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圖解茶經大全(二版)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飲食料理茶/酒/飲品/冰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唐) 陸羽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新文創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10/29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健康飲茶新風潮,延年益壽、明目醒腦、消除疲勞、美顏瘦身all get!
從入門到精通
7大茶類+24種煎茶工具+煮茶4要項+24款常見茶葉介紹+
60種保健美容茶配方+12點飲茶必知的注意事項+30個意想不到的茶葉妙用
 
走入清香、養生的茶文化,
認識茶葉產地、茶品分類、煮茶用具,
學會泡茶、飲茶、品茶的技巧,
以茶保健、安神、美膚並降脂,
全都可以在家輕鬆DIY!
 
★綜論經典
《茶經》是一部中國的精華茶典,內含茶史、茶藝、茶飲和茶具、茶器等各項實用指南,透過茶事認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延展與變化。
 
★精采圖說
本書精選百幅精美圖片,加入圖解說明,全新呈現茶文化的精髓,圖文並茂,增加閱讀樂趣和理解速度。
 
★解說詳盡
本書除了解說《茶經》,並講述茶的由來和演變,介紹各類名茶,還有沖泡方式、飲茶養生等各類知識。
 
本書特色
 
詳談茶歷史,趣說茶文化,詳道茶禮俗,漫談茶中大小事
 
《茶經》成書於中國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學的專門著作,也是作者陸羽的畢生茶學心血結晶。《茶經》更是後代世人品茶香、行茶道、論茶藝、學茶禮的典範。
 
《茶經》提倡的「精行檢德」和現代人追求的優雅怡然生活方式不謀而合,我們可以說品茶、研習茶藝和茶道,飲茶保健等,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休閒、會友、養生的必備選擇。
 
本書以傳揚茶文化為目的,邀請多位專事研究茶文化的學者參與審定,查閱眾多茶書典籍,精心編寫而成。每章各圍繞一個重點進行描述,條理清晰,劃分細緻,讀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閱讀。
 
★★★白話圖解,詳細解說《茶經》中的精華
全書以詳細淺白的文字解說,搭配精美圖片和表格、流程圖等,內容豐富,簡單易懂,是對《茶經》和飲茶、泡茶有興趣者的最佳入門書。
 
★★★收錄常用茶葉,說明特點、產地,還有沖泡入門指導
收錄24種常見的茶葉,包含龍井綠茶、碧螺春茶、日月潭紅茶、東方美人茶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茶品,分析其品質特點和產地,沖泡提示,讓入門者透過本書,輕鬆泡出一壺清香好茶。
 
★★★煎茶工具圖文解說,方便對照和使用
將《茶經》中提到的24種煎茶工具,以圖片搭配文字的方式解說,方便判別和比對,並透過文字說明,了解用具的使用技巧和時機,讓讀者在煎茶時能選對器具,掌握正確的沖泡步驟。
 
★★★養生美容新觀點,透過飲茶,改善令人擔心的文明病,恢復窈窕體態
書中提供60多種美容養生的茶飲配方,詳列用量和泡製方法,提供專業的功效解說,改善現代人最擔心的體力退化和高血壓、高血脂等文明病,透過飲茶,消除疲勞、釋放壓力、提神醒腦、降血壓和血脂,給身體無負擔的保健良方。女性朋友還能透過書中的排毒美容茶品,保持肌膚彈性、去除臉上細紋和斑點、消除脂肪、加速全身循環和代謝,恢復窈窕健美的體態。
 
★★★參考資料最豐富,飲茶的注意事項和茶葉妙用通通告訴你
書末提供豐富、實用的生活資料,有飲茶前一定要知道的12個要點,了解喝茶的禁忌和適用時機,才能喝得更健康、更有療效。另收錄30個平常意想不到的茶葉妙用,在居家清潔、料理、除臭、除溼氣、護髮護膚、減緩感冒、驅除蚊蟲等都有效,讓讀者充分體會茶葉內飲和外用的神奇功效。
 
※ 為回覆讀者熱烈反應,本書為《圖解茶經大全》的革新封面版,期盼能滿足更多讀者需求。

目錄

第一章 茶史沿革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 14
盛享「茶仙、茶聖、茶神」的陸羽 .............................................................. 18
領略茶學「盛宴」:茶經 .............................................................................. 22
「茶」字的形狀、由來及演變 ...................................................................... 24
中國美茶:茶文化的前端始末 ...................................................................... 28
帶你了解茶文化盛宴 ...................................................................................... 32
茶史中的茶政與茶法 ...................................................................................... 34
名茶典故:十八棵御樹的由來 ...................................................................... 38
歷史悠久的茶之商道:茶馬古道 .................................................................. 40
茶香聞天下:傳播世界的主要途徑 .............................................................. 42
茶者秉承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 .................................................................. 44
《茶經》賦予的儒家論:中庸至和 .............................................................. 46
《茶經》賦予的道家論:無為即有為 .......................................................... 48
《茶經》賦予的佛教論:靜心自悟 .............................................................. 52
《茶經》賦予的祛病論:萬病之藥 .............................................................. 54
飲茶習俗的演變過程 ...................................................................................... 56
 
第二章 茶品分類
第一節茶的分類
茶類劃分的方法:七類茶葉 .......................................................................... 60
不發酵茶:綠茶 .............................................................................................. 62
全發酵茶:紅茶 .............................................................................................. 66
半發酵茶:烏龍茶 .......................................................................................... 68
輕微發酵茶:黃茶 .......................................................................................... 70
綠妝素裹之茶:白茶 ...................................................................................... 72
後發酵茶:黑茶 .............................................................................................. 74
第二節解析華夏名茶
四絕美譽之茶:龍井 ...................................................................................... 76
一嫩三鮮之茶:碧螺春 .................................................................................. 78
狀如雀舌之茶:黃山毛峰 .............................................................................. 80
茶中之極品:君山銀針 .................................................................................. 82
茶中之狀元:武夷大紅袍 .............................................................................. 84
茶中之聖:凍頂烏龍 ...................................................................................... 86
紅茶之珍品:祁門紅茶 .................................................................................. 88
白如銀針之茶:白毫銀針 .............................................................................. 90
烏龍茶中的絕品:鐵觀音 .............................................................................. 92
 
第三章 茶文化解析
第一節茶之文藝
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紅樓夢 ...................................................................... 96
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水滸傳 .................................................................... 100
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西遊記 .................................................................... 102
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三國演義 ..............................................

序/導讀

【內容試閱】
 
茶之為飲
 
發乎神農氏
 
神農氏即炎帝,他教民播種五穀,收穫糧食,故被稱為「神農」,他又嚐百草,發明醫藥,故又是「醫藥神」。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提倡以物易物等,炎帝神農氏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裡的「荼」即為後來的「茶」。因此,茶的解毒作用,早在五千年前,就已被我們的先人所認識。
 
唐.陸羽《茶經》也認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一記載更明確了茶之為飲,與神農的關係。
 
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正好有葉子飄進鍋裡,於是,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入口即感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嚐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這一發現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傳說,神農氏的肚子是透明的,凡是他吃下的東西,都能看見在肚子裡的反應,並據此推斷食物是否有毒,是否可以食用。有一天神農氏吃了一種樹的葉子,居然看見那東西在肚子裡上下左右來回地流動,就像是在查東西一樣,而更為神奇的是,那葉子還把腸胃清洗得乾乾淨淨,於是神農氏就把這種植物稱為「查」,同「茶」音,並把它介紹給世人當作藥用。這種說法更具神話性,也許值得我們肯定的一點是:第一次將茶的藥用價值引入人類社會的是神農氏。
 
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穀,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穀掉在地上,神農氏看見,撿起來埋在土壤裡,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砍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穀子。
 
神農氏從這裡得到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神農氏就一樣一樣的嚐,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
 
神農氏教民種五穀後,並不單單靠天而收,還教民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在一高臺的四角各有一口井,臺中央也有一口井,水都會波動。由於這一帶在歷史上多次被黃河水衝擊,黃水退後大量泥沙沉積,這些井多數都被埋在地下,現在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權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圓近百里的人到這裡取水,稱為神水,據說可以治病。
 
後人為了紀念神農氏嚐百草、種五穀的偉大功績,在這高臺上修建了廟宇。傳說神農氏生於農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舉行祭祀,祈求五穀豐登,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學士到這裡朝拜者比比皆是。據縣誌記載,三國時曹植來這裡拜謁後,寫下著名的《神農贊》:「少典之,火德成木。造為耒耜,遵民播穀。正為雅琴,以暢風俗。」
 
五穀臺神農氏的塑像,肩披樹葉,頭生雙角,手捧五穀。牆上的壁畫記錄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績,除了開墾荒地,口嘗百草,播種五穀,汲水灌溉外,還有日中為市,造陶器,嚐藥治病等。
 
農業的出現,人類的勞動果實已有剩餘,這時,神農氏設立集市,讓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東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換,因此出現中國式的原始商品交易。同時,他還發明陶器,解決人類的生活用具,包括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農氏的另一偉大功績就是創始中國醫藥和醫術,《綱鑒易知錄》記載:「民有疾,未知藥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嚐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書上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
 
煎茶二十四器
 
茶具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開列的二十八種茶具,按器具名稱、規格、造型和用途,分別簡述如下。
 
風爐
 
陸羽親自設計,用銅或鐵鑄成,像古鼎,壁厚三分,爐口上的邊緣寬九分,爐壁和爐腔中間空出六分,用泥塗滿。爐的下方有三隻腳,上寫二十一個古字,一隻腳上寫「坎上巽下離於中」,一隻腳上寫「體均五行去百疾」,一隻腳上寫「聖唐滅胡明年鑄」。在三隻腳之間,爐腹上開了三個洞口,爐底下一個洞用來通風漏灰。三個視窗上寫著六個古字,一個洞口上寫著「伊公」二字,一個洞口上寫著「羹陸」二字,一個洞口上寫著「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陸氏茶」。爐的裡邊,設有放燃料的爐床,又設三個起支撐作用的架:一個上面有隻野雞圖形,野雞是火禽,刻一個離卦;一個上面有隻彪的圖形,彪是風獸,刻一個巽卦;一個上有條魚的圖形,魚是水蟲,刻一個坎卦。「巽」表示風,「離」表示火,「坎」表示水。風能助火,火能煮水,所以要有這三個卦。
 
陸羽以「陸氏茶」喻作「伊公羹」,雖說藝茶似烹飪,還包含以藝茶精研事物至理,融會貫通,金、木、水、火、土茶調配得法,可煎調出好茶湯,與治理國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一樣的道理。商時的伊公以烹飪美味羹湯而聞名於世,他以「烹飪美味羹湯須調配各種配料,掌握恰當火候」為例子闡述治理國家也須運用各種人才,人盡其才,如正確處理金、木、水、火、土的關係般妥善處理,協調各種人、各種階層的關係,才能治理好國家的道理。
 
對八卦與金、木、水、火、土的認識是古代中國哲學的精粹,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化萬物,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揭示世界萬物及宇宙變化的至理。各事物既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只有認識、遵從自然規律,才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藝茶小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研修茶道而達修身養性的境界,由此可見。
 
陸羽在其鑄造的煎茶風爐三個通風窗孔之上,鑄有銘文六字分別為:「伊公、羹陸、氏茶」。將這六個字連起來,便成「伊公羹,陸氏茶」。
 
煎茶活動中的規範思想在《茶經》中,也得到了全面的強化與進一步的細化,如煎茶器具是二十四器,在何種情況下可省略某某茶器具,但在城邑之中、王侯公卿之宅,若「二十四器」缺一便不能稱為品茶;又如茶器形狀和材質的規範、飲茶活動過程的規範等。

試閱

茶之為飲
發乎神農氏
神農氏即炎帝,他教民播種五穀,收穫糧食,故被稱為「神農」,他又嚐百草,發明醫藥,故又是「醫藥神」。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提倡以物易物等,炎帝神農氏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裡的「荼」即為後來的「茶」。因此,茶的解毒作用,早在五千年前,就已被我們的先人所認識。
唐.陸羽《茶經》也認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一記載更明確了茶之為飲,與神農的關係。
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正好有葉子飄進鍋裡,於是,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入口即感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嚐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這一發現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傳說,神農氏的肚子是透明的,凡是他吃下的東西,都能看見在肚子裡的反應,並據此推斷食物是否有毒,是否可以食用。有一天神農氏吃了一種樹的葉子,居然看見那東西在肚子裡上下左右來回地流動,就像是在查東西一樣,而更為神奇的是,那葉子還把腸胃清洗得乾乾淨淨,於是神農氏就把這種植物稱為「查」,同「茶」音,並把它介紹給世人當作藥用。這種說法更具神話性,也許值得我們肯定的一點是:第一次將茶的藥用價值引入人類社會的是神農氏。
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穀,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穀掉在地上,神農氏看見,撿起來埋在土壤裡,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砍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穀子。
神農氏從這裡得到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神農氏就一樣一樣的嚐,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
神農氏教民種五穀後,並不單單靠天而收,還教民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在一高臺的四角各有一口井,臺中央也有一口井,水都會波動。由於這一帶在歷史上多次被黃河水衝擊,黃水退後大量泥沙沉積,這些井多數都被埋在地下,現在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權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圓近百里的人到這裡取水,稱為神水,據說可以治病。
後人為了紀念神農氏嚐百草、種五穀的偉大功績,在這高臺上修建了廟宇。傳說神農氏生於農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舉行祭祀,祈求五穀豐登,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學士到這裡朝拜者比比皆是。據縣誌記載,三國時曹植來這裡拜謁後,寫下著名的《神農贊》:「少典之,火德成木。造為耒耜,遵民播穀。正為雅琴,以暢風俗。」
五穀臺神農氏的塑像,肩披樹葉,頭生雙角,手捧五穀。牆上的壁畫記錄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績,除了開墾荒地,口嘗百草,播種五穀,汲水灌溉外,還有日中為市,造陶器,嚐藥治病等。
農業的出現,人類的勞動果實已有剩餘,這時,神農氏設立集市,讓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東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換,因此出現中國式的原始商品交易。同時,他還發明陶器,解決人類的生活用具,包括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農氏的另一偉大功績就是創始中國醫藥和醫術,《綱鑒易知錄》記載:「民有疾,未知藥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嚐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書上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
煎茶二十四器
茶具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開列的二十八種茶具,按器具名稱、規格、造型和用途,分別簡述如下。
風爐
陸羽親自設計,用銅或鐵鑄成,像古鼎,壁厚三分,爐口上的邊緣寬九分,爐壁和爐腔中間空出六分,用泥塗滿。爐的下方有三隻腳,上寫二十一個古字,一隻腳上寫「坎上巽下離於中」,一隻腳上寫「體均五行去百疾」,一隻腳上寫「聖唐滅胡明年鑄」。在三隻腳之間,爐腹上開了三個洞口,爐底下一個洞用來通風漏灰。三個視窗上寫著六個古字,一個洞口上寫著「伊公」二字,一個洞口上寫著「羹陸」二字,一個洞口上寫著「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陸氏茶」。爐的裡邊,設有放燃料的爐床,又設三個起支撐作用的架:一個上面有隻野雞圖形,野雞是火禽,刻一個離卦;一個上面有隻彪的圖形,彪是風獸,刻一個巽卦;一個上有條魚的圖形,魚是水蟲,刻一個坎卦。「巽」表示風,「離」表示火,「坎」表示水。風能助火,火能煮水,所以要有這三
個卦。
陸羽以「陸氏茶」喻作「伊公羹」,雖說藝茶似烹飪,還包含以藝茶精研事物至理,融會貫通,金、木、水、火、土茶調配得法,可煎調出好茶湯,與治理國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一樣的道理。商時的伊公以烹飪美味羹湯而聞名於世,他以「烹飪美味羹湯須調配各種配料,掌握恰當火候」為例子闡述治理國家也須運用各種人才,人盡其才,如正確處理金、木、水、火、土的關係般妥善處理,協調各種人、各種階層的關係,才能治理好國家的道理。
對八卦與金、木、水、火、土的認識是古代中國哲學的精粹,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化萬物,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揭示世界萬物及宇宙變化的至理。各事物既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只有認識、遵從自然規律,才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藝茶小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研修茶道而達修身養性的境界,由此可見。
陸羽在其鑄造的煎茶風爐三個通風窗孔之上,鑄有銘文六字分別為:「伊公、羹陸、氏茶」。將這六個字連起來,便成「伊公羹,陸氏茶」。
煎茶活動中的規範思想在《茶經》中,也得到了全面的強化與進一步的細化,如煎茶器具是二十四器,在何種情況下可省略某某茶器具,但在城邑之中、王侯公卿之宅,若「二十四器」缺一便不能稱為品茶;又如茶器形狀和材質的規範、飲茶活動過程的規範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09951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