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
內容簡介
民間文學是活的文學,也是每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無論古代現代,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謠諺謎語、說書講唱,都展現出不同時空人們生生不息精神意趣與豐富想像,構成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在臺灣師大教授「民間文學」課程基礎上,本書作者以長期從事古典戲曲、民間文學研究,及崑曲與彈詞演出的舞臺資歷,從嶄新的研究觀點,梳理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之歷史脈絡,由習俗信仰、風物文化圈、母題溯源等視角探討故事傳說之成因,邁越一般文學層面式的論述。全書條分縷析,鉤稽鏡原,書末收錄迄今唱演不輟之說唱藝術如京韻大鼓、八角鼓、竹板快書、蘇州彈詞等文本,皆足耀觀覽。
在臺灣師大教授「民間文學」課程基礎上,本書作者以長期從事古典戲曲、民間文學研究,及崑曲與彈詞演出的舞臺資歷,從嶄新的研究觀點,梳理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之歷史脈絡,由習俗信仰、風物文化圈、母題溯源等視角探討故事傳說之成因,邁越一般文學層面式的論述。全書條分縷析,鉤稽鏡原,書末收錄迄今唱演不輟之說唱藝術如京韻大鼓、八角鼓、竹板快書、蘇州彈詞等文本,皆足耀觀覽。
名人推薦
◎金榮華(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育德(中國戲曲學院前院長)
◎朱德剛(知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
~推薦
◎周育德(中國戲曲學院前院長)
◎朱德剛(知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
~推薦
目錄
代序──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
第一章 緒 論
一、緣起與名義
Folklore的不同解讀
民俗學‧俗文學‧民間文學‧通俗文學
二、民間文學的基本特徵
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
第二章 從神話到傳說
一、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之界說
神話──以「神」為中心的初民宇宙觀
傳說──與史地風物相關聯的傳聞
民間故事──奇巧醒世的機趣
二、研究方法與學術視野
田野調查
情節類同性引發諸學派異說
情節類型索引──AT分類法及其他
跨學科研究的學術視野
第三章 民間傳說
一、孟姜女
歷史的系統──孟姜女故事的來龍去脈
地域的系統──各地傳說之變異性
二、牛郎織女
由星名神話到擬人賦情
董永遇仙傳說與牛女故事
織女傳說之變異
牛女傳說衍生之習俗信仰
牛女傳說之異篇
三、梁山伯祝英台
唐代故事雛形已具
宋代化蝶說與民間信仰
母題溯源與風物傳說
四、白蛇
白蛇傳說之轉化脈絡
白蛇傳說之變異性舉隅
五、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傳說之衍化脈絡
陳三五娘故事之母題溯源與潮泉民俗風物
第四章 歇後語、諺語
一、歇後語──生活的調侃
歇後語之歷史淵源
二、諺語──人生經驗傳承之智語
諺語之內涵
中國早期古籍上的諺語
諺語的種類
諺語與成語、格言、歇後語之比較
第五章 謎 語
一、謎語之特質
遊戲性‧隱秘性‧知識性‧文學性
二、謎語簡史
春秋至漢代:「廋辭」‧「隱語」‧「射覆」
南北朝之「謎語」
唐代種類繁興,宋代燈謎始創
明清踵事增華,謎格繁細
第六章 說書簡史
一、說書的文化基因
荀子〈成相篇〉的說書推想
〈太子晉篇〉與〈僮約〉的說唱跡象
樂府民歌的說書因子
說唱俑
二、開源闢路──唐代說話、變文及其他
「說話」之首見
敦煌文學中的說唱藝術
唐代講唱對後世之影響
三、宋代說書之發展與繁榮
瓦舍勾欄繁興
說話人背景與話本概說
何謂「說話四家」
宋代說書形製與藝術技巧
四、承前啟後的元明說書
禁令與說書
「詞話」的出現與內容
講史「平話」:元明說書主流及其他
說書之鑑賞美學
五、再現繁盛的清代說書
說書盛於軍政界
說書風氣之開展
八旗子弟新創的書藝:子弟書
北方的鼓書‧南方的彈詞
第七章 說唱藝術
一、說唱概說
曲藝‧說唱之名義
說唱之分類
二、傳統說唱文本舉隅
京韻大鼓〈大西廂〉
西河大鼓〈玲瓏塔〉
八角鼓 岔曲〈風雨歸舟〉
竹板快書〈武松打虎〉
蘇州閒話〈北風搭太陽〉
蘇州彈詞
第一章 緒 論
一、緣起與名義
Folklore的不同解讀
民俗學‧俗文學‧民間文學‧通俗文學
二、民間文學的基本特徵
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
第二章 從神話到傳說
一、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之界說
神話──以「神」為中心的初民宇宙觀
傳說──與史地風物相關聯的傳聞
民間故事──奇巧醒世的機趣
二、研究方法與學術視野
田野調查
情節類同性引發諸學派異說
情節類型索引──AT分類法及其他
跨學科研究的學術視野
第三章 民間傳說
一、孟姜女
歷史的系統──孟姜女故事的來龍去脈
地域的系統──各地傳說之變異性
二、牛郎織女
由星名神話到擬人賦情
董永遇仙傳說與牛女故事
織女傳說之變異
牛女傳說衍生之習俗信仰
牛女傳說之異篇
三、梁山伯祝英台
唐代故事雛形已具
宋代化蝶說與民間信仰
母題溯源與風物傳說
四、白蛇
白蛇傳說之轉化脈絡
白蛇傳說之變異性舉隅
五、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傳說之衍化脈絡
陳三五娘故事之母題溯源與潮泉民俗風物
第四章 歇後語、諺語
一、歇後語──生活的調侃
歇後語之歷史淵源
二、諺語──人生經驗傳承之智語
諺語之內涵
中國早期古籍上的諺語
諺語的種類
諺語與成語、格言、歇後語之比較
第五章 謎 語
一、謎語之特質
遊戲性‧隱秘性‧知識性‧文學性
二、謎語簡史
春秋至漢代:「廋辭」‧「隱語」‧「射覆」
南北朝之「謎語」
唐代種類繁興,宋代燈謎始創
明清踵事增華,謎格繁細
第六章 說書簡史
一、說書的文化基因
荀子〈成相篇〉的說書推想
〈太子晉篇〉與〈僮約〉的說唱跡象
樂府民歌的說書因子
說唱俑
二、開源闢路──唐代說話、變文及其他
「說話」之首見
敦煌文學中的說唱藝術
唐代講唱對後世之影響
三、宋代說書之發展與繁榮
瓦舍勾欄繁興
說話人背景與話本概說
何謂「說話四家」
宋代說書形製與藝術技巧
四、承前啟後的元明說書
禁令與說書
「詞話」的出現與內容
講史「平話」:元明說書主流及其他
說書之鑑賞美學
五、再現繁盛的清代說書
說書盛於軍政界
說書風氣之開展
八旗子弟新創的書藝:子弟書
北方的鼓書‧南方的彈詞
第七章 說唱藝術
一、說唱概說
曲藝‧說唱之名義
說唱之分類
二、傳統說唱文本舉隅
京韻大鼓〈大西廂〉
西河大鼓〈玲瓏塔〉
八角鼓 岔曲〈風雨歸舟〉
竹板快書〈武松打虎〉
蘇州閒話〈北風搭太陽〉
蘇州彈詞
序/導讀
代序──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
民間文學的研究領域體系龐大,它匯集了風俗、方言與信仰,除了有文化自身演進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有文化空間變遷的地理因素。
二十世紀之初,中國學術界興起一種選取民俗角度,探索傳統文獻與真實生活關係的研究方法,將一些文學、歷史內部與外部的問題,放在生動廣闊的民俗視角下闡釋,從事民俗調查,徵集各地謠諺民歌資料而成果斐然。顧頡剛的孟姜女專論、錢南揚的梁祝探研、劉半農的歌謠採集、聞一多的伏羲考、神話與詩……皆是其中的代表力著,傑作蠭出,揭開傳統文學研究的稀見景觀,也突破舊式研究法,另闢蹊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學術視野。
這種研究思路揭示出傳統文學被忽略的層面,回到文學發生的現場,儘量呈現它原有的生活真實,其實這才是研究民間文學的意義所在。以民間故事為例,中國四大傳說梁祝、白蛇、牛女、孟姜女雖都産生於農耕文明,但民俗背景各殊,研究上不能狹隘地只從愛情與文學作品上著墨,這四個傳說,分別代表春季的春回大地,死而復生;夏季抵抗疫癘蟲毒的藥俗;秋季觀察星象作為農事指引;歲末冬日則追懷先祖,圍繞著農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規律,周而復始。因而若動輒以情節浪漫、悲壯來解讀民間故事,這僅屬於文學層面的包裝與美化,並非最恰當的詮釋。因為民間文學源自人民的內心,由全民在生活中共同創造,體現庶民的意趣品味,匯聚了豐富的想像、智慧,更可視為民族的記憶、精神的化身,其靈活精彩有社會菁英階層所未可及之處。如果說藝術是民族的哲學之路,那麼草根俚俗的民間文學亦當如是觀。
由於民間文學有如掘發不盡的寶藏,歲時節令,生命禮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俗與民間文學資料浩如煙海已令人目眩神迷,現代的民間創作又不斷湧現。古代的部分,歷代史書方志與野史筆記已完成不少歷史使命;近現代部分,臺灣中央研究院所藏俗文學資料的出版,中國大陸數十年全面性從事民間文學普查搶救纂輯的「三大集成」以及各種資料彙編,都或多或少保留了這段期間的衍化軌跡與時代精神,可供學界研究稽考。
而民間文學進入教育必修科目,大陸自一九八○年代由鍾敬文主編部定高校民間文學教本迄今,各地相關組織與刊物已開枝散葉,研究人才輩出而集中,並經常舉辦大型民俗田調活動。相對之下,臺灣雖曾一度高揭本土意識,各縣市文化局配合政策委託學術單位記錄民間故事並出版套書,但終後繼無力,學術界的研究個別而零星,無法形成主題明確與深化課題的研究群。相關師資不足,致大學系所開授民間文學與說唱課程極其有限。
目前學界民俗民間文學相關教程各擅勝場,頗令初學難以抉擇。基於此,為有興趣接觸民間文學與說唱的讀者提供一本簡明而科普的入門書籍就至為重要。由於筆者大學時代便接觸崑曲與蘇州彈詞,有幸親炙前輩名師風範,多次交流演出過程中也結識了其他如說書、相聲、竹板的同好,體悟說唱藝術與民間文學的內在關聯,而筆者在臺師大開授「民間文學」課程多年,深感傳統藝術學術化的迫切,此即《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一書編纂之初衷。
歷史是安靜的,但歷史的現場卻是熱鬧蓬勃的。研究民間文學的意義在哪裡?我認為在於揭示它對其他文學藝術深化的作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只有民俗與民間文學作為基底,創作體方能繩其祖武,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是為序。──蔡孟珍 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二○二一年八月
民間文學的研究領域體系龐大,它匯集了風俗、方言與信仰,除了有文化自身演進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有文化空間變遷的地理因素。
二十世紀之初,中國學術界興起一種選取民俗角度,探索傳統文獻與真實生活關係的研究方法,將一些文學、歷史內部與外部的問題,放在生動廣闊的民俗視角下闡釋,從事民俗調查,徵集各地謠諺民歌資料而成果斐然。顧頡剛的孟姜女專論、錢南揚的梁祝探研、劉半農的歌謠採集、聞一多的伏羲考、神話與詩……皆是其中的代表力著,傑作蠭出,揭開傳統文學研究的稀見景觀,也突破舊式研究法,另闢蹊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學術視野。
這種研究思路揭示出傳統文學被忽略的層面,回到文學發生的現場,儘量呈現它原有的生活真實,其實這才是研究民間文學的意義所在。以民間故事為例,中國四大傳說梁祝、白蛇、牛女、孟姜女雖都産生於農耕文明,但民俗背景各殊,研究上不能狹隘地只從愛情與文學作品上著墨,這四個傳說,分別代表春季的春回大地,死而復生;夏季抵抗疫癘蟲毒的藥俗;秋季觀察星象作為農事指引;歲末冬日則追懷先祖,圍繞著農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規律,周而復始。因而若動輒以情節浪漫、悲壯來解讀民間故事,這僅屬於文學層面的包裝與美化,並非最恰當的詮釋。因為民間文學源自人民的內心,由全民在生活中共同創造,體現庶民的意趣品味,匯聚了豐富的想像、智慧,更可視為民族的記憶、精神的化身,其靈活精彩有社會菁英階層所未可及之處。如果說藝術是民族的哲學之路,那麼草根俚俗的民間文學亦當如是觀。
由於民間文學有如掘發不盡的寶藏,歲時節令,生命禮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俗與民間文學資料浩如煙海已令人目眩神迷,現代的民間創作又不斷湧現。古代的部分,歷代史書方志與野史筆記已完成不少歷史使命;近現代部分,臺灣中央研究院所藏俗文學資料的出版,中國大陸數十年全面性從事民間文學普查搶救纂輯的「三大集成」以及各種資料彙編,都或多或少保留了這段期間的衍化軌跡與時代精神,可供學界研究稽考。
而民間文學進入教育必修科目,大陸自一九八○年代由鍾敬文主編部定高校民間文學教本迄今,各地相關組織與刊物已開枝散葉,研究人才輩出而集中,並經常舉辦大型民俗田調活動。相對之下,臺灣雖曾一度高揭本土意識,各縣市文化局配合政策委託學術單位記錄民間故事並出版套書,但終後繼無力,學術界的研究個別而零星,無法形成主題明確與深化課題的研究群。相關師資不足,致大學系所開授民間文學與說唱課程極其有限。
目前學界民俗民間文學相關教程各擅勝場,頗令初學難以抉擇。基於此,為有興趣接觸民間文學與說唱的讀者提供一本簡明而科普的入門書籍就至為重要。由於筆者大學時代便接觸崑曲與蘇州彈詞,有幸親炙前輩名師風範,多次交流演出過程中也結識了其他如說書、相聲、竹板的同好,體悟說唱藝術與民間文學的內在關聯,而筆者在臺師大開授「民間文學」課程多年,深感傳統藝術學術化的迫切,此即《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一書編纂之初衷。
歷史是安靜的,但歷史的現場卻是熱鬧蓬勃的。研究民間文學的意義在哪裡?我認為在於揭示它對其他文學藝術深化的作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只有民俗與民間文學作為基底,創作體方能繩其祖武,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是為序。──蔡孟珍 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二○二一年八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