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013_10月選書

旅行,為什麼讓我們上癮:不只是為了放鬆,而是想暫時逃離的心理狀態

  • 79 296
    375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不是真的想去哪裡,而是不想困在這裡!

每一次旅行出走,都在與日復一日的現實討價還價

 

▎旅行的起點,往往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喊

人們在壓力、疲憊或困惑之際,渴望透過離開熟悉的場域,尋找暫時的出口。出發的衝動,可能源自對自由的嚮往,也可能是逃避責任的本能;有人為了療癒心靈,有人則想透過陌生環境來重建自我。離開的腳步,其實反映著心理需求的投射。

 

▎目的地的選擇,是潛意識的語言

異國街道、山林海濱或古老城市,看似外在的決策,其實暗藏情感與記憶的連結。曾經的經驗、文化框架,甚至是社群媒體的影響,都在無形中引導了判斷。有人重返舊地,只因想要再感受熟悉的安心;有人追尋未知,則是為了證明自己能突破限制。

 

▎旅伴與獨行,展現出人際關係的另一面

情侶的旅行往往成為默契的試煉,家庭的遠行可能牽動角色壓力,而團體旅遊則讓人重新面對比較與表現。相對之下,獨自出發的人則在孤單與自由之間找到自我,學會如何在陌生世界裡建立安全感。旅途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人際互動最真實的樣貌。

 

▎情緒曲線,是旅程裡最難忘的風景

從行前的焦躁、異地的亢奮,到最後一天的惆悵,旅行中的心情波動猶如一場心理劇。文化震撼、期望落差、拍照與記錄的延遲滿足,無一不是情緒的推拉。快樂未必單純來自風景,而是來自過程中情感的堆疊與釋放。

 

▎當歸途展開,新的自己也隨之誕生

照片、日記與記憶的重組,讓旅行不只是短暫插曲,而能滲入日常生活的脈絡。有些人在異地體悟勇氣,有些則重新定義與家人的連結,也有人藉由旅行修正人生方向。遠行的意義,最終是讓人回到熟悉的日常時,依然能感受到心靈的擴張與更新。

 

〔本書特色〕

旅行不只是離開日常,而是一場深層的心理探索。本書以心理學為核心,揭示旅行動機、目的地選擇、人際互動與情緒起伏的背後機制。它告訴我們,從衝動到計畫、從快樂到失落、從陌生到熟悉,每一步都折射出我們對自我、他人與世界的理解。這是一部將旅遊經驗轉化為心理洞見的書,幫助讀者看見旅行真正的意義。

作者

許奕廷

 

諮商心理師、作家,研究與學習興趣廣泛,專長領域為精神病學、精神療法和分析心理學等,擁有十二年專業諮商經驗,常受邀至各大學授課。

目錄

序 離開的理由:打包行李之前,先理解我們的心

第一章 旅行的心理開端:為什麼我們想離開?

第二章 目的地如何決定?心理地圖的建構

第三章 旅伴、獨旅與社交:人際關係的再定義

第四章 旅行中的情緒起伏:快樂是什麼?

第五章 空間感知與地方依附:我們為何會戀地?

第六章 文化差異與旅遊衝擊:異地行為的心理調節

第七章 旅行與自我發展:心靈蛻變的歷程

第八章 危機中的旅行:焦慮、風險與控感

第九章 數位與旅行:行動裝置下的旅遊心理學

第十章 從旅行回到日常:轉換與延伸的心理調節

試閱

第三章 旅伴、獨旅與社交:人際關係的再定義

 

3.1 旅伴選擇背後的心理機制

為何選誰同行,影響整趟旅程?

  當我們在規劃旅行時,第一個問題往往不是「要去哪裡」,而是「要和誰一起去」。旅伴的選擇,不只是實務上的考量,更是心理層面深層決策的展現。我們可能以為只是挑個聊得來的朋友,但實際上,這個選擇往往牽涉到信任、相處習慣、自我期待與衝突容忍度等因素。

  心理學中指出,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互動模式會有所不同,旅行這種高密度、長時間共處的情境,會放大平日相處中的優點與缺點。因此,我們在挑選旅伴時,潛意識中會選擇那些「能共同應對突發狀況」、「能包容彼此節奏」、「能讓我在旅途中保有自我空間」的人。

這樣的選擇,反映的不只是關係好壞,更是彼此互動模式是否能在高壓或失序環境下依然和諧。

 

相似性與互補性:誰是理想旅伴?

  理想旅伴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與自己非常相似的同伴,能快速達成共識、不需多言就明白彼此的節奏;另一種則是互補型,能在我疲倦時主動安排、我緊張時協助冷靜,彌補彼此在旅行中可能出現的盲點。

  這兩種類型各有利弊。相似型旅伴雖然溝通順暢、步調一致,但若遇到突發變化,可能缺乏彈性與協商空間;而互補型旅伴雖可互相支持,但也更容易出現價值觀落差與主導權爭議。

  因此,我們在挑選旅伴時,不僅要看平日相處合不合,更要思考:在旅行這種需要高度協調的情境中,我們是否能接受對方的處事方式?是否能彼此信任並妥協?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一段旅程是輕鬆或充滿張力。

 

旅伴就是照妖鏡:旅行放大個性差異

  旅行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場測試。平時習以為常的小毛病,在旅行中可能成為爭執導火線。有人睡不飽就脾氣差、有人不吃早餐會頭暈、有人對預算斤斤計較、有人堅持行程要精準執行……這些都在考驗旅伴之間的包容與調適能力。

  心理學上的「情境強度理論」指出,人在規範寬鬆的情境中,個人特質會更明顯地表現出來。旅行正是這樣的情境:沒有老闆與制度管控,行動自主、變數極多,人的原貌與偏好會比日常更明顯地浮現。

  因此,有些人旅行後關係變好,是因為經歷共同挑戰產生更多信任;但也有人因此決裂,發現彼此難以磨合的地方比想像多得多。旅伴間是否願意在衝突中調整,將是關係能否延續的關鍵。

 

心理角色分配與期待管理

  旅途中,人們常會自然分工:有人負責導航、有人查餐廳、有人控制預算、有人照顧情緒。這些角色分配若自然產生且彼此認可,旅程通常順利;但若產生期待落差,像是某人被默認為領隊卻沒意願承擔,或某人總是被當作「附屬者」忽略意見,便會造成壓力與失衡。

  因此,旅伴關係其實也需要溝通與調整。不是只有戀人或家人才需要談「期望管理」,朋友出遊同樣應該在事前釐清各自角色與底線。例如:「我比較沒方向感,不介意你主導行程」、「我不想太早起,是否能晚點出發」、「我旅途中需要安靜時間,希望能尊重」等,這些簡單溝通能有效減少衝突。

 

挑旅伴,其實是挑一面鏡子

  旅伴不只是陪你走一段路的人,更是讓你看清自己互動模式的人。選誰同行,透露出你對自己舒適區、信任界線與關係模式的選擇。一次好的旅行,不只帶回照片與紀念品,也可能讓一段關係更加緊密,甚至讓你更認識自己。

3.2 情侶旅遊的測試與分歧點

愛情的旅程,也是壓力的考驗

  許多情侶對旅行懷抱浪漫幻想,認為一起踏上旅程能加深感情、創造美好回憶。然而,現實往往沒那麼單純。當兩個人進入一段高密度相處的情境,尤其還涉及行程規劃、金錢協調、生活習慣等各種瑣碎事務時,平時被忽略的問題就會被放大顯現。

  根據關係心理學,戀愛關係中的潛在衝突在旅行時特別容易浮現,這是因為旅行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慣性與結構,讓彼此必須即時面對選擇與壓力。例如:走錯路時誰負責?預算超支誰心情不好?餐廳不合胃口時誰先生氣?這些看似小事,其實都在測試雙方的容忍度與協作能力。

 

日常容忍vs.旅途極限:摩擦從哪裡開始?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各忙各的,對彼此的生活習慣並不介意。但旅途中,兩人必須長時間共處,連早餐吃什麼、衣服怎麼摺都可能變成引爆點。這種從細節中產生的摩擦,往往來得又急又劇烈。

  舉例來說,一方喜歡悠閒漫步,另一方則愛按表操課,這樣的節奏落差若未事先協調,就可能導致衝突。再者,對於旅費的敏感度不同,一方願意多花錢住好一點,另一方堅持省錢,這些價值觀的差異,在旅行中會因場景具體化而更難妥協。

  這時,伴侶若能意識到衝突來自「處理方式不同」,而非「誰對誰錯」,將更有助於冷靜面對。反之,若每次爭執都升級成對彼此性格的指責,便可能在旅途中撕裂原本穩定的關係基礎。

 

溝通風格差異與情緒處理能力

  旅行中的情侶常因溝通方式不同而引發誤解。一方傾向直接表達不滿,另一方卻習慣冷處理或沉默,這類溝通斷層在旅行中會加速關係緊繃。

  心理學研究顯示,情侶在壓力情境下的溝通風格,是評估關係穩定度的重要指標。能否在爭執中表達需求、不攻擊對方、給予空間,是維持情感韌性的重要關鍵。

  建議情侶在旅程開始前,就先針對「遇到爭執時我們要怎麼處理」有基本共識。例如:是否需要暫時冷靜?是否有非談不可的底線?這些策略能在衝突發生時,提供一個情緒緩衝區。

 

旅行是戀情的照妖鏡,也是升溫的機會

  雖然旅行可能帶來磨合與爭執,但它也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讓彼此更深入了解對方。透過共同做決策、面對突發事件、分擔責任與照顧彼此,能讓愛情從熱戀階段的理想化,進入更真實的合作關係。

  很多情侶在第一次旅行後,才真正知道對方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這樣的認識雖可能伴隨失望,卻也為關係帶來真實的根基。如果雙方能在過程中學會調整、溝通與包容,旅行反而會成為感情升溫的重要轉捩點。

  值得一提的是,旅途中共度的美好時光,會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烙印。心理學稱之為「情緒高峰與結尾效應」,也就是我們最容易記得一段經驗中的最高潮與結尾片段。因此,只要有幾個關鍵時刻是溫暖的,即使中間有爭吵,這段旅程仍會被視為正向經驗。

 

一起旅行,是感情的壓力測試

  情侶旅遊不只是一次浪漫計畫,更是一場關係壓力測試。它能揭開隱藏的衝突,也能深化彼此的理解與依附。選擇一起出發,意味著雙方都願意走進更真實的互動現場。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9845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