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陽妖異誌2:疫鬼與王船
橫跨虛實奇幻情境 打造「倒風內海」奇談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擷取臺灣歷史文化
橫跨虛實奇幻情境
打造「倒風內海」奇談
「鈴鈴鈴──鈴鈴鈴──」銅鈴規律的搖動。
禱聲念完,狂風四起,五道霧氣隨狂風朝五個方位而去……
黑曜提著一袋地土,移動步伐,將土沿線撒落形成五芒星圖案,再將油燈放置在五芒星的尖角上,並貼上道符。
「土環陣!」黑曜起了術式,五盞油燈瞬間亮起。被霧氣附身的差役,困在五芒星內,他露出疫鬼的猙獰相,向外撲捉,但一碰到環陣的邊緣,手就冒起煙來。
莊裡被附身的人數越來越多,疫鬼的力量逐漸變大,連遠處的火葬場,也傳來了騷動聲……
※登場人物
➢墨兒:外貌約十歲大的神祕女孩,實際年齡不詳,以操控文字筆墨之力,收妖降怪,身邊跟隨三小物。
➢黑曜:十五歲男孩,武藝高超的咒術師,與蒲老師一行人結伴同行。
➢蒲老師:來臺授課之教員,個性膽小但良善。文史知識豐富,深受周大人青睞,派遣至各地了解人文現況。
➢文良:十二歲男孩,富有正義感,協助蒲老師大小事務。
➢張善:行醫濟世多年的藥鋪大夫。
※故事主線
蒲老師受周大人的託付,前往臺灣各地了解當地人文現況。首站,來到了臺灣南部僅次於府城的鹽水港。沒想到,蒲老師一行人來到這裡後,碰到不明之病,病症擴展的速度讓人心慌,好不容易抑制該區病情的擴散,但鄰近港區卻紛紛傳出疫情。幸好,文良一行人受到五隻小妖的幫助,逐一化解各港口危機。並以小妖視角,發覺「妖」不再處於人類的敵對面……
➢事件一、鹽水港之疫:訴說「貪婪」。疫鬼因官兵的貪婪而蔓延,疫情因見義勇為的商賈而抑止。環境的正負消長,在人的一念之間。
➢事件二、汫水港之疫:訴說「爭鬥」。在清代,械鬥是常見之事。械鬥的怒氣,變成相互刺激的觸媒,疫鬼依此增長。
➢事件三、鐵線橋之疫:訴說「悲傷」。過往貧苦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金魅的傳說來自悲怨的特化,間接說明在父權的高度制約下,女性內部產生的相互壓迫之感。
➢事件四、茅港尾之疫:訴說「猜忌」。在邊緣地帶,被看為底層的社會邊緣人,有各自不得不的處境。因當時特殊環境,人在欲望需求與小奸小惡中浮沉拉扯,一個私心的決定,影響著事態發展。
➢事件五、麻豆港之疫:訴說「共生」。稱為熟番的平埔族有自己的文化,卻不得不因外來影響逐漸改變。其中,哪些被吸納,哪些被排斥,這些思想的拉扯最值得探究。
本書特色
瘟疫之日的跨時共感
兒童文學新生代鄭若珣 × 新銳插畫家Ila Tsou
聯手打造「倒風內海」奇談,營造新臺式奇幻小說。
★文壇新秀──鄭若珣首部在地奇幻俠義原創小說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雙料得主──鄭若珣,精心打造臺灣兒童奇幻俠義經典文學,重構文字新魅力。
★運用五行,御字伏妖,展現東方文字新魅力
運用「字」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概念,降伏「五大疫鬼」。讓孩子從中了解文字意義,也間接了解五行的相生相剋,以及和東方醫學、五色結合的奧祕。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五行五臟:金對肺、木對肝、水對腎、火對心、土對脾。
‧五行五色:金對白色、木對綠色、水對黑色、火對紅色、土對黃色。
★在地取材,刻劃臺灣原味風貌
以「類清朝」時期為時空背景,呈現出各種勢力交錯的民間社會,透過五通小妖當引線,引讀者在每個故事中看見不同處境的人們,觀察不同族群如何在生存中奮鬥的過程。
★妖怪奇談,省思人心價值
妖的出現反映著人民對社會的冤屈與不滿。透過除妖的過程,引導孩子反思社會不公不義,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除妖破案,解鎖成就、同步歷練成長
在解決一連串妖異事件的任務中,孩子將跟著主角們一同解謎、推理、冒險與成長,逐漸開闊眼界、明白事理,體會世情冷暖。
名家推荐
以臺灣早期的移民處境為經,民俗信仰為輔,乘著歷史遙想之船,在懸疑與推理的海上航行,加上武俠的氣勢、奇幻的筆法與視角,編織出瑰麗、發人深省的臺灣妖異誌。插圖的質地、氛圍與文字故事相互輝映。大推。──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目錄
序/導讀
作者序
瘟疫之日的跨時共感
鄭若珣
近幾年,疫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是每個人都可以深刻感受到的。自古以來,瘟疫在人類歷史中不時發生,也隱約影響著世界的發展。古人對瘟疫的發生少不了以宗教信仰來詮釋,瘟疫時期哀鴻遍野的慘況,確實像是經過了鬼靈肆虐。
清代文人林豪曾寫過一首〈逐疫行〉,詩中云「炎風煽地如爐烘,妖雲十丈垂天紅。祝融熾炭旱魃舞,陽亢陰死蒸蘊隆。十里五里成焦土,五月六月悲三農。疫鬼跳梁舞而出,白晝攫人入其窟。十旬大索天亦驚,一城哭聲氣愁鬱。有司曰噫無他策,諭令爾民且逐疫。獰獰闖出丈六軀,眈眈四目射妖蜮。連宵鼓角喧通衝,欲蕩麼魔禳此疾。」詩中以妖魔化的方式,生動形容瘟疫發生的景況,可見古人對瘟疫的深深恐懼。因為有疫鬼,所以有瘟神,藉著祭拜瘟神來除疫,王爺信仰便由此而生。
或許是地理緯度和植被繁茂的影響,清代官員常形容臺灣為瘴癘之地,也常因為水土不服而在此染病,對此島繁多的病害恐懼不已。資料同時記載,清朝時期的臺灣,常常舉辦各式民間信仰祭典,人們樂於在街上觀看陣頭演出,享受節慶熱鬧的氣氛,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人民專注宗教活動而不從事生產的狀況,使得官員十分頭痛,不知該如何管制。
臺灣四面環海,延續著移民者帶來的王船信仰,概念是迎接從海洋來的神靈,為鄉里淨除穢氣,並以火淨等儀式,將一切送回大海,象徵「了結」與「新生」。火的高溫帶來消毒作用,確實在古早的環境中有實質效果,因此信仰行為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總有一些關聯,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體系中奏效。
本冊取用了「五通」傳說。歷史記載的資料,提到的五通廟是鄉野小廟,裡面拜的是假神,前來祈求者多有利益交換的感覺。此外,還有清朝官員認為此廟不正,怒而拆除。
我將五通做了一點變造,成為冒充神明的小妖,雖然妖力不高,卻十分善良,且對人類有真實的關心。小妖的造形取用的是活動於中國東南與臺灣的早期動物。據說清朝時期竹鼠和麝香貓都是常見生物,竹鼠肉質味美、麝香貓的毛可用於製筆,其他三種生物就在這裡賣個關子,讓讀者自己來發現。
在東方的醫學觀中,人體健康和五行觀念相結合,取用藥材的背後也隱隱可見五行的脈絡。五行的觀念不僅應用在空間和風水,在文化中對應人生大小事務、在藝術中對應五種顏色,這些隨時代逐漸建構又擴增的五行概念,可以說是東方宇宙觀中的基本元素。當代的生活方式與五行漸行漸遠,這會是對天地運行之道的破壞嗎?
在本冊故事中,採用五行來做關聯想像,結合歷史地理背景和臺灣妖怪傳說,蒲老師一行人在旅程中一面感受瘟疫的威脅,一面又要解除妖異事件帶來的危機。
歷史文獻中的「倒風內海」,早已在清朝逐漸淤積陸化,那些舟船進出、海運繁忙的熱鬧景象也已成過往,只能藉由想像來穿梭其間,臆想當時人們可能的生活型態和內心困境。想像在當時支流密布的沙洲上,漢人和原住民共處的生活光景,在不斷吹拂的海風中,人們如何奮力生活,對筆者來說也別有一番樂趣。
當時的人們在艱困的環境中,為了求生,產生很多交錯的身分,在不同立場中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我感興趣的是,人如何在種種矛盾中,維繫一種動態平衡。在官府壓迫、日常營生和情感需求間,人們如何度過那些時光,是不是也有微微如星光般的希望?
不管時代如何演變,宗教信仰一直在人們心中占有一個重要位置,在災危中撫慰著人心。但不可諱言,所有的現象都有其雙面性,端看參與其事的人們如何進行。究竟何為真?何為假?何為表象?何為真實?也就讓讀者自己來定義了。
《臺陽妖異誌》推出後得到許多的回響和鼓勵,入選第八十一梯次好書大家讀、也獲選二○二二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選書,對於各方鼓勵,筆者心懷感謝。此成果有賴本書製作團隊,繪者享想的細心繪製、編輯藝蓁的意見回饋和過程協助、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都讓本書的呈現更為細緻,在此表達深深致謝。也希望各位讀者會喜歡將來幾本續集,繼續支持《臺陽妖異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