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九八○年代末期有關應用戲劇的劇場創作與研究蔚為潮流,一九九○年代正式登場,其開創性的形式及創作風格一躍成為戲劇界的一支新興學派。劇場事第六期由王婉容、許瑞芳擔任主編,策劃「應用劇場」專刊,是國內少數以應用劇場為題所做的出版品,內容包含應用劇場相關論述與實踐、台灣戲劇教育筆記及有關展能劇場的討論,並專訪王墨林談「盲人劇場」及彭雅玲談述其口述歷史劇場的創作歷程,及劇評、國際劇場報導、工作坊紀實等,共16篇精彩文章。
本書特色
◎探討應用戲劇的劇場開創性及實踐
◎台灣戲劇教育筆記
◎收錄劇場名人的專業深度劇評
本書特色
◎探討應用戲劇的劇場開創性及實踐
◎台灣戲劇教育筆記
◎收錄劇場名人的專業深度劇評
目錄
評 論
深度劇評Ⅰ
徘徊於新舊之際的兒童劇場——以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與《小花》為評
王友輝
深度劇評Ⅱ
獸的名字是愛情——評《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
王威智
深度劇評Ⅲ
以身殉道的女性書寫——評《閹雞》劇中「月里」的新女性形象
陳崇民
觀點劇評Ⅰ
變不出新把戲——紙風車劇團《太陽王國歷險記》
謝鴻文
觀點劇評Ⅱ
走入舞台雕塑風景
楊美英
觀點劇評Ⅲ
Like Shadows——評《如影隨行》之舞台光影
蔡俊平
專題--應用劇場
專題特稿Ⅰ
應用戲劇的劇場開創性及實踐的初步思考
王婉容
專題特稿Ⅱ
說不完的故事——台灣戲劇教育筆記 陳韻文
專題特稿Ⅲ
戲水長流——以台南市國小為例談表演藝術教學現況
蔡淑菁
專題特稿Ⅳv記2008年「搏礙——第七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
于善祿
專題論文
讓歷史走進當代的生活——全球博物館劇場的新視野
王婉容
專題訪問
王墨林論盲人劇場
于善祿、王婉容、許瑞芳專訪,吳幸蓉紀錄
環球劇場
愛爾蘭典律夾縫中的荒謬劇場——兼論劇場文化的困境與流變
高維泓
劇場事件Ⅰ
定格、凝視與再生——口述歷史劇場
彭雅玲
劇場事件Ⅱ
試論「與死亡共舞」跨文化戲劇工作坊之跨文化現象
楊瑾雯
戲劇文件
書寫真實的五個困難(上)
布雷希特
深度劇評Ⅰ
徘徊於新舊之際的兒童劇場——以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與《小花》為評
王友輝
深度劇評Ⅱ
獸的名字是愛情——評《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
王威智
深度劇評Ⅲ
以身殉道的女性書寫——評《閹雞》劇中「月里」的新女性形象
陳崇民
觀點劇評Ⅰ
變不出新把戲——紙風車劇團《太陽王國歷險記》
謝鴻文
觀點劇評Ⅱ
走入舞台雕塑風景
楊美英
觀點劇評Ⅲ
Like Shadows——評《如影隨行》之舞台光影
蔡俊平
專題--應用劇場
專題特稿Ⅰ
應用戲劇的劇場開創性及實踐的初步思考
王婉容
專題特稿Ⅱ
說不完的故事——台灣戲劇教育筆記 陳韻文
專題特稿Ⅲ
戲水長流——以台南市國小為例談表演藝術教學現況
蔡淑菁
專題特稿Ⅳv記2008年「搏礙——第七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
于善祿
專題論文
讓歷史走進當代的生活——全球博物館劇場的新視野
王婉容
專題訪問
王墨林論盲人劇場
于善祿、王婉容、許瑞芳專訪,吳幸蓉紀錄
環球劇場
愛爾蘭典律夾縫中的荒謬劇場——兼論劇場文化的困境與流變
高維泓
劇場事件Ⅰ
定格、凝視與再生——口述歷史劇場
彭雅玲
劇場事件Ⅱ
試論「與死亡共舞」跨文化戲劇工作坊之跨文化現象
楊瑾雯
戲劇文件
書寫真實的五個困難(上)
布雷希特
序/導讀
2008回首來時路,眺望新視野
文∕許瑞芳、王婉容
一九八○年代末期有關應用戲劇的劇場創作與研究嶄露頭角,一九九○年代正式登場,其開創性的形式及創作內容一躍成為戲劇界的一支新銳學派。全球各地的學者和創作者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北美和澳洲、大洋洲等地,以互動的方式來實踐在地社會參與的理念,紛紛加入這一場應用戲劇的劇場運動,也不斷賦予它新的定義和內涵。台灣劇場從九零年代也開始有社區劇場、民眾劇場的發聲,加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將表演藝術正式納入課程,應用劇場的討論也因而日漸受到矚目。因此,當劍虹邀約我們在《劇場事》裡作一期關於戲劇教育與應用戲劇的專輯特刊時,我們欣然答應,但心中浮現了許多問號與期許。問號是,在台灣文化當前眾聲喧譁、百無禁忌的後工業、後現代、後殖民交疊的情境中,面對這片現今在戲劇教育中仍處於邊緣,但已然遍地繁花盛景的戲劇創作與研究的領域,我們將要如何立論邀稿呈現新視野?如何讓更多的讀者和戲劇觀眾理解這個領域的多樣創作和研究的新風貌?
在劇場和戲劇教育中,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奮鬥、摸索,只是拼命向前,除了在寫學術論文時,我們將自己的創作或教學工作以不同的理論架構來檢視,很少有時間回頭檢討。然而,在這一期的《劇場事》?,我們想顛覆一下學術的角度和口吻,以劇場實踐者的身分與心情出發,檢視應用戲劇及戲劇教育的領域,讓其中產生的新議題和新觀點,可以觸及更廣泛的一般戲劇觀眾與藝文愛好者,這是我們的期許。緣此問號與期許,經由討論,決定在劇場事原來的編輯架構基礎上,放進我們希望呈現的主題。
在應用戲劇的範疇中包括了:彭雅玲深入淺出地以故事和豐富的實務經驗,具體演示老人劇場如何運用在社區和學校的方法和意義;王墨林暢談長期與盲人一起探索他們的劇場藝術表達;楊瑾雯記錄和探討世界戲劇教育大會主席Dan Baron Cohen如何與魅登峰的老人劇團及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師生進行跨文化的工作坊。編者王婉容本人為文統整反省應用戲劇的劇場美學與創作方法,摘要了曼徹斯特大學的博物館劇場會議的內容,為此領域創作提供新借鏡。
在戲劇教育方面,戲劇教育博士陳韻文從各種層面反思戲劇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十年後的種種問題,具體而深刻。任教於國小的蔡淑菁,則以在第一線實際教學的經驗,說明表演藝術課程的教學現況及所遭遇的問題,誠懇而實際。
在評論部份,本期內容多元:有于善祿詳盡評述第七季第六種身體官能藝術季三齣風格迴異的身心挑戰者的演出;在教育劇場方面,楊美英針對王友輝指導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為增進青少年閱讀所製作的《KIAA之謎》進行省思,另有王威智針對台大戲劇系演出《獸的名字是愛情──〈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的批判。在兒童劇場部分,資深編劇家與評論家王友輝探討兒童劇場的新舊創作瓶頸,還有謝鴻文對紙風車劇團《太陽國歷險記》切要的批評。另外,還有陳崇民的深度劇評與蔡俊平的觀點劇評,展現新銳評論者的獨到想法。
另有一類不屬於此次的專題主題,但與主題在理念和作法上具有關連性,如高維泓對愛爾蘭當代荒謬劇場的探討,有讓我們一窺歷史命運與台灣多有雷同的愛爾蘭。另外藍劍虹對布雷希特書寫真實的探討的精準譯文,也與當代的應用戲劇與戲劇教育之發展理念密切相關。
這樣的專輯,我們希望是一個開始,其中必有許多遺珠之憾,期待引來更多戲劇教育與應用戲劇的實踐者與研究者投入論述,更多以戲劇參與教育及介入社會文化行動的同伴加入,開拓這塊持續擴展的新天地。
文∕許瑞芳、王婉容
一九八○年代末期有關應用戲劇的劇場創作與研究嶄露頭角,一九九○年代正式登場,其開創性的形式及創作內容一躍成為戲劇界的一支新銳學派。全球各地的學者和創作者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北美和澳洲、大洋洲等地,以互動的方式來實踐在地社會參與的理念,紛紛加入這一場應用戲劇的劇場運動,也不斷賦予它新的定義和內涵。台灣劇場從九零年代也開始有社區劇場、民眾劇場的發聲,加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將表演藝術正式納入課程,應用劇場的討論也因而日漸受到矚目。因此,當劍虹邀約我們在《劇場事》裡作一期關於戲劇教育與應用戲劇的專輯特刊時,我們欣然答應,但心中浮現了許多問號與期許。問號是,在台灣文化當前眾聲喧譁、百無禁忌的後工業、後現代、後殖民交疊的情境中,面對這片現今在戲劇教育中仍處於邊緣,但已然遍地繁花盛景的戲劇創作與研究的領域,我們將要如何立論邀稿呈現新視野?如何讓更多的讀者和戲劇觀眾理解這個領域的多樣創作和研究的新風貌?
在劇場和戲劇教育中,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奮鬥、摸索,只是拼命向前,除了在寫學術論文時,我們將自己的創作或教學工作以不同的理論架構來檢視,很少有時間回頭檢討。然而,在這一期的《劇場事》?,我們想顛覆一下學術的角度和口吻,以劇場實踐者的身分與心情出發,檢視應用戲劇及戲劇教育的領域,讓其中產生的新議題和新觀點,可以觸及更廣泛的一般戲劇觀眾與藝文愛好者,這是我們的期許。緣此問號與期許,經由討論,決定在劇場事原來的編輯架構基礎上,放進我們希望呈現的主題。
在應用戲劇的範疇中包括了:彭雅玲深入淺出地以故事和豐富的實務經驗,具體演示老人劇場如何運用在社區和學校的方法和意義;王墨林暢談長期與盲人一起探索他們的劇場藝術表達;楊瑾雯記錄和探討世界戲劇教育大會主席Dan Baron Cohen如何與魅登峰的老人劇團及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師生進行跨文化的工作坊。編者王婉容本人為文統整反省應用戲劇的劇場美學與創作方法,摘要了曼徹斯特大學的博物館劇場會議的內容,為此領域創作提供新借鏡。
在戲劇教育方面,戲劇教育博士陳韻文從各種層面反思戲劇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十年後的種種問題,具體而深刻。任教於國小的蔡淑菁,則以在第一線實際教學的經驗,說明表演藝術課程的教學現況及所遭遇的問題,誠懇而實際。
在評論部份,本期內容多元:有于善祿詳盡評述第七季第六種身體官能藝術季三齣風格迴異的身心挑戰者的演出;在教育劇場方面,楊美英針對王友輝指導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為增進青少年閱讀所製作的《KIAA之謎》進行省思,另有王威智針對台大戲劇系演出《獸的名字是愛情──〈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的批判。在兒童劇場部分,資深編劇家與評論家王友輝探討兒童劇場的新舊創作瓶頸,還有謝鴻文對紙風車劇團《太陽國歷險記》切要的批評。另外,還有陳崇民的深度劇評與蔡俊平的觀點劇評,展現新銳評論者的獨到想法。
另有一類不屬於此次的專題主題,但與主題在理念和作法上具有關連性,如高維泓對愛爾蘭當代荒謬劇場的探討,有讓我們一窺歷史命運與台灣多有雷同的愛爾蘭。另外藍劍虹對布雷希特書寫真實的探討的精準譯文,也與當代的應用戲劇與戲劇教育之發展理念密切相關。
這樣的專輯,我們希望是一個開始,其中必有許多遺珠之憾,期待引來更多戲劇教育與應用戲劇的實踐者與研究者投入論述,更多以戲劇參與教育及介入社會文化行動的同伴加入,開拓這塊持續擴展的新天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