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詩娜:在山稜線上寫詩

  • 79 284
    36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詩華文現代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詩娜.瑪塔拉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釀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04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詩娜.瑪塔拉將身體的律動化為文字的節奏,把山鷹的呼喚、古謠的旋律、愛情的悸動與日常的微光,織進詩行。
人的一生,總在未知的路上前行。
轉彎處的風聲、歲月裡的回音,常常成為靈魂深處難以抹滅的印記。

詩娜.瑪塔拉將身體的律動化為文字的節奏,把山鷹的呼喚、古謠的旋律、愛情的悸動與日常的微光,織進詩行。那些詩句裡,有祖靈的回響,有部落的記憶,也有她心靈深處最真切的自我。

「我不寫,不會有人幫我寫。」
於是,詩在她筆下如同星河鋪展,古語在風裡閃爍,山林、河川、記憶與愛相互輝映。文字裡潛藏的光,既照亮孤獨,也守望文化,在時代的流轉中靜靜燃燒。

這是一部來自山稜線的書寫,也是排灣女子的自畫像;在字戀與光影之間,留下心靈的印記,召喚歸途的方向。

各界推薦人
巴代(卑南族小說家)
林秀蓉(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傅怡禎(詩人、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顏艾琳(詩人、作家)

作者

詩娜.瑪塔拉

1969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排灣族。
2021年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表演藝術所。
2019年因著寫論文的經歷,從文獻、他族的側寫及部落老者的口傳故事發現,自己部落的歷史故事將會隨著老人的離開而消失,於是開始了步入文學領域的路。

得獎紀錄
●2021大武山文學獎散文獎
●2022年屏東文學獎小說獎
●2022年原住民族文學獎小說獎
●2022年屏東vusam文學獎新詩獎
●2022年屏東vusam文學獎散文獎
●2024年屏東vusam文學獎小說獎

目錄

推薦序 我不寫,不會有人幫我寫╱傅怡禎
推薦序 這是一個古語飄飛的庭院╱巴代
推薦序 韻腳從祖靈沃土緩緩升起╱林秀蓉
推薦短語╱顏艾琳
自序

▲卷一 山顏
龍眼樹下
召喚
我是誰
石礫
語盡是最好的回應
千年古詩
回音
第四鄰的清晨
山顛
大斜坡

古語飄飛的庭院
夢裡的鄉音
山顏
是好是壞
通往古今的路
清晨隨筆
遠古的風
找一條回家的路
久別重逢

▲卷二 掉入宇宙
有關文學
詩的世界
俯瞰塵世
文字的視野
掉入宇宙
寫作的思緒紛飛
古老的星星
關於靈感
療癒
詩在哪裡
山野小徑的隨想
故事的靈魂
依附孤獨
自畫像
字戀的人
不透明的表情
我所知道的康橋
天機
故事的真神
行進
愛上寫詩的原因
寫作之後

▲卷三 思緒紛飛
青春
生命自生自長
我的舞蹈
鬼使神差
擁抱
囚犯
拒絕別離
初冬的夜
行藏在我 取捨由天
有些的角落是特別的
和我跳舞
分心
向著月亮出發
最璀璨的綻放
夏日的一部分
夜的心曲

腳在向前 心在後退
睡著 醒著

▲卷四 小日子
梅酒
衣櫥
等待
黑色毛球
風的語言
睡神
一桌夜間的浪潮
有多久沒下雨了
2021年的搖晃
好久沒出門了
活在當下
別來無恙
怡然自得
在水舞絢爛時

▲卷五 四季的窗
巨輪

老樹
驟雨
下課的路
北國的雨
夜的筆跡
離境
晝夜交會處
清晨的南國
酴醾之境
繡在永恆的時光中
南國歌聲
詩雨
倒影
永垂不朽
彤雲
遠方的城
二月
日出湯屋
心的渡口
萌芽
年華
春天該有的樣子
滿街秋天
星月殘影
空中的波濤
夏的窗景



▲卷六 關於愛情
你穿過我心裡的一條河
寂寞公路夜未眠
怎麼可能沒有
湊手不及
都要回到愛的本質
思念
俯仰之間

▲卷七 海邊心事
海水正藍
心跳的顏色
太麻里的早晨
是和另一個自己相遇
海邊的心事

序/導讀

【推薦序】我不寫,不會有人幫我寫╱傅怡禎

  只要閱讀Sened的作品,幾分鐘之後世界就安靜下來。
  我並不是坐在舞台下觀眾席中認識跳舞的Sened(漢名梁秀娜),而是擔任大武山文學獎散文評審走進〈銀色月光之舞〉的文學世界才認識她。身為舞蹈編創的工作者,又斜槓文化復振的參與者與文學創作的書寫者,善於掌控節奏、挖掘文化、動靜皆符號的多重身分,讓Sened處理文字頗為得心應手,彷彿天生就是當作家的料。她的作品多情又充滿音藝合宜的律動,故事感人且洋溢部落日常生活的萬種風情,這也是我在撰寫〈屏東的原住民族文學〉篇章期間,常請教Sened(另一位是林世治老師)原住民族文化與文學的原因。
  Sened要出版第一本詩集,何其有幸能成為早鳥讀者,更可喜的是屏東文學與原住民族文學又多了一本優秀的作品。精讀Sened的116首詩作,腦海中湧現詩人奧登(Wystan Hugh Auden)稱讚女詩人艾德麗安.里奇(Adrienne Rich)第一本詩集《世界的改變》的話語:「簡練適度,輕聲細語,但表達清晰;尊敬前輩,但不會受他們恐嚇。」只要拜讀過《詩娜》的詩篇,就能理解Sened具詩意、靈性、傳承與文化的文字宇宙,的確擁有「簡練適度,輕聲細語;學習前輩,展現自我」的特質。
  就一位自學成家的創作者而言,部落賦予Sened書寫的素材與天賦,2021年到2024年連得六個文學獎,成果讓人難以忽視。如同尼加拉瓜詩人埃爾內斯托.卡德納爾(Ernesto Cardenal)的名言:「一切都是詩,一切都可以成為詩。」Sened的文字飽含詩意,就連散文與小說創作也彷彿是散文詩或史詩一般(如〈倒影〉、〈風的語言〉等);Sened的敘說充滿靈性,從日常生活、寫作心情到田調故事全都讓人著迷(如〈詩雨〉、〈夜的筆跡〉、〈穿過我心裡的一條河〉等);Sened的觀點不僅僅是女性與部落,所有的引用、互文與傳承都成為南國時空那時此刻的重要一環(如〈我所知道的康橋〉、〈向著月亮出發〉、〈最璀璨的綻放〉或小品文〈我的寫作日記〉等);Sened的細膩筆調跟上了傳統的腳步,追尋被迫失蹤的原民文化,接著再揮灑成為復振時刻的片片輝彩(如〈大斜坡〉、〈石礫〉、〈龍眼樹下〉等)。
  排灣族學者、作家童春發在《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中提出「山是排灣族的家鄉,是共同活動的舞台」,沒有活動空間,就沒有文化活動,就沒有文學書寫;鄒族學者、作家巴蘇亞.博伊哲努也在《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一書強調,土地是原住民族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基礎;魯凱族大作家「邱爸」奧威尼.卡露斯曾口述自己當年帶領少數族人前往kucapungane(舊好茶部落),「沒有路,山羊就自己去開路,我們是山羊的民族,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這樣的辛苦扛著石瓦多次走在山路,只為重建kucapungane祖居故鄉,去「追憶那些一去不返的美好過去」。(引自《瓦歷斯.諾幹2012:自由寫作的年代》)所以,原住民族作家常以山林想像來復振傳統文化的迫切,用文字藝術來宣達活動空間的維權,Sened很靈巧地運用傳統文化與活動空間布置整個文藝美感,再輕描淡寫部落、地景及日常的美麗與哀愁,然後等待機緣活化一整個被遺忘的南國時空。
  阿根廷小說家薩瓦托(Ernesto Sabato)於《終了之前:薩瓦托回憶錄》曾說:「在那些部落裡,生命擁有神聖而深邃的價值;那裡的儀式不僅美妙,而且具有神祕的象徵意義,它們使那些生活中的日常事件變得神聖起來:出生、戀愛、痛苦、死亡。」薩瓦托這番話可以在Sened的詩作中獲得相當的應證,當Sened寫下:

「偶然╱望見一片古老的天空╱看見山鷹╱以一種令人嘆息的姿態╱獨自飛翔╱╱翅膀一振一振,一振一振╱振落了一些╱一些被風雨歲月浸潤過的話語」(〈龍眼樹下〉)

「古謠的旋律╱像是鷹地飛翔」(〈回音〉)

「一聲鳥鳴射向大武山稜的清晨,╱一些護佑在時間的隙間╱流進了祖靈屋,╱屋內的煙霧相繼推開門窗,╱有一些通往古今,╱已然在篝火中╱靜坐。」(〈召喚〉)

「部落的夜 微風徐徐╱第四鄰╱一如數十年居高臨下╱╱窗外貓頭鷹唱著月亮的歌╱窗內 Norah Johns 爵士樂飄盪╱╱夜的恬靜╱勾住了樹枝後面的一彎小月芽」(〈第四鄰的清晨〉)

「山鷹慢飛於天際╱雲霧迷離╱最終沒入雲的深處╱孤絕的山崖」(〈石礫〉)

等詩句,山林的變化、動植物的故事、祭祀的儀式及族人的悲喜理所當然形成傳說,而當中出現的古謠、儀式、篝火、煙霧、老樹、月亮、山鷹、祖靈屋與部落族人,全涉入成為山林自然的各種面向,如此天人合一的真善美境界,讓日常變得更加深邃與神聖。Sened 的筆下,山不只是單調的山,在「清清淺淺的鄉音╱那是更遙遠季節的餘音╱╱是萬物晨起的喧囂╱飛向山間大斜坡的小徑上╱被遺忘的時光╱╱山路蜿蜒╱不斷湧來古木的叮嚀╱一再降落╱╱那些遠去的光陰重回山徑╱一聲一聲起伏在╱一路的光影」(〈夢裡的鄉音〉)與「身後的山╱很近也很遠」(〈回音〉)的描述裡,亙古高聳的山,不只充滿著無限美好的想像,對部落族人也永無條件的接納,讀過這些文字,你能不尊敬擁有神性的大武山群嗎?而「窮極無盡的視野╱厚重堅定蟠踞山嶽╱不容置疑╱君臨天下╱那╱也是孤絕╱也是風雨最直接的對手╱╱生死交接」(〈山顛〉)及「回望╱不是迷惘╱不是失去方向╱而是為了看見╱山還在╱我也還在」詩句中,充滿壯闊霸氣與堅毅情懷,既是心靈深處的抒發,也是對在地認同所產生的深刻描寫。把孤絕、縹緲又深情的感受投射在作品之中,再把作品內的一切回歸山林自然,如此的Sened式書寫,很部落,很地景,很日常,也很生命,所有文字全繞著主題建構出一個曼妙的文學世界。
  Sened以詩意自得的抒情,面向內心世界;同時又以感性堅毅的心志,叩問外在世界。所以文字時而夏天時而秋天,既有一往深情,也有不斷跌落的情緒;既有與城鄉山林對話的靈動時刻,更有大哉問般的令人沉思。如:

「青春是一種出發╱對生命有一種海角天涯的誓言」(〈青春〉)

「循著這條路╱是不是可以將我帶到你的國度╱╱依著星星點點╱是不是可以讓你在路的盡頭出現」(〈寂寞公路夜未眠〉)

「你是穿過我心裡的一條河╱在四季裡流轉著不同的風景」(〈穿過我心裡的一條河〉)

「如果╱我的舞蹈是風╱群山可能會沐於其輕柔與漫延」(〈我的舞蹈〉)

「窗外的陽光╱帶來一些光珠╱散布了一些謠言╱╱海濤╱流進了家門╱╱一陣陣滑進我在閱讀而被忽略的╱桌几下雙足的╱怡然自得」(〈彤雲〉)

等詩句,文字款款深情像夏天,蘊含著無限溫度,有些甚至發燙,讓人感受生命的恩典。再如:

「每個回首都有詩的模樣╱是一種山川大地時序的面容╱是一種細水長流柔穿歲月的永恆╱生命的軌跡在筆走蛇龍中╱流淌芬芳」(〈星月殘影〉)

「一片月色落在秋夜╱路燈把深向遠方的迷濛╱拋向更遠的夢裡╱撲朔 迷離」(〈活在當下〉)

「夜╱繼續流向街頭╱流向城市╱流向山外的月╱╱侵占世界╱像宇宙狂嘯╱╱我在燈河的順流裡╱繼續前行」(〈下課的路〉)

「獨自站在宇宙╱任星河流動╱日月擦身╱╱和眼見的璀璨╱相隔漫漫光年」(〈千年古詩〉)

「當蒼穹掩埋了世界╱世界之外只剩下真空╱我和時間相對在形上學╱我和世界平行在雲之巔╱╱當雲霧模糊了天聽╱天聽一片幾乎滄茫╱時間劃過的長冷緊密交織╱混沌擴散╱神學無所不在」(〈語盡是最好的回應〉)

等詩句,文字冷冽高爽像秋天,格局更是氣象萬千,尤其收納都市空間,成為山林溪流的轉化展延,讓人與自然、人與大地、人與日常彼此穿梭互動及私密對話,形成不只是形而上的時空叩問,更是生命歷程的淬鍊寫照。
  Sened說「這才明白╱寫作╱不是入坑╱╱而是╱掉入宇宙」(〈掉入宇宙〉),文字宇宙的形成不一定順順利利,不少孤獨的創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會遇到挑戰、困境與瓶頸,隨著時間的推移,常常在心中質問自己:到底該如何書寫,才能創作出具有生命、深度、內涵、熱情與永恆的作品?為了面對挑戰,走出困境,Sened首先廣泛閱讀,向前輩們或大自然學習。於是有了:

「想起╱狄金生窗格外的月亮╱那裡有許多的星星閃耀」(〈向著月亮出發〉)

「有時候把憂傷寫得太美╱╱有時候╱我也把夏天寫得太甜╱╱六月╱我不唱六月茉莉了╱那是林徽因的歌」(〈夏日的一部分〉)

「靜謐水波╱詭異地冉冉升起╱「再別康橋」的幽靈」(〈我所知道的康橋〉)

「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的風景╱每個人也都被別人觀賞著風景」(〈最璀璨的綻放〉)

等優美又別出心裁的致敬文字,這些文字在被閱讀的交互參照與交互指涉中創造出更新的意涵,形成Sened獨特的詩性語言。其次,Sened遇到瓶頸時,她會利用自問自答將所有的盤根錯節導回自然與日常中,以等待生命歷程的感悟或生活當下的靈動,再幻化成共感的文字宇宙。於是有了:

「寫文章╱是一種修煉」(〈自畫像〉)

「靈感╱不會在我們的汲汲營營裡╱它會以宇宙的方式在我們眼前╱魔幻地演繹」(〈關於靈感〉)

「字戀的人╱滲進時間的歌╱╱逐題破解╱停在斷訊的入口」(〈字戀的人〉)

「一種美麗╱不自覺地在山稜線上,╱魔幻出一條長長的星河。」(〈愛上寫詩的原因〉)

「透過文字的視野╱卻能輕輕挑出╱它不斷被海波推向沓沓的經文╱╱襯映出╱觸動人心的輪廓」(〈文字的視野〉)

等詮釋寫作的句子,Sened將創作者孤絕的心靈,透過等待、練習、和解、換位、觀察與凝視等方式,演繹成獨樹一格的詩論境界。
  Sened曾說:「我不寫,不會有人幫我寫。」原住民族回家的路徑或許不同,但目的地永遠一樣,就像陳德政在《我們告別的時刻》回憶道:「一位我最喜歡的導演是這麼說的:前進唯一的方式是記得自己的過去。」所以Sened才會寫出「出去的每一條路上總有孩子回頭問╱我是誰╱╱去過的每一個地方總有人不解地問╱你是誰」(〈我是誰〉),這麼簡單卻又如此沉重的詩句!Sened以排灣族名作為書名,不只象徵了生命中傳承原民文化的傳統,可與所有族群共享這片土地的過去和現在;也象徵著她已經知道「我是誰」,日後能自覺地走向未來,擁抱更多的可能!我認為這才是本詩集最核心的主題。孔子曾說:益友有三,友直、有諒、友多聞;今人詮釋:益友有三,有讀、有回、有按讚。所以喜歡Sened、喜歡《詩娜》的好朋友們,ari一起仔細閱讀、ari一起努力回饋、ari一起大方按讚。因為《詩娜》,maqati!
——————————————————————————————
【推薦序】這是一個古語飄飛的庭院╱巴代

  知道詩娜要出詩集,讓我稍稍感到意外又不意外。因為幾年前我真正面對面知道詩娜這個人之前,她已經以梁秀娜的原名,贏得了幾個文學獎的小說獎項,適巧,我擔任幾回的評審委員。我意外於她不是出版小說,而是我不知道的詩集。但又不覺得太意外,是因為她的小說文字,很有散文與詩的風格,娓娓述說中,總有走唱詩人的調性,不那麼設計與煽情。我曾經猜想,她也許寫詩也寫散文,只是我關注少了。
  儘管在摸索文學創作的路上,我是以小情小愛的詩作為創作的入門文類,爾後才花大時間寫小說、並出版作為一種身分表徵。但多年來因緣際會碰觸了不少詩友的詩,給詩評、寫推薦序,甚至因為感情好私下吐槽。可以說,詩,我不陌生,但要說很熟悉或很專業,也沒那麼回事,但至少,在習慣市場上詩集的形式與詩文本的呈現,回過頭再拜讀詩娜.瑪塔拉詩作的過程,我確實享受到了很不一樣的詩風與視界。
  首先,詩娜以【我是誰】、【掉入宇宙】、【思緒紛飛】、【小日子】、【四季的窗】、【關於愛情】、【海邊心事】共七卷,116篇,呈現成長往事、部落記憶、愛情與日常隨思隨想。詩風如風穿柳,優雅隨興、調性溫婉,不刻意斷句與留白,平靜順意。再則,一首詩或在前或在後,加上一篇小品文作為補注,也使得這詩集不同於一般詩集呈現詩作的單純,而是主動提供出一塊交流或更多接觸的空間與媒介,讓閱讀者知道她的詩背後的故事與意涵,她敞開了心懷,羞澀並期待讀者讀得出一些聲音與想法。她在〈古語飄飛的庭院〉這首詩道盡這詩集的本質、內涵與期望。

「那時的庭院
是Vuvu們用以三三兩兩的日子
填平歲月的遺漏老去
不用捕捉
眼角就有了經文
那時的故事
是我用以斷斷續續的驚奇
乘騎她們的經文成長
不用文字
專注就有了心領神會
古老的語言
如同星星般密布在時間的河裡
熠熠閃耀前一世紀最美的星空
我就像這一世紀的小溪
看見大海壯碩偉大
並在一些日子裡揚起」

  閱讀這詩集,彷若走進一座庭院,這庭院是尋常家庭,也許可能是頭目、長老們用來議事、召集與訓勉戰士的小廣場,但不論是走進庭院或小廣場,晨間或夕暮,夜間或晝時,總能隱約地捕捉在流動的風中,那些話語、經文與心情,既散落著零星的故事碎片,也拼湊說者一段段趨於完整的故事。那是一種沒有勉強,沒有刻意,極其自然的,以詩說故事的庭院,一種屬於詩娜詩集特質的文字庭院。
——————————————————————————————
【推薦序】韻腳從祖靈沃土緩緩升起╱林秀蓉

字戀的人
  臺灣自一九八○年代以來,原住民族文學逐漸崛起,早期創作舞台上多以男性作家為主。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原住民族女性作家紛紛嶄露頭角,她們在當代原住民族書寫版圖中各展所長,涵蓋新詩、散文、小說、評論等多元體裁。不過,在新詩領域中,女性創作者仍屬少數,僅見董恕明、阿布思、麗伊京.尤瑪、禮幸.蜜薔等人。如今,欣見屏東佳義部落的詩娜.瑪塔拉(Sened,漢名梁秀娜)以第一本詩集《詩娜——在山稜線上寫詩》踏入詩壇,為原住民族女性詩人的陣容再添新氣象,也為台灣詩界帶來獨具風格的吟唱。
  Sened身為舞蹈編創工作者,深知身體是最原初的語言,舞蹈是流動的詩;而詩,則是凝結意象的靈魂之舞。她作為「字戀的人」,在詩中書寫自我,也舞動生命的韻律與光彩。從「卷二:掉入宇宙」多首詩可見她對文學的眷戀,如〈有關文學〉中,提及文學之美「如少女初戀緋紅的雙頰」,含蓄而悸動;其廣闊「如蒼穹挪移無邊的星海」,浩瀚而深邃;而其神奇「如美酒微醉了」,醺然而迷醉。不僅如此,她還對文字創作懷有獨到的體悟,如〈文字的視野〉,揭示文字不僅是表達,更能穿透「庸常表情」,洞察隱藏於表象背後的意義。次如〈俯瞰塵世〉,描繪寫作過程如同登上屋頂,暫時抽離塵世紛擾,從一個更高度的視角俯視人生與世界。再如〈掉入宇宙〉,打破了將寫作視為「入坑」的傳統迷思,轉而呈現「掉入宇宙」般的經驗,是一種無限視野的開展。至於〈療癒〉則強調在孤獨的時空裡,透過書寫來療癒生命中的傷痛,尋得身心安頓。對Sened而言,寫作有如一場精神的宇宙之旅,帶來深度觀察、高度超然、廣度自由與內在療癒,是跨越孤獨、連結萬物共鳴的紐帶。詩集《詩娜——在山稜線上寫詩》之名,既是詩人的排灣族族名,也是以詩為生命核心、以文字為翅膀的自我宣告,更彰顯對族群認同與歸屬的深厚情感。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在《給青年詩人的信》指出,孤獨是詩人最好的養分,孕育深刻感知與真實情感,引領獨立自省與自我超越。Sened的詩也呼應這一觀點,她在〈依附孤獨〉寫道:「閱讀生活╱來餵養敏感與細膩……難怪╱詩人依附著孤獨╱無所不在」,將孤獨化為對自我的觀照與對世界的迴響,展現詩人如何從孤獨中汲取力量與靈感,也印證孤獨能讓詩意穿透表象,直抵存在的本質。Sened以詩筆捕捉創作者的孤獨意識,兼具形而上的思辨深度與孤絕之美,作品耐人尋味。

通往古今的路
  「卷一:山顏」在詩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全書的開篇,更奠定了整部作品的精神座標。詩篇以大武山與佳義部落為原點,匯聚山鷹的高遠視野、古謠與古語的綿長回音,以及族群信仰的莊嚴儀式,織就一條穿越古今的秘徑。這些詩並非單純的部落風景描摹,而是深層的族群記憶召喚,承載著詩人對土地的情感根基,更在文字間延續著祖靈生生不息的脈動。其中,〈通往古今的路〉最能體現Sened的文學信念,以詩傳承族群歷史的記憶。她深知「文學的愛是孤獨的╱文學的愛是深遠的」,卻依然選擇在孤獨中前行,將創作視為「字句的翻山越嶺」。即使這條路如薛西弗斯推石上山般反覆而艱辛,她仍無悔投入;對她而言,文學不只是心靈的告白,更是族群文化的守望。
  山鷹在部落神話中象徵強大的靈力,是族群文化的重要符號。Sened善於運用山鷹的意象,營造穿越時間的張力。在〈龍眼樹下〉,首先躍入視野的是傲視群嶺的山鷹,牠宛如通往古今的使者,將祖先的話語從高空傳遞而下;詩人則將這些話語巧妙串連為頂真修辭的句型,使歷史記憶與詩歌韻律交織成動人的篇章:

「我試著循著它的韻腳
把嘆息還原成地圖
把地圖還原成炊煙
把炊煙還原成小米田
把小米田還原成年祭上
被歷史掩蓋的笑語」

這條層層「還原」的軌跡,從嘆息到地圖,從地圖到炊煙,再回到小米田與年祭的笑語,不只是記憶的回溯,更是部落的召喚,引領族人循著熟悉的符號,穿越歷史的迷霧,重新踏上回家的路。
  穿梭於首卷的字裡行間,彷彿步入大武山那片古老且充滿生命力的山林世界,以下幾首詩作,也展露了Sened的文化尋根與原鄉情懷。〈回音〉以古謠為時間的橋梁,其旋律「停在時間之外」,宛如「鷹的飛翔」,在心中盤旋低吟,綿延生生世世;詩中珍視古謠,將其連結族人的根與血脈,更承載著族群的集體記憶。〈古語飄飛的庭院〉再續這份遠古文化的追索,讚頌經文古語的神聖,詩人自喻「我就像這一世紀的小溪╱看見大海壯碩偉大」,傳達對族群古語之美的驚嘆。〈召喚〉則敘寫部落召喚守護神的祈禱儀式,透過靈媒的禱詞、山林的氣息,以及神鳥若隱若現的身影,譜寫出寧靜而凝重的氛圍。至於〈是好是壞〉與〈我是誰〉,既再現族群在歷史洪流中的殖民創痛,也探討現代文明與傳統價值的衝突,並展開對身分認同的思辨。這些部落書寫的意義,在歷史回望與當下關懷之間,正回應了Sened所言:「我不寫,不會有人幫我寫」的使命感,她深知,唯有親手書寫,才能守住山林家園的記憶。

自畫像
  Sened在〈自畫像〉將詩文比作「一個人內心的自畫像」,表明寫作既是一種心靈的修煉,也是自我探索的鏡像。「卷三:思緒紛飛」中,以開闊的想像與靈動的思緒,捕捉瞬息萬變的心緒律動,猶如自畫像中光影的跳躍。「卷四:小日子」則透過生活片段的細膩描摹,流露情感的溫潤,如肖像筆觸間隱約的柔光;其中疫情肆虐的紀錄,更成為時代的見證。「卷五:四季的窗」以自然時序映照人生流轉,顯現心境隨時光沉澱的層次感;「卷六:關於愛情」中,愛的喜悅、疼痛與深情,被轉化為精神底色,構築情感最真實的輪廓;「卷七:海邊心事」則在濤聲與海風間,演繹自我與世界的對話,映照靈魂的遼闊與孤寂。從卷三到卷七,正如一幅漸次完成的內心肖像,色彩、線條與光影交織,終而成就Sened獨一無二的精神自畫像,內蘊對存在本質與時間紋理的探索。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1935-2019)在《詩歌手冊》中明言,詩歌如同拋給迷失者的繩索,在混亂與迷惘中為人指引方向,使人在文字之外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與光亮。Sened的詩如山間清風,在喧囂中帶來安身立命的力量,喚醒人們對族群文化的珍視與生命意義的體察。由衷期盼她能持續耕耘文學沃土,引領讀者展望更廣闊更深遠的內在風景。
——————————————————————————————
【推薦短語】╱顏艾琳

  原住民的詩歌創作,很少以第一人稱展現陰性書寫。然而梁秀娜的出現,讓我閱讀這本詩集時,聽見排灣女子與溪流的水質對話、與織布經緯的情緒交錯、與四季萬物的勞力習作共同生產、部落與城市生活的交替與自我生活定位。在族群迷惘中,以自身經歷,寫成一部真摯動人的排灣女子詩歌。這是秀娜的故事,探望原民陰性書寫的入口。我們一起來探訪現代的桃花源記吧!
——————————————————————————————
【自序】

「想
把一生最感動的季節和遙遠的山林交換,
把懸在世代的傾風斜雨和我的仰望毗鄰,
長久地坐著。」

  當初,只是一句簡單的:「我想寫我們部落的故事」,未曾想會將自己帶到這樣的境地。敲鍵盤了才想起,高中畢業後就沒寫過什麼文章,開始閱讀了才發現,自幼是舞蹈科班出身,真沒閱讀過什麼文學作品;書店找資料了才知道,我們部落的歷史分布在歲月的茫茫大海裡,載浮載沉,似有若無,能在文獻裡滴血認親的機會,真是微乎其微。我總在想進一步裡,得先退一百步的考驗中試煉。
  回首百年,佳義部落的先人在這片山林裡,每走一步,歲月則無情地在他們身後拭去那些含淚的足跡、那些不甘,那些傷口從沒好好被安撫。在那些無聲的歲月裡,我能隱隱感覺到他們溫柔的眼神和期待被訴說的故事。
  2019年回高師大修表演藝術所碩士學位,原本只是為了進修補學歷,卻在一次次的田調中看見先人曾有的淚痕。我們不是沒有歷史的足跡,我們不是沒有遷徙的故事,可放眼望去知道故事的老者逐一凋零,晚輩子孫卻還困在族群邊界的模糊回不了家。
  於是,那「我不寫,不會有人幫我們寫」的聲音在心中開始逐漸萌芽。

田調
  驅車回部落田調的路上,逝去的記憶逐一在車窗外顯影,內心觸動了我最深層的思念,影影綽綽,分不清是我在追逐這些記憶,還是它們在我所到之處,以平行時空的方式在和我相遇。記憶是那麼觸目,又那麼深刻,而它的憑空消失使曾經的真實,幾度讓我懷疑它也許是幻影。回憶太過龐大,不斷地迎面襲來,心凝在一種一言難盡的酸澀裡。
  車子開到內埔昌黎祠前,往日記憶就在轉角立即浮現,我想,山上的人都可見證,這裡曾有過不可一世的繁華。還記得小時候一家人回部落,從屏東坐車到內埔,到了內埔客運站下車後,全家人就逕直地往車站後方,一整排的客家美食店鋪尋找美食,母親和父親偏愛一家的客家粄條,母親總叫老闆多放些韭菜,我就不愛那種嚼起來帶有一絲絲的苦味的菜,全都挑給母親吃。全家人大快朵頤一掃平日的地瓜芋頭味後,父母親便會環顧四周,看有沒有親人剛好騎摩托車經過,若有就搭便車,沒有的話就一家子慢慢走路回佳義。
  內埔當然不是只有淺淺的美食記憶一語能帶過,這裡是族人曾經走出部落的抉擇點及命運的轉捩點,原住民剛開始下山討生活的那些年代,就像他們泛黃的照片背後,總要寫上勿忘影中人,這其中的意義除了是要彼此思念外,有更多的意義是「這一別,再相逢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會有許多的糾結和放不下,需要煎熬,需要抉擇。
  車子開過排灣部落,快到佳義部落的路段,左側有一排高大的梧桐樹,右側是佳義公墓。從小到大,每每經過這裡會特別興奮,因為這裡就像部落神祕的入口,運氣好的話會有一場山林的歡迎儀式,迎面一陣風吹來,梧桐樹落葉紛飛,地上的枯葉沿著路邊滑行一段,便順著風勢揚起,落葉紛飛和順風揚起的枯葉空中交會,形成一種魔幻的場景,而視覺景深處就是我的部落,佳義村。
  來到近九十歲的舅舅家,他老人家身體微恙,舅媽唸著他從不會配合醫生吃藥。舅舅的個性隨我曾祖父,一生傲骨,認為勇士生病很可恥,倔強的脾氣讓人無可奈何,我也在他的強脾氣中,隱隱對這樣的傲骨有種莫名的不忍與感動,不忍的是,環境、時代文明都在改變,不像以前那樣了,怎可能不依賴醫學?感動的是舅舅排灣族rakac的精神在血液裡堅持地流動著,不曾屈服。
  「1000多年前吧,延著大武山往南到真笠山的山稜。」舅舅開始娓娓道來。
  「山鷹常慢飛於雲霧間,若隱若現,才騰上雲間隨即又隱入雲的深處,雲霧飄移。冽冽的風聲低吼著雄偉的大武聖山,大武聖山以排灣族人的守護神為名,它以盤據世界的姿態巍巍聳立於福爾摩沙南方。
  荒草掩徑的山林,傳說故事所到的遷徙足跡就從那裡開始,連綿群山似是凝在時空之外,古木林的濃密、厚重,也都在盛大的空寂中守護自大洪水以來的祕密,原始山林的茂盛層疊著山林諸神的恩典,大自然太多未知讓族人敬畏,族人對山林諸神的虔誠,已成了每一步生存的重要依賴。那是稜線上最接近天堂的兩個部落Kaumaqan和Tjaljainaljan,是佳義後人口述歷史中最遙遠的記憶,是Kazangiljan老祖宗最早的兩個發源地。」
  可能是太深刻,不必用心記憶就可歷數。近九十歲的舅舅雙手十指在後腦勺交扣,斜躺坐在沙發上,記憶如卷軸般緩緩展開,他慢慢悠悠地道出當年曾祖父在石板屋前的篝火旁對他講的故事,我

試閱

〈龍眼樹下〉

偶然
望見一片古老的天空
看見山鷹
以一種令人驚嘆的姿態
獨自飛翔

牠的羽翼振振
牠的眼睛明亮
踏遍古木的爪子
緊握一股傲視群山的堅韌

鷹以孤獨和冷漠滑行雲間
以奇特和平穩寬闊了山稜
牠直視飛行的眼神
是我夢想深處最堅實的部分

翅膀一振一振,一振一振
振落了一些
一些被風雨歲月浸潤過的話語

話語
是時光軸裡傳開來的字句
我試著循著它的韻腳
把嘆息還原成地圖
把地圖還原成炊煙
把炊煙還原成小米田
把小米田還原成年祭上
被歷史掩蓋的笑語

笑語在龍眼樹下
和著龍眼的蜜
曾經凝神
用一罈酒的時間
綁住一個部落的笑顏
────────────────────────────
〈古老的星星〉

我的小船
慢慢地
緩緩地
在每穿越一片字海後
會亮起一顆小星星

古老的
小星星

古老的星星
帶著慈愛的眼眸
閃閃
閃閃

他的閃閃中隱藏著深遠的
一言難盡
總在月光較亮時被我看見

他隱隱隨著月光洩漏在稜線上的
溫柔的守護

一閃一閃
一暗一滅
一點一線
一日一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213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18
    • 商品規格
    • 21*14.8*1.1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05 出貨 上市後立即出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