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文身【作家印刷簽名扉頁版】

絕對不要先翻開最後一頁,結局將會讓你驚叫失聲!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23個人喜歡
  • 9 378
    420

出版情報

任何人都有資格寫出任何故事?

2024/06/27 繼暢銷書《巴別塔學院》之後,華裔美籍作者匡靈秀下一本更轟動文壇的大作不是以往寫得駕輕就熟的奇幻類型,而是立基於當代美國出版界、文化界的小說《黃色臉孔》,可以說它因為極度寫實而諷刺,也可說是因為極度諷刺而寫實。 主角茱恩長年懷著作家夢,首度出書之後卻遭受銷量慘淡的打擊,在補習班打工維生;曾和她一起就讀耶魯大學的朋友雅典娜卻成了橫跨大眾娛樂與嚴肅文學的明日之星,茱恩對抗著自厭與羨嫉的情緒之餘,也不禁暗暗懷疑雅典娜的成功有多少是靠她那張身為亞裔卻又符合主流審美的黃皮膚臉孔。 雅典娜在故事開頭就意外身亡,留下一部格局宏大、文筆絕佳且不為人知的小說手稿,人在現場的茱恩正好獲得天賜良機,將稿件據為己有,著手修改投稿,把它當成自己擺脫出道作失敗陰霾的突破之作。縱使小說是關於西方人不熟悉的二十世紀初戰場華工歷史,而她幾乎完全不了解中文與華人文化,那也沒關係,反正查查資料惡補一下應該就可以了吧?她沒有任何亞裔背景,但只要取個新筆名、有個乍看之下像中文的姓氏,保留模糊想像空間,應該也行得通?茱恩以為這一切手段,都只是為了讓世人有機會看見她的才華、被她筆下的故事感動,難道作家不該有創作自由?難道只有相同背景的人可以描寫少數族群?難道文學性與普世價值不能超越作者身分的局限? 茱恩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出版社,出書之後果然大獲成功,讓她搖身成為暢銷作家的美夢成真,誰料不久之後,不知是靈異作祟或有心人士操作,雅典娜的網路身分「復活」起來,指控茱恩剽竊的傳言也甚囂塵上,原本茱恩用來為自己壯膽、似是而非的說法,在群眾的檢視與攻訐之下顯得空洞而不堪一擊。號稱為雅典娜發聲的炎上行動中,有真正在乎作品原創性與弱勢族群處境的論述,然而也有更多自以為是甚或純粹惡意的謾罵與霸凌。作家、出版人、評論家、讀者的醜惡面全都被揭開,風向瞬息萬變,但最後沒有人是贏家。 這是一部冷眼呈現書市光怪陸離現象的小說,作者本人經歷過年少出道一炮而紅、以非西方文化主題創作而引起爭議(即使撇開今年初爆出的成都科幻大會黑箱事件,檢討她是否太說教或太醜化白人角色的論戰在英文論壇也早已層出不窮)、體驗到暢銷作家的高規格待遇,也見到基層出版工作者的嚴苛勞動環境(並熱情參與了二○二三年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的罷工抗議),不意外能在《黃色臉孔》中生動地描寫出書過程、行銷活動與網路書評風暴中的種種荒謬。 如此說來,《黃色臉孔》似乎是揭露了一本本「文學鉅作」光環下的難堪真相、令人夢醒幻滅,但我更覺得它是同時描繪了寫作與出版的最壞與最好。茱恩為了實現暢銷作家夢而不擇手段、自欺欺人,看起來愚蠢且徒勞,但當她深入剖白自我,我們還是能夠看見最初的她為了排解孤獨、紓緩不被家人理解的痛苦而讀過的書、寫過的故事,提供了如何溫暖美好的救贖。雅典娜的遺稿即使被茱恩與編輯改寫「漂白」,出書後的大舉成功卻還是能夠讓間接經歷過書中那段歷史的華人長者感動於自己被看見。網路論戰演變得混亂嗜血,但其中仍然隱藏著慧眼獨具、能從文本推測出隱情的讀者,彷彿是雅典娜與茱恩兩位作者的隱形知音。任何人想要寫出任何故事的動機,難道不總是包括被真正地、透澈地理解嗎?讀者在書中所尋求的,不也是一個能讓自己不覺孤單、不是異類但也不需隱形的空間嗎?不想成為最後傷人害己又淪為笑柄的茱恩,不代表我們不該再把作品帶到世間,而是不該為了追求聲量與虛榮,而讓那些平凡但珍貴的美好動機被埋沒。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當肉身與文字融為一體,
就能將虛構化為現實,獲得永垂不朽的生命嗎?


好色、嗜酒、暴力,被稱為「最後的無賴派」的作家,
儘管惡名昭彰,卻是罕見的純文學暢銷寵兒。
死後一週,一份有他署名的遺稿,送到斷絕關係的女兒手中,
揭開了他創作生涯驚人的祕密......

★日本亞馬遜書店4星好評
★《書的雜誌》2020上半年BEST8
★日本讀者:絕對不要先翻開最後一頁,結局將會讓你驚叫失聲!

◎台灣版獨家收錄:

1. 給台灣讀者的話,分享創作初衷
2. 作家印刷簽名扉頁

【故事介紹】


被譽為「日本最後的文士」的作家——須賀庸一,好色、嗜酒、暴力成性,卻是罕見的純文學暢銷寵兒。他宣稱所有作品都是源於親身經歷的「私小說」,人們嘴上唾棄,仍無法抵抗偷窺的好奇心。於是他的文壇地位,在發表一部描述殺妻的爭議小說後,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只是,再偉大的文豪也難免一死,罹癌的他留下一百萬圓,並指定決裂多年的女兒明日美擔任喪主。然而,壓抑情感辦完喪禮,她竟收到一份有著父親署名的手寫遺稿。

題為《文身》的遺稿,乍看像是回憶錄。年少時期,由於有個天才弟弟,庸一在家中形同空氣。奇妙的是,兩人的羈絆益發深厚。為了逃離令人窒息的境況,弟弟提出異想天開的計畫,那就是「作家須賀庸一」的起點⋯⋯

明日美讀得膽顫心驚,眾所皆知,庸一的弟弟十五歲就自殺殞命,兄弟之間真有遺稿述說的那種不可思議的關係嗎?《文身》究竟是虛構,還是寫實之作?寫下遺稿的到底是誰,為何要寄給她?雖然困惑不已,她卻第一次深切感受到體內流著父親的血⋯⋯

【書封設計概念◆設計師——蕭旭芳】

我常常思考人生在世所謂的人設和包裝,對於自我及他人所賦予的意義,讀完這本小說後,會讓人覺得可以打破一切去思考,有的時候沒有意義,不代表真的不存在意義。有的時候強制賦予,也許只是徒勞無功。

庸一和堅次像是一個對比的存在,但他們互相伴著對方而存活,庸一的一切都是堅次給的,表情、情緒、感情都是,然而回到庸一本身我卻看不清楚他的面貌,這是我在做這本書的感受與想法。

很期待《文身》出版,我會再閱讀一次,我深信每位讀者讀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反覆閱讀也許會看到更多你所想像不到的,我想這就是本書最大的魅力吧。

名人推薦

【各方推薦】

朱宥勳|作家
宋尚緯|詩人
馬欣|作家
陳栢青|作家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張亦絢|作家

作者

岩井圭也Iwai Keiya


1987年出生於大阪,北海道大學農學院研究所修畢。2018年以《永遠的證明》獲野性時代FRONTIER文學獎,正式進入文壇。同年,以〈藍與茜〉入圍橫溝正史推理大獎。寫作題材廣泛,著重於探索個人與現代社會的連結,為備受期待的新生代作家。其他作品尚有《夏之陰》、《Prison Doctor》等。

譯者簡介

李彥樺


1978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li.yanhua0211@gmail.com

試閱

序幕

那是一場虛偽又無趣的喪禮。
牆上高掛著黑白相間的鯨幕(意義類似華人文化中的白布),出席者的表情各自不同。大型出版社的董事在冷靜中流露出一絲悔意,與死者頗有交情的電影導演難過地緊閉雙眼,來歷不明的中年婦人不住哽咽啜泣。
說穿了,他們不過是一群演員,站在這座名為「須賀庸一喪禮」的舞台上。和尚的誦經聲就像是炒熱氣氛的舞台音樂,遺照與棺木都是舞台上的大型道具。雖然眾人的服裝以黑色為主,但各有各的變化與點綴,這宛如搶戲般的行為更令人心生厭惡。
坐在喪主席上的我,彷彿是舞台劇的唯一觀眾。喪禮就這麼枯燥乏味地進行著,完全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劇情轉折。出席者上了香,都會來到我的面前,與我簡單交談幾句,接著轉身離去,露出終於辦完事的表情。當中有些人會對著我絮絮叨叨地訴說往事,有些人還會拉著我的手溫言鼓勵,但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在這些人眼中的價值,只是須賀庸一的女兒而已,根本沒人真心想要安慰我。如果有人帶著一絲真誠,要麼是對我父親的過去一無所知,要麼就是腦筋太差。
攝影機皆不得進入會場內,但會場外還是停了好幾輛轉播車。這是在喪禮開始之前,葬儀社的人告訴我的。為什麼會有媒體記者?理由每個人都心知肚明。表面上是為了悼念在文壇上留下巨人足跡的大文豪,其實,他們是來嘲笑這個一身醜聞的男人終於結束悲哀的一生。須賀庸一的商品價值,在今天歸零。
我父親並沒有辦法在榻榻米上安詳而死。他斷氣的地點,是在故鄉的車站月台。第一個發現的人,是車站的員工。據說,他罹患末期的胰臟癌。一個過著浪蕩人生的作家,連死法都要給別人添麻煩。
看著不認識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對我表達哀悼之意,我心裡厭煩得不得了。維持相同的姿勢讓我全身疲累,腰背也越來越彎了。就在這時,我終於看見一張認識的面孔。他是父親生前的責任編輯,如果沒記錯,應該是姓中村。
這個人滿頭白髮,眼角及嘴角都有著極深的皺紋,比我記憶中蒼老許多。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最後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我還和父親住在一起,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
中村說了一句「請節哀順變」,行了一禮,便轉身離去。我愣愣地目送那穿著磨損嚴重的喪服背影。
下一個弔唁者走到我的面前,口沫橫飛地說起悼念之詞。
「許多作家都曾被譽為『最後的文士』,但我認為沒有比須賀先生更適合這個頭銜的人。」
我討厭「文士」這個字眼。
這個字眼裡帶有一種「就算過著放蕩生活也該受到讚美」的任性與不負責任。說穿了,不過就是個作家,就是個小說家,卻故意使用「文士」這個字眼,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自我膨脹。
稱我父親為「最後的文士」的人,眼前這個弔唁者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刊載在報章雜誌上的那些評論父親的文章,大多會提到這個稱呼,彷彿把這個稱呼當成他的代名詞。
想要形容一個人嗜酒、好女色,而且有暴力傾向,卻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的時候,「最後的文士」是一個相當好用的稱呼。由於這個緣故,大家開始使用這個稱呼。我父親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作家。直到斷氣之前,他都是我最厭惡的文士。
細碎的嘈雜聲響悄悄籠罩著整個喪禮會場。排隊等著上香的人交頭接耳地閒聊,如潮水聲般時大時小。
驀然間,不知從誰口中迸出的一句話,鑽進我的耳中。
「〈深海之巢〉真是傑作。」
我頓時感覺一股涼意自背脊往上竄。畢竟這是父親的葬禮,大家提及父親所寫的小說,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還是不禁認為,作者的女兒就坐在附近,大剌剌地說出這篇作品的題名,實在失禮至極。
自從父親發表了〈深海之巢〉,我的人生可說是毀於一旦。如今在這會場裡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知道這件事的人,甚至遠遠多於讀過小說的人。
那年我十二歲,就讀小學六年級。
當時我在千葉縣的山林裡參加夏令營,忽然有幾個神情緊張的大人飛奔到我的面前,沒有說明來龍去脈,只是催促我回家。他們將我趕入一輛車的後座,載著我回到位於龜戶的住家。
抵達家門口的時候,太陽已下山。門前停著警車,還聚集不少看熱鬧的群眾。大人們不准我進入家中,我接著又被送上警車,載往警署。
「發生什麼事?」我問道。
「妳媽媽被人發現倒在地上。」負責開車的女警回答。
因為過於疲累與驚嚇,我發起了高燒,被帶到警署內的醫護室。我躺在病床上,直到隔天早上都是半睡半醒的狀態。女警沒說母親死了,但直覺告訴我,母親死了。否則,事情不可能鬧得這麼大。
到了隔天,大人們才告訴我詳情。
母親口吐鮮血,倒在地板上,周圍血跡斑斑。由於桌上擺著一杯麥茶,警方懷疑可能是有人在麥茶裡下毒。
警方在垃圾筒裡找到一只外國進口的老鼠藥空瓶。從母親體內及杯子內側檢測出相同的成分,警方推測母親是喝下含有老鼠藥的麥茶而身亡。如果是日本國內生產的老鼠藥,就算喝下肚也不至於送命,但那瓶外國進口的老鼠藥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成分。
父親被叫進警署,接下來有好一陣子,我沒再見到他。
最後,警方認定母親的死因為自殺。最關鍵的判斷依據,是一封遺書。遺書上的文字,確實是母親的筆跡。除了母親的簽名之外,只寫了一行文字。
——請將我與母親葬在一起。
這封遺書讓周遭的人都相信母親是自願結束生命。
三個月後,父親發表名為〈深海之巢〉的短篇小說。
這篇小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作家菅洋市(父親常在作品中用這個人物當他的分身)過膩了枯燥乏味的生活,決定殺害早已沒有感情的妻子。方法是毒殺。菅透過某進口業者取得有毒的老鼠藥之後,以菜刀威脅妻子,要求妻子寫下「請將我與母親葬在一起」的遺書。接著菅把老鼠藥摻入麥茶中,逼迫妻子喝下。成功殺害妻子並偽裝成自殺,菅便離開家裡,前往情婦的身邊。
讀過這篇小說,任何人都會認為這是作者須賀的殺人告白吧。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之前從未讀過須賀庸一的小說,我讀的第一篇,就是才剛發表的〈深海之巢〉。於是,父親的殺人凶手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後來,我陸陸續續讀了一些父親的小說,裡頭描寫的全是他那充斥著暴力及自我本位主義的生存之道。
〈深海之巢〉發表在方潤社出版的文藝雜誌上時,立刻引來抗議的聲浪。「以家人的死亡當作小說題材欠缺考量」「難道要讓認罪的凶手逍遙法外?」「警方應該立刻以殺人罪嫌逮捕須賀」……等等,諸如此類。
然而,父親並未遭到逮捕。
讓這篇作品刊登在雜誌上的編輯,約莫就是中村。打從父親出道,就一直受到他的關照。不過發生那件事之後,他是否仍擔任父親的編輯,我就不清楚了。
經過那起事件,社會大眾認定我父親是真正的人渣。諷刺的是,正因那起事件炒熱了話題,父親的著作賣得非常好。以純文學作家而言,那樣的銷售量幾乎可說是絕無僅有。父親每天對著媒體記者大放厥詞,一到晚上就在燈紅酒綠的世界裡鬼混。
我在小學那段日子遭受的對待,豈止是悲慘二字可以形容。別說是同班同學,連老師及其他同學的父母,直接或間接地都造成了我心理上的陰影。那個貪杯好色的殺人凶手的女兒——即使我後來轉學了,還是沒辦法撕下這張標籤。上了國中之後,母親娘家那邊的親戚願意收養我,讓我與父親斷絕關係,我才能稍微活得有一點尊嚴。
然而,父親依然對我的人生持續造成影響。
好友得知我的身世之後,突然跟我絕交。原本應徵上的工作,突然遭到取消資格。交往一陣子的男友,突然跟我提分手。類似的情況多不勝數。
這全都是父親的錯。
全是那個被吹捧成「文士」的殺人凶手的錯。
出了社會之後的某一天,我在同居男友所訂的報紙上,看到關於須賀庸一的專題報導,據說是為了紀念父親獲得赫赫有名的文學獎。明明可以置之不理,我忍不住讀了幾篇文章。
某個自稱文藝評論家的人物,寫了〈深海之巢〉的書評。他認為〈深海之巢〉是須賀庸一的代表作,而且以這麼一句話結尾……
——衛道人士再怎麼抨擊他所選擇的道路,也無法撼動這些作品的文學價值。
我不禁失笑。
文學價值?
別笑死人了。要是以為文學價值能夠充當免罪符,可就大錯特錯了。難道為了成就文學價值,就可以恣意傷害別人?絕對沒有這種事。那不是我所希望的,也從未允許。我不曾為了成就文學價值,同意犧牲我的人生。
報紙上刊登了一張父親的肖像照。照片中的父親面對鏡頭,露出厚顏無恥的微笑。一張國字臉,有如墊在魚板底下的木片。厚重的眼皮底下,一對顏色偏淡的瞳眸直視著鏡頭。鼻翼寬闊,嘴唇肥厚,下巴的肌肉鬆弛,長長的白髮梳成大背頭。
看著世上我最厭惡的男人臉孔,我不由得將報紙捏成了一團。
如今,那張照片被放大,成為掛在牆上的遺照。來弔唁的人一個個仰望父親的遺照,有的誠心祝禱,有的眼泛淚光。如果這不是戲,什麼才是戲?
 身為喪主,我卻如坐針氈,真想立刻起身回家。若不是父親死前留下那句話,我也不會被迫坐在這種地方,看著這齣荒唐的戲。
——我希望妳主持我的喪禮。
當然,我有權利拒絕,甚至可以當成沒聽到這句話。
可是,在父親眾多的熟人低頭懇求下,我實在沒辦法拒絕。有人告訴我,我什麼也不必做,只要喪禮當天坐在喪主席上就好。於是,我完全沒參與籌備。雖然父親留下一百萬圓治喪,但這麼大規模的喪禮,一百萬圓根本不夠。
看著擠滿人的會場,我彷彿聽見了父親的自吹自擂。從遺照上那副笑容,感覺得到他的傲慢與自戀。
如何?今天有數百人拋下手邊的事情,趕來參加我的喪禮。每個人都在談論我的事,為我的死感到惋惜,為我哭泣。我就是這麼有價值的人。
毫不掩飾自己的卑劣齷齪,卻又巧妙地攬榮耀於一身。大搖大擺地坐在名為放浪形骸的權力之上,傲然睥睨著俗世,深信自己是全人類中唯一擁有這種資格的人。
真是個骯髒的男人。
直到和尚念完經文,我的眼眶都不曾濕潤。

聽見對講機的鈴聲,丈夫迅速地從餐椅上站起。
多半是快遞吧。打從昨晚就滿懷期待的丈夫興沖沖地走向門口。他在網路上買的書,預計在今天送達。
丈夫比我年長三歲,職業是工業設計師。基於工作上的需求,他經常買書。但實體書店除非規模夠大、種類夠齊全,很難找到他想買的書。因此,他的書絕大部分都是從網路上購得。
沒了說話的對象,我獨自坐在餐廳裡,突然想起喪服送洗了,得找一天去拿回來。
丈夫並未參加我父親的喪禮。他擔心我無法獨自承受,希望陪我一起參加喪禮,但我直到最後都沒答應。我不想讓丈夫與父親扯上任何瓜葛。他明明知道我的過去,還是願意跟我結婚。我父親是真正的人渣,丈夫是與父親截然相反的男人。如果沒有遇到他,四十三歲的我恐怕找不到人傾訴對父親那種難以形容的心情,只能過著鬱鬱寡歡的日子。。
丈夫走了回來,手上拿著一個相當厚的信封。他一臉納悶地將信封遞到我的面前。
「給妳的。」
「給我的?」
接過信封一看,收件人確實是「山本明日美」。那是印刷字,並非手寫。接著,我的視線移向寄件人的欄位,忍不住發出驚呼。
「怎麼了?」
丈夫繞過餐桌,來到我的身邊,望向我手裡的信封。一看到寄送單,他也發出沉吟。
寄件人的欄位上,印著「須賀庸一」四字。
不久前才剛過世的父親,竟然寄了快遞給我。
那個信封不僅相當厚,而且頗有重量。內容物的欄位寫著「文件」。如果袋裡的東西真的是文件,肯定是厚厚一疊。沉默半晌,丈夫小心翼翼地問:
「妳父親是哪一天過世的?」
老實說,我根本不記得。記住父親過世的日子,對我根本毫無意義。我只記得父親的友人前來懇求我擔任喪主,是上上週的事。郵戳上的日期,是舉行喪禮的一週後。難道是父親的亡魂寄給我的?這未免太荒謬了。我心裡這樣想,手指卻抖個不停,拇指緊緊捏著信封。
「一定是有人擅自用了他的名字。」
「誰會做這種事?」
丈夫問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冒用須賀庸一的名字,寄一堆文件給我?我完全想不到答案。唯一的線索,恐怕就是信封裡的文件。
「要不要我來開?」
丈夫見我手指微微顫抖,如此提議。但我搖搖頭說:
「我自己開。」
我不自覺地伸手按著胸口,做了幾次深呼吸。丈夫為我取來剪刀,我小心地剪開信封的邊緣,避免剪到裡頭的文件。隨著宛如尾巴般的細長紙片飄落桌面,信封內露出一疊厚厚的紙。
那是一疊擠滿密密麻麻手寫文字的稿紙,每張二十行、每行二十字,至少有四百張。每張稿紙的右上角都打了洞,以細繩串起。最上面的第一張稿紙,中央寫著大大的「文身」,旁邊是一行小字「須賀庸一」。字跡不僅潦草,而且相當獨特。
我將一整疊稿紙拿在手裡胡亂翻看,丈夫出聲:
「這是……小說?」
「看起來應該是……」
我從未親眼看過父親寫稿。父親在工作的時候,家人絕對不能進入書房,這是從前一起生活的規矩。
但我知道父親都是親手撰稿。小時候,我好幾次偷偷央求來家裡拜訪的編輯,讓我看父親親筆所寫的稿子。那時候的我,對父親的工作還抱持一些興趣。唯一的印象,是父親的字跡非常獨特。
「這真的是妳父親寫的嗎?」
「我也不知道。」
我嘴上這麼回答,但心裡幾乎已確信這是父親的筆跡。
那麼,到底是誰、以什麼方式獲得這份稿子?對方為什麼要把稿子寄給我?難道父親在生前把稿子交給某人,吩咐在他死後送到我的手上?
我抱著那疊稿子,站起身。
「對不起,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丈夫什麼話都沒說,不過看他的表情,我知道他能夠理解。我們住的公寓,除了客廳及臥房之外,夫妻兩人都有自己的房間。我走進四張半榻榻米大的房間,從內側上了鎖。雖然知道丈夫不會擅自開門進來,我仍忍不住想鎖門。
我闔起桌上的筆記型電腦,放下手中的稿紙。一時之間,我感覺頭暈腦脹,呼吸又變得急促。然而我一咬牙,還是翻開第一張稿紙。
我就這麼赤手空拳地跳進父親所寫的文字之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07313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0*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