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里爾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里爾克是世界文學的傳奇,如同契訶夫之於短篇小說,里爾克之於現代詩,幾乎可以完全劃上等號。從上世紀三〇年代馮至的引入中國到五〇,六〇,七〇在台灣詩壇的發光發熱,里爾克苦行僧般,孤峯般的存在,証明尤其適合第三世界年輕詩人的朝聖,頂禮,膜拜;叩訪,叩問,問答。
秀陶不忘舊情,在本世紀初重拾里爾克譯事,後出轉精,青出於藍,也讓人再次記取,上世紀五〇年代之際,方思譯出里爾克《時間之書》,台北詩壇震動,方思,瘂弦,周夢蝶諸人皆蒙其靈光,深受沾蓋的往事,詩人秀陶難道是來償還,了結這段難以割捨的相思債麼?而二十一世紀的中文讀詩人,寫詩人,又盍興乎來?──詩人/楊澤
秀陶不忘舊情,在本世紀初重拾里爾克譯事,後出轉精,青出於藍,也讓人再次記取,上世紀五〇年代之際,方思譯出里爾克《時間之書》,台北詩壇震動,方思,瘂弦,周夢蝶諸人皆蒙其靈光,深受沾蓋的往事,詩人秀陶難道是來償還,了結這段難以割捨的相思債麼?而二十一世紀的中文讀詩人,寫詩人,又盍興乎來?──詩人/楊澤
序/導讀
【前言】/秀陶
自五○年代開始讀里爾克,先讀中文的,後來找英文的讀,最後才翻德文字典讀德文原版的。總體的心得是:
讀中文翻譯的,最難懂,最莫名其妙。無論是名家的、大詩人的翻譯,選譯的或是全譯的,全部(我特別在此重重的重複一句,全部)都有錯譯,不負責任,自己沒有讀懂而也以不通不順的中文刊出,全然無聊!讀英譯本情形較好,但不時也有迷惘處。蓋英文界研習及翻譯里爾克之詩人、文人、學者眾多。常常一部作品便有十五、十六種的譯筆,就隨便拿他的《給奧弗烏斯的商籟》一書來說吧(這不是我最喜歡的里氏作品)手頭就有:Karl H. Siegler、M. D. Herter Norton、C. F. MacIntyre、Stephen Mitchell、Kenneth Pitchford、A. Poulin, Jr.、J. B. Leishman各人的全譯本,其他零星的選譯本就更多了。本來不懂德文,有這樣多的英譯,讀讀也就夠了。然而正因為不同的譯本多,因為各譯者的領悟不一,文筆又各有差異,因英、德二文字甚為接近(幾乎比我們的廣東話同國語更接近,不是開玩笑),所以很多譯者又顛倒詞字、割裂文句以便趁韻。這樣多的因素使得里氏的一個作品常常有相差異常的英譯本出來。八○年代就為了這原因,我開始用德文字典下功夫了。
里爾克的原作也甚難讀,文字障礙還在其次,1. 其思路甚為曲折,2. 比喻之層次複雜,3.用字多偏罕,有時用到一字之第三、第四義,這甚至是很多英譯者常常慨嘆者。一首譯作,我常是查滿了德文生字,參閱了五、六種不同的譯文,自認已參透了全詩的意義,這才下筆以中文書之。
幾十年來,百分之九十里氏的作品我都有譯在練習簿中,有的自己實在是不喜歡,有的是仍有疑問處,有的需要作大量的註解,自己仍然未懂。我一直避免那些不註便莫明其妙的篇章,從不自作解人,隨意武斷硬指其詩中什麼象徵什麼那樣的廢話。詩就是詩,讀者自己去意會、去讀。里爾克的生平、傳記、研究、以及名詩的解說汗牛充棟,德英中文著作所在多有。我只對他最純粹的詩作有興趣。想進一步研究他的讀者,儘可到別處用功去。
里氏一生的作品皆係嚴謹雅緻的韻文,我居紐約時得一友人輾轉得到一位德裔老婦朗誦的幾首錄音帶,方得約略拜領了一點音韻的美。讀他的詩,讀譯本,甚至自己翻譯時,這種先天的,長在他骨肉裡的音韻我是全然丟開的。然而我必需先讀懂,讀不懂就翻字典,找不同的各種不同文字的譯文參考,甚至錯譯的也讀。懂了原詩的意義之後,方用中文書寫出來。
Walter Arndt氏1989年出版了一本叫作《最好的里爾克》(《The Best of Rilke》)英譯本,譯筆嚴謹,少有增減切割錯意之事。讀來覺得確屬各譯家中之上層成品。音律韻腳之安排實是最好。然而他所選的作品少而偏,有些最得人喜愛的里氏作品都漏掉了。有可能就是太在乎音律一方面的原故吧!
下面的這些作品都是我最愛的。我對他的哲學、宗教、生活以及與某某女子戀愛等等皆無興趣。從來對於寫某首詩時,是在何地,與某人來往等等一概不註,與我一生之中不理世俗之風一致。這當然大有爭執之餘地。
然而我最有把握的是:這些詩全是我自已讀通了的,而寫出來的中文也力求通順,與你過去讀過的中譯里爾克應有不同。
在台北的一月之中(2015年5月),有友人問我:「誰譯的里爾克最好?」我非常嚴肅地思考了兩秒鐘回答說:「秀陶譯的!因為最少秀陶譯的能教人看得懂。」
自五○年代開始讀里爾克,先讀中文的,後來找英文的讀,最後才翻德文字典讀德文原版的。總體的心得是:
讀中文翻譯的,最難懂,最莫名其妙。無論是名家的、大詩人的翻譯,選譯的或是全譯的,全部(我特別在此重重的重複一句,全部)都有錯譯,不負責任,自己沒有讀懂而也以不通不順的中文刊出,全然無聊!讀英譯本情形較好,但不時也有迷惘處。蓋英文界研習及翻譯里爾克之詩人、文人、學者眾多。常常一部作品便有十五、十六種的譯筆,就隨便拿他的《給奧弗烏斯的商籟》一書來說吧(這不是我最喜歡的里氏作品)手頭就有:Karl H. Siegler、M. D. Herter Norton、C. F. MacIntyre、Stephen Mitchell、Kenneth Pitchford、A. Poulin, Jr.、J. B. Leishman各人的全譯本,其他零星的選譯本就更多了。本來不懂德文,有這樣多的英譯,讀讀也就夠了。然而正因為不同的譯本多,因為各譯者的領悟不一,文筆又各有差異,因英、德二文字甚為接近(幾乎比我們的廣東話同國語更接近,不是開玩笑),所以很多譯者又顛倒詞字、割裂文句以便趁韻。這樣多的因素使得里氏的一個作品常常有相差異常的英譯本出來。八○年代就為了這原因,我開始用德文字典下功夫了。
里爾克的原作也甚難讀,文字障礙還在其次,1. 其思路甚為曲折,2. 比喻之層次複雜,3.用字多偏罕,有時用到一字之第三、第四義,這甚至是很多英譯者常常慨嘆者。一首譯作,我常是查滿了德文生字,參閱了五、六種不同的譯文,自認已參透了全詩的意義,這才下筆以中文書之。
幾十年來,百分之九十里氏的作品我都有譯在練習簿中,有的自己實在是不喜歡,有的是仍有疑問處,有的需要作大量的註解,自己仍然未懂。我一直避免那些不註便莫明其妙的篇章,從不自作解人,隨意武斷硬指其詩中什麼象徵什麼那樣的廢話。詩就是詩,讀者自己去意會、去讀。里爾克的生平、傳記、研究、以及名詩的解說汗牛充棟,德英中文著作所在多有。我只對他最純粹的詩作有興趣。想進一步研究他的讀者,儘可到別處用功去。
里氏一生的作品皆係嚴謹雅緻的韻文,我居紐約時得一友人輾轉得到一位德裔老婦朗誦的幾首錄音帶,方得約略拜領了一點音韻的美。讀他的詩,讀譯本,甚至自己翻譯時,這種先天的,長在他骨肉裡的音韻我是全然丟開的。然而我必需先讀懂,讀不懂就翻字典,找不同的各種不同文字的譯文參考,甚至錯譯的也讀。懂了原詩的意義之後,方用中文書寫出來。
Walter Arndt氏1989年出版了一本叫作《最好的里爾克》(《The Best of Rilke》)英譯本,譯筆嚴謹,少有增減切割錯意之事。讀來覺得確屬各譯家中之上層成品。音律韻腳之安排實是最好。然而他所選的作品少而偏,有些最得人喜愛的里氏作品都漏掉了。有可能就是太在乎音律一方面的原故吧!
下面的這些作品都是我最愛的。我對他的哲學、宗教、生活以及與某某女子戀愛等等皆無興趣。從來對於寫某首詩時,是在何地,與某人來往等等一概不註,與我一生之中不理世俗之風一致。這當然大有爭執之餘地。
然而我最有把握的是:這些詩全是我自已讀通了的,而寫出來的中文也力求通順,與你過去讀過的中譯里爾克應有不同。
在台北的一月之中(2015年5月),有友人問我:「誰譯的里爾克最好?」我非常嚴肅地思考了兩秒鐘回答說:「秀陶譯的!因為最少秀陶譯的能教人看得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