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藤森照信論建築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342
    380

出版情報

建築老頑童詼諧逗趣的「平凡建築學」

2014/04/03 「佛頭著糞」,這是一句比喻美好事物被玷污的成語。 不過我卻無法想像這樣的畫面,總覺得菩薩坐在莊嚴的大殿上,在高聳的屋宇籠罩之下,不太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但看了老頑童藤森教授的文字描述,我就不禁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段話是出自他對天花板存在的疑問:為什麼有天花板?如果沒有會怎麼樣呢? 「佛像的上面,有好幾根巨大的橫梁重疊交錯,它們上面逐漸囤積塵土。在梁的上方,厚厚鋪著的茅草,層層疊疊,作為床鋪似乎再好不過了,因此各式各樣的蟲子住進裡面去,糞和脫皮後的殼則往下掉落。然後追捕這些蟲的老鼠進入,在梁與茅草銜接的附近鑿洞,設置巢穴。對老鼠而言橫梁是道路,於是和狗一樣在路旁排泄。更進一步,追捕老鼠的蛇闖入,從茅草上開孔把頭伸進來追捕牠們。……各種昆蟲、老鼠、蛇所組成的生態系統,於屋頂內部成形,因為生態的關係,蛇追老鼠,一邊將梁上道路的糞與塵土撥向左右兩邊,一邊蛇行前進,而老鼠踢散著灰塵與糞,到處逃竄。」 於是就真相大白的破案了。這麼熱鬧的生態系統,排泄物從佛頭上落下,也就完全可以想像。為了避免大不敬,天花板就這樣出現了。 我們每日生活於其中的住宅,構成它的各種要件,其實都不是憑空出現的,總有一些來由、演變和文化習慣等因素。對身為建築師的藤森教授來說,去追問這些建築基本元素最原始存在的理由,也就是回到人類對住宅最基本的需求上,所以藤森教授的建築作品風格才能如此質樸而帶著童趣吧。 而他筆下的思考文字,則帶有豐富的畫面,又是如此的詼諧逗趣,例如:「如果有個民族,頭頂長草,四處遊走,一定變成大笑話,然而事實上,日本民家便做著類似的事情」,又或是「棉被這種東西,我想,在家中算是一件有點奇怪的存在物。它與衣服及餐具不同,一人固定好一條,而且偶爾還一起放在外面,暴露在眾人眼前。某個晴朗星期日的午後,在住宅地散步,放眼望去,大部分家屋的二樓陽台上,父親的棉被、母親的棉被、姊姊的棉被、哥哥的棉被,感情良好地並列在一起,做著日光浴。在家裡的物品中,具有團聚家族能力的,唯有棉被。」 我們不必有什麼專業的建築知識,都可以體會和理解他對建築最平凡入門的解說,因為這也是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經他這麼一說,不僅是他自己在追索的過程中恍然大悟,我們在閱讀時,也同樣整個茅塞頓開啊!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建築頑童與15位日本建築大師的精彩交鋒
詮釋建築史,也以作品書寫建築史的大師
藤森照信的建築思想菁華


縱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建築思索──

建築是什麼?藤森照信循著研究推敲的軌跡,並透過與安藤忠雄、伊東豊雄等15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之間的建築問答,逐漸展開「何謂建築」的思考。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原廣司、石山修武、井上章一、重村力、內藤廣、中谷禮仁、難波和彥、西澤立衛、林昌二、藤本壯介、布野修司、森川嘉一郎等15位提問者皆為一時之選,問與答針鋒相對,部分提問者反被藤森質問,一來一往之間觸及大師們建築創作的原點。

表現真實自我的建築創作──

書中特別收錄藤森建築傑作、茶室「高過庵」從構思到完成4年間的完整草圖。雙數頁為文章,呈現的是「以語彙思考的建築史家」;單數頁為「高過庵」設計過程的手繪草圖,展現「身為表現者的建築家」。這些並非精密的繪圖與模型,卻巧妙展現了藤森照信迷惘、找到出路、再持續探索的心境。藉由本書,讀者可一窺藤森照信建築論的真實內涵,不僅是認識建築的最佳入門,對於修習建築的讀者而言,更是激發思考、極具啟發性的讀本。

名人推薦

台灣建築界名人齊聲推薦(排序按照姓氏筆劃)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王增榮(比格達工作室主持人)
吳光庭(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郭肇立(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
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主任)
黃聲遠(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謝宗哲(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

譯者

 

黃俊銘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為藤森照信嫡傳弟子。研究領域為亞洲近代建築與都市發展史,曾主持過台北賓館、圓山別莊、新竹神社、嘉義火車站、台中州及台中市役所等近代建築或古蹟的調查研究計畫,譯著有《日本近代建築》(博雅書屋)。

目錄

名家推薦/阮慶岳.黃聲遠.吳光庭.王俊雄
譯序:恩師的話語
前言

第1部
建築是什麼 018
20世紀的帕德嫩神廟 034
背離20世紀建築主流的柯比意之謎 040
高第隱藏在兩座未完成教堂裡的訊息 048
漢德瓦薩的對人的吸引力 060
野口勇到底意欲為何 072
野口勇與丹下健三 086
日本現代主義住宅 102
丹下自邸之謎 112
白井晟一的素人性與繩紋性的東西 128
魅惑的原始住居 154
21世紀的建築 168
※單數頁:高過庵從零到完成階段的草圖

第2部
現代建築史的〈內〉與〈外〉/安藤忠雄 178
「對藤森照信的自言自語」(不用回答)/石山修武 183
在現代主義的矛盾之前應有的建言/伊東豊雄 189
西洋建築與現代主義所破壞的事物/井上章一 202
日本設計的走向/森川嘉一郎 209
要保存還是要改建/隈研吾 215
超越「師承工作室」創作的秘訣/重村力 222
建築的領域分際/內藤廣 230
建築的世界性頭銜與宇宙遺產/中谷禮仁 236
可持續性、生態問題與建築家存在的意義/難波和彥 243
原始時代與20世紀的建築、及其成就的東西/西澤立衛‧林昌二 252
建築史學家與建築家/原廣司 270
「現代繩紋住居」的「藤森五原則」/藤本壯介 279
殘留下來的是言語還是建築/布野修司 303

後記──往歷史之路 309
 

序/導讀

前言

「建築是什麼」這種抽象性思考實在與我的個性不合。雖然長期身處於那樣的認知下,如今仔細回頭檢視,我發現過去也與前輩建築家們一樣,在抽象性思考中走過來。

最初,開始知道所謂的建築背後有思想這件事情,說來十分慚愧,是在學生時代於黑川紀章的演講聽到代謝理論的時候。那時是我低潮的時期,每天過著讀書思索的日子,過去認為建築等領域應該不會有思想的,所以在選擇念建築學系最初那年的春天,聽到代謝理論的思想時受到了打擊。

接下來,在建築的書籍與雜誌上讀到雜誌刊載磯崎新的〈年代記note〉時,感受到他與黑川紀章完全不同的思想而感到高興。雖然同樣是建築相關的思想,如果說黑川是社會情勢分析性的建築思考,那麼我想磯崎就是踏入建築家個人內在的文學性思索。之後,我在與同屆同學舉辦的建築展上發表了作品「磯崎新的發生圖」。容我岔開話題,記得當時同學小田和正展出的是他得意的風景手繪草圖。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最初所做的關於建築的「哲學」,是由磯崎新的「死」與「廢墟」的問題衍生出來的東西。

近現代的思想或文學當中,「死亡」,或是「虛無」,或是「沒有終極的存在論的不安」等等,是不可缺少的議題,這些事情早已透過閱讀思索而得知;然而,「在建築上是否也可行」的想法,藉由磯崎新開始思考,得到的結論是否定的。

20世紀的建築,對於20世紀人類的不安、悲哀或是暗淡的內在,是無法回應的。就像歌德建築,或是文藝復興建築,或者中世紀的山中寺廟或千利休的茶室,無法回應當時人們內在的欲望需求那樣。

得到這個有點悲哀的結論後,我開始了「建築是什麼」的思索。

雖然開始思考,但因為確信關於這方面更進一步的思索與我的個性不合,同時也已有心理準備這輩子應該會埋首於建築史研究裡,而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所以將腦袋中那樣的認知全部束之高閣,往建築史學家的道路邁進。但如果這麼持續下去的話,說不定會成為一位困惑的建築史學家,即使對建築有粗淺的認識,但其他更深刻的可能性卻一無所知。

重新開啟關於建築抽象性的思考,是在1986年組成路上觀察學會的時候。當時,關於街區以及水岸空間的重要性,是由長谷川堯或陣內秀信開始倡導的。為了反駁他們,相對於這些空間派,我們把自己取名為「物件派」,就是在那個時候。

建築的本質,是物件還是空間?物件是「存在」的。空間是「抽象」的。這樣說可能有些唐突,柯比意(Le Corbusier)建築的本質是「存在」。包浩斯(Bauhaus)建築的本質是「抽象」。更加唐突的說,磯崎新是存在的,妹島和世是抽象的。

伊東豐雄是從抽象走向存在的。在路上觀察之後,經過幾年,我將現代的日本建築家分成二邊,追求存在的是「紅派」,追求抽象的是「白派」,用這樣來論述或書寫。以此二分法,對紅派的磯崎新或白派的楨文彥都產生了興趣,而糾纏著我的「建築是什麼」的思考,也在建築界通用了。

然而,嘗試對建築做抽象性思考的這件事我仍然不習慣。因為相較之下,無論是建築史或是路上觀察,還有到了中年才開始做設計等等事情,實在有趣許多。

做這些事情的當中,「建築是什麼」的想法會不斷湧現的機緣有二個。時間不是很確定,不過好像是在哪個場合遇見吉武泰水先生,從他聽到關於「夢與建築」的談話。另一次是2004年,見到卡奈克巨石群(Carnac Standing stone)的時候。

在吉武理論的導引下,我的建築論的其中一根支柱誕生了。

另一根支柱是,如同standing stone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誕生了由物質存在的意義而產生的思考。

在如此產生的抽象性思考的成果上,後續寫出了諸多的想法刊登在《X-Knowledge HOME》雜誌上,並集結成本書。

在第一部文章對頁上的手稿,是『高過庵』(2004)設計過程的草圖,用草圖來思考,思考再創作,這樣不斷的重複,結果由發想開始花費四年時間才完成。從這樣像小孩子畫的草圖,開始了我的建築創作。

回顧過往,我那與眾不同的建築,是在成人似的思考和孩子般的繪圖之間,不平衡的混合所產生出來的東西。

譯序

恩師的話語


「建築是什麼」,是每個建築家都必須回答的本質性問題。1990年代以後,由建築史學家轉向建築家的藤森照信也不例外。藤森自己曾說,在創作的時候不要思索理論比較好,但作為建築評論家的藤森,會在設計創作之後,回過頭來檢視建築家藤森的作品,整理其創作的思想與手法。建築家藤森在經歷設計創作十年之後,建築評論家藤森陸續刊載在《X-Knowledge HOME》雜誌上的文章,終於集結成冊出版。

這本專書文章分為二部分,第一部收集了12篇已獨立刊登的短文,內容涉及20世紀多位現代建築家與其作品的個案,與對21世紀當代建築的看法。表面上這些文章皆為評論別人的建築,實則皆與建築家藤森自己的創作思維有關;評論家藤森在評論他者或一些建築現象的同時,建築家藤森也同時在思索自己創作的方向。

所以,第一部文章空出了左頁面,依序刊載藤森作品『高過庵』設計過程的草圖。這無疑是建築家將自己的整個創作,赤裸裸展露在他人面前。如此的編排,不僅呈現了藤森個人樸實直率的特質,也暗示了論述內容與自己創作的關連性。若不能了解這樣的編輯概念,就不容易讀懂藤森為何撰述這些文章,以及他在世界各地從事建築旅行的創作性動機。

第二部的文章,曾先於2006年收錄於雜誌專輯《X-Knowledge HOME特別編集No.7》出版,該專輯除了包括本書中藤森與15位建築家之間的問答內容外,尚有85位認識藤森的友人受邀撰文,以及藤森個人背景資料的整理,提供了理解他的多元線索。

最早從藤森老師手中接到他剛發行的這本專輯,就覺得十分有趣,相信對於學習建築設計創作的準建築人,應該很有閱讀參考的價值,就起了翻譯的念頭。但限於多人版權的問題,當時只能作為學術性討論的用途,翻譯一部分先放在「準建築人」網站上與同好分享,同時補充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有助於讀者的閱讀。

我想由藤森與多位建築家之間的問答,可以看到建築創作的重要思想與課題:脫離既有窠臼的原創性、在建築創作上真實自我的實現、建築美學表現與消費流行及通俗文化之間的抉擇、建築設計反映時代性的課題、傳統建築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建築學習的過程與思想的獨立自主、建築的本質與建築家的角色、生態環境與建築設計的關係、地域性與國際性之間的課題、建築創作與藝術創作的關連、世界共通的建築語言、設計思考的原點與設計的原則等等,問答內容對我自己的學習也十分受用。

隨後,樂見X-Knowledge出版社將《X-Knowledge HOME》雜誌內刊載多篇藤森的論述集結成本書出版,使取得翻譯版權更為容易,同時有助於讀者對藤森的建築創作與建築論述二方面更多的閱讀角度。

能夠翻譯我的恩師藤森照信的話語──《藤森照信論建築》,真是榮幸。在此,要感謝藤森老師同意授權,也特別感謝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董事長願意出版此中文譯本,並感謝總編輯黃靜宜小姐、日本館主編曾慧雪小姐二位,對我漫長翻譯期間的耐心與寬待。

 

 

推薦序  

無論是從日本或世界的現代建築史來觀看,無疑地,藤森照信絕對是極其獨特的一位建築師。他以建築史及建築評論起家,1980年代提倡的「路上觀察術」造成深遠影響,而中年後開始的建築創作更引發廣大注意。

藤森照信強調由物件與存在做出發的思考的重要,對現代主義偏向純然抽象的路線,有著批判的意見,並反之提出對歷史、傳統與素人性的重視。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成人似的思考與孩子般的繪圖之間,不平衡的混合所產生的東西。」確實,他謹慎地處身於世故與天真、現代與傳統間,以帶著超現實意味的獨特風格,隱隱批判並修正現代主義的路線,是當代建築界很重要的獨行者。

──阮慶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教授)

 

推薦序

很久沒有過癮的一口氣看完一本書了。

一路上被鼓舞,好像在爬山的路上遇見先行者,於美麗的風景中上上下下。
  
喘不過氣時仍然聽到這「建築少年」爽朗地宣布接下來可能還想試的新路,我們不時和不同方向的人打招呼、微笑想像每一個人背後不同的故事,在這座山上愉快地流汗前行。

大自然不在乎什麼共識,睜大眼睛、誠心靠常識判斷就好。

享受微風、溫度、香味、光影,特別是腳下坡度的不斷變化,每翻一頁,左手邊的手繪稿,真好像時空穿梭的自在風景。

它們讓我知道今天是在爬哪座山,以及還有哪些山沒爬。

而低調躲在草叢的「譯者」,偶爾也會出來幫忙一下;像體貼的原住民山青,大方分享歲月提煉出來的自製工具。

在山上,有各式各樣的英雄,還有更多懂得享受努力後,那種扎實疲勞感的冒險家。

這本奇妙的書,只要閱讀,就會帶著微笑。

快樂的繼續努力,而且,永不孤單!

 

──黃聲遠(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田中央建築學校「設計老師」)

 

推薦序

我喜歡也高度推崇藤森教授的文筆及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可讀性極佳,字裡行間交織著如他個人自傳般的建築學習歷程、如知識淵博的知識份子對廣大世界及人類文明的解析、如哲學家般的知識高度論建築的抽象與存在,建構了他身為建築家的建築觀。

書中的每一部分的每一頁文字都搭配了他的建築作品的手繪草圖,其圖面線條的明晰度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做設計思考時的心情及情緒變化的傳遞,如此生動的寫體表達不是偶然,因為藤森教授將學院中「問一個好問題」的學術習慣,轉化成為他一生在中年以後,積極尋求建築作品為實踐理念的動力,反映了如何問問題的方式及問問題背後所需的知識廣度及深度,以作品的實踐回應問題的提出進而超越(beyond)了建築及世俗的眼光,其意志力、洞察力、智慧及態度是關鍵也是最令人欽佩的部分。

 

──吳光庭(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推薦序

《藤森照信論建築》是藤森教授第二本繁體中文版書籍,距離2008年出版《日本近代建築》已有六年時光。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本書原名與探討主題為「建築是什麼?」似乎不是博學如海的藤森照信該問的問題。通常,人們認為以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創作經驗來看,他該說的是:「建築就是……。」
  
不過稍微深入了解藤森的人都知道,藤森的博學,來自無止盡的好奇以及面對真實的謙虛,他總要學院知識和庶民生活智慧不斷交織,才願意暫時認可文字言語的確定。這本書,不僅是藤森教授個人的建築探險歷程,也是一張發給你我的邀請信,邀請我們拋開成見,蹲低姿勢,用藤森式的獨特辯證法,重新領略認知建築的崎嶇,但也因為這崎嶇,建築才帶有開拓生命的可能。
  
這點正是我們在讀閱文字的同時,經歷他對『高過庵』的73張手稿時所領略的:最後建造出來的『高過庵』雖然只有一座,但過程中的『高過庵』卻有許多,建成的『高過庵』層疊著沒有蓋出來的許多的『高過庵』。因此,最高明的建築家在圖上畫每一筆時,都在質問自己:「建築是什麼?」而未入流的建築師總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何謂建築。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台灣建築雜誌總編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5732735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1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