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王建華教授自傳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遙遠的中國東北有一條長達近二千公里的河流,它流過東北的心臟地區,就是有名的松花江。由長白山天池流入吉林省,它在我的家鄉附近與嫩江會合,再經過哈爾濱市,注入黑龍江後進入俄國。松花江夏季江畔風景迷人,沿岸土地肥沃,民風樸實。沿江有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也是中國重工業大多聚集在東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的父親母親就出生在松花江畔一個小村落,父親是白旗滿籍,母親姓魏,是漢人,據說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後人,從山東省蓬萊縣渡海來到東北,已經定居在吉林有數代之久了。我的故事從松花江開始,因為我的父母親是從松花江來的,他們給了我生命,使我能夠來寫這本書呈現給讀者。
我是於中國對日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發起之前幾個月出生在北平的協和醫院。直到1946抗戰勝利之後,才以義民還鄉之名乘專車回到東北。以後之幾年,曾目睹國共在關外內戰的痕跡,書中說的都是自己親身的經歷,將會在第一篇講述給讀者。同時也會將我在台灣生長的經歷,由少年進入青年時所聞所見在第二篇中呈現給讀者。
但是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是由第三篇開始,從1962到今天,在異國他鄉下生活五十多年的經歷。包括我來到美國後又從大學部重新改讀電機工程的艱辛日子,以及以後就業和教書的過程,最後做到一個大學的校長的經歷及教訓。我把自己怎樣的去克服種種的困難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裏,希望能給讀者一些鼓勵以及幫助,使後來者能夠受到實惠,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那便是我寫本書最大的目的和收獲。
目錄
目錄
前言──松花江
第一篇 在中國大陸的童年(1937—1949)
第一章 我的身世
1. 我的父親及母親
2. 出生於全面抗戰前
第二章 義民還鄉(1946)
1. 勝利
2. 國軍收復四平、長春及吉林
3. 全家返鄉
4. 回鄉路上「所見所聞」
第三章 初見戰爭的痕跡
1. 到達東北第一大城瀋陽
2. 到達飽受戰火摧殘的四平街
3. 到達美麗的長春
4. 到達收復的最北的城市,吉林市
第四章 住入了親王府
1. 「熙洽」其人其事
2. 我爺爺來了
第五章 又回到了瀋陽
1. 返回瀋陽
2. 對瀋陽其他的印象
3. 陳誠被任命東北行轅主任後的影響
第六章 我們再度出關
1. 回到北平
2. 東北吃緊長春被圍
第七章 離開北平去湖北
1. 旅途上的見聞
2.「元培」輪去「青島」避風
3. 對「上海」的印象
第八章 在大陸的最後一年(1948─1949)
1. 乘「江安」輪去漢口
2. 在武昌的日子
3. 老舅一家從長春逃出來
第九章 東北之失誰之過?
1. 長春失守,東北淪陷
2. 誰之過,「熊士輝」?
3. 誰之過,「陳誠」?
4. 誰之過,蔣介石?
5. 東北之失,究竟是誰之過?
第十章 黯然離別大陸
1. 從武昌去廣州
2. 在廣州的日子
3. 乘船去臺灣
第二篇 少年到青年(臺灣 1949—1962)
第一章 全家初抵臺灣
1. 從廣州乘船來臺。
2. 在臺北東門國小就讀
3. 考入師大附中
第二章 師大附中的六年
1. 實驗班的背景
2. 人才濟濟的實驗班
3. 同學顯赫的家世
4. 幾位要好的朋友
5. 搬家到中和鄉
第三章 師大附中老師們
1. 導師王民強老師
2. 英文鄧文禮老師
4. 高中部的老師們
5. 現實中,有好的老師就免不了有壞的老師
第四章 對海軍產生強烈的興趣
1. 第一次見海就愛上了她
2. 暑期海洋大隊
3. 參加救國團舉辦的海洋大隊暑期活動
4. 開始海洋訓練
5. 海上訓練
6. 海軍馬公基地及造船廠
第五章 下定決心成為海軍
1. 對海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 改制後的海軍官校
3. 受到海軍官校師生的鼓勵
4. 大學聯考第一志願海軍官校
5. 錄取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
第六章 大學的生涯
1. 離開臺北到成功大學就讀
2. 交通管理系
3. 大一的課程
4. 恩師陳樹曦教授
5. 食宿
6. 其他印象深刻的同學
7. 大事一件使成大換了校長
8. 新任校長
第七章 大二的生活(初戀)
1. 初嘗戀愛滋味
2. 受洗為天主教徒
3. 初嚐失戀的滋味
4. 海峽戰爭
第八章 大三的生活,時來運轉
1. 運勢跌入谷底
2. 否極泰來,巧遇未來妻子
3. 接到鐵路局獎學金
第九章 暑期集訓及八七水災
1. 到竹子坑訓練中心報到
2. 被困於竹子坑
第十章 大四生涯,建立感情並準備出國
1. 暑期集訓匆匆結束
2. 在成功大學的最後一年
3. 參加留學考試
第十一章 進入台鐵服務
1. 暑期集訓白費了
2. 鐵路局實習
3. 台鐵的CTC中央控制行車系統
4. 發表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 一年的預備軍官
1. 陸軍通訊兵學校受訓
2. 第二兵團報到
3. 任師部少尉參謀
4. 參加高考
5. 老兵們的回憶
第十三章 退伍、就業及出國
1. 服兵役後又回鐵路局
2. 高考及格
3. 訂婚及出國
第三篇 留學美國(1962─1972)
第一章 渡洋到美國(一九六二到現在)
1. 準備去美國留學
2. 踏上行程
3. 初遇挫折
4. 初遇貴人
5. 教訓
第二章 留在洛杉磯還是去學校?
1. 去留的決定
2. 找工作所遇的困難
3. 找到工作了
4. 要留下來嗎?
5. 讀什麼科系才能留下來呢?
6. 兩所大學要去哪一個呢?
第三章 華盛頓州立大學
1. 充滿了信心
2. 又遇貴人
3. 第一學期
4. 改學電機
5. 註冊時候到了而我兩袋空空,怎麼辦呢?
6. 誰說世上沒有奇跡呢?(Who says there is no Miracle in life?)
第四章 改讀電機系
1. 基本電學的挑戰
2. 補救之方:執著(Persistent)和堅持(Perseverance)
第五章 漸入佳境
1. 暑假打工的苦與樂
2. 到處都遇到貴人
3. 下加州
第六章 遇到幾位出類拔萃的教授(1963─1967)
1. 初遇良師,Dr. Schrader
2. 又得到一個教訓
3. 另外一位讓我敬愛的教授Dr. Szablya
4. 劉茂林教授
5. 在華州大的室友及同學
6. 華州大電機系一位同學,黃肇崶
7. 人傑地靈的華州大
第七章 終於結婚了
1. 一千天的兩地相思
2. 婚後的生活
3. 去留的問題
4. 參加畢業典禮
5. 留在華州大唸碩士學位
第八章 先去工作一年再說
1. 離開了普滿的華州大
2. 60年代的波音公司
3. SST設計團隊及我的工作
4. 波音公司輝煌的歷史
5. 波音與王助教授
6. 波音與Mr. Philip M. Condit(1941- )
7. 在西雅圖的生活
第九章 離開西雅圖回學校去了
1. 離開的原因
2. SST計劃已露敗相
第十章 到那裡去讀博士呢?
1. 選校的重要
2. 那裡是“現代”控制系統最強的學校呢?
3. 其他選校所考慮的因素
第十一章 明尼蘇達州我來了!
1. Minnesota, Here We Come
2. 第一年讀得並不順利
3. 通過博士資格考試
第十二章 真正踏上攻讀博士之路(1969─1972)
1. 換指導教授的考慮
2. 解決換指導教授的難題,採迂迴戰術
3. 換指導教授的教訓
4. 順利進入研究的領域
第十三章 在明尼蘇達美好的第二年(1969─1970)
1. 搬入新的辦公室
2. 論文的構
序/導讀
《前言──松花江》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在遙遠的中國東北有一條長達近二千公里的河流,它流過吉林省及黑龍江省的心臟地區,就是有名的松花江。它又是黑龍江最主要的支流,也是東北地區的大動脈。
松花江本身也有兩個主要的支流,一個是發源中朝邊界長白山的天池,叫做第二松花江,或西流松花江。因爲它從天池一瀉而下朝西流向貫連哈爾濱市及瀋陽市的中長鐵路。中長路是東北最重要運輸管道,因爲它連接了東北二個最大最重要城市。
松花江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是東北最主要的河流。它由長白山天池流入吉林省,在我的家鄉附近與嫩江會合,再折向東北方向,經過哈爾濱市直達中俄邊界,注入黑龍江後進入俄國。
全長近一千九百公里的松花江,夏季江畔風景迷人,沿岸土地肥沃,民風樸實。沿江有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是中國重工業大多聚集在東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松花穿過吉林平原在到吉林市有三個水壩,其中小豐滿水壩及發電廠是中國最大的水裏發電設施(在三峽發電廠之前),爲東北供應發展重工業的動力。該江再向西走,穿過了中長鐵路不久即到我的家鄉──扶餘縣,在其附近的大安市與另一松花江支流──嫩江匯合後,形成了真正的松花江。合流之後的松花江在大安市折向東北直奔哈爾濱,然後朝著中俄邊界繼續前行,在合江市流入黑龍江,經過中國最東北的城市“撫遠”後,進入俄國境內。
我的家鄉扶餘在歷史上還一些名氣,因爲就是在這裡,金太祖完顔阿骨打於十二世紀之初(1114)舉行誓師反遼大會,發兵二千五百勇士朝遼朝興師問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來流水誓師。十一年後遼亡,再過五年之後,北宋的宋徽、欽二宗被擄去金國,北宋亦亡。
扶餘縣附近自古以來住的大多是女真人(滿人),以耕種及漁獵爲生。後來也有漢人從中國的北方如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移民而來。大家共同和和氣氣地生活在這一片肥沃的松江平原上。
我的祖先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一個小村落,叫做五家站。祖父務農,是一個大地主。我的父親母親就出生在五家站,父親是白旗滿籍,母親姓魏,是漢人,據說是唐代名臣魏徵的後人,從山東省蓬萊縣渡海來到東北,已經定居在扶餘縣數代之久了。
進入民國以後,滿漢通婚已不被禁止了,在我大姐出生後,因爲九一八事變,東北被日本占領了。我父親不願意在日本人統治下生活,所以帶著我母親及大姐入關到北京,進了朝陽大學學法律。父親於1934年畢業,一直在關內司法界服務,大多時間跟隨我的舅舅(母親的大哥)。
大舅是司法界名人,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大法官,曾做過五省的高等法院院長(福建、陝西、吉林、遼甯、湖北等省),是在我所有親戚中居官最爲顯赫的。
我是於中國對日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發起之前幾個月出生在北平的協和醫院。我及母親及大姐還有二個妹妹一直在北方而未能隨政府入川。直到1946年抗戰勝利之後,才以義民還鄉之名乘專車回到東北。在這之前,我父親以政府接收大員之名去了剛剛回歸中國的吉林。以後之幾年,我曾親眼看到國共在關外戰爭的痕跡,說的都是自己親身經歷,將會在本書的後篇講述給讀者。同時也會將我在臺灣的生長的經歷,由少年進入青年時所聞所見說給讀者。
但是本書最主要的部分是由1962年到現在,從我來到美國又從大學部重新改讀電機工程的艱辛過程,以及以後就業,最後做到一家大學的校長的種種經歷及教訓。我把自己怎樣的去克服種種的困難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裏,希望能給讀者一些鼓勵以及幫助,使後來者能夠受到實惠,那麽便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王建華 Francis C. Wang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美國華盛頓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