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過台灣:鄉土風情畫
內容簡介
◎刻劃時代變遷,以畫作見證台灣早年的客家歲月。
◎溯源客家族群辛勤開墾的文藝新典章。
◎用筆揮灑常民文化的生活與智慧。
余秀雄藝術家沒學過畫,卻能一筆一筆反映簡約困苦的日治到光復的民間生活,描繪豐富的鄉土情節,探討歷史文化的足跡,傳承祖先的智慧信仰,展現台灣百年前後的過往記憶。縱然社會經濟不斷的改變,許多生活情景都已經消失難得一見,他感念一份承先啟後的執著責任,用心思索先民渡海來台灣開墾所經歷過的風情事物,緊扣自己的家園與族群文化的鄉土寫實繪畫,傳神達意的描繪、將其所見所聞用畫筆記錄成珍貴的繪畫史實。
油畫作品主要是描繪客家農村、民俗生活與社會喜慶的內容,無師自通的寫實功力逼真生動,不受畫派的影響,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畫生活歷史,用栩栩如生的情節透過人物、情節、環境構成一幅一幅寫實的故事,使用西方的油畫媒材,透露率真醇厚的活力筆觸,表現自然客觀的寫實風格,是獨樹一格的台灣現代印象派的色彩形態風格現。
繪畫色彩鮮明,從光線陰影到透視空間,布局精密,結構嚴謹,呈現出逼真生動的瞬間。人物姿態繪畫細膩與角色氣韻強烈,畫面中人物形象使用深色的粗線,描繪身體的曲線以及姿態,包羅萬象的勞動場景風格,除了最普遍的農林漁業外,尚有打鐵、燒磚瓦、焗油、製紙等題材的畫作,呈現今日已無法藉相機捕捉之「百工風華」。藉由經典的流傳,後人將可看到豐富生動,屬於臺灣早期社會的常民文化圖像,溯源出客家族群傳統的精神與生活態度。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溯源客家族群辛勤開墾的文藝新典章。
◎用筆揮灑常民文化的生活與智慧。
余秀雄藝術家沒學過畫,卻能一筆一筆反映簡約困苦的日治到光復的民間生活,描繪豐富的鄉土情節,探討歷史文化的足跡,傳承祖先的智慧信仰,展現台灣百年前後的過往記憶。縱然社會經濟不斷的改變,許多生活情景都已經消失難得一見,他感念一份承先啟後的執著責任,用心思索先民渡海來台灣開墾所經歷過的風情事物,緊扣自己的家園與族群文化的鄉土寫實繪畫,傳神達意的描繪、將其所見所聞用畫筆記錄成珍貴的繪畫史實。
油畫作品主要是描繪客家農村、民俗生活與社會喜慶的內容,無師自通的寫實功力逼真生動,不受畫派的影響,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畫生活歷史,用栩栩如生的情節透過人物、情節、環境構成一幅一幅寫實的故事,使用西方的油畫媒材,透露率真醇厚的活力筆觸,表現自然客觀的寫實風格,是獨樹一格的台灣現代印象派的色彩形態風格現。
繪畫色彩鮮明,從光線陰影到透視空間,布局精密,結構嚴謹,呈現出逼真生動的瞬間。人物姿態繪畫細膩與角色氣韻強烈,畫面中人物形象使用深色的粗線,描繪身體的曲線以及姿態,包羅萬象的勞動場景風格,除了最普遍的農林漁業外,尚有打鐵、燒磚瓦、焗油、製紙等題材的畫作,呈現今日已無法藉相機捕捉之「百工風華」。藉由經典的流傳,後人將可看到豐富生動,屬於臺灣早期社會的常民文化圖像,溯源出客家族群傳統的精神與生活態度。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目錄
序
前言-日治的農村歲月
壹、過番臺灣Overseas Crossing to Taiwan
先民過臺灣
登陸尋找棲身處
短暫休息
墾荒除草
落腳搭建茅草屋
穩當改搭石頭屋
貳、黏黏有魚Plenty of fish year after year
石擋魚蝦
網撈魚蝦
河壩堵魚
魚籠抓魚
肩挑魚籠滿載歸
混水揜魚
混水撈魚
堆石網魚
參、山林傳奇Legends of mountains and forests
開山闢林
開火路
圍燒殘枝落葉
開坡地成梯田
揩砂作田
開田作隄測地平
移石填土整田園
撬大石
扛大石
開墾埔園
掩埋凸出大石
肆、藍衫倒影Reflection of the blue shirts
客家風情除草
婦女犁田
草剷之後短暫休息
婦女用赤牛犁田
婦女橫田
黃牛運稻穀渡河
婦女洗衣
拉木馬
輕便車運木材
打鐵店
水碓樁米
伍、望蔗興嘆Looking at sugarcance and lamenting
怕人偷吃派兵保
日本仔監糧送戰場
賣甘蔗情報站
採甘蔗要趁早
收甘蔗吃點心
老鼠偷吃甘蔗
輕便車運甘蔗
雲林虎尾糖廠
蔗部加工製糖
牛拉木輪夾蔗汁
輕便車運稻穀
陸、採茶山歌Folk songs of teapicking
山上採茶
牛拉水車灌溉
採收蕃薯
挑豬菜蕃薯上街賣
牛童比功力
挫蕃薯籤餵六畜
母雞護子戰鷂婆
挑水入水缸
山峰百年茶亭
臺灣新竹38縣道百年茶亭
水力壟間
臺灣純種土狗
臺灣火炎山獼猴
猴 洞
猴群歡樂慶豐收
燒火炭
原始水力製材所
榨油車間
竹製閘門口
牽豬哥
日治時代強徵民豬
偷殺豬
石炭礦場
柒、代代相傳Plenty of fish year after year
羅經點龍穴
遷地擇良居
壘盤石地基
牛拉石渡河
壘牆腳
槌石灰壘磚柱
建屋壘圓拱門
新屋上樑
木匠取材鑿榫頭
釘角板
夯土築牆
屋頂揜瓦
抹牆壁
搬 屋
捌、純風樸俗Pure and simple customs
搬家入新屋
喜慶撐桌椅
磨 粄
年節喜慶同樂做粄
童養媳揹幼夫撈飯
新居禧慶請客
迎娶親
迎娶新娘
早期山腳市集
新娘入門辦囍事
新娘與雞拜堂
老鼠迎親
輕熟女嫁幼童郎
苑裡慈和宮圓醮
義民廟會讚中元節
施 善
客家謠船
桐花之喜
全家福
靜 物
台灣豐盛百?
蘭 花
畫者重要典藏紀錄
版權頁
前言-日治的農村歲月
壹、過番臺灣Overseas Crossing to Taiwan
先民過臺灣
登陸尋找棲身處
短暫休息
墾荒除草
落腳搭建茅草屋
穩當改搭石頭屋
貳、黏黏有魚Plenty of fish year after year
石擋魚蝦
網撈魚蝦
河壩堵魚
魚籠抓魚
肩挑魚籠滿載歸
混水揜魚
混水撈魚
堆石網魚
參、山林傳奇Legends of mountains and forests
開山闢林
開火路
圍燒殘枝落葉
開坡地成梯田
揩砂作田
開田作隄測地平
移石填土整田園
撬大石
扛大石
開墾埔園
掩埋凸出大石
肆、藍衫倒影Reflection of the blue shirts
客家風情除草
婦女犁田
草剷之後短暫休息
婦女用赤牛犁田
婦女橫田
黃牛運稻穀渡河
婦女洗衣
拉木馬
輕便車運木材
打鐵店
水碓樁米
伍、望蔗興嘆Looking at sugarcance and lamenting
怕人偷吃派兵保
日本仔監糧送戰場
賣甘蔗情報站
採甘蔗要趁早
收甘蔗吃點心
老鼠偷吃甘蔗
輕便車運甘蔗
雲林虎尾糖廠
蔗部加工製糖
牛拉木輪夾蔗汁
輕便車運稻穀
陸、採茶山歌Folk songs of teapicking
山上採茶
牛拉水車灌溉
採收蕃薯
挑豬菜蕃薯上街賣
牛童比功力
挫蕃薯籤餵六畜
母雞護子戰鷂婆
挑水入水缸
山峰百年茶亭
臺灣新竹38縣道百年茶亭
水力壟間
臺灣純種土狗
臺灣火炎山獼猴
猴 洞
猴群歡樂慶豐收
燒火炭
原始水力製材所
榨油車間
竹製閘門口
牽豬哥
日治時代強徵民豬
偷殺豬
石炭礦場
柒、代代相傳Plenty of fish year after year
羅經點龍穴
遷地擇良居
壘盤石地基
牛拉石渡河
壘牆腳
槌石灰壘磚柱
建屋壘圓拱門
新屋上樑
木匠取材鑿榫頭
釘角板
夯土築牆
屋頂揜瓦
抹牆壁
搬 屋
捌、純風樸俗Pure and simple customs
搬家入新屋
喜慶撐桌椅
磨 粄
年節喜慶同樂做粄
童養媳揹幼夫撈飯
新居禧慶請客
迎娶親
迎娶新娘
早期山腳市集
新娘入門辦囍事
新娘與雞拜堂
老鼠迎親
輕熟女嫁幼童郎
苑裡慈和宮圓醮
義民廟會讚中元節
施 善
客家謠船
桐花之喜
全家福
靜 物
台灣豐盛百?
蘭 花
畫者重要典藏紀錄
版權頁
序/導讀
歷史的腳步、環境的改變猶如流星穿月,既快速又令人扼腕不已,客家文化的推廣傳承無法靠小眾的力量而獲得成效,需要大家的珍惜傳承,為後生保留前人生活的奮鬥生命過程,讓淵遠流長的客家精神永垂不朽。我在2011年因為策畫了「客家的礱榖與舂米記憶」的特展與出版而認識了余秀雄畫家,走進他的畫室映入眼簾的每一幅畫讓我猶如走進懷舊的時光長廊,令我好奇著每一幅畫所描繪的故事。
有別於現代畫家的抽象畫風,余秀雄的畫筆下,揮灑的盡是臺灣目前幾乎是消逝的景象,他憑藉著自身的經歷與腦海的記憶,一筆一筆的「寫實」下來,許多的長者目睹此畫風,更加心有戚戚焉,畫風裡的人、事、物,正是喚醒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生活的困苦、忙碌的農村生活、滿山飛鳥、清澈河流滿佈魚蝦的點滴記憶,而如今,這些光景卻不復在,難怪有人說余秀雄先生是用「畫作」在寫「歷史」,「畫」的是「記憶」,「寫」的是「感觸」。
從小就喜歡繪畫的他,因家境貧窮,所以無法聘得好師尊,讓出生在苗栗苑裡的他,從此隨著父親從事廟宇及四合院的建築工作,溪田的鄉村景致,隨著外出工作日復一日的映入眼簾,那涔涔的流水,呼應著天空上翱翔天際的飛鳥,鳥媽媽忙著為嗷嗷待哺的幼鳥而覓食,田裡的牛隻,也因太陽的升起拖動那沉甸甸的牛軛,這一幕幕的光景,造就了他五十二歲開始作畫的題材。
憑著兒時記憶,他將頭擺的懷舊情景描繪在畫布上,採訪中他說起當初與家人到三義火炎山下,撿拾木材生火煮飯、割草餵牛,以及火炎山的猴群,所以早期的余秀雄大部分的畫都是三義火炎山,像「菜花田」、「採收」、「慶豐收」、「牛拉水車」都屬此類,他的畫風純真自然,用色濃烈明亮,彷彿在畫裡,慢慢的在透露他對往日鄉村生活的濃郁情感,尋找自己的心靈寄託。
現年七十八歲的余秀雄仍然滿腔熱血持續創作,累積畫作已有上千幅,每一幅的景象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鄉土伯畫家余秀雄致力於歷史還原的寫實畫作,讓後人感觸客家族群的精神,再現先民的智慧,見證過往今來的河川橋樑、稻作農耕、生活文化,的確是部淵遠流長的臺灣開墾紀錄。本書並非一嚴謹的學術論著,也非藝術家的個人畫冊,旨在用通俗的行文簡述先民的過往智慧與消失的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過懷古時光隧道,熱愛這片美麗的土地。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永得序
春雷乍響,萬物甦醒,在此春暖花開的季節,欣聞客籍畫家余秀雄先生的畫作即將集結出版,他憑藉著自幼對繪畫的興趣,於中年事業有成後,無師自通,開始從事創作,題材多半來自於對客庄農村生活的紀錄,不僅將鄉土景物刻劃得維妙維肖,更將客家人勤奮打拼的精神表露無遺,實令人感佩。
本畫作收錄了余先生自1995年到2017年間的作品,並由文化大學莊麗華教授,以藝術觀點述說每一幅作品的內涵及時代意義,深刻描繪出先民渡海來臺、辛勤捕魚耕作、築屋、嫁娶、過節及各種生活點點滴滴的經過,除了可作為愛好臺灣藝術文化者學習的典範,也提供了社會大眾看到臺灣早期社會的常民文化圖像。
余先生的作品不但呈現濃厚的鄉土氣息,也畫出客家人的硬頸與堅毅精神,如果人人都能有余先生憨直的勁道,並將身邊的人、事、物記錄下來,相信處處有客家的身影;同時亦可透過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以多元方式行銷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愛上客家,才能使客家文化永續傳承與發展。
值此畫作付梓之際,藉勉勵優秀的客籍藝術家余秀雄先生,特為之序。
前台灣省主席趙守博序
今天大家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夠悠遊自在地過著民主自由而不虞匱乏的生活,都是靠著前人努力奮鬥流血流汗而來。我們除了應珍惜這種得來不易的果實外,更應該延續這股努力不懈的精神,並為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余秀雄先生正是致力於此種延續和發揚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結識余秀雄先生是在民國八十七年的一次台北畫展上。當時我深為他的頗具鄉土意涵與精神的畫作所吸引。不久,我就到新竹竹東他的工作室去拜訪。對於這位自學而成的鄉土畫家之獻身畫藝、努力刻畫客家族群傳統生活及客家族群的打拚和貢獻的作為、表現和成就,深感敬佩,也留下極深刻的印象。自此與余先生成了時常連繫的好朋友。也經常應他之邀觀賞他的畫展。
欣悉秀雄先生即將出版一《先民過台灣─鄉土風情畫》畫冊,將多年來相關的畫作,集成專冊,付梓問世,誠為愛好鄉土畫作及對客家風土人情有興趣者之一大福音。細閱余秀雄先生的畫作說明,可以看到這本畫冊充滿了人性的喜怒哀樂,智慧與巧思,極具教育意義與啟發性。
繪畫能夠讓人美化生活、安定情緒,因此建議,對繪畫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以余秀雄先生為榜樣,走出室外,到處走走看看,體驗各種風土人情,回到家後就執起畫筆將所見到的生活中的人與事畫出來,相信一定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
我恭喜此一畫冊的出版,也向大家鄭重推荐此一非常有內涵的畫冊。
有別於現代畫家的抽象畫風,余秀雄的畫筆下,揮灑的盡是臺灣目前幾乎是消逝的景象,他憑藉著自身的經歷與腦海的記憶,一筆一筆的「寫實」下來,許多的長者目睹此畫風,更加心有戚戚焉,畫風裡的人、事、物,正是喚醒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生活的困苦、忙碌的農村生活、滿山飛鳥、清澈河流滿佈魚蝦的點滴記憶,而如今,這些光景卻不復在,難怪有人說余秀雄先生是用「畫作」在寫「歷史」,「畫」的是「記憶」,「寫」的是「感觸」。
從小就喜歡繪畫的他,因家境貧窮,所以無法聘得好師尊,讓出生在苗栗苑裡的他,從此隨著父親從事廟宇及四合院的建築工作,溪田的鄉村景致,隨著外出工作日復一日的映入眼簾,那涔涔的流水,呼應著天空上翱翔天際的飛鳥,鳥媽媽忙著為嗷嗷待哺的幼鳥而覓食,田裡的牛隻,也因太陽的升起拖動那沉甸甸的牛軛,這一幕幕的光景,造就了他五十二歲開始作畫的題材。
憑著兒時記憶,他將頭擺的懷舊情景描繪在畫布上,採訪中他說起當初與家人到三義火炎山下,撿拾木材生火煮飯、割草餵牛,以及火炎山的猴群,所以早期的余秀雄大部分的畫都是三義火炎山,像「菜花田」、「採收」、「慶豐收」、「牛拉水車」都屬此類,他的畫風純真自然,用色濃烈明亮,彷彿在畫裡,慢慢的在透露他對往日鄉村生活的濃郁情感,尋找自己的心靈寄託。
現年七十八歲的余秀雄仍然滿腔熱血持續創作,累積畫作已有上千幅,每一幅的景象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鄉土伯畫家余秀雄致力於歷史還原的寫實畫作,讓後人感觸客家族群的精神,再現先民的智慧,見證過往今來的河川橋樑、稻作農耕、生活文化,的確是部淵遠流長的臺灣開墾紀錄。本書並非一嚴謹的學術論著,也非藝術家的個人畫冊,旨在用通俗的行文簡述先民的過往智慧與消失的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過懷古時光隧道,熱愛這片美麗的土地。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永得序
春雷乍響,萬物甦醒,在此春暖花開的季節,欣聞客籍畫家余秀雄先生的畫作即將集結出版,他憑藉著自幼對繪畫的興趣,於中年事業有成後,無師自通,開始從事創作,題材多半來自於對客庄農村生活的紀錄,不僅將鄉土景物刻劃得維妙維肖,更將客家人勤奮打拼的精神表露無遺,實令人感佩。
本畫作收錄了余先生自1995年到2017年間的作品,並由文化大學莊麗華教授,以藝術觀點述說每一幅作品的內涵及時代意義,深刻描繪出先民渡海來臺、辛勤捕魚耕作、築屋、嫁娶、過節及各種生活點點滴滴的經過,除了可作為愛好臺灣藝術文化者學習的典範,也提供了社會大眾看到臺灣早期社會的常民文化圖像。
余先生的作品不但呈現濃厚的鄉土氣息,也畫出客家人的硬頸與堅毅精神,如果人人都能有余先生憨直的勁道,並將身邊的人、事、物記錄下來,相信處處有客家的身影;同時亦可透過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以多元方式行銷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愛上客家,才能使客家文化永續傳承與發展。
值此畫作付梓之際,藉勉勵優秀的客籍藝術家余秀雄先生,特為之序。
前台灣省主席趙守博序
今天大家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夠悠遊自在地過著民主自由而不虞匱乏的生活,都是靠著前人努力奮鬥流血流汗而來。我們除了應珍惜這種得來不易的果實外,更應該延續這股努力不懈的精神,並為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余秀雄先生正是致力於此種延續和發揚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結識余秀雄先生是在民國八十七年的一次台北畫展上。當時我深為他的頗具鄉土意涵與精神的畫作所吸引。不久,我就到新竹竹東他的工作室去拜訪。對於這位自學而成的鄉土畫家之獻身畫藝、努力刻畫客家族群傳統生活及客家族群的打拚和貢獻的作為、表現和成就,深感敬佩,也留下極深刻的印象。自此與余先生成了時常連繫的好朋友。也經常應他之邀觀賞他的畫展。
欣悉秀雄先生即將出版一《先民過台灣─鄉土風情畫》畫冊,將多年來相關的畫作,集成專冊,付梓問世,誠為愛好鄉土畫作及對客家風土人情有興趣者之一大福音。細閱余秀雄先生的畫作說明,可以看到這本畫冊充滿了人性的喜怒哀樂,智慧與巧思,極具教育意義與啟發性。
繪畫能夠讓人美化生活、安定情緒,因此建議,對繪畫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以余秀雄先生為榜樣,走出室外,到處走走看看,體驗各種風土人情,回到家後就執起畫筆將所見到的生活中的人與事畫出來,相信一定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
我恭喜此一畫冊的出版,也向大家鄭重推荐此一非常有內涵的畫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