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畫
內容簡介
"庭院裡,一群畫在竊竊私語。
「曬曬溫暖的陽光,真好啊!」
「是呀,我都快發霉了。」
「還說呢,我被壓到快骨折囉。」
「那算什麼,我被蟲子咬得全身癢!」
所有的畫一聽,都笑了。
「噓-安靜點!有人來了。」其中一幅畫提醒大家。
果然,不遠處傳來腳步聲。
所有的畫,全都一起安靜下來。
走來的是老奶奶。
她就是曬畫的人,現在要來收畫。
但她卻在板凳上坐了下來,
默默地看著老爺爺的這些畫……"
陽光下,在屋旁玩耍的小男孩,忽然聽到有人在說話的聲音,他抬頭偷偷尋找著,竟然發現,那是隔壁阿嬤曬了一地上的「畫作們」……在說話!天哪!這怎麼可能呢?它們又在說什麼啊?
小男孩長大了,做了很多事,遇見很多人,也忘記很多事,他成為一個油畫修復師,某天,當他接過一張斑駁的畫作時,忽然好像想起那個午後的聲音……
"綠色的樹葉,黃色的道路,
紅色的屋頂,藍色的天空,
每一筆色彩裡,都有老畫家的心情。
再看個仔細-
樹葉掉落幾片綠,
道路出現坑洞,
屋頂的紅瓦,破了幾處。
天空似乎不再那麼藍。
他拿起畫筆,把顏料剝落的地方,
一筆一筆填補起來。"
國內首部以油畫修復師為題的繪本。
邀請童書作家林芳萍和插畫家許文綺共同創作,以張捷女士(陳澄波夫人)幾十年來仔細收藏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畫作的故事,所發想的本土自製繪本。
冬陽般和煦溫暖的文字是作家林芳萍無數次親臨修復現場考證取材,所創作出來的「會說話的畫」,用畫作和修復師之間的對話。在故事裡,呈現出曬畫阿嬤的情意、已逝藝術家作品中對家鄉的熱情,以及修復師的修復倫理。
這是一本時間浸潤的繪本、記憶的故事、情感的紀錄,也是向專業與藝術的熱情致敬;說給孩子聽,也給你我心裡的孩子曬曬暖陽。
序/導讀
序
會呼吸的作品
正修科技大學 文物修護中心主任 李益成
藝術品是有生命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件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充滿了藝術家的心血和精神在裡面,藝術家用不同的材料、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作成一件作品。以油畫來說,不管時空如何流變,畫作的精神和美感依舊存在,但是畫作本身卻不一定禁得起人為或外在環境所引發的破壞。如同故事中的老奶奶(真實故事取材自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夫人張捷女士),平時將畫作捲收藏好在床底下和櫃間,一年就在一個有陽光的日子裡拿到庭院曬太陽,這樣的收藏方式對畫作來說,還是缺少了控溫、控濕等良好照顧。所以,長時間之後,畫作就會出現龜裂、蟲蛀、發霉、破掉……等等狀況。
修復師,藝術品的醫生。
一旦藝術品發霉了、壞了、破了、蟲蛀,該怎麼辦?以前都是請藝術家本人、或是藝術家的學生、甚至藝術家的家人再補筆、修畫,然而,除非動手修復的人有專業的修復知識和經驗,不然會給作品帶來更嚴重的損害。
而什麼是修復呢?修復,就是恢復藝術品的原本面貌。針對藝術品受損的狀況,把該補、該修、該加固的,都處理好。如同人們生病時去看醫生,醫生給藥打針讓病人恢復健康;修復師,就是藝術品的醫生。
畫作修復,以恢復作品的真實原貌為主。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保存修復的工作也引進了許多高科技的儀器,當受損的藝術品送到修復部門後,專業修復師一定要先針對作品的現況,進行全面性的檢視、記錄、拍照或採樣分析,例如:作品材料的分析比對、不同圖層的研究或藝術家創作的技法等。在拿到結果分析後,修復師才能針對問題去做完整規劃,這一來也是讓藝術品在修復或保存的過程中,降低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修復師在對藝術品作保存修復工作時,就像醫生對病人ㄧ般,需要針對藝術品的受損原因對症下藥,會因為它的年紀、體質或是身體狀況做出不同的醫治方式。修復師以先恢復藝術品的健康為主,進而考慮外觀的修飾;而讓作品減緩自然老化及降低意外造成的損壞也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學問,在修復以外,良好的保存概念更可以將可能損害作品的因素,降到最低,「預防重於治療」是藝術品保存最基本的觀念,平時若能多一份關心,日後就會少一分煩心。
試閱
會呼吸的作品
正修科技大學 文物修護中心主任 李益成
藝術品是有生命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件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充滿了藝術家的心血和精神在裡面,藝術家用不同的材料、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作成一件作品。以油畫來說,不管時空如何流變,畫作的精神和美感依舊存在,但是畫作本身卻不一定禁得起人為或外在環境所引發的破壞。如同故事中的老奶奶(真實故事取材自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夫人張捷女士),平時將畫作捲收藏好在床底下和櫃間,一年就在一個有陽光的日子裡拿到庭院曬太陽,這樣的收藏方式對畫作來說,還是缺少了控溫、控濕等良好照顧。所以,長時間之後,畫作就會出現龜裂、蟲蛀、發霉、破掉……等等狀況。
修復師,藝術品的醫生。
一旦藝術品發霉了、壞了、破了、蟲蛀,該怎麼辦?以前都是請藝術家本人、或是藝術家的學生、甚至藝術家的家人再補筆、修畫,然而,除非動手修復的人有專業的修復知識和經驗,不然會給作品帶來更嚴重的損害。
而什麼是修復呢?修復,就是恢復藝術品的原本面貌。針對藝術品受損的狀況,把該補、該修、該加固的,都處理好。如同人們生病時去看醫生,醫生給藥打針讓病人恢復健康;修復師,就是藝術品的醫生。
畫作修復,以恢復作品的真實原貌為主。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保存修復的工作也引進了許多高科技的儀器,當受損的藝術品送到修復部門後,專業修復師一定要先針對作品的現況,進行全面性的檢視、記錄、拍照或採樣分析,例如:作品材料的分析比對、不同圖層的研究或藝術家創作的技法等。在拿到結果分析後,修復師才能針對問題去做完整規劃,這一來也是讓藝術品在修復或保存的過程中,降低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修復師在對藝術品作保存修復工作時,就像醫生對病人ㄧ般,需要針對藝術品的受損原因對症下藥,會因為它的年紀、體質或是身體狀況做出不同的醫治方式。修復師以先恢復藝術品的健康為主,進而考慮外觀的修飾;而讓作品減緩自然老化及降低意外造成的損壞也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學問,在修復以外,良好的保存概念更可以將可能損害作品的因素,降到最低,「預防重於治療」是藝術品保存最基本的觀念,平時若能多一份關心,日後就會少一分煩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