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離返:台灣文學的戰時記憶與敘事再現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戰爭促使近代台灣形成大規模的人群跨區移動與社會再組織化,島嶼離返成為台灣的核心文化現象,涉及因戰爭錯位或重置人群之移動、記憶與書寫等問題。本書鎖定戰時記憶敘事或受戰爭遺緒作用之文學文本,梳理島嶼台灣所產出的離返故事和文化記憶。從文學角度觀看台灣的歷史和記憶,感知戰爭時期在後方且歷經不同時代的作者,其作品的共相和殊相,為瞭解當代台灣社會提供一個有效捷徑。
戰爭是理解台灣社會的重要線索,其概念除了普遍認知的軍事衝突外,也包含資本分配、族群壓迫、文化控制等社會管理。承此,本書以大東亞戰爭及其遺緒作為思考基底,展開「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三項主題討論。發現台灣戰時記憶敘事所呈示的生命樣態、歷史記憶及敘事圖式,分別指向被損害的自我、以戰為治的生存經驗、主體修補的敘事路徑,呈示不同歷史世代書寫的自我技藝與記憶戰爭的多元軌跡。
戰爭是理解台灣社會的重要線索,其概念除了普遍認知的軍事衝突外,也包含資本分配、族群壓迫、文化控制等社會管理。承此,本書以大東亞戰爭及其遺緒作為思考基底,展開「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三項主題討論。發現台灣戰時記憶敘事所呈示的生命樣態、歷史記憶及敘事圖式,分別指向被損害的自我、以戰為治的生存經驗、主體修補的敘事路徑,呈示不同歷史世代書寫的自我技藝與記憶戰爭的多元軌跡。
目錄
導言 島嶼上的「戰爭」
一、如何述說台灣?─以戰爭作為切口
二、戰爭世代的記憶/技藝
三、本書章節組成
【第一部 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
第一章 戰爭與敘事調節:論戰爭期前後石川達三與楊逵的日人書寫
一、帝國治理與派遣文學
二、在筆部隊派遣之前:石川達三與楊逵的連結
三、徵用文學的辯證:以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與楊逵〈增產之背後〉為論
四、結語:從左翼到派遣
第二章 青春的創傷與修復:論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與文心《泥路》的戰爭記憶與成長敘事
一、戰爭記憶所繫之處
二、戰爭與成長:殖民國與被殖民地的兒少女性
三、「家」的離返與對話:母系親族與不在場的父親
四、結語:戰時記憶的自我修復與路徑探尋
【第二部 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
第三章 擬聲政治:論戰後初期《新臺灣》雜誌的女性修辭
一、女聲與國族
二、台灣省旅平同鄉會與《新臺灣》
三、代言式書寫:戰後初期《新臺灣》的女性修辭
四、結語:擬聲政治的性別操作
第四章 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一、張我軍與中國
二、迎來終戰:以台灣省旅平同鄉會與張我軍時論為考察
三、身分與記憶的交涉重構: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書寫
四、結語:以北京為緯的台灣鄉景
【第三部 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
第五章 漂泊者的中國風景:台人音樂家柯政和戰前(1922-1945)在北京的社會觀察與書寫
一、東亞離散的台人個案
二、柯政和形象的報刊建構及其旅京網絡
三、從千年古都到興亞基地:論柯政和《中國人的生活風景》與《中國的社會風景》之社會觀察
四、結語:民族風景的文化眷戀與生產
第六章 歷史記憶與創傷書寫:論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及其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再現機制
一、重返台灣的張光直
二、歷史記憶與創傷展演:《蕃薯人的故事》與戰後初期小說、雜文
三、解構與重述:張光直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創傷書寫
四、結語:歷史縱深中的自我探問
結 論 台灣戰爭記憶及其後
一、戰爭遺緒與台人敘事圖式
二、戰時記憶的世代感
三、以文字直面戰爭
後記
各章初刊出處
參考文獻
一、如何述說台灣?─以戰爭作為切口
二、戰爭世代的記憶/技藝
三、本書章節組成
【第一部 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
第一章 戰爭與敘事調節:論戰爭期前後石川達三與楊逵的日人書寫
一、帝國治理與派遣文學
二、在筆部隊派遣之前:石川達三與楊逵的連結
三、徵用文學的辯證:以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與楊逵〈增產之背後〉為論
四、結語:從左翼到派遣
第二章 青春的創傷與修復:論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與文心《泥路》的戰爭記憶與成長敘事
一、戰爭記憶所繫之處
二、戰爭與成長:殖民國與被殖民地的兒少女性
三、「家」的離返與對話:母系親族與不在場的父親
四、結語:戰時記憶的自我修復與路徑探尋
【第二部 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
第三章 擬聲政治:論戰後初期《新臺灣》雜誌的女性修辭
一、女聲與國族
二、台灣省旅平同鄉會與《新臺灣》
三、代言式書寫:戰後初期《新臺灣》的女性修辭
四、結語:擬聲政治的性別操作
第四章 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一、張我軍與中國
二、迎來終戰:以台灣省旅平同鄉會與張我軍時論為考察
三、身分與記憶的交涉重構: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書寫
四、結語:以北京為緯的台灣鄉景
【第三部 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
第五章 漂泊者的中國風景:台人音樂家柯政和戰前(1922-1945)在北京的社會觀察與書寫
一、東亞離散的台人個案
二、柯政和形象的報刊建構及其旅京網絡
三、從千年古都到興亞基地:論柯政和《中國人的生活風景》與《中國的社會風景》之社會觀察
四、結語:民族風景的文化眷戀與生產
第六章 歷史記憶與創傷書寫:論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及其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再現機制
一、重返台灣的張光直
二、歷史記憶與創傷展演:《蕃薯人的故事》與戰後初期小說、雜文
三、解構與重述:張光直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創傷書寫
四、結語:歷史縱深中的自我探問
結 論 台灣戰爭記憶及其後
一、戰爭遺緒與台人敘事圖式
二、戰時記憶的世代感
三、以文字直面戰爭
後記
各章初刊出處
參考文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