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記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日本文壇上稍縱即逝的彗星作家中島敦
重塑中國古典,精選短篇作品集問世
屢入選日本高中國文指定教材文章
李徵、子路、李陵、司馬遷這些史書中的配角,
在中島敦筆下,以主角的身份上演一齣齣文學的歷史劇,
讓我們透過他們的生命情境,看見自己。
一個變成老虎的男人、在孔子弟子中並非最出名但是最直率的人、只為了正確的信念而遭受閹割的男人、在冰天雪地牧羊了幾十年的人……
〈山月記〉的李徵、〈弟子〉的子路、〈李陵〉裡的李陵、司馬遷、蘇武,這些在原典中不是主角的人物,他們的一輩子只是書上的寥寥數語。他們有什麼煩惱、處於人生重大困境時怎麼想、他們的想法又如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我們可說完全不知道。但是,他們當中的某一人會不會是我們在平行世界中的另一個自己?
中島敦重新凝視這些人物,彷彿正看著自己的內心。奇妙的是,經過他的描寫,這些小人物彷彿也成了你我身旁某個熟悉的身影。我們凝視這些人的深淵,彷彿就能理解發生在我們生命中不可解的事情。
日本小說家中島敦在他的代表作《山月記》中,依憑著深厚的漢學基礎,重新詮釋中國歷史與傳說裡,子路、李徵、李陵與蘇武等人物的故事,深入描繪他們的內心世界,並在賦予其嶄新生命面貌的同時,藉角色之口思索「我之存在」的意義……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平路(作家)、伊格言(作家)、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朱宥勳(小說家、文化評論者)、李金蓮(資深文化人)、林水福(日本語文學研究者、譯者)、林家任(八旗文化主編)、阿潑(作家)、張文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張耀升(小說家)、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栢青(作家)、陳榮彬(臺大翻譯碩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楊宗翰(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廖彥博(歷史作家)、銀色快手(荒野夢二書店主人)、鄭順聰(作家)、駱以軍(小說家)
目錄
導讀/困境之前,人之所以為人的樣子◎張文薰
山月記
牛人
高人傳
盈虛
夫婦
附體
弟子
李陵
序/導讀
導讀
困境之前,人之所以為人的樣子
張文薰(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相較於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等日本近現代文學作家,中島敦對於台灣讀者來說可能是比較生疏的。但他筆下的人物:孔子與子路、悟淨、悟空、悟能、司馬遷與蘇武等,卻又是耳熟能詳的存在。不只這些中華思想文化經典的人名,中島敦也寫過《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生;用想像力與知識在既有的人物上賦予個性,讓他們除了典籍史書中的簡要介紹、驚人事蹟外,更以會餓會痛、一下躊躇滿志、馬上又自暴自棄的面貌活過來,以為早略知一二的老面孔,在精湛的文學裡竟綻放出複雜而陌生的生命樣貌。人物不只是「躍然紙上」的形象、而是「成為人」。
說到「活著」、「成為人」,很難不聯想到另一位與中島敦同樣生於一九○九年的作家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自棄與自負一次滿足的響亮名言,經過台灣文學作家的致敬演練,幾乎成為一九九○年代後文藝愛好者之間指認身世的暗語。中島敦比太宰治死得更早,不若太宰治在一九三○年代就出道成名。三十幾歲了的一九四二年才終於有作品入選芥川賞,沒來得及發光發熱,自幼一直不太健康的中島敦就在同年底病逝。在這樣長年不遇、絲毫不若太宰般華麗爍眼的文學人生裡,奇妙的是,中島敦文學的主題卻少見棄世與死亡的欲求。如果太宰治的自殺預告可以是一種渴望被挽留的求愛告白,那麼〈李陵〉中求死不成而在北海牧羊的蘇武、以為大不了引刀一快卻遭受恥辱宮刑的司馬遷,所展現的即是個人面臨自我意志的極限—生死大限,人無法選擇生死的樣態、方式、時間—在極限之前,可能實現的種種糾葛、掙扎與努力。因為這些人真實存在過,有文字史料刻畫著他們活過的輪廓,「可能」便離「可以」近了許多。
或許這也是中島敦作品能夠長期被選進日本國文教科書的原因之一,在困境之前展現的強大意志力。無論困境是先天造成如《光.風.夢》裡史蒂文生的孱弱體質、〈山月記〉李徵的乖僻個性,或後天形成如〈李陵〉、〈弟子〉裡的君王喜怒、〈虎狩〉裡的殖民社會,在不同時代情境下都是個人力量難以違拒的命運。命運似從轉角倏然躍出的野性猛獸,其實隱然可以預料。〈李陵〉中遭受宮刑的司馬遷認為「世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境遇,而某種事件只能發生在某種人身上」,這可不是個性決定命運的個人責任邏輯。司馬遷是經歷了無法怨天怪人的巨大創痛後,對於命運的模糊認知才轉為深切體悟,以宣告從前那個男子漢氣魄的自己已死為代價,抵達對史書亦述亦作的精妙平衡境界。治史原是由父祖傳下的事業,卻是因為宮刑的無端折辱,作史才成為非司馬遷不可的天命。說是命運無端,其實有跡可尋循有跡可尋——司馬遷因一時義憤氣概惹禍,偉大的藝術卻需要高度自制才能成就。
同樣是非己之誤卻遭殺身滅族大禍,武將李陵、使臣蘇武與司馬遷有著三人三樣的應對與評價。人是在困境中的自我詰問、憤懣矛盾、匍匐掙扎中逐漸形成殊異個性,看是雙手一攤放棄、滿身瘡痍爬起或跌跌撞撞搖晃浮游,這些反應與結局,都是人與人、人與命運交手下成形的個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樣子。〈山月記〉的李徵失蹤後,眾人紛紜他發瘋了,實際上是變成老虎;瘋狂與變形都挑戰著「人」理性的界線。李徵希望能以誦讀經書、吟作詩篇的詩人形象傳世,於是斷絕與現實世界中他認為庸碌瑣碎的人事連結,閉門作詩,但遭逢變虎的命運後他才察覺,蔑視並棄絕人世反而是悲劇命運的開端,人無法脫離人世,直到死亡將一切分開,人都必須面對抗爭、妥協、協商——生而為人的責任。李徵渴求的是被人世所接受的名聲,卻矛盾地不願意身在其中。他的變虎命運,是怯於被看透本領之「猜疑的自尊心」與欠缺內在肯定力量之「膨脹的羞恥心」的個性交織加乘而招致的結果。離開所猜忌的朋輩、捨棄有照顧責任的家人並無助於精進詩藝,只有招致更為巨大的寂寞,吞噬人性永不復返。
與其他作家不同的是,中島敦最出色的作品都不走日本現代小說的核心文體「私小說」路線,縱然小說人物也自苦思索、輾轉反側,但李陵、司馬遷、李徵的問題都與背德的愛慾無關。痛苦產生於自我定位與外界評價之間的落差,而自我定位的重心不在情欲需求的滿足,而是個人特性的發揮,以及個人才能的實踐。
二十世紀的東亞,是個人意識在福澤諭吉主張「天不在人上造人」後解放登場的時代。當士農工商貴賤的先天身份制度撤廢後,才能知識成為決定個人社會位置的客觀標準。然而總會有些個人特長,無法等值兌換為政治、經濟所決定的社會地位,現代作家本身以及現代文學作品所主要拾起的,就是這些在主流價值系統邊緣游移匍匐的才性,與被制度網目宣告失格後的淚水。如果太宰治是以自我毀棄的姿態,在東京都會的中心大喊「救救孩子」;中島敦則是捧著滿懷詩篇,越過寒星閃爍的大漠、一步步走向月色灑亮的山崖;穿過竹林而來的聲響,是吟嘯或獸吼?落在紙上誰能聽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