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從日治到當代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書以性別與族裔兩個面向探勘台灣文學中的女性角色形塑、女性(化)敘述,及國族想像和族裔書寫,側重台灣文學和世界之鏈接。第一部分深究謝雪漁俠義故事的譯寫,以及日治時期漢文通俗作家、日語新文學作家、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第二部分前半闡釋戰後初期反共文學體制實際操作的隨機性,以及東南亞離散經驗如何在國民黨反共政策下,開展另類的反共言說;後半鑽研女作家如何藉由羅曼史,演繹兩岸錯綜的地緣政治,並考索台灣文學這一概念,在英譯過程中折射出的多種意涵及接受情況。最終部分剖析原住民作家的自我書寫和民族誌嘗試,並探討晚近小說如何以母系多族與域外(菲律賓)故事,呈顯台灣文學重構台灣歷史和華人主體的潛能。
目錄
導論:現當代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
第一部分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中的國族潛影與女性形象
第一章 從世界回望台灣:謝雪漁小說中的俠義譯寫與國族潛影
一、將世界帶來台灣:謝雪漁俠義敘事的多重源頭
二、忠孝俠義的桃花源書寫的雙面性
三、日華關係與中、日義舉的重層展演
四、結語
第二章 「現代」版賢妻良母之形塑:徐坤泉與吳漫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風月報》作為婚戀論述的場域
二、徐坤泉的「現代」理想女性形塑
三、吳漫沙摩登女與新女性的兩極化
四、誇張的通俗劇式修辭
五、結語
第三章 沉默的她者:重探呂赫若、龍瑛宗與翁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呂赫若作品中的女性
二、龍瑛宗作品中的女性
三、翁鬧作品中的女性
四、結語
第四章 民俗、階級、婚姻:黃鳳姿、葉陶、楊千鶴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黃鳳姿的民俗書寫
二、葉陶作品中的階級意識
三、楊千鶴作品中對婚姻的踟躕
四、結語
第二部分 戰後至當代台灣文學中的女性(化)敘述及國族、地緣政治
第五章 史詩式和現代主義的嘗試:王藍《藍與黑》與郭良蕙《心鎖》中的女性(化)敘述
一、台灣戰後初期的文學場域
二、史詩式的羅曼史:王藍《藍與黑》愛情和戰爭的交織
三、遭查禁的現代主義試驗:郭良蕙和她的《心鎖》
四、結語
第六章 另類中國性:潘壘《紅河三部曲》和鄧克保《異域》中的戰爭和國族
一、軟性威權(Soft-Authoritarian)的戰後初期台灣文壇場域
二、通俗與交混的中國性:潘壘的《紅河三部曲》
三、私人化的中國性之認證:鄧克保的《異域》
四、結語
第七章 愛情與兩岸政治:以李昂《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及平路《東方之東》為例
一、《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中的多層次過去重述
二、朝向後國族的女性個體性
三、性別化的敘述
四、全球化下的台灣與中國
五、《東方之東》的自由追尋
六、兩岸關係之四角演繹:台灣、中國、澳門、香港
七、女性敘事及女性細節
八、結語
第八章 世界中的「台灣文學」:以台灣文學英譯選集、李喬、吳明益為中心的討論
一、英譯選集樣本裡世界中的台灣之策略
二、翻譯「台灣性」
三、《寒夜》中的歷史提萃
四、《寒夜》台灣意識的弱化及語言上「台灣性」的遮蔽
五、《複眼人》朝向全球化的「台灣」
六、結語
第三部分 千禧年後台灣文學中的族裔書寫及民族誌的建構與解構
第九章 邊緣的發聲:里慕伊.阿紀《山櫻花的故鄉》與《懷鄉》中的性別及族群
一、《山櫻花的故鄉》中的性別再現
二、《懷鄉》中的女性敘事
三、女性、日常與民族誌
四、語言與文體上的泰雅族特色形塑
五、結語
第十章 海洋作為中介:夏曼.藍波安近作中的達悟尊嚴追尋與跨原住民游牧學
一、《大海浮夢》中的達悟符碼:從移動路徑到祖島尋根
二、《安洛米恩之死》中達悟知識系統的捍衛及危機
三、《大海之眼》中的達悟尊嚴尋覓
四、結語
第十一章 朝向母系的多族群民族誌: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中的歷史再現
一、變動中的多元種族融合
二、國姓爺的通俗想像
三、查某的成長小說兼家族史
四、結語
第十二章 重構菲國華人主體:連明偉《番茄街游擊戰》中的三重「反成長」書寫
一、混血華裔孩童的流動懵懂主體:〈番茄街游擊戰〉
二、純正血統的僭越與菲華文化位階:〈我的黃皮膚哥哥〉
三、雌雄變身的慾望主體:〈情人們〉的性別認同
四、結語
結論:再談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
後記
徵引書目
各章出處
索引
第一部分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中的國族潛影與女性形象
第一章 從世界回望台灣:謝雪漁小說中的俠義譯寫與國族潛影
一、將世界帶來台灣:謝雪漁俠義敘事的多重源頭
二、忠孝俠義的桃花源書寫的雙面性
三、日華關係與中、日義舉的重層展演
四、結語
第二章 「現代」版賢妻良母之形塑:徐坤泉與吳漫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風月報》作為婚戀論述的場域
二、徐坤泉的「現代」理想女性形塑
三、吳漫沙摩登女與新女性的兩極化
四、誇張的通俗劇式修辭
五、結語
第三章 沉默的她者:重探呂赫若、龍瑛宗與翁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呂赫若作品中的女性
二、龍瑛宗作品中的女性
三、翁鬧作品中的女性
四、結語
第四章 民俗、階級、婚姻:黃鳳姿、葉陶、楊千鶴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黃鳳姿的民俗書寫
二、葉陶作品中的階級意識
三、楊千鶴作品中對婚姻的踟躕
四、結語
第二部分 戰後至當代台灣文學中的女性(化)敘述及國族、地緣政治
第五章 史詩式和現代主義的嘗試:王藍《藍與黑》與郭良蕙《心鎖》中的女性(化)敘述
一、台灣戰後初期的文學場域
二、史詩式的羅曼史:王藍《藍與黑》愛情和戰爭的交織
三、遭查禁的現代主義試驗:郭良蕙和她的《心鎖》
四、結語
第六章 另類中國性:潘壘《紅河三部曲》和鄧克保《異域》中的戰爭和國族
一、軟性威權(Soft-Authoritarian)的戰後初期台灣文壇場域
二、通俗與交混的中國性:潘壘的《紅河三部曲》
三、私人化的中國性之認證:鄧克保的《異域》
四、結語
第七章 愛情與兩岸政治:以李昂《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及平路《東方之東》為例
一、《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中的多層次過去重述
二、朝向後國族的女性個體性
三、性別化的敘述
四、全球化下的台灣與中國
五、《東方之東》的自由追尋
六、兩岸關係之四角演繹:台灣、中國、澳門、香港
七、女性敘事及女性細節
八、結語
第八章 世界中的「台灣文學」:以台灣文學英譯選集、李喬、吳明益為中心的討論
一、英譯選集樣本裡世界中的台灣之策略
二、翻譯「台灣性」
三、《寒夜》中的歷史提萃
四、《寒夜》台灣意識的弱化及語言上「台灣性」的遮蔽
五、《複眼人》朝向全球化的「台灣」
六、結語
第三部分 千禧年後台灣文學中的族裔書寫及民族誌的建構與解構
第九章 邊緣的發聲:里慕伊.阿紀《山櫻花的故鄉》與《懷鄉》中的性別及族群
一、《山櫻花的故鄉》中的性別再現
二、《懷鄉》中的女性敘事
三、女性、日常與民族誌
四、語言與文體上的泰雅族特色形塑
五、結語
第十章 海洋作為中介:夏曼.藍波安近作中的達悟尊嚴追尋與跨原住民游牧學
一、《大海浮夢》中的達悟符碼:從移動路徑到祖島尋根
二、《安洛米恩之死》中達悟知識系統的捍衛及危機
三、《大海之眼》中的達悟尊嚴尋覓
四、結語
第十一章 朝向母系的多族群民族誌: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中的歷史再現
一、變動中的多元種族融合
二、國姓爺的通俗想像
三、查某的成長小說兼家族史
四、結語
第十二章 重構菲國華人主體:連明偉《番茄街游擊戰》中的三重「反成長」書寫
一、混血華裔孩童的流動懵懂主體:〈番茄街游擊戰〉
二、純正血統的僭越與菲華文化位階:〈我的黃皮膚哥哥〉
三、雌雄變身的慾望主體:〈情人們〉的性別認同
四、結語
結論:再談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
後記
徵引書目
各章出處
索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