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浪群雄2:那些做電影的人
-
79折 435元
55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2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漫畫>華文漫畫>職人/達人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小莊Sean Chuang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辣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6/02
- 相關主題: 大辣台漫書展★單書79折✖兩本以上75折! | 【藝文盛事】文化部長李遠出訪日本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2023小莊最新創作《潮浪群雄2》
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
致 那些拍電影的人
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侯孝賢、朱天文、陳坤厚、張艾嘉……陸續登場
1983年《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
1980年代的台灣,威權體制式微,民風逐漸開放。由黨國掌控的電影龍頭—「中央電影公司」也開始面臨巨大挑戰,從市場對「政治正確」的歷史鉅片反應疲軟,到電影內容在威權與民主間,那個拉扯而模糊的審查界線不知如何拿捏。時任「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的政戰少將明驥,大膽聘用兩位非電影專業的「文青」:在地文青吳念真、海歸文青小野,進行改革,在少將的鼓勵與兩位文青的熱忱下,屢次衝撞體制並與諸多當時的新銳導演合作。這段期間,不僅台灣電影圈逐漸形成一股風潮,更多次於國際上獲獎,翻轉台灣電影人的視野,更成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推手。
電影新浪潮與台灣文學的碰撞
一批年輕作家如吳念真、小野、朱天文、朱天心、廖輝英等人,紛紛投入編劇的工作,新生代導演向台灣文學取經,碰撞出新火花,走向社會寫實題材,開啟了台灣電影與作家之間相互輝映的創作時期。
台灣新電影從《光陰的故事》(1982)開始,《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青梅竹馬》、《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恐怖份子》、《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這股浪潮開啟了另一種電影美學與影像的世界觀,為台灣電影創造歷史定位。尤其在1989年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更奠定了台灣新電影創作者的歷史地位。
【內容介紹】
1983年的西門町,漢中街116號,中影6樓辦公室,浪潮正悄悄成形……
《光陰的故事》與《小畢的故事》接力為台灣電影注入了一股活力。
第二集講述台灣新電影突破困境,即將起飛,當時距離解嚴還有四年,社會上有股渴望改變的氛圍,電影彷彿提前解放了。
由陳坤厚導演與侯孝賢編劇合作《小畢的故事》開始,為了籌拍本片,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侯孝賢賣掉永和的房子,從三樓搬到四樓用租的;陳坤厚也拿房子去銀行抵押,兩人合出了兩百萬。
《小畢的故事》上映後在藝術與票房紛受好評,榮獲1983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三項大獎。
小野跟吳念真提議把目標放在改編本土文學作品……選了作家黃春明,他寫了很多台灣人在地生活的故事!決定以〈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三篇上呈。片名就叫《兒子的大玩偶》。然後他們兩個就親自開車到宜蘭拜訪作家黃春明,為取得他的同意。並找了曾壯祥、萬仁、侯孝賢三位擔任導演。
侯導找了大家在明星咖啡館二樓談劇本《光陰的故事》導演們也都來了……這群新導演開始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一股嶄新的創作能量。
這樣的變化即將形成台灣電影的新浪潮……
那時在濟南路二段69號,楊德昌的家,當時許多文化、戲劇、音樂人士的聚會場所,新導演們時常聚集在此聽故事、講故事,許多電影的想法與內容由此而生……
1983年4月18日,由於楊德昌堅持要在《海灘的一天》中用外聘新攝影杜可風、藝術指導,引發與中影的衝突……最後,由張艾嘉引進介紹與香港電影公司合作。
當時電影審查制度仍然保守,要求修剪,導致《兒子的大玩偶》上映前,引發輿論「削蘋果事件」,聯合報記者楊士琪寫了「兒子險些失去玩偶」、「中影削好蘋果再送審」兩篇專題。
媒體人為了對抗審查制度紛紛揭竿而起,讓長期被威權體制壓迫的創作空間,有了鬆動的契機,樹立了台灣新電影的反叛性格。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齊聲推薦
廖慶松(電影剪接師,包括《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
陳懷恩(電影攝影及導演,《練習曲》《逍遙遊》《如歌的行板》)
褚明仁(資深電影記者,《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發行統籌、現任年代國際(香港)公司 執行長)
鄭秉泓(影評人、《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作者)
王祖鵬(粉專「地下電影」經營者)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
新電影的「新」就是勇敢踏出一大步,要成為世界第一!――楊德昌
小莊透過人物的誇張表情和情境的描繪設計,加上迷人的光影和色彩,真實重現了那個發生在四十年前的故事。雖然我都知道後面的故事,但仍然迫不及待想看下一集。――小野
身為電影工作者,這本書帶給我繼續走下去的莫大動力!――蔡珮玲
如果《光陰的故事》是興中會,《兒子的大玩偶》就是同盟會,革命就發生在一個最不可能發生的地方。――詹宏志
《潮浪群雄》的故事場景主要就在那間辨公室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走了,龍隱了,時代就消失了。小莊的畫作讓我的思緒又重回那間辦公室:那時我們都還年輕,還有好多好多歌想唱,如今歌聲雖已喑啞,卻還是慶幸日子曾經那樣閃亮過。――藍祖蔚
目錄
序/導讀
作者序
這群人熱情從未止息!
浪潮終於成型,《光陰的故事》帶來的成功,鼓舞了新導演們的創作能量,新的想法蓄勢待發,然而環境並沒有變得友善,反而更加嚴峻。
畫到第二集,「台灣電影新浪潮」才要開始,年輕人們的壓力似曾相識,如同我們尚未向世界證明自己能耐的時候,等著你的總是打壓與懷疑,拍片是一群人的事,若有意氣相投的夥伴與你擁抱相同的夢想,那過程會是非常痛快的事,不過人生總包含著運氣與時機,套一句我老爸說過的話「這輩子你會遇到什麼人,會發生什麼事,其實你都不得而知」。
在爬梳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很懷念創作者之間的情義相挺,還有監製、作家、媒體人,都有一種追求突破現狀的共同價值,願意承擔風險無私的給予,那是帶來改變的真正力量,每每跟拍片業界聊到那些長輩那些事,大家總是羨慕不已。
想起之前擔任《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後期導演,在「聲色盒子」作整體的錄音工程,貴為國際音效大師的杜篤之大哥,竟然為了一分鐘小小網路預告片親自超刀;又一回,因開發長片的事在某創投場合巧遇剪接大師廖慶松「廖桑」,他仍沒忘記這個多年前、曾經與他的剪接室比鄰而居、在隔壁剪廣告片的我,以高分貝的熱情鼓勵我一定要找他協助;也如同《潮浪群雄》這套漫畫的形成,大量仰賴「小野」老師熱情提供資料、給予大力的協助……
我看到曾經掀起「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這群人,這麼多年來,仍然秉持著始終如一的精神,熱情從未止息。
後記
一次漫畫與電影風格相呼應的天作之合
褚明仁(資深電影人、電影《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發行統籌、現任年代國際(香港)公司執行長)
沒想到一格漫畫,也能勾出心中遺忘已久的成長記憶與思緒。
小莊,就是有這種能耐……
去年六月,正為數位修復版《少年吔,安啦!》全台重映宣傳,忙著將我對這部電影的偏執愛戀,轉化成更多邪典元素時,有天順手翻起出版社寄來的《潮浪群雄1》,企圖放鬆一下思緒,然而才翻幾頁,眼睛就被一張定格於1970年代末,台北市西門町電影街(武昌街二段)的畫面吸引住,憶起人生中,第一次發現電影不只是電影的那一天。
畫面上是電影街徒步區的人潮、戲院看板是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主演的電影《麥克阿瑟》(MacArthur)、戲院招牌露出半個「新」字……小莊既寫實又極富漫趣筆觸的這一幕,像魔幻一樣,喚起我國三那年春節,在西門町日新大戲院與電影碰撞出新火花的記憶。
1978年大年初一,和國中同學約好衝去看全台首映的《星際大戰》(StarWars)。誰知尚未走近台北真善美戲院門口,遠遠望去已是萬頭鑽動,根本擠不進去買票。悵然失望的國中小毛頭七嘴八舌討論,是要改看別部電影?還是到小馬子多的萬年大樓小美冰淇淋坐坐?無奈大過年的西門町,走到哪都是人擠人,最後大夥還是各自鳥獸散。
可我還不想那麼早就敗興回家,逛到日新大戲院,發現下一場的《麥克阿瑟》仍有票(題材太硬、太不應景吧?),索性買了一張,即便要等上一小時才開演也無所謂,反正青春年少,就是有時間耗。
我沿著日新戲院一樓大廳的樓梯往上走,牆面上掛著一幀幀好萊塢明星的黑白沙龍照: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洛赫遜(Rock Hudson),巨星們的丰采伴我拾級而上,老派的大戲院,就是有這種儀式感。
踏上二樓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大片氣派的馬賽克壁畫(日後才知是台灣工藝之父顏水龍大師之作《旭日東昇》),這一天壁畫前多擺了張小桌,上面堆著一疊疊大廉售的過期《世界電影雜誌》(1966年創刊,創辦人/史金龍),任君挑三本,只賣十元。
就在等待下一場《麥克阿瑟》開演的一小時不到空檔,原本無聊地翻著這份雜誌,竟被一篇篇頭頭是道的電影介紹、評論所吸引,最後掏出二十元,一口氣挑了六本回家慢慢啃。講到此,朦朧的回憶畫面中,桌上那堆疊的雜誌,似乎輝映著顏水龍壁畫《旭日東昇》的光芒。那一刻,讓我對電影的認識,開啟新的一扇窗。
扯這麼多,無非是要說明小莊作品能勾起無限回憶,引人入勝之處。正職為廣告片導演、斜槓身分是漫畫家,小莊畫過的《80年代事件簿》1 & 2系列、《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等漫畫,皆以台灣庶民共同記憶出發,流露濃濃的時代情懷。其風格與精神,在國內漫畫家中,是最貼近以自然寫實為基調的「台灣新電影」。
尤其小莊繪製每格漫畫環境背景的費心考據,如1970、80年代的西門町、不復再見的中華商場等場景,皆是耗心耗力重建原貌於紙上,加上人物的樣貌設定,更是揚棄過往漫畫的美形路線,有如「台灣新電影」選用非明星級演員或非職業演員的素人路線。小莊這套描繪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的系列作品《潮浪群雄》,可謂一次漫畫與電影風格相呼應的天作之合。
書中所出現台灣曾有過的景觀場景,或許可由過往的影像紀錄來參考重繪,然而像小野、吳念真一起共事的中影製片部辦公室,這類「台灣新電影」極為重要的發生現場,則是小莊去尋訪曾經歷過的當事人,憑著記憶用說、用畫,提供給小莊還原內部場景參考。
更難得的是,對於當年成群而來的天才,小莊是如何憑其記憶與想像,傳神地揣摩出這些潮浪群雄的舉止神態?本書最令我嘆服的一幕,是Scene 12第86頁,楊德昌導演在他濟南路二段的家裡,與眾人分享他構思中的《海灘的一天》創作概念。
小莊用了六格畫面來表現,只見楊導又是結巴、又是抓頭的神韻,完全和他生前一模一樣,熟識楊導的朋友看到這一頁,懷念之餘必當會心一笑,所謂躍然紙上,就是如此。1983年《海灘的一天》上映後,當時擔任政大電影社社長的我,邀請楊導來校演講,那次我拍到的楊導演講四連拍神情,兩相比較,足以佐證小莊的功力。
本書後半最重要一章,是《兒子的大玩偶》遭黑函打壓的「削蘋果事件」,出書前我正忙於《油麻菜籽》數位修復重映,得有機會和萬仁導演深聊這段「台灣新電影」初期的抗爭始末,對照小莊的生動描繪,猶如紙上電影重現。回顧這一年多來,我因投入《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與發行,重新爬梳「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看到票房口碑皆獲年輕世代共鳴,證明當年這群造浪者的堅持,終能拍出歷久彌新的經典。
敬向當年不願妥協的那些做電影的人。
敬向這群不願走回頭路,勇敢追夢的傻子們。
當時哪怕看來瘋癲嗔癡,熱血澎湃的能量爆發,
如今,依然生猛前衛,光芒耀眼!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