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兵不在街頭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為理念走上街頭,帶傷回去
那些傷害還未痊癒嗎?
或是從未意識過自己也受傷了?
《傷兵不在街頭》前篇,作者林于玄以四篇小說交錯描繪理想性的公共議題與最私密的個人情感、愛欲。聚焦於不同身分的年輕人在社會運動中感到迷惘、挫折的創傷經驗。呈現出社會運動創傷者或失語、或麻木、或陷入不斷循環的的掙扎和痛苦。
不只透過小說從文學面向切入運動傷害;「發聲練習」透過採訪三位學運青年的紀實報導,向讀者真誠自剖,說出不同背景、參與運動的動機、面對運動的內心轉折,真切展露不同性格風貌。
本書後篇〈我們在復原的路上〉,作者陳湘妤從自身通過綜合心理學領域的學養與經驗,從成因、生命故事、症狀細細解說分析社會運動創傷。通過深入分析這些病徵的成因和影響,後篇不僅有助於社會運動參與者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狀態,也提供了減少痛苦、治癒自己的可行方式,一起從街頭復原走回到各自生活。
專文推薦
楊翠、盧郁佳
好評推薦
朱嘉漢,作家
林楷倫,真心純情好魚販
張亦絢,小說家
張桓溢,作家
梁莉姿,作家
傅 榆,紀錄片導演
鄔佩麗,頂溪心理諮商所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善意呼籲社會同理創傷的失語難解,誠懇感人。」──盧郁佳(作家)
「因為創傷的遞延性,等了十年,我們才有《傷兵不在街頭》。」──楊翠(作家)
目錄
推薦序,〈你為何要記得所有的事情?〉,盧郁佳(作家)
推薦序,〈創傷,作為一個入口〉,楊翠(作家)
前篇 傷兵不在街頭
零與一之間
剎那與永恆
鸚鵡,鸚鵡
發聲練習I
發聲練習II
發聲練習III
黑夜與白天
一與零之間
後篇 我們在復原的路途上
看見是療癒的開始:為什麼我們要談社會運動創傷?
湊近看傷口的紋理:何謂創傷?
上街頭以前,我們的生活
當單兵變成傷兵
復原的道路
再見之前:林于玄 × 洪萬達書信對談——這終究是一本更接近「幸福」的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