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溪文學第30輯彰化縣作家作品集:鄰坡室庚辛吟卷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集共八卷,約四百九十首,皆律絕近體詩,中以七律為多。俱屬民國一百零九年、一百一十年作品,名之曰「鄰坡室庚辛吟卷」,鄰坡室者,實以家近東坡路,為出入彰化所必經故也。此兩年夏曆干支分屬庚子、辛丑,舉世大疫洶洶,多閉門不出,戶外活動僅清晨之田野散步、返里之果蔬整理,聞見偶有所得,輒形諸吟詠。白日無事,則以檢尋所藏古籍遣興,一一以詩誌之。其間庚子夏、冬,疫情稍緩, 兩度浯洲之行,先攜眷遊小金門,夜宿「水調歌頭民宿」, 登建功嶼,訪陽宅、碧山、沙美等于役舊地,重過瓊林蔡氏祠宇,有七律十首紀之。之後再應金門文化局之邀,赴該局審查「金門進士叢書」。遂趁機重訪金城浯江書院、後浦勝跡,再夜登三角堡遠眺廈門燈景,又重探疇昔服役之金東故壘,由湖山灣歷許白灣而返,登觀測所、走地道、覽廢棄遺構,五十年前刁斗森嚴之后扁陣地,或委於荒煙,或淪為牧場,撫今追昔,感慨獨深,得七律十二首,蓋兩年之間少見之遠行也。又前服務臺灣文獻館,即往昔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多接觸史蹟文物,回思青少年時代農村記憶,今俱不存,頗有記存使命,賡續早年之作,得「續鄉物雜詠二十首」,亦足反映防疫生活之點滴。諸詩編年錄存,並以四季分卷,其中庚子夏詩作較多,釐為上下二卷,即庚子凡五卷,辛丑則限於篇幅,只收春夏二卷,再選「劫中藏書百詠」篇什若干,為第八卷,其他俟之異日別編一集。
目錄
2 … 彰化,文學之都的典範/縣長序
3 … 匯聚文學大河/局長序
4 … 典雅深邃的在地感/推薦序
6 … 結廬和美 吟詠之樂/自序
7 … 作品簡介
8 … 目 錄 (8~32)
卷一 庚子‧春
34 … 元旦恭謁竹山克明宮
34 … 頂禮鯉魚尾巖畢仍循龍門大橋而返
35 … 開正初二全臺皆雨佳勝賞春多告裹足惟詩興不稍減耳
35 … 年俗憶舊
36 … 正月初三感作
36 … 正月初四過苗栗公館
37 … 正月初五晨返園採摘果蔬匆匆而返
37 … 庚子春感(其一‧其二)
38 … 正月初六
39 … 庚子人日
39 … 正月初八道東書院新春團拜暨開筆式
40 … 黃允哲大使刊其令祖黃錫三秀才文集正月初九日於竹山克明宮蒙贈一冊恰逢玉皇嶽降之辰也
40 … 隨黃允哲大使汪鑑雄先生訪三塊厝尊德堂陳神佑翁卅餘載未履斯地當年路徑已不復省記矣
41 … 時疫哀(其一‧其二)
42 … 竹山連興宮重瞻舊彰化令胡邦翰祿位感作
43 … 竹山連興宮燈會竹編媽祖
43 … 重過竹山林姓崇本堂
44 … 小園樹葡萄兩株結果纍纍試以詩詠之殆古人所未及者歟
44 … 後時疫哀
45 … 喜鄰田向日葵盛開
45 … 道東詩社春宴
46 … 元宵節循例賞燈今歲疫情嚴峻遂閉門擁書為樂
46 … 庚子上元
47 … 元宵憶舊
47 … 元宵後二日訪埔鹽大有村德星堂
48 … 重過彰化梨春園
48 … 口罩求購維艱山妻遂有自製之念亦可喜也
49 … 重過鹿港
49 … 陳岸詞長榮膺文開詩社社長賦祝
50 … 重讀螺江太傅《滄趣樓詩集》
50 … 春園即事
51 … 敬挽鹿津吳東源詞長
51 … 道東書院承辦彰化詩歌節喜作
52 … 永靖清福宮
52 … 黃阿彩先生邀赴美濃黃驤雲會魁座談會感作
53 … 南郭賞花
53 … 春日巡園書所見
54 … 道東詩社社課以鹿港憶舊為題限十五咸韻頗不易下筆試擬七律一首
54 … 昨夜春寒料峭今見電視播報玉山飛雪新聞詩以紀之
55 … 彰南糖軌踏察偶得
55 … 重過西螺大橋
56 … 蔗場春興
56 … 春 望
57 … 春雨偶興
57 … 旅人蕉
58 … 春園所見
58 … 春曉鋤園
59 … 木 薯
59 … 牛奶果
60 … 重過花壇臺灣民俗村舊日豪華俱成過眼雲煙悵然久之(其一‧其二)
61 … 道東詩社集會研商社集編印事宜
61 … 再過花壇臺灣民俗村
62 … 春園即事
62 … 暮春重過中興新村臺灣文獻館為檢視舊展板事也
63 … 庚子清明
63 … 感 時
64 … 和美膠蟲樹花盛開驅車往賞慨然成詠
64 … 暮春田家雜興
65 … 時疫再哀
65 … 整編先篁川師醉草園編年詩集蕆事賦此紀之
66 … 食 筍
卷二 庚子‧夏之上
68 … 梅雨偶興
68 … 夏夜茗坐即興
69 … 夏初感事
69 … 疫情稍弛頗可喜也今值抗疫百日感作
70 … 園陰小憩偶得
70 … 清晨抵園仍忙諸事再作
71 … 重過苗栗群山桐花皆白即所謂五月雪也
71 … 砥 礪
〈彰化文學地景四題〉
72 … 賴和前進詩牆
72 … 陳虛谷默園
73 … 吳德功總爺街故居
73 … 賴紹堯洋樓園邸
74 … 感事仍用寒韻
74 … 五月十日夜佩貞詩友來訊問及和美近事恰逢母親節也
75 … 園事值雨喜作
75 … 楊梅戲詠
〈宜蘭感舊五首〉
76 … 吳 沙
76 … 楊廷理
76 … 楊士芳
77 … 黃纘緒
77 … 賞鯨豚之旅重過蘭陽棖觸于役舊事感作
78 … 夜讀張心齋《幽夢影》偶得
78 … 初夏亭午彰化圖書館前老樹小憩偶成
79 … 回彰車過九十九崁道左前山第一城碑遷徙矣撫今追昔為之慨然
79 … 得黃秋岳《聆風簃詩》硃印新本求之數十年喜何如也
80 … 新雨乍過園畔蟻丘纍纍靜觀自得戲而詠之
80 … 黃蜂颱風掠過梅雨成災見氣象報告感作
81 … 臺南道中倚窗遣悶有作
81 … 王旖同學引領出成大校園老榕奇絕不讓榕城專美於前車中倚窗再作
82 … 疫情趨緩昨晚臺南返彰車廂滿座實仍戒慎恐懼也試補詠之
82 … 循例返園芟草即書所見兼憶少時鄉間小路也
83 … 夜讀張心齋《幽夢影》偶得即用其意並略摘其語成七律一首
83 … 夜讀《幽夢影》意猶未盡續作一首
84 … 既得秋岳《聆風簃詩》又得梁眾異《爰居閣詩》及《詩續》數十年夢寐以求者竟珠聯璧合矣
84 … 道東書院老蓮霧樹
85 … 食 糭
85 … 初 荔
〈梅暴四題〉
86 … 暴 雨
86 … 夜 雨
87 … 聽 雨
87 … 過 雨
88 … 梅雨掠過園草離離波羅蜜陰偷閒有作
88 … 彰化歸來蟬隻當階撫之尚能作聲遂擇地放生並詠之
89 … 案頭有連史紙石印本《香草箋偶註》卷口俱開矣午後興起逐頁黏補之因憶十硯翁舊事遂有此作
89 … 午後真柏林園納涼喜作
90 … 夏日重過山莊
90 … 陽曆六月七日
91 … 惺 忪
91 … 近日郊行頗見刺竹感而詠之
92 … 解 封
92 … 笑 柄
卷三 庚子‧夏之下
94 … 清晨地震起宜蘭午後天暗不雨新聞已報臺中市大雨積水矣
94 … 夏曉自彰歸田即事
95 … 過李氏宅
95 … 彰化扇形車庫
96 … 讀醫學書局舊本《六祖壇經》
96 … 回園採摘偶書
97 … 自行車詠
97 … 夏至偶成
98 … 夏至日彰化觀日食
98 … 夏至日巧逢月朔並觀日食意猶未盡續詠一首
99 … 夏至後一日多有談日食者絢爛已歸平淡檢點奚囊實難得之詩料也再作一律
99 … 庚子五日
100 … 端陽後二日文開書院吟唱盛會重晤諸侶喜作
100 … 讀樓秋賓《蛻厂閒吟草》
101 … 偶得明萬曆舊刻清康熙及乾隆遞修本《日涉編》賦此紀之
101 … 苦 熱
102 … 夏日歸田雜興
102 … 沴疫解封重回校園早步殊可喜也
103 … 得咫園叢書後半部為《官閣消寒集》《江淮旅稿》《嘉蔭簃集》三種俱藝林篇什興之所嗜不以其殘惜也
103 … 疫情趨緩聞白沙屯媽祖又起駕北港進香矣
104 … 近日埔心梧鳳道中偶見龍眼壓枝頗棖觸少年情境遂追詠為律
104 … 曉 行
105 … 得藝文印書館景印成都舊刻《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殘卷感作
105 … 蘇菱槎《東寧百詠》讀之有年原本迄未一睹偶得舊帙為鹿江名宿莊幼岳早年親題轉贈之物喜何如也
106 … 仲夏感事聞時疫又捲土來矣
106 … 昨過郵局遞信人潮洶湧十之八九為領振興券者感作〈金門雜詠十首〉
107 … 小金門搭電瓶車環島游觀其車絕似泉州洛陽橋之旅也
107 … 遊罷小金夜宿水頭水調歌頭
108 … 上午潮退登建功嶼新雕鄭王像在焉
108 … 建功嶼返謁延平王廟址為國姓當年海上觀兵處也
109 … 過燕南書院
109 … 重訪碧山村往日記憶多蕩然無存矣
110 … 重過金東戲院及陽宅老街
110 … 沙 美
111 … 金城邱良功爵帥之母欽旌節孝坊下有作
111 … 瓊林訪窯燒木棉磚牆而去不及一攬濟陽八祠之美矣
112 … 道東書院詩社復社紀念詩集梓成喜賦
112 … 像極戲詠
113 … 重過竹山公園即舊時竹山神社也撫今追昔蓋距初游已逾半世紀矣
〈臺中詠懷古蹟〉
114 … 萊園櫟社碑
114 … 鐵砧山國姓井
115 … 筱雲山莊
115 … 摘星山莊
116 … 嚴 律
116 … 巴威颱風遠去細雨初歇校園漫步偶得
117 … 八卦山賴和詩牆再詠
117 … 朝 雲
〈臺灣文學名著四詠〉
118 … 彰化《應社詩薈》
118 … 林占梅《潛園琴餘草》
119 … 萊園櫟社碑
119 … 陳維英《偷閒錄》
119 … 得李蓴客《荀學齋日記》清稿本乃前所未聞者紀之以詩亦因緣殊勝也
卷四 庚子‧秋
122 … 中元節鬱悶不堪蓋海上颱風接踵至矣
122 … 檢 書
123 … 歸 田
123 … 村居秋感
124 … 連氏《臺灣通史》出版百年感作
124 … 彰南道中所見
125 … 道東書院同人秋遊阿里山觸口道中
125 … 阿里山道中倚窗作
126 … 隨道東書院諸侶漫遊阿里山
126 … 自姊妹潭經受鎮宮步返阿里山車站廣場得詩
〈阿里山絕句六首〉
127 … 觸 口
127 … 山 道
127 … 步 道
127 … 樹 頭
127 … 根 雕
3 … 匯聚文學大河/局長序
4 … 典雅深邃的在地感/推薦序
6 … 結廬和美 吟詠之樂/自序
7 … 作品簡介
8 … 目 錄 (8~32)
卷一 庚子‧春
34 … 元旦恭謁竹山克明宮
34 … 頂禮鯉魚尾巖畢仍循龍門大橋而返
35 … 開正初二全臺皆雨佳勝賞春多告裹足惟詩興不稍減耳
35 … 年俗憶舊
36 … 正月初三感作
36 … 正月初四過苗栗公館
37 … 正月初五晨返園採摘果蔬匆匆而返
37 … 庚子春感(其一‧其二)
38 … 正月初六
39 … 庚子人日
39 … 正月初八道東書院新春團拜暨開筆式
40 … 黃允哲大使刊其令祖黃錫三秀才文集正月初九日於竹山克明宮蒙贈一冊恰逢玉皇嶽降之辰也
40 … 隨黃允哲大使汪鑑雄先生訪三塊厝尊德堂陳神佑翁卅餘載未履斯地當年路徑已不復省記矣
41 … 時疫哀(其一‧其二)
42 … 竹山連興宮重瞻舊彰化令胡邦翰祿位感作
43 … 竹山連興宮燈會竹編媽祖
43 … 重過竹山林姓崇本堂
44 … 小園樹葡萄兩株結果纍纍試以詩詠之殆古人所未及者歟
44 … 後時疫哀
45 … 喜鄰田向日葵盛開
45 … 道東詩社春宴
46 … 元宵節循例賞燈今歲疫情嚴峻遂閉門擁書為樂
46 … 庚子上元
47 … 元宵憶舊
47 … 元宵後二日訪埔鹽大有村德星堂
48 … 重過彰化梨春園
48 … 口罩求購維艱山妻遂有自製之念亦可喜也
49 … 重過鹿港
49 … 陳岸詞長榮膺文開詩社社長賦祝
50 … 重讀螺江太傅《滄趣樓詩集》
50 … 春園即事
51 … 敬挽鹿津吳東源詞長
51 … 道東書院承辦彰化詩歌節喜作
52 … 永靖清福宮
52 … 黃阿彩先生邀赴美濃黃驤雲會魁座談會感作
53 … 南郭賞花
53 … 春日巡園書所見
54 … 道東詩社社課以鹿港憶舊為題限十五咸韻頗不易下筆試擬七律一首
54 … 昨夜春寒料峭今見電視播報玉山飛雪新聞詩以紀之
55 … 彰南糖軌踏察偶得
55 … 重過西螺大橋
56 … 蔗場春興
56 … 春 望
57 … 春雨偶興
57 … 旅人蕉
58 … 春園所見
58 … 春曉鋤園
59 … 木 薯
59 … 牛奶果
60 … 重過花壇臺灣民俗村舊日豪華俱成過眼雲煙悵然久之(其一‧其二)
61 … 道東詩社集會研商社集編印事宜
61 … 再過花壇臺灣民俗村
62 … 春園即事
62 … 暮春重過中興新村臺灣文獻館為檢視舊展板事也
63 … 庚子清明
63 … 感 時
64 … 和美膠蟲樹花盛開驅車往賞慨然成詠
64 … 暮春田家雜興
65 … 時疫再哀
65 … 整編先篁川師醉草園編年詩集蕆事賦此紀之
66 … 食 筍
卷二 庚子‧夏之上
68 … 梅雨偶興
68 … 夏夜茗坐即興
69 … 夏初感事
69 … 疫情稍弛頗可喜也今值抗疫百日感作
70 … 園陰小憩偶得
70 … 清晨抵園仍忙諸事再作
71 … 重過苗栗群山桐花皆白即所謂五月雪也
71 … 砥 礪
〈彰化文學地景四題〉
72 … 賴和前進詩牆
72 … 陳虛谷默園
73 … 吳德功總爺街故居
73 … 賴紹堯洋樓園邸
74 … 感事仍用寒韻
74 … 五月十日夜佩貞詩友來訊問及和美近事恰逢母親節也
75 … 園事值雨喜作
75 … 楊梅戲詠
〈宜蘭感舊五首〉
76 … 吳 沙
76 … 楊廷理
76 … 楊士芳
77 … 黃纘緒
77 … 賞鯨豚之旅重過蘭陽棖觸于役舊事感作
78 … 夜讀張心齋《幽夢影》偶得
78 … 初夏亭午彰化圖書館前老樹小憩偶成
79 … 回彰車過九十九崁道左前山第一城碑遷徙矣撫今追昔為之慨然
79 … 得黃秋岳《聆風簃詩》硃印新本求之數十年喜何如也
80 … 新雨乍過園畔蟻丘纍纍靜觀自得戲而詠之
80 … 黃蜂颱風掠過梅雨成災見氣象報告感作
81 … 臺南道中倚窗遣悶有作
81 … 王旖同學引領出成大校園老榕奇絕不讓榕城專美於前車中倚窗再作
82 … 疫情趨緩昨晚臺南返彰車廂滿座實仍戒慎恐懼也試補詠之
82 … 循例返園芟草即書所見兼憶少時鄉間小路也
83 … 夜讀張心齋《幽夢影》偶得即用其意並略摘其語成七律一首
83 … 夜讀《幽夢影》意猶未盡續作一首
84 … 既得秋岳《聆風簃詩》又得梁眾異《爰居閣詩》及《詩續》數十年夢寐以求者竟珠聯璧合矣
84 … 道東書院老蓮霧樹
85 … 食 糭
85 … 初 荔
〈梅暴四題〉
86 … 暴 雨
86 … 夜 雨
87 … 聽 雨
87 … 過 雨
88 … 梅雨掠過園草離離波羅蜜陰偷閒有作
88 … 彰化歸來蟬隻當階撫之尚能作聲遂擇地放生並詠之
89 … 案頭有連史紙石印本《香草箋偶註》卷口俱開矣午後興起逐頁黏補之因憶十硯翁舊事遂有此作
89 … 午後真柏林園納涼喜作
90 … 夏日重過山莊
90 … 陽曆六月七日
91 … 惺 忪
91 … 近日郊行頗見刺竹感而詠之
92 … 解 封
92 … 笑 柄
卷三 庚子‧夏之下
94 … 清晨地震起宜蘭午後天暗不雨新聞已報臺中市大雨積水矣
94 … 夏曉自彰歸田即事
95 … 過李氏宅
95 … 彰化扇形車庫
96 … 讀醫學書局舊本《六祖壇經》
96 … 回園採摘偶書
97 … 自行車詠
97 … 夏至偶成
98 … 夏至日彰化觀日食
98 … 夏至日巧逢月朔並觀日食意猶未盡續詠一首
99 … 夏至後一日多有談日食者絢爛已歸平淡檢點奚囊實難得之詩料也再作一律
99 … 庚子五日
100 … 端陽後二日文開書院吟唱盛會重晤諸侶喜作
100 … 讀樓秋賓《蛻厂閒吟草》
101 … 偶得明萬曆舊刻清康熙及乾隆遞修本《日涉編》賦此紀之
101 … 苦 熱
102 … 夏日歸田雜興
102 … 沴疫解封重回校園早步殊可喜也
103 … 得咫園叢書後半部為《官閣消寒集》《江淮旅稿》《嘉蔭簃集》三種俱藝林篇什興之所嗜不以其殘惜也
103 … 疫情趨緩聞白沙屯媽祖又起駕北港進香矣
104 … 近日埔心梧鳳道中偶見龍眼壓枝頗棖觸少年情境遂追詠為律
104 … 曉 行
105 … 得藝文印書館景印成都舊刻《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殘卷感作
105 … 蘇菱槎《東寧百詠》讀之有年原本迄未一睹偶得舊帙為鹿江名宿莊幼岳早年親題轉贈之物喜何如也
106 … 仲夏感事聞時疫又捲土來矣
106 … 昨過郵局遞信人潮洶湧十之八九為領振興券者感作〈金門雜詠十首〉
107 … 小金門搭電瓶車環島游觀其車絕似泉州洛陽橋之旅也
107 … 遊罷小金夜宿水頭水調歌頭
108 … 上午潮退登建功嶼新雕鄭王像在焉
108 … 建功嶼返謁延平王廟址為國姓當年海上觀兵處也
109 … 過燕南書院
109 … 重訪碧山村往日記憶多蕩然無存矣
110 … 重過金東戲院及陽宅老街
110 … 沙 美
111 … 金城邱良功爵帥之母欽旌節孝坊下有作
111 … 瓊林訪窯燒木棉磚牆而去不及一攬濟陽八祠之美矣
112 … 道東書院詩社復社紀念詩集梓成喜賦
112 … 像極戲詠
113 … 重過竹山公園即舊時竹山神社也撫今追昔蓋距初游已逾半世紀矣
〈臺中詠懷古蹟〉
114 … 萊園櫟社碑
114 … 鐵砧山國姓井
115 … 筱雲山莊
115 … 摘星山莊
116 … 嚴 律
116 … 巴威颱風遠去細雨初歇校園漫步偶得
117 … 八卦山賴和詩牆再詠
117 … 朝 雲
〈臺灣文學名著四詠〉
118 … 彰化《應社詩薈》
118 … 林占梅《潛園琴餘草》
119 … 萊園櫟社碑
119 … 陳維英《偷閒錄》
119 … 得李蓴客《荀學齋日記》清稿本乃前所未聞者紀之以詩亦因緣殊勝也
卷四 庚子‧秋
122 … 中元節鬱悶不堪蓋海上颱風接踵至矣
122 … 檢 書
123 … 歸 田
123 … 村居秋感
124 … 連氏《臺灣通史》出版百年感作
124 … 彰南道中所見
125 … 道東書院同人秋遊阿里山觸口道中
125 … 阿里山道中倚窗作
126 … 隨道東書院諸侶漫遊阿里山
126 … 自姊妹潭經受鎮宮步返阿里山車站廣場得詩
〈阿里山絕句六首〉
127 … 觸 口
127 … 山 道
127 … 步 道
127 … 樹 頭
127 … 根 雕
序/導讀
推薦序:典雅深邃的在地感
蔡珠兒
我喜歡舊詩,煩躁時默誦幾首,有澄思靜定之效,讀後舌齒噙香,心神舒暢。可惜傳統詩是瀕臨滅絕的文類,體制簡短,語感古雅,難以抒寫複雜的現代情境,吟詠凋零,佳作稀罕難覓。
原來彰化還有高手,翻開這冊詩集,我愈讀愈驚喜,有如散步撿到鳳毛和麟角。詩作質地溫潤,章句素澹典雅,看得出作者功底紮實,舊學深厚邃密,文字固然清雋可喜,但這書最觸動我的,是「當下現實」的生活感,以及涉筆成趣的在地味。
作者林文龍先生,在兩年間寫了近五百首詩,質量皆可觀,除了感時抒物、采風紀事、田園草木等傳統命題,最特別的是寫入疫情(「罩口遮眸意氣消,鯤溟百業半蕭條」),記錄了解封、三倍劵等現象(「鵠立須存社交距,鵲音端擬解封情」),以雅馴優美之語,描繪當代的境況,為舊瓶注入醇和新酒。
台灣各地都有漢文詩社,傳統悠久,清末彰化有「荔譜吟社」,陳肇興、蔡德輝、洪棄生等儒士以史入詩,日治時期的賴和也寫漢詩,「以舊形式表達新思想」,對文化影響深遠。這冊詩集問世出版,正是賡續彰化優秀的文風傳統。
最後要說,我雖是中文系出身,但詩詞只識皮毛,其實不夠格為此書作序。我的讀法是現代的,不看清詞麗句、對仗韻腳,看的是內容和精神,我認為這本詩集言之有物,貼近地氣和時代感,情味真切動人,所以很樂意向讀者大力推薦。
蔡珠兒
我喜歡舊詩,煩躁時默誦幾首,有澄思靜定之效,讀後舌齒噙香,心神舒暢。可惜傳統詩是瀕臨滅絕的文類,體制簡短,語感古雅,難以抒寫複雜的現代情境,吟詠凋零,佳作稀罕難覓。
原來彰化還有高手,翻開這冊詩集,我愈讀愈驚喜,有如散步撿到鳳毛和麟角。詩作質地溫潤,章句素澹典雅,看得出作者功底紮實,舊學深厚邃密,文字固然清雋可喜,但這書最觸動我的,是「當下現實」的生活感,以及涉筆成趣的在地味。
作者林文龍先生,在兩年間寫了近五百首詩,質量皆可觀,除了感時抒物、采風紀事、田園草木等傳統命題,最特別的是寫入疫情(「罩口遮眸意氣消,鯤溟百業半蕭條」),記錄了解封、三倍劵等現象(「鵠立須存社交距,鵲音端擬解封情」),以雅馴優美之語,描繪當代的境況,為舊瓶注入醇和新酒。
台灣各地都有漢文詩社,傳統悠久,清末彰化有「荔譜吟社」,陳肇興、蔡德輝、洪棄生等儒士以史入詩,日治時期的賴和也寫漢詩,「以舊形式表達新思想」,對文化影響深遠。這冊詩集問世出版,正是賡續彰化優秀的文風傳統。
最後要說,我雖是中文系出身,但詩詞只識皮毛,其實不夠格為此書作序。我的讀法是現代的,不看清詞麗句、對仗韻腳,看的是內容和精神,我認為這本詩集言之有物,貼近地氣和時代感,情味真切動人,所以很樂意向讀者大力推薦。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