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迷路:石田衣良極短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據說,每個人掌心的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
象徵著一個人走過的過去和未來。
閱讀著石田衣良的極短篇小說,
想像著一雙雙陌生的掌心,攤開在眼前,
而我,迷走在多樣的人生故事中……
77 1 58 65 14 0 61 39 2
母親是醫院白板上的第3個數字,58。母親已經昏迷了72小時,每天,我在醫院守候12個小時。我坐在長椅上,凝視著白板上的9個數字。數字沒有悲傷,也沒有喜悅,只是計算著病人曾經走過的歲月。9個人總計是317年,這317 個年頭,到底曾經發生了什麼事?
共同生活了兩年的女友,突如其來的要求分手。曾經,我們度過許多愉快的時光。如今,即使生活在一起,卻還是像一個人般孤獨;即使牽著手,也像是一個人在走路……
拋下一切,我搭上了從夏威夷到大溪地的郵輪。在那裡,我遇到了帶著書架旅行的老人。他一輩子都在找尋一本專門為自己而寫的書。每天夜裡,他會將落選的書,丟進大海。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只屬於自己的書嗎?……
日本「直木賞」名家石田衣良,像是個感性的頑童,在每一篇僅有十張稿紙的極短篇小說中,隨心所欲地揮灑著自己的想像力,恣意地用不同的文體,創造出不同的世界。不論是失去母親的傷痛、和情人分手的落寞或是自我追尋的旅程,二十四個故事,就像是二十四顆排列美麗的巧克力禮盒,正等著你發掘其中的滋味。
象徵著一個人走過的過去和未來。
閱讀著石田衣良的極短篇小說,
想像著一雙雙陌生的掌心,攤開在眼前,
而我,迷走在多樣的人生故事中……
77 1 58 65 14 0 61 39 2
母親是醫院白板上的第3個數字,58。母親已經昏迷了72小時,每天,我在醫院守候12個小時。我坐在長椅上,凝視著白板上的9個數字。數字沒有悲傷,也沒有喜悅,只是計算著病人曾經走過的歲月。9個人總計是317年,這317 個年頭,到底曾經發生了什麼事?
共同生活了兩年的女友,突如其來的要求分手。曾經,我們度過許多愉快的時光。如今,即使生活在一起,卻還是像一個人般孤獨;即使牽著手,也像是一個人在走路……
拋下一切,我搭上了從夏威夷到大溪地的郵輪。在那裡,我遇到了帶著書架旅行的老人。他一輩子都在找尋一本專門為自己而寫的書。每天夜裡,他會將落選的書,丟進大海。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只屬於自己的書嗎?……
日本「直木賞」名家石田衣良,像是個感性的頑童,在每一篇僅有十張稿紙的極短篇小說中,隨心所欲地揮灑著自己的想像力,恣意地用不同的文體,創造出不同的世界。不論是失去母親的傷痛、和情人分手的落寞或是自我追尋的旅程,二十四個故事,就像是二十四顆排列美麗的巧克力禮盒,正等著你發掘其中的滋味。
試閱
號碼
77 1 58 65 14 0 61 39 2
我茫然的看著眼前白板上的數字。在這三天期間,我每天會看十二個小時。即使閉上眼睛,這些數字也不會消失。我坐在深灰色的長椅上,以合成皮革做成的長椅坐起來硬邦邦的,好像根本沒有裝軟墊。走廊上,以一定間隔設置的螢光燈灑下潔白的燈光。這裡沒有窗戶,只在手錶上留下了一天的時間變化。第一天晚上,我把這張長椅當床,在黎明前,小睡了幾小時。
這裡是下町 車站附近的一家綜合醫院。掛著白板的走廊右側,有十二間用白色塑膠窗簾隔起來的加護病房。除非有人出入,否則,窗簾始終紋風不動。看來除非這家醫院被拆掉,否則大概不會有風吹進這個房間。在這其中,有九間加護病房住了人,那些數字代表了病人的年齡,旁邊寫著手術日期和簡單的病情。
我母親是第三個數字,58。她已經昏迷了七十二小時。母親在外出的時候昏倒了,父親和我在三天前的晚上把她送進醫院時,她已經陷入深沉的昏迷狀態。
醫生認為是無法藉由手術恢復正常的腦溢血,要求我們做好心理準備。醫生經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比起因為忙著住院的準備工作、聯絡親戚而跑來跑去的正常人,母親的額頭、手掌和腳趾的體溫更顯得溫暖。
我和父親輪流守在走廊上。白天由蹺掉大學課業的我負責,晚上則由下了班的父親守在這裡。與其說是我們在醫院陪伴母親,不如說我們輪流維護著佔有這張長椅的權利。我喜歡看書,但守在走廊的時候,我無法看書,也無法翻閱雜誌。在等待母親死亡的這段漫長而麻木的時間裡,我曾經數度挑戰閱讀,但文字彷彿變成了乾澀的砂子,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離開我的視野。
父親和我沒有聊母親的事。現在聊往事似乎太早了,況且,我們都已經精疲力盡。短短的三天之內,父親的臉瘦了一圈,眼睛也凹了下去。如果我照一下鏡子,自己的臉應該也差不多吧。我完全沒有食慾,為了避免再為醫院增加一名病患,只好按時吃飯,卻食之無味。
母親住院的第二天下午,有兩名說是她讀女中時代的同學來探視她。她們站在走廊上,隔著拉開的窗簾,注視著戴著生命維持系統的母親良久,其中一人開口說:
「她真的是一個好人,一個好母親。你不要氣餒,好好加油。」
她的眼眶泛紅。那番平淡無奇的話蘊藏著驚人的力量,令我內心的感情衝破平靜的心靈大肆潰堤。我第一次見到母親的這兩位朋友,不想在她們面前哭,然而,淚水還是撲簌簌的流。
那是母親昏倒後,我第一次流淚。由於哭得太激動了,頭也痛了起來。我坐在長椅上,再度展開注視眼前白板上數字的作業。凝望著那九個數字的時間,是心靈最放鬆的一刻。數字沒有悲傷,也沒有喜悅,只是計算著病人曾經走過的歲月。九個人總計三百一十七年的期間,不知到底曾經發生了什麼事?
我把數字加加減減,消磨著我負責的時段。
翌日傍晚,女友來探病。她和我就讀同一所大學,專攻美國文學。她看沙林傑 和羅斯 的書,卻不看馬克吐溫和梅爾維爾 的作品。我對大學裡的任何一個科系都沒興趣,所以,按照父母的希望讀了經濟系。那天是星期六,父親從長椅上起身迎接,她遞上一束白色百合花。那是進入梅雨季節前短暫的夏日,她穿著淡藍色和白色泡泡紗(seersucker)的短袖洋裝。略微緊繃的袖口下露出的手臂渾圓而豐腴,為加護病房的昏暗走廊帶來刺眼的光芒。
父親聽她說完慰問的話之後,很貼心地從錢包裡拿出紙鈔交給我。
「你們去吃點好吃的東西吧。」
「回來的時候,要不要給你帶便當?」我問,父親滿臉疲憊的搖搖頭。我和女朋友沿著走廊來到電梯大廳。當看不到父親的身影之後,我對落後我幾步的女朋友說:
「不好意思,可不可以請妳不要談我媽的事?我希望盡可能像平時的約會那樣。」
她抬起用藍色手帕掩著的雙眼,露出納悶的表情。
「既然你這麼說,那好吧。沒問題。」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沒問題,但還是笑著點點頭。我沒有告訴她,自從母親昏倒後,我總覺得自己好像飄在離地十公分的地方。
走出醫院玻璃大廳的入口,我們走向車站。月台旁,有一幢巨大的車站大樓。我之前就讀的高中就在附近,因此,很熟悉大樓裡的情況。我們走上剪票口旁的電扶梯時,她用指尖握住我的手。我們不發一言,被電扶梯送向斜上方。
時裝、化妝品、皮鞋、書籍和CD。車站大樓內的商家陳列著任何一個車站大樓都可以看到的商品,這些向來無法吸引我目光的商品,卻在那一刻變得閃閃動人,顯得格外富有魅力。每一張手寫的價格標籤、放在櫥窗裡的金銀緞帶,以及經過精密計算的聚光燈角度,都不再是以推銷為目的的裝飾,而是為了使行人賞心悅目而投注的心力。
我握著她的手,順著電扶梯而上,為車站大樓的每一個樓層深受感動。來到頂樓的餐廳街時,我不禁潸然淚下,卻不是因為母親的命在旦夕。
我們走進一家義大利餐廳。通常我們只點義大利麵而已,那天晚上因為有父親的資助,加點了什錦開胃菜和米蘭豬排,還各點了一杯house wine。我們曾經為某件事乾杯,但理由我已經忘了。高達天花板的玻璃窗外,是都市車站耀眼的夜景。那是一次如夢似幻的快樂約會。
順著電扶梯下樓時,五樓正前方是一家運動用品商店。白色鐵絲網的展示架上,掛著各種競技用的鞋子。一雙鮮艷嫩綠色的麂皮慢跑鞋吸引了我的目光,當我拿在手上,觸摸到像天鵝絨般柔軟的皮革時,我已經無法不把這雙鞋子帶回家了。
我請店員拿出適合我的尺寸,當場換上那雙鞋,把舊鞋子裝進了紙袋。女友瞪大眼睛看著我,我卻什麼話都沒說。
和女友在車站的剪票口前分手後,我獨自回到醫院。父親在那張長椅上打瞌睡。我搖醒父親,叫他回家休息。父親抬頭看著我的臉說:
「看來,發生了什麼好事。」
雖然並沒有發生什麼好事,但我微笑著點點頭。目送著彎腰駝背的父親從走廊上漸漸遠去,我抬頭挺胸的坐在長椅的固定位置。腳下是一雙令人心動的嫩綠色慢跑鞋,這雙新鞋子在灰色的磁磚上,宛如從內側綻放著光芒。我用力注視著白板上的數字。
之後在加護病房外渡過的三天期間,我的雙腳始終是嫩綠色。母親在住院第七天的黎明時分嚥下最後一口氣,當時,她的額頭、手掌和腳趾溫暖依舊。
我和父親坐在長椅上的那一個星期,有三個數字從白板上消失了。分別是母親的58、65和1。
無業的天空
為什麼辭職後,天空突然開闊起來?田村陽司倚著電車車門,仰望著都市的天空。時序已經接近秋末,秋高氣爽的天空中,沒有一片雲,陽光變成一條條刺眼的斜線驅趕著空氣。平時他向來習慣看著地面的建築物,不知為什麼今天一直看著天空。電車的晃動感,以及經過軌道接縫處時有規律的震動,都令興奮的心感到格外舒服。
中午過後的東海道線上,有一半的座位都空著。在這節車廂內,只有陽司和一對情侶站著。今天早上,當自己比規定的時間晚五十分鐘到公司時,根本無法想像會在今天辭職。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三年,是至今為止最長的一份工作。
陽司大學畢業後,曾經輾轉在好幾家文字工作室工作過。雖然他的功課不好,但看過不少書,對他來說,寫文章不是一件難事。他只是基於這個理由,找到了這份工作。
進入第一家文字工作室工作後,他知道了一件事。在小公司裡,越是優秀的人材會越早離開公司。不是換到一家條件更理想的公司,就是成為自由撰稿人進一步揮灑。留在公司的,都是年紀和實力有問題的人,很難做到以上兩點。
曾根主編是陽司的直屬上司,五十多歲,已經中年發福,有點駝背,總是蜷縮在桌前默默工作。他既無法設計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企畫,文章也寫得乏善可陳,更缺乏領導力。不要以為他和出版社和廣告公司的關係特別好,他待人不夠親切,也缺乏毅力,根本沒有任何值得借鏡的長處。他的個性陰沉,不時說一些令周圍人不知所措的冷嘲熱諷,激怒了客戶的承辦人,已經有好幾家公司把他拒於門外。
陽司是曾根小組的實質領導人。曾根不在的時候,由他負責主持會議,在預定的時間內,順利結束會議。主編不在的時候,會議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也可以討論出理想的企畫。陽司手下的年輕組員很喜歡趁曾根不在公司的時候開會。
不可思議的是,會議往往會配合與會者中程度最低的人的水準。當這個人是主編時,開會就變成一大痛苦。曾根無法自己做出決定,他唯一的決定,只發揮在讓會議無法結束上。會議往往持續三、四個小時,卻毫無結論。
工作並不光是發想企畫或是寫稿而已,還包括必須承受和職務毫不相干的痛苦。而且,這種雜事還佔了工作相當大的部分。陽司出社會後,第一次知道那竟然是職場常態。
辭職的導火線發生在年終獎金的評定事件上。陽司在走廊上遇到其他小組的主編時,對方悄悄咬耳朵告訴他這件事。曾根給陽司評了最低等級的D。
「如果你繼續和那個老頭子在一起,絕對不會有前途。怎麼樣?要不要申請調到我手下?」
陽司已經無法將眾人公認很有能力的主編說的這番話聽入耳裡。他直接走到曾根的辦公桌前,用嚴厲的口吻質問他評定的理由。曾根低著頭,含糊其辭,根本不敢正眼看陽司的臉。陽司覺得和這種男人交涉根本是白費口舌,便直接衝去社長室。這一天,經常為了張羅資金而外出的社長很難得的出現在公司。
陽司向社長說明了理由。社長一臉不明就裡的樣子聽著他說話。陽司要求社長出面向曾根了解他評定考績的理由,這時,社長微微偏了偏頭,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此舉激怒了陽司。
「算了,謝謝你的照顧。我辭職不幹了,改天會把辭呈和健康保險證 寄到公司。」
他不顧張大嘴巴的社長,走出了社長室。同組的年輕員工在走廊上等他,甚至有女孩子哭了。
「田村先生,你真的要辭職嗎?」
助理川原擔心的問。陽司心意已決,心情反而變得很輕鬆。
「對,我辭職了。不好意思,我不想在這家公司多停留一秒鐘,可不可以請你幫我把私人物品裝進紙箱,我會在下個星期六來拿。」
陽司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拿起早晨來公司時帶來的背包,頭也不回的走向出口。曾根害怕得不敢看他,像往常一樣,在辦公桌前駝著背。明天開始,再也不會看到這個男人了。為什麼沒有早一點辭職?事到如今,這一點反而令他感到不可思議。
他搭東海道線來到橫濱車站後,走到另外一個月台,換上了根岸線。因為時間的關係,電車內空空蕩蕩的。陽司在石川町下了車。他的單身公寓位在坡道上方,但因為閒著無聊,他緩緩走向相反的海港方向。
剛好是午餐結束的時間,元町大道上,幾個繫著領帶的上班族像水母般飄回公司。乾爽的太陽照射在蜿蜒蛇行的石板路上,感覺格外溫暖。
陽司逛了幾家平時假日經常光顧的名牌商店,非假日午後的元町,不見觀光客的人潮,散發出一種悠閒的氣氛。他在一家新開的男裝商店,拿起一條芥黃色喀什米爾羊毛圍巾。圍巾的手感很飽滿,但兩萬圓的價格有點昂貴。陽司的銀行帳戶裡只剩下可以維持半年生活的餘額。
然而,他還是買下圍巾作為紀念。這是辭職恢復自由身的紀念。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他也不打算找工作,要好好享受這種碌碌無為的時間。踏入社會後,陽司發現一件事。除非辭職,否則,在日本這個國家,根本不可能有長期休假的一天。圍巾是這份自由的紀念品,絕對不能吝嗇。
他把圍巾圍在脖子上,繼續走在石板路的商店街上。銀餐具店、訂購傢俱店、皮包專賣店、進口食品商店。裝飾得像國外街道的這條路,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盡頭。陽司這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吃午餐。
走進元町PLAZA,他跟著一群家庭主婦走上電扶梯。在二樓的餐廳中,選了一家他常去的西餐店。這家餐廳承自父代的洋風醬汁(demiglace sauce)相當濃醇爽口,特別好吃。
因為已經過了午餐時間,人潮已經散去,他坐在吧檯的座位,點了一份蛋包飯。陽司從皮包裡拿出一本文庫本,那是一本翻譯的推理小說。故事發生在西雅圖,中國黑道份子和當地的黑道展開「血債血還」的火拼。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刑警隊長,他的兄長被當地黑道殺害了。這本書是槍彈射殺的場景絲毫不少於會話的動作小說。
陽司覺得這本書很不錯。遇到煩惱時,根本無心閱讀優雅探討人生苦惱的文學作品,故事情節緊湊的娛樂小說讀起來才能令人感到輕鬆愉快。然而,那些只能在生活平靜的時候才能閱讀的文學,本身不是也有問題嗎?陽司這麼想著,翻開了書頁。
蛋包飯做得很棒。他把半熟的蛋皮、雞肉飯和洋風醬汁攪拌成一團後,用湯匙送進嘴裡。市售的冰咖啡喝起來也不錯。
吃完飯後,陽司回到大馬路上,經過感覺有點像人偶屋的天橋,來到山下公園。晴朗的天氣令他微微滲著汗,於是,他鬆開脖子上的圍巾,將之垂在夾克的衣襟前。
陽司坐在可以看到冰川丸 的海邊長椅上開始看書。除了暴風雨的時候,這裡的海風聞不到海水的味道。當他看了五十頁、一百頁後,發現太陽漸漸下山了。這時,他感到眼睛很疲勞,便躺在長椅上,把翻開的文庫本蓋在臉上。在海風和海浪聲中睡午覺,這是他向來的習慣。
不知道睡了多久之後,他神清氣爽的醒來。天色還很亮。他看了一眼手錶,原來只睡了三十分鐘而已。不久之前向公司辭職的事,似乎已經是遙遠的過去。無論有沒有工作,對陽司來說,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只要能夠在秋日陽光照射的長椅上,看自己喜歡的小說,這樣就夠了。陽司向推著腳踏車叫賣冰淇淋的小販買了一個,繼續低頭看小說。天色暗下來之前,應該可以看完吧。手上的書只剩下高潮後的最後三分之一。
77 1 58 65 14 0 61 39 2
我茫然的看著眼前白板上的數字。在這三天期間,我每天會看十二個小時。即使閉上眼睛,這些數字也不會消失。我坐在深灰色的長椅上,以合成皮革做成的長椅坐起來硬邦邦的,好像根本沒有裝軟墊。走廊上,以一定間隔設置的螢光燈灑下潔白的燈光。這裡沒有窗戶,只在手錶上留下了一天的時間變化。第一天晚上,我把這張長椅當床,在黎明前,小睡了幾小時。
這裡是下町 車站附近的一家綜合醫院。掛著白板的走廊右側,有十二間用白色塑膠窗簾隔起來的加護病房。除非有人出入,否則,窗簾始終紋風不動。看來除非這家醫院被拆掉,否則大概不會有風吹進這個房間。在這其中,有九間加護病房住了人,那些數字代表了病人的年齡,旁邊寫著手術日期和簡單的病情。
我母親是第三個數字,58。她已經昏迷了七十二小時。母親在外出的時候昏倒了,父親和我在三天前的晚上把她送進醫院時,她已經陷入深沉的昏迷狀態。
醫生認為是無法藉由手術恢復正常的腦溢血,要求我們做好心理準備。醫生經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比起因為忙著住院的準備工作、聯絡親戚而跑來跑去的正常人,母親的額頭、手掌和腳趾的體溫更顯得溫暖。
我和父親輪流守在走廊上。白天由蹺掉大學課業的我負責,晚上則由下了班的父親守在這裡。與其說是我們在醫院陪伴母親,不如說我們輪流維護著佔有這張長椅的權利。我喜歡看書,但守在走廊的時候,我無法看書,也無法翻閱雜誌。在等待母親死亡的這段漫長而麻木的時間裡,我曾經數度挑戰閱讀,但文字彷彿變成了乾澀的砂子,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離開我的視野。
父親和我沒有聊母親的事。現在聊往事似乎太早了,況且,我們都已經精疲力盡。短短的三天之內,父親的臉瘦了一圈,眼睛也凹了下去。如果我照一下鏡子,自己的臉應該也差不多吧。我完全沒有食慾,為了避免再為醫院增加一名病患,只好按時吃飯,卻食之無味。
母親住院的第二天下午,有兩名說是她讀女中時代的同學來探視她。她們站在走廊上,隔著拉開的窗簾,注視著戴著生命維持系統的母親良久,其中一人開口說:
「她真的是一個好人,一個好母親。你不要氣餒,好好加油。」
她的眼眶泛紅。那番平淡無奇的話蘊藏著驚人的力量,令我內心的感情衝破平靜的心靈大肆潰堤。我第一次見到母親的這兩位朋友,不想在她們面前哭,然而,淚水還是撲簌簌的流。
那是母親昏倒後,我第一次流淚。由於哭得太激動了,頭也痛了起來。我坐在長椅上,再度展開注視眼前白板上數字的作業。凝望著那九個數字的時間,是心靈最放鬆的一刻。數字沒有悲傷,也沒有喜悅,只是計算著病人曾經走過的歲月。九個人總計三百一十七年的期間,不知到底曾經發生了什麼事?
我把數字加加減減,消磨著我負責的時段。
翌日傍晚,女友來探病。她和我就讀同一所大學,專攻美國文學。她看沙林傑 和羅斯 的書,卻不看馬克吐溫和梅爾維爾 的作品。我對大學裡的任何一個科系都沒興趣,所以,按照父母的希望讀了經濟系。那天是星期六,父親從長椅上起身迎接,她遞上一束白色百合花。那是進入梅雨季節前短暫的夏日,她穿著淡藍色和白色泡泡紗(seersucker)的短袖洋裝。略微緊繃的袖口下露出的手臂渾圓而豐腴,為加護病房的昏暗走廊帶來刺眼的光芒。
父親聽她說完慰問的話之後,很貼心地從錢包裡拿出紙鈔交給我。
「你們去吃點好吃的東西吧。」
「回來的時候,要不要給你帶便當?」我問,父親滿臉疲憊的搖搖頭。我和女朋友沿著走廊來到電梯大廳。當看不到父親的身影之後,我對落後我幾步的女朋友說:
「不好意思,可不可以請妳不要談我媽的事?我希望盡可能像平時的約會那樣。」
她抬起用藍色手帕掩著的雙眼,露出納悶的表情。
「既然你這麼說,那好吧。沒問題。」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沒問題,但還是笑著點點頭。我沒有告訴她,自從母親昏倒後,我總覺得自己好像飄在離地十公分的地方。
走出醫院玻璃大廳的入口,我們走向車站。月台旁,有一幢巨大的車站大樓。我之前就讀的高中就在附近,因此,很熟悉大樓裡的情況。我們走上剪票口旁的電扶梯時,她用指尖握住我的手。我們不發一言,被電扶梯送向斜上方。
時裝、化妝品、皮鞋、書籍和CD。車站大樓內的商家陳列著任何一個車站大樓都可以看到的商品,這些向來無法吸引我目光的商品,卻在那一刻變得閃閃動人,顯得格外富有魅力。每一張手寫的價格標籤、放在櫥窗裡的金銀緞帶,以及經過精密計算的聚光燈角度,都不再是以推銷為目的的裝飾,而是為了使行人賞心悅目而投注的心力。
我握著她的手,順著電扶梯而上,為車站大樓的每一個樓層深受感動。來到頂樓的餐廳街時,我不禁潸然淚下,卻不是因為母親的命在旦夕。
我們走進一家義大利餐廳。通常我們只點義大利麵而已,那天晚上因為有父親的資助,加點了什錦開胃菜和米蘭豬排,還各點了一杯house wine。我們曾經為某件事乾杯,但理由我已經忘了。高達天花板的玻璃窗外,是都市車站耀眼的夜景。那是一次如夢似幻的快樂約會。
順著電扶梯下樓時,五樓正前方是一家運動用品商店。白色鐵絲網的展示架上,掛著各種競技用的鞋子。一雙鮮艷嫩綠色的麂皮慢跑鞋吸引了我的目光,當我拿在手上,觸摸到像天鵝絨般柔軟的皮革時,我已經無法不把這雙鞋子帶回家了。
我請店員拿出適合我的尺寸,當場換上那雙鞋,把舊鞋子裝進了紙袋。女友瞪大眼睛看著我,我卻什麼話都沒說。
和女友在車站的剪票口前分手後,我獨自回到醫院。父親在那張長椅上打瞌睡。我搖醒父親,叫他回家休息。父親抬頭看著我的臉說:
「看來,發生了什麼好事。」
雖然並沒有發生什麼好事,但我微笑著點點頭。目送著彎腰駝背的父親從走廊上漸漸遠去,我抬頭挺胸的坐在長椅的固定位置。腳下是一雙令人心動的嫩綠色慢跑鞋,這雙新鞋子在灰色的磁磚上,宛如從內側綻放著光芒。我用力注視著白板上的數字。
之後在加護病房外渡過的三天期間,我的雙腳始終是嫩綠色。母親在住院第七天的黎明時分嚥下最後一口氣,當時,她的額頭、手掌和腳趾溫暖依舊。
我和父親坐在長椅上的那一個星期,有三個數字從白板上消失了。分別是母親的58、65和1。
無業的天空
為什麼辭職後,天空突然開闊起來?田村陽司倚著電車車門,仰望著都市的天空。時序已經接近秋末,秋高氣爽的天空中,沒有一片雲,陽光變成一條條刺眼的斜線驅趕著空氣。平時他向來習慣看著地面的建築物,不知為什麼今天一直看著天空。電車的晃動感,以及經過軌道接縫處時有規律的震動,都令興奮的心感到格外舒服。
中午過後的東海道線上,有一半的座位都空著。在這節車廂內,只有陽司和一對情侶站著。今天早上,當自己比規定的時間晚五十分鐘到公司時,根本無法想像會在今天辭職。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三年,是至今為止最長的一份工作。
陽司大學畢業後,曾經輾轉在好幾家文字工作室工作過。雖然他的功課不好,但看過不少書,對他來說,寫文章不是一件難事。他只是基於這個理由,找到了這份工作。
進入第一家文字工作室工作後,他知道了一件事。在小公司裡,越是優秀的人材會越早離開公司。不是換到一家條件更理想的公司,就是成為自由撰稿人進一步揮灑。留在公司的,都是年紀和實力有問題的人,很難做到以上兩點。
曾根主編是陽司的直屬上司,五十多歲,已經中年發福,有點駝背,總是蜷縮在桌前默默工作。他既無法設計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企畫,文章也寫得乏善可陳,更缺乏領導力。不要以為他和出版社和廣告公司的關係特別好,他待人不夠親切,也缺乏毅力,根本沒有任何值得借鏡的長處。他的個性陰沉,不時說一些令周圍人不知所措的冷嘲熱諷,激怒了客戶的承辦人,已經有好幾家公司把他拒於門外。
陽司是曾根小組的實質領導人。曾根不在的時候,由他負責主持會議,在預定的時間內,順利結束會議。主編不在的時候,會議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也可以討論出理想的企畫。陽司手下的年輕組員很喜歡趁曾根不在公司的時候開會。
不可思議的是,會議往往會配合與會者中程度最低的人的水準。當這個人是主編時,開會就變成一大痛苦。曾根無法自己做出決定,他唯一的決定,只發揮在讓會議無法結束上。會議往往持續三、四個小時,卻毫無結論。
工作並不光是發想企畫或是寫稿而已,還包括必須承受和職務毫不相干的痛苦。而且,這種雜事還佔了工作相當大的部分。陽司出社會後,第一次知道那竟然是職場常態。
辭職的導火線發生在年終獎金的評定事件上。陽司在走廊上遇到其他小組的主編時,對方悄悄咬耳朵告訴他這件事。曾根給陽司評了最低等級的D。
「如果你繼續和那個老頭子在一起,絕對不會有前途。怎麼樣?要不要申請調到我手下?」
陽司已經無法將眾人公認很有能力的主編說的這番話聽入耳裡。他直接走到曾根的辦公桌前,用嚴厲的口吻質問他評定的理由。曾根低著頭,含糊其辭,根本不敢正眼看陽司的臉。陽司覺得和這種男人交涉根本是白費口舌,便直接衝去社長室。這一天,經常為了張羅資金而外出的社長很難得的出現在公司。
陽司向社長說明了理由。社長一臉不明就裡的樣子聽著他說話。陽司要求社長出面向曾根了解他評定考績的理由,這時,社長微微偏了偏頭,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此舉激怒了陽司。
「算了,謝謝你的照顧。我辭職不幹了,改天會把辭呈和健康保險證 寄到公司。」
他不顧張大嘴巴的社長,走出了社長室。同組的年輕員工在走廊上等他,甚至有女孩子哭了。
「田村先生,你真的要辭職嗎?」
助理川原擔心的問。陽司心意已決,心情反而變得很輕鬆。
「對,我辭職了。不好意思,我不想在這家公司多停留一秒鐘,可不可以請你幫我把私人物品裝進紙箱,我會在下個星期六來拿。」
陽司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拿起早晨來公司時帶來的背包,頭也不回的走向出口。曾根害怕得不敢看他,像往常一樣,在辦公桌前駝著背。明天開始,再也不會看到這個男人了。為什麼沒有早一點辭職?事到如今,這一點反而令他感到不可思議。
他搭東海道線來到橫濱車站後,走到另外一個月台,換上了根岸線。因為時間的關係,電車內空空蕩蕩的。陽司在石川町下了車。他的單身公寓位在坡道上方,但因為閒著無聊,他緩緩走向相反的海港方向。
剛好是午餐結束的時間,元町大道上,幾個繫著領帶的上班族像水母般飄回公司。乾爽的太陽照射在蜿蜒蛇行的石板路上,感覺格外溫暖。
陽司逛了幾家平時假日經常光顧的名牌商店,非假日午後的元町,不見觀光客的人潮,散發出一種悠閒的氣氛。他在一家新開的男裝商店,拿起一條芥黃色喀什米爾羊毛圍巾。圍巾的手感很飽滿,但兩萬圓的價格有點昂貴。陽司的銀行帳戶裡只剩下可以維持半年生活的餘額。
然而,他還是買下圍巾作為紀念。這是辭職恢復自由身的紀念。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他也不打算找工作,要好好享受這種碌碌無為的時間。踏入社會後,陽司發現一件事。除非辭職,否則,在日本這個國家,根本不可能有長期休假的一天。圍巾是這份自由的紀念品,絕對不能吝嗇。
他把圍巾圍在脖子上,繼續走在石板路的商店街上。銀餐具店、訂購傢俱店、皮包專賣店、進口食品商店。裝飾得像國外街道的這條路,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盡頭。陽司這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吃午餐。
走進元町PLAZA,他跟著一群家庭主婦走上電扶梯。在二樓的餐廳中,選了一家他常去的西餐店。這家餐廳承自父代的洋風醬汁(demiglace sauce)相當濃醇爽口,特別好吃。
因為已經過了午餐時間,人潮已經散去,他坐在吧檯的座位,點了一份蛋包飯。陽司從皮包裡拿出一本文庫本,那是一本翻譯的推理小說。故事發生在西雅圖,中國黑道份子和當地的黑道展開「血債血還」的火拼。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刑警隊長,他的兄長被當地黑道殺害了。這本書是槍彈射殺的場景絲毫不少於會話的動作小說。
陽司覺得這本書很不錯。遇到煩惱時,根本無心閱讀優雅探討人生苦惱的文學作品,故事情節緊湊的娛樂小說讀起來才能令人感到輕鬆愉快。然而,那些只能在生活平靜的時候才能閱讀的文學,本身不是也有問題嗎?陽司這麼想著,翻開了書頁。
蛋包飯做得很棒。他把半熟的蛋皮、雞肉飯和洋風醬汁攪拌成一團後,用湯匙送進嘴裡。市售的冰咖啡喝起來也不錯。
吃完飯後,陽司回到大馬路上,經過感覺有點像人偶屋的天橋,來到山下公園。晴朗的天氣令他微微滲著汗,於是,他鬆開脖子上的圍巾,將之垂在夾克的衣襟前。
陽司坐在可以看到冰川丸 的海邊長椅上開始看書。除了暴風雨的時候,這裡的海風聞不到海水的味道。當他看了五十頁、一百頁後,發現太陽漸漸下山了。這時,他感到眼睛很疲勞,便躺在長椅上,把翻開的文庫本蓋在臉上。在海風和海浪聲中睡午覺,這是他向來的習慣。
不知道睡了多久之後,他神清氣爽的醒來。天色還很亮。他看了一眼手錶,原來只睡了三十分鐘而已。不久之前向公司辭職的事,似乎已經是遙遠的過去。無論有沒有工作,對陽司來說,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只要能夠在秋日陽光照射的長椅上,看自己喜歡的小說,這樣就夠了。陽司向推著腳踏車叫賣冰淇淋的小販買了一個,繼續低頭看小說。天色暗下來之前,應該可以看完吧。手上的書只剩下高潮後的最後三分之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