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想:安藤忠雄永不落幕的建築人生
內容簡介
「就算規模很小,我也想要做出可以對全世界引以為傲的建築。」
這就是我成為建築師的起點。
第一次看到舊帝國飯店而感動,
第一次接觸科比意而感到景仰,
第一次看到帕德嫩神廟的震撼,
建築當前,他是一名虔誠的信徒;
人生當下,他熱愛整個世界和生命。
旅行,造就了一個建築家;夢想,扭轉了一個人的命運。
從一個高中畢業,沒有念過大學,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如何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如何拿到一座又一座的獎項?實踐夢想的精力來源究竟是什麼?
我們往往觀視成功者只看到光輝亮麗的一面,而忘了他們背後無止盡的付出與努力。在外人眼中,安藤忠雄是個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的人,要工作室的實習生們走路八小時的路程回家,他覺得「『年輕』這個特質本身真的很棒。有體力,也有夢想」;當我們抱怨工作難找,薪資太低的時候,他卻淡定的說:「工作不是等來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認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他卻偏偏覺得就是要「刻意不方便」,因為「當面親自和對方溝通,經常會找到度過難關的線索,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諸如此類的特殊觀點,往往予人一種當頭棒喝、恍然大悟的感受。
本書且看安藤忠雄暢談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孩提時代直到今日在世界各地工作的經過;亦看到他對建築的熱情與理想,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環境的關切與責任。本書字字珠璣的佳言錦句──獻給一百年後想要成為建築師的年輕人!
這就是我成為建築師的起點。
第一次看到舊帝國飯店而感動,
第一次接觸科比意而感到景仰,
第一次看到帕德嫩神廟的震撼,
建築當前,他是一名虔誠的信徒;
人生當下,他熱愛整個世界和生命。
旅行,造就了一個建築家;夢想,扭轉了一個人的命運。
從一個高中畢業,沒有念過大學,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如何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如何拿到一座又一座的獎項?實踐夢想的精力來源究竟是什麼?
我們往往觀視成功者只看到光輝亮麗的一面,而忘了他們背後無止盡的付出與努力。在外人眼中,安藤忠雄是個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的人,要工作室的實習生們走路八小時的路程回家,他覺得「『年輕』這個特質本身真的很棒。有體力,也有夢想」;當我們抱怨工作難找,薪資太低的時候,他卻淡定的說:「工作不是等來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認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他卻偏偏覺得就是要「刻意不方便」,因為「當面親自和對方溝通,經常會找到度過難關的線索,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諸如此類的特殊觀點,往往予人一種當頭棒喝、恍然大悟的感受。
本書且看安藤忠雄暢談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孩提時代直到今日在世界各地工作的經過;亦看到他對建築的熱情與理想,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環境的關切與責任。本書字字珠璣的佳言錦句──獻給一百年後想要成為建築師的年輕人!
名人推薦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 阮慶岳
亞洲大學副校長 劉育東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交大建築所兼任助理教授、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發起人 謝宗哲
作家 藍麗娟
讀者感想
對於喜歡安藤忠雄或者對他好奇的讀者們,可以考慮讀這本書,關於作者的經歷與人生的介紹很豐富,也適合當成座右銘的一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論多大年紀,每個人都能像年輕人一樣勇敢追求夢想,即使「屢戰屢敗」,也能不屈不撓。──日本亞馬遜讀者
安藤忠雄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也可能是一名天才在追求自我理想。但是看到年輕時的安藤,那滿腔熱血的模樣,不知不覺也讓旁人跟著振奮起來。關於人生自我理想的追求,本書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伊勢蟲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 阮慶岳
亞洲大學副校長 劉育東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交大建築所兼任助理教授、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發起人 謝宗哲
作家 藍麗娟
讀者感想
對於喜歡安藤忠雄或者對他好奇的讀者們,可以考慮讀這本書,關於作者的經歷與人生的介紹很豐富,也適合當成座右銘的一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論多大年紀,每個人都能像年輕人一樣勇敢追求夢想,即使「屢戰屢敗」,也能不屈不撓。──日本亞馬遜讀者
安藤忠雄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也可能是一名天才在追求自我理想。但是看到年輕時的安藤,那滿腔熱血的模樣,不知不覺也讓旁人跟著振奮起來。關於人生自我理想的追求,本書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伊勢蟲
目錄
安藤神話的建構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
十年──安藤大師vs安藤建築師 亞洲大學副校長 劉育東
安藤忠雄──築夢踏實、無與倫比的建築勇者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交大建築所兼任助理教授、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發起人 謝宗哲
寓嚴肅於幽默,愛地球的佈道家 作家 藍麗娟(著《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
前言
第一章 看著別人作東西長大
左鄰右舍都認得我
從遊戲中學習待人處事
身邊就是生產製作的現場
職業拳擊手時代
第二章 朝建築師的目標邁進
下定決心自學成為建築師
邊蓋邊學
一心埋頭讀書
日本建築巡禮
廿四歲漫遊世界
專心邁步,思考建築
探查從古典到現代的建築
出國尋訪建築的理由
第三章 興建住宅
住吉的長屋,人稱「隱忍的建築」
安全自在是建築的基礎
科比意的影響
就算開設事務所也沒工作
第四章 建築師這一行
在東京大學任教
建築師必須關心人類和社會
有樹的時候,要讓蓋起來的房子彷彿有所遮蔽
阪神.淡路大地震的衝擊
建築師的工作不僅只是蓋房子
種植樹木
創造海洋牧場
直島「家屋」計畫
日本和日本人
建築就是開創對話空間
第五章 數位時代的觀點
刻意不方便
讀書寫字打算盤
興建電腦無法代勞的建築
建築是團隊合作的成果
第六章 面對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未來、人類的未來
把握機會
面對工作如履薄冰
想法會隨時間改變
二十一世紀,建築師應該做什麼
十年──安藤大師vs安藤建築師 亞洲大學副校長 劉育東
安藤忠雄──築夢踏實、無與倫比的建築勇者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交大建築所兼任助理教授、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發起人 謝宗哲
寓嚴肅於幽默,愛地球的佈道家 作家 藍麗娟(著《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
前言
第一章 看著別人作東西長大
左鄰右舍都認得我
從遊戲中學習待人處事
身邊就是生產製作的現場
職業拳擊手時代
第二章 朝建築師的目標邁進
下定決心自學成為建築師
邊蓋邊學
一心埋頭讀書
日本建築巡禮
廿四歲漫遊世界
專心邁步,思考建築
探查從古典到現代的建築
出國尋訪建築的理由
第三章 興建住宅
住吉的長屋,人稱「隱忍的建築」
安全自在是建築的基礎
科比意的影響
就算開設事務所也沒工作
第四章 建築師這一行
在東京大學任教
建築師必須關心人類和社會
有樹的時候,要讓蓋起來的房子彷彿有所遮蔽
阪神.淡路大地震的衝擊
建築師的工作不僅只是蓋房子
種植樹木
創造海洋牧場
直島「家屋」計畫
日本和日本人
建築就是開創對話空間
第五章 數位時代的觀點
刻意不方便
讀書寫字打算盤
興建電腦無法代勞的建築
建築是團隊合作的成果
第六章 面對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未來、人類的未來
把握機會
面對工作如履薄冰
想法會隨時間改變
二十一世紀,建築師應該做什麼
序/導讀
推薦序1
安藤神話的建構
安藤忠雄這些年來,成為臺灣民眾最熟悉、同時也最崇拜的日本建築師。幾年前安藤忠雄來臺北演講,竟然有上萬人湧入臺北小巨蛋,希望一睹建築大師的風采,這樣的盛況與AKB48、少女時代、甚至Lady Gaga的演唱會,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一位年過中年、其貌不揚的日本建築師,居然在臺灣如此受歡迎,甚至成為一種傳奇?令人十分不解。安藤忠雄充滿禪意的建築風格,固然是他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但是安藤忠雄本人的傳奇人生與奮鬥精神,可能才是形塑「安藤神話」的重要因素。
「安藤神話」可以歸納為兩個面向,一方面強調安藤的素人背景,沒有受過專業建築訓練,卻可以自學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另一方面則強調安藤忠雄「鬥」的人生,他有著過人的毅力,在挫折中,反而越發強悍、奮鬥,造就了他今天的建築地位與事業。
關於安藤先生沒上過建築學校,僅憑藉自學成為建築大師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傳奇性異常強烈的故事,日本人甚至將他稱作是「野武士」,意即他不屬於任何門派,四處漂泊,單打獨鬥。事實上,這正是英雄的特點,經典西部電影「日正當中」,正義的警長總是要單槍匹馬,孤獨地去面對眾多的歹徒,那種悲壯的場面,正是突顯英雄性格的重要背景。
日本建築業界學閥派系分明,安藤忠雄沒有學閥靠山的獨行俠性格,有如美國個人主義下的超級英雄人物,是超人、閃電俠或鋼鐵人這類人物,他們雖然最後也加入所謂的正義聯盟,卻仍舊是個人色彩濃烈。日本其他建築師就像是日本超人,假面騎士、超人力霸王(臺譯:鹹蛋超人)或科學小飛俠,喜歡集體式的戰鬥方式,總是要合體或組合,才能成就火鳥功或閃電旋風般的絕招。安藤忠雄的孤獨騎行,在習慣團體作戰的日本人前,更像是個西部英雄!
英雄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人們最好奇的部分。電影中的英雄通常不會描述英雄的養成過程,他們總是像閃電般突然出現,暴衝式地解決了壞人,然後又揮揮衣袖,不留下任何情感,沒有人知道他從那裡來、會往那裡去?對於建築界而言,大部分的人也不知道安藤忠雄是從何那裡來?沒有人和他上過同一個學校或建築科系,他就像沒有身世的獨行俠,令人佩服,卻又令人好奇!
就好像為什麼他的雙胞胎兄弟不姓安藤?他的家庭生活如何?他住的家是否也是清水混凝土?這些疑問在這本書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到部份解答,但是安藤神話中,卻仍有許多令人不解的環節。神秘感讓英雄更加傳奇,也讓他迷宮般的建築氛圍不致於破滅。
不可否認地,安藤先生的拚勁與毅力,叫人十分佩服!他的奮鬥故事,充滿了勵志性,就像林書豪一般,在長久的挫敗之餘,仍舊努力奮戰,最後終於逆轉勝成功!或許運動員的奮戰精神,早已內化在其心中;也或許他的人生果真是充滿著戰鬥。
這種奮戰態度多少揉合了武士道的精神,同時也融入其建築態度,以致於他的建築不僅擁有空間的詩意,同時也傳達出武士道的堅持。
多年來,我走遍日本各地,尋訪安藤忠雄的建築,感受到他建築空間的神奇魅力。我必須說,安藤忠雄的傳奇已經成了一種神話,而且這些建築成為他神話的具體保證。讀安藤先生的傳記,多了解安藤忠雄,對讀者的人生觀肯定有正面的影響,甚至具有向上提升的效果。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
推薦序2
十年--安藤大師vs安藤建築師
我與安藤先生認識近十年,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事件中,我觀察到不一樣的安藤忠雄,甚至一直在「重新發現安藤」。最近,亞洲大學安藤藝術館天天趕工,我常常在深夜收到來自大阪安藤事務所的圖面,看圖的仔細度令人震撼。我心中開始浮現一個念頭:安藤先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甚至,安藤忠雄是誰?
安藤先生是個傳奇人物,他從小家境不好,不能提供他上大學,但熱愛建築的他,流連在舊書攤中翻看世界建築名作,「一年就把大學四年的書讀完」,甚至作業餘拳擊手來賺取獎金,才能遠赴歐洲進行他第一次建築之旅,直接向古往今來的大師們直接學習。返國後,這個蓄勢待發的小夥子在夾縫中奮鬥、自行開業,從一棟小房子開始,直到今日成為獲頒建築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建築師。傳奇的安藤「大師」,讓我們讚嘆。
安藤先生是「建築大師」。自學建築的安藤忠雄成名很早,一九七○年代來過臺灣,成為國際大師後就沒空再來,直到二○○二年由交通大學與遠雄建築獎邀請他來演講。二○○三年交通大學邀請他設計美術館與建築館,二○○四年再來臺灣演講。那次,兩千個位子座無虛席,他受到臺灣年輕人「期待大師、發亮眼神」的感動,第二天向我說,「要為臺灣年輕建築學生和設計師辦旅行」,才有了目前每年建築藝術界的盛事「安藤忠雄講解建築之旅」。關懷學生的安藤「大師」,讓我們仰望。
安藤先生是環境意識的「宣揚者」。安藤忠雄在家鄉發生阪神大地震時,人在歐洲,立即返鄉後看到大地千瘡百孔,開始反省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認為人造的建築要為自然環境而生,具體的作法就是發起「種樹運動」。他經常在日本各地與居民和小朋友一起種樹,他近來告訴我們,「房子蓋好時,算尚未完成,持續種樹十年讓整個環境都綠化,才是建築完工的時候」。他又說,「房子完工時在前面種樹,等到樹長大把房子遮住,才是好建築」。這就是安藤忠雄。關切環境的安藤「大師」,讓我們省思。
安藤先生是人生際遇的「演說家」。安藤忠雄自創的「安藤風格」迷倒全球,在日本、亞洲、歐洲、美洲,都有大量的「粉絲」在他的作品中流連忘返,也有大量的「建築師粉絲」在各個基地以安式風格的設計向安藤忠雄致敬。二○○六年六月九日在臺北小巨蛋的演講,一萬兩千人進場,安藤讓臺灣經驗到「建築也是社會品牌」、「建築也會崇拜大師」、「建築正走向大眾」。巨星式的安藤「大師」,讓我們呼喊。
安藤先生不只是大師,也是道道地地的建築師。在他為臺灣學生與建築人安排建築之旅中,我們參觀大型工地六甲醫院,當大批工程人員只因安藤一句話,就局部停工、準備安全帽、貼好圖面、發好資料、架好麥克風、舉起分組看板,帶領我們在工地中體驗安藤忠雄建築成熟前的發育過程,讓我實地體會安藤之所以為安藤,他專注的「態度」是從設計貫徹到施工。念茲在茲的安藤「建築師」,讓我們動容。
安藤先生是一位為教育奉獻的建築師。二○○三年七月,名滿天下並擁有最多粉絲的安藤忠雄,竟一口答應為交通大學設計「建築館與美術館」,他知道我們經費不寬裕,只收日本的十四%設計費,就為我們設計了一棟安藤建築。他同時說,建築系學生如果能在大師名作中天天生活,不需要老師教,就能學好建築,「但世界上只有哈佛建築系和交通大學建築所有這樣的企圖」。以建築來幫助別人的安藤「建築師」,讓我們感動。
在亞洲大學安藤館的工地,一千兩百零八人親自報名,親眼見到安藤建築中那麼純淨的清水混凝土牆是怎麼建造的?怎麼選水泥、選沙?親眼看看耳熟能詳的「清水模」到底長什麼樣?釘模板和灌漿有什麼困難(可以讓紀錄片和書上講得那麼神奇)?施工過程有什麼艱辛處?安藤先生為什麼都稱工程建造為「惡戰苦鬥」?為什麼工地如戰場?安藤先生上個月親自告訴我「品質不錯喔」。他的副手甚至告訴我「即使與日本所有安藤建築來比,亞大藝術館是前段高品質的」。在施工過程中,他完全卸下「大師」身分,一次又一次讓我親身體驗到,我所認識的安藤先生,其實也是一位兢兢業業、為業主著想的專業「建築師」。
十年的安藤經驗,最近感觸特別多,大師是看的、給眾人看,建築師是做的、做給自己看。
亞洲大學副校長 劉育東
推薦序3
安藤忠雄--築夢踏實、無與倫比的建築勇者
「旅行,造就了人。我仍舊探訪著世界上的城市,穿梭漫遊在大大小小的通路與街道,一再地行走、逗留在綿延不絕的巷弄裡而留下我的足跡。緊張與不安當中一個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著孤獨而感到嚴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總是能在那當中找出一條活路,順利地全身而退,並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安藤忠雄《都市徬徨》
這本書坦白說並不那麼地「建築」。
即便主要內容是安藤忠雄的自白與邁向建築的心路歷程,但它顯然不是一本單純為建築人所寫的書。我寧可把它讀成一本關於「永不放棄」與「築夢踏實」的勵志型生活札記。
話說回來,那麼安藤忠雄為何會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或說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因為他拿手好戲的陰翳禮讚式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嗎?還是他贏得了建築桂冠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甚或是他曾讓東京大學破格邀請只有高職學歷的他來擔任這個建築名門的教授?
我相信以上這些豐功偉業當然都會是原因之一,但是更決定性的或許會是來自於他充滿傳奇性的生涯吧。我認為那毫無疑問的會是一代勇者在追逐夢想所散發出的、某種充滿魅力的Romance吧。
是的,所謂的「Romance」通常被譯為「羅曼史」,這個字眼總是被曲解成只和戀愛有關的記憶或情愫,然而它更重要的是一種屬於個人內心的深刻憧憬,亦即所謂的「夢想」與某種「自我完成」吧。事實上,現在的一般大眾在為了生存,或者為了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總是會隨著主流價值而轉換自己最原始的那份初衷。譬如說,有多少人是做著和兒時夢想一樣的事情呢?恐怕早就為了如何活下去而放棄了那最初始的渴望吧。然而,安藤忠雄最令人「感心」的,或許就是他在建築的這條路上所展現出的那股一往情深,所以這也是一本關
安藤神話的建構
安藤忠雄這些年來,成為臺灣民眾最熟悉、同時也最崇拜的日本建築師。幾年前安藤忠雄來臺北演講,竟然有上萬人湧入臺北小巨蛋,希望一睹建築大師的風采,這樣的盛況與AKB48、少女時代、甚至Lady Gaga的演唱會,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一位年過中年、其貌不揚的日本建築師,居然在臺灣如此受歡迎,甚至成為一種傳奇?令人十分不解。安藤忠雄充滿禪意的建築風格,固然是他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但是安藤忠雄本人的傳奇人生與奮鬥精神,可能才是形塑「安藤神話」的重要因素。
「安藤神話」可以歸納為兩個面向,一方面強調安藤的素人背景,沒有受過專業建築訓練,卻可以自學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另一方面則強調安藤忠雄「鬥」的人生,他有著過人的毅力,在挫折中,反而越發強悍、奮鬥,造就了他今天的建築地位與事業。
關於安藤先生沒上過建築學校,僅憑藉自學成為建築大師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傳奇性異常強烈的故事,日本人甚至將他稱作是「野武士」,意即他不屬於任何門派,四處漂泊,單打獨鬥。事實上,這正是英雄的特點,經典西部電影「日正當中」,正義的警長總是要單槍匹馬,孤獨地去面對眾多的歹徒,那種悲壯的場面,正是突顯英雄性格的重要背景。
日本建築業界學閥派系分明,安藤忠雄沒有學閥靠山的獨行俠性格,有如美國個人主義下的超級英雄人物,是超人、閃電俠或鋼鐵人這類人物,他們雖然最後也加入所謂的正義聯盟,卻仍舊是個人色彩濃烈。日本其他建築師就像是日本超人,假面騎士、超人力霸王(臺譯:鹹蛋超人)或科學小飛俠,喜歡集體式的戰鬥方式,總是要合體或組合,才能成就火鳥功或閃電旋風般的絕招。安藤忠雄的孤獨騎行,在習慣團體作戰的日本人前,更像是個西部英雄!
英雄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人們最好奇的部分。電影中的英雄通常不會描述英雄的養成過程,他們總是像閃電般突然出現,暴衝式地解決了壞人,然後又揮揮衣袖,不留下任何情感,沒有人知道他從那裡來、會往那裡去?對於建築界而言,大部分的人也不知道安藤忠雄是從何那裡來?沒有人和他上過同一個學校或建築科系,他就像沒有身世的獨行俠,令人佩服,卻又令人好奇!
就好像為什麼他的雙胞胎兄弟不姓安藤?他的家庭生活如何?他住的家是否也是清水混凝土?這些疑問在這本書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到部份解答,但是安藤神話中,卻仍有許多令人不解的環節。神秘感讓英雄更加傳奇,也讓他迷宮般的建築氛圍不致於破滅。
不可否認地,安藤先生的拚勁與毅力,叫人十分佩服!他的奮鬥故事,充滿了勵志性,就像林書豪一般,在長久的挫敗之餘,仍舊努力奮戰,最後終於逆轉勝成功!或許運動員的奮戰精神,早已內化在其心中;也或許他的人生果真是充滿著戰鬥。
這種奮戰態度多少揉合了武士道的精神,同時也融入其建築態度,以致於他的建築不僅擁有空間的詩意,同時也傳達出武士道的堅持。
多年來,我走遍日本各地,尋訪安藤忠雄的建築,感受到他建築空間的神奇魅力。我必須說,安藤忠雄的傳奇已經成了一種神話,而且這些建築成為他神話的具體保證。讀安藤先生的傳記,多了解安藤忠雄,對讀者的人生觀肯定有正面的影響,甚至具有向上提升的效果。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
推薦序2
十年--安藤大師vs安藤建築師
我與安藤先生認識近十年,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事件中,我觀察到不一樣的安藤忠雄,甚至一直在「重新發現安藤」。最近,亞洲大學安藤藝術館天天趕工,我常常在深夜收到來自大阪安藤事務所的圖面,看圖的仔細度令人震撼。我心中開始浮現一個念頭:安藤先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甚至,安藤忠雄是誰?
安藤先生是個傳奇人物,他從小家境不好,不能提供他上大學,但熱愛建築的他,流連在舊書攤中翻看世界建築名作,「一年就把大學四年的書讀完」,甚至作業餘拳擊手來賺取獎金,才能遠赴歐洲進行他第一次建築之旅,直接向古往今來的大師們直接學習。返國後,這個蓄勢待發的小夥子在夾縫中奮鬥、自行開業,從一棟小房子開始,直到今日成為獲頒建築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建築師。傳奇的安藤「大師」,讓我們讚嘆。
安藤先生是「建築大師」。自學建築的安藤忠雄成名很早,一九七○年代來過臺灣,成為國際大師後就沒空再來,直到二○○二年由交通大學與遠雄建築獎邀請他來演講。二○○三年交通大學邀請他設計美術館與建築館,二○○四年再來臺灣演講。那次,兩千個位子座無虛席,他受到臺灣年輕人「期待大師、發亮眼神」的感動,第二天向我說,「要為臺灣年輕建築學生和設計師辦旅行」,才有了目前每年建築藝術界的盛事「安藤忠雄講解建築之旅」。關懷學生的安藤「大師」,讓我們仰望。
安藤先生是環境意識的「宣揚者」。安藤忠雄在家鄉發生阪神大地震時,人在歐洲,立即返鄉後看到大地千瘡百孔,開始反省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認為人造的建築要為自然環境而生,具體的作法就是發起「種樹運動」。他經常在日本各地與居民和小朋友一起種樹,他近來告訴我們,「房子蓋好時,算尚未完成,持續種樹十年讓整個環境都綠化,才是建築完工的時候」。他又說,「房子完工時在前面種樹,等到樹長大把房子遮住,才是好建築」。這就是安藤忠雄。關切環境的安藤「大師」,讓我們省思。
安藤先生是人生際遇的「演說家」。安藤忠雄自創的「安藤風格」迷倒全球,在日本、亞洲、歐洲、美洲,都有大量的「粉絲」在他的作品中流連忘返,也有大量的「建築師粉絲」在各個基地以安式風格的設計向安藤忠雄致敬。二○○六年六月九日在臺北小巨蛋的演講,一萬兩千人進場,安藤讓臺灣經驗到「建築也是社會品牌」、「建築也會崇拜大師」、「建築正走向大眾」。巨星式的安藤「大師」,讓我們呼喊。
安藤先生不只是大師,也是道道地地的建築師。在他為臺灣學生與建築人安排建築之旅中,我們參觀大型工地六甲醫院,當大批工程人員只因安藤一句話,就局部停工、準備安全帽、貼好圖面、發好資料、架好麥克風、舉起分組看板,帶領我們在工地中體驗安藤忠雄建築成熟前的發育過程,讓我實地體會安藤之所以為安藤,他專注的「態度」是從設計貫徹到施工。念茲在茲的安藤「建築師」,讓我們動容。
安藤先生是一位為教育奉獻的建築師。二○○三年七月,名滿天下並擁有最多粉絲的安藤忠雄,竟一口答應為交通大學設計「建築館與美術館」,他知道我們經費不寬裕,只收日本的十四%設計費,就為我們設計了一棟安藤建築。他同時說,建築系學生如果能在大師名作中天天生活,不需要老師教,就能學好建築,「但世界上只有哈佛建築系和交通大學建築所有這樣的企圖」。以建築來幫助別人的安藤「建築師」,讓我們感動。
在亞洲大學安藤館的工地,一千兩百零八人親自報名,親眼見到安藤建築中那麼純淨的清水混凝土牆是怎麼建造的?怎麼選水泥、選沙?親眼看看耳熟能詳的「清水模」到底長什麼樣?釘模板和灌漿有什麼困難(可以讓紀錄片和書上講得那麼神奇)?施工過程有什麼艱辛處?安藤先生為什麼都稱工程建造為「惡戰苦鬥」?為什麼工地如戰場?安藤先生上個月親自告訴我「品質不錯喔」。他的副手甚至告訴我「即使與日本所有安藤建築來比,亞大藝術館是前段高品質的」。在施工過程中,他完全卸下「大師」身分,一次又一次讓我親身體驗到,我所認識的安藤先生,其實也是一位兢兢業業、為業主著想的專業「建築師」。
十年的安藤經驗,最近感觸特別多,大師是看的、給眾人看,建築師是做的、做給自己看。
亞洲大學副校長 劉育東
推薦序3
安藤忠雄--築夢踏實、無與倫比的建築勇者
「旅行,造就了人。我仍舊探訪著世界上的城市,穿梭漫遊在大大小小的通路與街道,一再地行走、逗留在綿延不絕的巷弄裡而留下我的足跡。緊張與不安當中一個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著孤獨而感到嚴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總是能在那當中找出一條活路,順利地全身而退,並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安藤忠雄《都市徬徨》
這本書坦白說並不那麼地「建築」。
即便主要內容是安藤忠雄的自白與邁向建築的心路歷程,但它顯然不是一本單純為建築人所寫的書。我寧可把它讀成一本關於「永不放棄」與「築夢踏實」的勵志型生活札記。
話說回來,那麼安藤忠雄為何會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或說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因為他拿手好戲的陰翳禮讚式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嗎?還是他贏得了建築桂冠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甚或是他曾讓東京大學破格邀請只有高職學歷的他來擔任這個建築名門的教授?
我相信以上這些豐功偉業當然都會是原因之一,但是更決定性的或許會是來自於他充滿傳奇性的生涯吧。我認為那毫無疑問的會是一代勇者在追逐夢想所散發出的、某種充滿魅力的Romance吧。
是的,所謂的「Romance」通常被譯為「羅曼史」,這個字眼總是被曲解成只和戀愛有關的記憶或情愫,然而它更重要的是一種屬於個人內心的深刻憧憬,亦即所謂的「夢想」與某種「自我完成」吧。事實上,現在的一般大眾在為了生存,或者為了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總是會隨著主流價值而轉換自己最原始的那份初衷。譬如說,有多少人是做著和兒時夢想一樣的事情呢?恐怕早就為了如何活下去而放棄了那最初始的渴望吧。然而,安藤忠雄最令人「感心」的,或許就是他在建築的這條路上所展現出的那股一往情深,所以這也是一本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