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入探討上豐村的歷史脈絡、人文風貌與產業變遷,並聚焦於當地獨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螺溪硯。全書由緒論出發,說明村史撰寫的重要性,再從原住民東螺社的起源談起,延伸至宗教信仰、教育武術、社區發展等層面。地理環境與產業發展則呈現村落與自然共生的特色。螺溪硯的興衰傳承,更展現地方技藝的生命力。書末透過人物訪談與小傳紀錄,具體還原上豐村昔日風華,是一部兼具歷史價值與地方情感的文化記錄。
本書完整記錄金陵村自清領時期至今的發展歷程,內容涵蓋聚落起源、地名演變、宗族分布、宗教信仰、教育發展、水利交通建設與現代產業轉型。透過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勾勒出村內傳統建築、人文藝術與地方風俗。特別聚焦社區營造歷程與村民共同參與的故事,展現濃厚人情與地方凝聚力。書中亦收錄許多在地耆老、小人物與知名人士的生命故事,呈現金陵村百年風華的真實樣貌,是一本集地方記憶、文化傳承與教育價值於一體的村史佳作。
本書全方位記錄東興里的歷史演變與多元文化特色,從地理環境與聚落發展談起,涵蓋水利設施、交通道路、村落地名沿革、宗教信仰、教育機構、產業經濟進程、飲食文化與傳統技藝。書中特別強調閩客族群的互動與生活融合,呈現出地方文化共榮的面貌。內容並延伸至社區發展協會、特色建築與未來展望,反映在地居民面對環境變遷與時代轉型時的努力與願景。全書結構豐富,圖文並茂,是深入理解東興里文化底蘊的重要地方誌著作。
張倍源老師為彰化員林人,自台中師專畢業後,開始習書。此次展覽「大塊無盡-張倍源書法創作展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115棒」展出張老師習書三十餘年的成長紀錄,以規矩的篆隸入門,到獲獎連連的大作聯屏。張倍源老師近期藝術能量爆棚,創作風格工整放逸兼具,賦予觀者新的視覺盛宴。
「嶄新悅目-2025洪易藝術特展」彰化縣立美術館114年度邀請展。洪易老師祖居芳苑,為知名當代藝術家,於彰化市設立「洪易美術館」,作品用色鮮豔,大膽點綴豐富的本土民俗符號,並融入東方哲學、傳統信仰與吉祥寓意,使作品不僅具有視覺美感,更傳達了祝福與正向的生命態度。
梁奕焚老師為彰化芬園人,自臺北師範藝術科畢業後,為拜師李仲生而搬至臺中。此次展覽「離鄉.懷鄉.返鄉 梁奕焚回鄉展」展出梁奕焚老師的作品,可謂展現了梁老師繪畫的歷程,以現代藝術作品為主軸,不斷在繪畫上迸發藝術能量,創造出能夠打動人心的藝術創作。
本專輯收錄柯錦中歷年代表作,完整呈現從傳統粧佛、現代雕刻、當代跨界創作的藝術成就。柯老師以精湛技藝與智慧奠基歲月,讓他的一甲子成為彰化工藝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現以技藝致敬傳統、以創新開創未來的卓越精神。無論是傳統神像的精雕細琢,或是現代雕刻的創意突破,都展現了工藝家對技藝的尊重、熱愛與堅持,也為文化傳承增添新的光彩。
此次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114棒展覽「謝政憲眼中的彰化~水彩個展」展出謝政憲老師各時期的作品,可謂展現了謝老師繪畫的心路歷程,後期以彰化風景為主軸,不斷在繪畫上迸發藝術能量,創造出能夠打動人心的藝術創作。
陳穎派先生(1933-2024)是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傳統建築彩繪」保存者,業界多以「派司」稱呼。派司書畫風格經年累月累積,自成穎派風格,書法丹青信手拈來。除了家中晚輩,亦曾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彩繪相關課程,無私奉獻自己的一身技藝。 本書分為五個章節,自派司兒時經歷、技藝摸索、到得以獨當一面完成彩繪工程,最終「自成穎派」,成為中部傳統建築彩繪規模最大的家族。
第25屆「磺溪美展」分為油畫、水彩、墨彩、膠彩、雕塑、工藝、版畫、書法、篆刻及攝影10大類, 今年參展作品呈現出多樣化的風貌,每件作品均具有其獨特的視角和技法,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線條的運用,在在展現藝術家們對於情感及想法的細膩表達,使得此次美展充滿了豐富的創意和藝術魅力。
經由詩畫原創性與想像力合奏激躍而生的美麗火花,編輯如繪本般的詩畫集,取材遍及生活層面與地方特色,在各組優選的詩語形式和圖像構成上,亦展現出孩子們閃爍的想像與創意,同時在幽默與趣味的詩句背後,不乏對社會環境作深刻觀察與省思的作品,精彩映現互動,引燃文學與藝術創作的美好榮景。
以彰化鹿港魯班公宴為題創作繪本,故事藉由身為未來人的主角穿越回到現今的鹿港,在尋寶的過程中帶領讀者一同了解鹿港身為工藝重鎮的魅力,以及魯班公宴的特色;此外,亦透過導讀及小知識補充介紹魯班公的生平及魯班公宴的文化意義。
以彰化花壇白沙坑獨一無二的迎燈排遶境為題創作繪本,介紹迎燈排的由來及文德官土地公的特別之處,並以導讀及小知識補充說明迎燈排的專業知識及文化意義,如:燈排數量的差異等。故事內容藉由流行穿越時空設定,讓主角親臨現場了解燈排的美麗及由來。
以彰化芳苑潮間帶特有的「海牛文化」為題創作繪本,並搭配導讀及小知識講述芳苑為何會採用黃牛進行採蚵作業,且是如何形成特有的海牛文化,繪本故事中藉由各個角色的對話呈現海牛文化的示微,以及海牛文化的轉型及海牛文化節的辦理。
以9章獨立短篇小說組串成,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描繪成長歲月的自我探索,以輕快文筆勾畫發生在生命中諸多日常生活中不尋常的情事。並藉由「生死」這個艱澀的議題,植入各類事件,把隱沒在每個人心中,不願正面思考,很難想像的生死話題,導引成值得深思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