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日本時代,人們逐漸對西化、現代化產生了嚮往與追尋。在官方的主導下,西洋建築形式逐漸在臺灣發展。政府官舍、火車站、郵便局、銀行、洋式街屋……,充滿異國風情的紅磚、石柱、尖塔和雕飾成為日常風景,不僅改變了市容景觀,也象徵令人憧憬的理想生活。細究這些建築,除了原本固有的形式,還有許多展現出在地性格的細節。
從荷蘭時代開始,臺灣的建築匠師開始模仿西方的建築技法和空間運用。到了日本時代,地方匠師的營造體系已經能用熟悉的材料與技術,打造出符合新時代流行的風格。這些出現於臺灣的西洋建築,與歐洲原版建築的比較,一直都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樂於探討的議題。
透過相機和文字,建築專業出身的兩位作者試圖顛覆文化單向傳播造成的交流。模糊同時期的地域區別,將歐洲與臺灣的近代化建築與街景組合起來,經由風格形式的比較和對話,進一步思考,我們在今日看待這些西洋建築的角度,與當年建造時有什麼不同,並且定位臺灣建築在世界脈絡中的角色。
本書特色
◎從日本時代開始,逐漸在臺灣各地建起的西洋建築,大幅改變了生活景觀。
◎富有權威感、具有嚴謹外觀的公共建築;街屋商店中繁榮、活潑的建築表現;西洋宗教建築所帶來的信仰感受……透過這些照片,可以看到臺灣歷史中文化傳播的足跡,以及臺灣社會所憧憬和嚮往的理想生活。
◎這些西洋建築,不僅是有形的物質資產,也是臺灣對於現代化的想像與實踐。
◎透過臺灣與比利時兩地建築物的對照,除了從相同之處看到臺灣與世界的關聯,也能從相異的地方看到在地的特色與轉化。
◎回顧這些建築在建造之時的理念和時代意義,也有助於進一步思考,對於當代的我們來說,這些建築除了文資價值以外,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
◎全書150多張全彩照片,以功能將建築區分為六類,帶領讀者一遊臺灣與比利時的西洋建築風光。
目錄
序言
導論──紅磚與白石交疊而成的西洋建築史
公共建築──國家力量的具體展現
宅邸莊園──人生成就的終極積累
宗教機構──以宗教儀式宣示文明開化
街屋商店──具體而微的風格戰場
醫療慈善──邁向康復的集合村落
產業遺跡──人類文明進程的註腳
後記
序/導讀
臺灣的城市,不好看,晚上倒還可以。
很多人這樣覺得。
然而,
真是如此嗎?
仔細尋找,
便可以發現,
自19世紀末以至於1950、1960年代,
曾經有著無數華美而精彩的建築作品,
以西洋趣味之姿,
散布在臺灣各地的都市、城鎮、鄉間。
即便許多精品已消逝在時間洪流中,
不可復返,
令人惋惜,
然而正因為如此,
許許多多當下依然靜立在一隅的逸品,
更顯彌足珍貴。
這些帶著歐洲表情或點綴的建築物,
過去是乘載著人們對於理想國度嚮往的具體表徵,
現在則是值得珍視而亟待守護的重要資產。
謹以此書,
紀念那個年代,
對當時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而言,
歐洲風情的國度便宛如是理想的世界,
對現在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來說,
那多半是已經逝去而不復存在的地方。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