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華嚴經:十行暨十迴向品解析(全彩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882
    9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全部字數為四十四萬多字,將六十與八十《華嚴經》的〈十行品〉與〈十迴向品〉進行詳細解析與比對研究,經文的「偈頌」已全部下註,並將〈十迴向品〉中所有的「名相法數」進行「數字化」分類。如果您想跟隨菩薩如何修持與達到〈十行品〉境界,那就必讀這〈十行品〉的法義;不讀〈十行品〉,不知菩薩修行偉大的境界。如果您這一生所修的八萬四千法門功德資糧,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如法」的「迴向」,那就一定不能錯過《華嚴經》的〈十迴向品〉法義;不讀「十迴向品」,不知佛法浩翰無窮盡的法相名數。

作者

陳士濱(法名:果濱)
  現為高雄光德寺淨覺僧伽大學教授。
  佛學專長:一、佛典生命科學。二、佛典臨終與中陰學。三、梵咒修持學(含《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四、《楞伽經》學。五、《維摩經》學。六、般若學(《金剛經》+《大般若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七、十方淨土學。八、佛典兩性哲學。九、佛典宇宙天文學。十、中觀學(中論二十七品)。十一、唯識學(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十二、《楞嚴經》學。十三、唯識腦科學。十四、敦博本《六祖壇經》學。十五、佛典與科學。十六、《法華經》學。十七、佛典人文思想。十八、《華嚴經》科學。十九、唯識双密學(《解深密經+密嚴經》)。二十、佛典數位教材電腦。二十一、中觀修持學(佛經的緣起論+《持世經》)。二十二、《般舟三昧經》學。二十三、如來藏學(《如來藏經+勝鬘經》)。二十四、《悲華經》學。二十五、佛典因果學。二十六、《往生論註》。二十七、《無量壽經》學。二十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二十九、《思益梵天所問經》學。三十、《涅槃經》學。三十一、三部《華嚴經》。三十二、穢跡金剛法經論導讀。

目錄

序文 一
《華嚴經‧十行品》二種譯本對照 29
第十九卷 29
十九-1 十大菩薩之第一位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善思惟三昧」。功德林菩薩以十方「萬佛剎」微塵數皆同名為功德林諸佛的共同加持力,及毘盧遮那佛往昔的「願力」及「威神力」,及諸菩薩自身所具的「善根力」,故能入「善思惟三昧」而「代佛」為諸菩薩宣說有關菩薩修行的「十行」法義 29
十九-2 菩薩有「十行」之法,此為三世諸佛之所共同宣說。哻歡喜行、哷饒益行、哸無違逆行、哠無屈橈行、唎離癡亂行、唃善現行、唋無著行、圁難得行、圂善法行、埌真實行 31
十九-3 第一「歡喜行」菩薩,修行「布施」利益眾生而已無「我想、眾生想」,但觀「法界、眾生界」皆是「無邊際法、空法、無所有法、無相法、無體法、無處法、無依法、無作法」 33
十九-4 第一「歡喜行」菩薩修行「布施」而作九種觀:不見「布施的自身、所施之物、接受布施的對象、福田、業、報、果、大果、小果」 35
卍關於「布施」應不見「大果」、不見「小果」的經論引證 36
十九-5 第二「饒益行」菩薩於「色、聲、香、味、觸」五欲,心皆無所執著,嚴持「淨戒」,不以「五欲」而惱亂任何一眾生。寧捨身命,而終不作惱亂眾生之事 41
卍關於「五欲」的原始定義經論解釋 42
十九-6 第二「饒益行」菩薩修行「眾生」與「顛倒」,於五種求中,皆不可得。「眾生」與「顛倒」皆非內法、外法、中法 47
卍「眾生」與「顛倒」,於五種求中,皆不可得 49
十九-7 第三「無違逆行」菩薩常修行三種法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於種種「惡言」中,心皆不動 53
卍關於「三種忍」(三法忍)的經論解釋 57
十九-8 第四「無屈橈行」菩薩修行十種的精進。復修我當「代」一切眾生「受一切苦」,普令眾生「離一切苦」,悉皆能入究竟的「無餘涅槃」,然後我乃當成「無上道」 63
卍關於「釋迦佛的前生寶海梵志,在其“五百大願”中一再重複的說:要代眾生入“阿鼻”受諸苦痛」的經論引證 66
卍關於「眾生未盡成佛,菩薩自己則已先成佛」的經論引證 67
十九-9 第五「離癡亂行」菩薩修行「正念」,心無散亂,於世間生死與出世善法,皆已達「心無癡亂」。能聽聞十七種法,經阿僧祇劫,亦不忘、不失,心常「憶念」而無有間斷 71
卍關於「菩薩有隔陰之迷」的經論引證 73
卍關於「名、句、味」的梵漢翻譯問題 77
十九-10 第五「離癡亂行」菩薩已於種種「好、惡」音聲中,未曾有一念心生散亂,知一切聲皆「無所有」,實不可得,無有「作者」,亦無「本際」,與「法界」平等,無有差別 78
十九-11 第六「善現行」菩薩之「三業」已安住於「無所得」之境,知「三業」皆「無所有」、亦「無虛妄」,故無有「繫縛」與「解脫」。願眾生皆獲成熟與調伏,我方成正覺 83
《華嚴經‧十行品》二種譯本對照 89
第二十卷 89
二十-1 第七「無著行」菩薩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與「嚴淨」阿僧祇世界,但於諸世界中,心已無所執著。於諸佛法中已達「無垢、無淨,無闇、無明,無異、無一,無實、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正道、無邪道」之境 89
二十-2 第七「無著行」菩薩於一一之「毛端」處,盡未來劫而修諸菩薩行,皆不著「身、法、念、願、三昧、觀察、寂定、境界、教化調伏眾生、入於法界」。已得「無所著、無所依」,能「自利、利他」,清淨圓滿 92
二十-3 第八「難得行」菩薩雖明了眾生乃「非有」,而亦不捨一切眾生。不住於「生死」,亦不住於「涅槃」,亦復不住於生死「中流」,而仍能運度「此岸」眾生而置於「彼岸」,令眾生獲安隱無畏、無憂惱處 97
二十-4 第八「難得行」菩薩常在世間而不生不滅,證「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無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之境 99
二十-5 第八「難得行」菩薩於眾生已達「無所適莫、怨親平等」,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任何的一縷、一毫,及以「一字讚美」之言。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未曾有一念「自為於己」;但只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 101
二十-6 第九「善法行」菩薩能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已得十種「陀羅尼」法。能於「一念」中,以「一音」除滅眾生任何不同之問難與疑惑。能變身為「真金色」而廣作佛事 105
二十-7 第九「善法行」菩薩已成就十種身,所謂:能入「非趣身」(法界身)、能入「諸趣身」(未來身)、不生身、不滅身、不實身、不妄身、不遷身、不壞身、一相身、無相身 108
卍第九「善法行」菩薩成就「十種身」與〈離世間品〉中的「十種身」義 111
卍漢梵轉譯時,「當來」與「未來、不來、無來」可能發生相混情形 113
二十-8 第十「真實行」菩薩已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而能行,如行而能說的「言行合一」最高境界。已成就如來所具的「十力」之智。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自己方成正覺 115
卍關於「不請之友、無問自說」的經論引證 118
二十-9 第十「真實行」菩薩能於自身中現出無量身、現出一切「剎土」、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一切「諸佛」 119
二十-10 十大菩薩之第一位功德林菩薩「代佛」於「夜摩天宮」為諸菩薩宣說有關菩薩修行的「十行」法義。從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來、亦同名功德林菩薩,世界皆名為功德幢,如來同名普功德,亦同時宣說此「十行法」,乃至諸「文字、句義」皆悉「同等」,不增、不減 122
二十-11 十大菩薩之第一位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以及一切諸眷屬,而說頌言 123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三卷 143
二十三-1 十大菩薩之第一位金剛幢菩薩入「智光三昧」定。此是十方各有「十萬」皆同名為金剛幢如來之神力;共同加持而令菩薩能入此定。金剛幢菩薩承金剛幢諸佛威神力而演說諸菩薩所修之「十迴向」法義 143
二十三-2 金剛幢菩薩得金剛幢諸佛「摩頂」後,即告諸菩薩言:菩薩所修學的「迴向」有十種,此為三世諸佛咸共演說 145
二十三-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首先應修「六波羅蜜」與「四無量心」 149
二十三-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菩薩於「非親友」亦願守護迴向,與其自己的「親友」一樣平等無差別 150
二十三-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菩薩不以眾生不知「報恩」,而退失「菩薩行」,與捨棄「菩提道」 152
卍菩薩為何要修「施恩不望報」的經論引證 154
二十三-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菩薩以諸「善根」,普為眾生作「深遠專心」的「真實」迴向,非但只是停留在「口言」的一種「言行不一」狀態 162
二十三-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能迴向的「我」、所迴向的「經咒善法功德」、被迴向的「對象之處」,「三處」皆清淨,並應以此「清淨功德」迴向淨土而證「阿耨菩提」 164
卍菩薩為何皆發願說「願代眾生受苦」的經論引證 166
卍能迴向的「我」、所迴向的「經咒善法功德」、被迴向的「對象之處」,「三處」皆清淨。並應以此「清淨功德」迴向淨土而證「阿耨菩提」 169
二十三-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菩薩皆發「誓願」而願「代」眾生苦,其實無「能代」,亦無「所代」,能所雙亡。
菩薩已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既已無真實存在之「眾生相」,故亦無「真實可得」的「代眾生受苦」之事,亦無「能代眾生受苦」之「菩薩」者 170
二十三-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菩薩皆以諸「善根」而作迴向,令一切眾生得「究竟之樂、利益之樂、獨享之樂而不與大眾共受之樂、寂靜之樂、無染依之樂、無動轉之樂、無量之樂、不捨離不退轉之樂、不滅之樂、一切智之樂」 173
二十三-1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菩薩對於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棄「誓願」;不能以「有一位」眾生之惡,因此而盡棄捨「一切眾生」 175
卍我們對一直「重複犯錯、犯罪」的眾生,有多少的「忍受」度呢?會生「疲厭」心嗎?會「棄捨」眾生嗎? 178
二十三-1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一種「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的總結。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179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四卷 187
二十四-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二種「不壞迴向」:有十種「不壞信」定義,從菩薩「於三世諸佛」皆生「不壞信」開始,至菩薩「於諸善巧方便行」,已得「不壞信」,故能攝取種種無量無數行之「境界」 187
二十四-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二種「不壞迴向」:菩薩安住於十種「不壞信」時,便能於「佛、菩薩、聲聞、獨覺、如來正教、眾生」等種種「境界」中,令諸「善根」無量無邊,與「菩提心」轉更增長 189
二十四-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二種「不壞迴向」:菩薩能以67 種無量「阿僧祇」之諸「莊嚴供養具」,去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190
二十四-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二種「不壞迴向」:菩薩能對諸佛所準備的「諸供養具」,於「阿僧祇」劫,皆說不可盡。菩薩之心乃無有「退轉、休息、疲厭、執著」,離諸「心想」、亦無有「依止」 193
二十四-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二種「不壞迴向」:菩薩以諸「善根」而作如是「迴向」之時,能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因緣」所生法悉皆如響;所有菩薩諸行,一切亦如影 196
二十四-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二種「不壞迴向」的總結。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198
二十四-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三種「等一切諸佛迴向」:菩薩能隨順修學三世諸佛所修的「迴向」法,迴向於「諸佛、諸菩薩、諸眾生」。與三世諸佛所修的「迴向」法是完全「相等、相同」的 205
二十四-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三種「等一切諸佛迴向」:修學迴向於「諸眾生」。雖處在「居家」,仍能普攝善根,令其增長,與迴向「諸佛無上菩提」 207
二十四-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三種「等一切諸佛迴向」:菩薩於如是所有善根,於「已集、當集、現集」之善根,悉皆以迴向於眾生 210
二十四-1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三種「等一切佛迴向」的總結。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即說頌言 212
二十四-1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四種「至一切處迴向」:所修學的「善根功德」之力,能迴向「至一切處」,而無處不至 221
二十四-1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四種「至一切處迴向」:菩薩以十種心而作「迴向」,計有「不亂心、一心、自淨意心、尊敬心、不動心、無住心、無依心、無眾生心、無躁競心、寂靜心」迴向 223
二十四-1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四種「至一切處迴向」:諸法雖是「無我」,但仍能普攝諸法,能普攝一切諸佛如來,咸悉供養而無有餘故 227
二十四-1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四種「至一切處迴向」:菩薩以諸善根而作迴向時,皆以「無所得」之理而作為方便之修,知一切法皆以「因緣」為本 229
二十四-1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四種「至一切處迴向」:菩薩住此迴向時,能得至一切處之「身業、語業、意業、神足通、隨證智、總持辯才、入法界、遍入身、普見劫、普見念」等妙境。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231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五卷 237
二十五-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菩薩於三世一切諸佛,以及於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生「隨喜」心而無窮無盡 237
二十五-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菩薩於一切善根之所「積集、信解、隨喜、圓滿、成就、修行、獲得、知覺、攝持、增長」,悉迴向「莊嚴」於一切諸佛國土 238
二十五-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菩薩能隨順「宿世所緣」的諸善知識,示現出一切功德莊嚴,無有窮盡 241
二十五-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諸菩薩之「體性」真實,智慧通達,善能分別一切「世界、眾生界、法界、虛空界」,捨離「愚癡」 244
二十五-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方便迴向於「諸佛、菩薩、眾生」,知一切「業」及以「果報」,皆悉寂滅;心常「平等」,無有邊際,普能遍入於一切法界 247
二十五-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能了悟諸法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249
二十五-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若能住於此「迴向」,即能得十種「無盡藏」。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252
二十五-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此菩薩摩訶薩,或作為「帝王」之時,皆願施捨一切諸物 259
二十五-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此菩薩摩訶薩,或作為「帝王」之時,為求「法」,乃至為求一「字」,悉能遍捨四海之內所有諸物。或施捨「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妻子、眷屬」,隨眾生之所乞求,悉滿其願 261
二十五-1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坽願施「食物」夌願施「飲水」奅願施「上味」 263
二十五-1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妵願施「車乘」妺願施「衣服」姏願施「妙華」姎願施「鬘飾」 266
二十五-1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妲願施「名香」姌願施「塗香」姁願施「牀座」妶願施「房舍」妼願施「住處」 269
二十五-1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姃願施「燈明」 273
二十五-1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姖願施「湯藥」 275
二十五-1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妱願施「諸寶器」 276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六卷 281
二十六-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一:施於「諸佛」及「諸菩薩、師長、善友、聲聞、緣覺」,及具有一切「福田」者,乃至施於「貧窮、孤露」之者 281
二十六-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二:施於諸佛 283
二十六-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三:施於諸菩薩等善知識 285
二十六-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四:施於眾僧 287
二十六-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五:施於聲聞、獨覺 289
二十六-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六:布施於具有一切「福田者」,乃至施於「貧窮、孤獨」者 292
二十六-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妽願施「車乘」之七:布施於具有一切「福田者」,乃至施於「貧窮、孤獨」者 293
二十六-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姀願施「象寶、馬寶」 296
二十六-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姈願施「寶座」 299
二十六-1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妴願施莊嚴「寶蓋」之一 302
二十六-1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妴願施莊嚴「寶蓋」之二 305
二十六-1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姇願施「幢旛」 307
二十六-1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孢願開「寶藏」而施珍寶 310
二十六-1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孥願施「諸莊嚴具」 311
二十六-1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宓願施「寶冠、髻珠」 313
二十六-1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宕願捨「財寶妻眷」而入獄救眾 314
二十六-1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屄願捨身而代「獄囚死」 317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七卷 321
二十七-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屇願施「連膚頂髻」 321
二十七-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岮願施其「眼」 323
二十七-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岤願施其「耳」之一 325
二十七-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岤願施其「鼻」之二 327
二十七-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岠願施「牙齒」 329
二十七-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岵願施其「舌」 331
二十七-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岯願施其「頭」 333
二十七-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岨願施「手足」 335
二十七-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岬願壞「身血」而施 338
二十七-1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岟願施「身髓肉」 340
二十七-1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岣願施其「心」 342
二十七-1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的:岭願施「腸腎肝肺」 344
二十七-1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的:岢願施「肢節諸骨」 346
二十七-1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岪願施「身皮」 349
二十七-1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岧願施「手足指」 351
二十七-1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岝為求正法而施「連肉爪甲」 352
二十七-1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岥為求正法而「入火坑」 354
二十七-1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岶為求正法願「代眾生受苦」 355
二十七-1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岰為求一字一句之正法而捨「國城宮殿、眷屬王位」 357
二十七-2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岦為王時能令眾生斷殺與安住於「三聚淨戒」 359
二十七-2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帗願救度眾生「性根形殘」者 361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八卷 365
二十八-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帔歎佛「出興於世」為難 365
二十八-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帙願施「大地」 367
二十八-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弨願施「僮僕」 369
二十八-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弢願施自身為「給侍」 371
二十八-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弣聞法喜悅後,願「捨身」供佛 373
二十八-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弤願以「身」施於一切眾生 375
二十八-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彔願施身「給侍」於諸佛 377
二十八-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徂願施國中所有諸物,乃至王位 379
二十八-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彾願施「王都大城」 381
二十八-10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彽願施「內宮眷屬」 383
二十八-1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忞願施「妻、子」眷屬 387
二十八-1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忥願施「莊嚴舍宅」 390
二十八-1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怭願施「遊戲園林」等 392
二十八-1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怦願設「廣大施會」 394
二十八-1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怙願施「資生」之物 397
二十八-1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菩薩見來「求索」之眾生,心生歡喜,如見「善友」。修「大悲」與「捨心」,隨其所求,悉令滿足,離貧窮苦 400
二十八-1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菩薩於此「迴向法」皆「無縛無解」,亦如夢幻泡影,而仍未甞暫廢任何善業道 404
二十八-1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時,則能隨順於「佛、法、智、菩提、義、迴向、境界、行、真實、清淨」住,故又名六種為「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406
二十八-19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六種「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的總結。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408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九卷 417
二十九-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能隨所「積集」的31 種善根而修行安住,一切的「善根」悉皆迴向眾生,作為諸眾生的「功德之藏」者 417
二十九-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假使有一人,於盡未來劫,來跟你「求索」,皆能「惠施」之,未曾厭倦而休息,於「一切眾生」悉亦如是 419
二十九-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願以「阿僧祇」世界之「寶象、寶馬、妓女、男女、己身、己頭、己眼、己身血肉、自在王位、奴僕作使」等布施給眾生 422
二十九-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菩薩以所集之善根,於念念中而作如是迴向,願令眾生獲得120 種不可思議的功德 425
二十九-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菩薩以諸善根作如是迴向,願一切眾生,獲究竟「安隱、清淨、安樂、解脫、平等、了達、白淨法、無礙眼、善調其心、具足如來十力」,調伏眾生 433
二十九-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菩薩修迴向之時,不著「業、報、身、物、諸國剎土、諸方處所、眾生、無眾生、一切法、無一切法」 435
二十九-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菩薩修迴向時,具無量功德。所有「眾生」與「業力」、「法性」與「法相」、「菩薩行」與「一切智」,兩者皆「不即不離、非一非異」 437
二十九-8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七種「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的總結。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439
《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三十卷 447
三十-1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菩薩於如是善根,一切皆有種種「門、境、相、事、分、行、名字、分別、出生、修習」,皆悉迴向於「一切種智」,唯有「一」觀,而無「二」境 447
三十-2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菩薩以諸善根作如是迴向,願得圓滿無礙之「身、口、意」業等,計有二十種不可思議之利 449
三十-3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菩薩能開示無量種種善根,以「智」常觀察一切眾生,心恒憶念眾生之「善根境界」 450
三十-4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菩薩以諸善根而作如是迴向,願一切眾生能得三十一種不可思議的「可愛樂」。(可愛樂=可令人獲敬愛、喜愛之樂) 452
三十-5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菩薩雖善修「正業」而能知「業性」本空,能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無有自性」。能觀一切「義」及種種「行」,皆隨世「言說」而無所著 455
三十-6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菩薩所修之迴向,可以「真如」的「體性、妙用」來作為譬喻,共計有100 種「真如」之譬喻 457
三十-7 菩薩修學「十迴向法」之第八種「真如相迴向」: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626386318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92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