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天下第一的風流小說.歷久不衰的驚世傳奇
電影史上改編最多次.最受青睞的古典情色名著
管他2D、3D還是4D,永遠比不上原著的多汁和犀利!
絕世美男子未央生,發誓要與天下第一的美女成鴛配。他走遍千山萬水,與江湖豪傑賽崑崙義結金蘭,兩人協力,要尋到那「第一等」的女子,與未央生共赴巫山……
《肉蒲團》自清代刊行以來,屢刊屢禁,為了規避查緝,光是書名就有「耶蒲緣」、「野叟奇談」、「鍾情緣」、「循環報」、「巧姻緣」、「覺後禪」......等數種,直到現代,改編而成的電影竟高達將近二十部!從來沒有一個故事能如此經得起時代風浪,但無論藝術形式如何變化,最精采不朽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小說原著。
●依據鳳山樓本精修校訂
《肉蒲團》版本繁多,傳抄之後難免錯漏訛誤,或有詩詞批評全部刪去者。本書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藏之「鳳山樓本」為底本,參考其他版本加以精修校訂,並添加新式標點,務求正確、易於閱讀,為當代難得的嚴謹之作。
電影史上改編最多次.最受青睞的古典情色名著
管他2D、3D還是4D,永遠比不上原著的多汁和犀利!
絕世美男子未央生,發誓要與天下第一的美女成鴛配。他走遍千山萬水,與江湖豪傑賽崑崙義結金蘭,兩人協力,要尋到那「第一等」的女子,與未央生共赴巫山……
《肉蒲團》自清代刊行以來,屢刊屢禁,為了規避查緝,光是書名就有「耶蒲緣」、「野叟奇談」、「鍾情緣」、「循環報」、「巧姻緣」、「覺後禪」......等數種,直到現代,改編而成的電影竟高達將近二十部!從來沒有一個故事能如此經得起時代風浪,但無論藝術形式如何變化,最精采不朽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小說原著。
●依據鳳山樓本精修校訂
《肉蒲團》版本繁多,傳抄之後難免錯漏訛誤,或有詩詞批評全部刪去者。本書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藏之「鳳山樓本」為底本,參考其他版本加以精修校訂,並添加新式標點,務求正確、易於閱讀,為當代難得的嚴謹之作。
目錄
版本說明
導讀 從紙頁到3D,超越時代的艷情經典──《肉蒲團》
《肉蒲團》敘
卷之一
第一回 止淫風借淫事說法 談色事就色欲開端
第二回 老頭陀空張皮布袋 小居士愛坐肉蒲團
第三回 道學翁錯配風流婿 端莊女情移輕薄郎
第四回 宿荒郊客心悲寂寞 消長夜賊口說風情
第五回 選丰姿嚴造花名冊 徇情面寬收雪鬢娘
卷之二
第六回 飾短才漫誇長技 現小物貽笑大方
第七回 怨生成撫陽痛哭 思改正屈膝哀求
第八回 三月苦藏修良朋刮目 一番喬賣弄美婦傾心
第九回 擅奇淫偏持大體 分餘樂反占先籌
第十回 聆先聲而知勁敵 留餘地以養真才
卷之三
第十一回 穿窬豪傑浪揮金 露水夫妻成結髮
第十二回 補嗑頭方成好事 因吃醋反結同心
第十三回 破釜焚舟除隱恨 臥薪嚐膽復姦讎
第十四回 閉戶說歡娛隔牆有耳 禁人觀沐浴此處無銀
第十五回 同盟義議通宵樂 姊妹平分一夜歡
卷之四
第十六回 真好事半路遭磨 活春宮連箱被劫
第十七回 得便宜因人瞞己 遭荼毒為己驕人
第十八回 妻子落風塵明償積欠 兄弟爭窈窕暗索前逋
第十九回 孽貫已盈兩處香閨齊出醜 禪機將發諸般美色盡成空
第二十回 布袋皮寬色鬼奸雄齊攝入 旃檀路闊冤家債主任相逢
導讀 從紙頁到3D,超越時代的艷情經典──《肉蒲團》
《肉蒲團》敘
卷之一
第一回 止淫風借淫事說法 談色事就色欲開端
第二回 老頭陀空張皮布袋 小居士愛坐肉蒲團
第三回 道學翁錯配風流婿 端莊女情移輕薄郎
第四回 宿荒郊客心悲寂寞 消長夜賊口說風情
第五回 選丰姿嚴造花名冊 徇情面寬收雪鬢娘
卷之二
第六回 飾短才漫誇長技 現小物貽笑大方
第七回 怨生成撫陽痛哭 思改正屈膝哀求
第八回 三月苦藏修良朋刮目 一番喬賣弄美婦傾心
第九回 擅奇淫偏持大體 分餘樂反占先籌
第十回 聆先聲而知勁敵 留餘地以養真才
卷之三
第十一回 穿窬豪傑浪揮金 露水夫妻成結髮
第十二回 補嗑頭方成好事 因吃醋反結同心
第十三回 破釜焚舟除隱恨 臥薪嚐膽復姦讎
第十四回 閉戶說歡娛隔牆有耳 禁人觀沐浴此處無銀
第十五回 同盟義議通宵樂 姊妹平分一夜歡
卷之四
第十六回 真好事半路遭磨 活春宮連箱被劫
第十七回 得便宜因人瞞己 遭荼毒為己驕人
第十八回 妻子落風塵明償積欠 兄弟爭窈窕暗索前逋
第十九回 孽貫已盈兩處香閨齊出醜 禪機將發諸般美色盡成空
第二十回 布袋皮寬色鬼奸雄齊攝入 旃檀路闊冤家債主任相逢
序/導讀
導讀
從紙頁到3D,超越時代的艷情經典──《肉蒲團》
文∕張蘊之
在二十一世紀,讀過《肉蒲團》原著的人並不多,但九0年代的香港電影「玉蒲團」系列,從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九年,共有十五部以「玉蒲團」為名的三級片推出。不但上映時轟動港台,隨後在有線電視電影台也不斷重播,飾演該系列電影的艷星如葉子楣、舒淇、李麗珍等,更因此大紅大紫。這個題材在二0一一年再度被改編成「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作為第一部華語3D情色大片,從籌備到上映,話題不斷,從女演員究竟露多少,到上映後 youtube 流傳著一部名演員匿名朗讀的「觀後潮文」,無論電影拍得好不好,「肉蒲團」三個字都可說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
《肉蒲團》究竟有什麼魅力,禁得起時代遞變,一改再改、一演再演?套一句李漁先生(傳聞他就是本書的作者)的名言「萬惡淫為首」(《鳳求凰.冥冊》),「淫」這個字,就是人的劣根,萬世不移。有趣的是,《肉蒲團》作者創作的立意原是誡淫的:「做這部小說的人,原其一片婆心,要為世人說法,勸人窒慾,不是勸人縱慾;為人秘淫,不是為人宣淫。看官們不可錯認他的主意。」(《肉蒲團.第一回》)後世改編成電影,仍多以宣淫為目的,著重在色慾的描寫,最多寥寥講幾句果報警世的台詞做結。而《肉蒲團》在清代刊行時被禁,理由也是一個「淫」字。
人性就是這樣,你越禁,大家就越好奇。據推論,《肉蒲團一名覺後禪》最早可能是清順治十四年(西元一六五七年)的時候刊行的。當時禁了大量的小說、戲曲,言其晦淫晦盜,《肉蒲團》屢禁屢刊,被取締就再換個名字,結果生出各種各樣的名字來。可能因為銷量奇佳,流傳各地,為了儉省印刷成本和紙張,對推動情節沒什麼幫助的詩詞、較為旁枝的發展線,以及語意重複的文字等,都一再被精簡刪節,於是各版本之間優劣立判。由於本書描寫風俗人情,不但文字精妙,而且編排奇巧、不露斧鑿,西元一七0五年即已傳入日本,據說江戶時代的唐學者岡(山鳥)冠山(一六七四 ~ 一七二八)就是用《肉蒲團》來學唐話(中文)。《肉蒲團》在日本非常風行,自江戶時代至今,已有三十種譯本,也影響了江戶時期的小說創作。
除日譯本外,《肉蒲團》還有德文、法文、俄文、英文等譯本,德文譯本收錄了六十一幅木刻版畫,影印自一八九四年版的《肉蒲團》,非常珍貴;法文譯本則有兩種。海內外相關研究豐富,除了其作為「俗文學」的價值,更是明清時期社會觀察的重要史料。
如此蜚聲國際的一本奇書,作者「情癡反正道人∕情隱先生∕情死還魂社友」究竟是何方神聖?最早指出李漁為本書作者的,是康熙年間的劉廷璣。他在《在園雜志》中寫到:「李笠翁漁,一代詞客也。著述甚夥,有傳奇十種,《閒情偶寄》,《無聲戲》,《肉蒲團》各書,造意紉詞皆極尖新。」德國漢學家馬漢茂(Helmut Martin)的博士論文《李漁》,則根據版本、文體、辭彙等面向證明《肉蒲團》的作者就是李漁。李漁是明末清初非常出名的「幫閒」文人,當時有一批專門替王公貴族打發閒暇時光的「專家」,李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若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李漁應該可以說是某文創集團的CEO,或是好萊塢知名製片兼導演、編劇、戲劇理論家、詩人、暢銷書作者、編輯、出版商、建築師、時尚達人--,他不但開設劇團(戲班),還做出版(芥子園書肆)、築園林造樓宇(芥子園)。李漁多才多藝,大概除了應考和當官,只要是文人會做的事情,他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
李漁號笠翁,浙江蘭溪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0年)卒,活了七十歲,歷經戰亂,在那個年代是相當長壽的。他家原本經商,家境富裕,清兵入關前,在蘭溪是數一數二的財主:「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黃鶴山農《玉搔頭.序》)他家在伊山還有一座「伊園」,亭臺樓榭,精美絕倫,李漁有許多詩文就是以伊園為詠歎的對象。他從小隨著父親與伯父在浙江雉皋行醫,天資極為聰穎。優渥的少年時代陶養了李漁對美的品味,《閒情偶寄》一書,就是他對戲劇、園林、服飾等美學理論的總結。
十九歲父親病逝後,李漁返回故鄉蘭溪,二十五歲通過「童子試」(科舉制度中的第一關資格考),成為生員,二十七歲入金華府庠。但之後不管怎麼考,都無法通過鄉試。且東有清兵叩關,西有李闖叛亂,舉國上下人心惶惶。順治二年(一六四六年),清兵攻下金華,李漁只好回到蘭溪,這時候的李漁已經三十二歲了。在故鄉避難到四十歲上,家計越來越難以維持,為了謀求生計,李漁離鄉至杭州「找事做」,他最富盛名的幾部劇本與小說,就是在杭州寫的。一開始僅是刻書賣文,後來他又轉戰金陵(南京),開設「芥子園書肆」,以精緻典雅的印刷、裝禎聞名。「芥子園」是李漁住所的名字,除了他自行編寫的各種教科書,如著名的《芥子園畫譜》、工具書《笠翁詩韻》、《笠翁詞韻》、《資治新書》等,也編纂當代文人的選集,如《新四六初征》、《尺牘初征》、《名詞選勝》等。
四處遊歷的李漁,有兩個大夢。一個是生兒子,一個就是創立自己的「家班」。五十歲的年齡老來得子,讓李漁非常開心,另一個夢想也在他五十六歲時實現。當時他應邀至陝西、甘肅一帶做客,朋友送給他兩位十三歲的少女,喬姬和王姬。兩位都是表演天才,喬姬容貌秀麗,記憶力驚人又能歌善舞,很快就成為拔尖的旦角;王姬扮相清俊,是天生的小生。李漁也訓練自己的妻妾演戲(當時最流行崑曲),自己寫劇本,帶著戲班全國巡迴,到各王孫貴族家中獻演,賺取酬金。有了喬姬和王姬這兩大台柱,李漁的「家班」在當時極富盛名,所到之處無不貴客雲集,南京的芥子園、蘇州的百花巷寓所,也常通宵達旦,歌吹笛唱至天明。其巡演足跡廣衾,「三分天下、幾遍其二」。
李漁的《閒情偶寄》,提出「立主腦、密針線、減頭緒、審虛實」,以及「貴尖新」等觀點,為中國第一位系統性提出戲曲理論的大師,故又有「中國戲曲理論第一人」的美譽。他繼承王驥德的「本色論」,拓展出「貴尖新」的新視角,認為傳奇作品最重要是脫出窠臼,傳奇之「奇」,其實就是「新」。新奇,但不能怪異不合理,角色行為須有動機,言行須符合身分,且敘事應直白真實。這些堅持在《肉蒲團》中也可印證:
小說之奇,未有奇於《肉蒲團》者;《肉蒲團》之奇,未有奇於此回者。(<第十二回.評曰>)
未央生是一本戲文的正生,孤峰乃末腳也。他人執筆,定將未央生說起,引孤峰作過客。此獨首敘孤峰,極其詳悉,使觀者疑孤峰後來或有淫行,誰料又不然,直到打坐參禪,才露出正意來,使人捉摸不定。此從來小說之變體,乃作者闢盡窠臼處,即使他人用此法,必致題旨錯亂、頭緒紛然,使觀者不辨誰賓誰主。此獨眉眼分明,使人看到入題處,俱自了然。末後數語,又提清線索,不復難為觀者,真老手也。(<第二回.評曰>)
又論婦人姿色,以「本色」為佳:
走過了許多州縣,看見的婦人,不是塗脂抹粉,掩飾他漆黑的肌膚,就是戴翠項珠,遮蔽他焦黃的頭上。那裡有一個本色婦人,不消打扮,自然標致的?(<第四回>)
無論「貴尖新」、「論本色」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流行風尚,還是作者將李漁的審美觀融入作品當中,本書都呈現了強烈的李漁風格,成為明清艷情小說的扛鼎之作。
除了文學的價值,《肉蒲團》也可視為明清之際的「私人生活史料大全」。正史大多以冠冕堂皇的征戰、政治輪替為軸,主角都是皇帝與官吏,一般人的起居坐臥,不可能見於正史之中。想瞭解古代人怎麼過日子、穿什麼衣服、用甚麼傢具、人與人之間如何互動,就只能參考小說和戲曲了。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以「淫」聞名的小說,描寫的不僅僅是男女之間交媾的情狀,同時也紀錄了文人、僧侶的「龍陽」生活。即使好女色如未央生,也養了一批漂亮的書僮。與性向無關,這些書僮也隨著主人四處獵豔。看來,「男風」是當時生活中很平常的一環,甚至可以視為一種時尚。在沒有女色的時候,藉男色消解慾火是很自然的事情。養得起書僮的文人,就養些漂亮的少年在身邊,日裡打點雜物,夜裡同床而眠;僧侶戒女色,碰到慾心大發之時,不是打手鎗(原來明末就有「打手鎗」這個詞了!),就是找寺裡的小沙彌發洩,這些事情在寺廟中都是被允許的。
為什麼說「男風」是一種時尚?其實明清之際,男男之間的性活動非常流行,上至朝野,下至民間,養「小官」、遊「男院」、做「契兄弟」,甚至在學堂中形成「翰林風」,指的都是男性之間的情慾關係。「男風」是王孫公子與讀書人特有的風尚,這與明代社會長期安穩有密切的關係。明代國祚將近三百年,在穩定富庶、商業發達的環境中,對「勇武」的崇尚逐漸衰微,「雅致」則成了顯學。對於「秀美」的追求,體現在賞崑曲、遊園林、品服飾、做詩詞、飲美酒--等縱情聲色的「雅趣」中。男色之好,好在何處?其品貌較婦人更妖冶美豔,對感官的歡樂比婦人更積極追求,不但知道彼此的需求是什麼,配合得宜;且男性的教育程度普遍比女子高,言談投契,交往起來更有滋味。
這樣的風尚一方面上行下效,二方面也因為明代禁娼(女妓),飲酒作樂怎能與「性」沒有干係?於是陪酒的妓女換成了美少年,男裝底下穿著女子的紅色內衣,既媚且艷,顛倒眾生。而且與男子行樂,比起淫人妻女,較沒有禮教譴責的壓力。如《石點頭》第十四回:「這偷婦人極損陰德,偷桃斷袖,卻不傷天理。」
到了清代,此一風尚更加發達,張杰在《中國古代同性戀史》中記述:「清代是中國歷史上同性戀史料最為豐富的時期,從數量上講是從先秦到宋元所有類似史料的總和的數倍。清人記述同性戀並沒有多少顧忌,各種態度:批評的、勸戒的、中立的、同情的都有充分表達;各種形式:筆記、小說、戲曲、詩詞都進行了詳盡反映
從紙頁到3D,超越時代的艷情經典──《肉蒲團》
文∕張蘊之
在二十一世紀,讀過《肉蒲團》原著的人並不多,但九0年代的香港電影「玉蒲團」系列,從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九年,共有十五部以「玉蒲團」為名的三級片推出。不但上映時轟動港台,隨後在有線電視電影台也不斷重播,飾演該系列電影的艷星如葉子楣、舒淇、李麗珍等,更因此大紅大紫。這個題材在二0一一年再度被改編成「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作為第一部華語3D情色大片,從籌備到上映,話題不斷,從女演員究竟露多少,到上映後 youtube 流傳著一部名演員匿名朗讀的「觀後潮文」,無論電影拍得好不好,「肉蒲團」三個字都可說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
《肉蒲團》究竟有什麼魅力,禁得起時代遞變,一改再改、一演再演?套一句李漁先生(傳聞他就是本書的作者)的名言「萬惡淫為首」(《鳳求凰.冥冊》),「淫」這個字,就是人的劣根,萬世不移。有趣的是,《肉蒲團》作者創作的立意原是誡淫的:「做這部小說的人,原其一片婆心,要為世人說法,勸人窒慾,不是勸人縱慾;為人秘淫,不是為人宣淫。看官們不可錯認他的主意。」(《肉蒲團.第一回》)後世改編成電影,仍多以宣淫為目的,著重在色慾的描寫,最多寥寥講幾句果報警世的台詞做結。而《肉蒲團》在清代刊行時被禁,理由也是一個「淫」字。
人性就是這樣,你越禁,大家就越好奇。據推論,《肉蒲團一名覺後禪》最早可能是清順治十四年(西元一六五七年)的時候刊行的。當時禁了大量的小說、戲曲,言其晦淫晦盜,《肉蒲團》屢禁屢刊,被取締就再換個名字,結果生出各種各樣的名字來。可能因為銷量奇佳,流傳各地,為了儉省印刷成本和紙張,對推動情節沒什麼幫助的詩詞、較為旁枝的發展線,以及語意重複的文字等,都一再被精簡刪節,於是各版本之間優劣立判。由於本書描寫風俗人情,不但文字精妙,而且編排奇巧、不露斧鑿,西元一七0五年即已傳入日本,據說江戶時代的唐學者岡(山鳥)冠山(一六七四 ~ 一七二八)就是用《肉蒲團》來學唐話(中文)。《肉蒲團》在日本非常風行,自江戶時代至今,已有三十種譯本,也影響了江戶時期的小說創作。
除日譯本外,《肉蒲團》還有德文、法文、俄文、英文等譯本,德文譯本收錄了六十一幅木刻版畫,影印自一八九四年版的《肉蒲團》,非常珍貴;法文譯本則有兩種。海內外相關研究豐富,除了其作為「俗文學」的價值,更是明清時期社會觀察的重要史料。
如此蜚聲國際的一本奇書,作者「情癡反正道人∕情隱先生∕情死還魂社友」究竟是何方神聖?最早指出李漁為本書作者的,是康熙年間的劉廷璣。他在《在園雜志》中寫到:「李笠翁漁,一代詞客也。著述甚夥,有傳奇十種,《閒情偶寄》,《無聲戲》,《肉蒲團》各書,造意紉詞皆極尖新。」德國漢學家馬漢茂(Helmut Martin)的博士論文《李漁》,則根據版本、文體、辭彙等面向證明《肉蒲團》的作者就是李漁。李漁是明末清初非常出名的「幫閒」文人,當時有一批專門替王公貴族打發閒暇時光的「專家」,李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若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李漁應該可以說是某文創集團的CEO,或是好萊塢知名製片兼導演、編劇、戲劇理論家、詩人、暢銷書作者、編輯、出版商、建築師、時尚達人--,他不但開設劇團(戲班),還做出版(芥子園書肆)、築園林造樓宇(芥子園)。李漁多才多藝,大概除了應考和當官,只要是文人會做的事情,他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
李漁號笠翁,浙江蘭溪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0年)卒,活了七十歲,歷經戰亂,在那個年代是相當長壽的。他家原本經商,家境富裕,清兵入關前,在蘭溪是數一數二的財主:「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黃鶴山農《玉搔頭.序》)他家在伊山還有一座「伊園」,亭臺樓榭,精美絕倫,李漁有許多詩文就是以伊園為詠歎的對象。他從小隨著父親與伯父在浙江雉皋行醫,天資極為聰穎。優渥的少年時代陶養了李漁對美的品味,《閒情偶寄》一書,就是他對戲劇、園林、服飾等美學理論的總結。
十九歲父親病逝後,李漁返回故鄉蘭溪,二十五歲通過「童子試」(科舉制度中的第一關資格考),成為生員,二十七歲入金華府庠。但之後不管怎麼考,都無法通過鄉試。且東有清兵叩關,西有李闖叛亂,舉國上下人心惶惶。順治二年(一六四六年),清兵攻下金華,李漁只好回到蘭溪,這時候的李漁已經三十二歲了。在故鄉避難到四十歲上,家計越來越難以維持,為了謀求生計,李漁離鄉至杭州「找事做」,他最富盛名的幾部劇本與小說,就是在杭州寫的。一開始僅是刻書賣文,後來他又轉戰金陵(南京),開設「芥子園書肆」,以精緻典雅的印刷、裝禎聞名。「芥子園」是李漁住所的名字,除了他自行編寫的各種教科書,如著名的《芥子園畫譜》、工具書《笠翁詩韻》、《笠翁詞韻》、《資治新書》等,也編纂當代文人的選集,如《新四六初征》、《尺牘初征》、《名詞選勝》等。
四處遊歷的李漁,有兩個大夢。一個是生兒子,一個就是創立自己的「家班」。五十歲的年齡老來得子,讓李漁非常開心,另一個夢想也在他五十六歲時實現。當時他應邀至陝西、甘肅一帶做客,朋友送給他兩位十三歲的少女,喬姬和王姬。兩位都是表演天才,喬姬容貌秀麗,記憶力驚人又能歌善舞,很快就成為拔尖的旦角;王姬扮相清俊,是天生的小生。李漁也訓練自己的妻妾演戲(當時最流行崑曲),自己寫劇本,帶著戲班全國巡迴,到各王孫貴族家中獻演,賺取酬金。有了喬姬和王姬這兩大台柱,李漁的「家班」在當時極富盛名,所到之處無不貴客雲集,南京的芥子園、蘇州的百花巷寓所,也常通宵達旦,歌吹笛唱至天明。其巡演足跡廣衾,「三分天下、幾遍其二」。
李漁的《閒情偶寄》,提出「立主腦、密針線、減頭緒、審虛實」,以及「貴尖新」等觀點,為中國第一位系統性提出戲曲理論的大師,故又有「中國戲曲理論第一人」的美譽。他繼承王驥德的「本色論」,拓展出「貴尖新」的新視角,認為傳奇作品最重要是脫出窠臼,傳奇之「奇」,其實就是「新」。新奇,但不能怪異不合理,角色行為須有動機,言行須符合身分,且敘事應直白真實。這些堅持在《肉蒲團》中也可印證:
小說之奇,未有奇於《肉蒲團》者;《肉蒲團》之奇,未有奇於此回者。(<第十二回.評曰>)
未央生是一本戲文的正生,孤峰乃末腳也。他人執筆,定將未央生說起,引孤峰作過客。此獨首敘孤峰,極其詳悉,使觀者疑孤峰後來或有淫行,誰料又不然,直到打坐參禪,才露出正意來,使人捉摸不定。此從來小說之變體,乃作者闢盡窠臼處,即使他人用此法,必致題旨錯亂、頭緒紛然,使觀者不辨誰賓誰主。此獨眉眼分明,使人看到入題處,俱自了然。末後數語,又提清線索,不復難為觀者,真老手也。(<第二回.評曰>)
又論婦人姿色,以「本色」為佳:
走過了許多州縣,看見的婦人,不是塗脂抹粉,掩飾他漆黑的肌膚,就是戴翠項珠,遮蔽他焦黃的頭上。那裡有一個本色婦人,不消打扮,自然標致的?(<第四回>)
無論「貴尖新」、「論本色」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流行風尚,還是作者將李漁的審美觀融入作品當中,本書都呈現了強烈的李漁風格,成為明清艷情小說的扛鼎之作。
除了文學的價值,《肉蒲團》也可視為明清之際的「私人生活史料大全」。正史大多以冠冕堂皇的征戰、政治輪替為軸,主角都是皇帝與官吏,一般人的起居坐臥,不可能見於正史之中。想瞭解古代人怎麼過日子、穿什麼衣服、用甚麼傢具、人與人之間如何互動,就只能參考小說和戲曲了。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以「淫」聞名的小說,描寫的不僅僅是男女之間交媾的情狀,同時也紀錄了文人、僧侶的「龍陽」生活。即使好女色如未央生,也養了一批漂亮的書僮。與性向無關,這些書僮也隨著主人四處獵豔。看來,「男風」是當時生活中很平常的一環,甚至可以視為一種時尚。在沒有女色的時候,藉男色消解慾火是很自然的事情。養得起書僮的文人,就養些漂亮的少年在身邊,日裡打點雜物,夜裡同床而眠;僧侶戒女色,碰到慾心大發之時,不是打手鎗(原來明末就有「打手鎗」這個詞了!),就是找寺裡的小沙彌發洩,這些事情在寺廟中都是被允許的。
為什麼說「男風」是一種時尚?其實明清之際,男男之間的性活動非常流行,上至朝野,下至民間,養「小官」、遊「男院」、做「契兄弟」,甚至在學堂中形成「翰林風」,指的都是男性之間的情慾關係。「男風」是王孫公子與讀書人特有的風尚,這與明代社會長期安穩有密切的關係。明代國祚將近三百年,在穩定富庶、商業發達的環境中,對「勇武」的崇尚逐漸衰微,「雅致」則成了顯學。對於「秀美」的追求,體現在賞崑曲、遊園林、品服飾、做詩詞、飲美酒--等縱情聲色的「雅趣」中。男色之好,好在何處?其品貌較婦人更妖冶美豔,對感官的歡樂比婦人更積極追求,不但知道彼此的需求是什麼,配合得宜;且男性的教育程度普遍比女子高,言談投契,交往起來更有滋味。
這樣的風尚一方面上行下效,二方面也因為明代禁娼(女妓),飲酒作樂怎能與「性」沒有干係?於是陪酒的妓女換成了美少年,男裝底下穿著女子的紅色內衣,既媚且艷,顛倒眾生。而且與男子行樂,比起淫人妻女,較沒有禮教譴責的壓力。如《石點頭》第十四回:「這偷婦人極損陰德,偷桃斷袖,卻不傷天理。」
到了清代,此一風尚更加發達,張杰在《中國古代同性戀史》中記述:「清代是中國歷史上同性戀史料最為豐富的時期,從數量上講是從先秦到宋元所有類似史料的總和的數倍。清人記述同性戀並沒有多少顧忌,各種態度:批評的、勸戒的、中立的、同情的都有充分表達;各種形式:筆記、小說、戲曲、詩詞都進行了詳盡反映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港澳店取:
-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