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憂鬱的貓太郎

正港台味版《我是貓》
  • 9 297
    33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小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王幼華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1/26

出版情報

一部不斷磨蹭人心的喵小說——關於王幼華《憂鬱的貓太郎》

2022/02/07 貓太郎說:「貓不知道什麼叫可愛,人類才知道,也才會把我們弄成他們要的那種可愛。」從這段有點厭世、有點跩的話,就知道這隻貓是個不裝傻賣萌的老江湖了。 在《憂鬱的貓太郎》裡,作為恆昌雜貨店第六代店貓的太郎,年紀有一點,病痛有一點,近來甚至憂鬱起來,偶爾還會提起牠那跳水輕生的爸爸……。太郎不曾離開過福康街,這裡就是牠的全世界,然而在這裡,牠不只度過了貓生,看遍街上來來去去的眾貓相,更冷眼旁觀人類世界裡的小喜小悲、小奸小貪——一如小說中對太郎身世的設定,恆昌雜貨店前五代的店貓,都跟牠一樣花色,也都叫太郎,彷彿牠已活了好幾輩子,對許多事了然於胸,什麼都逃不出牠的眼皮底下。 《憂鬱的貓太郎》是小說家王幼華最新作品,在此之前,王幼華的其他作品,一如果子離在推薦序裡所說,「向來以思考深刻、意念繁複著稱,加上實驗性強,形構成閱讀門檻。」然而這部採擬人化筆法,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新作,卻一新耳目,寫出了有時幽默毒舌、有時發人省思的貓語錄。 在小說中,太郎與福康街眾貓,不僅會磨蹭、打呼嚕、鑽紙箱,還會占地盤、結黨派,甚至取笑狗們魯莽幼稚,鳥類腦容量過小。而對於人類,更是直戳戳地調侃諷刺。包括描繪政客與樁腳如何喬事、搓湯圓;所謂的「上師」怎麼唬爛信徒;地方鄉鎮上的流言常常三人成虎、愈來愈歪…… 福康街就像是一個微型世界,一個台灣社會的縮影,王幼華藉貓太郎與福康街,寄寓了他對世道的觀察、對人性的看法,同時,對衰老與死亡等生命課題,也有更深刻的凝視,以及傷懷。一如太郎說:「雄哥還不到四十歲,正值人生的巔峰,不能了解阿丁伯和我的心理,說話總是敷衍,也不想我們也曾年輕過,他也會老。」 張典婉在另一篇推薦序中如此評述王幼華的《憂鬱的貓太郎》:「他換上貓面具,削減了早年的鋒利質疑,但卻未忘初衷,依舊佇立在小鎮老街上,敏銳記錄下一切荒謬與荒蕪。」人類的這些荒謬與荒蕪,經由一隻世故老貓的嘴巴說出,顯得格外逗趣,不禁噗哧;同時卻又棉裡藏細針,那逗趣對話裡暗藏的犀利,不時一針針輕刺著我們的心,就像被貓不斷磨蹭搔撓一般,教人無法忽略。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正港台味版《我是貓》★

一部不斷磨蹭人心的喵小說★

 

牠名叫太郎,是恆昌雜貨店的第六代店貓

 

「聽說我已是第六代了,跟前面幾代一樣,都是鐵灰色夾雜白線條的家貓。家裡的人曾經拿出照片指著我說:『恆昌雜貨店只養這樣的公貓,名字都叫たろう(太郎)。』彷彿同一隻貓從未離開過這間店似的。」

 

身懷病痛、有點憂鬱的耄耋老貓太郎,是恆昌雜貨店的第六代店貓。牠與前五代店貓有著相似的毛色,一樣的名字,彷彿牠已活了好幾輩子那麼久,看盡人世的流轉,嘗遍貓生的滋味。

 

太郎一生沒有離開過福康街,福康街就是牠的全世界。這裡,有牠跳水輕生的父親,滿口胡話的弟弟編織貓、文青氣質的豔豔、滿腹虛無的厭世貓、紳士拘謹的賓士貓、狐媚傲嬌的戀戀、上街老大神將,以及行蹤成謎的舊情人胭脂貓……

 

小說以太郎的眼光,擬人化的第一人稱敘事,鋪排出福康街的貓生群像。貓不只會吐毛、打呼嚕,還會占地盤、結黨派、自憐自艾。太郎與眾貓甚至在閒談間,詼諧取笑狗族的魯莽,鳥類的腦容量過小,並且直刺人類的脆弱、偏執、浮誇與荒謬。

 

身衰的太郎,亦不時興起對生老病死、起落興滅的感喟與體悟。老街、老鋪、老宅、老人、老貓,構成一幅時而平淡尋常、時而流露哲思的浮世繪。

 

是福康街的日常,也是台灣在地鄉鎮的切片

 

「不管幾樓,大街或小巷,屋頂或是水塔,只要能落腳,可以抓住什麼的,都可以進入。貓可以抵達的地方,人類無法想像。」

 

作者王幼華在此書中,以福康街為背景。在這條兩百餘公尺長的老街上,恆昌雜貨店是故事的圓心,從旁延伸出吉利機車行、仙鄉水果行、大仁西藥房、鑫亮五金行、鴻亞西服社、義錦米店飼料行、福旺金紙行、美好嫁妝寢具行、蕭王爺宮等數十間店家。

 

這樣新舊交雜的店家老街,一如台灣隨處可見的鄉鎮街景。而太郎與眾貓,是默不作聲的竊聽者,牠們趴伏在屋樑上、在花台邊、在宮廟陰涼的地磚上,靜靜聽聞福康街上的紛紛擾擾,大大小小的鄉野傳言、八卦軼事。包括:樁腳怎麼喬事,工程如何收取回扣,上師向信徒宣教,地方要人祕而不宣的緋聞,以及外配、健身、醫美、手搖飲等生活環節。

 

一則則的短文敘述,一段段的生動對話,都是我們似曾相識的日常切片。可以跳躍著看,亦可以接連閱讀。語言文字時而詼諧妙趣、時而引人思索。可謂是小說家王幼華自我突破之作。

 

書中貓語錄

 

▲ 貓不知道什麼叫可愛,人類才知道,也才會把我們弄成他們要的那種可愛。

▲ 有點髒髒亂亂的活著,不也很好。外表乾淨整潔的,心地不見得純淨,所作所為不見得清白。人類也是這樣,不是嗎?

▲ 有哪個人的腳不臭,誰身上沒有尿騷味,哪幾個嘴巴、腋下沒有那個怪味,這些跟在腳邊、抱在懷裡的貓最知道。

▲ 別被剛出生的動物騙了,他們看起來無助、可憐、純真、可愛、笑容迷人……,那就是為了拉住你,要你照顧他們。長大以後就不一樣了,背叛、說謊、邪惡、不聽教訓、謀奪財產。

▲ 人們不知道,半夜時分,很多貓在神龕上來來去去,鑽進鑽出,鬧一些事。這是不能說的祕密。

▲ 人類的頭腦是有缺陷的,不像我們那麼完整,他們相信的東西,貓都不相信。

▲ 貓可以抵達的地方,人類無法想像。

▲ 這一帶的公貓,經常被戀戀的凝視撩撥得意亂神迷,想盡辦法接近。戀戀從不拒絕和牠們互相磨蹭、舔毛,留下彼此的氣味。牠們好像忘記了,已不能生育的事實。

▲ 在人類無法控制的地方,貓兒們便會盡情追逐,盡情攻擊、嚎叫、灑尿,盡情享受愛情,以及母愛和天倫之樂。

▲ 被召喚起狩獵和防禦的本能,曾經有的教養便消失了。貓也是這樣。

 

本書特色

 

王幼華最新寓言小說。以擬人化筆法,第一人稱敘事,藉恆昌雜貨店店貓太郎的眼睛,勾勒福康街群貓與眾人的浮世百態。台灣鄉鎮的市井生活氣息,人類的虛無、荒謬、偏執,以及生老病死的自然更迭與無奈命運,盡顯紙上。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果子離 ∣ 作家

張典婉 ∣ 作家

——專文推薦

 

房慧真 ∣ 作家

張貴興 ∣ 作家

陳雨航 ∣ 作家

黃宗潔 ∣ 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劉克襄 ∣ 作家

——掛名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果子離(作家)——

心眼為之一亮,這一讀欲罷不能,時而莞爾,時而長嘆,真是愉快的閱讀經驗。自此確信,王幼華果真寫了一部妙趣橫生兼且意味深長的小說。

 

王幼華筆下這群貓,個個形象鮮活,性格分明。他描述貓的心理與生理,寫貓的性與愛,生活習性,生老病死,煩惱與執著,以及生而為貓的驕傲,王幼華寫活了每一隻貓。養過貓的人,讀之莞爾一笑,沒養過貓的人,發出「原來貓這樣啊」的慨嘆。

 

張典婉(作家)——

和太郎的形像背景有些反差的作者,實則在這部作品中,以另一種表現方式,延續了他常有的諷諭批判精神,曾經出現在過往小說中的議員、里長、大老闆、小人物,光怪陸離的社會事件,依然埋藏在貓言貓語中。

 

王幼華以《憂鬱的貓太郎》挑戰自己過去的寫作風格,在這部詼諧的貓語錄中,他換上貓面具,削減了早年的鋒利質疑,但卻未忘初衷,依舊佇立在小鎮老街上,敏銳記錄下一切荒謬與荒蕪。

編輯推薦


一部不斷磨蹭人心的喵小說——關於王幼華《憂鬱的貓太郎》
文/蔡昀臻(遠流出版編輯)



貓太郎說:「貓不知道什麼叫可愛,人類才知道,也才會把我們弄成他們要的那種可愛。」從這段有點厭世、有點跩的話,就知道這隻貓是個不裝傻賣萌的老江湖了。

在《憂鬱的貓太郎》裡,作為恆昌雜貨店第六代店貓的太郎,年紀有一點,病痛有一點,近來甚至憂鬱起來,偶爾還會提起牠那跳水輕生的爸爸……。太郎不曾離開過福康街,這裡就是牠的全世界,然而在這裡,牠不只度過了貓生,看遍街上來來去去的眾貓相,更冷眼旁觀人類世界裡的小喜小悲、小奸小貪——一如小說中對太郎身世的設定,恆昌雜貨店前五代的店貓,都跟牠一樣花色,也都叫太郎,彷彿牠已活了好幾輩子,對許多事了然於胸,什麼都逃不出牠的眼皮底下。

《憂鬱的貓太郎》是小說家王幼華最新作品,在此之前,王幼華的其他作品,一如果子離在推薦序裡所說,「向來以思考深刻、意念繁複著稱,加上實驗性強,形構成閱讀門檻。」然而這部採擬人化筆法,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新作,卻一新耳目,寫出了有時幽默毒舌、有時發人省思的貓語錄。

在小說中,太郎與福康街眾貓,不僅會磨蹭、打呼嚕、鑽紙箱,還會占地盤、結黨派,甚至取笑狗們魯莽幼稚,鳥類腦容量過小。而對於人類,更是直戳戳地調侃諷刺。包括描繪政客與樁腳如何喬事、搓湯圓;所謂的「上師」怎麼唬爛信徒;地方鄉鎮上的流言常常三人成虎、愈來愈歪……

福康街就像是一個微型世界,一個台灣社會的縮影,王幼華藉貓太郎與福康街,寄寓了他對世道的觀察、對人性的看法,同時,對衰老與死亡等生命課題,也有更深刻的凝視,以及傷懷。一如太郎說:「雄哥還不到四十歲,正值人生的巔峰,不能了解阿丁伯和我的心理,說話總是敷衍,也不想我們也曾年輕過,他也會老。」

張典婉在另一篇推薦序中如此評述王幼華的《憂鬱的貓太郎》:「他換上貓面具,削減了早年的鋒利質疑,但卻未忘初衷,依舊佇立在小鎮老街上,敏銳記錄下一切荒謬與荒蕪。」人類的這些荒謬與荒蕪,經由一隻世故老貓的嘴巴說出,顯得格外逗趣,不禁噗哧;同時卻又棉裡藏細針,那逗趣對話裡暗藏的犀利,不時一針針輕刺著我們的心,就像被貓不斷磨蹭搔撓一般,教人無法忽略。

作者

王幼華

 

1956年生,國立中興大學中文博士。曾任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系主任,現為聯合大學台灣語文

 

傳播學系專任教授。

 

文學著作有《土地與靈魂》、《騷動的島》、《東魚國夢華錄》等小說集;《浮塵戀影——獻給年輕世代的執拗低語》、《心的流淌》等散文集。

 

學術論著有《清代台灣漢語文獻原住民記述研究》、《蚌病成珠——古今作家論》等。

 

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獎章、中山文藝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二獎等。

 

除文學創作、學術研究外,亦展現「文學運動家」特質,參與文化及社會運動,將淑世利他理念付諸實踐。

目錄

推薦序  街路貓生與眾生相  果子離
推薦序   在不同街角遇見太郎  張典婉
自  序  來自窗口的凝視
 
憂鬱的貓太郎

 

序/導讀

推薦序

 

街路貓生與眾生相

果子離

 

聽說王幼華寫了一本好看的小說,是「讓人不時會心微笑」的那種好看。乍聞此說,幾分懷疑,幾分好奇。印象中,王幼華的作品,不論小說或論述,向來以思考深刻、意念繁複著稱,加上實驗性強,形構成閱讀門檻,正襟危坐、皺眉苦讀尚且不及,怎麼可能發出會心微笑?

 

及至翻閱書稿,心眼為之一亮,這一讀欲罷不能,時而莞爾,時而長嘆,真是愉快的閱讀經驗。自此確信,王幼華果真寫了一部妙趣橫生兼且意味深長的小說。

 

讀過夏目漱石《我是貓》的讀者,不免把兩本小說拿來對比,相信出版社也會以「台灣版的《我是貓》」作為《憂鬱的貓太郎》文宣主軸,不過個人觀感,兩者不太相同。同樣以動物擬人化手法寫作,同樣從貓眼看世界,同樣借貓之口嘲諷人界,批評時事,但如果預設《我是貓》為貓小說,讀起來會覺得卡卡的。夏目漱石的貓太過博學多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學、歷史、哲學、物理,無不精通,牠不但擔任敘述者角色,旁觀主人與往來賓客的互動,記錄彼此對話,並且引經據典,侃侃獨白,以嘲諷人類的愚蠢。

 

偷看主人讀書,偷聽主客對話,運用讀心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這麼博學多聞啊,聽這隻貓講話,就像人與貓表演雙簧,作者在貓背後講話,又如柯南躲在毛利小五郎身後敘述破案經過。整部小說貓不夠貓,總覺得人性偏多,貓感不足。

 

相對的,《憂鬱的貓太郎》卻是不折不扣的貓小說。王幼華筆下這群貓,個個形象鮮活,性格分明。他描述貓的心理與生理,寫貓的性與愛,生活習性,生老病死,煩惱與執著,以及生而為貓的驕傲,王幼華寫活了每一隻貓。養過貓的人,讀之莞爾一笑,沒養過貓的人,發出「原來貓這樣啊」的慨嘆。

 

以動物為敘述者的小說,動物眼中的人類通常可笑愚蠢,王幼華筆下的貓自不例外,牠們有自信,以貓為榮,不解自稱理性動物、萬物之靈的人類,卻凡事求神問卜。貓兒慨嘆,人的腦袋有缺陷,不如貓的完整,「他們相信的東西,貓都不相信」,多麼自負。這些貓們常常相聚閒聊,聊貓間瑣聞,也談人類蠢事。嘰嘰喳喳,或天真論事,或嘲諷以對,或暗喻或明說,時有警語,屢現機鋒。

 

在看似簡單的形式中,王幼華做了兩個設定,讓《憂鬱的貓太郎》一書立於不敗之地。兩個設定分別是街與貓的設定——貓以家貓為主,但一隻隻不時從家裡遛達出來,東家長西家短,天南地北聊天,故事場景遂從家屋移動到街頭,視野拉開,大開大闔。

 

且說街的設定。小說以兩百多公尺長的街道為場域,區區一街,說小不小,三十幾隻貓,十幾條狗,精華地段三、四十家店面,一店一戶人家,各有個性命運,市井小民,眾家百態,便足以串連起一部小說。更何況小說家不會單純敘述萬家燈火下的人家,奈波爾筆下的米格爾大街便成為殖民社會的象徵和縮影,宮本輝寫夢見街,吳明益寫台北市中華路的中華商場,都各有懷抱。王幼華的福康街其實是台灣社會的縮影。

 

再說貓的設定。從家宅到街頭,這些貓出出入入,爬上爬下。若論扮演街道觀察家與敘述者的角色,貓比同為毛小孩的狗更適合,樓房、街巷、屋頂、水塔,「只要能落腳,可以抓住什麼的,都可以進入,貓可以抵達的地方,人類無法想像。」「對貓來說,很少房間是進不去的」。

 

作家愛貓者多矣,若將筆下貓文編輯成「貓誌文學大系」,工程之大,難以想像。貓奴同溫層之厚固然不可思議,但也有負面待貓者,知名如魯迅,寫過一篇很有意思也引起若干非議的文章。〈狗.貓.鼠〉一文說道,他曾撰文表示厭惡貓類。此文即短篇小說〈兔與貓〉,此篇講弱肉強食,以弱肉的兔與強食的貓來對比,對於作為加害者的貓,自是負評。文章一出,惹怒愛貓族。但魯迅分析仇貓的原因,倒也不是沒道理的,且看這段:「牠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儘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纔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的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

 

貓兒和人類共有的惡行劣跡,由此可見。不過,這些指控,王幼華與他的貓群恐怕是不會贊同的,37則〈殺〉寫道:「被召喚起狩獵和防禦的本能,曾經有的教養便消失了,貓也是這樣。」小說用了「也是」二字,沒講和什麼生物也是,但推想可知,人類也文明不到哪去。之後又來一小段,82則〈真正的貓〉說:「吃過老鼠或鳥的貓,是可怕的,街上其他的貓不太願意接近牠們。有貓說,就像犯過罪、坐過牢的人一樣。」

 

《憂鬱的貓太郎》對貓性的描述,散見於每則或長或短的篇章,王幼華知貓愛貓,讀他的貓誌樂趣無窮,而在輕鬆的文筆底下,可看出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不減,只是轉換風格,透過平易近人的手法來表現。我十分樂見這樣的突破。
 

在不同街角遇見太郎

張典婉

 

初讀《憂鬱的貓太郎》,驚異與王幼華昔日小說作品《兩鎮演談》、《惡徒》、《東魚國夢華錄》等的風格如此截然不同。《憂鬱的貓太郎》採擬人化手法,在一一三則寓言般的情節段落中,年老而有些病痛的恆昌雜貨店店貓太郎,日日在福康街上晃盪遊走,牠從文青、憤青,一路走成一隻憂鬱的老貓。小說透過太郎的眼睛,輻射勾勒出福康街的貓國度,以及人類世界。

 

在八○年代,王幼華被視為都市文學作家,林燿德亦曾評介是當代重要文學寫作者。出生於苗栗頭份的他,大學時赴台北就讀,畢業後曾進入出版社工作,多年的城市經驗,成為他此後作品中引領讀者穿梭都會街頭,探索幽黯角落與邊陲人物,以及批判反諷複雜人性的內容。那也許取材自社會新聞,也許來自曾經匆匆錯身的路人甲乙,皆帶給讀者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城市空間感。

 

後來,王幼華告別都會,返回出生地安居。他先後擔任高中教師、大學文學系所教授,其間安靜沉穩地為苗栗編寫了一本又一本地方文學史,研究在地傳統詩社及文人往來交誼,也投注心血在文化活動,且持續創作不歇。

 

直到推出了《憂鬱的貓太郎》。當我們閱讀到小說中對小鎮日常的描繪,對人情世故、生老病死的探觸,會以為寫作者是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過起歲月靜好的平實生活?

 

王幼華透過一生沒有離開過福康街的太郎的視角,偵察台灣鄉鎮的街頭風景。我們因此認識了吉利機車行、鴻亞西服社、鑫亮五金行、大仁西藥房、福旺金紙店、金寶佛具店……,大大小小店家,如此熟悉又陌生,宛如我們在某次島內旅行時,不小心搭錯車、下錯站,曾經漫走過的地方鄉鎮。

 

然和太郎的形象背景有些反差的作者,實則在這部作品中,以另一種表現方式,延續了他常有的諷諭批判精神,曾經出現在過往小說中的議員、里長、大老闆、小人物,光怪陸離的社會事件,依然埋藏在貓言貓語中。

 

太郎宛如是另一名街頭遊俠,這隻恆昌雜貨店的第六代店貓,對福康街的歷史背景知之甚詳,可以暢述街上建築的風格特色,更能細數福康街上的貓們。例如愛碎嘴八卦的編織貓、看似高尚的賓士貓、熱衷鍛練的健身貓、十月出生並因此得名的文青豔豔……

 

太郎與牠的同類們,不僅有各自的身世故事,還會群聚糾眾、相互搶地盤。而從牠們眼睛看出去的,除了對狗群的嘲弄,還包括地方樁腳的喬事標工程,風情女老闆介入他人家庭,神祕上師對眾多信徒的「教誨」,及至於外配、健身、手搖飲料等議題潮流。一則則對話與段落,都是台灣城鄉小鎮的日常,也都藏著時代的印記,讓人不時回想起作者昔日作品對現實政治社會的觀察與思索。

 

這些年來,台灣經過經濟起飛,台商西進,政黨輪替,跌跌撞撞告別了上個世紀,接著迎來了島嶼上無人能躲過的國際化、全球化。在巨大影響下,移工、外配在世界各城市間流動,而台灣許多地方鄉鎮在城鄉差距、產業空洞化之下,顯露出荒疏面貌。

 

看似無事,遊走街頭巷弄的太郎,是時代遞變最好的觀察者,一如近三十年來蟄居苗栗的王幼華,他安靜讀書筆耕,觀察世態炎涼,不若許多前輩作家步入宗教懷抱,或感嘆歲月不再,反而是以另一種身影再現江湖。王幼華以《憂鬱的貓太郎》挑戰自己過去的寫作風格,在這部詼諧的貓語錄中,他換上貓面具,削減了早年的鋒利質疑,但卻未忘初衷,依舊佇立在小鎮老街上,敏銳記錄下一切荒謬與荒蕪。

 

書中太郎自述:「這些稱號中,我最不滿意的是『福康招財貓』。那隻肥敦敦的招財貓,披金戴銀,滿臉假笑,舉起一隻手向人招徠,俗氣,虛假,又裝可愛,我有那麼不堪嗎?」或可視為寫作者的自省自惕?

 

夏目漱石的經典作《我是貓》,以貓族之眼,描繪當時的社會百態,開啟了日本的貓文學脈絡。時空轉換,王幼華以《憂鬱的貓太郎》寫下了獨特的台灣版。有趣的是夏目漱石其實是狗奴,王幼華也不養貓狗。喜歡貓的讀者們看完《憂鬱的貓太郎》後,也許亦有興趣比較世界各國作家如何與貓同行。

 

而如果下次旅行時,不小心迷路或下錯車站,來到了福康街,環視周邊似曾相識的街屋地景,也記得留意是否與憂鬱的貓太郎錯身而過。

 

自序

 

來自窗口的凝視

 

書桌前的窗戶可以看到對面五樓的公寓,窗前的院子我種了紫藤和龍吐珠。紫藤長得特別繁密,花朵盛開時,許多蜜蜂和灰蛾、白頭翁都會來啄食,生機盎然。

 

多年來我在書桌前讀書、寫作,在這些花草之間,老是覺得被什麼注視著,原先以為是一直想進到室內的白頭翁,那些精壯的鳥用著尖銳的嘴,不時敲著窗子,眼珠骨碌碌地注視著我。揮走了牠們,還是感覺被什麼注視著。終於有一天,不經意地抬頭,三樓一戶人家的窗戶裡,坐著一隻貓,原來是牠,被我發現後,就故意轉開頭,一副很淡漠的樣子。

 

是隻黑白相間的貓,眼珠黃澄澄的,身體肥肥的,應該是長久被關在樓上,缺乏運動,日子很無聊的貓吧?此後牠看我,我看牠,成為一種日常。

 

後來五樓的人家發生了變故,那隻貓便跑出來了,經常在巷弄遊盪,引來不少附近的貓。那些貓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牠們也不時跳進我家,巡走一番,帶來一陣騷動。若是其中有母貓發情時,巷弄便開始充滿古怪的嚎叫聲,追逐聲,打鬥聲,到深夜時仍不停止,這一帶便顯得淒厲詭異。

 

變成街貓的牠,不再那麼意態悠閒,身體瘦瘦弱弱的,神情緊張,動作倉皇。有時會站在公寓門口,等有人開門時便急速溜進去,回到已無人住的住家後,牠會重新坐在窗口,由上而下的凝視著我。這兩、三年因為持續寫著一部長篇小說《福爾摩沙疲憊》,心情經常高低起伏,在愛憎的情緒間糾葛,時時難以安頓。忽然一日,不知何故突然寫起患有憂鬱症老貓的故事來了。迄今不能明白,這樣的衝動是被召喚了,還是一種心靈的反撥。

 

我寫的那些貓,背景是在台灣某座小鎮較熱鬧的街道上,牠們大多不是寵物,習慣穿街走巷,熟悉街上的各家各戶,認識這個人、那個人,人們也叫得出貓的名字,知道這隻是誰家,那隻又是誰家的。那些貓來來去去冷眼的看著街上人們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貓群之間也上演著自己的故事。

 

憂鬱老貓的故事,隨興而散漫的寫來,進度出乎意料地順利,每每在完成一段後,便有意無意地朝向三樓,喃喃的唸給凝視著我的貓聽,牠的表情有時淡然冷漠,有時專注凝神,有時打著呵欠,激動時還會踱著腳,十分感慨的樣子。這貓聽完後會用眼角餘光瞄瞄我,並不提供什麼明確的意見。

感謝編輯昀臻對本文的諸多指教與討論,使本文更加地完善。

試閱

內文選摘

【01】普普的貓

人們不預期的在街上看到貓,常會忍不住大叫。

「貓耶!有貓耶!」
「真的,好可愛!」
「牠的毛色很漂亮哩。」

那一定不是叫我,我不胖也不萌,毛色常見,就是一隻普通的貓,那種可能被喚做虎斑或狸花的貓。

不過,貓不知道什麼叫可愛,人類才知道,也才會把我們弄成他們要的那種可愛。

【02】髒髒的貓

我常常懶得梳理自己的毛髮,蓬蓬亂亂,偶爾還會掉毛,看起來邋遢,所以有些人不太敢接近。應該是血清素不足的緣故,腦袋不時陷入停滯狀態,或者無端由的憂鬱和惱怒,老是找別人和自己的麻煩。

弟弟編織貓說:父親是自殺死的。會自殺,是因為一時脆弱,一般的貓再怎樣都會想賴著活下去。

【03】恆昌雜貨店的貓

福康街以前叫「龍來坑」,後來才改名。福康街全長兩百多公尺,最精華的地方大約有一百多公尺,道路兩旁各有三、四十家店面。

我的家就在街道精華地區的恆昌雜貨店,雜貨店門口貼著一副對聯:「有德有能居此店,無是無非善人家」。這是間老店,第二代老闆阿丁伯也六十多歲了。阿丁伯每天坐在藤椅上,半睡半醒的看電視。他糖尿病很多年了,皮膚紅紅白白,身體浮腫,精神不太好。

差不多十五坪的店面,賣些菸酒、免洗餐具、塑膠袋、鞭炮、掃把等等,有陣子還賣檳榔。客人來,通常是來自印尼的阿星嫂在招呼。阿丁伯幾個孩子散居各處,偶爾會回來看看老人。

說我是恆昌雜貨店的貓不太正確,我應該是這條街的貓才對,因為整條街都是我的地盤。早些時候人們養貓就是為了抓老鼠,不會為難貓,不摟不抱,任憑來來去去,很自由。

聽說我已是第六代了,跟前面幾代一樣,都是鐵灰色夾雜白線條的家貓。家裡的人曾經拿出照片指著我說:「恆昌雜貨店只養這樣的公貓,名字都叫『たろう』(太郎)。」彷彿同一隻貓從未離開過這間店似的。

【04】太子經過坐一坐

「福康」、「龍來」這兩個名字都和清代乾隆年間的福康安有關係。福康安傳說是乾隆的私生子,雖然不是嫡傳也算是龍子了。他帶兵來台灣平定林爽文之亂的時候,路過這個地方,大軍曾經稍作休息,現在還留下兩塊當時坐過的黃褐色石頭。

石頭上端是切平的,用黃褐色的漆漆得平平整整,很適合小坐。因為顏里長和地方幾位有文化的人一直爭取,鎮公所徵收街上十坪左右的地,蓋了一座鋪著黃瓦的亭子,種兩棵樟樹,立一塊寫著「太子椅」三個字的不鏽鋼告示牌。再鋪上綠草,這裡勉強算是一個小小公園,有人乾脆取名「太子公園」。

福康安的石頭座椅,是招徠觀光客的景點,所以不是貓、狗可以隨便坐上去的,更不能抬腿灑尿,蹲下拉屎的。剛開始,很多貓、狗不知道規矩這麼嚴格,好奇聞聞嗅嗅,剛想有進一步動作,就被大喊甚至追打、丟東西,只好狼狽逃竄,逼得排泄器官突然緊縮,十分狼狽。原來附近有人監視,幾支攝影鏡頭對著這裡,一有動靜就會被發現,實在很可怕。

唯一不肯即時逃走的是老緬。牠慢吞吞看著驅趕的人,慢吞吞離開。就算被踹了,翻滾了,也還是慢吞吞爬起來。

老緬小便特別慢,姿勢擺很久才慢慢尿出來,尿一下停一下,後段都是用滴的,滴好一陣子,完事,身體還會顫一顫。

我們終究還是會去那塊石頭上坐一坐,躺一躺,快速的來去。貓必須領導人類的行動,不能因為他們的阻止就不去做這樣的事。

【05】世代相傳的貓

恆昌雜貨店的三樓是神明廳,廳堂中間掛著一幅手拿淨瓶、楊柳枝的觀世音菩薩像。圖像前面有兩盞蓮花燈,再下來是裝著歷代祖先神主牌的玻璃櫃,一個香爐,三隻白瓷杯子,然後是方形的供桌。

兩旁的牆上排列著幾代祖先的照片,第一排最前面是穿著清代官服的男女祖先,官服、孺人服是固定的,臉孔則是照活著時候的樣子畫的。接著幾張黑白相片,是照相館拍的,就比較真實了。

可以看得出來這家人長得很像,髮線甚低,眼睛瞇瞇的,下巴削瘦,有點暴牙。一不小心會以為阿丁伯是從相片裡面走出來的,晚上再回到相片裡去。

也因為太像了,其他掛在上面的女人的照片,好像都跟她們生下的男人沒有關係。

這家人只有阿丁嬸會抱抱我,摸摸我,跟我說說話。請來幫忙的阿星嫂很冷淡,她過得不好,先生有時候來,講沒兩句就大小聲,甚至還會出手打人。她還能溫柔的跟客人說說笑笑,真是不簡單。

阿丁嬸的照片掛在牆上也兩、三年了,感覺偶爾還聽到她「喵喵—咪咪—」的叫喚聲,那慈祥的聲音在屋內響起,在樑柱和屋頂上繚繞。

【06】寵物點點名

福康街總共有三十幾隻貓,孟加拉貓、摺耳貓、暹邏貓、波斯貓、黑貓、白貓、三花貓、緬因貓、橘貓、虎斑貓、俄羅斯藍貓等等;十幾條狗,台灣犬、巴哥、拉不拉多、臘腸、博美、柴犬、哈士奇、吉娃娃等等。大部分結紮了,並且植了晶片—街上桂妃美容院的二樓,有間寵物商品店,有位動物醫生不定時會來一下。

整條街上的嬰兒和小孩只有六、七個。街底蕭府王爺宮的乩童曾在恆昌雜貨店裡說,這世代該投胎的人都變成貓、狗來降世。

生小孩太麻煩了,要養要教,勞心勞力,而且發展好一點的孩子,通常不太會管年老的父母,沒什麼成就的才留在身邊,靠老人生活。但是人天生喜歡小孩,想要養、想要抱、想要親,跟他說一些鬼話,這些衝動,貓、狗可以代替,而且萬一發生什麼意外,只是難過一陣子,不必負責。孩子生下來,就要沒日沒夜照顧,牽牽絆絆,花錢又兇,要擔心的事確實太多了。

【07】整條街處處有食物

這是個美好的時代,有時早上我會先到文星麵包店,葉師傅會給我一小塊起司,真正的起司,法國的,西班牙的,德國的,或者他自己做的。葉師傅知道我不吃反式脂肪的,摻一點假的油也不行。他試過很多次,一點也不行。他知道我的品味以及搞怪的味蕾。

然後去萬利自助餐,總有一塊魚或者香腸。大仁西藥房有時會給我高級的貓餅乾,品質很不錯,但那只是點心,淺嚐就好。接著是仙鄉水果行,老闆娘有一個專門角落,放一些過熟的水果。我喜歡熟透的香蕉,爛香爛香的,那才是真正的好香蕉,味道豐富,層次多。不熟到這個程度,澀澀的能吃嗎?

其他店家,偶爾也會有些好吃的東西。路過的遊客也常給我們食物,不過他們以為貓什麼都吃,花生、仙貝、薯條、豆腐乾……,以為只要給,我們都不會拒絕。傻!

【08】宿主建造的房子

做為人類的寄生者,我們對宿主建造的環境,還是很關心的。

35號恆昌雜貨店是日本時代快結束的時候蓋的,街上差不多年紀的還有49號順安中藥行、45號筆鋒文具行、57號義錦米店飼料行、38號福旺金紙行,這幾間屋子斜斜的屋頂用的是台式紅瓦,瓦片很舊很脆了,貓在上面踏,都會裂開。

屋子主體是磚造的,樑柱、門窗、隔間、地板是木頭的,用的是檜木、杉木、肖楠。其中兩層樓的只有恆昌雜貨店、順安中藥行和義錦米店飼料行,其他都只是磚瓦平房。

最氣派的是那座廢棄的大宅,上頭有很多巴洛克式的裝飾,牆面用洗石子的,黑瓦屋頂,還有很多福祿壽、花鳥魚蟲的圖案,無比華麗。

大部分舊房子後來拆掉改建。早一點蓋的就是兩層、三層,晚一點的四層、五層。像40號福康便利商店、46號飛翔手機行,就是五層樓,可惜沒有電梯,所以飛翔手機行的四、五樓空了很久,沒有人要租。兩、三層樓的占最多,像24號鑫亮五金行、26號億速達通訊行、32號濱江花店、36號大仁西藥房、23號吉利機車行、39號燦燦美髮、51號鴻亞西服社等等。還有就是舊房子再加搭鐵皮屋的,像25號逗陣來早餐店、27號仙鄉水果行、48號一坪地雞排,以及蕭王爺宮旁邊,沒有門號的珍珠小吃店。

蕭王爺宮是最老、最大、最漂亮的房子,每隔二、三十年就會重修一次,現在的王爺宮全部都是鋼筋水泥的,牆面和樑柱上畫了二十四孝、《三國演義》、《封神榜》的故事,屋頂是黃瓦,上面有神仙,也有龍鳳,又鮮豔又熱鬧,是沒有哪家可比的真正豪宅。

福康街最高的樓房是29號東興大樓,共七層,每層四戶,有兩部電梯。住了很多外地來的人,來來去去,有的連顏里長都不知道。

比較寬敞的是兩間咖啡館,30號黑鬍子和47號野靈魂。黑鬍子是跟�%8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9394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9*12.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