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沙龍‧走向現代:法國近現代藝術
結合豐富的作品圖版,帶領讀者回溯法國藝術踏出沙龍、走向現代的歷程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從十八世紀洛可可的華麗趣味、浪漫主義的情感取向
至十九世紀學院的精準風格、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變幻光影、象徵主義的玄思冥想,
再到二十世紀初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前衛實驗,
十三篇述史與審美兼具的文章,結合豐富彩色圖版,
追溯法國藝術踏出沙龍,走向現代的歷程。
法國近現代藝術的發展,大抵而言,是由十八世紀洛可可的華麗趣味、浪漫主義的情感取向,走向十九世紀學院的精準風格、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變幻光影、象徵主義的玄思冥想,再邁向二十世紀初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前衛實驗。在這段從古典、浪漫而現代的歷程背後,則綿亙著沙龍展兩百多年的歷史,以及更長遠的沙龍文化背景。
沙龍,這個在法國近現代藝術發展上不可忽略的因素,既是學院風格的堡壘,也是流行趣味的搖籃,即為本書追蹤的起點。
本書分為「沙龍篇」與「現代篇」,以十三篇述史與審美兼具的文章,分別深入法國沙龍繪畫背後的沙龍體制、藝術運作、評論生態,十九世紀後半葉通俗品味與前衛實驗底下的政治氛圍、社會變遷、技術發展,結合豐富的作品圖版,帶領讀者回溯法國藝術踏出沙龍、走向現代的歷程。
至十九世紀學院的精準風格、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變幻光影、象徵主義的玄思冥想,
再到二十世紀初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前衛實驗,
十三篇述史與審美兼具的文章,結合豐富彩色圖版,
追溯法國藝術踏出沙龍,走向現代的歷程。
法國近現代藝術的發展,大抵而言,是由十八世紀洛可可的華麗趣味、浪漫主義的情感取向,走向十九世紀學院的精準風格、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變幻光影、象徵主義的玄思冥想,再邁向二十世紀初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前衛實驗。在這段從古典、浪漫而現代的歷程背後,則綿亙著沙龍展兩百多年的歷史,以及更長遠的沙龍文化背景。
沙龍,這個在法國近現代藝術發展上不可忽略的因素,既是學院風格的堡壘,也是流行趣味的搖籃,即為本書追蹤的起點。
本書分為「沙龍篇」與「現代篇」,以十三篇述史與審美兼具的文章,分別深入法國沙龍繪畫背後的沙龍體制、藝術運作、評論生態,十九世紀後半葉通俗品味與前衛實驗底下的政治氛圍、社會變遷、技術發展,結合豐富的作品圖版,帶領讀者回溯法國藝術踏出沙龍、走向現代的歷程。
目錄
前言:典範與世態
沙龍篇──從風流歡慶到肉色迷離
118世紀的沙龍文化與洛可可藝術
2洛可可繪畫的感性訴求──從風流歡慶到肉色迷離
3沙龍繪畫與流行趣味
4法國19世紀中葉的物質社會與折衷主義
5沙龍體制與文化輿論
現代篇──眼的藝術,心的藝術
6象徵藝術的言說世界與批判意識──透視藝術風格的另一種途徑
7彩繪與文描──莫侯、左拉與虞士曼的沙樂美
8高更與象徵主義繪畫
9波特萊爾的現代性與都會藝術
10雕塑家卡蜜兒?克羅代爾的創作生涯及其精神病例
11眼的藝術、心的藝術──莫內與印象主義
12馬格里特式幽默
13畢卡索──畫家及其創作之道
中外名詞對照表
沙龍篇──從風流歡慶到肉色迷離
118世紀的沙龍文化與洛可可藝術
2洛可可繪畫的感性訴求──從風流歡慶到肉色迷離
3沙龍繪畫與流行趣味
4法國19世紀中葉的物質社會與折衷主義
5沙龍體制與文化輿論
現代篇──眼的藝術,心的藝術
6象徵藝術的言說世界與批判意識──透視藝術風格的另一種途徑
7彩繪與文描──莫侯、左拉與虞士曼的沙樂美
8高更與象徵主義繪畫
9波特萊爾的現代性與都會藝術
10雕塑家卡蜜兒?克羅代爾的創作生涯及其精神病例
11眼的藝術、心的藝術──莫內與印象主義
12馬格里特式幽默
13畢卡索──畫家及其創作之道
中外名詞對照表
序/導讀
前言:典範與世態(摘錄)
李明明
典範的追求,遠離了感性。
藝術作為人類感性的表現,不應當局限於傳統習俗的拘束範圍,它應該擴展並且蘊含感性經驗的全部領域。
達郎拜(d’Alembert)曾自豪地稱十八世紀為「哲學的世紀」,因為哲學不再局限於單純思想的領域,它要求並設法涉入事務更深的層次。幾曾何時,禮教規範下的社會弱點紛紛現露,再也擋不住批判的浪潮;做為社會表情的藝術,已自其文藝復興的古典基石上蠢蠢欲動,暗示了一番不同氣象的十八世紀藝術。
過去,相信絕對真理和普遍標準是存在的;這種信念的崩潰,以及對人的多樣性和平等關係的再認識,導致了相對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產生。在創作中,藝術家嘗試自典範的框架走向感性經驗。在法國,曾經為了「素描」與「色彩」的高下掀起激烈的辯論:一個看似繪畫路線的爭論,卻透露了藝術探索的根本問題,那就是,世界觀與形式材料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素描」與「色彩」的爭論,也被稱為「古今之爭」,它揭示了藝術中的一項恆定規律,那就是感性經驗的不可或缺,以及藝術趣味的變化更替。
在十七世紀以前,歐洲藝術的典範在義大利、在荷蘭,進入十八世紀之後,路易王朝以睿智的沙龍文化與華麗的洛可可藝術,拓展了法國文化的魅力;攝政王與路易十五時期,更以一種離經叛道的審美趣味,回應了「光的世紀」對真理的挑戰。沙龍的世紀不僅是才俊智士的世紀,也是歡慶享樂的世紀,在不少價值觀的改變中,個人的生活價值駕凌了公眾的價值,即興而放蕩的藝術趣味取代了端莊的古典。大革命雖然為追求享樂的感性風格劃下句點,卻無法抵擋浪漫主義的勢頭。
十九世紀是一個意識型態劇烈轉變的時代。古典與浪漫的激盪加速了藝術思潮的演變。當拿破崙三世因為抗議之聲而推出「落選沙龍」之後,不出二十年,世紀體制的「官辦沙龍」得以壽終正寢;各種畫會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進入二十世紀之際,多姿多采的法國藝術,已經從沙龍走進了現代。
本書所收的十三篇短文,嘗試以不同的角度闡述這段歷史的重點。以十三篇短短的文字,作者自無勾勒兩百年法國藝術史的奢望,不過讀者或許能從中窺見法國藝術由沙龍步入現代的軌跡。
李明明
典範的追求,遠離了感性。
藝術作為人類感性的表現,不應當局限於傳統習俗的拘束範圍,它應該擴展並且蘊含感性經驗的全部領域。
達郎拜(d’Alembert)曾自豪地稱十八世紀為「哲學的世紀」,因為哲學不再局限於單純思想的領域,它要求並設法涉入事務更深的層次。幾曾何時,禮教規範下的社會弱點紛紛現露,再也擋不住批判的浪潮;做為社會表情的藝術,已自其文藝復興的古典基石上蠢蠢欲動,暗示了一番不同氣象的十八世紀藝術。
過去,相信絕對真理和普遍標準是存在的;這種信念的崩潰,以及對人的多樣性和平等關係的再認識,導致了相對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產生。在創作中,藝術家嘗試自典範的框架走向感性經驗。在法國,曾經為了「素描」與「色彩」的高下掀起激烈的辯論:一個看似繪畫路線的爭論,卻透露了藝術探索的根本問題,那就是,世界觀與形式材料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素描」與「色彩」的爭論,也被稱為「古今之爭」,它揭示了藝術中的一項恆定規律,那就是感性經驗的不可或缺,以及藝術趣味的變化更替。
在十七世紀以前,歐洲藝術的典範在義大利、在荷蘭,進入十八世紀之後,路易王朝以睿智的沙龍文化與華麗的洛可可藝術,拓展了法國文化的魅力;攝政王與路易十五時期,更以一種離經叛道的審美趣味,回應了「光的世紀」對真理的挑戰。沙龍的世紀不僅是才俊智士的世紀,也是歡慶享樂的世紀,在不少價值觀的改變中,個人的生活價值駕凌了公眾的價值,即興而放蕩的藝術趣味取代了端莊的古典。大革命雖然為追求享樂的感性風格劃下句點,卻無法抵擋浪漫主義的勢頭。
十九世紀是一個意識型態劇烈轉變的時代。古典與浪漫的激盪加速了藝術思潮的演變。當拿破崙三世因為抗議之聲而推出「落選沙龍」之後,不出二十年,世紀體制的「官辦沙龍」得以壽終正寢;各種畫會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進入二十世紀之際,多姿多采的法國藝術,已經從沙龍走進了現代。
本書所收的十三篇短文,嘗試以不同的角度闡述這段歷史的重點。以十三篇短短的文字,作者自無勾勒兩百年法國藝術史的奢望,不過讀者或許能從中窺見法國藝術由沙龍步入現代的軌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