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崛起(4)三分一統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司馬懿經歷曹操、曹丕兩代而不墜,並奪取曹魏的實權,其子司馬昭重施故技,榨乾曹家,以煽情的言辭收買天下人心。
諸葛亮寫下流傳千古、嘔心瀝血的〈出師表〉後,病逝於北伐途中,後主劉禪,只顧享樂,無打天下的雄才偉略,諸葛亮逝後,蜀漢痛失大將,朝內大臣奪權鬥爭,在此時節姜維仍力主北伐,耗損國力,對內又與宦官黃皓內鬥。
東吳則在孫權死後,陷入末代皇帝孫皓暴虐無道的恐怖統治。司馬氏篡奪曹魏王朝,滅蜀漢、平孫吳,劉禪亡國後樂不思蜀,當了八年的安樂公。司馬氏三分一統,創立晉朝,天下大勢,又展開新的局面。
諸葛亮寫下流傳千古、嘔心瀝血的〈出師表〉後,病逝於北伐途中,後主劉禪,只顧享樂,無打天下的雄才偉略,諸葛亮逝後,蜀漢痛失大將,朝內大臣奪權鬥爭,在此時節姜維仍力主北伐,耗損國力,對內又與宦官黃皓內鬥。
東吳則在孫權死後,陷入末代皇帝孫皓暴虐無道的恐怖統治。司馬氏篡奪曹魏王朝,滅蜀漢、平孫吳,劉禪亡國後樂不思蜀,當了八年的安樂公。司馬氏三分一統,創立晉朝,天下大勢,又展開新的局面。
序/導讀
曹魏、劉漢、孫吳於前後六十年間,紛紛過了稱帝的癮;但在培養人才接班上,三個政權都不及格。
先不說曹家養虎貽患。蜀漢在諸葛亮死後(二三四),以姜維為主的北伐(二五三─二六三)路線不但耗損國力,而姜維又與宦官黃皓內鬥。東吳則在孫權死後(二五二)陷入恐怖統治,自顧不暇,遑論其他。
當深具魅力的領導在世時,往往忽略繼承問題的重要性,常常狼犬不分、引狼入室,要不就庸人出頭、自亂陣腳。例如長壽的司馬懿(一七九─二五一)能經歷曹操、曹丕兩代而不墜,並奪取曹集團的實權,其子司馬昭(二一一─二六五)師其故智,把寄主吸光,只留下薄薄的外殼。以曹操的風格榨乾曹家,再換殼上市,這是司馬氏的深謀遠慮。創辦人孟德先生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只能說天道好還。
劉禪(二○七─二七一)可能不像傳說中那般無能,畢竟他在位四十年,主政期間並未濫殺無辜,在亡國後還繼續當了八年的安樂公,對這種「大混小混,一帆風順」的人,若只以「扶不起的阿斗」譏諷,恐怕是過了頭。只論劉禪在位四十年而不被推翻,就表示他有些手腕。若說比起他的親生老爸來,不是打天下的料;比起他的政治乾爹來,根本沒有文才武略;或比起當年親手救他的猛將來,只是個「樂不思蜀」的弱者──只能說,阿斗是一個得過且過的小人物。
孫權之後,東吳便無可觀。活在得過且過的時代,自然無法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庸人當道的好處是可以隨波逐流。惡霸當道、軍閥混戰的時代暫時過去了,普通人只想求個安生日子,怎樣也長不出「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的氣魄。誰想一統天下,就讓他去罷!
放眼東漢至三國的趨勢,一般的看法是:東漢雖有十二帝,但章帝劉炟、和帝劉肇以下,政教漸衰;殤帝劉隆、安帝劉祜以下,壽年不永。而靈帝劉宏與獻帝劉協,無非茍延殘喘。就在這兩位末代皇帝前後在位五十多年間,各路人馬紛紛崛起,漢室早已名存實亡。曹丕代漢,只不過宣告這早該結束的假戲就演到此為止。
奉正朔,行朝儀,「不敢為天下先」,「三辭其請,但為蒼生,勉就大位」,是中國政治鬥爭的入門演技。反正對著自己根本不當一回事的傀儡行禮,還能勉強別人不得不從,這種「本來無一物」、「祭之如神在」的象徵互動本小利多,所以玩家都深諳其妙,不到決戰前絕不撕破臉。
此外,《三國演義》的原作者對自己認同的陣營極盡美化,所以蜀漢在故事裡幾無缺點;如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七星壇借東南風,更是神人般的存在。至於曹操征烏桓(烏丸),則輕輕帶過。讀者可再參考許盤清與周文業整理的《三國演義、三國志對照本》,當有更多體會。
為何能人異士有時也不得不效忠平庸的領導?為何虎豹豺狼有時也得偽裝成草食動物?為何開口百姓、閉口人民,向來是統治者最煽情的修辭?為何狐狸總要找獅子入夥,才能管理牛羊?為何狼虎之輩竟會生出豬狗?欲知不傳之密,請讀三國。
先不說曹家養虎貽患。蜀漢在諸葛亮死後(二三四),以姜維為主的北伐(二五三─二六三)路線不但耗損國力,而姜維又與宦官黃皓內鬥。東吳則在孫權死後(二五二)陷入恐怖統治,自顧不暇,遑論其他。
當深具魅力的領導在世時,往往忽略繼承問題的重要性,常常狼犬不分、引狼入室,要不就庸人出頭、自亂陣腳。例如長壽的司馬懿(一七九─二五一)能經歷曹操、曹丕兩代而不墜,並奪取曹集團的實權,其子司馬昭(二一一─二六五)師其故智,把寄主吸光,只留下薄薄的外殼。以曹操的風格榨乾曹家,再換殼上市,這是司馬氏的深謀遠慮。創辦人孟德先生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只能說天道好還。
劉禪(二○七─二七一)可能不像傳說中那般無能,畢竟他在位四十年,主政期間並未濫殺無辜,在亡國後還繼續當了八年的安樂公,對這種「大混小混,一帆風順」的人,若只以「扶不起的阿斗」譏諷,恐怕是過了頭。只論劉禪在位四十年而不被推翻,就表示他有些手腕。若說比起他的親生老爸來,不是打天下的料;比起他的政治乾爹來,根本沒有文才武略;或比起當年親手救他的猛將來,只是個「樂不思蜀」的弱者──只能說,阿斗是一個得過且過的小人物。
孫權之後,東吳便無可觀。活在得過且過的時代,自然無法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庸人當道的好處是可以隨波逐流。惡霸當道、軍閥混戰的時代暫時過去了,普通人只想求個安生日子,怎樣也長不出「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的氣魄。誰想一統天下,就讓他去罷!
放眼東漢至三國的趨勢,一般的看法是:東漢雖有十二帝,但章帝劉炟、和帝劉肇以下,政教漸衰;殤帝劉隆、安帝劉祜以下,壽年不永。而靈帝劉宏與獻帝劉協,無非茍延殘喘。就在這兩位末代皇帝前後在位五十多年間,各路人馬紛紛崛起,漢室早已名存實亡。曹丕代漢,只不過宣告這早該結束的假戲就演到此為止。
奉正朔,行朝儀,「不敢為天下先」,「三辭其請,但為蒼生,勉就大位」,是中國政治鬥爭的入門演技。反正對著自己根本不當一回事的傀儡行禮,還能勉強別人不得不從,這種「本來無一物」、「祭之如神在」的象徵互動本小利多,所以玩家都深諳其妙,不到決戰前絕不撕破臉。
此外,《三國演義》的原作者對自己認同的陣營極盡美化,所以蜀漢在故事裡幾無缺點;如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七星壇借東南風,更是神人般的存在。至於曹操征烏桓(烏丸),則輕輕帶過。讀者可再參考許盤清與周文業整理的《三國演義、三國志對照本》,當有更多體會。
為何能人異士有時也不得不效忠平庸的領導?為何虎豹豺狼有時也得偽裝成草食動物?為何開口百姓、閉口人民,向來是統治者最煽情的修辭?為何狐狸總要找獅子入夥,才能管理牛羊?為何狼虎之輩竟會生出豬狗?欲知不傳之密,請讀三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