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
The Graphic Designer`s Guide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設計,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不了解企畫案、不了解你的客戶!
行銷在現在與未來都是設計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身為設計師,空有才華卻找不到客戶(或留不住客戶)、作品出色在業界卻默默無聞的比比皆是。那麼,該如何在本業之外跨越這道鴻溝,讓自己擺脫對行銷刻板的負面評價,成為一位有魅力、有效率、口條清晰的設計行銷人員,漂亮地和客戶面談溝通,成功地接下案子,並讓客戶滿意呢?
本書作者從事藝術設計十二年,之後轉型行銷顧問工作十五年以上,並在設計學院教授行銷課程,對於這一環常遭設計師排拒的領域深有體悟。本書內容原為加州大學與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的上課教材,她將累積數十年的設計行銷經驗,濃縮成這本著作精彩的十堂課,讓有心進修的設計師能在本身專業之外,從基礎入門,循序漸進學習這一門未來必修的課程。
優良的行銷技巧絕對可以經由學習而來。當行銷成為一種常存的心態、一種本能行為、一種反射動作時,你,窒礙掙扎的設計師,將能知道那裡可找到潛在客戶,如何去了解客戶、服務客戶,最重要的──留住客戶。
設計行銷的十堂課
給想成為真正頂尖的設計師:當「新一代設計展」參與人數超越九萬人次,學生該如何在各大設計展向廠商專業的介紹作品,而不只是當做畢業展的實習;當台灣參與米蘭設計展、東京設計周、倫敦設計週等國際設計展的機會越來越多,設計師能專業的向國際客戶介紹自己,讓台灣的設計真正升級?
ˇ如果你是在大公司的設計師,你得知道你的設計如何被賣出去、其它部門在做什麼,這是增強設計力的儲備功課;
ˇ如果你是自己經營工作室,你得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別人接受你的作品,有時候為什麼別人與你合作一段時間就不做了,如何寄送作品給從未謀面的客戶,成功率才能提昇;
ˇ如果你是設計新鮮人,在不景氣的時代,除了設計功力,你還得讓自己具備十八般武藝,讓自己能找到客戶、留住客戶!
不了解企畫案、不了解你的客戶!
行銷在現在與未來都是設計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身為設計師,空有才華卻找不到客戶(或留不住客戶)、作品出色在業界卻默默無聞的比比皆是。那麼,該如何在本業之外跨越這道鴻溝,讓自己擺脫對行銷刻板的負面評價,成為一位有魅力、有效率、口條清晰的設計行銷人員,漂亮地和客戶面談溝通,成功地接下案子,並讓客戶滿意呢?
本書作者從事藝術設計十二年,之後轉型行銷顧問工作十五年以上,並在設計學院教授行銷課程,對於這一環常遭設計師排拒的領域深有體悟。本書內容原為加州大學與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的上課教材,她將累積數十年的設計行銷經驗,濃縮成這本著作精彩的十堂課,讓有心進修的設計師能在本身專業之外,從基礎入門,循序漸進學習這一門未來必修的課程。
優良的行銷技巧絕對可以經由學習而來。當行銷成為一種常存的心態、一種本能行為、一種反射動作時,你,窒礙掙扎的設計師,將能知道那裡可找到潛在客戶,如何去了解客戶、服務客戶,最重要的──留住客戶。
設計行銷的十堂課
給想成為真正頂尖的設計師:當「新一代設計展」參與人數超越九萬人次,學生該如何在各大設計展向廠商專業的介紹作品,而不只是當做畢業展的實習;當台灣參與米蘭設計展、東京設計周、倫敦設計週等國際設計展的機會越來越多,設計師能專業的向國際客戶介紹自己,讓台灣的設計真正升級?
ˇ如果你是在大公司的設計師,你得知道你的設計如何被賣出去、其它部門在做什麼,這是增強設計力的儲備功課;
ˇ如果你是自己經營工作室,你得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別人接受你的作品,有時候為什麼別人與你合作一段時間就不做了,如何寄送作品給從未謀面的客戶,成功率才能提昇;
ˇ如果你是設計新鮮人,在不景氣的時代,除了設計功力,你還得讓自己具備十八般武藝,讓自己能找到客戶、留住客戶!
名人推薦
吳明倫(荷蘭Droog合作設計師,以作品「椅衣」聞名)
官政能(實踐大學副校長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教授)
林瑋珺(FunZakka.com網站創辦人)
陳俊豪(The One設計部副總經理)
唐聖瀚 (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 台灣設計師入口網站Heyshow.com 創辦人)
「有建設性的第一步,就是徹底改變你的態度。把你的設計服務視為一場賽局,而不是讓支票本收支平衡的苦差事。事實是,行銷不是一項選擇,它絕對必要……」
──琳達.古柏.伯溫
「如果沒有做好行銷,再好的設計也不會有人注意。」
──杭特.威默
官政能(實踐大學副校長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教授)
林瑋珺(FunZakka.com網站創辦人)
陳俊豪(The One設計部副總經理)
唐聖瀚 (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 台灣設計師入口網站Heyshow.com 創辦人)
「有建設性的第一步,就是徹底改變你的態度。把你的設計服務視為一場賽局,而不是讓支票本收支平衡的苦差事。事實是,行銷不是一項選擇,它絕對必要……」
──琳達.古柏.伯溫
「如果沒有做好行銷,再好的設計也不會有人注意。」
──杭特.威默
目錄
第一章 何謂行銷?
推銷和行銷 誰需要行銷 著手進行 行銷是有力的工具 令人難忘的傳播手法 客戶就是你 「偏遠區」的行銷工作 紐約市的行銷手法 行銷是一種心態 行銷計畫大綱
第二章 行銷專案經理∕造雨人的角色:或者如何自己來
必備條件 自己來 工作內容 獵頭人的觀點 企業內部行銷系統 公司裡的公司 做好行銷工作得花時間 預算 氣味相投 自動自發型 保持積極態度 行頭 成功之音:電話推銷 電話推銷∕相親 介紹作品
第三章 內部稽核:一份務實商業計畫書的基礎
夢寐以求的案子 內部稽核工作單 整理作品集 太過誠實的廣告商 生澀的年輕設計師 設計公司最常見的問題 小就是美 專門化 廣泛化 商業計劃書
第四章 外部稽核:現實檢測大膽開口問
客戶問卷調查 觀察與建議 交叉銷售 最佳客戶 優質服務是關鍵 印刷∕年報客戶
第五章 鎖定與追蹤:如何找到最佳客戶
資料庫 追蹤 潛在客戶調查表 設計師還能向廣告公司學到什麼? 搜尋與研究 正中目標 潛在客戶的地盤 行銷行事曆 追蹤:個案研究
第六章 定位與形象
我是誰? 使命宗旨:用你自己的話來介紹 你的經營哲學:猶如邀請函 設計語言 有效訊息 語氣:活生生的人 定位 雄心和現實 形象 做到承諾 其他書面訊息 新聞稿範例
第七章 行銷與自我宣傳計畫
訂定務實目標 委任內部行銷助理人員 新業務、宣傳、銷售 = 行銷 保持高調 免費慈善服務 善用你的寫作技巧 建立名聲:隨時可聯絡得到 通訊與新媒體科技適度的宣傳 訂定行銷預算 業務招待活動 想像力與自我推銷 行銷與自我推銷的區別
第八章 成功的行銷計畫
成功的自我推銷專案
第九章 專案管理技巧:留住客戶
態度調整:你的員工 獎勵你的團隊 聰明僱用法 什麼是好客戶 客戶意見 設計師意見 專案管理:創造一套系統 書面紀錄 後行銷與交叉銷售 客戶推薦剔除不良客戶 藝術與妥協 談判 疑難排解:十大重要祕訣
第十章 推廣教育:有思想的設計師
改進專業表現 回學校唸書:設計管理碩士學位 精通商業遊戲 鼓勵進修 成為社團中的活躍成員 閱讀、閱讀、閱讀 建立你自己的團隊:合夥 成立在校生實習計畫 行銷你的新能力
推銷和行銷 誰需要行銷 著手進行 行銷是有力的工具 令人難忘的傳播手法 客戶就是你 「偏遠區」的行銷工作 紐約市的行銷手法 行銷是一種心態 行銷計畫大綱
第二章 行銷專案經理∕造雨人的角色:或者如何自己來
必備條件 自己來 工作內容 獵頭人的觀點 企業內部行銷系統 公司裡的公司 做好行銷工作得花時間 預算 氣味相投 自動自發型 保持積極態度 行頭 成功之音:電話推銷 電話推銷∕相親 介紹作品
第三章 內部稽核:一份務實商業計畫書的基礎
夢寐以求的案子 內部稽核工作單 整理作品集 太過誠實的廣告商 生澀的年輕設計師 設計公司最常見的問題 小就是美 專門化 廣泛化 商業計劃書
第四章 外部稽核:現實檢測大膽開口問
客戶問卷調查 觀察與建議 交叉銷售 最佳客戶 優質服務是關鍵 印刷∕年報客戶
第五章 鎖定與追蹤:如何找到最佳客戶
資料庫 追蹤 潛在客戶調查表 設計師還能向廣告公司學到什麼? 搜尋與研究 正中目標 潛在客戶的地盤 行銷行事曆 追蹤:個案研究
第六章 定位與形象
我是誰? 使命宗旨:用你自己的話來介紹 你的經營哲學:猶如邀請函 設計語言 有效訊息 語氣:活生生的人 定位 雄心和現實 形象 做到承諾 其他書面訊息 新聞稿範例
第七章 行銷與自我宣傳計畫
訂定務實目標 委任內部行銷助理人員 新業務、宣傳、銷售 = 行銷 保持高調 免費慈善服務 善用你的寫作技巧 建立名聲:隨時可聯絡得到 通訊與新媒體科技適度的宣傳 訂定行銷預算 業務招待活動 想像力與自我推銷 行銷與自我推銷的區別
第八章 成功的行銷計畫
成功的自我推銷專案
第九章 專案管理技巧:留住客戶
態度調整:你的員工 獎勵你的團隊 聰明僱用法 什麼是好客戶 客戶意見 設計師意見 專案管理:創造一套系統 書面紀錄 後行銷與交叉銷售 客戶推薦剔除不良客戶 藝術與妥協 談判 疑難排解:十大重要祕訣
第十章 推廣教育:有思想的設計師
改進專業表現 回學校唸書:設計管理碩士學位 精通商業遊戲 鼓勵進修 成為社團中的活躍成員 閱讀、閱讀、閱讀 建立你自己的團隊:合夥 成立在校生實習計畫 行銷你的新能力
序/導讀
表現自我是需要學習的
吳明倫 (荷蘭Droog合作設計師)
你還需要先具備能力把自己的優點有魅力、有條理的介紹出去……「我知道你沒空,但這是一定要做的!」
時光飛逝,從我去年夏天第一次在台北看了新一代設計展,後來移居東京,看了東京100%設計,還有Spiral Market的SICF、Design Festa! 等藝文展出後,對台北的新一代設計展已經不再是受到驚嚇的感覺,而轉化為同情的成分比較多。
所謂不知者無罪,新一代的參加者多是學生,並不知道「世界上一般的設計展」長什麼樣子。不過我在荷蘭住了七年,也去看過米蘭、科隆、倫敦的設計展,還有布魯塞爾、日內瓦的珠寶展,移居日本也(終於)看到100%設計展,我想我應該有點資格做點比較吧?
回想新一代設計展,我最受到驚嚇的是現場的喧嘩,雖說人多一定吵,但是我第一次碰到有宣傳遊行和cosplay隊伍到處竄行的設計展。「XX大學XX大學專刊一本XXX元,歡迎參觀搶購!」的叫聲、大聲公互相敲擊的聲音、每校每十分鐘就有一次的應援聲,幾乎是沒有停息的一刻。對我而言匪夷所思的宣傳像是:「現在本校有辣妹站台,歡迎參觀本攤位與辣妹合照喔!」或是「專刊三本一千元,書籤五十元,買X送X,要買要快喔!」
那時我是在幫荷蘭教育推廣處站台,很幸運的擠在海外設計學校區,沒那麼多人,像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但是接連幾天的疲勞轟炸,大家都變得非常焦慮並且壞脾氣。
我可以想像並且幫學生找藉口,因為台灣沒有其他大型設計展可以觀摩,所以只能向其他車展、電腦展或是夜市觀摩取樣。
但是,設計展有必要搞得跟大拜拜一樣?弄得像夜市一樣吵雜,這樣真的能看到「設計」的本質嗎?或是說,「設計的本質」對這些學生而言,就只有這種喧嘩式的宣傳手段才能表現?有些作品是需要靜心才看得出味道的,這類作品在會場中不可避免的會被完全抹煞。我覺得可惜。我理想中的台灣文化「應該」是包容的,應該是能了解拼貼吸收再轉化的過程。但在某些時候,台灣看待文化卻是霸道的一言堂,完全沒有其他選擇,你不跟著主流就沒有生路。
總之,這讓我很累。四天下來極為焦躁。也不得不佩服學生們精力旺盛。我在部落格寫到新一代設計展的心得分享時,也有學生留言說,因為其他學校拿著大聲公宣傳,若不跟進氣勢就輸人一截;也有人說專刊是趕出來的,不叫賣怕賣不出去。這些小朋友間接呈現了一個事實:他們對於自己的作品沒有自信。
我認為,雖說作品本身才是設計最終的根源,但在一個新作發表時,因為要抓取目光、要花時間讓觀眾了解新作品,才會暫時調整成作品本身占50%,而作品呈現方式也占50%。
作品本身需要有獨立的說故事能力。比如說,雜誌只給你一張圖片的空間時,你的作品要讓人有想繼續深入了解的可能性,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但是作品的呈現方式,卻比你所想像的更影響你的作品給人的觀感,你用什麼燈光、什麼背景、什麼空間布置,甚至是什麼背景音樂、什麼型式的邀請函去呈現作品?你用什麼態度去解說作品?你在作品本身之外還準備了多少解說給不同層次的觀眾?
注重作品表面的包裝 (包括你的解說態度等) 或許聽起來膚淺,但是在現實忙碌的商業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當你買水果時會挑選沒有蟲蛀的漂亮水果時,你就不能抱怨別人先看外表。只有第一印象能抓取別人眼光時,他們才會肯花時間停下來去了解內在的意涵。
台灣的教育體系下,學生並沒有像歐美學生一樣從小被要求自我表現。台灣學生習慣聆聽,習慣表面服從,但是沒有什麼學習自我表達的機會。自我表達、自我推銷,這些東西是要練習要學習的,但在台灣卻好像希望學生畢了業就自動開竅,知道怎樣有氣勢有自信的表達自我。
沒有練習自我表現的學生,其實連自己想要什麼都沒有認真思考過。你適合走什麼樣的設計?你理想中的設計是什麼樣的?你的長處為何?你的個人特質為何?這些都不知道的話,選擇設計只是「因為很酷」、「因為最近很紅」,這麼容易受大環境影響的人要如何當一個改變人們生活模式的設計師?而沒有深思設計意義為何的設計師,很容易因為外在的改變而對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你自己都不太確定你要說什麼,又要如何去說服客戶?
大部分在第一線的設計師,在報導中常被冠上的形容詞大約有「有主張」、「有個性」、「堅持」等。換句話說,就是有理由的堅守底線不退讓、不隨波逐流。但是這不表示難搞(啊,私底下難搞不在討論範圍)!
你要表達出自己的主張,講得出道理來說服客戶掏錢出來,甚至再次上門找你做設計,這樣的過程怎麼可能不用學習?雖說很多事情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是連賺錢都有大量的書籍可以參考,設計的自我推銷也該有人教一教吧。我在荷蘭時雖然老師沒教,但好歹老師盡量鼓勵學生大量地在外面辦展覽、參加活動,學校也安排很多建教合作案子,所以即使有人比較上手、有人比較不靈光,但是總有不少練習機會。
台灣的設計師新手呢?
所以我真的不願意責備那些第一次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的小朋友,大家太興奮、太茫然,在長期趕畢業展的熬夜之後的大解放,還來不及紓解亢奮和疲憊就要學著大人一樣為自己的作品站台。
第一次印自己的名片,高高興興的發給親朋好友,結果廠商要名片時已經發光光;沒有跟記者廠商應對的經驗,「大人」一站到攤位前面,聊天聊得像炸鍋的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手足無措;不知道作品傳單要印學校、系級、名字以便記者日後聯絡;不知道在開口三十秒中要講什麼,才能簡明扼要表達作品概念,又不會鎖死話匣子、不會淪於誇言。
但是,親愛的,從此之後你們就應該是獨立的設計師了,在工作場合,沒有人會同情你「學校沒有教這些」。你要在上場之前自己先準備好。如果你的眼光是放在國際市場,歐美設計師作品不一定比你好,但是人家比你多了十幾年自我表現的練習,當對方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作品、介紹作品背後的概念、概念是由自己生長背景的何處所激發,這件作品的商業應用……時,你打算為自己說什麼呢?你有想過嗎?
所以當我聽說有這樣的一本書要出版時,很高興終於有人能用設計人的角度教設計人怎麼面對阿堵物 (而不是單純商業的角度;如果我當初對商業有興趣也不會走上設計這條路)。即便我們講的只是設計,但是在現代社會,只要你想混口飯吃,總會需要考慮如何找到客戶、留住客戶;而在此之前,你還需要先具備能力把自己的優點有魅力、有條理的介紹出去。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有這樣一本參考書實在很不錯。
不過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實在是越來越汗顏,很多老師以前隨口告誡我的事情、我以為以後有空再做就好的事情,通通都被作者揪出來告訴我:「我知道你沒空,但是這是一定要做的!」
……老實說,我想我也很需要這本書。
每個設計人都該會的自我行銷術
唐聖瀚 (北士品牌設計顧問公司負責人)
《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裡面寫的每一頁都印證了我過去所困惑的部分,我只能說這本書出得太晚,否則參考此書可以省掉很多曾經走錯的冤枉路。
現在的設計產業真的很熱門,台灣有三十三個大專院校七十個系所跟設計有關,每年有六千多位畢業生會投入設計產業,政府也大力宣導創意文化產業,設計界更誕生了許多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閃亮巨星,傳統產業或高科技產業紛紛投資設計、建立自有品牌,原本在書店冷門的設計類書籍現在也有機會站上暢銷排行榜,「設計」這兩個字一躍成為當紅名詞,但設計界的從業人員並非人人能分享到成功的果實,甚至還有許多設計師在經營上陷入泥淖。
設計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行業門檻的消失;早期要進入設計業,對設計師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能手工畫圖,提案色稿以麥克筆手繪,客戶看到打樣時才真正看到設計稿的完整面貌,整個流程需要大量的專業合作與製作時間,一般人未經訓練很難入行。1990年後設計業開始進入電腦輔助設計的萌芽時代,但因為器材昂貴加上操作人才不足,進入設計產業的門檻依然很高。
1998年之後電腦軟硬體的價格逐漸普及化,加上網際網路的浪潮,設計業也正式進入了全面電腦化的時代,這也意味著設計界面臨新挑戰的開始。由於工具的改變,過去的行業門檻也消失了,現在只要具備電腦軟硬體操作能力,買台數位相機與印表機,人人都可以進入設計業,業主如果分不清楚設計能力與軟體操作能力的差距,光是找一家設計公司都會眼花撩亂,因為選擇實在太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設計公司或是工作室為了生存只能採取降價策略,連帶讓設計業的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混亂。
這時候,設計行業要避開價格戰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建立特色,因此設計產業對於自我的定位與行銷很自然就成為當務之急。
做出各種出人意表充滿創意的行銷手法,本來就是設計公司的拿手好戲。設計公司可以為客戶做好行銷工作,當然也可以為自己做好行銷,華人社會有些人認為設計師或設計公司不該為自己宣傳,其實是儒家傳統士大夫心態作祟,這一類言論完全不必理會,在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現在,那裡可以扭捏作態在家裡等著媒體來報導。
有好的設計能力還不夠,如果缺乏一套持續的行銷計畫與專職的行銷人員,客戶不會自己上門的,如果你是過去沒有投資在自我行銷上面的設計公司,現在開始還不遲。
《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談的正是關於設計人自我定位與行銷,作者本身從事十二年設計師後轉任專案主管,不但擁有設計專長也是一位行銷專家,在書中作者很有條理的逐一從各個面向說明如何進行設計業的行銷工作,不但有原則解說還有步驟分析,甚至連表格與大綱都附在文章內,不但有進行的方法,還有完成後的追蹤調查,如果設計公司願意照著書裡面的建議去做自我行銷,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增。
我所創立的北士品牌設計顧問公司在1990年開業,剛好把前面提到的所有經營環境變化完整經歷了一遍,開始是一個人的工作室,到現在是有二十名成員的設計公司,我們從設計組織、管理、行銷一直到經營上都面臨過不少次嚴峻的挑戰,很慶幸每次在關鍵點所摸索出來的決策是正確的,才沒有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
現在看到《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裡面寫的每一頁都印證了我過去所困惑的部分,我只能說這本書出得太晚,否則參考此書可以省掉很多曾經走錯的冤枉路。
本書雖然主軸是談設計行銷,但涵蓋的面向卻很廣,從人才的培養與管理,一直談到客戶的培養與選擇;並不是每個客戶都是你能服務的,設計公司都會碰到沒有邏輯、沒有誠信的客戶,這時候就該放棄這些案子,把時間用在服務好的客戶身上。
設計人可以為客戶打造品牌,也該會把自己當成品牌來經營推廣,《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從定位及觀念出發,以實務方法作主幹,輔以真實案例為說明,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書。從事設計的朋友都該詳讀本書內容,找出適合的方法來加以實踐,為自己的設計事業創造高峰。
吳明倫 (荷蘭Droog合作設計師)
你還需要先具備能力把自己的優點有魅力、有條理的介紹出去……「我知道你沒空,但這是一定要做的!」
時光飛逝,從我去年夏天第一次在台北看了新一代設計展,後來移居東京,看了東京100%設計,還有Spiral Market的SICF、Design Festa! 等藝文展出後,對台北的新一代設計展已經不再是受到驚嚇的感覺,而轉化為同情的成分比較多。
所謂不知者無罪,新一代的參加者多是學生,並不知道「世界上一般的設計展」長什麼樣子。不過我在荷蘭住了七年,也去看過米蘭、科隆、倫敦的設計展,還有布魯塞爾、日內瓦的珠寶展,移居日本也(終於)看到100%設計展,我想我應該有點資格做點比較吧?
回想新一代設計展,我最受到驚嚇的是現場的喧嘩,雖說人多一定吵,但是我第一次碰到有宣傳遊行和cosplay隊伍到處竄行的設計展。「XX大學XX大學專刊一本XXX元,歡迎參觀搶購!」的叫聲、大聲公互相敲擊的聲音、每校每十分鐘就有一次的應援聲,幾乎是沒有停息的一刻。對我而言匪夷所思的宣傳像是:「現在本校有辣妹站台,歡迎參觀本攤位與辣妹合照喔!」或是「專刊三本一千元,書籤五十元,買X送X,要買要快喔!」
那時我是在幫荷蘭教育推廣處站台,很幸運的擠在海外設計學校區,沒那麼多人,像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但是接連幾天的疲勞轟炸,大家都變得非常焦慮並且壞脾氣。
我可以想像並且幫學生找藉口,因為台灣沒有其他大型設計展可以觀摩,所以只能向其他車展、電腦展或是夜市觀摩取樣。
但是,設計展有必要搞得跟大拜拜一樣?弄得像夜市一樣吵雜,這樣真的能看到「設計」的本質嗎?或是說,「設計的本質」對這些學生而言,就只有這種喧嘩式的宣傳手段才能表現?有些作品是需要靜心才看得出味道的,這類作品在會場中不可避免的會被完全抹煞。我覺得可惜。我理想中的台灣文化「應該」是包容的,應該是能了解拼貼吸收再轉化的過程。但在某些時候,台灣看待文化卻是霸道的一言堂,完全沒有其他選擇,你不跟著主流就沒有生路。
總之,這讓我很累。四天下來極為焦躁。也不得不佩服學生們精力旺盛。我在部落格寫到新一代設計展的心得分享時,也有學生留言說,因為其他學校拿著大聲公宣傳,若不跟進氣勢就輸人一截;也有人說專刊是趕出來的,不叫賣怕賣不出去。這些小朋友間接呈現了一個事實:他們對於自己的作品沒有自信。
我認為,雖說作品本身才是設計最終的根源,但在一個新作發表時,因為要抓取目光、要花時間讓觀眾了解新作品,才會暫時調整成作品本身占50%,而作品呈現方式也占50%。
作品本身需要有獨立的說故事能力。比如說,雜誌只給你一張圖片的空間時,你的作品要讓人有想繼續深入了解的可能性,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但是作品的呈現方式,卻比你所想像的更影響你的作品給人的觀感,你用什麼燈光、什麼背景、什麼空間布置,甚至是什麼背景音樂、什麼型式的邀請函去呈現作品?你用什麼態度去解說作品?你在作品本身之外還準備了多少解說給不同層次的觀眾?
注重作品表面的包裝 (包括你的解說態度等) 或許聽起來膚淺,但是在現實忙碌的商業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當你買水果時會挑選沒有蟲蛀的漂亮水果時,你就不能抱怨別人先看外表。只有第一印象能抓取別人眼光時,他們才會肯花時間停下來去了解內在的意涵。
台灣的教育體系下,學生並沒有像歐美學生一樣從小被要求自我表現。台灣學生習慣聆聽,習慣表面服從,但是沒有什麼學習自我表達的機會。自我表達、自我推銷,這些東西是要練習要學習的,但在台灣卻好像希望學生畢了業就自動開竅,知道怎樣有氣勢有自信的表達自我。
沒有練習自我表現的學生,其實連自己想要什麼都沒有認真思考過。你適合走什麼樣的設計?你理想中的設計是什麼樣的?你的長處為何?你的個人特質為何?這些都不知道的話,選擇設計只是「因為很酷」、「因為最近很紅」,這麼容易受大環境影響的人要如何當一個改變人們生活模式的設計師?而沒有深思設計意義為何的設計師,很容易因為外在的改變而對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你自己都不太確定你要說什麼,又要如何去說服客戶?
大部分在第一線的設計師,在報導中常被冠上的形容詞大約有「有主張」、「有個性」、「堅持」等。換句話說,就是有理由的堅守底線不退讓、不隨波逐流。但是這不表示難搞(啊,私底下難搞不在討論範圍)!
你要表達出自己的主張,講得出道理來說服客戶掏錢出來,甚至再次上門找你做設計,這樣的過程怎麼可能不用學習?雖說很多事情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是連賺錢都有大量的書籍可以參考,設計的自我推銷也該有人教一教吧。我在荷蘭時雖然老師沒教,但好歹老師盡量鼓勵學生大量地在外面辦展覽、參加活動,學校也安排很多建教合作案子,所以即使有人比較上手、有人比較不靈光,但是總有不少練習機會。
台灣的設計師新手呢?
所以我真的不願意責備那些第一次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的小朋友,大家太興奮、太茫然,在長期趕畢業展的熬夜之後的大解放,還來不及紓解亢奮和疲憊就要學著大人一樣為自己的作品站台。
第一次印自己的名片,高高興興的發給親朋好友,結果廠商要名片時已經發光光;沒有跟記者廠商應對的經驗,「大人」一站到攤位前面,聊天聊得像炸鍋的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手足無措;不知道作品傳單要印學校、系級、名字以便記者日後聯絡;不知道在開口三十秒中要講什麼,才能簡明扼要表達作品概念,又不會鎖死話匣子、不會淪於誇言。
但是,親愛的,從此之後你們就應該是獨立的設計師了,在工作場合,沒有人會同情你「學校沒有教這些」。你要在上場之前自己先準備好。如果你的眼光是放在國際市場,歐美設計師作品不一定比你好,但是人家比你多了十幾年自我表現的練習,當對方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作品、介紹作品背後的概念、概念是由自己生長背景的何處所激發,這件作品的商業應用……時,你打算為自己說什麼呢?你有想過嗎?
所以當我聽說有這樣的一本書要出版時,很高興終於有人能用設計人的角度教設計人怎麼面對阿堵物 (而不是單純商業的角度;如果我當初對商業有興趣也不會走上設計這條路)。即便我們講的只是設計,但是在現代社會,只要你想混口飯吃,總會需要考慮如何找到客戶、留住客戶;而在此之前,你還需要先具備能力把自己的優點有魅力、有條理的介紹出去。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有這樣一本參考書實在很不錯。
不過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實在是越來越汗顏,很多老師以前隨口告誡我的事情、我以為以後有空再做就好的事情,通通都被作者揪出來告訴我:「我知道你沒空,但是這是一定要做的!」
……老實說,我想我也很需要這本書。
每個設計人都該會的自我行銷術
唐聖瀚 (北士品牌設計顧問公司負責人)
《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裡面寫的每一頁都印證了我過去所困惑的部分,我只能說這本書出得太晚,否則參考此書可以省掉很多曾經走錯的冤枉路。
現在的設計產業真的很熱門,台灣有三十三個大專院校七十個系所跟設計有關,每年有六千多位畢業生會投入設計產業,政府也大力宣導創意文化產業,設計界更誕生了許多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閃亮巨星,傳統產業或高科技產業紛紛投資設計、建立自有品牌,原本在書店冷門的設計類書籍現在也有機會站上暢銷排行榜,「設計」這兩個字一躍成為當紅名詞,但設計界的從業人員並非人人能分享到成功的果實,甚至還有許多設計師在經營上陷入泥淖。
設計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行業門檻的消失;早期要進入設計業,對設計師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能手工畫圖,提案色稿以麥克筆手繪,客戶看到打樣時才真正看到設計稿的完整面貌,整個流程需要大量的專業合作與製作時間,一般人未經訓練很難入行。1990年後設計業開始進入電腦輔助設計的萌芽時代,但因為器材昂貴加上操作人才不足,進入設計產業的門檻依然很高。
1998年之後電腦軟硬體的價格逐漸普及化,加上網際網路的浪潮,設計業也正式進入了全面電腦化的時代,這也意味著設計界面臨新挑戰的開始。由於工具的改變,過去的行業門檻也消失了,現在只要具備電腦軟硬體操作能力,買台數位相機與印表機,人人都可以進入設計業,業主如果分不清楚設計能力與軟體操作能力的差距,光是找一家設計公司都會眼花撩亂,因為選擇實在太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設計公司或是工作室為了生存只能採取降價策略,連帶讓設計業的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混亂。
這時候,設計行業要避開價格戰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建立特色,因此設計產業對於自我的定位與行銷很自然就成為當務之急。
做出各種出人意表充滿創意的行銷手法,本來就是設計公司的拿手好戲。設計公司可以為客戶做好行銷工作,當然也可以為自己做好行銷,華人社會有些人認為設計師或設計公司不該為自己宣傳,其實是儒家傳統士大夫心態作祟,這一類言論完全不必理會,在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現在,那裡可以扭捏作態在家裡等著媒體來報導。
有好的設計能力還不夠,如果缺乏一套持續的行銷計畫與專職的行銷人員,客戶不會自己上門的,如果你是過去沒有投資在自我行銷上面的設計公司,現在開始還不遲。
《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談的正是關於設計人自我定位與行銷,作者本身從事十二年設計師後轉任專案主管,不但擁有設計專長也是一位行銷專家,在書中作者很有條理的逐一從各個面向說明如何進行設計業的行銷工作,不但有原則解說還有步驟分析,甚至連表格與大綱都附在文章內,不但有進行的方法,還有完成後的追蹤調查,如果設計公司願意照著書裡面的建議去做自我行銷,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增。
我所創立的北士品牌設計顧問公司在1990年開業,剛好把前面提到的所有經營環境變化完整經歷了一遍,開始是一個人的工作室,到現在是有二十名成員的設計公司,我們從設計組織、管理、行銷一直到經營上都面臨過不少次嚴峻的挑戰,很慶幸每次在關鍵點所摸索出來的決策是正確的,才沒有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
現在看到《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裡面寫的每一頁都印證了我過去所困惑的部分,我只能說這本書出得太晚,否則參考此書可以省掉很多曾經走錯的冤枉路。
本書雖然主軸是談設計行銷,但涵蓋的面向卻很廣,從人才的培養與管理,一直談到客戶的培養與選擇;並不是每個客戶都是你能服務的,設計公司都會碰到沒有邏輯、沒有誠信的客戶,這時候就該放棄這些案子,把時間用在服務好的客戶身上。
設計人可以為客戶打造品牌,也該會把自己當成品牌來經營推廣,《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從定位及觀念出發,以實務方法作主幹,輔以真實案例為說明,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書。從事設計的朋友都該詳讀本書內容,找出適合的方法來加以實踐,為自己的設計事業創造高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