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老師這一班7:口罩幫幫忙
內容簡介
金鼎獎作家 王文華
地表最強的陪伴者,用同理心與愛,讓孩子成為更棒的人,
與「梅子老師這一班」從容應對各種校園挑戰!
讓世界看看真實的你
真正的美好,來自喜歡真正的自己,
一場關於自信與接納的成長練習。
為了保護他人,我必須戴上口罩;
為了不被取笑,我必須戴上口罩;
為了隱藏不一樣的自己,我必須戴上口罩。
躲到口罩後面,真的就能解決一切嗎?
◎這故事不只寫給孩子看,更像是一面溫柔的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走過的掙扎。提醒著我們,真正的美,是在愛與接納中長出來的「勇氣」。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接納,而我們每一位大人,都有能力成為那一道溫暖的光,讓孩子有希望。願這本書伴我們一起培養更多有自信、懂得欣賞真實自己的孩子。
──臺中市沙鹿區北勢國小圖推教師 林翠萍
◎王文華老師總能用孩子最容易懂的文字和故事,刻劃傳達主題下的精采片刻。同時也讓孩子擁有更容易與生活接軌、與生命交流的「管道」,不僅從故事內容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想像,也讓父母、師長擁有更多元的題材來與孩子們分享和討論。 ──臺南市東區復興國小教師、全國師鐸獎得主 邱士芬
【故事關鍵字】
#容貌焦慮
#自我接納
#同儕壓力
#自信心低落
#社會審美標準
#兒童心理與行為
在這個高度關注外貌與社群形象的時代,愈來愈多的孩子為自己的長相感到不安,甚至害怕真實的展現自己。《梅子老師這一班7:口罩幫幫忙》正是一部關於「容貌焦慮」與自我接納的故事。
「口罩幫」的成員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但原因各不相同――羅萍感冒了,為了保護同學不被傳染,因此戴上口罩;汪星仁為了避開那些帶著好奇與不解的眼光,用口罩當作屏障;曾芬素則對外貌缺乏自信,以沉默和口罩築起一道安全牆。
梅子老師看在眼裡,心中早有計畫。她巧妙的用綠豆芽成長對照實驗,讓孩子們明白:過度遮掩反而會阻礙成長,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才是讓生命綻放的關鍵。
希望這個故事能成為孩子們的溫暖陪伴,幫助他們學會欣賞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光彩。
地表最強的陪伴者,用同理心與愛,讓孩子成為更棒的人,
與「梅子老師這一班」從容應對各種校園挑戰!
讓世界看看真實的你
真正的美好,來自喜歡真正的自己,
一場關於自信與接納的成長練習。
為了保護他人,我必須戴上口罩;
為了不被取笑,我必須戴上口罩;
為了隱藏不一樣的自己,我必須戴上口罩。
躲到口罩後面,真的就能解決一切嗎?
◎這故事不只寫給孩子看,更像是一面溫柔的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走過的掙扎。提醒著我們,真正的美,是在愛與接納中長出來的「勇氣」。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接納,而我們每一位大人,都有能力成為那一道溫暖的光,讓孩子有希望。願這本書伴我們一起培養更多有自信、懂得欣賞真實自己的孩子。
──臺中市沙鹿區北勢國小圖推教師 林翠萍
◎王文華老師總能用孩子最容易懂的文字和故事,刻劃傳達主題下的精采片刻。同時也讓孩子擁有更容易與生活接軌、與生命交流的「管道」,不僅從故事內容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想像,也讓父母、師長擁有更多元的題材來與孩子們分享和討論。 ──臺南市東區復興國小教師、全國師鐸獎得主 邱士芬
【故事關鍵字】
#容貌焦慮
#自我接納
#同儕壓力
#自信心低落
#社會審美標準
#兒童心理與行為
在這個高度關注外貌與社群形象的時代,愈來愈多的孩子為自己的長相感到不安,甚至害怕真實的展現自己。《梅子老師這一班7:口罩幫幫忙》正是一部關於「容貌焦慮」與自我接納的故事。
「口罩幫」的成員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但原因各不相同――羅萍感冒了,為了保護同學不被傳染,因此戴上口罩;汪星仁為了避開那些帶著好奇與不解的眼光,用口罩當作屏障;曾芬素則對外貌缺乏自信,以沉默和口罩築起一道安全牆。
梅子老師看在眼裡,心中早有計畫。她巧妙的用綠豆芽成長對照實驗,讓孩子們明白:過度遮掩反而會阻礙成長,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才是讓生命綻放的關鍵。
希望這個故事能成為孩子們的溫暖陪伴,幫助他們學會欣賞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光彩。
目錄
作者的話 發現自己的好……………………………002
01 天神的指印 ………………⋯…………………009
02 習以為常 ………………………………………019
03 祕密進行 ………………………………………027
04 頒獎典禮 ⋯⋯…………………………………037
05 魔鏡啊魔鏡 ……………………………………047
06 非常幽默 ………………………………………055
07 真是好主意 ……………………………………065
08 口罩幫幫忙 ……………………………………075
09 喜劇演員 ………………………………………085
10 好熱的一天 ……………………………………095
11 欲蓋彌彰 ………………………⋯……………107
12 拿下口罩的口罩幫 ……………………………117
推薦文 成為一道溫暖的光……………… 林翠萍126
01 天神的指印 ………………⋯…………………009
02 習以為常 ………………………………………019
03 祕密進行 ………………………………………027
04 頒獎典禮 ⋯⋯…………………………………037
05 魔鏡啊魔鏡 ……………………………………047
06 非常幽默 ………………………………………055
07 真是好主意 ……………………………………065
08 口罩幫幫忙 ……………………………………075
09 喜劇演員 ………………………………………085
10 好熱的一天 ……………………………………095
11 欲蓋彌彰 ………………………⋯……………107
12 拿下口罩的口罩幫 ……………………………117
推薦文 成為一道溫暖的光……………… 林翠萍126
序/導讀
成為一道溫暖的光
林翠萍
王文華老師的作品總是能和現實世界接軌,與時事結合!嚴峻的疫情過去很久了,但有些人還是習慣整日戴著口罩,把自己藏起來,怕被看見,怕被討厭,怕不夠好。口罩戴久了,連靈魂都學會了偽裝。
王老師敏銳的觀察到日益重視外貌與社群形象的社會中,當代少兒面對「容貌焦慮」的內在掙扎,愈來愈多孩子不再自在的展現自己,只因對外貌產生了過度的焦慮與自我懷疑。《口罩幫幫忙》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口罩幫」的成員都戴著口罩,但是躲藏在口罩下的原因各有不同。汪星仁為了躲避那些還沒有習以為常的異樣眼光,因而戴上了口罩;曾芬素因為對外貌缺乏自信,戴上口罩用沉默作為防護,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風,好像這樣就能多一點安全感。但溫暖有智慧的梅子老師,巧妙的用綠豆芽對照實驗讓學生領會,欲蓋彌彰卻會適得其反。
書中筆調輕鬆詼諧,故事情節貼近生活,但同時也引導孩子思考:「我為什麼會不滿意自己的模樣?我真的需要和別人比較嗎?我可以怎麼學會欣賞自己?」更可貴的是,書中不僅呈現了孩子的心聲,也溫柔描寫出大人角色――家長與師長――如何透過同理、陪伴與支持,化為孩子生命中的那一道光,讓孩子勇敢拿下口罩,抬頭挺胸的看見「我就是我」的價值。當願意脫下有形或無形的口罩,真實且真誠的與這個世界面對面, 那一刻,不只是回到了從前,進而成長為更完整的自己。
《口罩幫幫忙》不只寫給孩子看,更像是一面溫柔的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走過的掙扎。提醒著我們,真正的美,是在愛與接納中長出來的「勇氣」。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接納,而我們每一位大人,都有能力成為那一道溫暖的光,讓孩子有希望。
閱讀《口罩幫幫忙》的過程,像是在腦海看了一齣小電影,情節很接地氣,不知不覺還學到句型和成語,在享受閱讀中觸動同理,若要追求親師生三贏,可謂捷徑啊!
推薦給每一個曾經對外貌感到不安、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孩子――或者曾經這樣長大的你我。願這本書伴我們一起培養更多有自信、懂得欣賞真實自己的孩子。
(本文作者為臺中市沙鹿區北勢國小圖推教師)
【自序】
發現自己的好
人多的時候,不自覺的想戴上口罩,戴好、戴滿,就有了安全感;不戴口戴,像沒穿衣服,赤裸裸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這種感覺我有,但是疫情之前沒有。
疫情前,大多數的人除了防空汙或是感冒,誰出門會想戴口罩呢?
即使有,也不多吧?
我經常要到各地去跟小朋友講故事,疫情之後發現,每次拍團體照,有不少孩子無論師長怎麼喊,他們就是不肯拿下口罩,明明長得都很清秀可愛,我只能以口罩外的特徵來辨識他們。愈是高年級的孩子,這樣的情況愈多,有男有女,女孩的比例高一點。
我問他們,戴一天口罩不熱、不悶嗎?孩子們搖搖頭,說不會。
從前,容貌焦慮沒這麼明顯可辨識,現在,口罩成了其中一項指標。
您家孩子是不是經常性的戴口罩,連拍照都不肯拿下來?
您家孩子是否不停的照鏡子,或是完全不肯照鏡子?
您家孩子害怕人群?擔心別人的目光?
現在這樣的症候群,成了家長或學校老師們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早期的孩子也有這種現象嗎?
有,我以前教書時,也遇過這樣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孩,無論天氣冷暖,整天套著黑色厚外套,跟人說話老看著地面,同學集合總躲在後頭,平時都弓著身子走路。找她來講話,基本上眼睛不會跟我交集。
她來自單親家庭,和爸爸一起生活,我請爸爸多注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但始終沒什麼改善。
我是男老師,有些話題不好啟齒,還好我們的校護(學校的護理人員)很能跟女孩溝通,發現是女孩發育早,身邊沒有媽媽或姊姊可以訴說心事和煩惱。後來校護帶她去買了一些少女貼身衣物,跟她好好聊了聊女孩子的成長變化。終於,她脫掉了厚外套,雖然還是有點兒害羞,但進步了很多很多。
我永遠記得她展露笑容的模樣,就是個陽光小少女啊。
男生也有這樣的焦慮,我自己就是啊。
小學六年級時,我的門牙因為玩遊戲被撞斷了一半,開口講話會漏風,笑起來那黑洞特別明顯。當時我們住的地方算鄉下,父母不懂小男孩的心思,想說我長大後就會好(我媽大概認為門牙會自己長回來),所以就由著我,帶著半顆大門牙闖天涯。
國中到高中這個階段,恰好是青春期,我這半顆大門牙,對我的信心造成嚴重打擊,在特別重視自尊的那幾年,我就是那個人前儘量少開口,笑時自動掩著口的模樣,那時的同學不明白,全都以為我憂鬱的表情是在扮文藝青少年,沒事耍酷裝模作樣。
不,其實我是有口難開。一直到後來我自己工作賺錢,才去找牙醫師徹底改造。但那些年的焦慮,一直影響到現在。
所以,我很能體會那些孩子的焦慮:因為生理上的某些小缺陷(也或許是自己太過在意),結果就造成心理上極大的負擔,影響了學習、人際關係和信心。
這次的故事,講的就是這種羞於見人的情緒。
別以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些焦慮,除了當下讓人煩惱,在心裡種下的隱患,會在不自覺中,讓孩子的成長階段變得很艱難,嚴重耗損孩子的成長精力。
那該怎麼辦呢?
人會在意外表缺點,其實是沒有認清自己的優點。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好好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明白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那他們會更有信心去「闖天下」。家長可以幫忙的,就是有空多陪孩子說說話,找出他們的優點,或許就能在這個階段,給孩子一件保護自己的盔甲,讓他們更勇敢的去擁抱人群。
當然,更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和小朋友好好的聊一聊,然後告訴他:不是你不好,是你還沒有發現自己哪裡好!
林翠萍
王文華老師的作品總是能和現實世界接軌,與時事結合!嚴峻的疫情過去很久了,但有些人還是習慣整日戴著口罩,把自己藏起來,怕被看見,怕被討厭,怕不夠好。口罩戴久了,連靈魂都學會了偽裝。
王老師敏銳的觀察到日益重視外貌與社群形象的社會中,當代少兒面對「容貌焦慮」的內在掙扎,愈來愈多孩子不再自在的展現自己,只因對外貌產生了過度的焦慮與自我懷疑。《口罩幫幫忙》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口罩幫」的成員都戴著口罩,但是躲藏在口罩下的原因各有不同。汪星仁為了躲避那些還沒有習以為常的異樣眼光,因而戴上了口罩;曾芬素因為對外貌缺乏自信,戴上口罩用沉默作為防護,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風,好像這樣就能多一點安全感。但溫暖有智慧的梅子老師,巧妙的用綠豆芽對照實驗讓學生領會,欲蓋彌彰卻會適得其反。
書中筆調輕鬆詼諧,故事情節貼近生活,但同時也引導孩子思考:「我為什麼會不滿意自己的模樣?我真的需要和別人比較嗎?我可以怎麼學會欣賞自己?」更可貴的是,書中不僅呈現了孩子的心聲,也溫柔描寫出大人角色――家長與師長――如何透過同理、陪伴與支持,化為孩子生命中的那一道光,讓孩子勇敢拿下口罩,抬頭挺胸的看見「我就是我」的價值。當願意脫下有形或無形的口罩,真實且真誠的與這個世界面對面, 那一刻,不只是回到了從前,進而成長為更完整的自己。
《口罩幫幫忙》不只寫給孩子看,更像是一面溫柔的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走過的掙扎。提醒著我們,真正的美,是在愛與接納中長出來的「勇氣」。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接納,而我們每一位大人,都有能力成為那一道溫暖的光,讓孩子有希望。
閱讀《口罩幫幫忙》的過程,像是在腦海看了一齣小電影,情節很接地氣,不知不覺還學到句型和成語,在享受閱讀中觸動同理,若要追求親師生三贏,可謂捷徑啊!
推薦給每一個曾經對外貌感到不安、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孩子――或者曾經這樣長大的你我。願這本書伴我們一起培養更多有自信、懂得欣賞真實自己的孩子。
(本文作者為臺中市沙鹿區北勢國小圖推教師)
【自序】
發現自己的好
人多的時候,不自覺的想戴上口罩,戴好、戴滿,就有了安全感;不戴口戴,像沒穿衣服,赤裸裸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這種感覺我有,但是疫情之前沒有。
疫情前,大多數的人除了防空汙或是感冒,誰出門會想戴口罩呢?
即使有,也不多吧?
我經常要到各地去跟小朋友講故事,疫情之後發現,每次拍團體照,有不少孩子無論師長怎麼喊,他們就是不肯拿下口罩,明明長得都很清秀可愛,我只能以口罩外的特徵來辨識他們。愈是高年級的孩子,這樣的情況愈多,有男有女,女孩的比例高一點。
我問他們,戴一天口罩不熱、不悶嗎?孩子們搖搖頭,說不會。
從前,容貌焦慮沒這麼明顯可辨識,現在,口罩成了其中一項指標。
您家孩子是不是經常性的戴口罩,連拍照都不肯拿下來?
您家孩子是否不停的照鏡子,或是完全不肯照鏡子?
您家孩子害怕人群?擔心別人的目光?
現在這樣的症候群,成了家長或學校老師們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早期的孩子也有這種現象嗎?
有,我以前教書時,也遇過這樣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孩,無論天氣冷暖,整天套著黑色厚外套,跟人說話老看著地面,同學集合總躲在後頭,平時都弓著身子走路。找她來講話,基本上眼睛不會跟我交集。
她來自單親家庭,和爸爸一起生活,我請爸爸多注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但始終沒什麼改善。
我是男老師,有些話題不好啟齒,還好我們的校護(學校的護理人員)很能跟女孩溝通,發現是女孩發育早,身邊沒有媽媽或姊姊可以訴說心事和煩惱。後來校護帶她去買了一些少女貼身衣物,跟她好好聊了聊女孩子的成長變化。終於,她脫掉了厚外套,雖然還是有點兒害羞,但進步了很多很多。
我永遠記得她展露笑容的模樣,就是個陽光小少女啊。
男生也有這樣的焦慮,我自己就是啊。
小學六年級時,我的門牙因為玩遊戲被撞斷了一半,開口講話會漏風,笑起來那黑洞特別明顯。當時我們住的地方算鄉下,父母不懂小男孩的心思,想說我長大後就會好(我媽大概認為門牙會自己長回來),所以就由著我,帶著半顆大門牙闖天涯。
國中到高中這個階段,恰好是青春期,我這半顆大門牙,對我的信心造成嚴重打擊,在特別重視自尊的那幾年,我就是那個人前儘量少開口,笑時自動掩著口的模樣,那時的同學不明白,全都以為我憂鬱的表情是在扮文藝青少年,沒事耍酷裝模作樣。
不,其實我是有口難開。一直到後來我自己工作賺錢,才去找牙醫師徹底改造。但那些年的焦慮,一直影響到現在。
所以,我很能體會那些孩子的焦慮:因為生理上的某些小缺陷(也或許是自己太過在意),結果就造成心理上極大的負擔,影響了學習、人際關係和信心。
這次的故事,講的就是這種羞於見人的情緒。
別以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些焦慮,除了當下讓人煩惱,在心裡種下的隱患,會在不自覺中,讓孩子的成長階段變得很艱難,嚴重耗損孩子的成長精力。
那該怎麼辦呢?
人會在意外表缺點,其實是沒有認清自己的優點。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好好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明白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那他們會更有信心去「闖天下」。家長可以幫忙的,就是有空多陪孩子說說話,找出他們的優點,或許就能在這個階段,給孩子一件保護自己的盔甲,讓他們更勇敢的去擁抱人群。
當然,更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和小朋友好好的聊一聊,然後告訴他:不是你不好,是你還沒有發現自己哪裡好!
試閱
今天輪到她去自然教室照顧綠豆芽寶寶,記錄它們的生長日記,「第六天,又長出了四片葉子,莖的長度有十七公分,轉向右邊⋯⋯」她一邊觀察,一邊寫,走廊上傳來吵雜的聲響,好像有人在哭,「綠豆芽的趨光性很明顯,我們準備把它再往另外一個方向⋯⋯」
真的有人在哭!
是誰在哭?
曾芬素探頭到走廊上,看到四、五個高年級學生圍著一個矮小的男孩,仔細一看,那男孩竟然是汪星仁。
「妖怪!」
「怪胎!」
「你臉上有怪東西!」
這群高年級學生推著汪星仁,還把他的口罩扯下來。汪星仁只是哭,完全不敢反抗。
「你們在做什麼?」
曾芬素急忙衝出去,兩手一張,擋在汪星仁前面,就像「老鷹捉小雞」遊戲裡那隻保護小雞的母雞。
曾芬素的大動作讓那群大孩子愣了一下。
「大的欺負小的,了不起嗎?」曾芬素問。
「多的霸凌少的,開心嗎?」曾芬素又問。
「他的臉上有⋯⋯」其中一個瘦高的男孩說。
曾芬素沒讓他說完,「那是他的錯嗎?那是他的錯嗎?」
曾芬素每說一句,就往前踏一步,那群大孩子跟著退後一步,有個胖男孩忍不住伸手想阻止曾芬素⋯⋯
不,他的手還沒舉起來,曾芬素已經開始尖叫。
「啊⋯⋯啊⋯⋯啊⋯⋯啊⋯⋯啊⋯⋯」
她的尖叫聲一聲比一聲高,胖男孩好想上前摀住她的嘴巴。
自然教室位在三樓,兩側全是專科教室,午休時間幾乎沒有人,曾芬素這麼一叫,樓下各班教室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有人拉開門,有人推開窗,還有人粗聲粗氣的吼著:「誰在樓上亂叫?」
咚咚咚的腳步聲從樓下傳上來,咚咚咚的腳步聲接著從樓梯傳過來。
那幾個高年級男生嚇得往另一邊的樓梯逃跑。
直到有人輕輕拍著曾芬素的背說:「好了,別氣了,別生氣了,別生氣。」
曾芬素這才發現那些高年級男生早已經跑了,自己卻還在尖叫。她的嘴巴一閉上,走廊立刻安靜下來,眼前一大群人圍著她。
羅萍正溫柔的拍著她的背,「妳沒事吧?」
「沒⋯⋯沒事。」曾芬素回頭問兩眼哭成水泡的汪星仁:「你也沒事吧?」
「我沒事!」汪星仁擦掉眼淚,拉著曾芬素的手說:「謝謝妳救我!」
曾芬素豪爽的說:「謝什麼?我們是口罩幫,本來就要互相幫忙啊!」
雖然不習慣這樣說話,但是說出口之後,曾芬素心裡覺得溫暖又快樂!
(本文選自《梅子老師這一班7:口罩幫幫忙》.〈口罩幫幫忙〉)
真的有人在哭!
是誰在哭?
曾芬素探頭到走廊上,看到四、五個高年級學生圍著一個矮小的男孩,仔細一看,那男孩竟然是汪星仁。
「妖怪!」
「怪胎!」
「你臉上有怪東西!」
這群高年級學生推著汪星仁,還把他的口罩扯下來。汪星仁只是哭,完全不敢反抗。
「你們在做什麼?」
曾芬素急忙衝出去,兩手一張,擋在汪星仁前面,就像「老鷹捉小雞」遊戲裡那隻保護小雞的母雞。
曾芬素的大動作讓那群大孩子愣了一下。
「大的欺負小的,了不起嗎?」曾芬素問。
「多的霸凌少的,開心嗎?」曾芬素又問。
「他的臉上有⋯⋯」其中一個瘦高的男孩說。
曾芬素沒讓他說完,「那是他的錯嗎?那是他的錯嗎?」
曾芬素每說一句,就往前踏一步,那群大孩子跟著退後一步,有個胖男孩忍不住伸手想阻止曾芬素⋯⋯
不,他的手還沒舉起來,曾芬素已經開始尖叫。
「啊⋯⋯啊⋯⋯啊⋯⋯啊⋯⋯啊⋯⋯」
她的尖叫聲一聲比一聲高,胖男孩好想上前摀住她的嘴巴。
自然教室位在三樓,兩側全是專科教室,午休時間幾乎沒有人,曾芬素這麼一叫,樓下各班教室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有人拉開門,有人推開窗,還有人粗聲粗氣的吼著:「誰在樓上亂叫?」
咚咚咚的腳步聲從樓下傳上來,咚咚咚的腳步聲接著從樓梯傳過來。
那幾個高年級男生嚇得往另一邊的樓梯逃跑。
直到有人輕輕拍著曾芬素的背說:「好了,別氣了,別生氣了,別生氣。」
曾芬素這才發現那些高年級男生早已經跑了,自己卻還在尖叫。她的嘴巴一閉上,走廊立刻安靜下來,眼前一大群人圍著她。
羅萍正溫柔的拍著她的背,「妳沒事吧?」
「沒⋯⋯沒事。」曾芬素回頭問兩眼哭成水泡的汪星仁:「你也沒事吧?」
「我沒事!」汪星仁擦掉眼淚,拉著曾芬素的手說:「謝謝妳救我!」
曾芬素豪爽的說:「謝什麼?我們是口罩幫,本來就要互相幫忙啊!」
雖然不習慣這樣說話,但是說出口之後,曾芬素心裡覺得溫暖又快樂!
(本文選自《梅子老師這一班7:口罩幫幫忙》.〈口罩幫幫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