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之家:每個家都有駭人之物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如果在閱讀時聽見了奇妙的聲響,還請暫時先將本書闔上。
也希望各位在讀完本書之後,絕對不要嘗試找出故事裡的「家」……
聚集在作家與編輯身邊、看似迥異的五篇怪談
只要爬梳居住者與相關人士留下的恐懼紀錄
深入探尋「家」的記憶中所隱藏的相似之處
逐步建構出的道路,將通往超乎想像的驚愕之地
三津田信三聚焦「家的神祕×詭譎」的「幽靈屋敷」系列第一作!
一本寫在筆記本上的日記、一篇口述的速記手稿,
開啟了一連串難以用常識與邏輯去檢視的不可思議事件。
那種難以用言語形容、怎麼都無法驅趕的「異常感」,究竟是來自於何處?
而且,又為何會讓人下意識地閃避相關的話題呢?
承繼並融合了土地、居民的記憶與情感,讓某些「家」因而化為瀰漫恐懼的異空間。
由「作家三津田信三」與「編輯三間坂秋藏」這對全新組合開啟的不可思議歷險,
將引領各位深入探索那些在幕後潛藏著神祕詭譎淵源的「家」。
第一場遊走於各式紀錄文本之間、編織出離奇事件幕後真相的驚奇之旅,就此展開!
【一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
「明明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故事,可是總讓人覺得存在某些奇特的相似之處……老師,您有過被這種詭異的不快感受給束縛的經驗嗎?」
作家三津田信三在因緣際會之下,結識了自己的書迷、同時也是出版社的新進編輯三間坂秋藏,喜愛怪談的兩個人也因此開始定期聚會,從作品一路暢談到各式怪談。
在某次聚會時,三間坂突然問了三津田一個奇妙的問題,並提起自己手邊兩份關於「家」的詭異記述。
這兩篇記述不僅時代不同,場所和人物也完全沒有關係,內容呈現與文本體裁也都不一樣。然而,三間坂就是覺得這其中潛藏著難以用言語具體形容、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神祕共通點。
以此為契機,他們開始深入研究兩個故事的謎團。沒想到,擁有類似性質的事例接連現身,最後竟然出現了五篇之多。
一家三口搬遷的嶄新居所、少年逃進的謎般宅邸、大學新生入住的租賃公寓、少女造訪的宗教基地、祖母故事裡提到的村內大宅……
這五個發生各式怪異現象的家,真的能發掘出它們不為人知的關聯性嗎?
【那些與「家」有關的詭異紀錄】
◆第一個家 新落成的獨棟住宅
入住甜蜜的新家,本應該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直到孩子出現了奇妙的舉動……
――〈從另一邊過來了 母親的日記〉
◆第二個家 擁有奇特名字的大宅
在森林裡玩遊戲時被朋友拋下的鄉村小孩,因為遇上詭異的遭遇,不由得踏進了那棟流傳著諸多傳言、真相未明的大宅……
――〈異次元宅邸 少年的敘述〉
◆第三個家 租金便宜的租賃公寓
實惠的價格竟然能租到這種格局的套房,真的太幸運了。然而,每件事背後必定都存在相應的理由……
――〈幽靈物件 學生的體驗〉
◆第四個家 化為宗教基地的一般住家
一個普通的家,卻因為不明的原因成為新興宗教的據點。為了疼愛的弟弟,少女鼓起勇氣前往那個她其實不想再進去第二次的屋子……
――〈拜訪光子的家 三女的原稿〉
◆第五個家 掌握村內大局的遠親宅邸
愛說恐怖故事的祖母,曾透露一段關於遠親的過往。那個大戶人家發生了離奇的事件,進而誕生了一個在村子掀起波濤的女孩……
――〈關於某個狂女 老人的紀錄〉
也希望各位在讀完本書之後,絕對不要嘗試找出故事裡的「家」……
聚集在作家與編輯身邊、看似迥異的五篇怪談
只要爬梳居住者與相關人士留下的恐懼紀錄
深入探尋「家」的記憶中所隱藏的相似之處
逐步建構出的道路,將通往超乎想像的驚愕之地
三津田信三聚焦「家的神祕×詭譎」的「幽靈屋敷」系列第一作!
一本寫在筆記本上的日記、一篇口述的速記手稿,
開啟了一連串難以用常識與邏輯去檢視的不可思議事件。
那種難以用言語形容、怎麼都無法驅趕的「異常感」,究竟是來自於何處?
而且,又為何會讓人下意識地閃避相關的話題呢?
承繼並融合了土地、居民的記憶與情感,讓某些「家」因而化為瀰漫恐懼的異空間。
由「作家三津田信三」與「編輯三間坂秋藏」這對全新組合開啟的不可思議歷險,
將引領各位深入探索那些在幕後潛藏著神祕詭譎淵源的「家」。
第一場遊走於各式紀錄文本之間、編織出離奇事件幕後真相的驚奇之旅,就此展開!
【一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
「明明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故事,可是總讓人覺得存在某些奇特的相似之處……老師,您有過被這種詭異的不快感受給束縛的經驗嗎?」
作家三津田信三在因緣際會之下,結識了自己的書迷、同時也是出版社的新進編輯三間坂秋藏,喜愛怪談的兩個人也因此開始定期聚會,從作品一路暢談到各式怪談。
在某次聚會時,三間坂突然問了三津田一個奇妙的問題,並提起自己手邊兩份關於「家」的詭異記述。
這兩篇記述不僅時代不同,場所和人物也完全沒有關係,內容呈現與文本體裁也都不一樣。然而,三間坂就是覺得這其中潛藏著難以用言語具體形容、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神祕共通點。
以此為契機,他們開始深入研究兩個故事的謎團。沒想到,擁有類似性質的事例接連現身,最後竟然出現了五篇之多。
一家三口搬遷的嶄新居所、少年逃進的謎般宅邸、大學新生入住的租賃公寓、少女造訪的宗教基地、祖母故事裡提到的村內大宅……
這五個發生各式怪異現象的家,真的能發掘出它們不為人知的關聯性嗎?
【那些與「家」有關的詭異紀錄】
◆第一個家 新落成的獨棟住宅
入住甜蜜的新家,本應該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直到孩子出現了奇妙的舉動……
――〈從另一邊過來了 母親的日記〉
◆第二個家 擁有奇特名字的大宅
在森林裡玩遊戲時被朋友拋下的鄉村小孩,因為遇上詭異的遭遇,不由得踏進了那棟流傳著諸多傳言、真相未明的大宅……
――〈異次元宅邸 少年的敘述〉
◆第三個家 租金便宜的租賃公寓
實惠的價格竟然能租到這種格局的套房,真的太幸運了。然而,每件事背後必定都存在相應的理由……
――〈幽靈物件 學生的體驗〉
◆第四個家 化為宗教基地的一般住家
一個普通的家,卻因為不明的原因成為新興宗教的據點。為了疼愛的弟弟,少女鼓起勇氣前往那個她其實不想再進去第二次的屋子……
――〈拜訪光子的家 三女的原稿〉
◆第五個家 掌握村內大局的遠親宅邸
愛說恐怖故事的祖母,曾透露一段關於遠親的過往。那個大戶人家發生了離奇的事件,進而誕生了一個在村子掀起波濤的女孩……
――〈關於某個狂女 老人的紀錄〉
目錄
第一個故事 從另一邊過來了 母親的日記34
第二個故事 異次元宅邸 少年的敘述95
幕間(一)146
第三個故事 幽靈物件 學生的體驗150
幕間(二)210
第四個故事 拜訪光子的家 三女的原稿270
第五個故事 關於某個狂女 老人的紀錄322
終章347
第二個故事 異次元宅邸 少年的敘述95
幕間(一)146
第三個故事 幽靈物件 學生的體驗150
幕間(二)210
第四個故事 拜訪光子的家 三女的原稿270
第五個故事 關於某個狂女 老人的紀錄322
終章347
試閱
致讀者朋友
關於收錄於本書的五篇體驗談,如果您知道執筆者本人或是當事人家族是誰的話,還請務必撥冗聯繫中央公論新社編輯部。感謝各位。
序章
一
「明明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故事,可是總讓人覺得存在某些奇特的相似之處……老師,您有過被這種詭異的不快感受給束縛的經驗嗎?」
在神保町的咖啡廳「ERIKA」一角的座位,河漢社的三間坂秋藏這麼問我。記得那是距今三年前早春時候的事了。
「如果是這種情形,無疑就是怪談了吧。」
「當然。」
看他一臉理所當然、認真地用力點頭,我不禁露出了微笑。一般來說應該會苦笑才對,但面對同樣喜愛怪談異聞的同好,親切的笑容就不經意地真情流露了。
我在這理想先告訴大家,不管是河漢社這個出版社的名稱還是三間坂秋藏這號人物的名字全都是假名。在本書中登場的特定名詞,其中也有很多都是杜撰出來的。不過真要說的話,神保町就是實際存在的地名,那裡也確實有間名為「ERIKA」的店家,所以也不能說全部都是架空的。唯有在我判斷後,認為要是亮出真實的名稱就會造成麻煩的案例才會取一個假名。雖然我自認為已經非常謹慎了,但萬一還是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希望先在這裡寫清楚,一切的責任都由我這個本書的撰寫者來負責。
不過,在那些假名裡面也有不少是盡可能以原本的名字為基礎來構思的。話是這麼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決定法則就是了。其中有平假名閱讀順序的錯位,也有利用暗號置換法的例子。此外還有刻意去找一些意思跟原本的漢字相同,或者是相反的字來建構名稱。然而我最為重視的,就是盡可能留意,要在不損害原本名稱所擁有的氣氛這個前提下去改名。
因此,如果各位打算只將這本書裡面出現的名字當成線索,以此來查清楚原本的名稱,希望大家能放棄無謂的探索與努力、直接享受接下來由我記錄的毛骨悚然故事。
由我記錄――這個說法感覺很自以為是,其實最初的開端就是本文一開始那位編輯所說的話,而且在這之後收錄的故事也幾乎都是由他所蒐集來的。雖然我說希望諸位能去享受,然而在大家閱讀本書故事的過程中,那些無法用享受來形容的現象,或許就會在讀者朋友們的身邊發生也說不定。我並沒有要嚇唬各位的意思,只是想預先提出一個警示而已。
我和三間坂秋藏的初次見面,是在這間咖啡廳舉行「頭三會」的約十一個月前左右。至於什麼是頭三會,大家很快就會明白了,還請稍安勿躁。
記得當時是四月中旬吧,我在某一天收到了不認識的人所寄來的信。正確來說,是經由責任編輯之手轉交了講談社文庫編輯部要轉給我的信件。我想應該是喜歡拙作的那些稀有支持者寄來的信吧,拆開一讀就知道猜對了一半。
他在中學時期讀了我的出道作品《恐怖作家的棲身之處》(文庫版更名為《忌館 恐怖作家的棲身之處》),好像從此就成了我的書迷。據說從那時開始,他總是會第一時間就閱讀我的每一本作品。今年春天他從大學畢業,進入出版社工作,也幸運地被分發到編輯部。信中用秀麗的文字寫下希望之後能和我見個面、好好聊一聊。
秋藏這個老派的名字,起初還讓我想像是一個頗有年紀的人,所以一知道對方才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時,我也著實吃了一驚。不過這封信真的讓我相當開心,因為從字裡行間之中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對拙作的喜愛。只不過,因為我對河漢社這個出版社名稱毫無印象,所以同時也感到困惑。
我在成為作家之前也當過編輯,因此對大部分的出版社還是有所了解的。就算不是出版文藝類書籍的出版社,對社名什麼的應該也會有點記憶。至少涉獵人文相關書籍的出版社,我相信應該也不會有從未聽過的公司才對。假設這樣的出版社真的存在,想必就是專攻非我興趣領域的出版社吧。
我抱持疑惑在網路上搜尋了河漢社後也有些驚訝,因為事情正如同我的預料。這時才知道這間出版社專攻的領域,是我即便踏進書店,也絕對不會站到那個分類書架前的類型。這種出版社的編輯找我究竟有什麼事呢?再怎麼想都不可能是邀稿吧。雖然或許有可能是要委託我寫同公司推出的專門誌專欄之類的,不過這也太隔行如隔山了。比起向我這種恐怖推理作家邀稿,委託該領域的執筆者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就算是新人編輯,也應該很清楚這點才對。
如此一來,我能想到的理由還有一個。利用他身為出版社編輯的立場,來找自己從中學時期就熱中閱讀的小說作者見面聊聊――就是這樣的意圖吧。
我煩惱了一陣子,最後還是答應碰面了。關鍵就在於他在信件裡寫下對拙作的滿滿想法以及理解。他不僅僅是喜歡而已,對拙作也有相當敏銳的分析。雖然其中也有過度解釋和誤解的部分,但是我絕對沒有因此感到不悅。反倒應該說這樣還加深了我的興趣。
我想和這個擁有這般見解與思考能力的人物談談。
不知不覺間,我的想法就變得如此純粹了。因此我把答應碰面的回覆寄到信中留下的電子信箱。回信很快就來了,於是我迅速敲定了時間和地點,準備和三間坂秋藏碰面。
這個男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相當好。過去會說是儀表堂堂,現在的用語會稱之為俊俏吧。不光是如此,他的言談舉止都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氣質。即便他好像非常緊張,但是就連那種拘謹僵硬的感覺放到他的身上都能算是加分。突然浮現在我腦海中的詞彙,就是現在搞不好已經沒什麼人在用的「好青年」。
「我和老師一樣,姓氏裡面都有一個『三』,名字部分的『藏』雖然漢字不同,但讀音都是『ZOU』,實在太令人開心了。」
結束初次見面的招呼寒暄後,臉上掛著靦腆笑容的三間坂這麼說道。這讓我突然想起一件將近二十年前的往事。
「那好像是我二十五歲以後的事吧。我在京都的D出版社當編輯的時候,當地的一間大學有位叫平松令三的教授。我曾負責這位教授的作品《真宗史論攷》,然後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就說了『我是尻三會的人』這句話。」
「尻、三、會?喔喔!因為兩位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是漢字的『三』對吧。如果我不是『藏』而是『三』的話就能加入尻三會了,真是遺憾啊。」
「不不,我沒有入會啦。而且對方其實也沒有邀請我。」
雖然我邊笑邊回話,但是也由衷佩服他腦筋轉得這麼快。
「那麼,我跟老師就來組成一個頭三會吧。」
「是可以啦,不過老師這種稱呼就……」
「啊!刀城言耶對吧。」
當下我還沒有理解他的意思是什麼,不過凝視著滿面笑意的三間坂,我才終於恍然大悟。
在拙作之中有一個以《如厭魅附身之物》為首部曲、被稱為「刀城言耶系列」的作品群。那是時代背景從戰前跨越到戰後、舞台設於各地鄉野的農山村或孤島等處,描寫前往當地進行民俗田野調查的怪奇幻想作家兼業餘偵探刀城言耶被捲入各種奇怪事件的故事,姑且可以算是我的代表作吧。這個刀城言耶只要被所到之處的人喊他「老師」就會感到很難為情,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面。三間坂肯定是想起這件事了,而且他可能還誤以為我是在模仿刀城言耶吧。
雖然我趕緊想解開他的誤會,可是三間坂已經開始熱烈地聊起刀城言耶系列了。結果那一天除了尻三會的話題之外,其餘的時間都是在談論我的作品。
下一次碰面,就是將近一個月以後的事了。對方寄來電子郵件邀約,結果又是在神保町的咖啡廳裡聊我寫的書。第三次也是、第四次也是,說真的根本沒有什麼分別。到了第五次碰面就不是在咖啡廳喝咖啡,而是改成去啤酒吧喝啤酒,但是談話的內容都跟先前一樣,還是我的作品。這其實就是作者和忠實讀者和樂融融地針對每本作品來討論交流罷了。順帶一提,他將我們兩人的聚會冠上了「頭三會」這個名稱。
話說回來,我現在這樣到底是在做什麼呢?
如果是關於工作的討論會議,一般來說責任編輯會前來拜訪我,場所約在咖啡廳也好、喝酒的地方也罷,費用都是由對方來支付的。但現在的情況是三間坂秋藏非但不是來洽談工作的,我還得特地去到某個地方,而且啤酒吧等費用還是由我來付。為了三間坂的名譽,我必須在這裡聲明,是我制止想均攤費用的他、自願要全額買單的。畢竟怎麼樣都不能讓才剛畢業一年的社會新鮮人去付這種不可能報公帳核銷的聚會費用吧。
那一年的四月起,我開始著手撰寫刀城言耶系列的最新作品《如幽女怨懟之物》。這本作品是把戰前、戰時、戰後三個時代的遊廓設定為舞台,以擁有相同源氏名的三位遊女為主題所創作的恐怖懸疑故事。資料的蒐集和閱讀都非常花時間,而且完全想不到能作為核心的點子,所以當時我正因為寫不出東西而發愁。不過終究是要開始寫的,所以其實我應該要限制自己的外出行程才對。
然而,雖說一個月只有一次而已,但我還是若無其事地前往神保町――還是應該說是歡欣雀躍呢――所以我肯定是把跟三間坂的短暫聚會當成稍微喘口氣的時刻吧。也就是說,我非常享受跟三間坂談話這件事。超出年紀的龐大閱讀量和優秀的閱讀理解能力,再加上犀利的評論眼光,和擁有這般才能的他交流,無疑比起什麼都還更能帶給我刺激。
頭三會就這麼持續下去,可是差不多過了半年就快要拿不出作品討論了。當時我的著作只有十九本,每次聚會都討論三本,最後就只剩下一本而已。
不過,似乎是預先準備了因應這種情況的題材吧,三間坂秋藏在第七次的頭三會時緩緩地切入了主題。
「您喜歡怪談對吧。」
包含出道作在內的初期四部作品,在拙作之中也算是後設要素較強的,並且冠上了「作家三部曲」這個名稱。這是因為《忌館 恐怖作家的棲身之處》是以怪奇小說作為主軸,《作者不詳 推理作家的讀本》是偵探小說,《蛇棺葬》和《百蛇堂 怪談作家述說的故事》則是以怪談為主題,然後又用副標題加以強調。在其中的《百蛇堂 怪談作家述說的故事》裡,我公開談及了自己對怪談的愛好。除此之外,刀城言耶系列以外的短篇作品,也幾乎都是實話怪談風格的怪奇小說。這件事三間坂不可能不清楚。
「嗯,喜歡啊。」
我立刻回答,接著三間坂的雙眼卻開始閃爍著不可思議的光芒。
「其實我高中的時候也有在蒐集怪談。我看了《赫眼》裡面收錄的《怪談奇談•四題》,得知當時還在關西那邊當編輯的老師基於興趣而開始蒐集實話怪談。知道這件事以後我就覺得很開心,心裡還想著『喔喔,跟我一樣』呢。」
「不一樣啦。你從高中時代就開始了吧,經驗應該要比我豐富多了。」
順帶一提,《赫眼》是我的第一本恐怖短篇集,而〈怪談奇談•四題〉並不是小說,而是為了這本作品集而新寫的專欄。我在內容中介紹了四篇過去蒐集到的實話怪談。
「就算這樣也只有七年的經歷而已。老師的蒐集資歷應該還更長吧?」
「欸,這個嘛……」
老實說我已經記不得了。蒐集到的故事不是寫在筆記本、就是用電腦建檔資料。不過很遺憾,我對蒐集的熱情已經冷卻下來了。回顧當時的情況,或許我是因為創作無法照自己的預期順利推進,才會以蒐集怪談的形式來顯露那種反動吧。
「先不提我的事了,三間坂你蒐集到的都是些什麼樣的恐怖故事啊?」
話是這麼說,我還是非常喜歡聽別人分享怪談。於是我趕緊問了三間坂,結果他的雙眼又再次綻放出神祕的光采――
聚會在那之後就變成怪談大會。拜從高中時期就開始蒐集怪談所賜,三間坂的敘事堪稱爐火純青。他分享的故事每一則都恐怖至極。如果你稍有鬆懈、心想「這種內容還滿常聽到的嘛」,故事就會出現難以置信的展開,令人聽得膽戰心驚;一旦浮現「這樣喔」之類的念頭,接著就可能突然竄出前所未聞的嶄新內容。簡直可以說是優異的敘事技巧和高品質的話題完美地融為一體,讓恐懼朝著聽者這邊襲來。這真的是相當寶貴的體驗。
因為過去我也在蒐集怪談,所以心裡非常清楚,其實原因並不只是恰好讓他碰上了「高品質的怪談」。從好幾個人那邊聽了幾十個故事,裡面有沒有辦法出現一篇優秀的故事呢?只要考量到這個現實問題,就會知道三間坂說怪談故事的技巧非常高明。
然而,只要聽他說了一會兒以後,就能大概了解理由何在了。因為那些直接經歷異常現象的體驗者,或者是從體驗者當事人那邊聽來故事的人,似乎大多數都是他生活周遭的人士。從以祖父母為首的家族親戚,到附近的居民、高中時代的老師或同學、打工結識的朋友們、大學專題研究會的同儕、社團的前輩或後輩、在旅行地遇見的人們等,總之就是受惠於和「敘事者」的相遇。
「你自己有類似的經驗嗎?」
我在三間坂中途喘口氣的時候問他,但是他卻換上一臉遺憾的表情。
「幾乎沒有可以拿出來跟人分享的故事呢。」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驚人的怪談聚集到了他的身邊。這應該只能認為三間坂擁有那方面的體質吧,實在叫人羨慕至極。
不過,怪談這種東西就是這麼奇妙,聽著聽著,自己也會變得想要說給別人聽。雖然無論什麼話題好像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應該沒有其他類別的話題能像怪談這樣讓人擁有如此強烈的欲求吧。
那個時候的我也是一樣。等到三間坂的分享告一段落後,我就有如堤防潰堤般開始滔滔不絕,連珠炮似地講起一個又一個的怪談。
之後就開始循環。等我講到累的時候,就輪到三間坂開始說話,換他休息的時候,我又再度開啟話匣子。自然不用多說,從今以後的頭三會就時常演變成怪談大會。雖然當我有新作發表的時候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但除此之外的場合幾乎都是在談論怪談。
只不過,從過了新年後舉辦的那場不能說是新年聚會的怪談會開始,我們兩個人都沒有什麼話題可用了。雖說一個月只碰面一次,但是每次都會聊上三、四個小時,所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或許大家會覺得難以置信,但我們在頭三會真的不會談到怪談之外的內容。
關於收錄於本書的五篇體驗談,如果您知道執筆者本人或是當事人家族是誰的話,還請務必撥冗聯繫中央公論新社編輯部。感謝各位。
序章
一
「明明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故事,可是總讓人覺得存在某些奇特的相似之處……老師,您有過被這種詭異的不快感受給束縛的經驗嗎?」
在神保町的咖啡廳「ERIKA」一角的座位,河漢社的三間坂秋藏這麼問我。記得那是距今三年前早春時候的事了。
「如果是這種情形,無疑就是怪談了吧。」
「當然。」
看他一臉理所當然、認真地用力點頭,我不禁露出了微笑。一般來說應該會苦笑才對,但面對同樣喜愛怪談異聞的同好,親切的笑容就不經意地真情流露了。
我在這理想先告訴大家,不管是河漢社這個出版社的名稱還是三間坂秋藏這號人物的名字全都是假名。在本書中登場的特定名詞,其中也有很多都是杜撰出來的。不過真要說的話,神保町就是實際存在的地名,那裡也確實有間名為「ERIKA」的店家,所以也不能說全部都是架空的。唯有在我判斷後,認為要是亮出真實的名稱就會造成麻煩的案例才會取一個假名。雖然我自認為已經非常謹慎了,但萬一還是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希望先在這裡寫清楚,一切的責任都由我這個本書的撰寫者來負責。
不過,在那些假名裡面也有不少是盡可能以原本的名字為基礎來構思的。話是這麼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決定法則就是了。其中有平假名閱讀順序的錯位,也有利用暗號置換法的例子。此外還有刻意去找一些意思跟原本的漢字相同,或者是相反的字來建構名稱。然而我最為重視的,就是盡可能留意,要在不損害原本名稱所擁有的氣氛這個前提下去改名。
因此,如果各位打算只將這本書裡面出現的名字當成線索,以此來查清楚原本的名稱,希望大家能放棄無謂的探索與努力、直接享受接下來由我記錄的毛骨悚然故事。
由我記錄――這個說法感覺很自以為是,其實最初的開端就是本文一開始那位編輯所說的話,而且在這之後收錄的故事也幾乎都是由他所蒐集來的。雖然我說希望諸位能去享受,然而在大家閱讀本書故事的過程中,那些無法用享受來形容的現象,或許就會在讀者朋友們的身邊發生也說不定。我並沒有要嚇唬各位的意思,只是想預先提出一個警示而已。
我和三間坂秋藏的初次見面,是在這間咖啡廳舉行「頭三會」的約十一個月前左右。至於什麼是頭三會,大家很快就會明白了,還請稍安勿躁。
記得當時是四月中旬吧,我在某一天收到了不認識的人所寄來的信。正確來說,是經由責任編輯之手轉交了講談社文庫編輯部要轉給我的信件。我想應該是喜歡拙作的那些稀有支持者寄來的信吧,拆開一讀就知道猜對了一半。
他在中學時期讀了我的出道作品《恐怖作家的棲身之處》(文庫版更名為《忌館 恐怖作家的棲身之處》),好像從此就成了我的書迷。據說從那時開始,他總是會第一時間就閱讀我的每一本作品。今年春天他從大學畢業,進入出版社工作,也幸運地被分發到編輯部。信中用秀麗的文字寫下希望之後能和我見個面、好好聊一聊。
秋藏這個老派的名字,起初還讓我想像是一個頗有年紀的人,所以一知道對方才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時,我也著實吃了一驚。不過這封信真的讓我相當開心,因為從字裡行間之中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對拙作的喜愛。只不過,因為我對河漢社這個出版社名稱毫無印象,所以同時也感到困惑。
我在成為作家之前也當過編輯,因此對大部分的出版社還是有所了解的。就算不是出版文藝類書籍的出版社,對社名什麼的應該也會有點記憶。至少涉獵人文相關書籍的出版社,我相信應該也不會有從未聽過的公司才對。假設這樣的出版社真的存在,想必就是專攻非我興趣領域的出版社吧。
我抱持疑惑在網路上搜尋了河漢社後也有些驚訝,因為事情正如同我的預料。這時才知道這間出版社專攻的領域,是我即便踏進書店,也絕對不會站到那個分類書架前的類型。這種出版社的編輯找我究竟有什麼事呢?再怎麼想都不可能是邀稿吧。雖然或許有可能是要委託我寫同公司推出的專門誌專欄之類的,不過這也太隔行如隔山了。比起向我這種恐怖推理作家邀稿,委託該領域的執筆者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就算是新人編輯,也應該很清楚這點才對。
如此一來,我能想到的理由還有一個。利用他身為出版社編輯的立場,來找自己從中學時期就熱中閱讀的小說作者見面聊聊――就是這樣的意圖吧。
我煩惱了一陣子,最後還是答應碰面了。關鍵就在於他在信件裡寫下對拙作的滿滿想法以及理解。他不僅僅是喜歡而已,對拙作也有相當敏銳的分析。雖然其中也有過度解釋和誤解的部分,但是我絕對沒有因此感到不悅。反倒應該說這樣還加深了我的興趣。
我想和這個擁有這般見解與思考能力的人物談談。
不知不覺間,我的想法就變得如此純粹了。因此我把答應碰面的回覆寄到信中留下的電子信箱。回信很快就來了,於是我迅速敲定了時間和地點,準備和三間坂秋藏碰面。
這個男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相當好。過去會說是儀表堂堂,現在的用語會稱之為俊俏吧。不光是如此,他的言談舉止都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氣質。即便他好像非常緊張,但是就連那種拘謹僵硬的感覺放到他的身上都能算是加分。突然浮現在我腦海中的詞彙,就是現在搞不好已經沒什麼人在用的「好青年」。
「我和老師一樣,姓氏裡面都有一個『三』,名字部分的『藏』雖然漢字不同,但讀音都是『ZOU』,實在太令人開心了。」
結束初次見面的招呼寒暄後,臉上掛著靦腆笑容的三間坂這麼說道。這讓我突然想起一件將近二十年前的往事。
「那好像是我二十五歲以後的事吧。我在京都的D出版社當編輯的時候,當地的一間大學有位叫平松令三的教授。我曾負責這位教授的作品《真宗史論攷》,然後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就說了『我是尻三會的人』這句話。」
「尻、三、會?喔喔!因為兩位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是漢字的『三』對吧。如果我不是『藏』而是『三』的話就能加入尻三會了,真是遺憾啊。」
「不不,我沒有入會啦。而且對方其實也沒有邀請我。」
雖然我邊笑邊回話,但是也由衷佩服他腦筋轉得這麼快。
「那麼,我跟老師就來組成一個頭三會吧。」
「是可以啦,不過老師這種稱呼就……」
「啊!刀城言耶對吧。」
當下我還沒有理解他的意思是什麼,不過凝視著滿面笑意的三間坂,我才終於恍然大悟。
在拙作之中有一個以《如厭魅附身之物》為首部曲、被稱為「刀城言耶系列」的作品群。那是時代背景從戰前跨越到戰後、舞台設於各地鄉野的農山村或孤島等處,描寫前往當地進行民俗田野調查的怪奇幻想作家兼業餘偵探刀城言耶被捲入各種奇怪事件的故事,姑且可以算是我的代表作吧。這個刀城言耶只要被所到之處的人喊他「老師」就會感到很難為情,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面。三間坂肯定是想起這件事了,而且他可能還誤以為我是在模仿刀城言耶吧。
雖然我趕緊想解開他的誤會,可是三間坂已經開始熱烈地聊起刀城言耶系列了。結果那一天除了尻三會的話題之外,其餘的時間都是在談論我的作品。
下一次碰面,就是將近一個月以後的事了。對方寄來電子郵件邀約,結果又是在神保町的咖啡廳裡聊我寫的書。第三次也是、第四次也是,說真的根本沒有什麼分別。到了第五次碰面就不是在咖啡廳喝咖啡,而是改成去啤酒吧喝啤酒,但是談話的內容都跟先前一樣,還是我的作品。這其實就是作者和忠實讀者和樂融融地針對每本作品來討論交流罷了。順帶一提,他將我們兩人的聚會冠上了「頭三會」這個名稱。
話說回來,我現在這樣到底是在做什麼呢?
如果是關於工作的討論會議,一般來說責任編輯會前來拜訪我,場所約在咖啡廳也好、喝酒的地方也罷,費用都是由對方來支付的。但現在的情況是三間坂秋藏非但不是來洽談工作的,我還得特地去到某個地方,而且啤酒吧等費用還是由我來付。為了三間坂的名譽,我必須在這裡聲明,是我制止想均攤費用的他、自願要全額買單的。畢竟怎麼樣都不能讓才剛畢業一年的社會新鮮人去付這種不可能報公帳核銷的聚會費用吧。
那一年的四月起,我開始著手撰寫刀城言耶系列的最新作品《如幽女怨懟之物》。這本作品是把戰前、戰時、戰後三個時代的遊廓設定為舞台,以擁有相同源氏名的三位遊女為主題所創作的恐怖懸疑故事。資料的蒐集和閱讀都非常花時間,而且完全想不到能作為核心的點子,所以當時我正因為寫不出東西而發愁。不過終究是要開始寫的,所以其實我應該要限制自己的外出行程才對。
然而,雖說一個月只有一次而已,但我還是若無其事地前往神保町――還是應該說是歡欣雀躍呢――所以我肯定是把跟三間坂的短暫聚會當成稍微喘口氣的時刻吧。也就是說,我非常享受跟三間坂談話這件事。超出年紀的龐大閱讀量和優秀的閱讀理解能力,再加上犀利的評論眼光,和擁有這般才能的他交流,無疑比起什麼都還更能帶給我刺激。
頭三會就這麼持續下去,可是差不多過了半年就快要拿不出作品討論了。當時我的著作只有十九本,每次聚會都討論三本,最後就只剩下一本而已。
不過,似乎是預先準備了因應這種情況的題材吧,三間坂秋藏在第七次的頭三會時緩緩地切入了主題。
「您喜歡怪談對吧。」
包含出道作在內的初期四部作品,在拙作之中也算是後設要素較強的,並且冠上了「作家三部曲」這個名稱。這是因為《忌館 恐怖作家的棲身之處》是以怪奇小說作為主軸,《作者不詳 推理作家的讀本》是偵探小說,《蛇棺葬》和《百蛇堂 怪談作家述說的故事》則是以怪談為主題,然後又用副標題加以強調。在其中的《百蛇堂 怪談作家述說的故事》裡,我公開談及了自己對怪談的愛好。除此之外,刀城言耶系列以外的短篇作品,也幾乎都是實話怪談風格的怪奇小說。這件事三間坂不可能不清楚。
「嗯,喜歡啊。」
我立刻回答,接著三間坂的雙眼卻開始閃爍著不可思議的光芒。
「其實我高中的時候也有在蒐集怪談。我看了《赫眼》裡面收錄的《怪談奇談•四題》,得知當時還在關西那邊當編輯的老師基於興趣而開始蒐集實話怪談。知道這件事以後我就覺得很開心,心裡還想著『喔喔,跟我一樣』呢。」
「不一樣啦。你從高中時代就開始了吧,經驗應該要比我豐富多了。」
順帶一提,《赫眼》是我的第一本恐怖短篇集,而〈怪談奇談•四題〉並不是小說,而是為了這本作品集而新寫的專欄。我在內容中介紹了四篇過去蒐集到的實話怪談。
「就算這樣也只有七年的經歷而已。老師的蒐集資歷應該還更長吧?」
「欸,這個嘛……」
老實說我已經記不得了。蒐集到的故事不是寫在筆記本、就是用電腦建檔資料。不過很遺憾,我對蒐集的熱情已經冷卻下來了。回顧當時的情況,或許我是因為創作無法照自己的預期順利推進,才會以蒐集怪談的形式來顯露那種反動吧。
「先不提我的事了,三間坂你蒐集到的都是些什麼樣的恐怖故事啊?」
話是這麼說,我還是非常喜歡聽別人分享怪談。於是我趕緊問了三間坂,結果他的雙眼又再次綻放出神祕的光采――
聚會在那之後就變成怪談大會。拜從高中時期就開始蒐集怪談所賜,三間坂的敘事堪稱爐火純青。他分享的故事每一則都恐怖至極。如果你稍有鬆懈、心想「這種內容還滿常聽到的嘛」,故事就會出現難以置信的展開,令人聽得膽戰心驚;一旦浮現「這樣喔」之類的念頭,接著就可能突然竄出前所未聞的嶄新內容。簡直可以說是優異的敘事技巧和高品質的話題完美地融為一體,讓恐懼朝著聽者這邊襲來。這真的是相當寶貴的體驗。
因為過去我也在蒐集怪談,所以心裡非常清楚,其實原因並不只是恰好讓他碰上了「高品質的怪談」。從好幾個人那邊聽了幾十個故事,裡面有沒有辦法出現一篇優秀的故事呢?只要考量到這個現實問題,就會知道三間坂說怪談故事的技巧非常高明。
然而,只要聽他說了一會兒以後,就能大概了解理由何在了。因為那些直接經歷異常現象的體驗者,或者是從體驗者當事人那邊聽來故事的人,似乎大多數都是他生活周遭的人士。從以祖父母為首的家族親戚,到附近的居民、高中時代的老師或同學、打工結識的朋友們、大學專題研究會的同儕、社團的前輩或後輩、在旅行地遇見的人們等,總之就是受惠於和「敘事者」的相遇。
「你自己有類似的經驗嗎?」
我在三間坂中途喘口氣的時候問他,但是他卻換上一臉遺憾的表情。
「幾乎沒有可以拿出來跟人分享的故事呢。」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驚人的怪談聚集到了他的身邊。這應該只能認為三間坂擁有那方面的體質吧,實在叫人羨慕至極。
不過,怪談這種東西就是這麼奇妙,聽著聽著,自己也會變得想要說給別人聽。雖然無論什麼話題好像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應該沒有其他類別的話題能像怪談這樣讓人擁有如此強烈的欲求吧。
那個時候的我也是一樣。等到三間坂的分享告一段落後,我就有如堤防潰堤般開始滔滔不絕,連珠炮似地講起一個又一個的怪談。
之後就開始循環。等我講到累的時候,就輪到三間坂開始說話,換他休息的時候,我又再度開啟話匣子。自然不用多說,從今以後的頭三會就時常演變成怪談大會。雖然當我有新作發表的時候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但除此之外的場合幾乎都是在談論怪談。
只不過,從過了新年後舉辦的那場不能說是新年聚會的怪談會開始,我們兩個人都沒有什麼話題可用了。雖說一個月只碰面一次,但是每次都會聊上三、四個小時,所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或許大家會覺得難以置信,但我們在頭三會真的不會談到怪談之外的內容。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