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經增訂版_氣水山龍的奧秘(風水地理形家第一本)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封面提要〉
介紹元氣(生命之氣)、水龍與山龍。細說龍法總論與分類、三垣九星、尋龍辨穴。龍真穴的、山環水抱、藏風界水聚氣,即是好的風水形家。
書中以現代人的思維與語言方式,輔以大量圖說。
書後附有經典原文,以利讀者參考。
〈推介本書〉
2019年出版「龍經」詳述氣水山龍的風水奧秘,廣受歡迎。
《龍經增訂版》(增訂一版)再大幅補充地理要竅及「撼龍經」、「疑龍經」原文,理論與實務充分搭配,文圖並茂;若與2025年3月出版的「理氣」一書搭配,則觀風水地理如探囊取物,假以時日,您也可以成為一方風水形家。
目錄
推介序:廣積福德資糧,方堪受用吉地 佛弟子簡進土..........3
自序: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 矢建國......................................4
Author's Preface ...........................................................................12
增訂版序:合參《理氣》及《陽宅》新作 矢建國................18
Author's Preface to the New Edition ............................................19
導讀:如何研讀並應用生氣、水龍與山龍..............................28
前言:深盼有助於一窺堪輿祕旨..............................................34
上篇:生氣 ............................................................................35
The First Part: The Sheng-Qi
第1章:地氣的運行與效用 ......................................................36
Chapter 1, The Move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Earth-Qi
1-1 地氣的運行
1-2 地氣的效用
第2章:生氣的辨識與乘用 ......................................................51 Chapter 2, The In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heng-Qi
2-1 生氣的辨識
-1.山情水意
-2.從形勢觀氣脈之行止
-3.龍與穴
2-2 生氣的乘用
結論:了解地氣與生氣可以趨吉避凶
中篇:水龍 ............................................................................70
The Second Part: The Water Dragon
第1章 水龍又稱平洋龍 .............................................................71
Chapter1, The Theory of Water Dragon
1-1 水的重要性
-1.人類逐水草而居有多項功能
-2.古人對「水」的獨特心得
1-2 水與氣的關係
1-3 平洋以水為龍
小結:水龍原理捷要
第2章 辨龍原則 .......................................................................104 Chapter 2, Principle of Identifying Water Dragon
2-1 兩處關鍵
-1. 枝幹與城門
-2. 息道與漏道
2-2 五星正變
-1.金星
-2.水星
-3.土星
-4.木星
-5.火星
2-3 六項要素
-1. 形勢
-2. 水質
-3 .遠近大小
-4. 流速
-5. 聲音
-6.水光
小結:水柔宜環抱有情喜水土金
第3章 定位點的考量 ...............................................................166
Chapter 3, The Consideration of Point of Location 18 19
3-1 自然環境部分
-1.地表之水的考量
-2.地下之氣的考量
-3.水與地下之氣同時考量
3-2 人為環境部分
-1. 堤壩
-2. 井
-3. 污臭物
小結 : 環境考量捷要
結論:水龍說與科學理論異曲同工
下篇:山龍 ..........................................................................184
The Third Part: The Mountain Dragon
第1章:龍法總論 ....................................................................185
Chapter 1, General of Dragon
1-1 「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 Mt. Sumeru is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1-2 「統論中土山水大形勢」。 General Discussion on the Mt.and Water Situation
in China (Tang Dynasty)
-1.「崑崙南龍入中土」
-2.「兩幹水分三幹龍」
-3.「北幹龍」
-4.「中幹龍」
-5.「南幹龍」
1-3「龍神的含義」 Meaning of Dragon-Shen
1-4「龍法的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Dragon
-1.龍分兩類:山龍與平地龍
-2 .龍分三類:高山、平崗與平原之龍
1-5「山水兼備之地」
A Place of Both Mt. and Water
1-6 「平洋水遶是真龍」
The Place Surrounded by Water in the Plan is a Real Drogon
第2章:垣局與九星 ................................................................210
Chapter 2, Enclosures and Nine Stars
2-1四大垣局Four Enclosures
2-2 九星Nine Stars
-1.「九星」
-2.「天星下照地列山川」
-3.「九星分五吉四凶」
-4.「諸山皆有破祿文」
-5.「八星入平皆有踪」
2-3 貪狼星Tan-Lang Star
-1.「貪狼正形筍生峰」
-2.「貪狼真偽十二種」
-3.「貪狼廉祖氣深遠」
-4.「直脈貪狼與眠體貪狼」
2-4 巨門星Ju-Men Star
-1.「太陽金與太陰金」
-2.「巨門剝出梭印月」
-3.「巨門多結窩鉗穴」
2-5 祿存星Lu-Cun Star
-1.「祿存星正體」
-2.「祿存星的吉凶」
-3.「祿存與武曲、輔弼之辨」
-4.「祿存大轉有特色」
-5.「祿存剝出三吉龍」
-6.「九種祿存」
-7,「祿存小結」
2-6 文曲星Wen-Qu Star
-1,「文曲正體蛇行樣」
-2,「文曲星之吉凶」
2-7 廉貞星Lian-Zhen Star
-1.「廉貞常作祖山」
-2.「祖山下分宗辨分龍」
-3.「廉貞多向南方落」
-4.「廉貞多顧祖,有時亦作朝」
-5.「廉貞宜遠不宜近」
-6.「廉貞剝三吉者吉,不變者凶」
2-8 武曲星Wu-Qu Star
-1.「武曲星端正高大」
-2.「武曲星護衛重重,離踪斷處多失脈」
-3.「武曲星忌歪斜生腳」
-4.「武曲方正出將相,行龍少鬼少關峽」
2-9 破軍星Po-Jun Star
-1.「破軍如走旗,上應三台與六府」
-2.「破軍星能生出九星」
-3.「變體破軍七種」
-4.「舉破軍剝換為例」
-5.「凶星入六秀方成吉
2-10 左輔星Fu Star (L)
-1.「輔星正體如幞頭」
-2.「輔星入垣者最貴」
-3.「中土輔星入垣少」
-4.「如何識得左輔星」
-5.「舉京師驗證垣局」
-6.「輔星諸象」
2-11 右弼星Bi Star (R)
-1.「右弼星隱曜藏形,多吉少凶」
-2.「右弼星之結作」
2-12 九星變穴Identifying "Xue" of Nine Stars
-1.「九星之龍穴相應」
-2.「識得剝換方識穴」
第3章:尋龍與辨穴 ................................................................291
Chapter 3, Looking for dragon ranges and identifying "Xue" ( 穴 :Location of Qi) 3-1 地理四科Four Subjects
3-2 枝幹行度The rule of activity of branches and main trunk 3-3
-1.「神仙觀氣尋地法」
-2.「枝幹之辨」
-3.「起祖分宗及小公」
-4.「天池水」
-5,「開帳」
-6.「退卸剝換與頓伏」
-7.「枝龍結作」
-8.「回龍顧祖」
-9.「子孫相似」
-10.「出身正偏」
-11.「應星與間星」
-12.「尊星活老龍」
-13.「護關峽者形似明堂,但易洩氣
-14.「斷伏與蛛絲馬跡」
-15.「氈褥」
-16.「離鄉砂」
-17.「山龍之陰陽雌雄」
-18.「凶星生吉星」
3-3 結作穴法The rule of formation of Xue
-1.「龍之三停」
-2.「幹龍枝龍結作不同」
-3.「真龍不落空亡」
-4.「幹龍直結」
-5.「凶龍不結真穴」
-6.「雙結穴」
-7.「行龍分背與面」
-8.「山水合聚真龍辨」
-9.「落頭三吉星」
-10.「明堂」
-11.「近案遠朝」
-12.「無朝水結穴」
-13.「官與鬼」
-14.「羅星」
3-4 穴象真偽The true and false of Xue environment
-1.「四獸團聚」
-2.「審氣十訣」
-3.「觀星裁穴」
-4.「四大穴情」
-5.「四周考量細尋穴」
-6.「都邑隨地勢」
-7.「真龍臨落虛穴多」
-8.「針灸與地理,尋穴同一理」
-9.「求地者不可不修德」
3-5 其他Others
-1.「大地成象之初」
-2.「落脈」
-3.「來龍重入首」
-4.「穴的分類」
-5.「山穴諸忌格」
-6.「四大葬法」
結語:期待「理氣」篇早日出版............................................395
參考書目....................................................................................396
附錄:《撼龍經》《疑龍經》原文........................................401
序/導讀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
矢建國
風水地理一向深受國人重視,歷朝各代不論定都、建陵,無不講究龍脈、聚氣,總是希望能夠傳承千萬年基業,永享榮華富貴。從帝王、京城以下,各行政區域、地方首長,以至一般富貴人家、平民百姓,不管官署、住家,陽居、陰宅,莫不重視風水地理、山龍水氣。這些知識與運用到了明、清兩代已臻高峰,不僅各門各派的風水地理觀念爭奇鬥豔,名家輩出,天下言山龍(巒頭)的書籍更是汗牛充棟【注1】,演繹發明各有所長,莫衷一是,令後學者在選擇參考書籍時,不知從何入手?如何簡要掌握山水龍的基本原理,進而融會貫通、妥善運用,乃成為多數人的難題之一。
以《撼龍經》與《疑龍經》為本
自入師門至今三十餘年,根據恩師、前輩的指點及個人粗淺的了解,近兩百年以來,尤其是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華大地上的文化與文字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對於風水地理也逐漸出現了不同論述。然而自西元1835年寇宗氏完成校定《龍經》後,民間的風水地理書籍與知識、理論,又有逐漸形成「定於一尊」的趨勢。今日再以唐代堪輿學祖師楊筠松的《龍經》為主幹,拆解經文,重新提出重點,作分類論述,再加以演繹、發揚,可謂是「法景岳《類經》之志【注2】,有今本《龍經》之事。」 意即以楊公樸素的龍法精神,重新論述龍法的基本原理。
唐代堪輿學祖師楊筠松【注3】的著作以《撼龍經》與《疑龍經》為主。其中,《撼龍經》提出龍法之統論,如唐代中土的山水形勢,龍神、山水兼備之地,及對垣局與九星吉凶、龍身行度大法,做出分類與論述,重在別「峰巒」。 而《疑龍經》則進一步對《撼龍經》提出質疑及辨別,並在多條枝葉中,秉持懷疑的態度尋龍,從辨「枝幹」中尋 得真龍真穴。其中,上篇言枝幹行度,以關局水口為主;中篇論結作穴法,尋龍到頭,看面背朝迎;下篇論穴象真偽,結穴形勢。
本書即以《撼龍經》、《疑龍經》為本,合二者而尊 稱為《龍經》。分成三大部分: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三者形成風水「形家」的根本。其中,「山龍」篇為本書主要內容,其下又分三章:一為「總論」,即《撼龍經》中的「統論」部分;二為「垣局與九星」,即《撼龍經》中,垣局與九星的部分;三為「尋龍與辨穴」,即《疑龍經》中的上中下三篇。每篇均依原經文目錄之主要結構,經摘要【注4】、分類、補充整理後,重新提出新的「要義」標題,依序分述。每項「要義」標題再分兩部分:先以白話文作整體要義解說,後引證相關經典原文之出處。同時列舉原文中,兼參蔣大鴻【注5】於《地理辨正》中所收錄的《青囊經》、《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及《都天寶照經》。同時補入蔣大鴻的《天元歌》、《天元餘義》中,相類及可互參的原文。後 世形家的書籍中,本書主要參考《地理人子須知》【注6】與《山法全書》【注7】。全書近12萬5000字,200多個圖表。
恩師潘養和偏愛寇宗校定本
就「山龍」篇參考版本而言,本書有三類:
1. 楊公《龍經》為清‧道光十三年(西元1834年)《秘藏疑龍經大全》及十四年(西元1835年)《地理點 穴撼龍經》所編,經寇宗(萬川)校定,京都琉璃廠藏版, 菊逸山房手輯。西元1983年7月臺北市集文書局出版, 此書版已不易再得。
2. 蔣大鴻《地理辨證》僅取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 年),張心言的《地理辨正疏》。西元1983年8月再版,臺中市瑞成書局出版 。
3. 蔣大鴻《天元歌》與《天元餘義》的版本,僅取蔣大鴻等人所著的《地理合璧》(西元1983年5月, 臺北市,集文書局出版)。
楊公《龍經》以代表清朝官方、收錄在《四庫全書》中的版本(西元1781年),及代表民間風水界的 「寇宗氏校定版本(西元1834年)」為主【注8】 。近年已有人進行白話文翻譯工作,例如:林達於2012年出版的《圖解中國古代測繪學:撼龍經》(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余從師學習風水三十餘年,今僅取當年受業時,恩師潘養和老夫子所使用的寇宗校定本為依據。我輩不忍祖師爺的心血付諸東流,而市井傳說甚囂塵上,因此曾於西元1995年出版《易居天地─氣與水的原理》一書,主要是論述「氣」與「水龍」的原理。24年後有緣整理「山龍」部分,合「山水龍」 而成本書,初步完成了風水學「形家」部分的摘要整理工作,總算盡了一份弟子的傳承心願,無愧於師門的教導與指點;當然更希望對大時代的風水地理觀念,有一些輔助說明作用。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的心路
筆者本來專攻建築學,年輕時夢想能當建築師(建築碩士學位),承當時多位恩師引領,略窺建築與易經、風水地理的關係(奧祕)。後來因緣際會,再投入傳統醫學(中醫)門下,鑽研易醫、針推與藥理及其臨床應用,有幸獲得博士學位,這恐怕是由建築轉入傳統醫學的先行者。後來移居紐西蘭,以開課傳播傳統醫學典籍知識(已開過《難經》等課程)、教導當地人學習之外,也做點臨床工作。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有人得知作者的背景,於是要求開課講授風水地理知識,以滿足華僑及當地居民的需要。於是從幾年前開始於講座中加入《龍經》的概念,頗獲好評,很多親朋好友乃起鬨要求出版。本人原以事忙婉拒,但催生者眾,於是兩年前先出版《易道醫義》一書;現再整理「龍經」講義,並大力補充參考文獻,同時改寫早年出版的《易居天地》,作為「生氣」與「水龍」篇內容,加上「山龍」篇,終於成為比較完整的《龍經》。
本書的完成,首先必須感恩風水親教師:潘養和老夫子(西元1916年-2015年),及簡進土師兄大德的財佈施,才能完成風水的學習,同時也感謝簡師兄的賜序。必須特別感謝全家人長年物質與精神的支持,尤其 是慈母、舍妹矢建華、長子矢天浩及次子矢為帆的多方輔助。另外也要感謝Dr.BrendaHood(Canada)英文序的校閱,以及好友Mr.AngeloKonidas(Canada)、楊子正博士(美國)、鍾興臺博士、胡向華中醫師、林坤翰建築師、陳立憲博士、黃文軒碩士及計媛媛針灸師,平日的關懷與協助。最後也要感謝元氣齋出版社:林鈴塙社長學長的支持出版。本人才疏學淺,希望諸先進、 同道及讀者們,不吝指教。是為序。
西元2019年2月5日春節立春后一日
自序於紐西蘭奧克蘭市蓮花居
增訂版序 矢建國
《龍經》出版至今已有六年多了,感謝廣大讀者的支持與鼓勵,使得筆者有機會進入增訂版。增訂版中補入了一些經文與本文說明約6000餘字;放大了一些圖說、更新封面等;並附上楊公《撼龍經》與《疑龍經》的原文,以便讀者方便查找。
今《理氣》(風水時空陰陽之理)已經出版,讀者可以將之與本書《龍經增訂版》(山水龍脈之形家)合參見吉凶,可以於讀者閱讀與運用風水學時,提供更好的條件。日後再加上《陽宅》,可以較完整地表達風水學的基本面貌。 此為增訂版序。
西元2025年05月05日立夏日
寫於台北市內湖區蓮花
推介序:
廣積福德資糧,方堪受用吉地
佛弟子簡進土合十於台北
《易經‧繫辭上》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今世間地理風水之學,即由山水之形,探索能趨吉避凶之吉地也。回想32年前,與矢君結緣於台北市易學會潘養和夫子處,共習易理及風水。如今矢君學有所成,特將其對楊公《撼龍經》、《疑龍經》的心得,以拆解經文,改採提要的方式,分成: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原文的含義,同時附有200餘圖表,成為前所未見的《龍經》一書出版。對於 有志於研習地理風水者,能免去曠日費時探索之苦,而直入其堂奧,誠為三不朽中之立言,功不唐捐也。
古人又有云:「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若是真得龍鳳地,何不尋來葬乃翁?」無它,「福地福人居」是也。與矢君同為佛門弟子,深知因果之理,故希望爾等研習《龍經》之餘,當廣積福德資糧,方堪穩妥受用吉地,得福綿遠,子孫享餘慶是也。
西元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七七斷食之首日)
導讀: 如何研讀並應用生氣、水龍與山龍
風水學是一門中國人融合「易經原理與生活經驗」,應用在居住環境的古老學問,此學內容彌綸天地,涵蓋了:天體的相對運行(天)、地表的山水形勢(地)以及人世的吉凶禍福(人),且俗云:「儒通天地人,道調陰陽氣。」所以應該可以這麼說,真正能運用風水學濟世者,已經同 時發揮了儒道的雙重精神。
完整說明「氣」、「水」、「山」面向
本書共分為三篇,分別為「生氣」、「水龍」、「山龍」。上篇「生氣」,將風水古籍中論「氣」的概念,經分類、研究,重新整理後,提出「生氣學說」,提供給今日風水學論「氣」時參考。簡要分成以下四部分:
1. 地氣的運行─地氣在地表土膚之際,受風與水的 運行所影響。
2. 地氣的效用─地氣對人有吉凶禍福的效應,吉者稱生氣,凶者稱死氣。
3. 生氣的辨識─地表的山水形勢(空間)與天體的相對方位(時間),共同參考,才能從茫茫大地中,尋找出合宜者適用。
4. 生氣的乘用─對所選之風水福地,亦需對大小環境作長期的維護。研究中同時發現,《葬書》中有些文義與觀念與《易經》、《老子》及《內經》的思想有關。
而中篇則著重討論「水龍」的原理與應用原則。中國人心目中「水」代表著生命,風水中尤其重視水,古人以有形之水觀無形之氣,故欲識風水者不能不識水。在地勢較平坦或濱水地區(平洋、平崗)則以水為龍,有別於山龍的概念。水龍的概念中應用了陰陽、五行作為評價的理論基礎。風水中水龍充分表現出「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中國人這種獨特的看法,其中有些觀念和今日的許多學科在原理上仍然可以相通,如:氣象學、地理學、生命醫學、生態學及環境科學等。
至於占了大半篇幅的下篇「山龍」中,有某些經文的歸類需要分項解釋:
1. 共有者。《龍經》雖已有本篇目錄的大分類,但為了展開論述的方便,其中某些條文部分,非只專屬某星範圍內,亦可為他星所共有者,歸入相關的分類中。如第二章第二節,一,貪狼星中,提及「如帳、穿心出、剝換、捍門及羅星」;第二章第二節,五,廉貞星中,提及「起祖分宗」、「小公」及「天池水」;第二章第二節,七,破軍星中「神仙觀氣尋地法」等概念,歸入本篇第三章「尋龍與辨穴」。
2. 兼論者。也有兼論及他星或其他分類部分者,亦皆歸入相關的分類中。如第二章第二節,一,貪狼星中,提 及廉貞星者,歸入第二章第二節,五,廉貞星中。第二章 第二節,七,破軍星中,論及中土大形勢者,歸入下篇第 一章「龍法總論」。下篇第三章第二節「枝幹行度」中,提及山川分界及山脈枝幹者,亦歸入下篇第一章「龍法總論」。
3. 重複使用者。為求概念的完整性,有些經文會重複使用,而歸入適當的分類中。如:「若得尊星生一峰,便使柔星為長雄。」原經文在《撼龍經》武曲星第四中,今重複使用於下篇第三章第二節「枝幹行度」之「尊星活老龍」中等。
而在「山龍」中,寇宗氏校定之《撼龍經》,其中「巨門星第二」與「武曲星第六」中的經文,與四庫本互易。因師門從寇宗氏,本書亦遵從師門。
另外,「山龍」的「要義單元」中,先以白話文解義,後引證相關經典原文者。經典的排列原則依序為:《撼龍經》、《疑龍經》、《地理辨正疏》及《地理合璧》。同 一經典的排列原則,以頁數排前者為先。
在閱讀時,有幾點注意事項在此說明:
1. 本書中所探討的觀念有時會重複,如同一個觀念,他處也討論到者,於該文後會加括號說明。如「山龍」第 一章,其「龍法的分類」中,有平原龍;而在同章的「平洋水遶是真龍」中,也有提到平原龍。中篇「水龍」中也提到「平洋龍」等。
2. 注釋部分,會直接分置於各章節單元後,方便讀者就近查閱。
3. 唐代的書籍中,為避「玄宗」之名號,將「玄」字改「元」字代。原文中,如:元(玄)武、之元(玄)等。
4. 摘自或改繪自古書的附圖,保留古書由右至左,由上而下的書寫習慣,排列成新圖。但現代文字及英文,則採今日習慣,由左至右書寫。另外於附圖中,畫有空心圓圈(○),代表穴場位置。
5. 文中有關地理知識,所參考的注文資料,主要摘自「百度百科」。3D地圖改繪自Google網站。風水的由來有其理論依據和科學價值,富含人類長久的生活環境觀。著名的華裔建築師李承寬教授就曾提到,五十年代初期,H.Scharoun在柏林曾問他是否有關於中國風水學的資料?因其對於現代的城市與區域計劃,以及新建築的理論,有很大的幫助。本書透過「氣」、「水」、「山」等面向,帶出完整的哲學、醫學文獻,讓讀者用最完整的觀點來探索古代風水之說。
堪輿學就是風水地理學
堪輿學又稱風水學、地理學等。先民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累積並吸收了包含中國古代哲學、科學、美學、倫理學以及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智慧,可說是綜合了中國古代有關環境學、哲學、藝術等諸方面的一種生存環境觀。此種獨特的理論體系,又因其通俗化而廣佈於古代社會各階層中,下至百姓,上達皇室,無論陰陽宅的選址、規劃設計、營造施工等,都產生了廣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若想了解中國人古來的生活環境,如城市、建築、園林等, 就必須對堪輿學的理論與內涵,有基本的認識。
近代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的術數被斥為迷信,堪輿學自然也被摒棄於所謂的正統教育之外,任其自生自滅,漸漸的脫離了現代的學術領域。使得近來在中國建築史的研究中,堪輿學的部分出現了明顯而嚴重的學術空白。近來兩岸的學術界又開始有人討論,然綜觀之,大多集中在陽宅且多以調查、測繪及概念性的簡介為主;或有將專書以方法論分解者;也有轉向解釋或討論其相關之社會、心理及民間信仰等部分,對堪輿學現代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貢獻。
試觀歷代堪輿學古籍,都有先賢整補或立新說。筆者以為今日若想重新整理者,除了現有學術的努力外,古來師徒制正統的承傳亦不容忽視,因其中保有如師承口訣、經典秘笈及實證功夫等,應有一定的研究整理價值。今日有些古籍即是古來多位有緣的文人,或本身得傳,或收集整理的心得。故今日學界與業界雙方理當相互參證比較後,去蕪存菁推陳出新,方可避免學界「閉門造車」或業界「江湖迷信」之失。
筆者幸得江蘇潘養和先生傳授,今以建築學與中醫學的背景,略窺堪輿秘旨,願將所學與心得,以現代人的思考方式,在科學知識的補充下,整體而有系統的重新整理,將堪輿學原理以簡明扼要的理論體系重新表達,提供有志研究者作為參考,來日因緣和合融會各方力量時,也可繼中國武術、中國醫學之後,開展堪輿學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