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生命就是一段漫長的步行。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79 237
    30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心靈練習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厄凌.卡格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謝佩妏
  • 出版社: 大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0/02/27

出版情報

徜徉天地,向內探索的微型革命指南

2020/03/30 走路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跟上廁所、睡覺姿勢一樣,牽涉一個人大半生的習慣。走路也是一種選擇。往前走幾步,眼前的視野就不一樣了,比起站在原地轉頭觀望的可能性更多。 本書作者厄凌‧卡格是史上第一位徒步踏上「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家,由他講起「一次一步」這個人類視為理所當然的活動,創造出一個容許思維、迴響、滲透的獨特空間與氛圍。他從走路的各種面向切入,試圖勾勒出一幅幅人類走路的群像與風景。他不曾告訴讀者要如何走路,只是單純邀請讀者,跟他一起探索:我們為什麼走路?從哪裡走來?又要走向哪裡?以下舉書中幾個段落為例。 「走路的時間」 這段一開頭,卡格就點明:「走路時,一切事物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他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如果走路的速度加快,時間也過得更快;要是放慢了速度,感覺上時間卻變多了,因為他能好好地觀察周遭的事物。同樣是爬山,如果是開車,由於時間縮減,景物被快速掠過,經驗也隨之壓縮。快,不見得就好;慢,可能獲得更多。他用文字逼近,一點一點剝開步行者深藏的祕密:「走路的同時,生命延長了。」 「體驗一座城市的方法」 他曾經和兩位友人徒步穿越洛杉磯,他建議我們用整副身體,也就是步行,去體驗一個地方,而不是身體抵達了,眼睛才去記錄。走路穿越一座城市,也沒有標準的速度,而是隨著當地的民情、交通、遇到的人,還有「想帶回多少回憶而改變」。而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哪裡,總括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所以步子放慢,觀察到的事物或許更多,旅途上的收穫也就豐富起來。 「一開始想著終點,就抵達不了終點」 卡格提到童年與父母一同健行時,他最常問:「還有多遠?」他進一步提醒,太常想著目的地或目標,或老是問「還有多遠」,不見得好。重要的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覺。他借用「芝諾的箭」的比喻,箭離弓之後,就射不到靶,因為它在每個個別的時刻都是靜止的。一直想著終點,就永遠到不了。 古希臘人很早就將走路跟思考連結在一起。走路不只是空間上的移動。除卻從A點抵達B點的目的性,這本書也講另一種走路。那不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行走,而是另一個方向的探索──朝個人內心世界的行進。 厄凌‧卡格在前作《聆聽寂靜》做了最好的演繹。他提出一個大哉問:如果現今人類所處的世界是嘈雜喧囂的,那麼我們需不需要找到寂靜?而走路這項人類獨有的活動,如果能夠專注其上,未嘗不是一種自然而然靜下來的「方法」?聆聽寂靜,重點不在於寂靜在哪裡,而是如何隨時發現寂靜。而走路就是安靜下來最好的途徑。 探險家徜徉天地間為自己設下的任務,或許充滿極端與極限的成分,以及自我挑戰的動機,但也不僅是一般人眼中的征服。在走路的當下,與自然近身接觸,直面搏鬥生存之必須,卡格的觀察力由外而內地集中、聚焦,從身處廣闊外在世界的渺小,一躍而進內在的無限寬廣。現代人早已忘卻走路的奧祕。藉由走路,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重新啟動身心的連結,發掘各種層次的感受,再次與自我對話──就如卡格所觀察的:「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厄凌‧卡格是世界上第一位徒步抵達三極(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家,也是獨自踏入南極的第一人。
▲他身兼作家、出版商、藝術收藏家等諸多身分,可謂文藝復興人的代表。二○一六年出版《聆聽寂靜》。
▲《就是走路》把「走路」放進時間軌道與生命經緯之中,標誌了生命的始末,更是開啟個人向內探索的微型革命指南。


走路就是生活。
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我們為什麼走路?從哪裡走來?又要走向哪裡?←
《聆聽寂靜》作者最新著作──
徜徉天地,向內探索的微型革命指南

◆內容簡介

一步接著一步踏上發現之旅,體會探險的喜悅,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我們的祖先靠著雙腳長途跋涉,得到各種新經驗並從中學習、茁壯。然而,儘管走路是一種普遍的活動,每個人的感受卻各有不同。對作者來說,走路引導他提出縈繞心中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走路?從哪裡走來?又要走向哪裡?藉由這本書,作者邀請我們與他一同探索這些問題。

語言反映了「生命是一段步行」的概念。Journey(旅途)這個英文字,原本指的就是我們一天跋涉的距離。對厄凌‧卡格來說,創意伴隨著走路自然湧現,因為走路激盪思考,腦中自動產生對話。走路也是對抗忙碌的生活、匆忙的步調,以及求快求效率的現代社會的一帖良藥。走路是我們在生活中最激進的選擇。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王浩一 雜學作家
洪婉蒨 自媒體工作者
凌宗湧 CNFlower創辦人
Ivy Chen 攝影師
詹偉雄 文化評論人
劉克襄 作家
鄭開翔 《街屋台灣》作者、城市速寫畫家
盧郁佳 作家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腳跟著地 推薦

◆各界佳評

「走路」是我認識一個城市的途徑,也是我創作取材的泉源,透過本書作者的引導,更給了我觀照自我內心,開拓外在視野的不同思維,令人咀嚼再三。──鄭開翔,《街屋台灣》作者、城市速寫畫家

《聆聽寂靜》作者的又一部優美小書,描述了對我們的心智、平衡和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一本值得仔細玩味的書。——《華爾街日報》

簡單,深刻……強而有力……意外地激勵人心。卡格的洞察犀利到足以慢慢削掉你心中的懷疑,就像一支擊碎冰塊的十字鎬。——《GQ》雜誌

文筆優美流暢,跟文字背後的聲音一樣睿智、撫慰人心……是沉思錄,也是走路的教練和良伴。——《紐約書訊》

如果有誰是這方面的專家,看好了,非作者莫屬……卡格的智慧給人安慰和救贖。——《明尼亞波里斯明星論壇報》

作者激勵讀者邁出步伐,從而更加瞭解自己並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平靜之地。推薦給所有圖書館,尤其是以環境為收藏主題的圖書館。富有詩意、予人啟發的文字讓讀者想到梭羅的另一部同名作品。——《圖書館雜誌》

直率……優美,時而哲學……他發出的讚嘆和驚奇具有感染性……對於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正念和冥思的人,是最好的良伴。——《書單》

向走路致敬的作品……透過簡短卻極具說服力的思索,作者證明了走路的重要。對他來說,走路不只是一連串的步伐,而是一件刺激又神奇的事……,富於思索的一篇長文,探討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項人類活動……令人著迷。——《科克斯書評》

遠比一般典型的大部頭自助書更細膩……他利用自己跟極端環境相處的經驗,思索走路對身心的益處。——《經濟學人》

編輯推薦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徜徉天地,向內探索的微型革命指南
(文/大塊文化副總編輯 飛踢娜)



走路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跟上廁所、睡覺姿勢一樣,牽涉一個人大半生的習慣。走路也是一種選擇。往前走幾步,眼前的視野就不一樣了,比起站在原地轉頭觀望的可能性更多。

本書作者厄凌‧卡格是史上第一位徒步踏上「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家,由他講起「一次一步」這個人類視為理所當然的活動,創造出一個容許思維、迴響、滲透的獨特空間與氛圍。他從走路的各種面向切入,試圖勾勒出一幅幅人類走路的群像與風景。他不曾告訴讀者要如何走路,只是單純邀請讀者,跟他一起探索:我們為什麼走路?從哪裡走來?又要走向哪裡?以下舉書中幾個段落為例。

「走路的時間」



這段一開頭,卡格就點明:「走路時,一切事物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他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如果走路的速度加快,時間也過得更快;要是放慢了速度,感覺上時間卻變多了,因為他能好好地觀察周遭的事物。同樣是爬山,如果是開車,由於時間縮減,景物被快速掠過,經驗也隨之壓縮。快,不見得就好;慢,可能獲得更多。他用文字逼近,一點一點剝開步行者深藏的祕密:「走路的同時,生命延長了。」

「體驗一座城市的方法」



他曾經和兩位友人徒步穿越洛杉磯,他建議我們用整副身體,也就是步行,去體驗一個地方,而不是身體抵達了,眼睛才去記錄。走路穿越一座城市,也沒有標準的速度,而是隨著當地的民情、交通、遇到的人,還有「想帶回多少回憶而改變」。而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哪裡,總括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所以步子放慢,觀察到的事物或許更多,旅途上的收穫也就豐富起來。

「一開始想著終點,就抵達不了終點」



卡格提到童年與父母一同健行時,他最常問:「還有多遠?」他進一步提醒,太常想著目的地或目標,或老是問「還有多遠」,不見得好。重要的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覺。他借用「芝諾的箭」的比喻,箭離弓之後,就射不到靶,因為它在每個個別的時刻都是靜止的。一直想著終點,就永遠到不了。

古希臘人很早就將走路跟思考連結在一起。走路不只是空間上的移動。除卻從A點抵達B點的目的性,這本書也講另一種走路。那不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行走,而是另一個方向的探索──朝個人內心世界的行進。

厄凌‧卡格在前作《聆聽寂靜》做了最好的演繹。他提出一個大哉問:如果現今人類所處的世界是嘈雜喧囂的,那麼我們需不需要找到寂靜?而走路這項人類獨有的活動,如果能夠專注其上,未嘗不是一種自然而然靜下來的「方法」?聆聽寂靜,重點不在於寂靜在哪裡,而是如何隨時發現寂靜。而走路就是安靜下來最好的途徑。

探險家徜徉天地間為自己設下的任務,或許充滿極端與極限的成分,以及自我挑戰的動機,但也不僅是一般人眼中的征服。在走路的當下,與自然近身接觸,直面搏鬥生存之必須,卡格的觀察力由外而內地集中、聚焦,從身處廣闊外在世界的渺小,一躍而進內在的無限寬廣。現代人早已忘卻走路的奧祕。藉由走路,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重新啟動身心的連結,發掘各種層次的感受,再次與自我對話──就如卡格所觀察的:「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作者

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一九六三年生,是挪威探險家、作家、出版人,也是登山家、律師、藝術收藏家、勞力士錶代言人、出版商、三個女兒的父親。他是史上第一位徒步踏上「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家。

他出版過數本關於探險、哲學、藝術收藏的著作,譯介成多國文字,包括《貧窮收藏家的好物收貨指南》(A Poor Collector's Guide to Buying Great Art)、《在曼哈頓底下》(Under Manhattan)、《學校學不到的極地探險哲學》(Philosophy for polar explorers. What they don’t teach you in school)、《獨往南極》(Alone to the South Pole)。

二○一○年,他和另一位探險家史帝夫‧鄧肯(Steve Duncan),花了整整五天五夜,深入紐約的地下鐵及下水道。《紐約時報》稱讚他「是探險家,也是充滿探險精神的哲學家」。偶爾,他會將世界暫時隔絕於外。

二○一六年出版的《聆聽寂靜》賣出三十幾國版權,在英、美、歐陸引起廣大迴響,獲《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多家重要媒體的報導。

譯者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目錄

1 孩子的腳
2 走路的人
3 走路與寂靜
4 為什麼走路
5 走路的時間
6 慢下來
7 受未知事物吸引
8 走向自然
9 富人與窮人的不同
10 永遠別忘了張開眼睛看
11 發現之旅
12 走路看到的轉變
13 白鞋
14 緩慢
15 活生生的詩
16 體驗一座城市的方法
17 走出伊甸園
18 小說角色走過的路
19 透過雙腳認識自己
20 步伐反映生命
21 步伐中的社會印記
22 走路方式騙不了人
23 用走路放慢時間
24 赤腳踩在地面上
25 自己的路
26 走路是人類的良藥
27 腳動起來,想法就開始流動
28 走路改變歷史
29 有益的痛苦
30 比減少痛苦更重要的事
31 過去和未來變得不再重要
32 簡單的快樂
33 走進森林
34 每天的小奇蹟
35 走一走,抽離問題
36 如果有一天不能走路
37 雙腳就是地圖
38 何必自討苦吃
39 當下與永恆
40 走向思考
41 一開始想著終點,就抵達不了終點
42 走在過去和未來之間
43 幸福就在下一個綠洲
44 成為周遭景物的一部分
45 抵達目標是為了重新開始
46 太空漫步,以及獨自走向南極
47 天生的探險家
48 人生最後的幾步路

附註
致謝
圖片出處

試閱

1 孩子的腳

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有一天,我的祖母再也走不動。

她就在那天死去。身體雖然持續活了一小段時間,但人工膝蓋已經磨損到不堪使用,再也承受不了她的重量。從她無法下床的那天起,肌肉就愈來愈無力;消化系統日漸退化;心跳變慢,脈搏時穩時弱;肺部吸進的氧氣愈來愈少。到了最後,她只能躺在床上奮力呼吸。

那段日子,我的兩個女兒都還小,最小的索薇才十三個月大。當曾祖母整個人慢慢縮成像嬰兒臥床不起時,索薇學走路正學得起勁。她把手臂高舉過頭,小手緊緊抓住我的手,搖搖晃晃在客廳裡走來走去。每次她放開手,嘗試自己走幾步路的時候,就會發現上跟下、高跟低的差別。要是不小心跌倒,額頭撞到了桌角,她就學到有些東西硬、有些東西軟。學走路,可能是我們一生中最危險的一件事。

索薇把手臂往外伸保持平衡,很快就掌握了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的訣竅。因為怕跌倒,她小步小步地走,如同音樂上的斷音。觀察她學走路,我驚訝地發現她是如此賣力張開腳趾,試著抓住地板。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在〈孩子的腳〉(To the Footfrom Its Child)一詩開頭寫道:「孩子的腳,尚不知自己是腳。」它渴望變成翩翩飛舞的蝴蝶,或高掛樹上的蘋果。

一轉眼,索薇移動的步伐變得更有自信。她穿過門踏上陽台,走到外面的院子。光溜溜的小腳丫開始接觸到地板以外的東西:地表上的草地、石頭,再過不久就是柏油路。

走路時,她個性中有一小部分彷彿變得更鮮明,比方脾氣、好奇心,還有意志力。觀察孩子學走路,你會覺得探索、進而掌握未知,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一步一步去探查並克服未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發現之旅不是你某天開始做的事,而是你漸漸不再做的事。
我的外婆生於挪威的里爾哈默(Lillehammer),比索薇早九十三年出生。那個時代,他們一家人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時,主要還是靠雙腳。如果想去遠一點的地方,外婆可以搭火車,但她沒有太多離開里爾哈默的理由,反而是世界來到了她的面前。年少時期,她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奧普蘭郡(Oppland),見證了量產汽車、腳踏車和飛機的到來。外婆告訴過我,我的外曾祖父曾找她一起去米約薩湖(Mjosa,挪威的最大湖)看飛機。說起這件往事時,她眉飛色舞,彷彿那是昨天才發生的事。突然之間,天空不再是專屬於鳥類和天使的領域。

2 走路的人

生命就是一段漫長的步行。

智人一直都在走路。打從七萬多年前從東非出發,雙足步行就定義了人類的歷史。人類今日的一切,都是靠著用兩條腿走路打下了根基。人類的祖先步行穿越阿拉伯半島,再繼續走向喜馬拉雅山脈,往東擴散、橫越整個亞洲,接著越過結冰的白令海峽,穿越北美及中、南美,甚至往南到了澳洲。另一批人往西走到歐洲,一路走到了挪威。第一批出走的這群人可以長距離步行,用嶄新的方式在廣袤的土地上打獵,獲取新經驗,從經驗中學習。他們的頭腦比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都進化得要快。我們先是學會了走路,接著學會生火和煮食,之後才發展出語言。

人類的語言反映了「生命就是一段漫長的步行」這個概念。梵走路的人生命就是一段漫長的步行。語源於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過去式以gata來表示,意思是「我們已經走過」;未來式anāgata則是「我們尚未走過」。挪威文的gatt跟梵語的gata有語言學上的關聯,意思是「走過」。梵語中表達「現在」的字彙是pratyutpanna,即「直接在我們面前」,其中自然有它的道理。
3 走路與寂靜

寂靜很抽象,而走路很具體。

至今走了多少路,我也不知道。

我走過短的路,也走過長的路。曾經走出窮鄉僻壤,也曾經走向繁華都會。走過白天,走過黑夜;離開情人,迎向朋友。還有翻山越嶺,深入森林,橫越雪原,穿過都市叢林。有時乏味,有時狂喜;有時痛苦不堪,有時開心不已。我也試過一走了之,甩掉煩惱。但無論為何而走、走去哪裡,我總是不斷地走著。甚至還走到了世界的盡頭—毫不誇張。

每次走路都各有不同。但回想起來,我發現其中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內在的寂靜。走路和寂靜是一體的。寂靜很抽象,而走路很具體。

有家庭之前,我從沒想過走路為什麼重要。但孩子們想知道答案:明明開車比較快,為什麼非走路不可?連大人都會問:從一個地方慢慢地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意義何在?

4 為什麼走路

一步接著一步往前走,是人類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到目前為止,我給的都是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因為這樣又快又簡單—正好違背了走路的本質:緩慢。你大概也會這樣回答。我會說,走路延年益壽,有助於強化記憶力,降低血壓,增強免疫力。但每次這麼回答,我心裡都知道自己只說出了一半的真相。走路不只是維他命廣告裡列出的種種好處而已。那麼,另一半的真相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走路?從哪裡走來,又要走向哪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即使我們兩人並肩走在一起,走路的體驗也可能相差天壤。一旦穿上鞋子,任由思緒遨遊,我就很確定一件事:一步接著一步往前走,是人類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走,咱們走路去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4065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