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15_旅遊展

旅行是為了放大生命的極限:出走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想讓人生更加精采

Vagabonding: An Uncommon Guide to the Art of Long-Term World Travel
流浪旅行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場冒險和一份熱愛,能夠幫助你克服自身的恐懼,活出最豐富的人生。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會員好評 ★★★★★(1)
  • 9 234
    26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人生規畫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羅夫.帕茲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呂佩珊、王湘菲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4/29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美國長銷不敗經典,旅人口碑最推薦
旅行是為了什麼?旅行是人生的一部分
你努力工作去爭取旅行的自由,過著簡單的生活是為了習慣旅途種種不便


你的生命因為旅行而有無限可能

流浪旅行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場冒險和一份熱愛,能夠幫助你克服自身的恐懼,活出最豐富的人生。

流浪旅行 Vagabonding
詞性:名詞
(1)拋開遵行常規的世界,獨自出發旅行一段較長的時間。
(2)一種對個人特別有意義的旅行方式,強調的是創造力、冒險精神、覺察力、簡單化、發掘力、獨立、現實感、依靠自我,以及靈魂的成長。
(3)一種刻意為之的生活方式,讓人能夠隨時出發旅行。

為什麼我們需要流浪旅行?為什麼我們想要去流浪旅行?

這不是什麼流行趨勢,我們只是用一種少見的方式看待生活,不斷探索與學習、不斷面對恐懼與改變習慣、不斷開發所有人和地點的新魅力。

流浪旅行的意義在於抽離你的常規生活,離開六個禮拜、四個月,甚至是兩年,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體驗這個世界。只要你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隨時都能出發旅行,不是幾天的小旅遊,而是長時間體驗流浪的感覺。這本書提供你必要的資訊,例如:

◎旅行中的經濟來源
◎決定目的地
◎適應旅途中的生活
◎到海外工作或當義工
◎應付旅途中的不順利
◎重新適應普通生活
 
流浪旅行不只是一種旅行的形式,而是一種生活型態;一旦你選擇這樣的生活,旅行就不再是閒暇時的娛樂,而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你需要一本長時間旅行的建議指南】
從出發前如何打包行李、旅途中怎麼換錢、該不該嘗試異國食物等等,這本書中都有詳細建議,也列出許多相關資源可供參考。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生活少了點什麼】
你很可能需要旅行帶來的變化與刺激,出去玩個三、五天,或是一個禮拜,對你的人生而言沒有什麼差別,不如大膽嘗試流浪旅行,選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流浪幾個月(可能是六個月,也可以是十二個月),你會發現人生還有許多可能性,你還沒見識到真正的極限!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如果你是不旅行就會全身發癢的人,這本書是最完美的不求人!」──《Outpost雜誌》

「這本書是一段冥想,回味一趟長達數月或數年的旅程;如果你隱藏著一顆驛動的心,這本書會幫助你活出夢想。」──《今日美國》

「本書是窮人旅行必備指南。」──《時代雜誌》

「作者將自己多年的旅行經驗彙整而成這本不同凡響的旅行指南,這不只是一本不限定目的地的旅行教學手冊,還蘊含啟發人心的哲思,作者運用他的機智、精闢見解和才華教你如何將人生活得像一趟冒險旅程。如果你曾經考慮過要休一段長假,這本書將開拓你的眼界。」──《全球郵報》

「我捨不得放下這本書!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旅行之道……作者的實用建議或許真能說服你,一生來一次不設定目的地的旅行。」──旅行家瑞克‧史蒂夫斯Rick Steves

「本書塞滿了實用的小撇步和第一手經驗報導,教你如何體驗豐富又有趣的旅行。」──《國家地理旅行者》

「作者引發我們的無限思緒,不只是思考旅行,還讓人思考起人生與工作。他給我們的處方簽就是要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趣。」──《波士頓全球報》

「這本書蘊藏著認真的哲思理念,在獨自旅行的旅人中成了聖經般的存在,不過我要警告你,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想辭掉工作、賣掉房子,踏上一趟漫長的旅程。」──《奧勒岡人》

「本書中的洞見與實用建議讓人大開眼界,教你如何規畫夢想中的旅行,並付諸實現。如果你想體驗一趟不只兩個星期的旅行,一定要讀這本書。」──英國時代雜誌網站

「推薦必讀。」──《華盛頓郵報》

「本書引用了偉大作家與思想家的話語,諸如惠特曼、梭羅、老子等等,一定能夠啟發讀者。這本書是為了那些夢想著旅行卻不知道如何實現的人量身寫成,包含網路資源和旅行建議,還教你如何協調工作時間、如何適應流浪旅行中的生活、如何解決旅行者常犯的錯誤。作者打定了主意,要讓你沒有藉口不旅行。」──《舊金山檢視報》

「即使是老經驗的漫遊者也會在這本書中得到啟發,對沒有經驗的旅行者也非常有幫助。書中列出了最棒的旅行資源,例如參考書籍和網站。」──《明尼波利斯星光論壇報》

「如果你只想享受旅行這件事,這本書不只有實用建議,還闡述了對旅行生活的熱愛。」──《多倫多星光報》

作者

羅夫帕茲 Rolf Potts

他最早透過擔任景觀設計者和教授英文作為長時間流浪的資金來源,旅行遊歷過60餘國,為許多雜誌媒體撰稿、報導,包括《國家地理旅行者》、《紐約客》、《野外》、Slate.com、國家公共廣播、旅遊頻道等等。目前,他替《國家地理探險》(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雜誌撰寫獨立旅行文章。因為他在Salon.com上的旅行報導獲獎受到肯定,他被稱為「網路時代的傑克・凱魯亞克」。他的旅行文章可見於《旅遊者雜誌 》(Condé Nast Traveler)、《國家地理旅行家》(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2000年美國最佳旅遊寫作》(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00)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他致力推廣獨自旅行,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在美國已是長銷經典,並翻譯成多國語言。

譯者

呂佩珊

師大英語系畢業,曾於服務單位擔任公共衛生及傳染性疾病等領域相關翻譯,另兼職影集字幕與旅遊雜誌翻譯。目前為專職翻譯。

王湘菲

政大外交系、師大翻譯所。曾任職於外商行銷公關部,目前從事口筆譯與教學工作,熱愛旅行和寫作。

目錄

推薦序

如何使用這本書
前言  本性的弱點

第一部分  流浪旅行
第一章  宣示獨立

第二部分  準備出發
第二章  爭取自由
第三章  保持簡單
第四章  學習、不斷學習

第三部分  在路上
第五章  不要畫地自限
第六章  和鄰居見面
第七章  開始冒險

第四部分  長跑
第八章  忠於真實
第九章  保有創意
第十章  讓心靈成長

第五部分  回家
第十一章  活出故事的生命

序/導讀

推薦序

生命就是一場流浪旅行
──褚士瑩

很多人都同意,人生就是至少要來一次流浪。
   
但是你以為的流浪是什麼?
   
世界閱讀日的時候,有一所圖書館出了一個問題給我,題目是:「如果流浪到異國,最多只能帶十本書,你會帶那些書?」
   
我也不知道問這個題目的圖書館員,他心目中的「流浪」是什麼,但我猜是一件很棒的事吧?
   
但是流浪的人,真的會帶十本書嗎?
   
作為一個從少年時代開始就當背包客四處旅行的人,如今繼續背著背包在國際NGO工作,每當有人眼神迷濛地說著流浪這件事時,思緒卻將我帶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到去年秋天的奧地利維也納火車站大廳,目睹大批輾轉從敘利亞逃避戰爭到達歐洲的難民,為了行動方便,他們全身上下的行李甚至只有一個隨身的小背包,裡面精簡到或許沒有餘裕可以放任何一本書,但是每個人都有手機跟充電器,還有一張張即使歐洲人也難得一見的500歐元嶄新大鈔。
   
難民們在維也納火車站,其實最苦的是在對未來完全茫然之中,日復一日漫長的等待,當時我的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
   
「如果這裡有一座行動圖書館,讓難民在等待的焦慮當中,除了在異國陌生的火車站,默默地滑手機之外,能夠將心思沉浸到書本的世界,可能是暫時從『流浪』當中解脫的好方法吧!」
   
我看到敘利亞的難民,他們並不是在流浪,也不想流浪,他們只是在追尋更好的生活過程當中,意外地偏離了原本的路線,因此在這裡稍稍歇息一下而已。

我生命中遇過真懂得流浪的人,都是對自己的生命嚴肅的追尋與學習的人。比如說日本料理店的阿佑師傅。
   
每當開了幾年店,無論生意多麼興隆,他都會堅定地拉下店門,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流浪,用自己的舌尖、用自己的生命,像磨刀一樣去重新將自己對食物的熱情,重新磨得銳利,雖然他不知道自己會在這個地方待多久,下一個地方要去哪裡,什麼時候才會找到熱情,但是他知道在這一刻到來之前,他會繼續一直走下去。
   
然後總會有一天,那無可抑遏的創作料理慾望,阻止他再繼續流浪下去,然後他就會背著背包回到他出發的地方,重新開一家新店,這次仍舊不超過五年。
   
對我來說,知道自己生命要找的東西是什麼,但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知道何時會找到,因此抱著寧靜與開放的心上路出發去尋找,這才是真正懂得流浪的高手。
   
對阿佑師傅來說,流浪是一種修行,料理也是一種修行。
   
「輪到你了。」阿佑師傅從水裡抓了一隻又大又肥的明蝦,靜靜放進籃子裡,轉頭對我說。
   
我知道,這是他今晚給我的最後一個考驗。
   
他尖尖的下巴微微地指向水缸的另外一邊,有兩三個年輕人,看起來也是餐廳的廚師,年輕人們的手放進水裡一攪動,原本安靜的大明蝦,突然都開始掙扎亂跳起來,把他們也嚇了一跳。
   
時間是半夜三點,我們在鬧哄哄的基隆漁港批發市場走動看貨,每一個賣漁獲的魚販,都跟阿佑打招呼,誠實地告訴他今天有沒有好貨色。
   
「蝦子可以感受到人的心。心靜的人,手放進缸子裡,蝦子不會掙扎,乖乖的被拿起來,但是心亂的人,手一放進水裡,就會引起騷動。」阿佑師傅說。
   
真的這麼神奇?我的心裡不免有著疑惑。
   
深呼吸了一口氣,我也緩緩地將手伸進水裡,蝦子們就像睡著了一樣,
   
「不能只選大隻、還要尾巴敞開的。」阿佑師傅嘴角露出欣慰的微笑,同時不忘叮嚀著我。
   
就這樣,我們靜靜地細心挑選著隔天他的餐廳要上桌的主菜。
   
我喜歡到他沒有招牌、也沒有菜單的日本料理餐廳吃飯,因為經過阿佑師傅手下的食物,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魅力。
   
他的菜是不花俏,如果一定要說特別在哪裡,我會說那是一個走過大江南北、見過大山大水的人,才做得出來的料理。在收起上一家餐廳,開這家餐廳之間,他跟著從小在泰國生長的老婆,慢慢在世界各地旅行了一年,不只尋找食物的滋味,也尋找生活的滋味,而這些味道,都灌注在每一道他親手烹調的料理中。
   
吃久了,阿佑師傅有時候會問我要不要收店以後跟他一起去基隆港買魚。我們總是子夜一點半出發,清晨四、五點扛著活蹦亂跳的各式鮮魚回店裏,接著阿佑師傅就要立刻做魚的準備、整理,一直到天亮了,才回家睡覺,下午起床以後就又要準備開店。
   
有一回我去吃飯的時候,看到二廚紅著眼睛,一個大男人當眾邊料理邊哭,確實不是每天會看到的景象。
   
「怎麼了?」我偷偷問阿佑師傅。
   
「喔, 我要趕他走,但是他不肯走。」阿佑師傅若無其事地一邊捏著壽司,一邊淡淡笑著說。
   
原來阿佑師傅有一個規矩,那就是二廚最多只能待兩年,要不另行高就,要不就自立門戶,而這個優秀的二廚兩年的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央求繼續留下來,卻被阿佑師傅斷然拒絕。
   
「世界這麼大,兩年在這麼一家小店夠了吧?待那麼久幹嘛?」
   
「那阿佑師傅,你找到人接替了嗎?」
   
「沒有啊!完全沒有在找人。」阿佑師傅笑著說,「對的人自己會出現吧?」
   
「那沒找到人之前,你怎麼辦?」
   
「如果沒二廚就不行的話,就表示我沒有能力開餐廳,還不如關門好了。」他若無其事地說。
   
過了半個鐘頭,阿佑師傅又回到我的面前說,他過去開的每家餐廳,都是做個五、六年,就差不多該拉下大門去流浪了,旅行沒有特定的目的地,也沒有期限,邊走邊吃,走著、走著突然想停下來,或許就會再開一家餐廳,也或許不會,他的下一家餐廳或許還在台灣,也或許在泰國。
   
二廚離開以後,我當幫手陪阿佑師傅去基隆港買魚的次數,就頻繁一些。他有空就教我怎麼買到檯面上沒有擺出來的好魚,還有如何跟魚販建立起長期信任的故事,買魚全是現金交易,口袋厚厚一疊鈔票很快就剩不了多少,我從來沒看阿佑師傅買便宜的次等貨色,也從來沒看過他討價還價,一次都沒有。
   
正因為這樣,魚販會跟路過的客人大吹大擂,但卻轉過頭來誠實地告訴阿佑師傅今天根本沒有他看得上的好東西,別買。也會有魚販在陰暗的角落默默提著一袋最好的魚追上來塞到他手上。
   
好貨只留給識貨的人。
   
阿佑師傅教我如何從看一個人抓蝦,知道對方的心性。他也提醒要時常跨出舒適圈,把自己放在現實中接受考驗。與其說他是廚師,還不如說他是一個透過料理來修行的人更為恰當。
   
「好魚不多,或是人手不足的時候,只要吧台十個人坐滿,我就可以說客滿了,有什麼難的?」阿佑師傅滿不在乎地說。
   
這家原本就沒有招牌的店,就算明天突然就大門深鎖,再也沒打開,這輩子再也不會見到阿佑師傅,我大概也不會覺得太意外。
 

試閱

簡單生活

能否出發流浪旅行,絕對不是由收入層級決定,而是在於你能否接受簡單生活,你必須意識到自己如何決定運用收入。

和一般大眾的刻板印象不同,你不需要成為清心寡慾的和尚或激進的革命份子,也不需要自行採集狩獵一切食物才能反璞歸真,更不代表你必須無條件避開消費者這個角色。其實反璞歸真只需要一點個人犧牲:在消費者社會當中,調整個人習慣與日常規律。

有時,擁抱簡單生活最大的挑戰,在於其伴隨一種模糊的孤獨感:個人犧牲在大眾文化的瘋狂世界中,並不會獲得太大的關注。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身為文化象徵的遺風就是很好的典範。凱魯亞克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聞名的美國流浪旅者,他的《在路上》(On the Road)以及《孤獨旅者》(Lonesome Traveler)等書,栩栩如生地捕捉到流浪旅行的精髓。而他也在《達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中提到,和有幸無視普遍需求的人一起生活,是多麼令人愉悅:「普遍需求告訴你,你需要消費商品,因此必須藉由工作來獲得消費這項特權。那些你其實不需要的廢物……一週後會在垃圾堆裡看到的一般垃圾,都在一個冷冰冰的工作─生產─消費的系統裡。」

縱然凱魯亞克遵循物質一切從簡,但他發現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就是足以負擔他自由旅行的生活,在大眾眼中很快成為了更時尚(也更有市場)的旅行生活型態。敞篷車、爵士樂、大麻,以及稍晚問世的GAP卡其褲,最終成了他與尼爾‧卡薩迪(Neal Cassady)在《在路上》一書中尋找神祕「那玩意」的代表。正如和凱魯亞克同屬「垮掉一代」的威廉‧布洛斯在他逝世多年後所指出,凱魯亞克神祕的魅力到了後來,有部分與「百萬間咖啡館開張」和「Levi’s賣了幾百萬條牛仔褲給男男女女」密不可分。

當然在某些方面,咖啡館、敞篷車與大麻對凱魯亞克的讀者來說,是旅行中吸引人的一部分,這就是行銷(刻意或非刻意)運作的方式。但這些對凱魯亞克來說,都不是讓旅行成真的重點。他能讓旅行成真,是因為他知道,自我和財富不能用你消費了什麼或擁有了什麼來衡量。他發現,就算是社會邊緣最壓抑的靈魂,也擁有富人所沒有的東西:時間。「『富有』不一定等於有錢」的概念,和社會本身一樣古老。古印度《奧義經》中說得相當輕蔑:「人類用所有物的鎖鏈綁住自己,並墮落於其下。」古希伯來聖經宣稱:「愛錢的人永遠嫌錢不夠。」耶穌基督說:「得到全世界卻失去自己」毫無意義;而佛祖戲謔地指出,想從物質欲望中尋求快樂,就跟「因為香蕉樹長不出芒果而感到痛苦」一樣可笑。

儘管幾千年前就有了這些警告,但社會的強大力量(或可說是種集體瘋狂),迫使人要在人生中賺取財富,而不是活出富足人生;認為人要在世界上「過得不錯」,而不是活得不錯。儘管美國經常可見到不開心的富人,大部分的人還是相信,再多一點錢就可以解決一切。這樣一來,樂透彩就成了現代生活的救世主,中樂透的渺茫機會,可以永遠將我們從擔憂財務的境況中解放。

幸運地是,我們生來就有一張中獎樂透,只需在行走全球時調整步調,即可兌獎。流浪旅行的哲人艾德‧布林就很了解:「當你開始一場全新的遊戲(也就是流浪旅行),時間就是你唯一的資產。以生物遺傳的角度上來看,大家都一樣富有。當然錢財還是生存的必需品,但時間才是你賴以為生的東西。所以,請節儉地存下基本生存所需的少數錢財,但請奢侈地花費大把時間,創造出不虛此生的生活,了解嗎?」

了解。最棒的是,當你以充裕的時間培養未來,同時也播下了個人成長的種子,而這種子將在你旅遊世界時開花結果。

為了流浪旅行簡化生活,聽起來很難,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因為旅行的本質就是要求一切從簡:不信的話,回家試著把你擁有的所有東西塞進背包裡,你會發現這絕對不可行,因為無論過得再貧瘠,還是無法比得上旅行所要求的絕對極簡。不過你可以從家裡就開始減少與簡化的過程,這在許多層面上都相當有用:不只能幫助你節省旅遊花費,更讓你了解自己可以脫離這些資產與日常習慣獨立運作。如此一來,你做好了心理準備,面對旅途中的現實,從居家開始改變生活之後,旅行就只是將這樣的生活型態延伸出去而已。就和戒咖啡一樣,簡化生活的消費戒斷時期還滿困難的。幸好,即將到來的旅行體驗成了你相當具體且有益的長期目標,能幫助你舒緩不適。長期下來,當你收割簡化生活的卓越收穫時,你會開始思考,為何當初能忍受如此雜亂的生活。

就基本層面而言,有三種簡化生活的方式:停止增加、控制日常習慣,以及減少雜亂。最簡單的部分就是停止增加,這意味著為了長時間的流浪旅程,不管看起來有多誘人,你都不能再增加新的資產。這項規則自然適用於車輛與家庭娛樂等事物,但也適用於旅行配件。確實,大家在期待流浪旅行中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沉迷於投資想像中旅行可能會用上的配備,包括濾水器、睡袋,以及旅行精品衣物。事實上,流浪旅行在最精簡的裝備下進行得最順利,就算是多年的旅程,除了耐穿的鞋子以及堅固的旅行袋或背包外,一開始根本無須花太多錢購買裝備。

當你抑制生活中物質增加的同時,也應該要努力控制日常不需要的開銷。簡而言之,過得更節省(就算你出身不凡),將省下來的錢投資為旅遊基金。舉例來說,不要去餐廳吃飯,自己在家開伙,帶便當上班或上學;不要到夜店狂歡、看電影或到酒吧享樂,而是在家與家人或朋友一起玩樂。立刻戒掉任何昂貴的花費習慣,藉此省下來的錢,將會在旅行中有很大的回報。秉持這樣的方式,我在大學畢業後,為了存下流浪旅行的錢,吃了很多陽春的火腿三明治,也錯過很多油漬搖滾年代的西雅圖夜生活,但接下來八個月在北美的自由旅程,我所得到的遠超過這些犧牲。

或許簡化生活最困難的一步就是減少雜亂,也就是減少你已經擁有的東西。梭羅發現,減量可能是贏得改變生活的自由當中最關鍵的一步,他在《湖濱散記》中寫道:「看似富有實則貧瘠的階層,累積了一堆雜物,卻不知如何運用或擺脫它們,便將之冶煉成或金或銀的枷鎖,鎖在自己身上。」

如何為了迎接旅行的到來而減少雜物,端看個人情形:如果你還年輕,你可能還沒有累積足夠拖累你的雜物(這也是流浪旅者大多是年輕人的原因);如果你沒那麼年輕,你也可以拋棄對基本福祉不必要的事物,重新創造無憂無慮的生活條件。你可以透過車庫拍賣或是線上拍賣,神奇地擺脫生活中所擁有的大部分雜亂(外帶賺進一筆額外的現金)。擁有房屋的人可以租屋賺取旅行自由,租屋者則是可以拍賣、儲存或出租那些可能綁住他們在定點的東西。生活簡化的另一個考量就是債務。羅芮‧李(Laurel Lee)在她二十歲那年離開大學,出發流浪旅行,將這次經驗寫成了《神佑》(Godspeed)一書(一九六七年出版),她在書中挖苦道:「城市中充滿那些為了酪梨綠傢俱組,每個月被債務追著跑的人。」因此,可能的話,千萬不要被酪梨綠傢俱組(或任何其他看似無傷大雅的嗜好)限制你的人生,讓你必須陷入生產與消費的循環。如果你已經負債,努力工作來跳脫,並且不要再陷入債務;如果你有貸款或其他長期債務,嘗試讓自己脫離這項義務一段時間,可以考慮出租物產等方式。脫離債務負擔,讓你有更多流浪旅行的選擇,意即更多人生選擇。

當你開始簡化生活,期待花費這一筆新獲得的時間之財,朋友與家人可能會覺得好奇。他們會對你即將到來的冒險表達熱忱,但另一方面,他們看著你逐漸壯大的自由,可能會忍不住偷偷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你全新的世界視野會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觀(或至少迫使他們以新的方式看待那些價值觀),他們可能會罵你是不負責任而自我放縱的人。就讓他們這樣想吧!正如同我所講過的,流浪旅行不是一種意識形態、社會弊病的良藥,或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一直以來,流浪旅行都是私人作業,目標不是改善你與鄰居的關係,而是增進你和自我的關係。因此,如果你的鄰居認為你的旅程很愚蠢,你也不用浪費時間說服他們。唯一合理的答覆,就是透過流浪旅行所帶來的無數機會,默默豐富你的生活。

有趣的是,在我的流浪旅行生涯中,接受到最不友善的反應居然是在旅行途中。我曾經在哈米吉多頓(Armageddon,這是以色列地名,不是世界末日)遇見一位美國航空工程師,他出差到特拉維夫(Tel Aviv),為自己爭取到五天的自由時間,開心極了,因此我們在走過這廢墟城市的一路上,他幾乎都在談論這件事情。結果我提到自己過去十八個月都在亞洲旅行時,他看著我的表情像是我打了他一巴掌。他酸溜溜地說:「你一定超有錢吧,」隨意瞥了我一眼又說,「或是你爸媽很有錢。」我試著解釋自己用在韓國教英文兩年的薪水,做為我籌措自由的基金,但這位工程師一點也聽不進去。不知為何,他無法接受腳踏實地從事任何工作兩年,就可以賺到十八個月(而且還在持續進行)的旅行資金。而他甚至沒有花心思去注意真正的亮點:在這十八個月的旅程中,我每天的花費比起在美國便宜許多。

我如此不凡的節約祕招,其實沒有什麼祕密,也沒什麼不凡的:我只是在旅途中放棄一些舒適的選擇,藉此挖掘出大把的自由時間。我選擇留宿在乾淨、設備基本的青年旅館或民宿,而不是奢華的旅館;我搭乘當地的公車、火車以及共乘計程車,而不是搭乘飛機往來各地;我會在路邊攤與當地的自助餐館吃飯,而不是選擇新潮的餐廳。偶爾,我會徒步旅行、睡在星空下,或是在頑固的本地人堅持下,留下來享用一頓免費的晚餐。

我的旅程最終為期超過兩年,橫越亞洲、東歐以及中東,平均一晚的住宿花費不超過五美元,一餐不超過一美元,而我一個月的總開銷很少超過一千美元。

當然我的品味很簡單,也不會在昂貴的地方逗留太久,但我旅行的方式真的沒有太特別之處。事實上,各國背包客的旅行路線(當然還有低預算旅遊指南出版帝國)就是由發展中國家豐富的旅行優惠架構起來的。在家鄉把油箱加滿的花費,可以讓你搭火車從中國的一端到另一端;外送臘腸披薩的價格,可以在巴西吃上一個禮拜的好料;而在美國任何大城市一個月的房租,可以在印尼沙灘的小木屋待上一整年。更棒的是,就連世上許多工業化城市,都有足夠的青年旅館網絡、大眾運輸折扣、以及露營的選擇,讓人負擔得起長期旅程。

最終你會發現,就算有比較昂貴的選擇,便宜的流浪旅行才是你最喜愛的旅行方式。簡單生活的確不只省錢省時,更讓人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迫使你真誠地接觸當地人,也讓你在刺激的全新道路上,能夠獨立自主,順從自己內心的熱情與好奇心。

這樣一來,無論在家或在旅途中都一樣,簡單生活讓你有時間尋求金錢無法購買而常被忽略的資產,也就是生活本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82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we*****126 說:
    2016-08-24
    想要走出自己國家,想要得到從沒有過的自然感受?去看這本吧!雖說在講旅行,但是卻也讓我們拋棄物質的所有,超脫了金錢對我們的意義。感受吧!用心去感受這世界帶來的一切,走出,用心去看。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