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電影與電影‧閱讀(2)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閱讀電影與電影.閱讀(2)》運用淺白的文字表達深刻的道理,嘗試透過影像讓讀者了解電影文本的涵蘊及其與自己的生活及身處的社會千絲萬縷的關係。
本著作延續影像與文字的探索,先從論述影像開始,解構電影的內蘊,評論電影的內容及美學質素,然後思考及分析電影與其他相關的範疇包括現實生活、時代特色及家庭與社會的關係,最後闡述影像與文字的關係,以鼓勵讀者多看電影多看書,並思考其箇中的意義。
本書結構上分為兩大部分
◆ 第一部分:論述影像——分為「電影解構」、「影像評論」、「電影之外」三大單元,把最近兩年在香港上映的超過100部中外影片,運用淺白的文字表達深刻的道理,先從論述影像開始,解構電影的內蘊,評論電影的內容及美學質素,然後思考及分析電影與其他相關的範疇,包括:現實生活、時代特色、及家庭與社會,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電影文本的內涵及其與自己千絲萬縷的關係。
◆ 第二部分:影像與文字——挑選出十多部具代表性的電影,闡述片中影像與文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以鼓勵讀者多看電影多讀書,並思考兩種藝術形式彼此互動的意義。
好評推薦
「曉龍除了是一個知名影評人,也是經驗豐富的通識教育老師,擅用『電影』作教學素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加強他們對個人和社會的了解。《閱讀電影與電影.閱讀(2)》這本新作成功地把通識教育的功能擴大到教室之外,不宜錯過。」——梁良(資深影評人)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論述影像
電影解構
網上無真話? 012
「返回」童年的感覺 014
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鬥爭」 016
逃避不是辦法 019
了解過往的香港的起點 021
對愛的追求 023
勤勞是中國人的致勝之道? 025
現代化包裝的保守國度 027
這是誰的錯? 030
豬一般的隊友? 032
直升機家長的禍害 034
濃厚的人情味 037
平行時空的極致 039
靜態之中的「漣漪」 042
真情實感的可貴 044
是否宿命論? 047
陰暗人性的「循環」 049
真相何價? 051
不要小覷你自己 053
犧牲至上的主旋律電影 055
最需要的,其實早已得到 057
普通的「英雄」 060
自責與補償 063
寬恕與愛 065
被告與「受害者」之間的矛盾 067
「人為財死」 069
追尋夢想的可貴 071
英雄與「反英雄」? 073
悲劇的終極是喜劇? 076
反映美國本土的社會問題 078
易結怨難解怨 080
日本本土的身分認同問題 083
大愛的偉大 086
別有一番風味 088
「凡人化」的角色 090
對藝術的堅持和執著 093
送給香港的「情書」 095
影像評論
大壞蛋的「成魔之路」? 097
對追尋自我的堅持 099
「自我中心」的局限 102
創意是這樣煉成的 104
除了歡笑,還有感動 106
具諷刺性,但欠深刻 108
值得尊敬的導演 110
生活化的「筆觸」 112
多元化的遷移狀態 114
死屍最難演? 117
牽動觀眾的情感 119
打破傳統英雄片的格局 121
場面浩大但情節單薄 123
人性化的處理? 125
演繹過火? 127
具想像力但不合情理的科幻片 129
優劣互見 131
寫實的鏡頭 133
感性的科幻片 135
像謎一樣的局 137
在愛情與友情之間 139
「過山車」式的快感 141
誰是內奸? 143
不要被表象誤導 145
畫面還是對白較重要? 147
公眾人物的尷尬 149
湯告魯斯的個人表演 152
善用動畫的優勢 154
外觀與內蘊的平衡? 156
故事主線及演員演出的亮點 159
海怪「擬人化」 161
上乘的劇本及場面設計技巧 163
擅用懸念 165
過關斬將的打機式電影 167
現實與「超現實」的配搭 169
電影之外
能否粉碎「命運迷牆」? 171
戲內戲外的回憶 173
過去與現在 175
不要對新聞工作者失望 177
是否有正確的道德觀念? 179
包容與接納的可貴 182
沒有「壞人」的世界 184
誰是「怪物」? 187
篤信天命的時代 189
本土化的示範 191
母愛能改變「一切」 194
舊與新的融合 197
助人自助的實例 199
對家人的愛 201
同是天涯淪落人 203
為何在國內會大受歡迎? 205
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關注 207
忘不了的情 209
從恐怖襲擊至國際政治 211
美國夢的幻滅? 214
多元化的內容 217
親情的可貴 220
第二部分:影像與文字
影像是文字的「濃縮版」 224
小說提供的殺人線索比電影仔細 227
濃濃的「親情」 230
書是電影的「補充劑」 233
文字的實感與內蘊、詩意與浪漫感 236
媒體與戰爭同樣可怕 239
文字轉化為影像的利弊 242
電影與原著不一樣的「風景」 245
對原著忠實的改編 248
電影版對原著小說的尊重 251
從心出發 254
原著小說可補救電影版的不足 256
小說比電影更透徹地展現鈴芽的內心世界 259
唐朝歷史與文學的集大成者 262
序/導讀
前言
《閱讀電影與電影.閱讀(2)》運用淺白的文字表達深刻的道理,嘗試透過影像讓讀者了解電影文本的涵蘊及其與自己的生活及身處的社會千絲萬縷的關係。本著作延續影像與文字的探索,先從論述影像開始,解構電影的內蘊,評論電影的內容及美學質素,然後思考及分析電影與其他相關的範疇包括現實生活、時代特色及家庭與社會的關係,最後闡述影像與文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以鼓勵讀者多看電影多看書,並思考其箇中的意義。
本著作的第一部分是論述影像,分為電影解構、影像評論及電影之外三個不同的單元。其實三者互為表裡,電影解構可以是影像評論的一部分,因為評論電影的過程中必定包括解構電影的步驟,評論與分析相連,而分析過程必然涉及影像的解構,故電影解構與影像評論有密切的關係。另外,在解構電影的過程中,必然涉及影像與日常生活及社會現實的關係,這正好是電影之外單元的內蘊,亦是我們撰寫影像評論的文章時很大可能會觸及的影像與真實的課題。至於第二部分:影像與文字,旨在鼓勵觀眾看完電影之後,應該多閱讀,以補充影片內描述不清/未曾詳述的內容,藉著看書加深自己對影片的了解;其實在比較影像與文字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影像進行仔細的論述,因為我們解構其影像後,才可把影像聯繫至其相關的文字。因此,本書是一個整體,雖然由100 篇文章組成,涉及100 多齣電影,但文章與文章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既可獨立成篇,亦可連結成書,其多元的結構,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近年《白日之下》、《年少日記》等社會寫實電影大受歡迎,證明觀眾喜歡聯繫影像與社會現實,本著作在此範疇內著墨甚多,應能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如果你們想以電影為素材,以進行別具意義的教學活動,可先閱讀本著作的相關內容,因為部分文章涉及道德及價值觀的培育,以及其對社會問題的探討,任教相關科目的老師可以本著作為參考,選取其提及的部分電影,以加深學生對相關課題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本著作在促進中學教與學的發展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後多謝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黎漢傑先生的幫忙,讓本著作能順利出版。
曉龍
2023 年12 月9日香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