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最新的鯨知識X最美的海洋科學繪本!
5000萬年生物演化的奇蹟之旅
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得主水口博也,以及博物館復原畫畫家小田隆共同創作出這本最美的科學繪本。欣賞不同的鯨豚穿梭在藍色的頁面上,一起追尋牠們5000萬年的奇蹟之旅。
生物的演化不會朝著同一個軌跡來改變,5000萬年前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鯨,和80億人類共同生活在現在的地球,「演化」見證了不可思議的奇蹟。
巨大的鯨一直是人類目光的焦點,本書透過5000萬年來鯨的演變,見證演化的不可思議,也讓人確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積極改善海洋的環境、食物的確保、延緩暖化的危機……
藍鯨重達160公噸是地球已知最大的動物,抹香鯨可以下潛到1000公尺的深海。5000萬年前,鯨的祖先從陸地逐漸遷移到水裡生活,從四隻腳行走的活動方式的巴基鯨、四足會行走的陸行鯨、看起來像巨型爬蟲類的龍王鯨……外型逐漸改變,變成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河川的鯨豚。
本書用美麗、精緻的圖鑑復原畫,帶領讀者從5000萬年前,一步步跟隨鯨的「腳步」,目睹已經滅絕的鯨的祖先,在藍色的海洋裡復活。最新的鯨類演化圖表,完全掌握鯨豚的演化歷程和物種分類,見證鯨的演化歷程,以及生物演化的不可思議。
地球生物的演化就像一種奇蹟,我們在目睹這些奇蹟的同時,也應該了解自己的責任,讓地球成為萬物永續發展的環境,而不是滅絕的殺手。
5000萬年生物演化的奇蹟之旅
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得主水口博也,以及博物館復原畫畫家小田隆共同創作出這本最美的科學繪本。欣賞不同的鯨豚穿梭在藍色的頁面上,一起追尋牠們5000萬年的奇蹟之旅。
生物的演化不會朝著同一個軌跡來改變,5000萬年前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鯨,和80億人類共同生活在現在的地球,「演化」見證了不可思議的奇蹟。
巨大的鯨一直是人類目光的焦點,本書透過5000萬年來鯨的演變,見證演化的不可思議,也讓人確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積極改善海洋的環境、食物的確保、延緩暖化的危機……
藍鯨重達160公噸是地球已知最大的動物,抹香鯨可以下潛到1000公尺的深海。5000萬年前,鯨的祖先從陸地逐漸遷移到水裡生活,從四隻腳行走的活動方式的巴基鯨、四足會行走的陸行鯨、看起來像巨型爬蟲類的龍王鯨……外型逐漸改變,變成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河川的鯨豚。
本書用美麗、精緻的圖鑑復原畫,帶領讀者從5000萬年前,一步步跟隨鯨的「腳步」,目睹已經滅絕的鯨的祖先,在藍色的海洋裡復活。最新的鯨類演化圖表,完全掌握鯨豚的演化歷程和物種分類,見證鯨的演化歷程,以及生物演化的不可思議。
地球生物的演化就像一種奇蹟,我們在目睹這些奇蹟的同時,也應該了解自己的責任,讓地球成為萬物永續發展的環境,而不是滅絕的殺手。
序/導讀
【導讀】
你會游泳嗎?有沒有人稱讚你游得跟魚一樣好?假如有,請不要高興得太早。
不管你游的是狗爬式或蝶式,人類游泳的時候,腳都是上下拍動。「狗爬式」的名字是因為陸生動物偶爾掉進水裡的時候,會前後用力撥動四肢讓自己前進。那魚呢?魚游泳的時候,尾巴是怎麼擺動的?你注意過嗎?
提到鯨,我們最常聽到的是:「牠們不是魚,是哺乳動物」;還有「牠們是『再次』回到海洋的哺乳動物」。關於前者,大家大概都知道母鯨是生寶寶(胎生),不是產卵,鯨寶寶是吃母鯨的奶長大。但是「再次回到海洋」這一點,就可能說不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這本《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可以讓大家一次了解其中的故事。
讓我們非常、非常快的帶過生物的演化——大概四億年前,有些魚類離開海洋……(中間省略)在陸地上演化成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花了這麼長久的歲月才有了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現在的鯨和海豚(通稱鯨豚)卻是生活在海裡。因為牠們的祖先當初從海洋到陸地,所以才會說牠們是「再次」回到海中生活。
正如前面所說,大家都知道鯨豚不是魚,不像魚是用「鰓」呼吸、而是用「肺」。人們在賞鯨船上尋找鯨豚的身影時,最先發現、也最熟悉的,就是牠們浮出水面時從頭上的噴氣孔呼出的「蒸氣」。沒錯,牠們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只要把頭浮出水面一點點就可以呼吸。這當然是在演化的過程中一步步改變的。有些人會把演化說成「進化」,其實那是生物身上原本具有的器官或構造,由於不再需要,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退化」。例如距離現在4000萬年前的古鯨「龍王鯨」,在下腹部有個小突起,竟然是退化的後肢,而且牠們的前肢也變成鰭狀。
你可能想問:「等一下,4000萬年前的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那就是各個年代的化石、標本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啊。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地層挖掘出來的化石,經過科學家調查研究之後,依照年代排列來做比較,我們就能夠知道在地球長久的歷史中,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就是演化的證據。
在《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中,作者以獵豹的前腳和海豚的胸鰭、河馬和巴基鯨、龍王鯨、藍鯨的鼻孔位置,解釋鯨的演化歷程,還有齒鯨和鬚鯨不同進食方式的特異功能。尤其是南極磷蝦這頁,這是我第一次在書上看到把磷蝦當成「看得見的生物」,可以好好觀察它們的細節,而不只是鯨的食物。除了這群「漂浮在大海的雲彩」,畫者描繪每一頭鯨在海中的姿態栩栩如生,真的很美。
台灣的賞鯨活動算是相當盛行,沿海看得到許多種鯨豚。當然也常看到有鯨豚擱淺,需要救援的新聞。假如你喜歡鯨豚,這本書會讓你走入門道。要是你跟鯨豚不熟,這本書的圖文會讓你想近距離跟鯨豚交朋友。下次如果再有人稱讚你游得像條魚的時候,要記得反駁:「我游得像海豚!」──張東君(本書譯者)
【自序】
在地球40億年的演化歷史中,我們可以和藍鯨這種體型最大的動物,一起生存在這個時代,再也找不到比這個更大的奇蹟。—水口博也
你會游泳嗎?有沒有人稱讚你游得跟魚一樣好?假如有,請不要高興得太早。
不管你游的是狗爬式或蝶式,人類游泳的時候,腳都是上下拍動。「狗爬式」的名字是因為陸生動物偶爾掉進水裡的時候,會前後用力撥動四肢讓自己前進。那魚呢?魚游泳的時候,尾巴是怎麼擺動的?你注意過嗎?
提到鯨,我們最常聽到的是:「牠們不是魚,是哺乳動物」;還有「牠們是『再次』回到海洋的哺乳動物」。關於前者,大家大概都知道母鯨是生寶寶(胎生),不是產卵,鯨寶寶是吃母鯨的奶長大。但是「再次回到海洋」這一點,就可能說不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這本《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可以讓大家一次了解其中的故事。
讓我們非常、非常快的帶過生物的演化——大概四億年前,有些魚類離開海洋……(中間省略)在陸地上演化成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花了這麼長久的歲月才有了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現在的鯨和海豚(通稱鯨豚)卻是生活在海裡。因為牠們的祖先當初從海洋到陸地,所以才會說牠們是「再次」回到海中生活。
正如前面所說,大家都知道鯨豚不是魚,不像魚是用「鰓」呼吸、而是用「肺」。人們在賞鯨船上尋找鯨豚的身影時,最先發現、也最熟悉的,就是牠們浮出水面時從頭上的噴氣孔呼出的「蒸氣」。沒錯,牠們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只要把頭浮出水面一點點就可以呼吸。這當然是在演化的過程中一步步改變的。有些人會把演化說成「進化」,其實那是生物身上原本具有的器官或構造,由於不再需要,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退化」。例如距離現在4000萬年前的古鯨「龍王鯨」,在下腹部有個小突起,竟然是退化的後肢,而且牠們的前肢也變成鰭狀。
你可能想問:「等一下,4000萬年前的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那就是各個年代的化石、標本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啊。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地層挖掘出來的化石,經過科學家調查研究之後,依照年代排列來做比較,我們就能夠知道在地球長久的歷史中,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就是演化的證據。
在《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中,作者以獵豹的前腳和海豚的胸鰭、河馬和巴基鯨、龍王鯨、藍鯨的鼻孔位置,解釋鯨的演化歷程,還有齒鯨和鬚鯨不同進食方式的特異功能。尤其是南極磷蝦這頁,這是我第一次在書上看到把磷蝦當成「看得見的生物」,可以好好觀察它們的細節,而不只是鯨的食物。除了這群「漂浮在大海的雲彩」,畫者描繪每一頭鯨在海中的姿態栩栩如生,真的很美。
台灣的賞鯨活動算是相當盛行,沿海看得到許多種鯨豚。當然也常看到有鯨豚擱淺,需要救援的新聞。假如你喜歡鯨豚,這本書會讓你走入門道。要是你跟鯨豚不熟,這本書的圖文會讓你想近距離跟鯨豚交朋友。下次如果再有人稱讚你游得像條魚的時候,要記得反駁:「我游得像海豚!」──張東君(本書譯者)
【自序】
在地球40億年的演化歷史中,我們可以和藍鯨這種體型最大的動物,一起生存在這個時代,再也找不到比這個更大的奇蹟。—水口博也
試閱
海面上噴出一道水氣,一個巨大的身影跟著浮出海面,那是一頭藍鯨。
鯨和人類、狗、老鼠同樣都是哺乳類,是恆溫動物、會生寶寶,用乳汁哺育寶寶。
鯨和魚不一樣,在水裡待了一段時間後,必須浮到海面上來呼吸。
鯨浮出水面時,會用力的把肺裡的空氣,從頭上的噴氣孔噴出來。
距離現在一億年前,那時陸地上由恐龍主宰。恐龍又分植食性和肉食性等許多種類。
空中最大的動物是翼龍,海裡則是魚龍和蛇頸龍的天下。
魚龍大約在9000萬年前消失。 恐龍則是在6600萬年前完全滅絕。
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後,一些存活下來的哺乳動物開始到海裡生活。
5000 萬年前,在一條河流的水邊,一隻很像狼的動物,把背部露出水面,四處游走。牠不時露出鼻尖到水面呼吸,接著又把頭埋進水裡。在水淺的地方,可以看到牠用四隻腳踩在河底行走。這種動物叫巴基鯨。
巴基鯨是鯨的祖先,生活在現在的巴基斯坦附近,因此被命名為巴基鯨。
雖然是用四隻腳走路,卻是最早期的鯨類,生活在河邊和潮間灘地等生物豐富的地方。
牠們的祖先為了在淺灘尋找食物,開始長期生活在水中,和其他陸地上的
哺乳動物漸行漸遠。
巴基鯨會把頭探進水裡尋找食物。巴基鯨和鯨是同類,證據是牠們的耳骨和後來出現的鯨,具有相同的特徵。
在巴基鯨之後,接著出現了陸行鯨。陸行鯨也有四隻腳,但是比巴基鯨更適合游水。
陸行鯨的名字表示牠們是「會行走的鯨」。牠們像鱷魚那樣,能在陸地上行走,又能夠用有蹼的腳靈活的游水。
距離現在 4000 萬年前,也就是過了巴基鯨生存年代大約1000萬年後,海洋出現一種巨大的動物,體長大約有17〜18公尺,會浮到海面上噴氣。
原本以為這是魚龍,不過牠們沒有鱗片、也沒有翅膀,但是有胸鰭,在下腹部有小小的突起。牠們會用水平的尾鰭用力拍打水面,然後迅速消失在蔚藍的大海中。
鯨和人類、狗、老鼠同樣都是哺乳類,是恆溫動物、會生寶寶,用乳汁哺育寶寶。
鯨和魚不一樣,在水裡待了一段時間後,必須浮到海面上來呼吸。
鯨浮出水面時,會用力的把肺裡的空氣,從頭上的噴氣孔噴出來。
距離現在一億年前,那時陸地上由恐龍主宰。恐龍又分植食性和肉食性等許多種類。
空中最大的動物是翼龍,海裡則是魚龍和蛇頸龍的天下。
魚龍大約在9000萬年前消失。 恐龍則是在6600萬年前完全滅絕。
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後,一些存活下來的哺乳動物開始到海裡生活。
5000 萬年前,在一條河流的水邊,一隻很像狼的動物,把背部露出水面,四處游走。牠不時露出鼻尖到水面呼吸,接著又把頭埋進水裡。在水淺的地方,可以看到牠用四隻腳踩在河底行走。這種動物叫巴基鯨。
巴基鯨是鯨的祖先,生活在現在的巴基斯坦附近,因此被命名為巴基鯨。
雖然是用四隻腳走路,卻是最早期的鯨類,生活在河邊和潮間灘地等生物豐富的地方。
牠們的祖先為了在淺灘尋找食物,開始長期生活在水中,和其他陸地上的
哺乳動物漸行漸遠。
巴基鯨會把頭探進水裡尋找食物。巴基鯨和鯨是同類,證據是牠們的耳骨和後來出現的鯨,具有相同的特徵。
在巴基鯨之後,接著出現了陸行鯨。陸行鯨也有四隻腳,但是比巴基鯨更適合游水。
陸行鯨的名字表示牠們是「會行走的鯨」。牠們像鱷魚那樣,能在陸地上行走,又能夠用有蹼的腳靈活的游水。
距離現在 4000 萬年前,也就是過了巴基鯨生存年代大約1000萬年後,海洋出現一種巨大的動物,體長大約有17〜18公尺,會浮到海面上噴氣。
原本以為這是魚龍,不過牠們沒有鱗片、也沒有翅膀,但是有胸鰭,在下腹部有小小的突起。牠們會用水平的尾鰭用力拍打水面,然後迅速消失在蔚藍的大海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