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樓主經典復刻版:青城十九俠(7)奇寶輝騰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深刻影響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大家 北派五大家之奇幻仙俠派 還珠樓主
《青城十九城》與《蜀山劍俠傳》並列為還珠樓主的巔峰之作
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我的小說創作深受還珠樓主的影響和滋養。」──金庸
「還珠的作品我是必讀的。還珠樓主是浪漫派,其想像力之豐富,時至今日,恐怕還是無人能與之比肩。」──梁羽生
「還珠樓主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致、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這種寫作的方式,一直在武俠小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還珠樓主李壽民也因此成為承先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古龍
名家推薦: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著名武俠評論家 林保淳
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的還珠樓主
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奇幻天地
青城山優美的傳說故事及壯麗景色
幻化為青城十九俠雄奇瑰麗的武俠世界
《青城十九俠》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川景物和當地民族生活為背景,記敘清初青城派劍仙的眾弟子羅鷺、裘元、虞南綺、狄勝男、狄勿暴、紀異、呂靈姑、楊永、楊映雪、紀登、陶鈞、楊翊、陳太真、呼延顯、尤璜、方環、司明、塗雷、顏虎等十九人煉劍、行道誅邪、開創青城派的武俠故事。
原本跟隨靈姑的通靈鸚鵡半途失蹤未歸,靈姑一行人尋尋覓覓,後在一洞中發現落於幾名女子手中,牛子與鹿加奮力奪回。靈姑自鸚鵡口中得知,洞主原是個好採補之術且無惡不作的妖人,後遇見一位劍仙,悔悟前非,逃來此山,並發願治好受他之害的女子們。
鸚鵡原是別了靈姑,空中飛行,巧遇妖人正在下面。妖人看出牠是靈鳥,用妖法將牠攝了回去,意欲收服。不想鳥性甚烈,一連數日不進飲食。鸚鵡連日聽他師徒說話,知妖人業已洗心革面,從此不再為非。待等醫好眾女,便去雪山投師,尋求正果。鸚鵡最後並對靈姑說道:「主人你身有至寶,慢說妖人決不敢來,就來也不怕他。如不放心,可在夜裡將飛刀放出老遠,在附近空中飛繞數十周,他必不知深淺,以為這裡有了厲害對頭,邪正不能並容,弄巧還許就此嚇跑了呢!」
「還珠樓主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武俠小說帶入了一個劍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極為深厚的國學底子、浩瀚千變的文字能力,對道、釋、儒哲思糅合的獨到見解,無論寫景造境,敘物述人,文采繁富典麗,奇詭紛陳,每有精彩的描寫,奇句妙造,令人感覺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讀來真要屏息凝神,一氣呵成,又嘆為觀止,匪夷所思。」──溫瑞安
《青城十九城》與《蜀山劍俠傳》並列為還珠樓主的巔峰之作
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我的小說創作深受還珠樓主的影響和滋養。」──金庸
「還珠的作品我是必讀的。還珠樓主是浪漫派,其想像力之豐富,時至今日,恐怕還是無人能與之比肩。」──梁羽生
「還珠樓主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致、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這種寫作的方式,一直在武俠小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還珠樓主李壽民也因此成為承先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古龍
名家推薦: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著名武俠評論家 林保淳
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的還珠樓主
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奇幻天地
青城山優美的傳說故事及壯麗景色
幻化為青城十九俠雄奇瑰麗的武俠世界
《青城十九俠》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山川景物和當地民族生活為背景,記敘清初青城派劍仙的眾弟子羅鷺、裘元、虞南綺、狄勝男、狄勿暴、紀異、呂靈姑、楊永、楊映雪、紀登、陶鈞、楊翊、陳太真、呼延顯、尤璜、方環、司明、塗雷、顏虎等十九人煉劍、行道誅邪、開創青城派的武俠故事。
原本跟隨靈姑的通靈鸚鵡半途失蹤未歸,靈姑一行人尋尋覓覓,後在一洞中發現落於幾名女子手中,牛子與鹿加奮力奪回。靈姑自鸚鵡口中得知,洞主原是個好採補之術且無惡不作的妖人,後遇見一位劍仙,悔悟前非,逃來此山,並發願治好受他之害的女子們。
鸚鵡原是別了靈姑,空中飛行,巧遇妖人正在下面。妖人看出牠是靈鳥,用妖法將牠攝了回去,意欲收服。不想鳥性甚烈,一連數日不進飲食。鸚鵡連日聽他師徒說話,知妖人業已洗心革面,從此不再為非。待等醫好眾女,便去雪山投師,尋求正果。鸚鵡最後並對靈姑說道:「主人你身有至寶,慢說妖人決不敢來,就來也不怕他。如不放心,可在夜裡將飛刀放出老遠,在附近空中飛繞數十周,他必不知深淺,以為這裡有了厲害對頭,邪正不能並容,弄巧還許就此嚇跑了呢!」
「還珠樓主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武俠小說帶入了一個劍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極為深厚的國學底子、浩瀚千變的文字能力,對道、釋、儒哲思糅合的獨到見解,無論寫景造境,敘物述人,文采繁富典麗,奇詭紛陳,每有精彩的描寫,奇句妙造,令人感覺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讀來真要屏息凝神,一氣呵成,又嘆為觀止,匪夷所思。」──溫瑞安
目錄
第一章 巧言誆民
第二章 奇寶輝騰
第三章 初逢白猩
第四章 穿山尋洞
第五章 夜竄荒山
第六章 涉險渡危
第七章 冒雪吐芳
第八章 開門揖盜
第二章 奇寶輝騰
第三章 初逢白猩
第四章 穿山尋洞
第五章 夜竄荒山
第六章 涉險渡危
第七章 冒雪吐芳
第八章 開門揖盜
試閱
三人方自心醉,忽覺林中四處「悉索」寨餌亂響,身側不遠暗影中,時有一條一條長長短短各色影子,由樹梢草皮之上朝前如飛穿過,有的頭前還有兩點或紅或藍的星光。凶苗對這類事自是當行,一看又知前面有了奇怪蛇獸之類,林中群蛇定是聞了牠的奇怪香氣,不是趕去獻身送死,便有一場惡鬥殘殺。
凶苗天性殘忍,最喜冒險殘殺,這原是平日最愛看的好戲,又知那鬥處地勢一定險峻非常,又是有天光的明爽所在,一則藏伏不難;二則深知這類蛇獸習性,當牠們鬥時都是一心注敵,決不二用,只要看出牠來蹤去跡,避開正面,不去惹牠們,明明被看見,也若無睹。互相商量,前進之心更決。
三人又走一會,因離高嶺已遠,又當日中之際,林內逐漸現出天光。再往前走,林木漸稀,那四外的蛇東三條,西兩條,似箭一般昂起個頭向前穿行,絡繹不絕。因為數多,凶苗也沒敢招惹。仗著視聽靈敏,身手矯捷,左閃右避,隨著蛇行方向飛奔趕去。
又追有頓飯光景,前面天光透處,聞得各種野獸猛嘯之聲,森林業到盡頭。
三人出林一看。除了來路,餘下三面仍有森林包圍,鬱鬱蒼蒼,甚是幽晦。只當中一座小小的孤崖,四外方圓不過百畝,高只三數十丈,上豐下銳,石色墨綠,寸草不生,光滑如油。石面凸凹百出,多是上突下縮,險峻非常,便是猿猱也難攀登。去的這一面凹進去一個深穴,黑暗暗不能見底。面前一個大約數畝、形如鍋底的沙坑。坑外一大片水塘,波平如鏡。地均赤沙,間生幾株荊棘,一叢短草,也都瘦小枯乾,憔悴可憐。那香氣似從崖底暗穴中透出。怪物尚未發現,可是崖前卻有一樁奇事驚人。
原來這時四外樹林中的蛇類已然不少,飛也似奔來,一到便往坑底投去。到了下面,各把身體一旋,盤成一堆,將頭昂起,對著崖穴紅信吞吐,虎虎發威,卻無一條敢於鑽進。凶苗因在上面,只能看到對面半邊,已有數百條之多,陸續投入的尚還未斷。更奇的是,當中對崖背水一面坑邊上,還盤踞著數十隻虎、豹、豺、灌之類的猛獸,也是面向崖穴怒嘯,聲甚悲厲。
凶苗也不知這些東西是爭鬥,是送死,情知厲害,也不禁有些膽怯。想乘怪物沒有出鬥之時,找一隱秘地點藏躲,隱身林邊。細一尋視,只崖腰上有一塊突出的奇石,不特居高可以望下,而且周圍又滑又險,蛇、獸之類都爬行不上,最是適當。偏這面上不去,須由崖後繞過,用身帶索鉤拋掛石尖援繫,還不知能上與否。想了想,只有此法最妥,除此無路。
正端詳間,烏加忽然想起一事,頓生毒計,意欲乘機一試。於是招呼二凶苗一同飛跑,由崖後繞向對面。適才看去雖近,到後再看,相隔卻遠。還算好,離怪石不遠尚有兩塊同樣怪石,參差斜列,凌空突出。最近一塊相隔不過兩丈高下,如有索鉤,挨近擲索攀升,尚非難事。心中大喜,忙將索鉤擲上去。烏加先援上去,又把二凶苗引上。再用索鉤飛渡上了第二石。這樣不用再到前石,下面景物已可看出一半。烏加因那第三石恰突出在暗穴之上,往前略一探頭,只要目光所及便能看見,雖然隔遠勢難,仍然不避艱險,飛渡過去。
烏加剛剛到達上面,便見下面群蛇紛紛將頭左右擺動,身子時伸時縮,有的還發出噓噓的叫聲。對面坑沿所有猛獸嘯聲也越猛厲。蛇、獸如此發威,已是悲憤已極,穴中透出來的香氣更顯濃烈,聞到鼻孔裡,令人心醉,身子發軟。晃眼工夫,群蛇的頭忽都挺直,不再顫動,閉目合口,燭杆也似,呆呆地高高下下挺在那裡,動也不動。那些猛獸也停了叫嘯,各把大口張開,蹲伏坑沿,瞑目若睡。
烏加正不知是甚原故,崖底暗穴中倏地有兩點拇指大小的綠光一閃,慢悠悠一拱一拱地遊出兩條細長的怪蛇來。定睛一看,那怪蛇身長不下十丈,細才如指,尖頭尖嘴。一隻獨眼炯若寒星,光芒閃閃,與頭一般大小,連額帶嘴一齊蓋住。尖嘴看去不長,一條紅信帶有雙叉彎鉤,吐出來卻有將近兩尺長短。吞吐之間,露出不下四根鋼鉤似的白牙。通體墨綠顏色,四外滿生逆鱗,微一開合,直似千萬根倒鬚刺,根根可以豎起。兩條一般大小長短,分毫不差,相並走出,緩緩前遊。有時把前身昂起,探出老高,看去皮骨甚是堅硬。
烏加猛想起立處相距坑底不到二十丈,這般身長的怪蛇,如被牠用尾尖著地躥將上來,急切間退避無路,難免受害。剛囑咐二凶苗緊握手中腰刀,按定毒弩,以防萬一,那兩條怪蛇業已分向兩旁,在群蛇圈圍之中相向盤旋了一陣,重又聚到坑的中心。歪著個頭,用那獨眼東一眼,西一眼,左右看了一看。
群蛇好似延頸待命,俱都下半身盤成一堆,上半身閉目挺立不動。內有三條大蛇。一條盤在左邊,頭昂丈許,粗幾近尺;右邊兩條稍小,都是山中的烏蛸毒蟒,其長總在三四丈之間。想是等得有些不耐,左邊那條最大的首先長頸略為一彎,睜著半邊眼睛偷看動靜;右邊兩條也似學樣,相繼有了動作。全場中只這三條最為粗大,餘者均不過一丈上下,還有數尺長短的。怪蛇所注目的本就是牠們,這一睜眼動轉,直似批了牠的逆鱗,犯了大忌。立時紅信吐處,身子似箭一般,分向中左右三蛇躥去。
左邊大蛇瞥見怪蛇飛來,許是怕極,滋溜一下,身從盤中筆直朝天沖起。還沒沖完,怪蛇已然躥到,隨著往上高起之勢,由大蛇頸起,連身絞去,其勢捷如電掣。只見大蛇似轉風車一般連轉不已,人還沒有看清,二蛇已然絞成一條。怪蛇身子還有小半條在地上,上半身卻與大蛇並立,旗竿也似釘在地上。靠近左邊的一條先遭了殃,怪蛇一過去,也是身往上升,朝天直躥,吃怪蛇如法炮製。
這條大蛇只飯碗粗細,兩丈長短,怪蛇前身沒用到一小半,便將牠纏了個結實。四蛇相互一纏,餘下大小群蛇好似怪蛇這頓午餐已然到口,欲望已足,不致再吃牠們身上血肉,各一口皇恩大赦,不再閉目等死,紛紛睜眼舒頸,掣動身子,掉轉蛇頭,齊向各蛇來路的坑沿上躥去。
三蛇中另一條大蛇也乘紛亂中,跟著躥起身子,想逃。怪蛇已然將牠看中,哪肯放掉,掉轉後半身,電掣一般,一尾巴甩將過去,正鉤住大蛇下半身,滋溜溜疾轉如風,往上纏去。
怪蛇中段橫攤地上,一頭纏緊一條,連另一條怪蛇,同時豎起三根彩柱。眼看越勒越緊,蛇身倒刺波紋也似微微起伏,一會便深深陷進皮肉裡去。勒得那三條比二怪蛇粗逾數十百倍的大蛇鱗碎皮裂,腥血四流如注,周身上下肌肉一齊顫動。
較小的兩條中的一條,上來便被怪蛇尾尖刺入頸間,目閉口合,似已半死,並未絲毫抗拒。另一條疼得目閃凶光,頭不住左右搖擺,口卻閉得甚緊。苦於掙脫不了,偶然噓的一聲悲嗚,口微張動,怪蛇一顆尖頭便似投梭一般釘到,同時那二尺來長的鉤舌,跟著對準蛇口射去,嚇得那大蛇慌不迭又把口閉上。
這兩條好歹還多挨了些時候,先一條最大,性最猛惡,所受也最慘。大蛇被怪蛇纏住以後,先是拚命抗拒掙扎,將怪蛇激怒,身上倒鉤一齊伸縮,只用力一絞,便把大蛇鱗皮絞穿,深深陷沒肉裡,成了一條螺圈形的細槽,烏鱗開處,白肉綻翻,紫血順著裂縫,由頭至尾,細泉一般順勢畹蜒下流,晃眼地上便是一大攤。大蛇想也知道厲害,本來沒有張口怪叫,大約負痛不過,一著急,把頭往前一伸,猛張大口,噓的一聲慘叫,吐出火焰也似的朱紅信子,逕朝怪蛇咬去。
怪蛇怒睜著那一隻亮晶晶碧綠怪眼,凶光閃閃,本來就盼牠有此一舉,這一張口,正合心意,尖頭一扎,便往大蛇口中直射進去。這一咬一鑽,恰好湊個正準。大蛇原是奇痛徹骨,情急忘形,及被怪蛇穿進嘴去,才知上當,想要閉上,已是無力。那怪蛇身子也真堅硬,一任大蛇用力合口猛咬,竟無絲毫傷損,依舊往牠口裡鑽去。一會,蛇身連彎了幾彎,怪蛇下半截身子逐漸縮短,倏地蛇身往起一挺,往側一歪,啪的一聲,筆也似直倒將下來,橫挺地上。
那邊兩條,也相繼遭了同樣的命運。一條早死,身子被怪蛇細尾生生絞斷。另一條被怪蛇纏住上半截,痛死也咬緊牙關,不再開口。怪蛇情急,去咬牠的七寸。那蛇躲閃了一陣,終於被怪蛇把身子連轉,繞轉到了頸間,不能動彈。然後照牠七寸上連咬幾口,咬穿一洞,鑽了進去。
坑沿上的一群野獸見狀,也和先前群蛇一般,悄沒聲地紛紛四散。這時第二條怪蛇剛往腹中鑽進,一同倒地。頭條怪蛇上半身已鑽入蛇口老長,忽然一陣翻滾,將中段散開,解了纏勒,跟著大蛇近尾梢處一陣顫動。看神氣,已將穿透,就要穿皮而出之狀。
三凶苗在崖石上面正在驚奇駭視,看得出神之際,猛一眼瞥見左側森林外一堆高只半人的亂石後面,跑出三男一女四個野猓。兩個身背大篾簍,腰佩弩筒;兩個各持一根帶尖長鐵鉤。俱都身穿光板皮衣褲,頭戴虎皮帽兒。衣帽上面好似綴有極密的鐵釘,亮光閃耀,甚是鋒利。手上也戴著一雙皮手套。全身上下,除眼和口鼻露在外面,幾乎都被帶釘的皮裹住。
四人邊走邊打著呼嘯,好似時機已至,不可錯過,跑得更是飛快。到了坑沿,紛紛縱落,齊向先死那條大蛇身畔奔去,到時,大蛇尾巴上皮肉已向外凸,眼看怪蛇就要鑽出。內中一個年老的,慌不迭把篾簍頭上一個碗大活口抽開,罩在蛇尾凸起之處。旁立兩個雙手握緊長鈞,覷準下面;另一個從懷中取出一束野草,分給三人,各含了些在口內,手握弩筒。四人都目不旁注,神情甚是緊張。待不一會,篾簍忽然動了幾動,估量蛇已入簍,四人立時面帶喜色,一人竟將身子壓向簍上。
怪蛇身比大蛇長幾三倍,雖從蛇口內穿尾而出,後半截還有好幾丈長在蛇口外拖著。自從上半身進去以後,勢子早緩。及至頭一入簍,立時加快起來,眼才幾眨,後半身已進了蛇口。
三凶苗方以為怪蛇有凶惡的利齒和倒刺,那麼堅韌的大蟒鱗皮尚且一勒便碎,一咬便穿,竹皮製的篾簍怎能關得住牠?況且力大非常,人決難制,被牠穿將出來,四人準死無疑。誰知那怪蛇竟似遇見剋星,不消片刻,四猓便將簍翻轉,關上口門,蛇已全身入內,並未動轉。
四猓分出一人看守,跟著又往另一大蛇前奔去。後一條怪蛇前半已鑽入蛇腹,後半又纏緊一蛇,似放未放,中間空出一大段,一同橫臥在地。四猓見了這般情狀,為難了一陣。眼看大蛇尾上又不住亂拱,俱都面帶驚惶,著起急來。為首老人趕忙拿著空簍,開了口門,罩將上去。跟著又打手勢,內中一個女人忽告奮勇,從身旁解下一根細藤,就怪蛇中段微拱之處,由身下空隙裡穿過。目注篾簍微動,蛇已入簍,趕忙下手,攔腰一束。
怪蛇似知有人暗算,半截帶著大蛇的後尾便捲了過來。幸虧女猓早有防備,輕輕躍過。怪蛇雖然力大,畢竟帶著兩三丈長的蠢重東西,不甚靈便。掃了幾下,沒掃著敵人,便安靜下來。上半身往簍裡鑽進,下半身拖住大蛇前移。
女猓見怪蛇不再亂掃,忙又從身畔取出火種,點燃了一根短短油松,輕悄悄掩了過去,往蛇身繫藤之處一點。說也奇怪,那麼一枝青枝綠葉的細藤,竟是一點就燃,晃眼立盡,其快無比。緊跟著女猓用手中帶尖長鉤,照著焦藤燒過之處,猛力往下戳,怪蛇立時分為兩段。前半護痛,往簍口猛力鑽去,比前更快;後半截還有三四丈長短,立時四處亂甩起來。
這時老猓按緊篾簍,兩男各持鉤弩,在旁準備。女猓獨自下手,無人顧及。當她持鉤下扎之際,老猓猛一回顧,蛇身繫藤之處正當中段,不由大驚失色,忙即揮手叫女猓急速往前逃避。
女猓想也知道厲害,手往下一落,借著長鉤撐地之勢,身早向側飛去,當時手忙腳亂,沒有明白老猓心意。蛇身彎轉臥倒,她這裡剛撐鉤縱出,手還未放,中段三丈多長的蛇身早甩將過來。幸而有那長鐵鉤先擋了一下,蛇身新燒斷處中了藤毒,有些麻木發顫;女猓身著皮衣,又有防禦之法。否則這一下縱不將人打成兩截,也必受傷無疑。女猓知避不脫,一面狂喊求救,一面雙手往上一伸,恰好被那怪蛇斷處一下攔腰鉤緊,搭了過來。女猓趕忙隨著去勢飛跑,總算沒有跌倒。怪蛇將她拖近,後面身子一湊,將女猓緊緊束了三匝。
老猓叫女猓不可抗拒亂動,少時自會解開。女猓會意,一味順勢而動,聽其自然。怪蛇雖然身長厲害,到底是個下半截身子,而且無甚知覺。將人束住以後,倒刺張了幾張,俱被女猓皮衣上的尖釘阻住,刺不進去,除卻緊纏不放外,並無別的伎倆。就這樣,女猓已被束得面容慘變,無有人色。苦挨了好一會,一直挨到三男把怪蛇收入簍內,關了口門,奔將過來,斷蛇身子仍在微動,勢已比前差遠,然而所纏的人和大蛇始終緊束,不曾鬆懈分毫。
三男猓一到,並不用腰刀去砍。各從腰間取出兩尺來長,與先前一般的細藤,共有四根。老猓拿在手內,向女猓身上怪蛇纏處比了又比,意似嫌它不夠。女猓見男猓為難,又失聲叫了起來。老猓一面安慰,一面命男猓用一根細藤半圍蛇身,雙手拇指各按一頭,緊按在女猓身上。
另一男猓取了一根長鉤掉轉,用鉤尖緊按藤上。命女猓頭往後仰,自己擊石取火,點燃一根尺許長的油松。等火引旺,往那細藤上燒。那藤依舊一點便燃,宛如石火電光,一瞥即逝。四根細藤半圍在蛇束之處,依次繞完。每燒一根,老猓便仔細端詳,十分審慎,唯恐燒錯神氣。
這裡人才一點,男猓的手立即放開。焦藤氣味似頗難聞,三猓都有不耐之狀。女猓因躲不掉,更是難耐,拚命把頭往後仰。藤剛燒完,怪蛇鱗皮上立時晦暗無光,現出一圈焦黃痕跡。
老猓一聲招呼,二猓同時下手,各取長鉤,叫女猓把肚腹使勁內凹,貼著皮衣,仔細插向蛇身之下,用力一挑,蛇身燒焦之處便順焦痕中斷,挑起了兩三寸。這才看出蛇腹倒刺好些豎起,與皮衣錯綜相連,糾結難開。老猓看了一看,命二猓重用長鉤,一人鉤住一頭,往兩邊猛力分扯。女猓也跟著使力掙扎不動。兩男猓費了好些力氣,掙得臉上青筋凸露,才見怪蛇由女猓身上一點一點離身而起,一人扯落了一段,落在地上。跟著再扯二回。蛇身一共纏了四匝,解到後半與身相連之處,越發費勁。三凶苗在大石上都看出了神。
凶苗天性殘忍,最喜冒險殘殺,這原是平日最愛看的好戲,又知那鬥處地勢一定險峻非常,又是有天光的明爽所在,一則藏伏不難;二則深知這類蛇獸習性,當牠們鬥時都是一心注敵,決不二用,只要看出牠來蹤去跡,避開正面,不去惹牠們,明明被看見,也若無睹。互相商量,前進之心更決。
三人又走一會,因離高嶺已遠,又當日中之際,林內逐漸現出天光。再往前走,林木漸稀,那四外的蛇東三條,西兩條,似箭一般昂起個頭向前穿行,絡繹不絕。因為數多,凶苗也沒敢招惹。仗著視聽靈敏,身手矯捷,左閃右避,隨著蛇行方向飛奔趕去。
又追有頓飯光景,前面天光透處,聞得各種野獸猛嘯之聲,森林業到盡頭。
三人出林一看。除了來路,餘下三面仍有森林包圍,鬱鬱蒼蒼,甚是幽晦。只當中一座小小的孤崖,四外方圓不過百畝,高只三數十丈,上豐下銳,石色墨綠,寸草不生,光滑如油。石面凸凹百出,多是上突下縮,險峻非常,便是猿猱也難攀登。去的這一面凹進去一個深穴,黑暗暗不能見底。面前一個大約數畝、形如鍋底的沙坑。坑外一大片水塘,波平如鏡。地均赤沙,間生幾株荊棘,一叢短草,也都瘦小枯乾,憔悴可憐。那香氣似從崖底暗穴中透出。怪物尚未發現,可是崖前卻有一樁奇事驚人。
原來這時四外樹林中的蛇類已然不少,飛也似奔來,一到便往坑底投去。到了下面,各把身體一旋,盤成一堆,將頭昂起,對著崖穴紅信吞吐,虎虎發威,卻無一條敢於鑽進。凶苗因在上面,只能看到對面半邊,已有數百條之多,陸續投入的尚還未斷。更奇的是,當中對崖背水一面坑邊上,還盤踞著數十隻虎、豹、豺、灌之類的猛獸,也是面向崖穴怒嘯,聲甚悲厲。
凶苗也不知這些東西是爭鬥,是送死,情知厲害,也不禁有些膽怯。想乘怪物沒有出鬥之時,找一隱秘地點藏躲,隱身林邊。細一尋視,只崖腰上有一塊突出的奇石,不特居高可以望下,而且周圍又滑又險,蛇、獸之類都爬行不上,最是適當。偏這面上不去,須由崖後繞過,用身帶索鉤拋掛石尖援繫,還不知能上與否。想了想,只有此法最妥,除此無路。
正端詳間,烏加忽然想起一事,頓生毒計,意欲乘機一試。於是招呼二凶苗一同飛跑,由崖後繞向對面。適才看去雖近,到後再看,相隔卻遠。還算好,離怪石不遠尚有兩塊同樣怪石,參差斜列,凌空突出。最近一塊相隔不過兩丈高下,如有索鉤,挨近擲索攀升,尚非難事。心中大喜,忙將索鉤擲上去。烏加先援上去,又把二凶苗引上。再用索鉤飛渡上了第二石。這樣不用再到前石,下面景物已可看出一半。烏加因那第三石恰突出在暗穴之上,往前略一探頭,只要目光所及便能看見,雖然隔遠勢難,仍然不避艱險,飛渡過去。
烏加剛剛到達上面,便見下面群蛇紛紛將頭左右擺動,身子時伸時縮,有的還發出噓噓的叫聲。對面坑沿所有猛獸嘯聲也越猛厲。蛇、獸如此發威,已是悲憤已極,穴中透出來的香氣更顯濃烈,聞到鼻孔裡,令人心醉,身子發軟。晃眼工夫,群蛇的頭忽都挺直,不再顫動,閉目合口,燭杆也似,呆呆地高高下下挺在那裡,動也不動。那些猛獸也停了叫嘯,各把大口張開,蹲伏坑沿,瞑目若睡。
烏加正不知是甚原故,崖底暗穴中倏地有兩點拇指大小的綠光一閃,慢悠悠一拱一拱地遊出兩條細長的怪蛇來。定睛一看,那怪蛇身長不下十丈,細才如指,尖頭尖嘴。一隻獨眼炯若寒星,光芒閃閃,與頭一般大小,連額帶嘴一齊蓋住。尖嘴看去不長,一條紅信帶有雙叉彎鉤,吐出來卻有將近兩尺長短。吞吐之間,露出不下四根鋼鉤似的白牙。通體墨綠顏色,四外滿生逆鱗,微一開合,直似千萬根倒鬚刺,根根可以豎起。兩條一般大小長短,分毫不差,相並走出,緩緩前遊。有時把前身昂起,探出老高,看去皮骨甚是堅硬。
烏加猛想起立處相距坑底不到二十丈,這般身長的怪蛇,如被牠用尾尖著地躥將上來,急切間退避無路,難免受害。剛囑咐二凶苗緊握手中腰刀,按定毒弩,以防萬一,那兩條怪蛇業已分向兩旁,在群蛇圈圍之中相向盤旋了一陣,重又聚到坑的中心。歪著個頭,用那獨眼東一眼,西一眼,左右看了一看。
群蛇好似延頸待命,俱都下半身盤成一堆,上半身閉目挺立不動。內有三條大蛇。一條盤在左邊,頭昂丈許,粗幾近尺;右邊兩條稍小,都是山中的烏蛸毒蟒,其長總在三四丈之間。想是等得有些不耐,左邊那條最大的首先長頸略為一彎,睜著半邊眼睛偷看動靜;右邊兩條也似學樣,相繼有了動作。全場中只這三條最為粗大,餘者均不過一丈上下,還有數尺長短的。怪蛇所注目的本就是牠們,這一睜眼動轉,直似批了牠的逆鱗,犯了大忌。立時紅信吐處,身子似箭一般,分向中左右三蛇躥去。
左邊大蛇瞥見怪蛇飛來,許是怕極,滋溜一下,身從盤中筆直朝天沖起。還沒沖完,怪蛇已然躥到,隨著往上高起之勢,由大蛇頸起,連身絞去,其勢捷如電掣。只見大蛇似轉風車一般連轉不已,人還沒有看清,二蛇已然絞成一條。怪蛇身子還有小半條在地上,上半身卻與大蛇並立,旗竿也似釘在地上。靠近左邊的一條先遭了殃,怪蛇一過去,也是身往上升,朝天直躥,吃怪蛇如法炮製。
這條大蛇只飯碗粗細,兩丈長短,怪蛇前身沒用到一小半,便將牠纏了個結實。四蛇相互一纏,餘下大小群蛇好似怪蛇這頓午餐已然到口,欲望已足,不致再吃牠們身上血肉,各一口皇恩大赦,不再閉目等死,紛紛睜眼舒頸,掣動身子,掉轉蛇頭,齊向各蛇來路的坑沿上躥去。
三蛇中另一條大蛇也乘紛亂中,跟著躥起身子,想逃。怪蛇已然將牠看中,哪肯放掉,掉轉後半身,電掣一般,一尾巴甩將過去,正鉤住大蛇下半身,滋溜溜疾轉如風,往上纏去。
怪蛇中段橫攤地上,一頭纏緊一條,連另一條怪蛇,同時豎起三根彩柱。眼看越勒越緊,蛇身倒刺波紋也似微微起伏,一會便深深陷進皮肉裡去。勒得那三條比二怪蛇粗逾數十百倍的大蛇鱗碎皮裂,腥血四流如注,周身上下肌肉一齊顫動。
較小的兩條中的一條,上來便被怪蛇尾尖刺入頸間,目閉口合,似已半死,並未絲毫抗拒。另一條疼得目閃凶光,頭不住左右搖擺,口卻閉得甚緊。苦於掙脫不了,偶然噓的一聲悲嗚,口微張動,怪蛇一顆尖頭便似投梭一般釘到,同時那二尺來長的鉤舌,跟著對準蛇口射去,嚇得那大蛇慌不迭又把口閉上。
這兩條好歹還多挨了些時候,先一條最大,性最猛惡,所受也最慘。大蛇被怪蛇纏住以後,先是拚命抗拒掙扎,將怪蛇激怒,身上倒鉤一齊伸縮,只用力一絞,便把大蛇鱗皮絞穿,深深陷沒肉裡,成了一條螺圈形的細槽,烏鱗開處,白肉綻翻,紫血順著裂縫,由頭至尾,細泉一般順勢畹蜒下流,晃眼地上便是一大攤。大蛇想也知道厲害,本來沒有張口怪叫,大約負痛不過,一著急,把頭往前一伸,猛張大口,噓的一聲慘叫,吐出火焰也似的朱紅信子,逕朝怪蛇咬去。
怪蛇怒睜著那一隻亮晶晶碧綠怪眼,凶光閃閃,本來就盼牠有此一舉,這一張口,正合心意,尖頭一扎,便往大蛇口中直射進去。這一咬一鑽,恰好湊個正準。大蛇原是奇痛徹骨,情急忘形,及被怪蛇穿進嘴去,才知上當,想要閉上,已是無力。那怪蛇身子也真堅硬,一任大蛇用力合口猛咬,竟無絲毫傷損,依舊往牠口裡鑽去。一會,蛇身連彎了幾彎,怪蛇下半截身子逐漸縮短,倏地蛇身往起一挺,往側一歪,啪的一聲,筆也似直倒將下來,橫挺地上。
那邊兩條,也相繼遭了同樣的命運。一條早死,身子被怪蛇細尾生生絞斷。另一條被怪蛇纏住上半截,痛死也咬緊牙關,不再開口。怪蛇情急,去咬牠的七寸。那蛇躲閃了一陣,終於被怪蛇把身子連轉,繞轉到了頸間,不能動彈。然後照牠七寸上連咬幾口,咬穿一洞,鑽了進去。
坑沿上的一群野獸見狀,也和先前群蛇一般,悄沒聲地紛紛四散。這時第二條怪蛇剛往腹中鑽進,一同倒地。頭條怪蛇上半身已鑽入蛇口老長,忽然一陣翻滾,將中段散開,解了纏勒,跟著大蛇近尾梢處一陣顫動。看神氣,已將穿透,就要穿皮而出之狀。
三凶苗在崖石上面正在驚奇駭視,看得出神之際,猛一眼瞥見左側森林外一堆高只半人的亂石後面,跑出三男一女四個野猓。兩個身背大篾簍,腰佩弩筒;兩個各持一根帶尖長鐵鉤。俱都身穿光板皮衣褲,頭戴虎皮帽兒。衣帽上面好似綴有極密的鐵釘,亮光閃耀,甚是鋒利。手上也戴著一雙皮手套。全身上下,除眼和口鼻露在外面,幾乎都被帶釘的皮裹住。
四人邊走邊打著呼嘯,好似時機已至,不可錯過,跑得更是飛快。到了坑沿,紛紛縱落,齊向先死那條大蛇身畔奔去,到時,大蛇尾巴上皮肉已向外凸,眼看怪蛇就要鑽出。內中一個年老的,慌不迭把篾簍頭上一個碗大活口抽開,罩在蛇尾凸起之處。旁立兩個雙手握緊長鈞,覷準下面;另一個從懷中取出一束野草,分給三人,各含了些在口內,手握弩筒。四人都目不旁注,神情甚是緊張。待不一會,篾簍忽然動了幾動,估量蛇已入簍,四人立時面帶喜色,一人竟將身子壓向簍上。
怪蛇身比大蛇長幾三倍,雖從蛇口內穿尾而出,後半截還有好幾丈長在蛇口外拖著。自從上半身進去以後,勢子早緩。及至頭一入簍,立時加快起來,眼才幾眨,後半身已進了蛇口。
三凶苗方以為怪蛇有凶惡的利齒和倒刺,那麼堅韌的大蟒鱗皮尚且一勒便碎,一咬便穿,竹皮製的篾簍怎能關得住牠?況且力大非常,人決難制,被牠穿將出來,四人準死無疑。誰知那怪蛇竟似遇見剋星,不消片刻,四猓便將簍翻轉,關上口門,蛇已全身入內,並未動轉。
四猓分出一人看守,跟著又往另一大蛇前奔去。後一條怪蛇前半已鑽入蛇腹,後半又纏緊一蛇,似放未放,中間空出一大段,一同橫臥在地。四猓見了這般情狀,為難了一陣。眼看大蛇尾上又不住亂拱,俱都面帶驚惶,著起急來。為首老人趕忙拿著空簍,開了口門,罩將上去。跟著又打手勢,內中一個女人忽告奮勇,從身旁解下一根細藤,就怪蛇中段微拱之處,由身下空隙裡穿過。目注篾簍微動,蛇已入簍,趕忙下手,攔腰一束。
怪蛇似知有人暗算,半截帶著大蛇的後尾便捲了過來。幸虧女猓早有防備,輕輕躍過。怪蛇雖然力大,畢竟帶著兩三丈長的蠢重東西,不甚靈便。掃了幾下,沒掃著敵人,便安靜下來。上半身往簍裡鑽進,下半身拖住大蛇前移。
女猓見怪蛇不再亂掃,忙又從身畔取出火種,點燃了一根短短油松,輕悄悄掩了過去,往蛇身繫藤之處一點。說也奇怪,那麼一枝青枝綠葉的細藤,竟是一點就燃,晃眼立盡,其快無比。緊跟著女猓用手中帶尖長鉤,照著焦藤燒過之處,猛力往下戳,怪蛇立時分為兩段。前半護痛,往簍口猛力鑽去,比前更快;後半截還有三四丈長短,立時四處亂甩起來。
這時老猓按緊篾簍,兩男各持鉤弩,在旁準備。女猓獨自下手,無人顧及。當她持鉤下扎之際,老猓猛一回顧,蛇身繫藤之處正當中段,不由大驚失色,忙即揮手叫女猓急速往前逃避。
女猓想也知道厲害,手往下一落,借著長鉤撐地之勢,身早向側飛去,當時手忙腳亂,沒有明白老猓心意。蛇身彎轉臥倒,她這裡剛撐鉤縱出,手還未放,中段三丈多長的蛇身早甩將過來。幸而有那長鐵鉤先擋了一下,蛇身新燒斷處中了藤毒,有些麻木發顫;女猓身著皮衣,又有防禦之法。否則這一下縱不將人打成兩截,也必受傷無疑。女猓知避不脫,一面狂喊求救,一面雙手往上一伸,恰好被那怪蛇斷處一下攔腰鉤緊,搭了過來。女猓趕忙隨著去勢飛跑,總算沒有跌倒。怪蛇將她拖近,後面身子一湊,將女猓緊緊束了三匝。
老猓叫女猓不可抗拒亂動,少時自會解開。女猓會意,一味順勢而動,聽其自然。怪蛇雖然身長厲害,到底是個下半截身子,而且無甚知覺。將人束住以後,倒刺張了幾張,俱被女猓皮衣上的尖釘阻住,刺不進去,除卻緊纏不放外,並無別的伎倆。就這樣,女猓已被束得面容慘變,無有人色。苦挨了好一會,一直挨到三男把怪蛇收入簍內,關了口門,奔將過來,斷蛇身子仍在微動,勢已比前差遠,然而所纏的人和大蛇始終緊束,不曾鬆懈分毫。
三男猓一到,並不用腰刀去砍。各從腰間取出兩尺來長,與先前一般的細藤,共有四根。老猓拿在手內,向女猓身上怪蛇纏處比了又比,意似嫌它不夠。女猓見男猓為難,又失聲叫了起來。老猓一面安慰,一面命男猓用一根細藤半圍蛇身,雙手拇指各按一頭,緊按在女猓身上。
另一男猓取了一根長鉤掉轉,用鉤尖緊按藤上。命女猓頭往後仰,自己擊石取火,點燃一根尺許長的油松。等火引旺,往那細藤上燒。那藤依舊一點便燃,宛如石火電光,一瞥即逝。四根細藤半圍在蛇束之處,依次繞完。每燒一根,老猓便仔細端詳,十分審慎,唯恐燒錯神氣。
這裡人才一點,男猓的手立即放開。焦藤氣味似頗難聞,三猓都有不耐之狀。女猓因躲不掉,更是難耐,拚命把頭往後仰。藤剛燒完,怪蛇鱗皮上立時晦暗無光,現出一圈焦黃痕跡。
老猓一聲招呼,二猓同時下手,各取長鉤,叫女猓把肚腹使勁內凹,貼著皮衣,仔細插向蛇身之下,用力一挑,蛇身燒焦之處便順焦痕中斷,挑起了兩三寸。這才看出蛇腹倒刺好些豎起,與皮衣錯綜相連,糾結難開。老猓看了一看,命二猓重用長鉤,一人鉤住一頭,往兩邊猛力分扯。女猓也跟著使力掙扎不動。兩男猓費了好些力氣,掙得臉上青筋凸露,才見怪蛇由女猓身上一點一點離身而起,一人扯落了一段,落在地上。跟著再扯二回。蛇身一共纏了四匝,解到後半與身相連之處,越發費勁。三凶苗在大石上都看出了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