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壺談心
內容簡介
網路茫茫深似海,以為是虛幻,其實比現實更真實
中國作家李大鳴的網路寫實小說,揭露螢幕後的人性慾望
這裡是「越過大海」。
在這裡,你可以誰的帳也不買,同樣的,別人也能不買你的帳。
你能夠像「老大爺」一樣,把這裡當作教堂,告解自己所有的過去。
你能夠像「林歡」一樣,將這裡當作驢耳朵國王的樹洞,述說曾經發生的「腐敗遊」。
或有如「黃鶯」出谷,東招蜂西引蝶。
或宛若「騰飛」萬里,後面跟了一隊「美婦粉絲團」。
我們不是炒股者,卻面對著數值可能飆到高峰,在下一刻則跌至谷底的風險。
我們也不是軍人或刺客,卻明槍來暗箭去,留下來的人,不是太聰明,就是太笨。
這裡,不存在有形的牆壁,你只能用自己的文字,留下來來去去的人。
沒有實體的語言,比看得見的武器更讓人難以防備。
有著具象的文字,卻無法看清螢幕背後的心思。
如果你做好了心理準備,那麼……
歡迎來到「越過大海」。
目錄
自序
《網路英雄》出場人物
中國網路用語解說
第一章走進網路
第二章林歡
第三章林歡的搞笑帖
第四章論壇像一艘漂泊的船
第五章在新地方出了新的事
第六章林歡和「村夜」的糾葛
第七章林歡的反攻
第八章新的危機
第九章新問題考驗林歡
第十章林歡的無奈
第十一章「村夜」在論壇上的「小復辟」
第十二章林歡和「槐花」的角鬥
第十三章尾聲
序/導讀
序
由於互聯網的普及,這個地球上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受到了網路的影響。
網路給人類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像潮水一樣沖刷了古老的地球,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方式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一個人,即使因為日常生活的繁忙而不怎麼上網,他的生活也很可能會受到網路的影響。
他縱然不在網上交友、不寫部落格、不上論壇和人爭執……
但是,他的太太卻有可能經常上網和某一個網友對話,這個網友說不定住在地球的另一面,雖然和他的太太從來沒有見過面,但是她卻把許多連他這個做丈夫的都不知道的女性煩惱隔三差五地傾訴給這個網友聽。
此外,他的兒子可能是一個標準的網蟲,這個兒子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朋友,到了網上卻能夠呼朋喚友,平時他在父親面前的馴順全是偽裝,到了網上呈現的好鬥才是真正的內心。
或者,他還有一個文靜安詳的女兒,這個女兒雖然已是青春期的年齡了,卻從來不在外面亂交男朋友,親朋好友對於他有這麼一個聽話懂事的女兒都很眼紅,他們都被這個有心計的女孩的假象迷惑住了,她可能天天晚上都在網上和一個或複數的男人談戀愛談得熱火朝天。
網路每天都在製造奇蹟、製造一些離奇古怪的事。在當今,如果一個人想瞭解生活、關心生活,他就必須瞭解網路和關心網路。
我在這本書裡虛構了一個「魚頭網站」,虛構了一個「越過大海」論壇,虛構了一群生龍活虎的男女網民。現在,誰都不知道這個地球上有多少論壇存在,但是在論壇裡所發生的事常常會有相似。
因為人類每天的事也都會有相似,所有人的生活形式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晨起暮息,男歡女愛,生老病死……
有可能有些讀者覺得某些中文論壇裡發生的事和我的描寫非常相像,我想那多半是一種幸運的偶然。
其實,在一些人氣火爆的論壇裡發生的事是非常複雜的,對這些論壇進行描寫和分析都不是容易的事。
我認為,我的這本書也是一種挑戰,它就像在探索一片原始森林、開墾一塊處女地。
我相信,它能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思維和新鮮的刺激,即使是熟悉網路的人,看了我這本書後也會對網路產生新的看法。
此外,我認為互聯網的作用是使地球在人的思維裡變小了,使個人的生活舞臺在人的思維裡變大了。估計很多人看了這本書會和我有同感。
最後,我要感謝閱讀我這本書的每一個讀者,相信大家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裡的那些可愛的「網上人物」。
二○一○年八月二日於烈日炎炎的東京
試閱
下面分別介紹六幅畫各自的心理投射含義。這裡只作總體概述,更詳細的解釋將會在分析圖畫時具體呈現。
▼ 緊急狀況下的本能反應
第一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在遇到意外、危險和緊急情況時的本能反應,它包含了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圖畫主題設置的是一件意外發生的事情――在路上遇到魔法師被抓進魔法壺,在生活中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較小,而且是突然發生,在這幅圖畫中大多呈現的是人們一種本能的反應。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魔法壺中的人形象是怎樣的,情緒是怎樣的,在做什麼;魔法壺本身是怎樣的:大小、質地,裡面有些什麼;魔法師是怎樣的:形象、性別以及和壺中人的關係……等等。
▼ 緊急應對模式
第二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在遇到意外、危險或困境時的緊急應對模式。
這幅畫給出的時間限定是在魔法壺中二十四小時之後。這時人們已經過短暫的適應和調整,已經意識到自己當下所處的情境與平時的不同,但仍然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未來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這幅畫就反映了人們的緊急應對模式。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魔法壺中人的形象及變化,情緒是怎樣的,在做什麼,心態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周圍環境與第一幅相比有什麼變化;外在環境是怎樣的。
▼ 希望
第三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對希望的看法。即使不懂心理學,很多人也會把陽光看作希望。有些人本來就充滿希望,陽光可能強化了希望。有些人一直處於絕望中,面對陽光仍然絕望。
在這幅圖畫中常呈現三種狀態:自救;獲救;沒有救。
那些想辦法自救的人當中,各顯神勇,有功夫派,有智力派,有工具派,還有苦幹派,靠自己的辛苦勞作打造出一個新世界。
那些透過外界力量獲救的人當中,有天使派,有路人派,有魔法派。
那些覺得沒有救的人當中,大多被動消極地等待,覺得無計可施,無法可想,走投無路,或者什麼也不想做。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魔法壺中人的形象及變化,在做什麼,情緒和心態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壺中環境與之前相比有什麼變化;外在環境是怎樣的;有什麼資源是被創造出來、被巧妙利用的。▼ 長期應對模式
第四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對長時間人生困境的應對模式。指導語中的時間是「一年」,所以反映出來的是在這麼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是如何應對困境的。如果說第二幅畫關注的是爆發力,那麼這幅畫關注的就是耐力。它也反映出人們怎樣看待長期的人生困境:是在困境中悲慘地消沉著,還是安於現狀,或是會擺脫困境。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人在哪裡,在壺裡還是壺外,在做什麼,情緒和心態是怎樣的;壺在哪裡;外在環境是怎樣的;畫中還有哪些人或景物。
▼ 從圖畫活動中走出來
第五幅畫是結束活動之一,它無聲地告訴作畫者:現在要準備結束這次圖畫活動了。你可以從圖畫的世界中出來,你可以從壺中的世界出來,你可以回歸到現實世界中。
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圖畫的顏色、用筆的力度、圖畫的完整性,以及作畫者的情緒。
▼ 結束圖畫活動
第六幅畫代表著圖畫活動的結束。作畫者在從外向裡畫的過程中,最後停在一點上,代表著回到自我,徹底結束此次圖畫活動。可以重點分析的要素包括:圖畫的顏色、用筆的力度、圖畫的完整性,以及作畫者的情緒和感受。
應對人生困境的模式
對魔法壺圖畫的分析,可以從很多角度切入,如作畫者的人格特質、歸因方式、做事風格等方面。這裡介紹筆者根據結局、態度和情緒總結出的模型。
根據圖畫的結局來看,會有兩種情況:留在魔法壺中,或出了魔法壺。
根據在壺內和出壺的狀況、方式,有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
根據作畫者在畫中表現出的態度來看,有樂觀和悲觀兩種。
根據作畫者最主要、最基本的情緒來看,有積極、消極和中性三種。
可以把結局作為橫坐標,把方式、態度、情緒分別作為縱坐標,會形成對待困境的方式、態度和情緒模式,每個模式下面會有四種類型,形成應對人生困境的十二種不同模式。
方式模式:建設還是破壞?
圖5-1 是分析對待困境方式的座標圖。縱坐標是建設性和破壞性,是指人們面對人生困境時採用的方式,是具有破壞性的,還是具有建設性的。
破壞性是指用毀壞、打破或打碎的方式離開壺,或即使留在壺裡面,也會想辦法破壞壺。
建設性是指用不損害、不破壞壺的方式離開壺,或留在壺裡面。
引伸開來,破壞性是指帶著敵意、報復之意,用要別人或環境付出代價的方式,應對自己面臨的挫折或困境。建設性是指盡可能少地讓自己、別人或環境付出代價,積極地應對自己面臨的挫折或困境。
這個橫縱坐標構成了四種模式:建設性地脫離困境、破壞性地脫離困境、建設性地與困境共生、破壞性地與困境共生。
建設性地脫離困境,是指畫中人最終走出了魔法壺且沒有破壞壺本身。沒有破壞壺本身代表著作畫者能夠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生困境,知道除了破壞和毀壞之外還有其他方案。他們更關注解決問題,而不是負面情緒。他們會儘快讓生活正常化,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讓困難和挫折掌控自己。
他們是在不破壞壺的前提下出壺,他們沒有選擇把壺打碎,而是借用一些資源或用自己的智慧出壺。出了壺之後,他們也並沒有把壺踩碎、打破或扔得遠遠的,他們關注的是自己出壺後的生活:可能會回到自己的家中,與親人團聚,或者到大海邊、高山上、都市裡休閒,彌補自己在壺中所受的苦,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開始正常生活。他們沒有追究誰把他們關進去的,也沒有把魔法壺打破以洩憤。
破壞性地脫離困境是指畫中人最終走出了魔法壺,但用的方式是破壞了壺。這些人急著擺脫困境,對所用方式並不講究,對要付出一定代價這一點是接受的、有心理準備的。對那些在走出魔法壺後又把魔法壺打碎或毀壞的人,除了以上所講的心理,還有一種攻擊性。他們對被關進魔法壺有很強的不公平感,想要發洩或報復,所以會有徹底破壞的行為。
還有一種情況和這種人相似:他們不打破壺,但自己成為魔法師,把壺作為關人的工具,把他們看不順眼的人關進去。這也是一種破壞性,只不過指向物件發生了變化,不是直接給自己帶來負面感受的壺,而指向了不相關的一些人。雖然他們痛恨魔法師,但攻擊對象沒有指向強大的魔法師,而是指向了比魔法師弱、在某些方面比他們自己弱的人。
建設性地與困境共生是指不離開壺,人在壺中,但是建設壺中的世界,或者重新構建壺外的世界。他們可能在壺內建造自己的房屋、耕種農田,讓自己生活得有意義,或讓自己探索壺內的世界,到海邊曬太陽,在草地上燒烤,讓自己生活得舒服。
或者讓壺的外在世界變得更人性化,如人不離開壺,但壺在家中,家人可以方便地與壺中人見面和交流。或者人可以自由地進出壺,可以自由地上班、回家和到壺中。這些人把困境當作一種常態,以平常心接受它,也有一種安於現狀的心態,同時也並不缺乏行動。他們的優勢是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積極地生存,但其缺點是缺乏打破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破壞性地與困境共生是指不離開壺,人在壺中,但充滿了負面的、不良的感受,有可能畫中人還受到傷害甚至死亡。比較常見的是情緒焦躁、煩悶、無所事事地在壺中,但只能被動等待,沒有任何辦法,也很少有什麼積極行動。有可能會嘗試局部破壞壺或試圖逃出,但很容易氣餒。有些人會畫出抑鬱的人,有些人甚至畫出死屍。
破壞性地脫離困境的破壞物件是指向外在世界的,而破壞性與困境共生的破壞物件往往指向自身。與其說畫中人成為魔法師的犧牲品,不如說其實是消極心態的犧牲品。
還有一類隱蔽型的破壞性與困境共生:在最後的結局中,畫中人從夢中醒來,關在壺裡不過是一場夢。看似輕鬆地化解了危機,其實用的是拒絕和否認的防禦機制,儘量弱化現實的打擊。這種做夢式的解脫並沒有真正脫離困境,有可能一個夢套著一個夢,作畫者始終用那套防禦機制隔絕現實,始終生活在困境中。
從圖5-1 中可以看出,並不是只有走出魔法壺才是積極之道,即使在魔法壺中也可以有積極的建設。分析的關鍵不在於最後是否走出魔法壺,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