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孤獨:十名大師的故事、百幅名畫的闡釋、三千年西方藝術的簡史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十名大師的故事
百幅名畫的闡釋
三千年西方藝術的簡史
當代版的《藝苑名人傳》,別出心裁的架構
搭配「灰色幽默」迥然異趣的文字和圖片,
將繁複專業的藝術史脈絡化為好讀易懂的人物軼聞。
文藝復興三傑的對決,究竟誰贏了?
近代西方藝術繪畫的透視法跟鳥有關?
你知道宗教藝術作品裡頭隱含的訊息跟表面天差地遠?
藝術家除了具備專業技術外,有時任性和偏見也是很重要的特質?
名氣不見得代表實力,而是要看你選了誰當對手?
從古希臘羅馬文藝復興時期到現代與後現代主義甚至當代女性主義等,
這三千年西方出現過多少偉大的藝術家?又演變出多少流派與主義?
不同以往藝術史編年或按事的體例,李煒隨主題而變換敘述方式,
將西方藝術史化為人物、對白與軼聞,淺白卻帶深意的幽雅風趣,
藝術不再是枯燥的史料和抽象的名詞,而是一則則與生活相關的有趣故事。
目錄
1、永恆與名望之間(拉斐爾以及文藝復興)
2、傳說與誤解之間(烏切洛以及近代西方藝術的起源)
3、幻想與現實之間(波希以及宗教藝術)
4、榮譽與屈辱之間(委拉茲開斯以及現實主義)
5、革命與傳統之間(德拉克洛瓦以及浪漫主義、古典主義)
6、傲慢與偏見之間(惠斯勒以及唯美主義)
7、盲目與洞見之間(修拉以及點彩主義、印象主義、古代藝術)
8、純貞與污穢之間(席勒以及表現主義)
9、暴力與激情之間(波丘尼以及未來主義、立體主義)
10、理論與虛無之間(馬列維奇以及抽象畫的起源)
※後記:排拒與希望之間(女權主義)
序/導讀
後記
排拒與希望之間
一
一九一四年三月十日,一切照常。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大門一開,眾人魚貫而入,在《鏡中的維納斯》前排成長龍。八年前,美術館以天價購買了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的這件名作。
那天早上,有個女人在畫前逗留許久,儼然是被惟妙惟肖的畫面深深吸引了。誰知,猛然間,她掏出藏在大衣裡的小斧頭,砸破了畫前的保護玻璃,著了魔似地一再砍畫。等到值班的巡警制止她時,已經太晚了。
被警方帶走前,她從容不迫地告知所有在場人士:「沒錯,我是婦女參政權論者。你們可以再買一幅畫,但誰也無法挽回一條命。他們正在殺害潘科赫斯特(Emmeline Pankhurst)女士。」
她說的是英國婦女運動的領袖。潘科赫斯特當時仍在獄中服刑,並開始絕食拒水,以此抗議其他女權主義者在牢中的待遇。
監禁這些女人不是沒有理由的。十年前,潘科赫斯特創建了一個爭取婦女投票權的組織,立即成為新聞焦點。她的女性社會政治聯盟確實不是那種婆婆媽媽的社團,一天到晚帶著微笑發放傳單。她們的口號說明了一切:「行動勝於言語。」對此,潘科赫斯特有一段著名的詮釋:「我們女性的境遇是如此淒慘,我們有責任悖逆法律,讓民眾瞭解我們為何這麼做。」
以免傷及無辜百姓,潘科赫斯特和她的追隨者總在夜間行動。她們砸壞窗戶,燒毀古堡。她們在車站、圖書館放火,在教堂放炸藥。根據潘科赫斯特一個女兒的計算,光是一九一四年的前六個月,她們就進行了一百多起破壞活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這場「行動勝於言語」的活動才告一段落。
•
這世上聲稱自己想抹煞「歷史」的藝術家不計其數。但唯有宗教狂熱分子和霸權政體才真會幹出這種事。
難道百年前的婦女運動也同樣喪心病狂?繼《鏡中的維納斯》之後,她們又破壞了十三件作品,雖然那些畫都沒有維拉斯奎茲的珍貴——但這恰是目的所在。根據揮斧劈畫那人的說法(她的名字不值一提):
我試圖毀滅神話中最美麗的女人的畫像,以此抗議政府迫害現代史上最美麗的女人:潘科赫斯特女士。如同畫布上的色彩和線條,公正也是美的要素。潘科赫斯特女士致力爭取女性的平等權益,卻被一個出賣百姓的政府緩慢地謀殺。如果有人反對我的行為,而那些人依然無視潘科赫斯特女士及其他美麗的女性所遭受的迫害,他們就必須明白自己是何等虛情假意。除非大眾不再允許任何人被侵害,否則,無論是從藝術、道德還是政治的角度來看,所有針對我損毀這幅畫的指責都是虛偽的表現。
這番話聽上去大義凜然,論點卻不堪一擊。若用同樣的邏輯,任何以牙還牙的做法都成了正義之舉。僅僅因為有人偷了朋友的飯錢,一個人難道就有權力燒毀所有餐館,讓大家一起餓著肚子?
在多年後的一次訪談中,這名女子又提供了一個新理由來搪塞自己的行為:「我不喜歡男人從早到晚盯著這幅畫看。」
換句話說,要是一個人看不慣別人喜愛一件東西的原因,他便可以摧毀那件東西。信服這種說法的人,肯定能理解、甚而支持阿富汗的塔利班;那些宗教狂熱分子禁止音樂,以及一切其它消遣,只因為他們不願任何人從《古蘭經》以外的事物得到歡樂。難怪這個蓄意破壞維納斯的女人日後會加入英國法西斯聯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話一點也沒錯。
•
二
維納斯毀容事件過後十四年,一個僅僅因為自己的性別而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女人在兩所英格蘭女子學院做了一系列講座。那些演講稿會集成一本經典著作:《自己的房間》。
身為小說家,吳爾芙自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找例子。不幸的是,女性在文學中佔據的「古怪」地位也非常適用於視覺藝術。「在虛構的世界裡,」吳爾芙注意到,「女人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她根本無關緊要」:
她在詩篇中無所不在;在史書中卻不見蹤影。她主導著小說中王公貴族的生活;但現實中,無論哪個奉父母之命在她指尖套上婚戒的男孩都可以奴役她。文學作品中最振奮人心的一些言語,最高深極奧的一些思想會由她講說;但事實上她目不識丁,且還是她丈夫的附屬品。
一個世紀前或許依然如此,但當今女性的狀況難道沒比吳爾芙描述並親身體驗的要好很多嗎?
好是好,但只限於一些比較先進的國家。哪怕在這些地方,真正的兩性平等似乎仍處於虛無縹緲間。就像世界和平,大家都贊同、都說自己渴望,但只有極少數人在做實際的事情。無論是否有意為之,更多人反而在阻擋理想狀況的實現。
舉個例子。吳爾芙講座過後將近六十年,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辦了一場特展:《近期繪畫和雕塑全球縱覽》。儘管名稱響亮,一百六十五名參展的藝術家中,只有寥寥幾位是女性(有色人種就更少了)。在一群年輕女藝術家看來,這是極其惡劣的排拒行徑。為了想出適當的回應方式,她們攜起手來。游擊隊女孩就此誕生。
•
打從一開始,游擊隊女孩就有別於其它女性主義團體。她們既不用激烈的言論來武裝自己,也不看好誇張的暴力行為。她們中意的是昭然若揭卻又常被忽略的事實。通常,她們用諷刺的方法來揭穿它們,再用幽默感去調和批判的意味。不但如此,在公眾場合出現時,她們總是套上大猩猩的面具。這樣一來,別人就無法把注意力放在她們身上,只好全心關注她們所傳達的信息。至於她們為什麼選擇了如此野蠻的動物,僅是因為字音上的巧合:英語中的「gorilla」(大猩猩)和「guerilla」(游擊隊)讀起來一模一樣。
她們自稱「藝術界的良心」,在一張海報上一口氣列舉出身為女藝術家的諸多「優勢」,包括:
創作時沒必要擔憂會功成名就
不用和男人一起參加展覽
毋庸操心自己從事何種藝術,因為最終都會被貼上女性的標簽
有機會選擇做事業還是生孩子
無須承擔被世人叫作「天才」所帶來的尷尬
游擊隊女孩似乎對大多數人從小就熟知的那則教訓耿耿於懷。在伊索寓言中,北風想在太陽面前一顯身手,吹走路人的外套。但他越是使勁,路人卻越裹緊衣服。北風沒辦成的事,太陽輕而易舉就做到了:稍微給路人一點溫暖。
不消說,在現實生活中,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絕非易事。但比起破壞文物的野蠻之舉,博物館還是更有可能接受游擊隊女孩的辛辣幽默。
•
三
根據老普林尼(Pliny)的記載,繪畫是這麼開始的:很久很久以前,希臘科林斯城裡有個少女,深愛著一個即將遠行的男孩。在他們最後一次幽會時,燭光把她情人的影子投射在牆上。她照著影子的輪廓臨摹了他的側像。他離開後,這成了她最珍貴的物品。
暫且拋開老普林尼在《自然史》的另一卷書中又說,他其實「並不清楚繪畫藝術的起源」。耐人尋味的是,他把繪畫的發明歸功於一個女人。可惜這並不代表他重視女性;恰好相反,他不過是在套用刻板的性別模式。從古希臘時代到不久以前,遠行的總是男人;女人不可能環游世界。她的正當位置是在家裡。同樣的道理,唯有女人才會畫下她深愛之人的輪廓,以作想念。多愁善感就和家務事一樣,是她的天職。
這當然只讓「繪畫藝術的創始人是女性」這說法顯得更加諷刺。隨之而來的千百年中,只有極少數女人有機會手持畫筆,坐在畫面前。不但如此,在二十世紀之前享有盛名的女畫家屈指可數——一隻手就夠了。
•
難怪書寫往昔對女學者來說是如此艱辛。但凡誠實的描述,必將反映出長久以來的歧視。就像吳爾芙所言,女人只能是配角——大部分時候恐怕連這角色都撈不到。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詹森(H. W. Janson)的《藝術史》。儘管這本極為普及的教科書講到了二十世紀,而且,無論從尺寸還是重量上說,都像一塊水泥磚,《藝術史》卻從頭到尾沒提及哪怕一位女藝術家。直到詹森去世後,其他學者重新修訂這本書時,女人的名字才逐漸出現。
要想彌補這樣的過失,最簡單的辦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被排拒的人身上。第二波婦女運動的主將基爾(Germaine Greer)在《障礙賽:女畫家及其作品的命運》中就是這麼做的。但走這條路同樣得付出高昂的代價。鑒於主題所限,決定出場人物的是性別,而非藝術貢獻。就連基爾也不得不承認,她在書中論及的藝術家頂多只能算二流:
這世上沒有女版的達文西、提香或普桑(Nicolas Poussin),但原因不在於女人有子宮、可以生育,或是她們腦力不足、缺少活力、沒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