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傳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賈伯斯傳》作者最新力作
達文西傳記扛鼎之作
歷史上最有創造力的天才達文西,他的人生、他的成就與他能教給我們的奧祕
達文西留下了驚人的筆記本,高達數千頁,華特.艾薩克森閱讀了7200頁的筆記內容,加上無數關於達文西人生和作品新發現的專研著作,編織出這本書,把達文西的藝術連接到他的科學,也把他的科學連結到他的藝術。
達文西的創造力跟其他偉大的創新者一樣,來自人性與科技的交會。他為了畫得更真實而去研究解剖學,了解人體神經、骨骼、肌肉、肌腱與關節的位置與動作方式,於是在筆記上留下各種解剖畫;他也畫下脊椎與神經,是第一個做了解剖青蛙紀錄的科學家;他從死屍臉上剝下血肉、畫下移動嘴唇的肌肉,然後繪出歷史上最讓人難忘的微笑,《蒙娜麗莎》;他探索光學的數學,證實光線撞擊到角膜的方式,製造出《最後的晚餐》裡視角變化的幻象,讓每個觀看者在各種角度與位置觀看這幅畫時,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他研究情緒變化,想要畫下「靈魂的動作」,所以《最後的晚餐》中的十二位門徒各自有不一樣的神態與情緒流露;因為觀察地質與水文,所以《岩間聖母》背景上的岩洞地質紋理逼真且受到地質學者的認可……達文西持續想要讓他的畫作更臻完美,一直埋首於各種新知識的研究,因而留下了許多「未完成的完美」。
但是艾薩克森描述的不只有達文西的作品與研究,他也依據達文西的筆記和各種研究,寫下達文西的個人生活、他對沙萊的愛恨情緒、他對米開朗基羅的「文人相輕」與他們之間持續不斷的「競爭」、身為師表他如何教導弟子……讓我們看見偉大藝術家的各種真實人性向度。還有,他也描述了達文西一生對戲劇作品與表演的熱愛,那種熱愛也展現在他的所有畫作和各種奇妙發明上。
艾薩克森讓讀者看見達文西的天分以及他的技能,以及我們如何向他學習,例如強烈的好奇心、謹慎的觀察,以及充滿趣味、近乎奇幻的想像力。在這部傳記中,我們看見了達文西何以是天才,何以達文西能有如此成就!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
城邦媒體執行長 何飛鵬
專業譯者 何穎怡
凡止文創設計總監 徐璽
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諾瓦中小學暨幼兒園創辦人 蘇偉馨
編輯推薦
超級Maker達文西
(文/商周出版第八編輯室總編輯 黃靖卉)
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達文西就是令人佩服的「自學成材、超級maker(自造者)」。
達文西因為是私生子,由於當時的社會風氣,所以僅上過算術學校,他也常自稱是「經驗的學徒」。然而,達文西一生都充滿好奇心與研究的熱情(這有不少專書論述,此處就不贅述),因而不斷自學,除了讀書自學、細緻的觀察方法,他最常採用的學習方法,是動手實作。
以大家耳熟能詳的「維特魯威人」來說,維特魯威認為身高是腳長的六倍,達文西記錄的卻是七倍。我們實際量測的話,會發現腳長差不多是身高的七分之一。為什麼達文西會說是七倍呢?因為他找過非常多人來實際量測人體的各種尺寸,加上他自己所做的解剖學研究,所以達文西引述維特魯威的二十二種人體尺寸,實際上只有不到一半與維特魯威的記錄相同。
再以達文西的飛行器為例,對他來說,飛行器並非為了要讓人在天空飛翔,而是因為他身為米蘭宮廷的劇場製作人,必須要製作表演中天使角色所需的道具。或者,以達文西筆記中發明的「里程表」來說,會發明出這樣的機器,純粹就是他旅行中為了計算距離而想出來並加以實踐的成果。
達文西的筆記中,類似前述案例的成果枚不勝舉,連英國的電視台都曾實際試驗過其中的滑翔機,並證實基本可行。達文西,真是超級Maker!
序/導讀
「多年來,我讀過很多關於達文西的書,但沒有一本能令人滿意地涵蓋他的人生與創作的所有不同層面。這幾年來,我有機會認識艾薩克森這位有天分的記者和作者,他表現優秀,一切掌控自如……這本書超越其他達文西的書籍,讓你看到他是個完整的人,也能明白他有多特別。」——比爾.蓋茲(Bill Gates)
「(艾薩克森)寫作風格一如以往,綜合程度絕高的智慧橫跨廣闊的範圍;最終的結果極為可貴,介紹很複雜的主題……在費盡心血的研究下,這本書鑽研創意:如何定義、如何達成……最重要的是,艾薩克森的故事充滿力量,講述的主角頭腦和生活都大快人心。」——《紐約客》雜誌
「達文西的這本傳記宏偉壯麗,讀起來就像一場旅途,體驗歷史上最獨特任務的人生和創作,導遊的投入、知識和洞察力也超乎想像。華特.艾薩克森不但是真正的學者,也是引人入勝的作者。這本書從頭到尾都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普立茲獎得主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著有《飛翔之夢:萊特兄弟新傳》(The Wright Brothers)和《1776》
「艾薩克森最重要的主題就是才華橫溢的卓越人生……艾薩克森很有技巧地給讀者看到私底下的達文西……簡潔的巨作。」——《舊金山紀事報》
「引人入勝的敘事,提到藝術和科學、好奇心與紀律。」——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作者,著有《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Originals)
「在華特.艾薩克森雄心勃勃的新傳記裡,他引人注目的才華與怪癖躍然紙上……強而有力、見解深刻地描繪世界上最有名的肖像畫家……艾薩克森想包羅一切,也靠著他的才能做到了。」——《華盛頓郵報》
「華特.艾薩克森博學多聞……很像達文西,他發掘的動力來自充滿喜悅的欲望。在這本豐富的傳記裡,隨處可見那種喜悅。在艾薩克森的書裡,達文西得到與他勢均力敵的傳記作者——他能明瞭他對世界的探求,帶著狂熱,而且常常讓人覺得很奇怪。這本書不光讀起來樂趣十足;看了也令人喜悅……艾薩克森以人性化的方式描繪一名天才,值得大大讚賞。」——《泰晤士報》
「艾薩克森寫的傳記讀起來滿心愉悅,因為不會夾雜太憤世忌俗的內容;作者筆下的人物可說是無法仿效……艾薩克森分析達文西充滿人性的地方時,也把文筆發揮得淋漓盡致。」——《紐約時報》
「非常有紀念性……達文西的有趣人生高潮迭起,令人驚嘆。艾薩克森文筆出色,抓住了其中的要點。」——《多倫多星報》
「很壯觀……艾薩克森挑戰另一位複雜的偉大人物,把他轉化為我們能認同的某個人……非常迷人、出色、熱情。」——《科克斯書評》重點書評
「對一位偉人的不朽讚頌。」──《出版人週刊》重點評論
試閱
身為大家庭的成員,儘管有很多複雜的問題,但12歲前,達文西在文西過著相當安穩的生活。他主要跟祖父母和無所事事的叔叔弗朗西斯柯住在文西小鎮中心的家族房子。5歲時,父親和繼母也列為當地的住戶,但之後他們多半住在佛羅倫斯。達文西的母親與丈夫繼續生養,和大聲公的父母與他弟弟一家住在小鎮附近的農舍裡。
1464年,情況有變。他的繼母亞貝拉難產而死,頭胎一起夭折。達文西的祖父安東尼奧,家族的大家長,也在不久前去世。因此在達文西需要準備就業的年紀,獨居(或許也很寂寞)的父親把他帶到佛羅倫斯。
達文西在筆記本裡極少提到個人情緒,因此很難知道他對搬家有什麼感覺。但有時可以從他記錄的寓言裡一窺他的心情。其中一則描述石頭的悲哀旅程,石頭原本在山丘上,周圍是色彩繽紛的花朵和樹叢──換句話說,很像文西的地方。看到底下路上的一堆石頭,石頭決定要加入它們。「我在這些植物間做什麼?」石頭問。「我想跟同類的石頭在一起。」它就滾到其他石頭的旁邊。「過了一陣子,」達文西記述,「它發現自己脫離不了車輪、馬的鐵蹄和路人的腳帶來的苦惱。有的讓它翻滾,有的踩下來。有時候石頭被泥巴或動物的糞便蓋住,它想法探出頭來,但仰望上方那塊孤獨寧靜的地方,它待過的地方,就只能傷悲。」達文西推論出故事的寓意:「當我們離開孤單沉思的生活,選擇住在城裡,周圍都是滿心邪惡的人,就是這種情境。」
他的筆記本有很多其他的箴言,頌讚鄉間與孤寂。「離開家人朋友,越過山谷與河流,進入鄉間,」他如此指點有抱負的畫家,「獨自一人時,你就是自己的主人。」這些對鄉間生活的讚美很浪漫,若你珍愛孤獨天才的形象,會很受吸引。但也融合了幻想。達文西的事業生涯幾乎都在佛羅倫斯、米蘭和羅馬這些擁擠的創意和商業中心,身邊通常有學生、夥伴和贊助人。他很少獨自退居鄉間,長期享受獨處。跟很多藝術家一樣,與興趣相異的人在一起,會給他很多刺激,他主張(願意牴觸自己在筆記本裡的說法),「跟別人一起畫,比單獨作畫好多了。」祖父和叔叔都過著寧靜的鄉村生活,帶給他的刺激深植在達文西的想像裡,在生命中卻未能實踐。剛到佛羅倫斯那幾年,達文西與父親同住,父親安排他接受基本教育,不久之後也幫他找到不錯的學徒工作和委託工作。但有件事很重要,對人脈廣闊的公證人來說也很簡單,瑟皮耶羅卻沒做:申請法律程序,讓兒子成為合法繼承人。父與子一同出席,面對稱為「王權伯爵」(count palatine)的地方官員,這位伯爵通常是位權貴,有權力進行這種程序,提出請願書時孩子要跪下。皮耶羅決定不幫達文西申請尤其讓人意想不到,因為那時他只有這一個孩子。
皮耶羅或許因著一個理由,不想讓達文西成為合法繼承人:因為他希望繼承他的兒子能遵循家族傳統,成為公證人,但達文西12歲的時候,顯然沒有意願。瓦薩利指出,皮耶羅注意到他的兒子「從不停止畫畫與雕塑,這兩種職業比其他職業更適合他的喜好。」此外,公證人同業公會有個避不開的規定,已經合法化的私生子也不能成為會員。因此皮耶羅應該覺得不需要申請這個程序。不把達文西立為繼承人,他可以期待再有一個兒子,繼承他的公證人職業。1年後,皮耶羅會跟佛羅倫斯另一位知名公證人的女兒結婚,但要等到1475年的第三段婚姻,娶了一個比達文西年輕6歲的妻子,才會有合法繼承人,後來也真的當了公證人。
佛羅倫斯
15世紀的佛羅倫斯提供激發創意的環境,當時沒有別的地方能比得上,後來能超前的地方也沒幾個。經濟命脈原本握在無須特別技能的紡織工人手中,後來更加繁盛,跟我們的經濟一樣,交織了藝術、科技和商業。工匠與絲綢工人和商人合作,創造出宛若藝術品的布料。1472年,佛羅倫斯有84名木雕師傅、83名絲綢製造者、30位大師級畫家與44名金匠和首飾工匠。也是銀行業務的中心;弗羅林的黃金純度很出名,是歐洲各地主要的標準貨幣,採用能記錄借貸的複式簿記,商業更加興旺。主要的思想家接納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相信個人的尊嚴,並渴望透過知識在這塊土地上找到快樂。佛羅倫斯的人口有三分之一識字,比例居歐洲之冠。因為推崇商業,也變成金融中心,醞釀出許多想法。「美麗的佛羅倫斯具備一座城市要成就完美的所有7個基本要素,」1472年,散文作家貝內德托.德伊(Benedetto Dei)這麼描述佛羅倫斯,達文西這時也住在那裡。「首先,享有完全的自由;再者,當地人口眾多、富裕、穿著講究;第三,河流提供乾淨的純水,城內就有磨坊;第四,統治範圍包括城堡、城鎮、土地和人;第五,有一所大學,教授希臘文和會計學;第六,每種技藝的大師都在這裡;第七,在世界各地都有銀行和營業代理人。」對城市來說,每種資產都很有價值,在今日也一樣:不光是「自由」和「純水」,還有「穿著講究」的人口,大學除了希臘文,會計學也很出名。
城裡的大教堂是義大利最美的一座。在1430年代加上了全世界最大的圓頂,由建築師布魯涅內斯基建造,是藝術和工程的勝利,而佛羅倫斯的創意關鍵,就在於連結這兩門學科。城裡的許多藝術家也是建築師,結合科技、設計、化學和商業後,打造出此地的織品業。混合不同學科的想法,變成一種基準,因為具備多重才華的人都聚在這裡。絲綢製造者與金箔匠合作,創造出迷人的時尚;建築師和藝術家開發出透視圖法的科學;木雕師傅與建築師合作,裝飾城裡的108座教堂;商店變成工作坊;商人變成金融家;工匠變成藝術家。
達文西來到時,佛羅倫斯大約有4萬人,這個數字大約維持了一世紀,但在14世紀,黑死病和後續的一波波瘟疫發生前,此地住了大約10萬人。至少有100戶算是非常富裕,還有大約5千名同業公會成員、店東和商人,都屬於富足的中產階級。因為大多數人初嘗富裕的滋味,必須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地位。他們的做法是委託藝術家製作特別的藝術品、購買奢華的絲綢金絲衣物、建造富麗堂皇的宅邸(1450到1470年間建造了30棟),並贊助文學、詩作和人文哲學。消費金額高,但很有品味。達文西到佛羅倫斯的時候,木雕師傅的人數已經超過屠夫。這座城本身就是藝術品。「世界上再沒有這麼美麗的地方,」詩人烏戈利諾.維瑞諾(Ugolino Verino)寫道。佛羅倫斯不像義大利其他地方的城邦,並非由世襲的貴族統治。在達文西來到前的一個世紀,最富裕的商人和同業公會領袖精心打造出一個共和國,選出的代表在領主宮(現在叫作舊宮﹝Palazzo Vecchio﹞)開會。「每天用表演、慶祝活動和新奇的東西讓大家開心,」15世紀的佛羅倫斯史學家圭恰迪尼(Francesco Guicciardini)寫道,「城裡豐足的糧食餵飽他們。每一種產業都蓬勃發展。有天分、有能力的人留下來,所有文學、藝術和人文工作的教師都受到歡迎,也獲得職位。」
然而,這個共和政權不走民主路線,也不走平等主義路線。事實上,幾乎不存在。隱身在表面後施行權力的是梅迪奇家族,富裕到難以形容的銀行家,在15世紀掌控佛羅倫斯的政治和文化,但不擔任公職,也沒有世襲的頭銜(在下個世紀,他們變成世襲的公爵,比較不重要的家族成員變成教宗)。
1430年代,科西莫.梅迪奇(Cosimo de’ Medici)接手家族的銀行,讓這座銀行變成全歐洲最大。梅迪奇家族管理歐洲最富裕家族的財富,成為當中最有錢的家族。他們創新記帳的技術,使用借貸會計學,這是文藝復興時代推動進步的一個主要因素。藉由收益和密謀,科西莫成為佛羅倫斯的實質統治者,他的資助也讓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藝術和人文主義的搖籃。
科西莫收集古代的手稿,受過希臘和羅馬文學的教育,支持大家重拾對古代的興趣,因為這也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核心。他成立並資助佛羅倫斯的第一座公共圖書館,以及非正式但很有影響力的柏拉圖學院(Platonic Academy),學者和公共知識分子會在這裡討論古典文學。在藝術上,他贊助安基利柯修士、菲利普.利比和多那太羅。科西莫死於1464年,正是達文西從文西來到佛羅倫斯的時候。科西莫的兒子繼承他的位置,5年後又換成他出名的孫子羅倫佐.梅迪奇,有個很恰當的外號叫「偉大的羅倫佐」。羅倫佐的母親是傑出的詩人,在她的監督下,羅倫佐接受了人文主義文學和哲學的教育,祖父成立的柏拉圖學院也由他接手贊助。他也是技藝嫻熟的運動家,長槍比武、打獵、馴鷹和飼養馬匹都表現出色。於是,他在作詩和贊助上的表現,比當銀行家更好;他喜歡花錢勝於賺錢。在位的23年間,他資助了富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包括波提且利和米開朗基羅,也贊助維洛及歐、吉爾蘭達和波萊尤羅的工作坊,他們生產畫作和雕塑來裝飾景氣繁榮的城市。
羅倫佐.梅迪奇給藝術的贊助、獨裁的統治以及在敵對城邦間維護和平平衡的能力,在達文西開始發展事業時,推動佛羅倫斯成為藝術和商業的溫床。他也用炫目的大眾表演和大規模製作的娛樂節目,為市民提供消遣,包括耶穌受難劇和大齋期前的狂歡節。這些壯麗的慶典轉眼即逝,但獲利很高,參與的藝術家也能激發想像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年輕的達文西。
佛羅倫斯的喜慶文化因為能刺激有創造力的人結合不同學科的想法,所以更有趣味。在狹窄的街道上,染布工匠旁邊是金箔匠,還有透鏡手工藝匠,休息時一起去廣場參與熱烈的討論。在波萊尤羅的工作坊裡,年輕的雕塑家和畫家研究解剖學,以便更了解人形。藝術家學到透視圖法的科學,以及光的角度如何產生陰影與深度知覺。精熟並混合不同學科的人最能從這種文化中獲益。
布魯涅內斯基與阿伯提
在這樣的博學大師中,有兩位遺留的作品給達文西非常重大的影響。第一位是教堂圓頂的設計師布魯涅內斯基(1377–1446)。他跟達文西一樣,父親也是公證人。因為渴望更有創意的生活,他接受訓練成為金匠。他的興趣廣泛,運氣也很好,金匠與其他工匠都屬於絲綢織造者和商人的同業公會,雕刻家也囊括在內。布魯涅內斯基的興趣很快也發展到建築上,他跟朋友多那太羅前往羅馬研究古典遺跡,多那太羅也是年輕的佛羅倫斯金匠,後來因雕塑而成名。他們測量了萬神殿(Pantheon)的圓頂,研究其他偉大的建築物,閱讀古羅馬人的作品,最出名的就是維特魯威的《建築書》(De Architectura),讚揚古典的比例。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結合多門學科的興趣,以及古典知識的重生,兩者都是文藝復興早期的塑形關鍵。大教堂的圓頂用了將近400萬塊磚頭,是自承重結構,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石造圓頂,布魯涅內斯基為了造出圓頂,必須發展出精細的數學模型技術,以及發明一系列起吊裝置和其他機械工具。為了展現讓佛羅倫斯充滿創意的各種力量,有些起吊裝置當時也用來把羅倫佐.梅迪奇華麗的劇場表演搬上舞台,包括飛來飛去的角色和會移動的布景。
布魯涅內斯基也重新發現和推動視覺觀點的古典概念,中世紀的藝術就找不到這些概念。他做過一次實驗,在板子上畫下大教堂對面、隔了一個廣場的佛羅倫斯洗禮堂(Florence Baptistery);這次實驗也為達文西的作品埋下伏筆。他在板子上鑽了一個小洞,面對洗禮堂,把畫背對著自己的眼睛。然後他拿了一面鏡子,伸直手臂,照出他的畫作。把鏡子移進移出視線時,就可以比較鏡中的繪畫跟真正的洗禮堂。他心想,寫實繪畫的本質就是把立體的景色呈現在平面的畫布上。在畫好的板子上抓到這個訣竅後,布魯涅內斯基證實平行線會在遠處朝著消失點會合。他制定的直線透視轉化了藝術,也影響光學科學、建築工藝和歐幾里德幾何學的用法。
繼承布魯涅內斯基直線透視理論的人,是另一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傑出博學人士阿伯提(1404–1472),他修改了許多布魯涅內斯基的實驗,擴展他有關透視圖法的發現。阿伯提身兼藝術家、建築師、工程師和作家,跟達文西有很多共通點:都是有錢人父親的私生子、體格健壯長得好看、一生未婚,而且從數學到藝術,一切都讓他們讚嘆。只有一個差別,阿伯提的庶子身分並未妨礙他接受古典教育。教會法不准私生子從事聖職或擔任教會的職位,他父親幫他取得特許,他在波隆那讀法律,被任命為神父,後來擔任教宗的文書。30多歲時,阿伯提寫出分析繪畫和透視圖法的名作《繪畫論》,也把義大利文版本獻給布魯涅內斯基。阿伯提有工程師的合作本能,而且根據學者安東尼.格拉夫頓(Anthony Grafton)說,他像達文西一樣,「熱愛友誼」、「心胸開放」。他也磨練了廷臣的技能。對所有的藝術和科技都有興趣,他會反覆詢問各行各業的人,對補鞋匠跟大學學者一視同仁,學習他們的祕訣。換句話說,他跟達文西很像,但有一點不一樣:達文西並沒有強烈的動機去促進人類知識,因此沒有公開宣傳和出版他的發現;相反的,阿伯提致力於分享自己的成果,召集了一群有智慧的同儕,一起發展彼此的發現,推動公開討論和出版,提倡學習增值。格拉夫頓說,他是合作的大師,相信「公共領域裡的對話」。
10幾歲的達文西來到佛羅倫斯時,阿伯提60多歲,經常待在羅馬,因此他們不太可能碰面。但阿伯提還是很重要的影響。達文西研究他的論文,努力模仿他的寫作和舉動。阿伯提已經確定自己「每個字、每個動作都能體現優雅」,達文西深受這種風格吸引。「最偉大的藝術性一定要應用在三件事情上,」阿伯提寫道,「在城裡行走、騎馬和談話,因為做這三件事的時候,一定要讓每個人都覺得滿意。」達文西三樣都做得很好。
阿伯提的《繪畫論》使用幾何學來計算遠處物體的透視直線應該怎麼留存在平面上,擴展布魯涅內斯基對透視圖法的分析。他也建議,畫家可以把薄紗掛在自己跟要畫的物體中間,然後記錄每個元素落在薄紗上的位置。他的新方法不只改善了繪畫,對地圖學和舞台設計也有幫助。阿伯提把數學套用到藝術上,提升了畫家的地位,也提升視覺藝術,指出視覺藝術的地位應該跟其他人文事業一樣,達文西後來也全力擁護這項志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