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24.06.27

任何人都有資格寫出任何故事?

文/臉譜文化編輯部
繼暢銷書《巴別塔學院》之後,華裔美籍作者匡靈秀下一本更轟動文壇的大作不是以往寫得駕輕就熟的奇幻類型,而是立基於當代美國出版界、文化界的小說《黃色臉孔》,可以說它因為極度寫實而諷刺,也可說是因為極度諷刺而寫實。

主角茱恩長年懷著作家夢,首度出書之後卻遭受銷量慘淡的打擊,在補習班打工維生;曾和她一起就讀耶魯大學的朋友雅典娜卻成了橫跨大眾娛樂與嚴肅文學的明日之星,茱恩對抗著自厭與羨嫉的情緒之餘,也不禁暗暗懷疑雅典娜的成功有多少是靠她那張身為亞裔卻又符合主流審美的黃皮膚臉孔。

雅典娜在故事開頭就意外身亡,留下一部格局宏大、文筆絕佳且不為人知的小說手稿,人在現場的茱恩正好獲得天賜良機,將稿件據為己有,著手修改投稿,把它當成自己擺脫出道作失敗陰霾的突破之作。縱使小說是關於西方人不熟悉的二十世紀初戰場華工歷史,而她幾乎完全不了解中文與華人文化,那也沒關係,反正查查資料惡補一下應該就可以了吧?她沒有任何亞裔背景,但只要取個新筆名、有個乍看之下像中文的姓氏,保留模糊想像空間,應該也行得通?茱恩以為這一切手段,都只是為了讓世人有機會看見她的才華、被她筆下的故事感動,難道作家不該有創作自由?難道只有相同背景的人可以描寫少數族群?難道文學性與普世價值不能超越作者身分的局限?

茱恩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出版社,出書之後果然大獲成功,讓她搖身成為暢銷作家的美夢成真,誰料不久之後,不知是靈異作祟或有心人士操作,雅典娜的網路身分「復活」起來,指控茱恩剽竊的傳言也甚囂塵上,原本茱恩用來為自己壯膽、似是而非的說法,在群眾的檢視與攻訐之下顯得空洞而不堪一擊。號稱為雅典娜發聲的炎上行動中,有真正在乎作品原創性與弱勢族群處境的論述,然而也有更多自以為是甚或純粹惡意的謾罵與霸凌。作家、出版人、評論家、讀者的醜惡面全都被揭開,風向瞬息萬變,但最後沒有人是贏家。

這是一部冷眼呈現書市光怪陸離現象的小說,作者本人經歷過年少出道一炮而紅、以非西方文化主題創作而引起爭議(即使撇開今年初爆出的成都科幻大會黑箱事件,檢討她是否太說教或太醜化白人角色的論戰在英文論壇也早已層出不窮)、體驗到暢銷作家的高規格待遇,也見到基層出版工作者的嚴苛勞動環境(並熱情參與了二○二三年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的罷工抗議),不意外能在《黃色臉孔》中生動地描寫出書過程、行銷活動與網路書評風暴中的種種荒謬。

如此說來,《黃色臉孔》似乎是揭露了一本本「文學鉅作」光環下的難堪真相、令人夢醒幻滅,但我更覺得它是同時描繪了寫作與出版的最壞與最好。茱恩為了實現暢銷作家夢而不擇手段、自欺欺人,看起來愚蠢且徒勞,但當她深入剖白自我,我們還是能夠看見最初的她為了排解孤獨、紓緩不被家人理解的痛苦而讀過的書、寫過的故事,提供了如何溫暖美好的救贖。雅典娜的遺稿即使被茱恩與編輯改寫「漂白」,出書後的大舉成功卻還是能夠讓間接經歷過書中那段歷史的華人長者感動於自己被看見。網路論戰演變得混亂嗜血,但其中仍然隱藏著慧眼獨具、能從文本推測出隱情的讀者,彷彿是雅典娜與茱恩兩位作者的隱形知音。任何人想要寫出任何故事的動機,難道不總是包括被真正地、透澈地理解嗎?讀者在書中所尋求的,不也是一個能讓自己不覺孤單、不是異類但也不需隱形的空間嗎?不想成為最後傷人害己又淪為笑柄的茱恩,不代表我們不該再把作品帶到世間,而是不該為了追求聲量與虛榮,而讓那些平凡但珍貴的美好動機被埋沒。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