬拉雅山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佔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以支援中國和緬甸的抗日戰場。 而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和工作人員近3000人。
廖兆暄為寫這三本新著採訪了中美兩國年近百歲的老飛行員,翻閱了美國有關部門保存檔案。他通過採訪當事人,搜集資料而在寫作過程中既寫事件又寫人物的三部曲的方法,使我想起了漢代太史公司馬遷來。司馬遷寫《史記》以前,年輕時曾漫遊過祖國各地,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出仕以後還隨漢武帝去過很多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這些對他能寫出《史記》偉大作品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見宋代馬存《贈蓋邦式序》和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而在《史記》裡,他既寫事件又寫人物,開啟了歷史與文學有機結合的先河。我在廖兆暄這三部曲的寫作過程裡仿佛看到了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遺風。
廖兆暄老先生,一個八十多嵗的老人,還這樣東奔西跑地採訪,日以繼夜地寫作。他的膽略、勇氣、毅力,他的勤奮精神值得所有志存高遠的作家學習!
後記─淚祭歷史春秋
《血火燃大地》2017年出版後,老夫又奔赴雲南中緬邊境昔日戰場採訪,又使我沉浸在無限的歷史悲傷之中。75年以前,在亞洲大地上,在中國和緬甸的戰場上,竟然有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戰役。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40萬中國遠征軍,加上美軍、英軍,以及雲南數十萬人民,付出了無以巨大的犧牲,打敗了日本皇軍最強大的師團,取得二戰亞洲戰場上偉大的勝利。老夫從文半個世紀,沒有流過這樣多的眼淚啊。老夫一次又一次回顧這些丟失了的故事,熱淚一次又一次地流淌。為什麼?。縱觀人類的歷史,二次世界大戰犧牲了七千萬人,中國人民首當其衝。中華民族空前的浩劫,我們承前什麼?啓後什麼?俱往矣!今天的中國人,文人,歷史學家,都應該像孫春龍、戈叔亞他們那樣,尋找二戰中這一串串千萬士兵和百姓用生命換來的珍珠。否則,我們的文明歷史將如何繼續?
老夫奔走太平洋兩岸,尋找,尋找,再尋找。我們不能愧對犧牲的千萬先輩,更要幫助青年的一代人瞭解這段歷史。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老一代英雄,美國的有關部門,所幸保存了這些珍珠。中國雲南省,以及地方政府許許多的人,也在做這一件追回歷史真相的事情。老夫要把挖掘到的又一批歷史珍珠放進《血火燃大地》新版中,讓世人共知。我在美國、在臺灣、在中國雲南等地方又采訪了一次。當然,有的資料、網上也登了不少。但是,許多是沒有署名的歷史資料,所以無法一一注名。他們比我做得早,比我做得多。在此感謝他們。在采寫過程中,中國和美國的許多朋友和臺灣同胞給我的幫助十分寶貴。他們有臺灣的許劍虹,陳惠興,還有雲南騰衝的明景朝,龍陵的許慶陵和趙維榮。他們熱心相助,使我受到深刻的歷史教育。我的助理兼攝像師張鈴女士日夜辛勞,還要操心老夫的健康,終於邦助老夫完成采訪任務。
由於諸多的原因,新版本還有不少毛病和缺點,請熱心的朋友和讀者賜教。
今年是2020年,偉大、悲壯的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5周年,我們永遠不能夠忘記千萬萬二戰的先輩英雄,世世代代都不能夠忘記他們。如有人忘記他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