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出版前哨
2022.07.25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
文/文字工作者 臥斧
                        
                            
                            初讀金東植小說集《灰色人類》的讀者,會有相當奇妙的感受。
這種奇妙感受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書中收錄的短篇故事讀起來似乎都很「簡單」──文字平實、敘述直接,毫不花巧地推進情節,好像沒耗什麼力氣就把故事順順當當地說完了。不過,稍加思索,閱讀經驗比較豐富、對文字技法比較講究的讀者,或許會很快地將「簡單」改成「樸素」,如此改變牽涉到奇妙感受的第二個部分:這些短篇十分「好看」。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絕不「簡單」,金東植的作品讀起來感覺「簡單」,只是因為他的用字和敘事比較「樸素」。
許多故事萌發的原點,可能只是個「what if」,也就是「假如」。
「假如」有一群人遇難被困在荒島上,在等待救援時會發生什麼事?「假如」是少少的幾個人被困在山谷裡又會如何?「假如」有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可以讓死者復活,那會發生什麼事?「假如」全人類都停止老化又會如何?諸如此類的「假如」有的可以變成角色設定,有的可以變成場景安排,有的可以發展出情節──有了角色、場景和情節,讀者眼中看起來就會有一篇像是「故事」的東西;但對作者來說,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光有這三個元素還不夠。作者還必須掌握「前提」和「主題」。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對「前提」和「主題」的精準掌握。
「前提」比較單純一點,對讀者而言,它是一個吸引讀者沉浸在情節裡的鉤子,對作者而言,它是一個指向結局的路標。有些故事的前提很明顯,讀者知道角色解決某個事件時故事就會結束,不過就算前提不明顯,作者還是可以透過角色設定或情節發展來讓讀者持續待在故事裡頭。只是倘若作者沒能掌握前提,就容易控制不好故事的走向,這問題在創作篇幅較長、尤其是連載形式的故事時會變得很麻煩,作者可能寫著寫著,整個故事的主軸就偏掉了,前面安排的伏筆沒能好好收攏,故事讀來就感覺鬆散。
「主題」相對複雜一點。
它可能是某個常見的名詞,也可能是某種不容易說明的概念,許多故事的主題可能幾個字就可以講完,但它值得觀察的切點和值得討論的面向很多,多到必須藉由許多角色發生的許多情節才能完整描述。也就是說,「主題」是整個故事的真正核心,主要角色的設定、情節的轉折,甚至場景的設計,都是從主題發展出來、為了呈現主題的不同切面而生成的。讀者不見得能明確地感知主題,但主題能讓故事緊緻完整,讓讀者覺得這個故事與其他故事不同,也讓某些仔細的讀者在讀完之後產生與主題相關的思索。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創作的篇幅。
小說常被分為長篇、中篇、短篇等等,分類的標準看起來是故事所占的篇幅,其實是故事所耗的字數──而且用來當成分類標準的字數本身沒什麼統一標準,倘若是比賽、徵稿或邀稿,那麼就是主辦單位說了算,出版的話就是出版社或作者說了算。小說篇幅越短,該篇小說所使用的文字當中,就可能有越大的比例分配給情節描述。 這情況並不是創作的通則,只是創作時非常容易出現。
因為倘若作者將過多字數分配給角色或場景,就較難用剩下的字數完整描述情節;反過來說,角色的個性和場景的樣貌,其實可以在情節裡一併呈現──角色的對白與舉止就能展現個性,而從行動的狀況就能展現場景。況且,許多作者及讀者會希望小說的篇幅雖短,但仍然能有翻轉已知、具有爆發力的驚喜結局,想要達成這個目的,用在情節的字數就可能增加。
此外,篇幅越長,作者使用文字的技巧就越重要。
這並不是說篇幅較短的小說文字技巧就不重要──世界各國的小說當中,文字技巧精湛的短篇和極短篇多得不勝枚舉。只是篇幅一長,想要掌控行進節奏、讓讀者持續追讀,需要用上的技巧就越多,單是照時序交代情節會極易讓故事變得無趣;當然,字數多了,就比較有餘裕去多做變化,除了情節鋪陳之外,也讓角色更立體、場景更詳細。或者說,文字技巧越熟練的作者,越有能力在有限的字數裡展露技法;倘若作者不屬於此類,那麼在字數有限的情況下,專注地敘述情節,才是把故事講好的上策。
金東植的小說篇幅都短,算是短篇或極短篇。
是故,使用樸素文字殷實地推進情節,在金東植的作品裡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反倒可能讓讀者直接了當地聚焦在情節當中;加上金東植用來開展故事的「假如」大多有趣,對於主題也有極佳掌握,使得故事情節發展能夠合理但令人驚奇,拉著讀者大步走向有力的結局。
有人認為,小說的「文學」層次高低,取決於「故事」之外的技法運用。
但事實上,小說的本質是「故事」,運用技法的目的在於服務故事,讓故事在閱讀過程中一方面清晰地傳遞給讀者,一方面顯得更加精采。光有華麗的文字技法、缺乏好故事,不會寫出一篇好看的小說,就像某些填塞太多聲光特效但內裡貧弱無聊的商業電影;得要先有個好故事,然後運用適當的文字技法,才會是篇好看的小說。這樣的小說並不會比較不「文學」,因為「文學」的重點從來不在炫技,而在如何展現故事所包裹的主題。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金東植就是這麼做的。
                    這種奇妙感受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書中收錄的短篇故事讀起來似乎都很「簡單」──文字平實、敘述直接,毫不花巧地推進情節,好像沒耗什麼力氣就把故事順順當當地說完了。不過,稍加思索,閱讀經驗比較豐富、對文字技法比較講究的讀者,或許會很快地將「簡單」改成「樸素」,如此改變牽涉到奇妙感受的第二個部分:這些短篇十分「好看」。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絕不「簡單」,金東植的作品讀起來感覺「簡單」,只是因為他的用字和敘事比較「樸素」。
許多故事萌發的原點,可能只是個「what if」,也就是「假如」。
「假如」有一群人遇難被困在荒島上,在等待救援時會發生什麼事?「假如」是少少的幾個人被困在山谷裡又會如何?「假如」有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可以讓死者復活,那會發生什麼事?「假如」全人類都停止老化又會如何?諸如此類的「假如」有的可以變成角色設定,有的可以變成場景安排,有的可以發展出情節──有了角色、場景和情節,讀者眼中看起來就會有一篇像是「故事」的東西;但對作者來說,要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光有這三個元素還不夠。作者還必須掌握「前提」和「主題」。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對「前提」和「主題」的精準掌握。
「前提」比較單純一點,對讀者而言,它是一個吸引讀者沉浸在情節裡的鉤子,對作者而言,它是一個指向結局的路標。有些故事的前提很明顯,讀者知道角色解決某個事件時故事就會結束,不過就算前提不明顯,作者還是可以透過角色設定或情節發展來讓讀者持續待在故事裡頭。只是倘若作者沒能掌握前提,就容易控制不好故事的走向,這問題在創作篇幅較長、尤其是連載形式的故事時會變得很麻煩,作者可能寫著寫著,整個故事的主軸就偏掉了,前面安排的伏筆沒能好好收攏,故事讀來就感覺鬆散。
「主題」相對複雜一點。
它可能是某個常見的名詞,也可能是某種不容易說明的概念,許多故事的主題可能幾個字就可以講完,但它值得觀察的切點和值得討論的面向很多,多到必須藉由許多角色發生的許多情節才能完整描述。也就是說,「主題」是整個故事的真正核心,主要角色的設定、情節的轉折,甚至場景的設計,都是從主題發展出來、為了呈現主題的不同切面而生成的。讀者不見得能明確地感知主題,但主題能讓故事緊緻完整,讓讀者覺得這個故事與其他故事不同,也讓某些仔細的讀者在讀完之後產生與主題相關的思索。
金東植作品好看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創作的篇幅。
小說常被分為長篇、中篇、短篇等等,分類的標準看起來是故事所占的篇幅,其實是故事所耗的字數──而且用來當成分類標準的字數本身沒什麼統一標準,倘若是比賽、徵稿或邀稿,那麼就是主辦單位說了算,出版的話就是出版社或作者說了算。小說篇幅越短,該篇小說所使用的文字當中,就可能有越大的比例分配給情節描述。 這情況並不是創作的通則,只是創作時非常容易出現。
因為倘若作者將過多字數分配給角色或場景,就較難用剩下的字數完整描述情節;反過來說,角色的個性和場景的樣貌,其實可以在情節裡一併呈現──角色的對白與舉止就能展現個性,而從行動的狀況就能展現場景。況且,許多作者及讀者會希望小說的篇幅雖短,但仍然能有翻轉已知、具有爆發力的驚喜結局,想要達成這個目的,用在情節的字數就可能增加。
此外,篇幅越長,作者使用文字的技巧就越重要。
這並不是說篇幅較短的小說文字技巧就不重要──世界各國的小說當中,文字技巧精湛的短篇和極短篇多得不勝枚舉。只是篇幅一長,想要掌控行進節奏、讓讀者持續追讀,需要用上的技巧就越多,單是照時序交代情節會極易讓故事變得無趣;當然,字數多了,就比較有餘裕去多做變化,除了情節鋪陳之外,也讓角色更立體、場景更詳細。或者說,文字技巧越熟練的作者,越有能力在有限的字數裡展露技法;倘若作者不屬於此類,那麼在字數有限的情況下,專注地敘述情節,才是把故事講好的上策。
金東植的小說篇幅都短,算是短篇或極短篇。
是故,使用樸素文字殷實地推進情節,在金東植的作品裡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反倒可能讓讀者直接了當地聚焦在情節當中;加上金東植用來開展故事的「假如」大多有趣,對於主題也有極佳掌握,使得故事情節發展能夠合理但令人驚奇,拉著讀者大步走向有力的結局。
有人認為,小說的「文學」層次高低,取決於「故事」之外的技法運用。
但事實上,小說的本質是「故事」,運用技法的目的在於服務故事,讓故事在閱讀過程中一方面清晰地傳遞給讀者,一方面顯得更加精采。光有華麗的文字技法、缺乏好故事,不會寫出一篇好看的小說,就像某些填塞太多聲光特效但內裡貧弱無聊的商業電影;得要先有個好故事,然後運用適當的文字技法,才會是篇好看的小說。這樣的小說並不會比較不「文學」,因為「文學」的重點從來不在炫技,而在如何展現故事所包裹的主題。
把故事寫好才是最要緊的事。金東植就是這麼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