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的危機與重建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新聞業是否出現危機?
新聞業如何能夠重建?
以上兩個問題,已經在全球科技先進與經濟富裕國家激起熱烈討論,並引發政策效應。同樣面臨此一重大課題的台灣,我們的討論與行動在哪裡?
本書從三個部分掌握全球有關思辨的最新動態,藉而省思台灣新聞業的重建走向。第一部份是國內外報業的產業現況,以及有關報業/新聞業前途的相關論述與政策可能。第二部分是兩位美國知名報人與學者李奧納‧小唐尼(Leonard Downie, Jr.)和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的專論。第三部分是國內傳媒產官學界及社區、公民和族群媒體的實踐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台灣報業/新聞業前途與政策選擇的紀錄。
這些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產官學界人士(依姓氏筆畫序)包括卜大中、王健壯、吳國城、何吉森、何其慧、何國華、呂東熹、林意玲、林麗雲、邱家宜、俞國基、孫窮理、陳世敏、陳順孝、莊豐嘉、張正、張崇仁、項國寧、黃清龍、楊偉中、謝立德與蘇正平等22位。
新聞業如何能夠重建?
以上兩個問題,已經在全球科技先進與經濟富裕國家激起熱烈討論,並引發政策效應。同樣面臨此一重大課題的台灣,我們的討論與行動在哪裡?
本書從三個部分掌握全球有關思辨的最新動態,藉而省思台灣新聞業的重建走向。第一部份是國內外報業的產業現況,以及有關報業/新聞業前途的相關論述與政策可能。第二部分是兩位美國知名報人與學者李奧納‧小唐尼(Leonard Downie, Jr.)和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的專論。第三部分是國內傳媒產官學界及社區、公民和族群媒體的實踐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台灣報業/新聞業前途與政策選擇的紀錄。
這些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產官學界人士(依姓氏筆畫序)包括卜大中、王健壯、吳國城、何吉森、何其慧、何國華、呂東熹、林意玲、林麗雲、邱家宜、俞國基、孫窮理、陳世敏、陳順孝、莊豐嘉、張正、張崇仁、項國寧、黃清龍、楊偉中、謝立德與蘇正平等22位。
試閱
本書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國內外報業的產業現況,以及有關報業/新聞業前途的相關論述與政策可能。第二部分是兩位美國知名報人與學者李奧納‧小唐尼(Leonard Downie, Jr.)和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的專論。第三部分是國內傳媒產官學界及社區、公民和族群媒體的實踐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台灣報業/新聞業前途與政策選擇的紀錄。
第一部分包含三個專章。第一章由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生戴伊筠,收集並整理了有關國內外報業/新聞業的相關數據及圖表資料,期能反映報業的發展趨勢與最新狀態,以作為相關政策討論的事實基礎。第二章由羅世宏撰寫,以政府的角色為核心,探討報業/新聞業重建過程中的政府責任與政策方案。內容審視全球面臨報業/新聞業危機國家的各種政策因應及擬議,希冀釐清問題本質,提出各種可能的政策方向。第三章由胡元輝撰寫,以民間的力量為焦點,探討國內外報業/新聞業重建及創新實驗中,基金會及慈善家可能扮演的角色和可以做出的貢獻,並從台灣的生態出發,向企業界及其基金會提出呼籲。
第二部分,如前所述,收錄了兩位美國知名報人與學者李奧納‧小唐尼和邁克爾‧舒德森的專論。李奧納‧小唐尼是《華盛頓郵報》副總裁與前總編輯,同時擔任亞利桑納州立大學華德‧克朗凱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魏氏家族新聞學教授(Weil Family Professor of Journalism)。邁克爾‧舒德森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教授。這兩位新聞傳媒研究前輩在去歲(2009年)十月時完成了《重建美國新聞業》(The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Journalism)的專論。我們讀後深受啟發與感到欣喜,尤其感到振奮的是知悉美國各界包括重量級、過去立場不偏向政府介入的人士也開始反思自由市場機制的不足,以及國家角色之不可缺位。當下,我們立即聯繫小唐尼和舒德森二氏,希望獲得將該篇專論的中譯授權,他們隨即回覆並爽快地應允了我們的請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此一篇幅並不浩繁,理路相當清晰的專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美國新聞媒體發展的大經大脈,及現階段所遭逢的劇烈衝擊。一言以蔽之,作者認為美國新聞業的重建課題乃在於獨立可信的新聞業正面臨挑戰。然而新聞業的重建仍為一場艱苦的戰鬥,新興的地方媒體猶屬脆弱的新生兒,因此他們呼籲政府要採取必要、而非不當介入的措施,來支持多樣來源的獨立新聞報導與多元化的新聞機構,慈善事業與高等教育界亦應在已邁出步伐的基礎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第一部分包含三個專章。第一章由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生戴伊筠,收集並整理了有關國內外報業/新聞業的相關數據及圖表資料,期能反映報業的發展趨勢與最新狀態,以作為相關政策討論的事實基礎。第二章由羅世宏撰寫,以政府的角色為核心,探討報業/新聞業重建過程中的政府責任與政策方案。內容審視全球面臨報業/新聞業危機國家的各種政策因應及擬議,希冀釐清問題本質,提出各種可能的政策方向。第三章由胡元輝撰寫,以民間的力量為焦點,探討國內外報業/新聞業重建及創新實驗中,基金會及慈善家可能扮演的角色和可以做出的貢獻,並從台灣的生態出發,向企業界及其基金會提出呼籲。
第二部分,如前所述,收錄了兩位美國知名報人與學者李奧納‧小唐尼和邁克爾‧舒德森的專論。李奧納‧小唐尼是《華盛頓郵報》副總裁與前總編輯,同時擔任亞利桑納州立大學華德‧克朗凱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魏氏家族新聞學教授(Weil Family Professor of Journalism)。邁克爾‧舒德森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教授。這兩位新聞傳媒研究前輩在去歲(2009年)十月時完成了《重建美國新聞業》(The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Journalism)的專論。我們讀後深受啟發與感到欣喜,尤其感到振奮的是知悉美國各界包括重量級、過去立場不偏向政府介入的人士也開始反思自由市場機制的不足,以及國家角色之不可缺位。當下,我們立即聯繫小唐尼和舒德森二氏,希望獲得將該篇專論的中譯授權,他們隨即回覆並爽快地應允了我們的請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此一篇幅並不浩繁,理路相當清晰的專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美國新聞媒體發展的大經大脈,及現階段所遭逢的劇烈衝擊。一言以蔽之,作者認為美國新聞業的重建課題乃在於獨立可信的新聞業正面臨挑戰。然而新聞業的重建仍為一場艱苦的戰鬥,新興的地方媒體猶屬脆弱的新生兒,因此他們呼籲政府要採取必要、而非不當介入的措施,來支持多樣來源的獨立新聞報導與多元化的新聞機構,慈善事業與高等教育界亦應在已邁出步伐的基礎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