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人類:金東植短篇小說集
超極短篇,細思極恐。驚人轉折一個接一個!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1.從網路誕生的小說家,題材包羅萬象,腦中彷彿有一條故事生產線
2.簡單暴力的黑色幽默,針砭時事的超極短篇
他的故事,就是給讀者的挑戰書!
從網路誕生的小說家,一拳擊中人心的故事超人!
直接暴力的短篇奇想,驚人轉折一個接一個!
突然發生隕石衝撞地球的世界末日危機,人類卻在絕望中發現,隕石好像不是針對地球,而是追著特定的人而來?――〈隕石的主人〉
為了讓死去的女兒復活,財團老闆不擇手段,拿陌生人的屍體來進行神祕儀式,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每次復活的都是別人?――〈人體資源回收〉
他散播了讓人類變成殭屍的病毒,可是感染病毒的人不但有了超級再生能力,就算得絕症也能痊癒,這樣一來,誰還要當人類?――〈孔博士的殭屍病毒〉
你看過444頻道嗎?那是最驚人的實境秀,沒有人知道是真是假,卻忍不住成為忠實觀眾,直到節目上的人真的開始互相殘殺――〈444頻道的洞穴人〉
他以為自己死後會在地獄遭酷刑折磨,沒想到惡魔對他禮遇備至,竟然請他在地獄繼續擔任邪教教主?――〈下地獄的邪教教主〉
「人類這種存在,若是墮落到谷底,文化對他們來說便一點用處也沒有。」
――摘自〈灰色人類〉
超極短篇,細思極恐。
你,準備好進入金東植的故事宇宙了嗎?
說故事的本能
金東植作家由網路發跡,每天都有人等待他PO文。故事一出,立刻被收入精選看板。他也是個完全的素人作者,甚至白天的職業是鐵工廠的工人。然而創作故事彷彿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輕而易舉就能操縱讀者心情。在〈見錢眼開的預言家〉,他數次翻轉角色的善惡立場;〈寶物應該給懂得使用的人〉則轉換口吻,說了一則有些可愛的科幻小寓言。〈成為流動的水〉則是純粹的腦力創意激盪。無論是人變為水的有趣創意,乃至收尾的轉折,都令人拍案叫絕,忍不住想一窺在他腦中轉啊轉的故事生產線。
名人推薦
作家同仁絕讚推薦
「十年間,他每天從早到晚在滾燙的鑄鐵前工作,一邊持續創作故事。也許,他把他的孤獨、敏感、無聊等各種複雜的情感,賦予給了工廠外的另一個自我。」――本書推薦者,評論家 金旼燮
「這是讓每個講故事的人感興趣,也可能會忌妒的小說集。」――小說評論人 冬陽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金東植就是這麼做的。」――作家 臥斧(專文推薦)
作家 文善、作家 朱宥勳、恐怖小說研究者 曲辰、推理作家 夜透紫、作家 黑貓C、小說家 薛西斯、作家 瀟湘神――推薦
目錄
灰色人類
無人島的老富豪
白天?還是夜晚?
出櫃
神的願望
有六根手指的新人類
數位高麗葬
少女和少年,該選誰呢?
隕石的主人
寶物應該給懂得使用的人
見錢眼開的預言家
人體資源回收
食人大廈
死亡共同體
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成為流動的水
永遠不會老的人
孔博士的殭屍病毒
在峽谷吃人
小王子的星球
444頻道的洞穴人
下地獄的邪教教主
史考基的吸血鬼商店
皮諾丘之夢
推薦文 一位有趣作家的誕生 金旼燮
臺灣版推薦文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 臥斧
序/導讀
韓國版推薦文
一位有趣作家的誕生
金旼燮
初次閱讀金東植作家的作品是在二○一六年的某個春天,他以「夏天走了」這個有趣的筆名在網路社群平臺「今日幽默」的恐怖板上發表文章,第一篇作品應該是〈普勒斯瑪、普勒斯瑪那斯〉。他的文章有一種很奇妙的魅力,然而,我只是覺得自己「讀了一篇很有趣的故事」,很快就把一切忘記。就這樣過了幾天,我又在同一個看板看見一個更有趣的故事,讀完,我看了一下作者,又是「夏天走了」。
誰都可以寫出令人感嘆的故事,這樣特別的故事靠的可能是運氣、實力,不然就是偶然加上必然,然後在某個瞬間莫名其妙、故事誕生。但是,如果這樣的故事從一個變成十個,再從十個變成二十個,而且在過程中故事越寫越好,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金東植作家不斷地在寫故事。一般來說,兩、三天就可完成一個,有時早上上傳一個故事,晚上又上傳一個故事。當我讀到他第十五個短篇小說《灰色人類》,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一位有趣的作家誕生了。
不只是我,許多「今日幽默」社群的讀者都迷上了金東植作家的文字。他的文字如同Best of the Best的票房保證――如果在「今日幽默」看板上得到一百個讚,文章就會從一般看板移動到Best of the Best看板(以下簡稱BOB看板)。所有作家都希望能上BOB看板,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金東植作家的作品通常在上傳不到幾個小時就會移動至BOB看板。看完他的作品,不管是誰都很難不按讚,他的作品就是有這種魅力。不知不覺,他成為社群中的「知名」作家,得到社群讀者喜愛。他就這樣寫著寫著,創作出了五十幾個故事,又寫著寫著,完成了超過一百個故事。究竟他能夠寫到何種程度?從某個時候,我開始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
二○一六年五月十三日上傳首部作品的金東植作家,在一年六個月的期間,共完成三百多個短篇小說。就算一個故事以三十張稿紙計算,這些故事加起來就有一萬張稿紙的量。趙廷來作家的大河小說《太白山脈》(全十冊)有一萬六千五百張的稿紙。(趙廷來作家從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九年以六年時間連載了《太白山脈》。)當然,我們很難單純地比較這兩種作品和兩位作家,但我想要強調的是,用物理層面來看,金東植作家的產量著實讓人無法理解,進而讓我起了疑心:該不會是幾個人輪流在寫吧?會不會是從那裡翻譯、抄來的呢?然而,他的文章具有消除這種疑慮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你會很自然地感受到這是「前所未見的文字」。他的用字遣詞、愛用的句子結構,和原來我們熟悉的規則相距甚遠。他的文字謙遜且流暢,該多花點心思寫的部分卻僅用一句話作結,引導讀者注意他們沒注意到的地方,而且最後總會來個出人意料的反轉。其實閱讀科幻或是驚悚類型的小說,我們往往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作家安排的結局,希望劇情超出預期。隨著頁數逐漸減少,讀者也會跟著激動起來。金東植作家的故事每次結尾都不只是超乎預期,而是在超乎預期之上。這樣的故事,他甚至寫了超過三百多個。
前所未有的作家
二○一七年秋天,我以訪問為由和他見了一面。那時我有在某個雜誌連載「金旼燮遇見的年輕作家」專欄,和我喜歡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作家見面,與他們天南地北閒聊,再寫成專欄文章。和金東植作家初次見面的地點是在離他家很近的建國大學站附近。初次見面,我就被他純真的模樣嚇了一跳。我提議去他常去的咖啡廳,他卻說他不常去那種地方,也就是說,他幾乎沒有帶著筆電外出,到咖啡廳一邊喝咖啡一邊寫作的經驗。
我有很多問題想要問,所以突如其來就說了個「你有正式學過寫作嗎?」這個提問多少有點不太禮貌。但根據答案可以繼續延伸出「您的恩師是誰?哪個學校畢業的?大學專攻國文系或是文學創作系呢?有為進入文壇做準備嗎?有喜歡的作家嗎?」等等。金東植作家在一個小時的訪問裡非常坦率地回答我所有問題,他說,「啊,我……沒有學過寫作,也沒有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後在工廠工作已經超過十年了。」而我下意識地反問,「是這樣嗎?」我的反應相當無禮。金東植作家接著說,「我這輩子讀過的書不超過十本,而且應該都是教科書。我想要寫作,但是因為沒有學過,於是上Naver網站搜尋了『寫作的方法』。看了一下,他們說寫作一定要有起承轉合,不要使用太多連接詞,要寫得簡單明瞭,等等。然後我就按照所學,開始寫故事上傳網路。」
我聽完他的回答,因為太驚訝、太慌張,不知道應該露出什麼表情,(我當時的表情大概只有金東植作家知道了!)原來!所以我才會覺得他的作品有種「前所未有的文字」。金東植作家沒有學過寫作,別說是國文系或文學創作系,他根本連大學都沒上。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他才可以那麼自由地把未受汙染的世界完整展現出來。當然,這種邏輯並不適用於每個人,也不應該如此。向他這樣無視既有的定律、誕生於新時代的作家,也許稱為「天才」也不為過,而這個人,就這樣害羞地坐在我面前。
回想金東植作家早期的作品,其中有很多錯字。在感嘆作品的同時,有時會突然發現錯別字。讀者也常常會用留言告訴作家,「作家大大,你這裡的字好像打錯了喔?」這時,金東植作家會回他不知道那是錯字,可是下次會改進。如果我沒記錯,他從來不會錯兩次以上。隨著時間推移,他被讀者指正錯字的次數已經大幅減少,現在幾乎找不到錯字了。我訪問他時,他這樣說,「錯字很多吧!我會先進行拼字檢查再上傳,但是還是有很多錯,好丟臉啊!」他竟然是使用拼字檢查功能的作家,我忍不住好奇我當時露出了什麼表情,搞不好嘴張得比平時還要大,一面尷尬地笑著也說不定。
讀者造就的作家
金東植作家其實可以說是「讀者(特定社群網站)成就的作家」。雖然哪個作家不是讀者成就的?但是他的情況不太一樣,讀者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他只是告訴讀者自己的書將會出版單行本,底下就一堆留言表示:「真的等了好久!我一定會買――還會買來送人。」對於喜愛金東植作家文字的「今日幽默」讀者來說,一定非常自豪――「他是我們社群成就的作家」。「夏天走了」是「今日幽默」網路看板上極為珍貴的作家,從他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幾乎所有作品都上傳到這裡。就我所知,除了Naver網路小說有幾個之前上傳過的作品,他幾乎沒有重複上傳的。「今日幽默」的讀者在這一年多來溫柔地看著他和他的文字成長,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共同參與了他的成長。金東植作家會持續不斷地寫作,推薦和留言是他最大的動力。在訪談中,金東植作家表示,他是因為喜歡看「留言」才持續寫作,所以要寫下一篇才能再看到留言,因此得快點寫才能看到,他還稱自己是「留言中毒者」。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純真和可愛的創作動機。
大部分的留言內容都是以加油和讀後感為主,但是也有相當多關於作品的建議,從指正錯字開始,舉凡登場人物的心理描寫,再到整個敘述的合理性問題。更有趣的是金東植作家對於留言的應對方式。他從來沒有回答「好像不是這樣」,他總是說「啊,這樣好像更好」,或是「那個部分我一直被指正,我有在注意,但還是沒調整好,真對不起」。他都是社群網站中最受歡迎的作家了,大可以陶醉於自己的主張,但是他還是一直保有這種謙虛的態度。訪談中,他提到「很多留言說我的故事缺乏合理性,我應該要好好反省」。因此我告訴他,「有很多作家看了讀者的批評或建議,總會想『你文章寫得比我還爛……』您這樣虛心接受那些留言,這已經很厲害了。」他聽完後笑著回答,「別開玩笑了,世上哪有這種作家」。
金東植作家的謙虛,使得讀者持續干預作品。有些人可能會不高興,但是他對此總是感謝地說,「如果提供建議的留言底下有許多反對意見,我會覺得抱歉。」其實讀者們的反應比作家還大,會認為「那些留言根本不尊重作家嘛」。金東植作家的美德和這樣的「謙虛」,並非僅止於單純的自謙,或是待人處事的態度,而是文字總是忠實地對留言做出回應,點點滴滴慢慢進步,若去比較他早期和現在的作品,會發現他變得很不一樣。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從何而來,並說,「我從留言中學了不少」。他明確表示自己的作品受到了讀者的影響。一路看著他成長的讀者也一定感受到他的變化,也知道這變化是來自於作家和讀者之間的直接溝通,也因此特別喜愛金東植作家。
勞工作家
金東植作家住在建國大學站附近,他說他在聖水洞已經住十年了。聖水洞現在成為有名的咖啡店街,但其實在更多人的記憶裡,這裡曾經工廠林立。金東植作家高中畢業後就從家鄉來到聖水洞,在一間鑄鐵廠工作。我問他在那間工廠做什麼,他說,「會有一個一直轉的盤子,中間有一個洞。」接著便用手在桌上畫出盤子和洞,再開始說他自己的故事。我會想像他拿著一個裝著燒紅鑄鐵的勺子,站在我面前。他是一名作家,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勞工。
金東植作家工作十年,寫作一年半,他說那超過三百篇的作品都是在工作時自然而然想到。他在鑄鐵工廠製作飾品、拉鍊、鈕釦等物品,如果問他鑄鐵工廠的工作是不是要老手才做得來,他會笑著說,那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術,但是因為鑄鐵的溫度超過五百度,所以一開始手抖得很厲害。這十年來,他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滾燙的鑄鐵前勞動,這一定是段非常孤獨的時間。他說他一邊機械性地把燒燙的鐵放入模具,一邊持續創作故事。也許,他是把他的孤獨、敏感、無趣等各種複雜的情感,賦予給工廠之外的另一個自我。更重
他的文字中處處可見他渾身的「勞動感」,在〈尋找零件的妖怪〉一篇中更是如此。這個故事的概要如下:妖怪突然出現在人類面前,說有臺機器需要人類當零件,要綁架條件符合的人類走。全人類看見被選中的那個人,覺得他怎麼會那麼倒楣?真心很對不起他。但是大家原本以為那個人永遠無法回來――結果他卻回來了,然後說,「我下班了。」並給大家看他領到做為薪水的金子。結果人們不再憐憫他,反而開始羨慕他,爭先恐後想成為妖怪的零件。特別的是,成為零件的人類在工作時「就像在母親的羊水中那樣舒適」,週末還不用上班。結果,成為妖怪的零件反而比在地球工作更好。在勞動條件面前,這個故事讓大家反思到底誰是人類?誰是妖怪?金東植作家在鑄鐵花火面前創作出這樣的故事。也許,現在在閱讀這本書的你,身上穿的衣服就有他製作的拉鍊或鈕釦也說不定。鑄鐵廠十年的歲月,他經手過的飾品數量應該比一萬張稿紙還多。在鑄鐵廠熾熱的火焰之中,誕生了我們這一時代的新作家和新故事。
金東植小說的推薦
我從來沒有做過單行本的企劃或是出版編輯工作,這樣的我卻向出版社推薦金東植作家,還參與了小說的企劃,讓我覺得十分不好意思。我光是處理自己的事就費力不已 ,但是身為熱愛他文字的讀者,總是想像,等到他小說出版的那一天,我能與有榮焉向大家介紹金東植作家。身為讀者,這也許是我對一位作家能做出的最大貢獻。
我懷抱著想收藏金東植作家書籍的心情,為了小說集的出版一起走到了這裡。這本書不論何時都會放在我書櫃中最顯眼的位置。每當我想像著與眾不同的世界――特別是我需要故事的時候――我就會把這本書拿出來,慢慢細讀。
――
金旼燮
一九八三年出生於首爾弘大,大學本來是念現代小說,後來以「三○九洞一二○一號」的筆名寫了《我是地方大學的鐘點教師》一書。離開大學出社會後,以本名「金旼燮」寫了《代理社會》、《訓的時代》。
金旼燮既不是大學教授也不是學生,是處於中間的邊緣人,他認為在中心和周圍邊界來來去去的人一定身懷肉眼可見的裂痕。身為作家,又是邊緣人,他想保持這樣的觀點,對讀者拋出針對個人和社會之間的各種疑問。
他在望遠洞寫文章或企劃書籍出版,進行勞動過日子。經營過一人出版社,現為Startup Book Crew的代表。
著作有《進擊的自學學者們》(合著)、《告白、手勢、聯繫》、《說謊的社會》(合著)、《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合著)、《總而言之,望遠洞》等,企劃出版的書籍有金東植小說集《灰色人類》、《從陰間回來的男人》和《請一定要裝不知道》等。
---
臺灣版推薦文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
文字工作者 臥斧
初讀金東植小說集《灰色人類》的讀者,會有相當奇妙的感受。
這種奇妙感受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書中收錄的短篇故事讀起來似乎都很「簡單」──文字平實、敘述直接,毫不花巧地推進情節,好像沒耗什麼力氣就把故事順順當當地說完了。不過,稍加思索,閱讀經驗比較豐富、對文字技法比較講究的讀者,或許會很快地將「簡單」改成「樸素」,如此改變牽涉到奇妙感受的第二個部分:這些短篇十分「好看」。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絕不「簡單」,金東植的作品讀起來感覺「簡單」,只是因為他的用字和敘事比較「樸素」。
許多故事萌發的原點,可能只是個「what if」,也就是「假如」。
「假如」有一群人遇難被困在荒島上,在等待救援時會發生什麼事?「假如」是少少的幾個人被困在山谷裡又會如何?「假如」有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可以讓死者復活,那會發生什麼事?「假如」全人類都停止老化又會如何?諸如此類的「假如」有的可以變成角色設定,有的可以變成場景安排,有的可以發展出情節──有了角色、場景和情節,讀者眼中看起來就會有一篇像是「故事」的東西;但對作者來說,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光有這三個元素還不夠。作者還必須掌握「前提」和「主題」。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對「前提」和「主題」的精準掌握。
「前提」比較單純一點,對讀者而言,它是一個吸引讀者沉浸在情節裡的鉤子,對作者而言,它是一個指向結局的路標。有些故事的前提很明顯,讀者知道角色解決某個事件時故事就會結束,不過就算前提不明顯,作者還是可以透過角色設定或情節發展來讓讀者持續待在故事裡頭。只是倘若作者沒能掌握前提,就容易控制不好故事的走向,這問題在創作篇幅較長、尤其是連載形式的故事時會變得很麻煩,作者可能寫著寫著,整個故事的主軸就偏掉了,前面安排的伏筆沒能好好收攏,故事讀來就感覺鬆散。
「主題」相對複雜一點。
它可能是某個常見的名詞,也可能是某種不容易說明的概念,許多故事的主題可能幾個字就可以講完,但它值得觀察的切點和值得討論的面向很多,多到必須藉由許多角色發生的許多情節才能完整描述。也就是說,「主題」是整個故事的真正核心,主要角色的設定、情節的轉折,甚至場景的設計,都是從主題發展出來、為了呈現主題的不同切面而生成的。讀者不見得能明確地感知主題,但主題能讓故事緊緻完整,讓讀者覺得這個故事與其他故事不同,也讓某些仔細的讀者在讀完之後產生與主題相關的思索。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創作的篇幅。
小說常被分為長篇、中篇、短篇等等,分類的標準看起來是故事所占的篇幅,其實是故事所耗的字數──而且用來當成分類標準的字數本身沒什麼統一標準,倘若是比賽、徵稿或邀稿,那麼就是主辦單位說了算,出版的話就是出版社或作者說了算。小說篇幅越短,該篇小說所使用的文字當中,就可能有越大的比例分配給情節描述。
這情況並不是創作的通則,只是創作時非常容易出現。
因為倘若作者將過多字數分配給角色或場景,就較難用剩下的字數完整描述情節;反過來說,角色的個性和場景的樣貌,其實可以在情節裡一併呈現──角色的對白與舉止就能展現個性,而從行動的狀況就能展現場景。況且,許多作者及讀者會希望小說的篇幅雖短,但仍然能有翻轉已知、具有爆發力的驚喜結局,想要達成這個目的,用在情節的字數就可能增加。
此外,篇幅越長,作者使用文字的技巧就越重要。
這並不是說篇幅較短的小說文字技巧就不重要──世界各國的小說當中,文字技巧精湛的短篇和極短篇多得不勝枚舉。只是篇幅一長,想要掌控行進節奏、讓讀者持續追讀,需要用上的技巧就越多,單是照時序交代情節會極易讓故事變得無趣;當然,字數多了,就比較有餘裕去多做變化,除了情節鋪陳之外,也讓角色更立體、場景更詳細。或者說,文字技巧越熟練的作者,越有能力在有限的字數裡展露技法;倘若作者不屬於此類,那麼在字數有限的情況下,專注地敘述情節,才是把故事講好的上策。
金東植的小說篇幅都短,算是短篇或極短篇。
是故,使用樸素文字殷實地推進情節,在金東植的作品裡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反倒可能讓讀者直接了當地聚焦在情節當中;加上金東植用來開展故事的「假如」大多有趣,對於主題也有極佳掌握,使得故事情節發展能夠合理但令人驚奇,拉著讀者大步走向有力的結局。
有人認為,小說的「文學」層次高低,取決於「故事」之外的技法運用。
但事實上,小說的本質是「故事」,運用技法的目的在於服務故事,讓故事在閱讀過程中一方面清晰地傳遞給讀者,一方面顯得更加精采。光有華麗的文字技法、缺乏好故事,不會寫出一篇好看的小說,就像某些填塞太多聲光特效但內裡貧弱無聊的商業電影;得要先有個好故事,然後運用適當的文字技法,才會是篇好看的小說。這樣的小說並不會比較不「文學」,因為「文學」的重點從來不在炫技,而在如何展現故事所包裹的主題。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金東植就是這麼做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