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先生媽」過去對醫生母親的尊稱。「先生媽」與身為醫生的兒子,面對日治末期的皇民化運動,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先生媽不願改變台灣式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習慣,兒子卻積極配合皇民化政策,期待完全日本化。作者透過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寫出兩個不同文化與意識型態的對立與衝突。
延伸閱讀:日本在台的皇民化政策
延伸閱讀:日本在台的皇民化政策
序/導讀
<先生媽>這篇小說寫主角「先生媽」與兒子錢新發,面對日據末期的皇民化運動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先生媽不願改變台灣式的語言文化社會習慣,兒子卻積極配合皇民化政策,完全的日本化。寫出兩個不同文化與意識型態的對立與衝突。
小說篇名及主角是先生媽,但作者要批判的卻是醫師。客家話對教師及醫師,皆稱為「先生」,醫師的母親或老婆,則稱「先生娘」。「先生媽」只是文字上的意譯,平常客語並不如此稱呼。所以有人說篇名用「先生媽」(唸去聲),其實是「罵先生」,因為兒子背棄了台灣意識而認同外來日本政權的行徑,而小說裡的確也有好幾處母親「痛罵」兒子的場面,題目有一語雙關的意味。
小說內容寫諂諛偽善的醫師錢新發,他的名字和他的人一樣,向「錢」看齊,追求發財致富。他原出身於窮困家庭,飽受別人的嘲弄。自醫學院畢業後,娶了富家女為妻,女方幫他開業行醫,從此一帆風順,成為地方士紳。但是他貪婪成性,為了更富有,他用宣傳的方法來吸引病患求診,同時以甜言蜜語跟和善的態度來恐嚇病人,以便替病人多打幾針而收取較高的診療費。有錢之後的錢新發,自大自傲的劣根性也出現了,他對乞丐毫無憐憫之心,對下人兇狠輕慢,對其他勞動階層的人也嗤之以鼻。他不顧母親心意,擅改為「國語」家庭,甚至改成日本姓名。這一篇小說讀過令人念念不忘,可歸諸於小說幾個寫作技巧:
一、擅長用對比手法:
先生媽是一位喜歡穿臺灣衫褲、滿口臺灣話,絕不學日本語的老太太。慈眉善目的先生媽,有著濃厚的憐憫心,每逢十五便上廟燒香,十年如一日地接濟乞丐,而兒子錢新發卻愛錢如命,吝嗇刻薄。
先生媽喜歡吃油條,討厭吃味噌,臨死時,特別囑咐兒子「我不曉得日本話,死了以後,不可用日本和尚」,有日本官員來時,錢新發要他母親退到後堂,不要出來。先生媽偏偏「打死不退」。她堅守做臺灣人的本色,此舉和她那當公醫的兒子錢新發相較,適成好惡分明的強烈對比。
錢新發一心想做日本人,他搶先改姓名為「金井新助」、穿和服、說日本話、住和式房,後來改姓名的人逐漸多起來時,他大發雷霆,說他們不配。錢新發要母親穿和服照相,結果先生媽始終不肯穿,仍然穿了臺灣服拍照,她還用剪刀將和服撕碎,深怕錢新發在她死了以後讓她穿上,使她無臉見祖宗。這又是多麼尖銳的對比,一個要她穿,一個不但活著時不穿,死了也不願穿,足見母子兩人思想的對立、親情的無奈。
總之,他為了金錢、虛榮,極力響應皇民化,他的行為與他母親的堅守民族傳統習俗,可說是完全對立的。先生媽是位固守台灣傳統文化的代表,錢新發是個努力要擺脫台灣文化投向日本文化的代表。最後先生媽死去,錢新發也未照她的遺願用台灣式喪禮,而是用了日式的喪禮,這意謂著台灣文化終將保不住,難以逃過皇民化的摧殘侵蝕,道出吳濁流當時內心的無奈。
二、以幽默諷刺手法,凸顯錢醫師的可笑及台日文化的衝突。
吳濁流給男主角取的名字:別的不姓卻姓錢,又叫「新發」,作者對為富不仁、走狗成性的人,很清楚的加以批判。然而,閱讀〈先生媽〉如只看到這一層「譴責小說型」的批判層面是不夠的。有些評論家喜歡用「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傳統」來贊揚先生媽,然而吳濁流這篇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塑造一位熱衷於響應「皇民化」,崇仰日本文化的知識分子與他母親的衝突。
作者捕捉住殖民地人民在接受殖民者文化時,因接受程度的深淺不同(錢新發是受完整日本教育長大的,先生媽受漢文化的影響較深),所產生的迎拒也不同,在迎與拒之間,顯然南轅北轍,所以抗拒衝突的力道極強,人與人之間因這磨擦而產生的痛苦也讓人憐憫,吳濁流透過小說很生動地傳達出來。
三、先生媽的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先生媽雖然年紀老大卻相當固守原則,以致強悍有力,絕非畏縮退怯的瘦弱老婦人。錢新發不肯施捨貧人,她用乞丐的杖子亂打一頓並痛罵兒子走狗成性,她用剪刀將和服撕碎等等,都是非常強烈的反應,但儘管在是在罵人,卻也叫讀者覺得十分痛快。擴大來說,作者其實是透過先生媽的嘴,借機痛罵趨炎附勢、走狗成性的敗類。
最後我們看到乞丐的哭泣,他不是因為失去每月兩斗米的接濟而哭,他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先生媽,你也和我一樣。」作者以這句神來之筆結束小說,可說餘味無窮,哪裡「一樣」呢?讀者不妨仔細想想。
小說篇名及主角是先生媽,但作者要批判的卻是醫師。客家話對教師及醫師,皆稱為「先生」,醫師的母親或老婆,則稱「先生娘」。「先生媽」只是文字上的意譯,平常客語並不如此稱呼。所以有人說篇名用「先生媽」(唸去聲),其實是「罵先生」,因為兒子背棄了台灣意識而認同外來日本政權的行徑,而小說裡的確也有好幾處母親「痛罵」兒子的場面,題目有一語雙關的意味。
小說內容寫諂諛偽善的醫師錢新發,他的名字和他的人一樣,向「錢」看齊,追求發財致富。他原出身於窮困家庭,飽受別人的嘲弄。自醫學院畢業後,娶了富家女為妻,女方幫他開業行醫,從此一帆風順,成為地方士紳。但是他貪婪成性,為了更富有,他用宣傳的方法來吸引病患求診,同時以甜言蜜語跟和善的態度來恐嚇病人,以便替病人多打幾針而收取較高的診療費。有錢之後的錢新發,自大自傲的劣根性也出現了,他對乞丐毫無憐憫之心,對下人兇狠輕慢,對其他勞動階層的人也嗤之以鼻。他不顧母親心意,擅改為「國語」家庭,甚至改成日本姓名。這一篇小說讀過令人念念不忘,可歸諸於小說幾個寫作技巧:
一、擅長用對比手法:
先生媽是一位喜歡穿臺灣衫褲、滿口臺灣話,絕不學日本語的老太太。慈眉善目的先生媽,有著濃厚的憐憫心,每逢十五便上廟燒香,十年如一日地接濟乞丐,而兒子錢新發卻愛錢如命,吝嗇刻薄。
先生媽喜歡吃油條,討厭吃味噌,臨死時,特別囑咐兒子「我不曉得日本話,死了以後,不可用日本和尚」,有日本官員來時,錢新發要他母親退到後堂,不要出來。先生媽偏偏「打死不退」。她堅守做臺灣人的本色,此舉和她那當公醫的兒子錢新發相較,適成好惡分明的強烈對比。
錢新發一心想做日本人,他搶先改姓名為「金井新助」、穿和服、說日本話、住和式房,後來改姓名的人逐漸多起來時,他大發雷霆,說他們不配。錢新發要母親穿和服照相,結果先生媽始終不肯穿,仍然穿了臺灣服拍照,她還用剪刀將和服撕碎,深怕錢新發在她死了以後讓她穿上,使她無臉見祖宗。這又是多麼尖銳的對比,一個要她穿,一個不但活著時不穿,死了也不願穿,足見母子兩人思想的對立、親情的無奈。
總之,他為了金錢、虛榮,極力響應皇民化,他的行為與他母親的堅守民族傳統習俗,可說是完全對立的。先生媽是位固守台灣傳統文化的代表,錢新發是個努力要擺脫台灣文化投向日本文化的代表。最後先生媽死去,錢新發也未照她的遺願用台灣式喪禮,而是用了日式的喪禮,這意謂著台灣文化終將保不住,難以逃過皇民化的摧殘侵蝕,道出吳濁流當時內心的無奈。
二、以幽默諷刺手法,凸顯錢醫師的可笑及台日文化的衝突。
吳濁流給男主角取的名字:別的不姓卻姓錢,又叫「新發」,作者對為富不仁、走狗成性的人,很清楚的加以批判。然而,閱讀〈先生媽〉如只看到這一層「譴責小說型」的批判層面是不夠的。有些評論家喜歡用「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傳統」來贊揚先生媽,然而吳濁流這篇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塑造一位熱衷於響應「皇民化」,崇仰日本文化的知識分子與他母親的衝突。
作者捕捉住殖民地人民在接受殖民者文化時,因接受程度的深淺不同(錢新發是受完整日本教育長大的,先生媽受漢文化的影響較深),所產生的迎拒也不同,在迎與拒之間,顯然南轅北轍,所以抗拒衝突的力道極強,人與人之間因這磨擦而產生的痛苦也讓人憐憫,吳濁流透過小說很生動地傳達出來。
三、先生媽的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先生媽雖然年紀老大卻相當固守原則,以致強悍有力,絕非畏縮退怯的瘦弱老婦人。錢新發不肯施捨貧人,她用乞丐的杖子亂打一頓並痛罵兒子走狗成性,她用剪刀將和服撕碎等等,都是非常強烈的反應,但儘管在是在罵人,卻也叫讀者覺得十分痛快。擴大來說,作者其實是透過先生媽的嘴,借機痛罵趨炎附勢、走狗成性的敗類。
最後我們看到乞丐的哭泣,他不是因為失去每月兩斗米的接濟而哭,他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先生媽,你也和我一樣。」作者以這句神來之筆結束小說,可說餘味無窮,哪裡「一樣」呢?讀者不妨仔細想想。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