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綜觀全書,總共十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在怡倩博士專程的邀集與嚴謹的規劃下,從三大部分(「創意識別」、「科藝融合」、「社會實踐」)暨結論,貢獻其在領域上長年耕耘的智慧與經驗,就各自專業的主題,針對21 世紀數位化的時代,暢談各式議題的因應及藝術教育的未來發展。第一部分,「創意識別」是聚焦在國家課綱、視覺文化、美學識讀、宗教與藝術,以及藝術教育未來發展的國際視野等的主題討論。第二部分,「科藝融合」則強調課程統整的再概念化、以視覺概念為架的研究與課程設計、跨學科與STEAM、電玩/媒體與社會實踐,以及創客等主題的論述。第三部分,「社會實踐」係以設計、美術館、大學與社區、立成性教學,以及平權與消障等議題為主軸,開拓藝術教育的無限可能。結論,乃歸納各篇主題論述,勾畫藝術教育未來發展的競爭力圖像。不難看出,本書內容涵蓋宏觀的視野,融合中西研究的能量,具體提供當代藝術教育田野的多元景況,是從事藝術教育實務教學與理論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參考專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陳瓊花
目錄
	序/陳瓊花
	感謝的話
	關於這本書
	
	第一部分:創意識別
	第1章 美國核心藝術標準課綱的實踐與評鑑現況
	第2章 21世紀視覺藝術教育的未來想像:由PISA測驗談起
	第3章 從德國的視角檢視藝術教育和未來
	第4章 重新思考21世紀的視覺文化研究
	第5章 什麼是美學識讀力?
	第6章 傳統的嬗變:藏密佛教藝術的忿怒神像在當代藝術的潛在應用
	
	第二部分:科藝融合
	第7章 從認知理論的角度重新檢視統整教學在藝術教育的意義
	第8章 實踐視覺概念思維框架的研究與課程設計
	第9章 「隨即接龍」的課程:跨學科、STEAM、與藝術教育
	第10章 社會實踐藝術、策略性媒體、電玩:21世紀數位藝術教育的方法
	第11章 科藝取徑:具創客精神的藝術教育
	
	第三部分:社會實踐
	第12章 未來視覺藝術、設計教育核心的方向
	第13章 美術館的輔助詮釋模式:以參觀者為中心的展覽來連結社區
	第14章 從專業師資培訓結合大學與社區:賓州州立大學當代藝術的暑期師資培訓課程
	第15章 義士回藝錄:歷程性藝術作為教學法
	第16章 平權、近用、無障礙:博物館與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藝術教育實踐
	
	結論
	第17章 直視藝術教育的影響(一):藝術的偏好與競爭力
	第18章 直視藝術教育的影響(二): 藝術教育、視覺、多媒體文化的競爭
序/導讀
	推薦序
	
	陳瓊花
	
	2001年,因為郭教授禎祥老師的緣故,認識了怡倩博士。那一年,全美藝術教育會議在紐約召開。會議期間,有一天傍晚時,我們一起漫步在紐約街頭,邊談藝術教育情事,邊尋找晚餐的地點。當時,對於怡倩博士藝術教育專業的見解與素養,印象便極為深刻。後來,有更多的機會認識怡倩博士,瞭解她對於藝術教育的熱情、投入,以及無私的貢獻。尤其,當郭老師身體違和,其所創辦的「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協會」各項會務一時之間,無以為繼時,怡倩博士以國際事務長的身分,責無旁貸的一肩挑起,使該協會不至於斷裂。直到目前,順應委員們的眾望所歸,主持帶領協會持續往前奔馳。今得知怡倩博士在百忙之中,歷經三年主編、翻譯與撰寫此意義深遠的《21世紀藝術文化教育》一書,能有機會受邀參與為序,誠深感榮幸。
	
	綜觀全書,總共十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在怡倩博士專程的邀集與嚴謹的規劃下,從三大部分(「創意識別」、「科藝融合」、「社會實踐」)暨結論,貢獻其在領域上長年耕耘的智慧與經驗,就各自專業的主題,針對21世紀數位化的時代,暢談各式議題的因應及藝術教育的未來發展。
	
	第一部分,「創意識別」是聚焦在國家課綱、視覺文化、美學識讀、宗教與藝術,以及藝術教育未來發展的國際視野等的主題討論。
	
	第二部分,「科藝融合」則強調課程統整的再概念化、以視覺概念為架的研究與課程設計、跨學科與STEAM、電玩/媒體與社會實踐,以及創客等主題的論述。
	
	第三部分,「社會實踐」係以設計、美術館、大學與社區、立成性教學,以及平權與消障等議題為主軸,開拓藝術教育的無限可能。
	
	結論,乃歸納各篇主題論述,勾畫藝術教育未來發展的競爭力圖像。
	
	不難看出,本書內容涵蓋宏觀的視野,融合中西研究的能量,具體提供當代藝術教育田野的多元景況,是從事藝術教育實務教學與理論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參考專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