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How to Grow as a Graphic Designer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設計設計概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凱瑟琳.費雪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林安柏
  • 出版社: 馬可孛羅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8/07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設計系沒有教你的事 一本讓設計師等了十年的經營專書!

◆本書首度披露設計師的後台人生。設計師如何解決問題而達到今天的成就?設計師是個當紅的行業,我們知道設計師光鮮亮麗的一面、他們秀異的作品、他們完美的理念,但他們如何去調適生涯中的挫折?如何面對現實?

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設計師將告訴你:
.該怎麼平衡理想與商業?如何經營獨立工作室?
.沒有案子時,怎麼撐下去?
.當天災人禍毀滅了你辛苦建立的事業,如何東山再起?
.為了確保品質,你如何敢於不收新客戶?
.身為工作室的主管,如何與同為設計師的員工相處?
.獨立工作室如何兼顧家庭與事業?尤其是身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母親時。
.該怎麼平衡理想與商業?如何經營獨立工作室?

◆設計系學生除了要有展示作品的舞台,還需有進入設計職涯的引導。這是台灣書市正缺乏的書種。

「設計」已經成為一股風潮,許多工作室紛紛創立,各類別的新秀設計師已經逐漸進入職場,然而,他們如何走下去?如何保持創意與毅力去經營自己的設計事業?

本書談的是設計師的成功,還有設計師成功背後的後台人生。

作者說的好,她所羅列的不只是設計師的名號,或是他們的名校背景,而是要成功必須經歷什麼:

但是當我開始跟這些藝術家談話時,在很多案例中發現,「困難」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有人都在生命中面臨戲劇性的轉折,每個人都在掙扎下一步該怎麼作。很多人失去工作,有些人遇過洪水,我是說真的洪水。困境包括胸口疼痛、疲勞、破產、淚水、關係破裂,這一切全都是為了設計。他們仍然一直成長。……

然而,本書所訪問的藝術家不只應當為他們的堅持不懈而受到敬佩。他們展現了另一種勇氣,願意和你我分享故事,使我們的情緒一如他們的得到淨化。他們讓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是一個做事並不完美的人,而不是如同一幅從遠方描繪的漂亮風景畫, 這不容易。

友好的伙伴能幫助設計師找出專業與精神上的支持,並且要求保持同等的競爭力,來維持優秀創意。成功的背後會是什麼?本書的訪問不僅是詢問「如何成為設計帥」,還要詢問「如何勇敢的當一名平面設計師」。本書將披露成功設計師的生活、個人未來的願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設計生涯中保有成就,同時又能創意不絕。  

這樣的訪問將促使已經小有成就的設計師重新審視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謂的「專業」又是什麼。

銷售佳績

◎誠品「藝術類」暢銷排行榜
◎博客來「人文藝術」類暢銷排行榜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博客來2008年度TOP「藝術設計」類No.14

名人推薦

◆ 跨領域設計師、學者一致推薦

李俊明(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
周育如(水越設計總監)
聶永真(知名設計師)
蕭青陽(入圍葛萊美獎唱片設計)

作者

凱瑟琳.費雪 Catharine Fishel

設計雜誌專欄作家,曾為PRINT、ID、Graphis撰稿。除了本書,她也曾以暢銷商品的包裝為題,剖析設計因素所導致的成功,出版過《LogoLounge》、《Design Secrets》等書。

譯者

林安柏

台大外文所畢業,熱愛音樂、戲劇、設計與旅行。現從事新聞工作。

目錄

推薦序 創作心靈不斷湧現的自我追求 李俊明
推薦序 因為設計,才值得投入 林怡芬
引言 這一切全是為了設計

Part1 你是誰?
我只是創造能打動人心的東西 賽克/短篇故事
學習處理恐懼 葛倫/三井葛倫設計
實事求是的設計 紀俄爾&鍾芬尼/ 紀鍾設計
取得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瑞格斯比/瑞格斯比設計
抱持樂觀的心情去上班 拉森/拉森互動設計
傾聽自己的聲音 里斯卡/里斯卡與合夥人
學習處理客戶的想法 西迪&宋德拉格/設計牧場
把負面的人當競爭者 卡托娜/具體設計
元氣讓你想到好點子 莫瑞歐卡/亞當斯莫瑞歐卡設計事務所
保留自己的空間 李恩哈特/李恩哈特設計

Part2 你的目的地是哪裡?
設計幫助客戶有價值 羅傑/公牛羅傑設計
門的文化 偉德/星球傳播
勇於面對改變 泰瑞/泰瑞馬克斯設計
保持小巧 塞爾斯&波恩頓/閃耀設計
不為了擴張而擴張 穆斯納/原點設計
設計是一種生活模式 韋伯/韋伯暨韋伯設計
接受無法預料的經驗 派金斯/塞博特.派金斯設計
應用隨意記下的點子 艾瑞克.麥德森/麥德森設計
發展跨領域公司 戴爾/FD2S設計
不要忘記拿鉛筆 卡爾森/連續集設計
隨時評估計畫 多契羅/渴望
質比量更重要 亞當斯/亞當斯莫瑞歐卡設計事務所
妥協的重要 契迪/密碼字體設計
為自己而活 費拉

Part3 哪裡找支援?
你可以在現實中成就什麼? 貝聯堡
設計之外的老師 薩可拉夕克
放下身段 貝魯特/五角星
身為設計師的力量 羅瑞格/羅瑞格設計
幽默使人有創意 布萊斯懷特/山史東設計
平面設計師的本能 奧斯本/麥可.奧斯本設計

Part4 到達目的地
逆流前進的魚 瓦奎茲/塞克洛普斯設計
到了之後該怎麼辦 西伯特/歐力卡設計
以未完成的宣言作為結語 毛/毛氏設計

序/導讀

推薦序1

創作心靈不斷湧現的自我追求


創意之所以耐人尋味,在於它無色無形,沒有固定來由,也沒有公式可循,因此當它激起我們的想像與共鳴,我們對它的感覺便會如此深刻,心中自然興起一股「見賢思齊」的慾望,而讓我們想要探究箇中真味。

在這幾年的設計書寫經驗裡,我不時在與設計人接觸的過程中,對他們產生許多好奇。我深深望進設計人的眼眸,聽著他們訴說自己的故事,試圖想要了解這些有趣創意人的腦袋瓜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們的夢想與熱情是什麼?追求美學的極致又是怎麼一回事?…

而這本走訪全美重要平面設計師的專書,解開了許多你我心中可能都有過的疑惑。

設計,作為21世紀一門顯學,一般大眾卻常常還是徘徊在門外,淺淺地往設計之門打開的窄窄隙縫偷偷窺探而已。現在的設計書給你看很多精美的產品圖片,浮光掠影地刺激你的眼球視覺神經,不知不覺間,我們只看到經過設計後產生的產品表象,那是被修正、化約成最適合市場的產品;卻忽略了影像之外,那些設計者從青澀邁向成熟的複雜養成過程,才造就了那些令人驚艷的作品。

那段漫長的「熟成」過程,充滿許多故事,因為設計師並不是神,他們也是人,會犯錯、會徬徨、會迷惘、會需要人生導師指引方向;這裡頭我們該關注的不只是美學加諸在設計身上的成果,或是設計者個人的表現,而是應該聚焦在經歷許多與現實的妥協之後,他們所經歷的腦力激盪與人生轉折。因此我很高興看到這本幾乎全是文字的設計書,讓我們能夠透過文字的翅膀,潛入設計者的思緒當中,透過心靈之眼,去感受、想像、體會創意者的生命歷程。

我自己非常喜愛後印象派藝術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他在1897年創作了讓他留名青史的作品《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裡去?》(D’ou venons-nous? Que faisons-nous? Ou allons-nous?)這幅長達三點六公尺的大幅畫作,探討的是所有人類對於自身「存在」狀態的疑問,當然,也是創作者對於創作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吶喊。

令人驚訝的是,當我收到這本書的中文版譯文時,馬上就發現,本書在結構上—Part1. 你是誰?Part2. 你的目的地是哪裡? Part3. 哪裡找支援? Part4. 到達目的地等四個單元,呼應了高更這幅鉅作的部分題旨。

高更在一百多年前從法國遠渡至波里尼西亞所尋找的答案,看來,我們到現在還一直在探索。創作心靈所關心的問題,原來沒有時空的阻隔與落差,始終都是相通的人生經驗。 

我在本書中,一直看到幾個關鍵字與重要的概念不斷出現,讓我不禁聯想到,台灣各個領域的設計者,尤其是稍稍建立規模、正在努力耕耘的設計者,可能也需要參考國外成功設計師的經驗之談,並做為他山之石。

開放。保持開放會讓峰迴路轉的路程豁然開朗,這裡頭包括心態的開放、組織型態的開放,甚至接受新經驗的開放等等。

溝通。最有趣的是,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成功設計者都表示,他們不只是單方面提供服務,由客戶端挑三揀四;設計者也在尋找真正能夠欣賞他們創意的伯樂。而「商業」與「創意」兩端媒合的過程,就需要透過良好溝通來推展。

平衡。「設計不是藝術,那是商業……讓客戶的行銷與廣告富有價值。」本書一位成功設計師點明了設計的本質。但在某方面,設計總免不了涉楔形及藝術與創作的成分,因此書中諸多案例皆映照出設計者擺盪在創意與商業這天平兩端時,不斷追求的那個總在移動中的平衡點。在現實、夢想、自我價值當中,設計者得要達到最佳平衡,才能讓設計之路走得更長更遠。我想這也是說,保有自己的空間很重要,就像英國意識流名家吳爾芙所說的「自己的房間」,設計者也要能找到平衡自己的空間,並在裡頭感到安全穩當,才能全心付出。

學習。本書的許多例子告訴我們,設計者應該能從失敗中學習,並承擔風險。安全的路往往迂迴繞行,最後往往哪裡也去不了,因此我們應將心中真正渴望的優先順序列出,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一點,將之放在激發設計者創造力的面向上,同樣適用。此外,學習所表現的另一個面向,就是設計者比其他行業更需要充電,不管是旅行、做白日夢或是放空,唯有充電才能讓創意能量源源不絕。

團隊。設計者不該本位主義過重,因為設計除了提供美感,另外一個使命就是扭轉局勢,讓產品可以透過設計之力而變得價值倍增。也因此,設計者扮演一種「診斷者」的角色,透過通力合作與觀察,應該提出適切解決方案,創造出設計價值。本書明白點出,「(設計師)是為了要幫助客戶成功,而不是為了藉由專案讓自己成功。」這一點很值得目前崇尚明星設計師的潮流當下,做為反思參考。

夢想。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當然設計師亦是如此。熱情與正向思考,會促使設計者不斷將自己推向潛力極限,而不只把設計當作勞務工作,積極開創新局。

我在書中除了讀到六個關鍵字,讓人深思許久之外,另外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訊息,就是字裡行間沒有直接點出設計者「自我實現」的重要概念。撇開它在社會學上的意義,人類都有追求自我理想的慾望,當這個欲念無法得到滿足,我們的心靈將會十分不平衡。

本書原名並非「如何『成為』平面設計師」,而是「如何『成長』為平面設計師」(How to Grow as a Graphic Designer),作者巧妙使用了Grow這個字,也就點出了「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題旨,讓人在閱讀時擁有更多耐人尋味的視角與切點。

《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不只適合想要成為、正在變成,或現已從事平面設計的讀者閱讀,裡頭提到的一些經驗法則,也很值得其他設計領域、甚至廣義的創意人做為參考;我甚至覺得,大家口中所稱的SOHO族、Freelance自由工作者,也應該能由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因為很多工作與生命之間維持平衡的議題,其實經驗都是相通的。甚至對於並非設計、創意領域的讀者來說,如果你想要了解設計者的立場與思考模式,本書也會是不錯的參考。

李俊明(本文作者為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

推薦序2

因為設計,才值得投入


為這本書寫序的早晨,我特別比平常早起兩小時。

下樓為自己沖了杯花茶提神,剛剛跟我睡在被窩的小狗,也起床跑到電腦桌旁繼續打睏,這樣的情景,讓我想起剛創業時,在住居套房中接案子的時光。

工作室成立當時,覺得每個大大小小的工作都是訓練自己的機會,所以大多數的案子都接下來,時間總是不夠用,經常得一大早起床畫畫。我是屬於日間型動物,白天工作才能維持較好的品質,尤其清晨時,沒有電話和事務纏身,也比較能安心作畫。

在旅居日本的這段時間,創作繪本或寫書時,仍舊維持一樣的作息。我一旦開始作畫,就很難中途停筆,必須把一張畫做完,才能再做其他的事。而每當畫完一張圖時,就已經接近黃昏也筋疲力倦了,加上晚上腦袋不太靈光,不適合寫東西或創作,只能做做簡單的事務工作。所以,發想和創意的工作,我都會在早晨時作。

這樣的作息,跟一般人對創作者的印象不太一樣,原本也以為自己是異數,不過後來知道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是同樣的作息時,不知為何感到安心不少。

這本書中,多位創作人的經歷或想法,也與我甚為相似,有些是我曾經經歷過的、有些是我正面臨的問題,書中創作者的經驗分享,給了我不少參考的方向。如何在掌握自己的核心價值下調整腳步,有時候參考他人經驗是一個相當好的方式。以插畫為業之時,台灣沒有太多的前例和書籍可以參考,大多是在跌跌撞撞之下,從自己的經驗中摸索學習的。所以,深深感到同業間的經驗分享是一件重要的事,在迷惘時可帶來不少力量。

創作者筆下的美好世界,經常讓少男少女誤以為只要投身創作,世界就可以變得如此美好,而當自己開始著手時,卻遇到困難重重,後來因而放棄的人,我想是相當多的。從前當學生時,就常聽到從事創作的老師說:「將來會繼續從事相關行業的,一個班上有五個人就不錯了。」每次聽到這種話,都會背脊一涼,心想,我會放棄我這麼喜歡的藝術工作嗎?如果放棄了,我的人生會變成如何呢?我還會喜歡我自己的生活嗎?

確實,興趣要和工作合而為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可能生活變得與工作密不可分,最後連生活品質都賠上了。更不好的狀況是,無法以此來維生,工作不穩定之下因此就選擇轉行了。我常常從轉行的人口中經常聽到的理由是「我覺得工作是工作,興趣是興趣,興趣變成工作就不好玩了。」

但我想從事創作的人,並不是為了賭一口氣而堅持下去的,多半是他們太熱愛這件事,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無法想像沒有它的日子會有多無趣,而且從中得到的快樂不是其他的事可以取代,所以也就一直做下去,時間久了,自然而成為這行的專業者。

我常做為勉勵自己持續下去的想法是,把任何一件事或一個工作都當作爬山一樣,山腳下的風景很美,人人都可欣賞得到,但漸漸再往山上爬時,很多人體力不支或留戀山腳風景,就留下了,途中放棄登山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障礙多了、危險也跟著多了。但山上的景色和登上山的快樂滿足感,只有勇於克服和充滿熱情的人才能體會得到。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需要花這麼多精神和力氣就為了這件事,但我想有沒有登上山頂在於其次,而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的極限,發現新的自我,這是創作和爬山時,最大的樂趣吧。

書中作者所分享的經驗中,很多也都是我從前面臨的問題。當我還是學生對一切都還懵懵懂懂時,以為只要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3194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1*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