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書信選(余英時文集27)
從余英時與師友書信的字裡行間,看見20世紀的中西歷史縮影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余英時書信選》收錄與師長、友朋的書信逾二百通
或訊息流通,或窮理論道,或分析人事,莊正隨和兼採並存
在文字園圃裡滋蘭樹蕙,深耕勤播,已蔚為大觀
余英時先生交遊廣闊,一生往來鴻儒無數。本書以人繫年,魚雁往返者自師長牟潤孫、王惕吾、楊聯陞,亦有生徒如王汎森、何曉清、周保松,間有金耀基、高行健、董橋、葛兆光、陳義芝、唐啟華等多位學術、政商、藝文領域人士,真實地再現了一代哲人的思想脈絡及世局關懷,也留下了德智歷程、日常唱和等公私情誼,字裡行間映照出20世紀的中西歷史縮影,同時還原質樸、慧黠的人格本色,不僅補充余先生學思外的豐富血肉,更是彌足珍貴的重要史料。
影音介紹
目錄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1900年代】
牟潤孫
【1910年代】
王惕吾
楊聯陞
邢慕寰
周策縱
【1920年代】
劉國瑞
【1930年代】
何佑森
梁從誡
高國平
金耀基
陳方正
【1940年代】
高行健
馬漢茂
董橋
孫康宜
田浩
河田悌一
魏哲和
周質平
陳文村
顏純鈎
【1950年代】
朱鴻林
葛兆光
林載爵
丘慧芬
陶德民
陳義芝
楊澤
唐啟華
謝政諭
沙淑芬
陳玨
王汎森
【1960年代】
廖志峰
陳致
陳正國
林道群
彭國翔
【1970年代】
何曉清
周保松
後記
序/導讀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余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面,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了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表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出版了余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余先生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了余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余先生在聯經一共出版了十二部作品。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了余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余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余先生的學術論著,除了過去在聯經出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了余先生尚未集結出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表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余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余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台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余先生除了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余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面。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余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了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出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余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了余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表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家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出版,要特別感謝余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出余先生所有在聯經出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余英時人文著作出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出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表了余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余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後記
余英時先生不擅電腦,對外聯繫除了電話之外便是書寫。從郵柬到傳真,說余先生日日筆耕墨耘一點也不為過。
編輯書信選的契機,來自於傅鏗傳來余先生賀高行健得諾貝爾文學獎等三通函簡,說是余夫人陳淑平女士在整理物件時翻出的。函中文華通達,辭采合度,展示了余先生為人處世溫煦、體貼的一面。經淑平女士首肯,遂開始訪求余先生的信札,希冀能呈現余先生學問文章外的生活樣態。
賴得曾與余先生魚書雁帖的眾方尊長,以及留存先祖手澤之後人支持,前後蒐羅書翰逾三百通。礙於篇幅,遂依幾個大原則精選:
一、盡量收錄邀得書翰的每一位受信人,並至少輔以每位受信人的函件原稿一通,以期呈現寬廣之鴻雁面向。
二、具備談學說理內容,或實際通訊性質。
三、言及編務往返、文稿投遞……等名山項目,但同一事件上的多次往覆則擇要而錄。
全書編列以人繫年,受信人自清末史家牟潤孫,至當代學者周保松,跨度穿越多個世代;輯錄信件最早寫於一九六○年七月,最晚則為二○二一年七月,時序超過一甲子。余先生注重禮數,書信中的上款下款、挪抬平抬、縮小偏寫、重點畫記等皆有講究,更不說因人制宜而採用的提稱語、申悃語、問候語、末啟詞等,或關懷致意,或評述敘事,長短不一的素箋,件件允為寫作範本。
余先生的字亦行亦草,自成一家。他在信中謙說「從未練過書法,只信筆而寫,不求精好,也不可能好」,「我的書法不足道,字之工拙也不必計較」。這些自牧之詞同在硬筆書寫上。書信裡的文字布局流暢,字裡行間可見余先生少壯的風發飛揚,年邁的圓熟藹然,若僅就信札本身著眼已極可觀,無疑臻於文人字的一個完善高度。
本書能夠順利編輯出版,除書中所錄書翰之提供者不吝成全,還要特別感謝朱瑞翔、李默父、詹千慧、董明,這幾位朋友在尺牘分析剖釋上給予專業的建議與協助,使余先生的函件內容盡可能顯以原貌,將余先生的文字園圃拓展在讀者眼前。
陳逸華 謹誌
二○二二年七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余英時文集02)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文集01)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余英時文集06)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余英時文集07)
東漢生死觀(余英時文集09)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文集03)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余英時文集10)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余英時文集08)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余英時文集05)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余英時文集11)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余英時文集12)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余英時文集04)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余英時文集26)
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文集25)
余英時序文集(余英時文集24)
我的治學經驗(余英時文集20)
余英時詩存(余英時文集28)
余英時雜文集(余英時文集23)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余英時文集14)
到思維之路(余英時文集15)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余英時文集13)
自由與平等之間(余英時文集17)
文明論衡(余英時文集18)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余英時文集21)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余英時文集22)
香港時代文集(余英時文集19)
余英時書信選(余英時文集27)
民主制度之發展(余英時文集16)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Ⅰ】:香港時代、學術論著與書信選集,重訪史學泰斗的思想軌跡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